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送灵澈上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送灵澈上人范文1
金毛五髻卿云间。西游长安隶僧籍,本寺门前曲江碧。
松间白月照宝书,竹下香泉洒瑶席。前时学得经论成,
奔驰象马开禅扃。高筵谈柄一麾拂,讲下门徒如醉醒。
旧闻南方多长老,次第来入荆门道。荆州本自重弥天,
南朝塔庙犹依然。宴坐东阳枯树下,经行居止故台边。
忽忆遗民社中客,为我衡阳驻飞锡。讲罢同寻相鹤经,
送灵澈上人范文2
【关键词】诗歌 情感 品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6-0086-01
诗歌思想情感的品味是中考的重要内容,由于初中学生的语文功底欠缺,这方面的失分比较严重。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要教学生品味诗歌情感的方法。近年来,对诗歌情感品味的考查,仍从诗歌的内在情感特点这个角度命题,综观各地方的中考诗歌考查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对各种类型诗歌是如何进行情感品味的。
一 送别朋友诗
这方面的诗歌,有的是表达作者依依惜别或对朋友思念之情的,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李白送别朋友时无限依恋的情感;有的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朋友为主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出对朋友的留恋、祝福与关切,使人不难想象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二 山水田园诗
以描写人、景、物为主的诗歌,景中寄寓着作者的情感。这方面的诗歌以陶渊明、王维、谢灵运、孟浩然为代表。山水田园的诗歌,寄寓的情感常常较复杂,但描绘山川美景,钟情于山水,抒发其对宁静、自由、平和、隐逸生活的向往的诗歌较多。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既表达了诗人罢相后对世事的淡泊心情,又暗含了对湖阴先生隐居生活的羡慕之意;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描绘出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抒发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依恋;陶渊明的《饮酒》,此诗通过结庐人境、心远地偏、采菊见山、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叙写,反映了诗人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与悠然自得的心境。又如,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情厚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风度。
三 征战边塞诗
这方面的诗歌,有的是描写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祖国的激情,如杨炯的《从军行》描写了一个书生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部过程,表现了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豪情壮志与慷慨雄壮;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这些诗歌抒写了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如范仲淹的《渔家傲》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从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有的将自己的某种情感融入到中原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抒发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委婉地批评了朝廷对他们的冷漠。再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还表现了诗人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诗歌中。
四 咏史怀古诗
这方面的诗歌多数是对古人的凭吊,也有抒发诗人对古今的变化以及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以对比手法表现了现在的衰落情景,抒发了诗人的无限感慨;或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地贪图享乐,过度奢侈或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如杜甫的《泊秦淮》;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独特的见解,如杜牧的《赤壁》;或感慨身世,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五 咏物言志诗
这方面的诗歌一般以所咏之物为题,有时候加上一个“咏”字。大多借物或借景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与高尚品质。如杜甫的《春夜喜雨》赋予了春雨无私润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情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质。又如,于谦的《石灰吟》即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情感。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泊秦淮》作者是杜甫,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对于典故的理解是理解本诗情感的关键,“花”是指陈后主曾做的一首《玉树花》,本诗作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吸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那么,这首诗的情感,就是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一般来说,诗歌情感分析题的解题模式为:抒发 的思想感情;反映了 的社会现实;表现 的情趣;寄托 (爱慕、惆怅、苦闷等)的情怀;表达 的追求;流露 的倾向;发出 的感慨;袒露 心迹;造就 的情致等。
参考文献
送灵澈上人范文3
而后来从网上得知,在海峡那边,我国的台湾省,不但极少或不存在上述令人瞠目结舌的情况,而且那里的中学生一般也不会出现这样的差错,自然令人欣喜而多感。这欣喜和多感,具体来自台湾一些中学的语文试题。
台湾凤山国民中学2000学年度第二学期某次国文考试,高雄市立五福国民中学2002学年度第二学期某次国文考试,淡水国民中学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某次国文考试,都涉及信封中栏的缮写格式,有“某某人敬收”或“敬启”以及“台启”“钧启”“大启”等词语的用法,要学生判断何者正确。信开头的称谓与末了的落款,有关于“吾兄”“足下”以及“道安”“台安”“福安”“叩上”等,以检查学生是否知道该如何用。以此推知,台湾其他一些中学的国文考试也会有书信方面的内容。无论学生在考试时答对还是答错,总归经过这样的考试后,学生们便懂得了书信的通常写法,在以后的工作和与人交往中,就不会像大陆某些高级知识分子这样出错了。这当然是台湾中学生之幸,同时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之幸。
台湾中学关于古典诗词知识的国文试题,也对我们有所启发。如前面谈到的凤山国民中学,某次月考便举出首句不入韵且有的韵脚读音与今之读音已不同的唐诗《游子吟》,要学生指出韵脚是哪几个字。又如高雄市立前金国民中学某次月考,有两道题为:一首“五绝”加上二首“七绝”共有多少字?由“故人西辞黄鹤楼”一句可知老朋友将要去什么方向?他们要求学生能够知道传统诗词的大体知识和阅读方法。而大陆语文考试关于古典诗词的内容,往往有些教人摸不着头脑。这里且举一例来作分析,即可见一斑。
2001年高考全国语文试卷,所出古典诗词为唐代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命题者同时举出四首诗,要考生指出哪一首与《赋得暮雨送李胄》“写法相同”。从表面上看,问诗的写法,应该属切实的知识范围,而实际上却教考生无法回答。因为四首之中无一首与韦诗写法相同。被命题者定为“相同”的是“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此诗,系寻常送人之作,题为《送灵澈上人》。而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却是限定了只能写暮雨,并出送别之意。与韦诗“写法相同”的,乃是人们所熟悉的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看来命题者对唐人诗题中常见的“赋得”二字缺乏了解。《赋得暮雨送李胄》全诗紧扣“暮雨”二字,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即说“雨”与“暮”,并点明送别之处和李氏将往之地。第二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亦是说“雨”与“暮”,“漠漠”,雨也,“冥冥”,暮也。第三联“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亦然,还是说“暮雨”。“不见”,因暮也,“含滋”,因雨也。尾联“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始点出“送”字,但还是不离雨。可知所谓“写法相同”之问大有问题。命题者又给出四项赏析,我们来看“恰当”的三项,其一为:“首联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其实首联与白居易诗首联“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样,只是切“赋得”之题,并没有“送”之意,且“照应”一般指诗文后面文字与前面文字相呼应,而不能用于开头与题目。其二为:“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对于这首诗的赏析,不能漏了重要的“暮”字,且“船帆、鸟羽、天际、大树”也不准确,这里的“帆”,指整个船,而非单指船上之帆。“冥冥鸟去迟”,怎么能是写“鸟羽”?“鸟去”,鸟儿暮归、因坏天气而归迟也(因平仄关系用“去”而不能用“归”)。将海门和浦树说成在写天际、大树,也不准确。可知此项赏析不但不“恰当”,而且多有误。据此分析,知其三“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非但不“恰当”,而且不得要领。命题者所定错误的一项为:“尾联将沾襟的别泪和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起来。”其实,此项虽也不甚准确,但与其他三项比较,倒还勉强说得过去。这就是说,实际上考生只有答错了才能得分。谁若比较后还算选择得有点道理,则要被判为错,这岂不是太荒唐了吗?如此之题,便是让教古典诗词的大学教授来答,恐也只能徒唤奈何。
出了这样的高考语文试题,原因何在呢?台湾的国文试题,目的显然是要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而大陆的语文试题,似乎不是为了测试学生的有关知识,更不是为了切实继承传统,而主要为了借之来判分数,所以尽量将试题弄得似是而非,不好捉摸,这样方可区分考生得分之高低。谁知绕来绕去,竟连命题教师自己也给绕进去了,弄不清正确答案究竟是什么,致使答错者可得分,用心分析而答得有些道理者反倒丢分。这样的语文试题同时也反映出,因长期以来不重视传统文化,我们的中学教师乃至有关“专家”的古典诗词知识也甚令人担忧。
送灵澈上人范文4
我讨论的范围限定于盛唐、中唐诗歌,主要集中在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所谓山水诗派。这派诗人的风格被司空图称为“趣味澄椤保被严羽称为“莹彻玲珑”,被王士G称为“神韵清远”。这派诗人在创作方面有两个特点:一是爱写宁静的山水世界,二是善写僧寺题材的“方外之情”。这两个特点往往结合在一起,即在寻访僧寺的过程中展现出自然山水的美感。而在盛唐、中唐诗中,钟声成为连接山水世界和方外之情的重要桥梁之一。
举两首名篇为例,一是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一是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静,日暮坐闻钟。”这两首诗都因其钟声描写而获得了后世评论家的喝彩,如吴汝纶评“深山何处钟”句为“幽微殄悖最是王、孟得意神境”(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四引),评“日暮坐闻钟”句为“一片空灵”(同上)。
王孟派诗人特别善于利用钟声来创造意境,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这首诗集中体现了王孟诗派的禅趣。评论者有的赞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为“警策”(殷[《河岳英灵集》卷上);有的欣赏“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造意”(欧阳修《续居士集》卷23《题青州山斋》)。其实,这首诗最有灵气的要数余音袅袅的结尾,万籁俱寂,只有几杵疏钟颤悠悠回荡,这是何等静寂幽邃的境界!化动为静,化实为虚,钟声中一切迷妄顿时觉悟,幻化为空无的永恒。纪昀评此诗“兴象深微,笔笔超妙,此为神来之候”(《唐宋诗举要》卷四引),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结尾无疑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盛、中唐宁静的山水世界中,也许再没有一种声音比钟声更富有禅意和诗情,善写方外之情的诗人,很少没有在诗中描写过钟声的,如孟浩然的“山寺鸣钟昼已昏”(《夜归鹿门山歌》);王维的“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裴迪的“林端远堞见,风末疏钟闻”(《青龙寺昙壁上人院集》);储光羲的“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苑外至龙兴院作》);钱起的“清钟扬虚谷,微月深重峦”(《东城初陷与薛员外王补阙暝投南山寺》);刘长卿的“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送灵澈上人》)、“香随青霭散,钟过白云来”(《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韦应物的“鸣钟惊岩壑,焚香满空虚”(《寄皎然上人》)……甚至被文学史著作归属于其他流派的盛、中唐诗人,也同样会在描写宁静山水和幽寂情怀时,用钟声来作映衬。如李白的“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庐山东林寺夜怀》);杜甫的“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二十判官》);岑参的“钟鸣长空夕,月出孤舟寒”(《陪群公龙冈寺泛舟》)等等。
我们注意到,唐代诗人描写钟声时一般爱在“钟”字前加上这样几个形容词:“疏”“霜”“清”“夜”“晚”“暮”“晨”“远”“微”等等,而这些形容词从不同角度规定了钟声的性质,使得我们有可能根据其性质来探索寺庙钟声独特的宗教魅力和艺术魅力。下面兹将这些冠有形容词的钟声合并为四组,分别考察其宗教上和美学上的价值:
其一,“疏钟”,就钟声的节奏而言,舒缓从容,似断若连,“前声既舂容,后声复晃荡”(张说《山夜闻钟》),其声音的结构形式与诗人淡泊闲静的心态颇相对应。所以,“疏钟”常常唤起诗人归隐林下的情怀:“片云生断壁,万壑遍疏钟。惆怅空归去,犹疑林下逢。”(刘长卿《栖霞寺东峰寻南齐明征君故里》)“叶沾寒雨落,钟度远山迟。晨策已云整,当同林下期。”(韦应物《寄酬李博士永宁主簿叔厅见侍》)
其二,“夜钟”“晚钟”“暮钟”“晨钟”,就钟声的时间而言,回响在世俗活动业已停息或尚未开始之际,在静夜或清晨,它属于一个宁静而超越的世界,属于心存方外的诗人或高僧:“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草色带朝雨,滩声兼夜钟。爱兹清俗虑,何事老尘容。况有林下约,转怀方外踪。”(岑参《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
其三,“霜钟”“清钟”,就钟声给人的感觉而言,按中国古代的音乐观念,钟声应霜,《山海经・中山经》:“(S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而霜给人一种清寒高洁之感,使入神清骨寒,心灵得到净化:“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声余月树动,响尽霜天空。永夜一禅子,泠然心境中。”(皎然《闻钟》)霜钟和月色构成一片空灵澄净的世界,融进了禅僧宁静空明的心境之中。
其四,“远钟”“微钟”,就钟声的传播效果而言,“远”既指空间的远,也指时间的远。钟的声波长,富有空间的穿透力,“欲知声尽处,鸟灭寥天远”(钱起《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远山钟》);而它的余音,在时间的延续上也相当悠长,“此时聊一听,余响绕千峰”(戴叔伦《听霜钟》)。由于距离远,钟声听来也就很微茫了,若有若无,杳渺飘忽。这种悠远的音响效果,也往往勾起诗人悠远的情思,如王维《归辋川作》:“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为了论述方便,我把钟声分为以上四组,其实,这四组性质的形容词很可能描写的是相同的钟声,即节奏舒缓的“疏钟”,也是杳无人迹的“夜钟”或“晨钟”、清寒高洁的“霜钟”、悠扬动听的“远钟”。
钟声的宗教意味并不仅仅因为它和寺庙之间的紧密联系,比如听到日暮钟,想起东林寺,听到夜半钟,想起寒山寺等等,而更多地来自它那不可扪摸的虚幻空无,即所谓“空中之音”;也来自它那虚与实、动与静的圆融统一,即所谓“动静不二”。佛教大乘空宗有著名的“十喻”:“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大品般若经》卷1)其中“如响”当然包括钟声。钟声从虚空中响起,又在虚空中消失,作为一种不可见的物质形态,它具有亦实亦虚的性质,这种性质很容易引发空寂虚无的宗教联想,正如张说描写的那样:“信知本际空,徒挂生灭想。”(《山夜闻钟》)同时,钟声典型地体现出动中之静和静中之动。六朝诗人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尽管也是以动写静,传达出声中之寂,但是蝉噪、鸟鸣未免显得过于吵闹,哪里有钟声那种净化人心的悠远宁静的韵味。王昌龄在寺庙中与朋友集会时有这样独特的感觉:“天香自然会,灵异识钟音。”(《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的确,钟声从寂静中响起,又在寂静中消失,意味着永恒的静,本体的静,把人带入宇宙与心灵融合一体的非常“灵异”的精神境界。宗白华先生说:“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美学散步》,65页)严羽评盛唐人诗:“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沧浪诗话》)从这一点来说,钟声比其他任何意象都更能象征禅的本体和诗的本体。
至于钟声的艺术魅力,似可从以下两点来看:
首先,钟声能创造出一种音乐境界或泛音乐境界,这种音乐境界就是绵邈空灵的“韵”。按照宋人王对“有余意之谓韵”的理解:“盖尝闻之撞钟,大声已去,余音复来,悠扬宛转,声外之音,其是之谓矣。”(范温《潜溪诗眼》引)也就是说,钟声余音袅袅不绝,最能体现超越于形象之外的悠远无穷的诗歌韵味。而钟声那舂容晃荡的节奏,也颇符合老子有关“大音希声”的论述,据顾易生、蒋凡教授对“大音希声”的解释:“其声悠扬回荡,若断若续,浑沌窈渺,莫辨宫商,达到高度的和谐,闻者既不能听清,也不胜听。”(《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182页)这样的声音不正是唐人诗中描写的疏钟、微钟、远钟吗?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大音希声”是“道”的体现,而老子认为“道”是“渊兮”“湛兮”“恍兮忽兮”“窈兮冥兮”“寂兮寥兮”的幽微深远、飘忽无形的状态,是难以用感官把握的“夷”“希”“微”的境界。显然,这正是钟声所能营造的音乐境界。事实上,在一些专门咏钟声的唐诗里,正可以看到很多类似老子形容“道”时所用的双声叠韵联绵词:“窈窕”“舂容”“晃荡”(张说《山夜听钟》);“寂寂”“舂容”“摇曳”“泠泠”(郑《寒夜闻霜钟》);“渺渺”“寥寥”“断续”“舂容”“悠扬”“杳霭”“仿佛”“依稀”(戴叔伦《听霜钟》);“依依”(李嘉v《远寺钟》);“杳杳”(司空曙《远寺钟》);“隐隐”“迢迢”“苍茫”“萧散”(韦应物《烟际钟》)。这些联绵词大多有虚幻恍惚、深远渺茫、浑然莫辨的意思。由此可见,唐代诗人心目中的寺庙钟声是一种何等的境界,不仅有音乐的韵味,也体现了大“道”的深微。据说,王士G选编《唐贤三昧集》,目的正在于“以大音希声,药哇锢习”(俞兆晟《唐贤三昧集》)。
其次,钟声能创造出一种想象中的绘画境界,借用当代西方地理学术语来说,叫作“声音风景”(soundscape)。钟声是一种音乐,而音乐作为一种诉诸心灵的浪漫型艺术,能够自如地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钟声所表现的风景当然只是虚像,而非实像,也就是张说所说:“听之如可见,寻之定无像。”(《山夜闻钟》)然而,在唐诗中,由钟声唤起的想象世界往往通过诗歌的意象语言转化为可视的绘画世界,如韦应物的《烟际钟》所描写:“隐隐起何处,迢迢送落晖。苍茫随思远,萧散入烟微。秋野寂方晦,望山僧独归。”当钟声和轻烟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便幻化为一幅淡远的水墨画,远山的落日余辉渐渐消逝,苍茫的烟雾飘忽在寂寥的原野上,孤独的僧人回归山中的古寺。可以说,“烟钟”是音乐境界融入绘画境界的最佳范例,事实上,北宋画家宋迪著名的《潇湘八景图》中就有“烟寺晚钟”一景,而这也是八景中惟一的描绘“声音风景”的画幅。
以上我分别讨论了钟声的宗教意味和艺术魅力,然而,二者在具体的诗歌中往往是无法分割的。唐代诗评家殷[发明了“兴象”一词,颇能说明那些描写寺庙钟声的诗歌中所包容的宗教情怀――“兴”和艺术境界――“象”(包括soundscape)的结合。他十分赞赏王、孟派诗人綦毋潜《题灵隐寺上顶院》中的“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两句诗,称之为“历代未有”(《河岳英灵集》卷上)。前一句是从视觉上描写,表现出庄严的塔影遥映碧空的静止画面,由静穆而唤起一种崇高感;后一句描写了听觉和视觉的通感,缥缈的钟声溶入远处一片悠悠白云,由空灵而唤起一种虚无感。这就是所谓“方外之情”。如果说塔影、清汉、白云都是空间形象的话,那么钟声则是一种时间形象,有了这钟声,似乎一瞬间时空、因果、虚实、动静融在一起,过去、现在、未来浑然莫辨,瞬间就是永恒。这是佛禅的世界,也是艺术的世界。
送灵澈上人范文5
五言绝句(一):
1《春夜喜雨》唐朝·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春晓》唐朝·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所见》清朝·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静夜思》唐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登鹳雀楼》唐朝·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相思》唐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画》唐朝·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8。《咏鹅》唐朝·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9。《悯农二首》唐朝·李绅
悯农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赋得古原草送别》唐朝·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1。《江雪》唐朝·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2。《鸟鸣涧》唐朝·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3。《竹里馆》唐朝·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4。《独坐敬亭山》唐朝·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5。《寻隐者不遇》唐朝·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6。《鹿柴》唐朝·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7。《渡汉江》唐朝·李频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8。《江上渔者》宋朝·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9。《夏日绝句》宋朝·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0。《问刘十九》唐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1。《池上》唐朝·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2。《宿建德江》唐朝·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3。《渡汉江》唐朝·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4。《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唐朝·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5。《春怨》唐朝·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26。《夜宿山寺》唐朝·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7。《乐游原》唐朝·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8。《送别》唐朝·王维
送别?一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送别?二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29。《山中》唐朝·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30。《八阵图》唐朝·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1。《怨情》唐朝·李白
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怨情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由来重。花性飘扬不自持,玉心皎洁终不移。故人昔新今尚故,还见新人有故时。请看陈后。。。
32。《于易水送人》唐朝·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33。《息夫人》唐朝·王维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34。《舟夜书所见》清朝·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35。《终南望余雪》唐朝·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36。《玉阶怨》唐朝·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7。《天涯》唐朝·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38。《拜新月》唐朝·李端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39。《漆园》唐朝·王维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40。《勤政楼西老柳》唐朝·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
41。《无题·烟水寻常事》近现代·鲁迅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42。《替豆萁伸冤》近现代·鲁迅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43。《曲池荷》唐朝·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44。《出郊》明朝·杨慎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45。《京师得家书》明朝·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46。《怨词二首》唐朝·崔国辅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着。楼头桃李疏,池上芙蓉落。织锦犹未成,跫声入罗幕。
47。《左掖梨花》唐朝·邱为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48。《在燕京作》宋朝·赵?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49。《十二月十五夜》清朝·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50。《剑客》唐朝·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51。《就义诗》明朝·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52。《绝句》元朝·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53。《春山月夜》唐朝·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54。《辛夷坞》唐朝·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55。《书灵筵手巾》五代·李煜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56。《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南北朝·陶宏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57。《沙上鹭》唐朝·张文姬
沙头一水禽,鼓翼扬清音。只待高风便,非无云汉心。
58。《柳絮》唐朝·雍裕之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59。《寻胡隐君》明朝·高启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60。《吊灵均》唐朝·王鲁复
万古汨罗深,骚人道不沉。明明唐日月,应见楚臣心。
61。《画鸭》元朝·揭傒斯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62。《秋雁》元朝·揭傒斯
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1、《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8、《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0、《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1、《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2、《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3、《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4、《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5、《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6、《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7、《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18、《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9、《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0、《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2、《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3、《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4、《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5、《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6、《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7、《锄禾》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8、《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9、《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30、《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1、《秋浦歌》
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32、《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33、《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34、《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5、《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6、《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7、《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五言绝句(二):
1。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2。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7。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8。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9。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0。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1。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2。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4。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5。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6。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7。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8。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19。玉台体
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20。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1。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2。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3。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24。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5。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6。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7。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28。即事
百宝装腰带
真珠络臂鞲
笑时花近眼
舞罢锦缠头
2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0。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1。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昨夜梁园里。
弟寒兄不知。
庭前看玉树。
肠断忆连枝。
32。口号(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食出野田美。
酒临远水倾。
东流若未尽。
应见别离情。
33。别东林寺僧
东林送客处。
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
何烦过虎溪。
杜甫的
34。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5。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6。哥舒歌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李白的
37。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百年已过半
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
何时救急难
38绝句
江边踏青罢
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
高楼鼓角悲
39。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为嗔王录事
不寄草堂资
昨属愁春雨
能忘欲漏时
40。武侯庙
遗庙丹青古
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
不复卧南阳
41。规雁
东来万里客
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
高高正北飞
42。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43。问刘十九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44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5。长干行之一
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五言绝句(三):
1。《画》唐朝·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春晓》唐朝·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所见》清朝·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静夜思》唐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登鹳雀楼》唐朝·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相思》唐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春夜喜雨》唐朝·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咏鹅》唐朝·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9。《悯农二首》唐朝·李绅
悯农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赋得古原草送别》唐朝·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1。《江雪》唐朝·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2。《鸟鸣涧》唐朝·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3。《竹里馆》唐朝·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4。《独坐敬亭山》唐朝·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5。《寻隐者不遇》唐朝·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6。《鹿柴》唐朝·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7。《渡汉江》唐朝·李频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8。《江上渔者》宋朝·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9。《夏日绝句》宋朝·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0。《问刘十九》唐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1。《池上》唐朝·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2。《宿建德江》唐朝·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3。《渡汉江》唐朝·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4。《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唐朝·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5。《春怨》唐朝·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26。《夜宿山寺》唐朝·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7。《乐游原》唐朝·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8。《送别》唐朝·王维
送别?一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送别?二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29。《山中》唐朝·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30。《八阵图》唐朝·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1。《怨情》唐朝·李白
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怨情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由来重。花性飘扬不自持,玉心皎洁终不移。故人昔新今尚故,还见新人有故时。请看陈后。。。
32。《于易水送人》唐朝·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33。《息夫人》唐朝·王维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34。《舟夜书所见》清朝·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35。《终南望余雪》唐朝·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36。《玉阶怨》唐朝·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7。《天涯》唐朝·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38。《拜新月》唐朝·李端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39。《漆园》唐朝·王维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40。《勤政楼西老柳》唐朝·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
41。《无题·烟水寻常事》近现代·鲁迅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42。《替豆萁伸冤》近现代·鲁迅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43。《曲池荷》唐朝·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44。《出郊》明朝·杨慎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45。《京师得家书》明朝·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46。《秋雁》元朝·揭傒斯
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47。《左掖梨花》唐朝·邱为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48。《在燕京作》宋朝·赵?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49。《十二月十五夜》清朝·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50。《剑客》唐朝·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51。《就义诗》明朝·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52。《绝句》元朝·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53。《春山月夜》唐朝·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54。《辛夷坞》唐朝·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55。《书灵筵手巾》五代·李煜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56。《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南北朝·陶宏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57。《沙上鹭》唐朝·张文姬
沙头一水禽,鼓翼扬清音。只待高风便,非无云汉心。
58。《柳絮》唐朝·雍裕之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59。《寻胡隐君》明朝·高启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60。《吊灵均》唐朝·王鲁复
万古汨罗深,骚人道不沉。明明唐日月,应见楚臣心。
61。《画鸭》元朝·揭傒斯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62。《怨词二首》唐朝·崔国辅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着。楼头桃李疏,池上芙蓉落。织锦犹未成,跫声入罗幕。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