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环境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们与环境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们与环境作文

我们与环境作文范文1

1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如杀虫剂、油漆、洗涤剂等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如油漆,油漆材料中含有各种溶剂苯、二甲苯,硝基漆中稀释剂乙醇、丁醇等亦有毒施工中挥发出现溶剂蒸气,浓度高时对人体神经有较严重刺激和危害性。低浓度时也有头痛、恶心、疲劳和腹痛等现象。在长期接触中会使食欲减退,损坏造血系统,发生慢性中毒。但是只要注意加强防护,尽量防止油漆接触皮肤,如有可能要多加开窗通风及早让室内空气散发。

2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大量破坏了地球的森林和湿地资源。世界人口增长率的急剧上升和人口基数呈指数增长的现状。其重要标志为:人口翻番的时间越来越短,世界人口从5亿增到10亿用了200余年;从10亿增至20亿用了100多年,从20亿到40亿不到70年,估计再翻一番只需35年。本世纪人口在每10年间的增长数也在上升。近代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生活条件和医疗技术全面改善,死亡率下降,人类平均寿命不断提高。目前世界人口有50%在25岁以下,这种年龄结构属于典型的增长型,它决定人口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增长势头。由于地球的空间和资源都有限,控制人口实为刻不容缓的任务。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已经达到3600万平方千米,占陆地总面积的1/4,而且每年仍以5万~7万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扩展。这个“杰作”的创造者是人类。

于是,“温和的自然”变为“凶恶的自然”,人类施加给它的,它最终都要归还人类。人类均供水自1970年来开始减少,而且持续下降。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缺水十分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预计未来20年,全球人均供水将减少1/3。石油资源一旦枯竭,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必定遇到问题:人类消耗石化燃料,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造成大气中二氧升高。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北极地区的冰盖已减少了42%。近100年来海洋面上升了50厘米。如果温室效应继续下去,海洋面在上升50厘米,全球30%的人口就得迁移……

我们与环境作文范文2

在老师的组织下我进行了调查,学校附近有一条河,听老人们说,这条河在二三十年前,河水清澈见底,河里有小鱼,小蝌蚪,小青蛙;小河两岸杨柳青青,花草茂盛,蝶飞蜂舞,过路的人们走累了在树下休息,老人们在树下乘凉聊天.

这条河附近的住户,生活很美满,每天呼吸着新鲜空气,喝着纯净的河水,每当有兴致的时候,还会去游泳玩水,那日子,真是让人羡慕啊!

可是现在......

现在,那条河臭气熏天,满河乌黑的脏水,人们过桥时都捏着鼻子走,尽量避开那条河走,两岸的树也被砍伐,花草也无影无踪了,傍边的住户每天吃尽苦头,闻着臭气,空气也不新鲜了.

河里到处都是垃圾,污水,杂草,尤其是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那里都是白色垃圾,特别恶心.那时因为什么呢?都是因为人们不保护环境造成的!

我们与环境作文范文3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优势

1.提供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网络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学生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激励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借助网络选择喜欢的素材进行在线观察、想象、构思和表达。相对于传统作文教学,共享的学习资源能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这样就打破了原先作文材料积累的相对封闭性,保证师生在写作时能够获取丰富的素材作为参考。

2.突破交流互动的局限性

传统作文教学由于局限于课堂,交流很受限制。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基于网络的作文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互动的方式也由单一的教师、学生的模式转变为教师、学生、家长、其他社会成员组成的多元互动模式,学生可以边写边评,也可以写完后再评,还可以在网络中随时交流。在这样立体互动的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3.集“评”与“改”为一体

传统作文教学中,重课内轻课外、重指导轻讲评等问题导致作文的“评”与“改”脱节。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既是修改者又是评价者。评改能够面向全体,目的更明确,行动更自觉。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又能使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提高。所以,在网络平台上的“评”与“改”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言语表现形式。

4.利于成果展示与资源收集

传统作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的习作只能是自己与教师看到,无法进行充分的共享。而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学生可以随时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文章,评价别人的文章。这样不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而且为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帮助,并且,互动交流与展示过程中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能够保存下来,成为日后重要的教学资源。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教师利用网络创造学生感兴趣又有利于发挥创造性的情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爆其情感、思维的火花,使他们进入一种兴奋状态,激发写作欲望。为写作指导做好铺垫、埋下伏笔。

2.监控指导,自主习作

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拟定作文计划或者提纲,同时使用计算机进行作文,随时借助网络与教师展开对话。特别是在写作遇到障碍时,可随时向教师或者同伴请教。教师还要通过网络注意对个别写作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及时收集学生写作中出现的情况并调整安排。

3.交流合作,在线评改

学生将完成的习作到网上,供教师及其他学生阅读或评改。评改包括教师指导评析,学生自评、互评。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在网上提供的例文,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互评。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对某篇典型文章进行细致的评改示范或发表自己的评改建议,也可以让学生小组内进行评改。通过互动、比较与交流,学生既可以发现其他同学在思维上的独特之处,还能够找出自身的不足。

4.习作再改,鉴赏总结

学生修改完之后上传自己的作文。师生再次浏览学生修改的作文,交流学生自改互改的情况。然后推选出精篇、精段或闪光段进行点评与交流并让学生继续加工,编写网络作文集或制成网页形式的小报,体会“发表”的愉快。

问题与展望

1.加强学生作文手写的训练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更多地依靠计算机输入来成文,这对传统的书写提出了很大挑战。我们在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时,不能以削弱学生书写能力为代价。因此,在充分利用网络的同时,我们还应该重视学生作文的手写训练。

2.构建网络教学支持系统

我们与环境作文范文4

“山寨版”作文题选用的材料尽管情节简单,但有很大的想象与发掘的空间。相比而言,正版作文题由于命题者担心考生审题上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干脆用一句 “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以引导语(提示语)的形式将寓言材料的主旨明确化。这是柄双刃剑,因为在降低审题难度的同时,也会造成考生对材料理解上的单一化。尽管命题者又用“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这句话提醒考生,要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但考生很容易在“引导”与“提示”下,思维受到限制,走向窄化。

在审题立意时考生仍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寓言指向的理解。一般而言,虚拟性材料本身仅仅是引发话题的触媒或者叫由头。类似的如2002年“智子疑邻”的故事、2010全国卷“四只猫”的漫画,都毫无例外地指向社会和人生。但考生往往被话料所局限,走不出话料的圈子。

二是对故事中人物和生活环境关系的认识。寓言中的“老鱼”和“小鱼”,都具有人的特征,“水”对鱼而言是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于高度概括的人群而言,就是社会或者自然的环境,就是周围的一切不可或缺的事物,如人情、社会、自然等。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讨论,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认识。小鱼不知道水是什么,恰恰反映了对自己赖以生存环境的忽视。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写作走向明晰、具体、透彻呢?若从自身的生活环境出发,如下几个角度可以考虑:

我们与环境作文范文5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当今世界,台风、海啸、水灾、旱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不断,水污染、空气污染、生活环境污染等层出不穷,非典、甲流感等流行性急病不断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追溯其根源无不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有关联。为此,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责无旁贷。下面,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方面的一点粗浅的作法。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适时渗透环境教育

要想在不影响语文教学目标又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只有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我的作法是:一方面,写景课文教学巧妙渗透,小学课文中有很多涉及风景名胜等写景的课文,如《趵突泉》、《海底世界》、《鸟的天堂》、《春》、《济南的冬天》、《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都市精灵》、《咏柳》、《望庐山瀑布》等之类的课文,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理解和品评,可以借助图片、录像等直观影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鼓励学生围绕课文词句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或复述课文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欣赏大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美丽和伟大,体验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对自然、对人文景观、对非人生命体产生接受或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或人文环境并乐于善待其他生命体的情感和意识。另一方面,说明文教学直接渗透。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说明文直接以环境问题为主题,如《黄河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食物从何处来》、《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等。这类课文教学中我们应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如教学《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明白自然界存在着一个食物链,破坏了这个食物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将使整个生物界遭到灭顶之灾。又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第四自然段提到:“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使他们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教师应该借机启发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告戒同学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同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环境科学术语、环境科学知识,掌握适度利用环境和有效保护环境的科学方法,从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

二、利用作文教学契机,有机渗透环境教育

作文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首先,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写“环保日记”,让学生记下自己每天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捡自己周围地上的垃圾,分类倾倒垃圾,种植一棵树木,保护一只小动物等日常生活小事。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一种可贵的环保意识,进而又渐渐培养成一种更为可贵的环保习惯。其次,教师多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作文。每次作文前要安排学生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游览一个地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作文把它记录下来,通过对祖国河山的真实描写,反映你眼中的生活环境,抒发你心中的真情实感。这样一来,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往往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也有对所见景致环境问题深深忧虑的,更有对改善环境提出自己见解的。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这是作文训练中进行环境教育,同时也是环境教育丰富作文教学的一个成功作法。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拓宽环境教育渠道

我们与环境作文范文6

关键词 写作教学;想象

一、创设环境,打开想象大门

“怕作文,作文难”是小学生写作的一大心理障碍。要消除这种障碍,就得帮学生找到写作素材,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环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话可写,有话要写,把写作这种“苦差”当成“乐事”。作文就如一扇门,而想象正是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因素创设愉快的作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怎样让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投入作文的自由王国,实现寓写于乐呢?笔者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利用多媒体,创设“形象”环境

恰当运用多媒体,能够创设一种特定的“形象”环境,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现代的少年儿童对视听媒体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爱好,根据这一心理,我们可以利用视听媒体,把学生带入创设的特定环境中,诱发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入情入境地进入创作的王国。比如,关于“春天”题材的作文,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他们几乎年年写,但就是写不出新意。为此,我播放了一段视频:春天,两只蝴蝶翩翩起舞,飞过田野,飞过小河,飞过扎着头花的小姑娘的头顶……赏心悦目的图像,学生边看边想,教师没有作多少指导,他们笔下的一个个春天的故事,第一次变成了富有诗意的童话。

2.动手操作,创设参与环境

学生对直观教学的接受能力较强,也很有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让学生自由组合、直观操作。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操作形成表象,直接进行感知和体验,发展了形象思维,并为向抽象思维过渡夯实了基础。这样,因为素材充实了,学生感到确实有话可写,因而写起来得心应手,也就不怕写作了。最典型的操作性作文就是实验演示作文、手工制作作文等。在这样的作文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亲自实践,获得第一手材料,还能充分感知真实的环境、气氛,眼里、耳里、口里、心里等都装满了真实的情与景,写起作文来只是将其搬到纸上而已,因此学生不再感到困难。

3.参与活动,创设愉悦环境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有资料表明,96%以上的学生喜欢活动,尤其是有新意的活动。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的认识是自觉的、没有负担的、轻松愉快而又感受得到的。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在实践中通过收集材料活动和自由拼图想象活动,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写作上来,由活动激发兴趣,由兴趣引导写作,这样能够扫除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障碍,使学生的活动和写作都能愉快进行。许多特级教师上的观摩课的内容就是一些简单的游戏,诸如“吹鸡毛”“撕纸片”等。在学生的眼里,那根鸡毛变成了一只蝴蝶、一个小生灵,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玩得兴趣盎然,作文写得生动活泼。

二、借助载体,催开想象之花

创设了想象的绿色环境,为学生打开了想象之门,领着学生走进这扇门,你会看到想象之花遍地开,而且朵朵艳丽、朵朵不同。在学生具备了知识的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的基础上,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孩子们心灵的深处就会不断擦出创新的火花。当然,要使想象之花不败,必须融入学生的思维、灵感和灵动。因此,教师还需要借助一些载体,拓展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灵感,彰显学生的灵动,使作文真正成为一种个性化的创作。

1.看物想象拓思维

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他们看到过、用过、玩过、吃过的东西很多很多,而他们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这些事物的刺激而引发的。但是,学生缺乏从一件东西而想起另外一些事、一些人的联想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寻找某种载体,帮助他们拓展思维,把曾经美好的经历在脑中重新浮现。如,在习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出示一张卡片、一条红领巾、一个变形金刚、一组溜溜球等,这些物件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思维,引发回忆式想象,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写出一个个灵动而有趣的故事。

2.听声想象诱灵感

听声想象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又一个有效途径。平时,我们可以将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录制下来。在习作课上,我们有时播放掌声、笑声,有时播放呼声、喊声,有时播放风声、雨声,有时播放乐曲……让学生或根据这些声响,或借助音乐的旋律激起情感的涟漪,想象当时的场面,独立构思写想象作文。这些声响诱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入情入境地创作出一个又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请看作文片段:我趴在窗口,等待妈妈回来。听着滴答滴答的雨声,我突然看见了一个小天使,她说:“苗苗啊,你别着急,你的妈妈只是下班迟了,她要回家的。”我说:“可是,妈妈说过,这次我这样惹她生气,她不管我了,让我到爸爸的家里去。可是,我不想去,我要做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小天使,你帮帮我,好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她的后悔、她的渴望跃然纸上,滴滴雨声,引发出一段伤感的故事。经过这样长期训练,只要给学生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他们都可以想象出人物的内心情感,编写出背后的故事来。

3.未知想象显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