战国策齐策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战国策齐策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战国策齐策四范文1

[关键词]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对策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的国际战略经过调整出现了两个相辅相成的显著特点:一是全球一体化;二是本土化。全球一体化需要通过本土化战略加以实现;因而,本土化成为跨国公司国际战略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以及进一步履行入世的承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力度不断增大。然而,尽管跨国公司对华本土化战略有助于我国引进新观念,弥补资金缺口,并为我国企业注入新的管理活力,扩大就业等正面效应。另一方面也给我国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巨大冲击。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很大幅度上为跨国公司所控制或主导,一旦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有所变动。将会对我国的经济、科技、政治等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此,对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实施状况及实际效应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必须重视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本土化战略对我国企业的冲击效应

1.加剧了中国企业的人才危机。人力资源本土化是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中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在中国市场上,跨国公司基本上普遍强调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利用本土人力资源,重用华人精英,让华人专业经理人掌控中国市场,使他们成为实施本土化战略中的最重要的本土力量。中国企业本来就缺少具有国际竞争意识和创新力的高级技术和高级管理人才,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对各类人才不拘一格的争夺。通过采用高薪制度、优厚的福利待遇制度、股票期权制度等手段致使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优秀人才大量流失。中国本土企业常常无可奈何地目睹自己的人才被跨国公司猎取。特别是在校园人才的抢夺上。每年冬季跨国公司都会在北京、上海等地的著名高校展开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以其舒适的工作环境、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发展机会吸引毕业生。清华、北大等高校的毕业生中,许多优秀人才被著名跨国公司一网打尽。人才争夺战可谓日趋白热化。这将导致我国企业的人才结构失衡,引发人才危机。

2.削弱我们的比较优势。中国是以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作为比较优势加入全球经济分工体系的。而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将会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国的这些“比较优势”。从而减弱国内企业对这些比较优势的利用程度,导致国内企业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加之跨国公司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将降低中国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争夺市场份额,间接限制国内企业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华经营本土化是出于其全球战略的需要,根本目的就是要在我国更多领域取得控制权进而形成垄断地位。为了实现其目的,跨国公司千方百计控制市场,挤压中资企业。在集成电路、通讯设备、快餐、影像、饮料、洗涤用品等行业已被跨国公司所控制。例如:我国原有8大品牌的碳酸饮料中的7家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在合资过程中被外方侵蚀。仅可口可乐公司就占有碳酸饮料75%的市场份额,使国内的饮料企业受到很大冲击;在信息通讯领域,芬兰的诺基亚、美国的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占有中国70%手机市场的份额。摩托罗拉(天津)独资公司一家控制着90%以上的中国移动通讯设备;我国的半导体工业基本上被跨国公司控制;而影像业中,日本的富士和美国的柯达两家企业几乎垄断了我国影像胶卷市场。快餐领域的肯德基和麦当劳雄居我国快餐市场之首。跨国公司进入之前,曾在我国日用洗涤用品市场上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活力28”(洗衣粉)、“北京熊猫”(洗衣粉)、广州浪奇(洗衣粉)及名目繁多的地方品牌洗衣粉。在跨国公司的冲击下迅速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因此,跨国公司在华实施本土化的战略,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限制了国内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应对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策略

1.借鉴外企的人才战略,加强企业人才吸引竞争力。我国企业要不断学习借鉴跨国公司的人才体制以及先进的管理方式,树立全球人才意识,积极网络国内外优秀人才。努力壮大自身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前景吸引和留住人才。具体措施有:(1)创造有利于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与环境。中国企业在人才战略上最大的欠缺在于机制与环境。本土人才流失严重,有的并不是我国企业不能提供优厚的薪金,更重要的是缺少一种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与环境。一些企业肯千斤买骏马的不少,能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健全的人才开发机制的却不多。国内企业必须比照跨国公司找出差距,努力创造符合自身条件,有利于发挥人才资源优势的机制与环境;(2)促进人才培训,加大中外人才技术与文化交流。目前,中国许多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大学,如1984年上海大众建立了培训中心,海尔建立了海尔大学。实践证明,这对培训企业职工是十分有效的,应在此基础上加强与跨国公司联合办学不断拓展企业员工外向型经济知识。

2.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增强竞争实力。首先必须缔造出可与跨国公司抗衡的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机制灵活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才有可能具备较强的实力从事技术的引进、开发与创新,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建立完善的销售与服务网络以及从事企业国际化经营,从而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一般来说,企业要发展不外乎采取两种主要途径。当前,我国单个企业的规模、经济实力与跨国公司的差距相当明显,与其竞争时亦处于不利地位。中国企业如仅依靠自身积累来追赶国外跨国公司,只能按常规速度发展。要培育我国自己的国际级大企业只有借助于资本进行外部扩张,通过以知名企业为龙头的资产重组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扩大规模,才能使企业获得超常规发展,才有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后来居上的历程。

3.快速推进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跨国公司本土化使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白热化。按照现代经济学理论,在不完全市场的情况下,跨国公司是进行国际生产的最有效方式。21世纪世界经济的竞争是跨国公司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时期,企业如不加速国际化进程,就难以保持在国内市场的强势。因此,国内企业在巩固和发展已有市场的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跨国经营。充分利用海外的科技和人才资源,扩大海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通过打入国外跨国公司的母国市场,以直接的方式更多地了解跨国公司,学习最新国际管理和市场知识,学习对付竞争对手的方法,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在此,我国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如海尔、联想等,已经利用它们在资金、人才、市场和知识方面的优势,率先走了出去,从事海外投资,并取得了许多成效,获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主动进行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同时也应该思考跨国经营的本土化战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全球化经济的大趋势,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4.积极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实行双赢。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是竞争合作的关系,既有竞争的一面,也存在合作的可能。中国企业必须站在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高度大胆实践与跨国公司和外国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共赢发展。利用跨国公司的采购及配套本土化策略,积极参与到跨国公司的本土化进程中去。跨国公司为提升自身形象,增强产品竞争力,往往会与配套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帮助他们制定设备升级计划,改进生产条件。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中,企业通过一定程度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来寻求竞争优势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竞争与合作的新观念来调整与跨国公司的关系,将与跨国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作为发展自身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我们不仅要把国外企业引进来,而且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面对跨国公司的挑战,变消极防御、被动挨打为主动学习,积极合作,勇于竞争。中国企业应视需要主动与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外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必须致力于产业升级,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防止技术信赖。用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的竞争地位。

5.实行“查漏补缺”策略。对于一些实力较弱的企业可采取查漏补缺策略。跨国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可能覆盖生活、生产需要的方方面面,或者由于销售渠道或战略的原因,跨国公司不愿提供某些产品或服务,这些便成为本土企业发展的机会。一些企业可以选择跨国公司放弃或忽视的市场,通过专门化的服务为市场提供有效的产品或服务。实行这个策略成功的关键在于市场补缺基点的选择上。一个理想的市场补缺基点一般有以下特点:有足够的规模和购买力,企业有利可图;有成长潜力;该补缺基点被大企业所忽略或不愿满足;企业有市场需要的技能和资源,可以进行有效服务;企业能够靠已建立的顾客信誉,进行自卫来抵制竞争者的攻击。企业往往需要选择多个补缺基点,以防该市场基点枯萎。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认真研究与跨国公司的战略互动,在全面把握跨国公司在华扩张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跨国公司的战略行动特点来制定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战略行为是一个长期的互动博弈过程,这种持续的博弈过程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卢新德: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与我国产业安全(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3)

战国策齐策四范文2

关键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079-02

在改革开放初期,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当时外商对中国的国内政策、法律、市场环境、消费习惯等都很不熟悉,缺乏在中国市场运作的经验,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法制环境、政策的稳定性、政府行政干预等存在顾虑,因而对投资持观望、试探、谨慎的态度,主要形成了以合资和合作方式为主的格局,以便充分地利用中方的人才等资源熟悉、了解当地市场信息。

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政策环境的改善以及对独资限制的减少,跨国公司也积累了在中国市场的经验,跨国公司已经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战略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

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

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在中国的投资策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方面说明,随着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中的地位也得以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跨国公司通过不断变化自身的经营战略来积极面对和适应日益强化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从总体上看,这种调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华投资结构的调整

目前,全球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全球工业化的重心也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稳定的政局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度不断加大,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更加活跃。许多跨国公司开始把加工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还有一些跨国公司通过提供资金、设计标准、技术和管理,在中国投资零部件制造业,同时加大在中国的采购力度,将中国融入其全球经营网络。

从总体上看,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结构在过去20年里不断演变。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初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逐渐由传统的资源导向、资本导向,转变为知识创新导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投资重点,投资呈现高端化趋势。

2.把中国纳入其全球化经营网络和价值增链条之中

跨国公司新增的投资主要流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信息技术、电子产品、电信设备、制药、石油化工和发电设备等。跨国公司着眼于在中国市场的整体战略投资,对产业链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纵向投资并强化销售、售后服务网络以及培训中心的建设。同时把分散在中国的单个投资项目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使资金、人员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并优化组合,产生整体效益。

3.跨国公司对股权安排方式以及进入方式的调整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外合资企业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而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并取代中外合资企业成为跨国公司进人中国的主要模式。这种新的股权安排方式是在华跨国公司全面衡量各方面后所作出的一种选择。许多跨国公司已把在中国的投资看做是其全球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最适合于企业长期战略和全球战略的独资方式的重要性已日益凸现。

此外,跨国公司还通过合资与参股的形式向中国的核心企业渗透,并尽可能取得控股权或实际控制权,使其能够凭借在资金、技术、管理与人才方面的优势在中国市场上取得绝对领先地位。从总体上看,外方占有控制地位;在天津的120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48家,占40%,外方控股企业31家,占42.5%;双方股权相当的有12家,占l0%;中方控股企业9家,只占7.5%。

4.加快实施本土化战略

加快实施本土化战略,投资日益系统化,辐射性控制增强。“思考全球化,经营本土化”是当前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经营管理的主要模式。跨国公司为了获得在华投资经营的更大收益,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产品品牌本土化、生产制造本土化、营销方式本土化、研究开发本土化、采购本土化以及人力资源本土化等。

本土化战略首先是从人力资源的本土化开始的。人力资源的本土化包括:高级管理人员的本土化和一般管理人员的本土化。在高级管理人员层面,跨国公司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策略是重用华人精英,特别是有中国背景的海外留学人员。重用华人精英使不少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业绩明显上升。厂商制造的是有物理属性的产品,而消费者购买的是有感情寄托的产品。产品会过时、被竞争者模仿,而品牌却是独一无二的。真正持久的竞争优势往往来自于强势品牌,品牌管理有巨大的战略寓意。但许多跨国公司也意识到不能简单地把那些在母国市场已被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品牌管理模式移植到中国,必须推行品牌本土化战略。

二、应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对策

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可以看出跨国公司的投资既可以对我国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作用。如何利用其积极的方面为中国经济服务,同时克服其消极影响,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建设良好的投资坏境

加入WTO以后,中国在改善投资环境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特别是在减少审批环节、简化行政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目前中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还不能完全适应跨国公司投资的新形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跨国公司更加重视受资国的法律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才、物流、基础设施等配套环境,这对中国投资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应当继续改革和优化投资环境,努力建立稳定、透明、可预见的法制环境;诚信、规范、统一的市场环境;物流通畅、中介服务体系健全、便于配套生产的企业发展环境;有利于人才聚集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从而加快解决外资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进一步增强中国吸引跨国公司公司投资的综合竞争力。

2.利用反垄断法,对外商独资企业可能造成的垄断进行规制

由于跨国公司在技术、资金、品牌以及营销网络等方面占据优势,某些行业可能出现跨国公司凭借其所有权优势形成垄断,从而对民族产业的发展形成毁灭性冲击的情况。同时一些关系国计民生行业的发展也将面临很大的困难,国内企业也会因此失去发展的空间。政府应利用相关法律,以限制跨国公司的垄断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合谋行为。政府还可以通过多方引进,实现在引进外资来源上的多元化,来引进竞争机制,让外资之间展开合理竞争,通过现有的投资政策来限制外资的市场份额。

3.正确引导投资,提高外资的质量

应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鼓励跨国公司投资于现代农业,促进中国农业的产业化;鼓励跨国公司投资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鼓励其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和制造中心;鼓励跨国公司和战略投资者积极参与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改组改造;鼓励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和地区性总部。与此同时,应适当放宽中西部地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条件,鼓励跨国公司投资中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加快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积极引导跨国公司与中国的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战略相结合。

4.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今世界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之间的较量。在合资企业时代,由于合资的关系,国内企业能够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获得比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相对较强。目前,跨国公司则采取独资或控股的形式,就容易造成技术的垄断,使技术的“溢出”效应大大减少。因此,面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独资化浪潮和对技术的垄断,中国企业必须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吸引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形成企业自己的产品和技术研发体系,创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不断满足市场的变化和要求,有效抵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

5.培育实力强的国内名牌企业,让外商有更具实力的伙伴

虽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独资化是一种整体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跨国公司不再需要中国企业做“伙伴”,而是意味着跨国公司将会趋向于寻找实力更加强大的、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做其合资伙伴,并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来与中国企业建立“非束缚性”的伙伴关系。因此,国内企业要尽快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中国企业跨国化经营和品牌输出,并注重培养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合资企业的中方要增强自身的实力,增加自己在合作中的砝码。

参考文献:

[1]刘胜军,梁婷.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方式的新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4).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3]张静.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7.

战国策齐策四范文3

关键词:国有企业 名牌战略 实施 对策研究

名牌,是指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闻名的全优产品,它具有质量优、效益高、信誉好、市场占有率大、文化内涵丰富独特等突出特点。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国有企业的经营不再是有形产品的经营,而是没有国界的品牌资产的经营,市场竞争也将是跨越国界的、无形的品牌资产的竞争。国有企业拥有品牌资产,就等于拥有了竞争的资本。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也大大高于一般企业和产品。实施名牌战略是促进国有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实施名牌战略又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消费者、社会各界方方面面,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配套联动,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

一、国有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遇到的问题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现今国有企业的不足之处还是不容忽视的:大多国有企业因政府长期大力扶持,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与创新精神,另外,因国有企业对自主品牌的不够重视,导致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多年来为外国公司生产贴牌产品,同时对国内企业造成空间压缩,影响了中国民族品牌的发展。国有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有:

(一)没有形成自主品牌一直是困扰国有企业发展的难题

名牌的培育需要经历复杂而艰辛的过程,需要历史的千锤百炼,同时也需要生产者多年坚持不懈地提高质量、改进生产的努力,又要有消费心理需求的转变。纵观100个世界知名品牌,36%具有100年以上历史,28%有80-100年的历史,25%有50-80年历史,只有占6%的企业的创业史在50年以内。所以,即使是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不可能企盼一夜间造出几个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一些国有企业的产品虽有地方特点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要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才有竞争力和发展力。遗憾的是,一些国有企业的名牌意识不强,很容易满足于产品现有的水品和效益,对发展名牌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做大做强的动力和欲望,不愿投资于企业的品牌建设。有人说,一流企业做品牌,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我们的很多国有企业还停留在做产品的阶段。

(二)技术改造和人才缺乏一直是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比较普遍,新产品开发创新少,模仿多,在目前有效期内的名优产品中,采用国际标准的不到10%。一些国有企业的产业尽管其规模发展较大,但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比重低,不少企业“技术空心化”,仅具有加工生产能力,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在一些国有企业名牌产品中,粗加工的产品多,传统技术产品多,高新科技产品少,主要性能和可靠性指标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国内市场上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屈指可数。生产设备陈旧落后,生产车间布局不合理,甚至上个世纪50年代的设备仍在运转,生产系统无法科学调度、统筹安排,生产形不成规模,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此外,许多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既不重视建立用人、留人的良好机制,也舍不得在人才培养上作过多投资。

(三)体制机制的束缚一直是阻碍国有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一是名牌发展的质量诚信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制售假冒名牌产品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极大地损害了名牌产品声誉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现有的检测技术机构力量较为薄弱,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其技术服务水平与国内外先进实验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无法给企业自主创新、争创名牌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三是政府对名牌相关工作的投入有待加强,在有关政策引导和扶持上相对滞后。有的城市政府一直没有实施名牌战略工作的专项经费投入,开展这项工作所需的经费在没有增加企业负担的前提下,主要依靠各级质监部门从日常办公经费中筹措,数量有限,投入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国有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要有效实施名牌战略,必须坚持企业主动,政府推动,社会联动,全面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一)实施名牌战略必须坚持企业主动

1、要树立强烈的名牌意识。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实施名牌战略的主体。名牌战略只有靠企业的力量才能完成,也只有企业自身才能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名牌产品。实施名牌战略,首先要求企业必须有强烈的名牌意识。当今产品竞争的时代已经结束,国内外企业发展的竞争已进入到了品牌竞争时代,没有品牌做龙头,就必然处在国际分工的低端,在国际竞争中只能赚取廉价的血汗钱,正如有人所说,精明企业卖品牌,一般企业卖产品,愚蠢企业卖资源。能否创出名牌,能否做大做强名牌,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成为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创建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因此,国有企业一定要开阔视野,切实增强争创名牌的紧迫感和任命感,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经营好企业,从而赢得市场的主动权。

2、要不断增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名牌的核心和关键是技术,争创名牌必须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国有企业在产品重新开发研制过程中,科技人员要认真分析各种产品的特点,参考其它产品的长处,坚持品质高于利润的原则,要落实责任到位,保证每一个环节不出问题,确保产品质量标准。凡是争创名牌的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科技研发中心,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搞好优秀科研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和提高,增强企业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努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要瞄准国际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品,大力开发节能降耗、降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绿色环保产品,使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始终保持产品竞争力。

3、国有企业要善于经营和培育名牌。有了名牌产品,还要有好的经营策略,要对名牌产品进行精心包装和宣传,不断提升名牌产品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1999年初,国有企业营口卷烟厂以重奖2万元征集人民大会堂牌卷烟广告词,以提高人民大会堂卷烟的知名度,举起名牌大旗。“往事如烟,人民大会堂回味无限”的广告词一举夺魁。此举成为营口市首例巨资买形象的广告,引起市场轰动效应。人民大会堂卷烟一面市,便在省内各地热销,成为大连市建市100周年庆典的指定商品。在北京春季全国卷烟订货会上,首次亮相就一次订货150箱。至此,人民大会堂牌卷烟走出了辽宁,进入深圳、天津、内蒙古、安徽和福建等市场。为做精“人民大会堂”,营口卷烟厂开展了一系列品牌培育和市场拓展活动,积极融入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共建和谐社会”等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中,提高品牌的美誉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称赞和消费者的青睐。由于营口卷烟厂采取了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不断扩大名牌产品的销售业绩,使名牌产品最大限度地转换为经济效益。

(二)实施名牌战略必须坚持政府推动

1、要制定实施名牌战略的长远发展规划,使质量兴省、兴市和名牌战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名牌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象征,实施名牌战略不仅是企业的任务,更是各级政府推动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名牌产品集群的形成,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名牌培育工作的宏观指导,从区域产业布局、经济发展状况出发,制定具有全局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名牌培育规划。政府要积极主动召开实施名牌战略、推动质量兴市会议,把实施名牌战略与质量兴市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实施名牌战略纳入乡镇及相关职能部门目标考核体系,明确规定各部门和领导的职责,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善于发现名牌、培育名牌、发展名牌,从而形成以名牌战略推动质量、质量推动效益的递进式良性发展局面。

2、要积极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为实施名牌战略奠定基础。实现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不仅是解决“大而不强”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否则,就会导致“该关的关不了,该活的活不好,小的关不了,大的强不了”的状况。因此,要培育名优品牌,真正提高名牌产品经营运行质量,就必须大力度地推进改革,按照“关、停、并、转”的原则,逐步关闭小厂,并按照优化组合的原则,对骨干企业进行合并。要以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为纽带和龙头,组建企业集团,以提高生产集中度,从而形成名牌产品发展的规模经营优势,通过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和资产重组,引导企业各种资源要素向名牌产品配置,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集中。在做大做强现有品牌的同时,要注重开发新品牌,激活传统品牌,延伸品牌领域。

3、要加大对名牌产品的培育力度。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每年都要筛选一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着力做好指导、服务和培育工作,特别是要做好标准、计量、质量等基础工作,采用先进标准和技术管理方法,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夯实争创名牌的基础。

4、要加强对名牌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同企业的联系,帮助企业创名牌,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密切配合,认真研究,完善、落实对名牌企业和列入名牌培育计划企业的各项扶持、奖励、保护政策,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环保治理、新产品研发、融资等方面优先安排,在质量管理、环境管理、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基金,对获得省级以上名牌称号或著名商标的,及时兑现奖励政策,以激发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

(三)实施名牌战略必须坚持社会联动

1、要加强舆论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实施名牌战略的重大意义,宣传政府对名牌战略工作的总体部署和有关政策,增强全民质量意识,及时总结推广企业创名牌、保名牌、经营名牌的成功经验,大张旗鼓地宣传名牌产品和企业,以及争创名牌的有功人员,为名牌企业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要加大保护力度。各级工商、质监等部门要研究完善保护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政策措施,加大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制假售假、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不法行为坚决查处,为企业创名牌提供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竞争环境。对重点产业、名优企业、名牌产品要建立保护名录,落实保护措施,保护名牌企业的合法权益。

3、要引导消费者理智消费。广大消费者要树立高质量的生活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购买商品时认清防伪标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名牌产品占据市场打下良好基础。

战国策齐策四范文4

现在看来,当时的策士们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奔走各国之间游说诸侯,能言善辩,动用各种手段与关系游说诸侯,在当时各国复杂的斗争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他们改变了一些历史的发展轨迹。

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便是这些策士的游说方法及其所体现的辩论技巧。

游说便是希望被游说者听从自己的意见并接纳才可以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你所说的意见必须要对其有利。所以,策士们便抓住诸侯的这一弱点并加以放大达到:“诱之以利,使之惑近利,而为我所趋”的目的。在《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中,游腾曾说过这样的话来打消楚王的疑虑:“今秦者,虎狼之国也,兼有吞周之意;使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周君惧焉,以蔡?由戒之,故使长兵在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也。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恐一日之亡国,而忧大王。”①其实,着眼于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这一事件来看,我们可以做出多种解释,而游腾出于自己的利益,就做出了这么一番解释。由此观之我们可以看出他善于揣摩领导者的心思,然后自己主动讲出符合其心意的话来满足他。这便是策士们的厉害之处,而揣摩对方心思,在《战国策》里是谋士们的一种通用方法。与之相结合的方法是在猜测到对方心理的同时,他们还会寻找并抓住对方的弱点,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说的每句话看起来都是在为对方着想。在众所周知的《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一文中韩庆为了打消齐国向西周求粮借兵的想法,他以齐国的利益为出发点,为齐国的前途着想,然而他在为齐国出谋划策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就到达了自己的目的。所以,说服他人时以他人利益为出发点,揣摩对方心思,摆明你我的利益所在,让他人听取自己的意见是很容易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战国策》的论辩技巧的一大亮点。

在《战国策》中策士们还通常使用一种方法那便是比喻,他们通常使用比喻来打动领导者。他们充分运用所能运用的一切比喻来达到打动人心的效果喻体可以是动物可以是植物还可以是不存在的生物。在《庄辛说楚襄王》中,庄辛运用了大量的比喻,“王独不见夫蜻蛉胡?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②就是用蜻蜓为喻,他通过讲蜻蜓的故事告诉君主必须要有忧患意识时时自强。在这篇文章中,庄辛还用了黄雀、黄鹄来做比喻,大段的比喻由小及大最终得出整个国家也要有忧患意识的结论让楚王不得不信服,这就是比喻的威力。

在这篇文章中,庄辛还运用了另一种方法来劝说楚王,那就是引经据典。庄辛通过对以往的知名人士,重大事件的整理筛选找出自己需要的材料,然后对楚王进行劝谏。文中的这段话就是庄辛通过引用史实用来进行劝谏的,“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③从而让楚王懂得了没有忧患意识的危害也达到了自己劝谏的目的。这种方法在《战国策》中被广泛应用。

除了在前文中提及的那种比喻,还有一种比喻更有说服效果,能起到更好的打动人心的效果,那就是由己及彼的比喻。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先以自己的一件小事说起,随后以这件小事跳板过渡到国事上,得到了下面这段话:“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敝甚矣。”④这段话让期望深受启发。这种由小到大,由己及彼,用设喻来说服人的方法,也非常容易让人接受。而且如果语言委婉含蓄,忠言也会变得非常的顺耳。

《战国策》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运用寓言故事和轶闻掌故来增强论辩的说服力,如《齐策而》的“画蛇添足”,寓言的目的是劝说昭阳要知足,不然会遭到丢官身亡的下场。还比如《魏策四》中的“南辕北辙”,《燕策二》中的“鹬蚌相争”等等。这些寓言所反映的思想大都合情合理,源于生活,用来说服领导者非常合适。

相对于上面那些循序渐进的游说技巧,《战国策》让人印象最深的论辩技巧莫过于耸人听闻,虚张声势了。这会使统治者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在心理上屈服,听从这些谋士的建议。

对于一个君主来说,普通的陈述每天听得太多太乏味了,可是,如果有一个人在他面前突然很放肆,直言不讳的抨击他的过失,怒骂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反而会让君王对他刮目相看。例如,在《东周欲为稻》中,苏子一开口就指责西周君什么什么做错了,言辞激烈,这样做的后果是西周君没有发怒反而就很轻易的接受了他的意见。

而夸张的手法也特别能说服人。“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中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像这样的排比句和夸张句铺陈开来,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所以,游说时讲究语言艺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

总体来说,《战国策》的论辩技巧是非常繁复的,每一种技巧都有它的独到之处,也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起到说服人的效果,容易让人接受,这才是它最大的价值。我欣赏《战国策》欣赏它的文辞之盛更欣赏它所体现的智慧与胆识,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文人以及他们所体现的气魄,是后世所难以企及的。他们的智慧与才华更是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的。

注释:

①《战国策》,《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

②《战国策.楚策》,《庄辛说楚襄王》

③《战国策.楚策》,《庄辛说楚襄王》

战国策齐策四范文5

‘’秦王怫然怒‘’中‘’然‘’的意思是什么的样子,可以不翻译。这句话的意思是秦王甩开衣袖表现出愤怒的样子。

这句话出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刘向,字子政,楚国彭城人。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其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定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是其主要特色。

(来源:文章屋网 )

战国策齐策四范文6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问题;对策

一、我国财务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集团是指一种以大企业为核心,以经济技术或经营联系为基础、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领导体制,规模巨大、多角化经营的企业联合组织或企业群体组织。按照总部经营方针和统一管理的进行重大业务活动的经济实体,或者虽无产权控制与被控制关系,但在经济上有一定联系的企业群体。而财务公司(FinanceCompany)是指除了银行之外的专业融资机构,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及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1.功能定位模糊,金融服务功能弱。金融服务应围绕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以满足集团的金融需求为目的,由于我国财务公司的许多业务都与银行重叠,没能正常发挥其对企业集团的金融服务功能。我国的金融体系及资本货币市场相对不发达,其业务经营管理仍然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且金融界较注重银行、证券等机构,对财务公司的宏观政策和微观管理的指导较少,财务公司的立法一直相对滞后,缺乏完善的、规范的、权威性管理法规的指导。

2.服务范围、资金运用范围有限。我国财务公司服务对象主要是内部成员,业务品种主要以传统的存贷款和资金结算为主。财务公司是一类特殊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少且服务对象都有明确规定。由于受自身产业的制约,募集资金的来源主要限定于集团内部。但这种募集资金的来源成本相对过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服务范围,导致我国财务公司的服务范围过于窄小。

3.经营中存在的风险。我国财务公司对营运中的风险研究比较浅,并没有对财务公司风险控制进行专门的研究。真正认识财务公司业务活动中可能导致其控制的目标无法实现的风险,才能针对这些风险提出策略来控制。风险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或未能全额支付于财务公司而造成其经济损失的风险,使财务公司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导致财务公司蒙受损失。(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财务公司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的支付能力,倘若财务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清偿债务,不能满足客服存款的要求,就会造成财务公司信誉受损的风险,从而引发财务公司信用危机,严重的将面临倒闭的风险。保持流动性,才能使财务公司信贷资金正常运转和经营连绵不断。(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的主要来源是公司治理机制失效和内部控制失效,是指由于不完善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的损失的风险。在不少金融机构中,操作风险导致的损失已大于信用风险,但我国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还停留在较肤浅的层次,国内关注的焦点一直定位在信用风险领域。(4)管理风险。风险管理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各种风险,以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管理风险是指因管理不善、经营不力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如内部稽核监督制度力度不到位、决策者凭主观经营决策失误、管理人员给公司带来的损失等。

4.经营管理受管理层干预。由于财务公司服务对象的限定性,使得财务公司的经营目标必须服从于集团公司的总体目标,很难发挥其监督成员单位降低资金风险的职能。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灵活调动资金的金融机构,应该对经营具有自主性。但我国现阶段的财务公司只是充当了一个管理层命令的角色,只负责执行管理者的决策,导致财务公司很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5.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我国财务公司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原来就职于集团财务部的员工,缺乏专门受过相应金融教育的人才。管理机制不够严谨,缺少专业人才,使得财务公司的本质还是企业的财务部停留,不能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严重制约了财务公司的经营管理。

6.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实力薄弱。我国财务公司资产规模小,经营模式单一,资金实力不雄厚,很难利用有限的内部资源来满足集团的发展需求。财务公司资本募集、资金的来源等方面都限定于本集团内部,且主要集中在成本高、收益低的传统金融业务,缺乏收益高、成本低的中间业务。财务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规模直接受企业集团的制约,我国大多财务公司的资金比较紧张,融资渠道过于狭窄,导致其资金实力薄弱。

二、我国财务公司存在问题的成因

(1)金融监督不完善。我国财务公司的行为完全置于监管当局的控制下,实行严格的机构监管机制,严重制约财务公司的生产和发展空间。目前,政府部门和理论界都对财务公司的研究和认识还不是很够,缺乏相关经验,无法确切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和监督财务公司的生产经营。所以,我国的金融监督机制功能有待进一步强化。(2)国内金融市场和信用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国内金融体系和资本、货币市场并不发达,使财务公司不能有效的通过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的筹资,影响了财务公司业务的发展。我国财务公司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严重阻碍了财务公司的商业融资和消费信贷业务。由于信用体系是消费信贷和商业融资业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缺乏完备的信用体系将导致财务公司防范信用风险能力下降,从而限制了财务公司的盈利能力。(3)财务公司的发展受产业及集团发展状况的影响。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的附属公司,其自身发展在很到程度上受企业集团产业及其发展状况和实力状况的影响。集团公司在行业的垄断地位和专业优势是财务公司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若集团公司陷入困境、业绩的巨幅波动,也必定导致其财务公司陷入困境。

三、加快我国财务公司发展的对策

1.对财务公司的功能准确定位。将财务公司定位于专业化产业的金融机构,并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来确定财务公司的功能。产业金融机构是指依托特定产业以促进产业发展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专业化产业金融机构在业务类别上比非专业金融机构少了硬性指标,打破了企业集团的限制,可为集团内部获得资金调度,还可在集团外部谋求业务发展。

2.坚持核心业务发展,积极进行财务公司特色金融创新。我国除了少数像通用电器金融(GECS)这样的大型财务公司以外,财务公司的资金规模偏小,在传统业务的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只有通过创新,财务公司才能切实有效地拓展业务范围。财务公司需立足企业结合自身的优势,吸取国际先进财务公司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以“立足于集团,为集团服务为主”为基础,进行各类业务的创新,逐步向外向型的金融机构发展。

3.完善管理制度,控制金融风险。控制风险是确保财务公司稳健发展的前提,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资金灵活调度的部门,就要确保集团公司的资金安全,应建立起一套覆盖所有业务的风险控制体系,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实践表明,控制是风险管理中最积极、合理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个避免企业的损失,保障生命财产的最大安全,还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对经济主体的生产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都有重要意义。

4.减少行政干预。我国对财务公司在各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导致我国财务公司无法自主经营,这必然阻碍了财务公司发展前景。管理层该逐步减少对我国的财务公司的干预,财务公司在进行资金调度等决策的制定方面加强自主性,而不是单单的执行管理层的决策。对财务公司进行严格彻底的公司化管理,使其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管理层还应该在政策上支持财务公司成长,从多方面给予配合和支持,从根本上提高财务公司进行运营的积极性,更加有效地为企业集团提供金融服务。

5.提高从业人员素质。(1)建立团结向上的组织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才就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方面要建立一个团结向上的组织文化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员工素质的提高,培养一批懂金融专业知识复合型人才在不容迟。(2)改革用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一般情况下,企业用人普遍存在靠关系,“走后门”、沿袭以工龄长短为主要依据来进行提升的状况,这难免导致员工缺乏竞争,停滞不进满足于现状的现象。改革用人机制,优化人员结构以一个员工的实力来决定其在企业中的职位,实施能上能下,能者任其职的制度对一个企业来讲是至关重要的。(3)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再教育和培训。缺乏专业人员就是一个问题。对现有人员进行再培训和教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方法。首先应该对人员的知识层次和个人潜力进行全面地了解和细分,再而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6.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和金融监管体系。中央银行应为财务公司扩大发展空间,定期对财务公司调研,以了解其业务方面的困难给于援手。建立良好的金融环境与金融监管体系对财务公司的发展极其重要,我国财务公司在功能定位上与发展前景等将长期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这是中国的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导致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财务公司对集团本应发挥的作用。适当放宽政策,建立良好的金融环境与金融监督体系,有利于促进财务公司健康自然的发展。

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一支生力军,是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中心。基于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客观分析,本文提出解决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即功能准确定位,控制风险,减少干预,特色创新,提高素质,放宽环境等,以促进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健康稳步的发展,切实有效的为企业集团提供服务。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相信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将会有个更加灿烂的发展前景,也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欧阳光中等.公司财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R. A.布雷利.公司财务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王永.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策略研究[J].财会月刊.2007,8(3):62~63

[4]韩月纪.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经济论坛.2007(19)

[5]屈颖.当前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安石油学院学.2003(12)37~38

[6]姜前元.我国目前财务公司发展制约因素及经营目标体系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

上一篇我的教师生涯

下一篇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