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平衡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平衡教案范文1
1.知识目标
(1)常识性理解化学平衡常数。
(2)理解图像方法表示可逆反应从不平衡状态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基本类型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分析图像、解释图像,提高剖析化学平衡图像的能力,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2)通过对炼铁高炉的改造史实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剖析化学平衡图像问题。
[教学过程]
见ppt文件。
课堂练习:
1.当把晶体N2O4放入密闭容器中汽化并建立N2O42NO2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再通入若干N2O4气体,待反应达到新的平衡,则新平衡中与旧平衡相比,其比值()。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
2.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
A(气)+2B(气)2C(气)
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和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A)40%(B)50%(C)60%(D)70%
3.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2SO2+O22SO3,如果温度保持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增加SO2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B)增加SO2的浓度,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增加SO2的浓度,平衡常数增大
(D)增加SO2的浓度,平衡常数不变
4.某温度下将2molA和3mol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C(g)+D(g),5min后达到平衡,已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关系有[A]a[B]=[C][D],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时,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B的转化率为()。
(A)60%(B)24%(C)30%(D)40%
5.在t1℃反应2A(g)B(g)+Q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1,t2℃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2,则当温度从t1℃升到t2℃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1>M2,则平衡向右移动,Q<0
(B)若M1
(C)若M1>M2,则平衡向左移动,Q>0
(D)若M10
6.对于可逆反应:mA(气)+nB(固)pC(气)+qD(气)
其反应过程中,其它条件不变时,产物D的百分含量D%与温度T或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温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D%有所增加
(C)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m
(D)B的颗粒越小,正反应速率越快,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7.如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Q达到平衡状态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b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若增大压强时,把反应速率变化情况画在cd处。
8.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
FeO(固)+CO(气)Fe(固)+CO2(气)-Q。
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O2]/[CO],已知1100℃时K=0.263。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随浓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1)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值____,平衡常数K值_____(本小题空格均备选: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1,c(CO)=0.1mol·L-1,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____(选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υ正___υ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___________。
课堂被充练习答案
1B,2A,3D,4D,5C,6AC,
7.升温;减小SO3浓度;如图2-2-5。
8.(1)反应的正方向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平衡常数K=[CO2]/[CO]要增大。所以答案为:增大,增大。
(2)平衡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浓度比值等于平衡常数,若比值不等于平衡溶液,就处于非平衡状态。将c(CO2)=0.025mol·L-1,c(CO)=0.1mol·L-1代入可得:
化学平衡教案范文2
关键词:高中生;化学平衡;学习困难;解决策略
高中课本中对于化学平衡定义如下:“在外界条件稳定无变化的情况下,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所有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与逆反应的反应速率此时相等。该时刻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会发生变化,其反应混合物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对于这段话的理解上,学生虽然进行了剖析分段理解,但却无法站在一个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更不能深入到细微处仔细详读。
一、化学平衡学习困难分析
化学平平衡的主要特征为v(正)=v(逆),Kc=c(C)p・c(D)q/c(A)m・c(B)n,在高中阶段,化学平衡包括动力学和热力学两个部分,对可逆反应的程度进行讨论,包括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知识。
例如,对反应aA(g)+bB(g)?cC(g)为例,其中a+b≠c。可以进行如下的分析:①达到平衡状态时,混合气体内的总的压强、体积、物质的量是不变化的,与时间的变化无关。②达到平衡状态时,混合气体内的密度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不变的,与时间的变化无关。③达到平衡状态时,混合气体内的各气体的体积与各气体分压,以及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也是不变的,与时间的变化无关。④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的物质的颜色体系不会发生变化。⑤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质的温度体系也不会发生改变。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有些高中生会出现无法把握的状态。
二、化学平衡学习困难出路策略
需要对化学平衡涉及的C、V、P等物理量进行具体含义的内容掌握,对此及逆行那个反复的记忆和理解,对相关的公式与原理进行深度的比较,将恒温、恒压等定量性问题进行熟练性练习。通过教师的立体总结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度,对此部分的学习更加坚实。如题:已知X2(g)+3Y2?2XY3(g),ΔH=-90.8 kJ/mol。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三次平行试验。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三、情景教学的实践研究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放出热量:a
B.化学平衡常数:③=①=②
C.达到平衡时XY3体积分数:①>③
D.X2的转化率:②>①>③
题目中如果仅通过化学概念的学习是无法解出答案的,由分析我们可知实验③中生产XY3的量可能大于1 mol,放出热量可能大于90.8kJ,故A不正确;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故B正确;①和③容器起始投入反应物成比例,将③平衡看做①平衡缩小体积到原来的一半,压缩体积,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时XY3的体积分数:①①,故③>①>②,故D选项错误。
2.相关例题的加入和详细的过程分析
化学反应内化学平衡的过程学习也很重要,需要教师对例题中的物理量变化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对化学反应的动态平衡需要教师引导为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为主体进行深入学习。例如,对反应CO+H2O(g)?CO2+H2,若将1 mol的CO与1 molH2O(g)通入1 L的容器内,且容器密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后,容器内的各物质的浓度没有发生变化。可由此进行特征分析:①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存在着正逆反应的过程。②最开始放进去的物质只有CO和H2O(g)两种,正反应速率在最初最大,逆反应基本没有进行。
所以,教师需要对类似的这些反应进行学生能力接受范围内的讲解,使学生的知识在一步一步中巩固和前进。通过恰当的例题对所学知识能够达到巩固的效果,让学生对知识的框架与考题的考点进行结合,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自我继续努力的同时,需要搭配教师的合理教案,以教案中合理的例题建立起学生的例题知识思考点观念,走出做死题的怪圈,真正达到得心应手。
3.同其他学科的关联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思想的关联,平衡的问题不只出现在化学中,例如物理和数学等学科的模型构架可以帮助化学平衡的学习。同样,在政治中唯物辩证的矛盾与统一的学习可以对的水电离现象进行矛盾分析角度的阐述。
化学平衡理论的把握可以省下很多关于化学平衡问题钻研的时间,在高考时的优势地位又有一定的提升。高中生通过化学平衡原理的学习,已经可以解决这些难题,还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汪志成.“化学平衡移动”的疑难问题解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19).
[2]王祖浩.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王开山.化学平衡中常见的错误结论[J].高中数理化,2012(9).
[4]任丽曼.高中生化学平衡学习困难的因素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4).
[5]许师.高中生化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2).
化学平衡教案范文3
无机化学是学生入学后的首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覆盖面较广,且内容的绝大部分与中学化学内容相关,它的开设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学化学与较高级专业化学的衔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依据高职教育“必需、够用”的原则,笔者认为其主要培养目标应使学生着重掌握有关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实践技能以及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能力.我校现采用的全国高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无机化学》在内容上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部分,内容主要有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氧化和还原反应等知识;二是元素化合物部分,主要介绍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这些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的高职专业要有不同的要求和侧重,合理的高职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体系在内容上应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着重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考虑高职课程要求的有限学时,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难点.
如针对我校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我们通过教学研究和大讨论对基础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去掉一些单纯理论推导,保留了最基本的、基础的、原则的内容.对于无机化学中“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这些难度较大,而在工厂、企业等实际应用中用途不大的内容知识,适度减少了其部分教学内容,着重讲授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及其应用.在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发展方向、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等,会在学习有关内容时,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技术吸收进来,使教学内容具有前瞻性和启迪性,如在讲解配合物相关知识时,会向学生介绍配合物在光、电、磁学以及吸附分离等方面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在讲解“元素及化合物”的相关内容时,会向学生介绍有关重金属污染、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相关知识,这样既可以增加课堂的新颖性、趣味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2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的难点.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规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用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效地避免了“满堂灌”,给学生留有一定思维的空间、自学的空间.如在讲解完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时,采用了讨论式教学,在将两种理论的主要内容学习完后,以相关习题作为依据,让学生分组讨论两种理论的联系与区别、二者的优点与不足,学生们发言后,教师再作总结,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效率.将优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积极推进多媒体辅助教学.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既涉及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又涉及琐碎、繁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制作相应CAI课件,可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增加教学容量,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无机化学课程课堂教学中,经常涉及分子和原子模型平面和立体图形等,可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可使微观的现象得以生动地描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将抽象的行为形象化,便于学生轻松掌握原本非常抽象的理论.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参考书籍等教学资料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3注重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无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我们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开设实验课,加强实践内容,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实践操作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验内容的选择方面,强调实验的基本操作,如选择溶解、蒸发、结晶、溶液的配制、试剂的取用等实验,不断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训练;同时,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制备性、综合性实验.如删减了实验教材中元素锡、铅、锑、铋、银和汞等的性质实验,增加了硝酸钾的制备与提纯、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等制备性、综合性实验,特别是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实验是以废铁屑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铵,然后再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并进行草酸根离子及铁离子含量测定实验的(该综合性实验含3个实验,共时),这样就逐步形成了一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在应用的实验教学模式,进一步强化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启迪了他们的创造思维.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4科学设定考核方法
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效,评估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科学、有效的考核方法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做出正确评估.目前我校无机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考试成绩均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对于无机化学理论课,平时成绩可通过课堂提问、平时作业、撰写小论文、无机化学知识竞赛成绩、章节测试成绩、出勤等几方面的考查给出成绩;对于实验课,则可通过对预习报告、出勤情况、实验纪律、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方面的考查,综合求出平时成绩.理论课的期末考试以笔试为主,内容强调无机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而实验课的考试以实际操作为主.实验课考试前,我们将考试所需的仪器和试剂置于实验台上,由学生随机抽取内容不同的考题,要求学生根据不同考题,运用所学知识在已有的仪器和试剂中选择所需仪器和试剂,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方案,并根据方案进行现场操作.监考老师根据实际操作现场打分,这样的考核可更科学、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5总结
化学平衡教案范文4
一、导师示范,在感悟中寻找提升
一年以来,多次聆听了工作室领衔人***老师的示范课。从《物质的分离提纯》到《含氯化合物的应用(高三复习课)》,再到《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研究》。目睹了曹老师的整个备课过程,让我知道,在每一堂精彩的课的背后,是大量时间的倾注与心血的付出,资料搜索、实验改进、撰写教案,每个环节都一一揣摩。她的这种对专业的钻研与探究精神令我折服。
期间,有一次因曹老师身体抱恙,由我代替在课堂展示了她的教学设计——《铁及其化合物复习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关于“铁及其化合物”这个课题,我上过多次公开课,有新课也有复习课型。但对于高三复习课,我一直比较困惑:如何在高三复习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如何在课时紧缩的情况下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可以说,曹老师的教学设计,化解了我的困惑。她从一道题高考实验题出发,充分挖掘、步步紧跟、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再通过实验探究验证。以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带动了化学平衡、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等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复习与应用,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观念引领,积极开展理论学习
工作室积极开展了理论学习,对《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进行研读,并做好读书笔记。因为是译文,所以读起来相对生涩难懂。但是通过彼此的交流与讨论后,又能帮助进一步的理解,从而有新的收获。但最近这段时间,在其它事务的干扰下,这项工作相对放松,同时如何将学习的理论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并运用,仍有困惑。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再勤奋些、深入些,多思多写,解决自己的疑问。
三、积极参加工作室活动,在反思中进步
工作室的活动,基本上每次都能参加,并及时反思。工作室的成员来自于不同的学校,个个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有着各自的教学风格。尽管面临的教学环境与教学问题都不相同,但大家在观课、磨课、评课,互相学习与借鉴,共同进步。此外,还有外出的学习活动,如前往省丹中观摩他们的公开课、金坛王更飞名师工作室的交流活动、包括假期在黄山市举行的培训研讨活动等,也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有机会向更多的老师学习。
四、个人成绩
1、被评为常州市第十批骨干教师
2、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优秀个人
3、被评为常州市义务导学活动优秀教师
4、获得常州市区高中化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5、《脂肪烃的性质和应用教学实录与反思》获得常州市年会论文 二等奖
6、《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比 教学视频类二等奖
7、开设了两节公开课
化学平衡教案范文5
(许昌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 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现状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内容多与课时少,教学的方法和传统的手段,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课程配套资源缺乏,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窄。针对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教学改革。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构筑网上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措施,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又采用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利用创业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通过介绍地方经济特色开拓学生的视野。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关键词]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创新创业;网上教学平台;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6?0097?02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新材料与能源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各专业大一新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教材选用浙江大学编写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内容包括无机化学和定量分析两大板块,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四大平衡和滴定法、物质结构和元素化学。为了更好的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
该课程安排的总学时数为60 学时,除去少量自学内容外,需要讲授物质的聚集状态、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定量分析基础、四大平衡和滴定法、物质结构基础、元素化学等内容。且教材为2007年出版,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教师把学科前沿的内容不断添加到教学内容当中。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讲授该课程通常会满堂灌、赶学时,这样的结果会导致教师授课压力大,学生听课吃力,教学效果差。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
学生学习的特点是喜欢学习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有用知识”;惧怕学习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理解能力强但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都比较传统和单调,内容主要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感觉枯燥乏味;课堂上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考,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的。
(三)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
学习该课程的为大一新生,学习方法还在延续中学阶段的做法,基本不做课前预习,主要靠课堂听讲。由于大一学生学习任务重,通常老师不会给学生留太多作业,匮乏的训练使学生容易眼高手低。因此,对于内容丰富、理论繁杂、进度较快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来说,采用中学阶段的学习方法不能有效地学习。
(四)课程配套资源缺乏
大学阶段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在课下自学,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也需要学生在课下复习巩固。而教材缺少配套的电子教案、课件、动画、视频和习题解析,不利于学生课后自学。
(五)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窄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主要在课间休息时间和课余辅导时间,学生很少找老师主动交流沟通,造成交流沟通的渠道过窄。
二、改革探索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内容
与化学专业相比,化工、材料等专业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只需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即可,重点是如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教材中“深度”的理论知识其实对化工、材料等专业的学生并不适合,学生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也很难用到。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要求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即可。通过压缩“深度”理论知识,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压力,在课堂上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上来。例如:在第二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的讲授中,涉及化学热力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等大量的理论知识。我们在讲授该章节时,不给学生灌输过多的理论知识,只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和基本原理,重点放在化学反应一般原理的应用上。以工业上氨气的生产和硫酸的生产为例,让学生从反应的方向、平衡的移动、反应的快慢、生产的成本、设备的安全性、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确定生产的工艺流程。从而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培养应用能力和素质的目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主动思维能力
应用技术型人才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有主动思考的能力。能够在实际生产实践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拟定方案,通过实践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主动思考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恰当地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达到这一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驱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若干个具体任务,以实例为先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同过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达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目的[1]。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第一章第四节稀溶液的通性中,先设计几个问题,例如:融雪剂是如何除雪的?植物抗旱、抗寒的生化基础是什么?根部吸收的水是如何到达红杉树冠的?带着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学习完后学生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让学生设计一个海水淡化装置。
(三)充分利用网络空间,构筑网上教学平台
网上教学平台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充分利用网络空间,构建网上教学平台既有利于学生充分获取学习资源,又提供了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广阔空间[2]。我们利用学校的“网络空间”构建了“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网上教学平台,将教学大纲、课件、电子教案、动画、视频和自测题等资源放在网上。学生在学习课程前可以了解教学大纲的内容,把握章节的重难点,可以利用课件、电子教案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动画和视频资源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自主学习,自测题可以满足学生进行自我训练的需求。网上教学平台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弥补了课程配套资源缺乏的不足。同时,利用网上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方便地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予以解答,拓宽了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
(四)介绍地方经济特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精神是提高大学生生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创业精神和意识[3]。而现阶段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来实施的。如何通过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还是一个难题。我们通过在课堂上介绍生活中与化学化工相关的创新创业实例,引导学生建立起创新创业的意识。例如:在课堂上介绍河南辉县农民利用山洞和野生柿子来酿造保健醋大获成功,湖南农民利用废木料来提取焦油变废为宝,利用秸秆制取乙醇从中获利等案例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创新创业的意识。通过介绍“人造金刚石”“钧瓷窑变”“创新药物”等内容把地方经济特色也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五)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丰富的图片、动画、视频和声音资源,把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4]。制作、收集与无机及分析化学相关的图片、动画和视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物质结构基础中,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化学键理论等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很难用语言和文字描述清楚,学生也难于理解。可以使用Chembio 3D、Gaussion等软件进行分子模拟,通过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11):36-37.
[2] 何玲,王西平,刘树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在专业课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59-261.
[3] 王雪飞.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1):73-74.
化学平衡教案范文6
关键词 普通化学 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22
1 工科学生学习普通化学的必要性
普通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刚进入大学学习的新生所具备的化学知识只不过是高中期间所掌握的一些元素符号、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相关的计算等,而对于化学的本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化学科学前言、学科地位和发展趋势等认识是不清晰、不全面的。而普通化学就处于中学和大学教学的衔接点上,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对学生进入大学后继续接受新的知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由于普通化学除了讲授化学热力学、溶液化学、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原子及分子结构等比较基本的化学原理外,它还包含能源、材料、环境、食品等和现代生活相关的化学内容。正是因为这些内容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十分重要,在国外不仅是学习工程科学的学生要学普通化学,就是修读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也要学一点普通化学的相关知识。可以想象,如果各相关专业学生只具备有高中水平的化学基础,他们对后继学科和专业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能、新材料制备技术、能源与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2 为什么要在普通化学课程中开展创新性教育
普通化学是材料与化工类专业大一新生所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就像是一辆“旅行巴士”,带着同学们在化学的版图中沿途领略化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并且在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停靠作重点访问。①通过对普通化学的学习,可以加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全面认识,了解化学对于人类社会的作用和贡献,了解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有关领域的一些化学成就,了解化学与材料、农业、能源等各专业的联系及应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身边发生的化学现象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日趋紧密,一些与化学相关“边缘问题”,如纳米材料、柔性分子器件、非平衡态化学、飞秒化学、计算化学、生命科学、能源与环境等正在受到广泛关注。②故在讲授普通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同时,教师应该尽量引入与授课知识点联系紧密的最新研究成果、进展和困境,并与学生进行讨论,使同学们能够指导化学前沿的最新研究动态,把握未来的“脉搏”,进而树立起科学的创新性意识。
然而,大多数老师在普通化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不讲授化学发展历史,对当前化学中最活跃的前沿问题只字不提,完全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以实验教学为辅,实验教学内容几乎都是一些传统的、经典的验证型课程实验,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为了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的内容。在课堂上,普遍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育方法,老师只顾自己讲,不管学生听不听、能不能听懂,课堂内容过时陈旧,理论不联系实际,乏味无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实验室里,老师把指导书提前下发,学生按照指导书进行操作,不需要思考和再次设计就可完成实验,这类实验没有起到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的能力,也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3 如何开展普通化学的创新性教育
要在普通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创新性教育,M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院系和教师必须多方调研和论证,采取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措施,才有可能达到预期效果。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开始,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含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课件制作、教案编写、教学计划制定、课堂讲授、实验项目设计、成绩考核等)中营造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氛围和条件。
3.1 教材的创新
普通化学课程内容繁多,内容较抽象、概念性较强,其内容包括气体、溶液、电化学、元素、物质结构、高分子、生命科学等,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同的教材内容也不一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是一所以汽车设计、制造与生产为学科主链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材料(以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为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学科分支,因此,需要确定合适于我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教材,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此外,随着学科的发展,教学内容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适当高于教材。由于专业教材的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故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滞后于学科的前沿知识。因此,在讲授普通化学课程时,需从不同渠道收集各类与化学相关的教学素材,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介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引进教师本人的科研课题或化学前沿相关领域的重大成果和发现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和拓展学生的眼界,启迪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单一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教学要求,教科书只能作为教学的主要参考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