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荷花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荷花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荷花的作文

有关荷花的作文范文1

摘 要:本文结合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致性和结合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二者结合的路径。

关键词:国有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文化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致性分析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在基本目标、主旨和研究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四个方面的同向发展趋势将促进两者的彼此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在当前阶段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

(一)基本目标的一致性

现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逐渐向经济、管理领域渗透,致力于解决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调动和保护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协调员工的关系、调节员工情绪从而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企业高效率运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文化建设是运用特有的价值观、信念、理想来引导、熏陶、激励全体成员,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化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指引下,将个人追求与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合力”,凝聚到企业共同目标上来,推动企业发展。可见,在共同的实践基础上,现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都是围绕一个共同目标进行,都是通过激发人们的精神力量来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二)主旨、研究对象的相通性

传统企业管理把人当成“经济人”,现代企业管理把人看成“社会人”。企业文化建设是从“社会人”角度把员工看成是有思想、有信仰、有理想,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把人看成“自我实现人”。作为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它改变了传统管理理论只注重“物”不重“人”,把企业管理的重点与注意力真正凝聚到人的因素上来,以人为中心,实施人性化管理。

(三)工作内容的交叉性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两者在工作内容上既不是相互包含,又不是完全重合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种交叉、依存的关系。概括起来,两者在内容上的类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两者都进行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四)工作方式的相似处

在工作方式上两者都以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为依据,注重感情激励、精神感染、关系调适等工作方法的运用。

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的历史意义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彼此相结合,对于两者而言是一种相互借鉴、相互作用,并在此过程中体现出结合的“相对优势”,即结合整体相对于单个个体所具有的优势,而两者结合的整体优势就在于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形成一种新的特有的优势。

(一)两者结合有利于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国有企业也正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际上我国已经加入WTO,面临着国外企业和文化价值的涌入;社会经济成分与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导致社会精神生活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多样化等等,这些环境的变迁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更加紧密与企业经济、企业管理结合,必须进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体制的创新。

(二)两者结合有利于形成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

1.两者结合为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模式的开创提供了新思路。在操作体系上,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从群体到个体,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过程主要是从个体到群体;工作方式上,前者侧重文化熏陶、群体模仿,后者侧重理性灌输、谈心说服。这些互补性说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借鉴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和优势,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开辟新道路。

2.两者结合为促进国有企业文化理论本土化开创了新途径。如何建设我国国有企业文化,还不能把西方国家的经验全部搬来就用。这里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其作用发挥还需要一段时间。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企业工作的一项创新,也是我国企业的一项传统优势,它在过去几十年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拥有政策、人心、方法、网络等优势,因此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运用这种优势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加速企业文化建设的本土化进程,丰富其内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

(三)两者结合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形成一种新的特有优势

虽然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而企业文化建设理念要在我国企业里发芽生根到茁壮成长还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我国企业对其是否“适应”或者其是否能真正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求证。

三、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实现结合的途径与方法

(一)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拓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路

1.加强企业精神的培育和企业形象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认识到了精神的巨大力量,把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之一。优秀的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会在企业内部生成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环境氛围,并形成企业员工的群体心理定势和心理模式,从而使多数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一致,成为影响全体员工的无形的巨大力量。

2.运用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特定内涵,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人和”的氛围。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可以运用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大力营造人本企业文化,对人的理解和尊重,对人的高度关注必然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这种“人和”氛围有助于管理者和员工、员工和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适应现代社会人际情感交流的趋向,这就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在更高层次展开。

(二)通过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1.借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层次内涵,丰富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层次。首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丰富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特定内涵。由于经济基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使得西方企业文化建设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在内容上有明显的差异,西方企业文化所倡导的团体意识、思想、精神主要是指企业的理想、目标、精神以及企业的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他们对企业员工素质要求几乎不包括政治思想素质方面的要求,而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对企业员工群体素质的要求首先包括政治思想素质,不仅要对企业员工进行企业精神、团体意识教育,还要对员工进行从业心态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这些构成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定内容。因此,要补充和完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必须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密切配合;其次,要借助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提升企业文化层次。

2.运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塑造、引导功能,建立企业文化观念。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基石,是企业生存的思想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指南,规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发挥其教育、引导功能,做好企业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根据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对企业的客观要求,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方面需求,履行社会责任,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为国家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等等应是现代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所应拥有的价值观。

有关荷花的作文范文2

作文莲文化的魅力一

历代的诗人,如陶渊明盛爱莲,赞扬着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说起莲,有很多有关莲的未解之迷,莲的历史又是如何呢?

在人类出现以前,大约一亿零四千五百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泽覆盖。当时,气候恶劣,灾害频繁没有动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数生命力极强的野生植物生长在这个贫瘠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种今天我们称为“荷花”的水生植物,经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验,在我国的阿穆尔河(今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大约过了九千年,原始人类开始出现。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充饥,不久便发现这种“荷花”的野果和根节(即莲子与藕)不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渐渐地,“荷花”这一人类生存的粮食来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的心中,成为人类生存的象征。

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出现,人类对荷花开始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时的人类为了生活上对水的需求,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泽地带,而这些地带恰是野生荷花主要的分布区域。经测定,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人类在不断的生产劳动中,对朝夕相处的荷花的生长习性、生存环境等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中国古老的荷花文化的产生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如今,莲成为了植物界中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之一。它们受着人们的高度赞美,它的姿容优雅,色彩明艳,叶、花均有清香,又使人们深深陶醉。

莲,记载着千年的历史,它是多么伟大啊!

作文莲文化的魅力二

莲花,大家一听到这个词就会想到“一尘不染”“出水芙蓉”……这几个词。

莲属化石发现于北美北极地区和亚洲阿穆尔河流(即黑龙江)的白垩纪及欧洲和东亚(库页岛)。分布在亚洲、大洋洲北部者为中国莲(Nelumbo nucifera),漂迁至北美洲的为美洲莲(N.lutea)古植物学家还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发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万年前)的莲化石,和现代的中国莲相似;在中国柴达木盆地发掘的1000万年前荷叶化石,和现代中国莲相似。20世纪70年代中国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渤海沿海地区早第三纪孢粉》一书记载:在辽宁省盘山、天津北大港、山东省垦利、广饶及河北省沧州等地发现有两种莲的孢粉化石。第三纪热带植物地理区内的我国海南岛琼山长昌盆地地层中,也发现有莲属植物的化石。现我国黑龙江省扶远、虎林、同江、尚志等县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莲分布。莲花的历史跟我们的恐龙差不多!

莲花有很多品种,比如说:

1. 北京传统栽培品种。单瓣花型。花蕾桃形,绿色,上部红色,花白色。花开较早,6月上旬始花,群体花期1个月左右。结藕较早。7月下旬,将新藕二次翻盆,花期可延续到10初左右。有自然变异的红娃莲和粉娃莲。

2. 厦门传统栽培品种。单瓣花型。花蕾桃形,绿色,尖部带红色,花粉白色,初开时类端微红。6月上旬始花,群体花期1个月。其花瓣细长,花托细小,叶茂花繁,极易开花。

3. 广泛栽培的著名品种。重瓣花型。花蕾圆桃形,紫红色,着花较多,花红色。6月中旬始花,群体花期1个月。花色鲜艳,盆栽易开花。

4.古老的碗莲品种。重瓣花型。花蕾圆桃形,粉红色,花粉白色,花瓣尖端边缘为红色。着花较繁,6月下旬始花,群体花期1个月,盆栽极易开花。

5. 浙江杭州花圃选育。植株矮小。单瓣花型。花蕾长桃形,绿色,花小,白色。非常适于在盆、碗中栽培。开花多,群体花期从6月中旬至8月中旬。

莲花有很多品种,这只是莲花品种中的一个小小的一部分,更多的品种需要大家去发现!

莲花在很多地方都很出名,观看莲花的季节最好是夏天,观看莲花也有许多胜地,著名的有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山东微山湖、湖北洪湖、湖南洞庭湖、扬州瘦西湖、河北白洋淀、承德避暑山庄、广东肇庆七星岩、台x台南县白河镇等处。在这些地方,你都可以看到荷花的芳容,领略到“红衣翠扇映清波”的美景。

有关荷花的作文范文3

一、真实的体验――让学生认识习作的重要

什么是习作?习作就是交流,是一种独特的,将文字作为符号的人际交流方式。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交流场所,让学生以文字为载体触摸其背后的灵魂与心跳。教师可以出示论坛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即便两颗心远隔千里,也能通过文字产生心灵的碰撞;或开辟师生之间交流信箱,通过日常的书信来往来畅谈理想,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习作还是一种倾吐;或在举办影展活动时让他们自主完成影展海报,独立写出前言,从而感受到习作也是一种宣传方式。只有这些真实的体验才能让小学生充分认识到习作是人际交流的需要,它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

例如,教师以“给父母的动员信”为主题,帮助促进学生对习作的真实体验。先计划让学生星期天独立当家,真实体验家长的辛苦。虽然学生觉得这非常新鲜,但家长却忧心忡忡,或害怕安全隐患,或害怕耽误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开展说服活动。这一过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言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是对习作原生状态的一个良好呈现。因此,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习作与生活息息相关,习作教学才能获得原生土壤,这是改革和优化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全面的观察――让学生写出生动的内容

存在于人头脑中的客观事物映像或记忆就是表象,学生要想写出内容具体的、生动的作文,就必须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具体的表象。学生要想得到事物正确的、全面的表象,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细致的、全面的观察。换言之,学生不仅要观察事物,还要重视了解事物各部分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尤其要掌握将事物特征反映出的那部分内容,这是小学习作教学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荷花》一文时,可穿插部分习作教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意识与能力。

教师:读了课文,大家能说一说自己对荷花最深刻的印象吗?

学生:清香、美丽、粉红……(各抒己见)

教师:从哪些语句中,能具体感受到荷花的这些特点呢?

(学生纷纷从课文里寻找描写荷花特征的段落,找出了相应的语句、段落,并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师:多么迷人的荷花!大家想一想作者叶圣陶先生怎么会将荷花描写得如此美丽呢?

学生: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教师:是呀,正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对荷花全面细致的观察,所以才能将荷花的特点写得如此细腻。

最后,教师布置习作任务: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注意观察它的外形,闻一闻它的气味……在该习作训练过程中,学生们兴趣浓厚,第二天交的习作片段写得比以往好很多。只有学生充分意识到全面观察在习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才会逐渐形成仔细观察的意识。

三、真实的生活――让学生获得鲜活的题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的源泉就是生活。因此,笔者认为要想让小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让学生在习作中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出来,充分体现童真童趣,习作教学就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步入社会、亲近自然,从而使学生获得广阔的、丰富的认知空间,在真实的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习作题材。

例如,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观光、参观、访问等。在与真实生活密切接触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应当是点拨者、启发者,应结合自然景物、鲜花大树、农作物等,为学生讲述风土人情、历史故事、科学知识与神话传说等,并适当在习作课上应用课外文本资源,将学生的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帮助他们多方面、多角度体验生活,丰富自己脑海中对真实生活的阅读与积累,从中获得鲜活的习作题材。又如教师可带领学生观察当地的河流,并布置“聆听小河”的习作任务,要求学生访问小河周围及当地居民,了解小河的历史、现状,并观察水质,通过多种形式将小河的系列主题写出来。在该过程中,由于学生接触生活中存在的事物,不仅写作题材鲜活,习作兴趣也得到有效激发和培养。

四、浓烈的情感――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当前是信息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习作课堂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浓烈的情感,促进习作教学效果的提升。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单纯的讲解难以将其主动性与积极性调动起来,而通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为学生直观展示习作教学内容,就能将小学生的好奇心唤醒,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从而逐渐爱上习作。

例如,在一次有关运动会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就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运动会的照片、录像等,引发学生回忆;在指导学生写有关小动物的习作时,教师也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多媒体的应用能帮助小学生适当克服观察局限,激发习作兴趣,使学生主动写作。当然,教师还可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灵活组织习作教学。如有的教师曾经在课堂上展示了一个西瓜,让学生看西瓜、说西瓜、品西瓜,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锻炼学生习作能力,使习作课堂不再单调、枯燥,最终他们逐渐爱上习作。

有关荷花的作文范文4

莲文化的魅力作文一

历代的诗人,如陶渊明盛爱莲,赞扬着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说起莲,有很多有关莲的未解之迷,莲的历史又是如何呢?

在人类出现以前,大约一亿零四千五百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泽覆盖。当时,气候恶劣,灾害频繁没有动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数生命力极强的野生植物生长在这个贫瘠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种今天我们称为“荷花”的水生植物,经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验,在我国的阿穆尔河(今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大约过了九千年,原始人类开始出现。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充饥,不久便发现这种“荷花”的野果和根节(即莲子与藕)不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渐渐地,“荷花”这一人类生存的粮食来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的心中,成为人类生存的象征。

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出现,人类对荷花开始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时的人类为了生活上对水的需求,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泽地带,而这些地带恰是野生荷花主要的分布区域。经测定,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人类在不断的生产劳动中,对朝夕相处的荷花的生长习性、生存环境等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中国古老的荷花文化的产生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如今,莲成为了植物界中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之一。它们受着人们的高度赞美,它的姿容优雅,色彩明艳,叶、花均有清香,又使人们深深陶醉。

莲,记载着千年的历史,它是多么伟大啊!

莲文化的魅力作文二

莲是我挚爱的意象。在我居住的水乡,有水的地方就有莲的倩影。天性使然,莲看上去要比所有的水生植物美得多。我爱的是莲的优美和慧心。

一湾碧水之上,莲亭亭如盖。整个莲塘像一块绿色的陆地,一层层的远去。间或,有一枝枝或白或粉的花,在翡翠般油绿发亮的叶间忽隐忽现。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写尽了莲盛开时大气磅礴的美丽,而我则尤爱月光下的白荷。我疑心那白荷的皎洁晶莹是由月华浸染而成的。我仿佛看见莲瓣怯生生地伸出手掌收集四周的露水和月光。莲于恬静的岁月中给了田园生活一个精致的点缀。

莲塘流动着令人心神摇荡的优美。走过莲塘的人,谁都无法拒绝无法躲避。只有沉浸其中。文人墨客用无比倾慕的眼神和姿态为莲写诗作词绘画,以至于千年之后我依然能从墨迹中感受到他们在莲面前无法自拔的情形。爱莲写莲画莲之人,借莲歌咏自己心志清远,性格高洁,莲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了艺术升华。

莲盛开在古今中外的诗文与画幅中,皆为洁净清爽之意。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在垂暮之年,把莲塘上众多美的瞬间和形象用颜料固定在画布上,让它们永留人间。清淡素雅的莲是他追求至美的理想主题。他最终力竭倒在了莲池旁,躺在了他心爱的莲的怀抱,亘古与莲相依相伴。莫奈与莲的情感相融,魂魄相交,他洞穿了人世的芜杂纷繁,进入了幻化的深处。那是自我的世界,也是无我的世界。混沌散开,污浊逸去,心中的莲瓣缓缓展开。无喜无忧,无生无死。如此境界,物我两忘。

众生缘何沉醉于莲如斯!莲是天界与尘世交会顿悟的产物,莲有慧眼,我们见到的佛和菩萨都坐在莲花宝座上,面目慈祥,普度众生。莲的萌生和绽放给人一种茅塞顿开的菩提之悟。碧水之下,是污浊的泥沼,一枝枝莲花挤破浓浓的黑夜从污浊中绽放出一个个美丽的音符。莲仿佛开在天国的梦幻里,它们无视外围的泥沼。究竟要经历怎样的磨砺,我们的心灵才能开出一枝枝洁净之莲呢?我们能像莲一样,从这个充斥着妍媸、清浊的尘世之中,用明朗澄澈的心灵找到智慧吗?如果我们拥有莲的慧心,就能从一切的烦恼与灰暗中觉悟,而一切的纷扰的繁尘琐屑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和价值,我们的心灵就能从尘埃中开出花朵来。

莲的精魄升华在我们的生命中,让生命化做一朵莲花,把功名利禄全抛下……我想,这是莲昭示于人的天启与期待吧!莲是一面心灵的镜子,可以映出清晰的图象,只有纯正的心灵才能看见心灵的纯正,被纯正所感染。愿一切爱莲之人以莲为镜,做洁净的人。洁净的人方为真人。让我们的心灵和生命在世俗的尘埃中开出素雅洁净的智慧之莲吧!

莲文化的魅力作文三

喜欢荷,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它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亭亭玉立,喜欢它的濯清莲而不妖,喜欢它的柔情似水……

眼里,除了怜爱还是怜爱。就像雨巷里的那位带着丁香般幽怨的少女,在梦里,挥也不去散也不去。除了她的身影还是她的身影,除了她的俏丽还是她的俏丽。牡丹?玫瑰?百合??面对这些后宫佳丽,我却像一位挑剔的美食家,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总觉得它们少了点什么,不能给我完全喜悦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偏爱莲的原因吧!

情人眼里出西施。莲,让我觉得它就是花中之王,无可比。朋友说我过于喜爱它,忽略了其他花的美丽,也许是吧!暮春三月,百花争艳,牡丹芍药,艳丽妩媚,使人为之震惊;夏日炎炎,紫罗兰、玉兰散发淡淡幽香,祛除夏意,让人心旷神怡;秋高气爽,菊独傲枝头,正直傲洁油然而生;隆隆寒冬,梅独自争妍,不畏严寒,吐放清香,赞美之词不可胜数。但是,我仍固执地认为莲才是完美。

对莲的喜爱,使我成为百花不公正的裁判。在生活中,对事物的是非曲直,我们也常常是不公正。

夜深了,我静静地躺在床上,被这个问题烦扰着。回忆的匣子被偷偷地打开,往事,重现眼前。

因对个别人的崇拜,我成为他的守护者,旁人稍有异议,便拳脚相加,小伙伴们对之畏惧,便缄口不语,使我内心稍稍喜悦;因和亲密伙伴要好,便不理事情对错,不分青红皂白,硬着脸皮要站在朋友一边;因对个人稍有偏见.一出现可疑之处,聚焦点便投向他;因为自己的喜好盲目顺从,人云亦云,都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猛然发现,曾经,自己是如此没有主见,成了失根的兰花,追逐的浮萍,飞舞的秋莲,因风四散的蒲公英,我又当了生活不公正的裁判。

有关荷花的作文范文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语文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每一句都体现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的要求。所谓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要让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再把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那么,如何做到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呢?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验课文内容

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课程理念的更新》)生活化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把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达到真正的理解。如在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时,最后一句“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教学中抓住“惭愧”一词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说说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会说什么?同学们联系日常的生活经验,纷纷发表他们的见解,如:“谢谢风伯伯,是您让我明白,我能看的远,是大山的功劳啊!实际上,大松树比我高多了。”“大松树,对不起,我刚才太不礼貌了,我以后再也不能看不起别人了。”……通过表演,学生轻轻松松的就达到了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实现生活“语文化”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笔者在教学《》一诗时,学生并不了解这一壮举的历史背景以及经过,于是笔者就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求知,全面了解了这一壮举的历史背景以及经过,深刻理解了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学起来也兴趣盎然。

三、找寻生命的绿洲,习作教学的“生活化”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对写作的要求来看,强调作文教学要生活化。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一句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教学实践中,我鼓励学生以“记录生活”的形式进行习作训练,倡导生活中有什么记什么,生活中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这很像美术中的白描写生,见到眼前的事物,便用线条如实描绘下来,而无须进行刻意的艺术处理。要求学生的习作记录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学生的习作也是随感而发、随事而记,而不是将习作训练机械地分配在每周的作文课上。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系列活动,如“亲情行动”,让学生每周计划为长辈做一件增进情感的事情,给奶奶捶背、陪爷爷聊天、帮妈妈整理房间……再如“感悟秋天”,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寻找秋天。学生通过目睹、耳闻、鼻嗅、口尝去感悟秋天……通过这些系列活动,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让学生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表现自我。学生有了生活的积累,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才有可能从中发现思想的闪光点并产生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每当我欣赏着学生的系列习作,就被那浓浓的生活气息、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朴素平实的语言表达、天真烂漫的灵性飞扬所感动,这样的习作训练才真正练到学生的心窝里。难怪叶圣陶会这样说:“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

四、学习延伸,在生活中丰富语文知识内涵

生活为学生们学习语文提供了宽广的舞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亲身实践,把课堂上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在生活中活学活用,从而真正体现了知识的价值。通过走访调查、社会实践、写观后感等形式既能使语文教学丰富多彩,也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其交际能力,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如,在教学《荷花》一节时,学生往往只能借助于文字和图片来了解荷花的生长规律和外形特征,而对于荷叶的肥厚以及荷花的幽香的感受是无从谈起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去实地观察荷花,然后和教材描写进行对比,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写成观后感,以此来增强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使语文学习走向深入和丰富。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姚小红.如何实施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J],文教资料,2008,(11)

有关荷花的作文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作用;运用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的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一、最主要的: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难点。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如教《海底世界》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景色,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味海底景色的神奇与绚丽。

2、利用多媒体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地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障,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级绕之中。

3、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激发学生乐于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教者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病句错字连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三、八”妇女节前,让学生写《夸夸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但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安排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从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

4、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在阅读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羊是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教师采用求异法,边用电脑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呢?”有位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侯,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我随机演示出狼掉进陷阱里的样子,同学们看了高兴地直拍手,求异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它凭自己的聪明智慧,从理智上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

二、最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1、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语文课中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

如教《荷叶》一文,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1)、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之中。

(2)、学习荷花的样子时放一段有关荷花的录像片,师配乐解说,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展开讨论,体会荷花的千姿百态,荷叶的挨挨挤挤。

(3)、学生配乐读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填空练习,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大训练力度。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给学生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了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2、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