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日落即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日落即景范文1
光芒四射,把万物都唤醒了:小草睁开了它那朦胧的睡眼;大树挺直了它的腰身,向迷茫的大陆望去;花抬起了它那美丽的脸庞,望着这美丽的一切,它看见:一切的一切,都睡醒了!
慢慢地,太阳冒出了地平线,红红的像个蒙着面纱的含羞少女,最后终于露出了笑脸。此刻霞光万道,把天空染的通红。万道朝霞给苏醒的万物披上了一件件华丽的红装。
描写日落的句子:
太阳坠下了地平线,天空中的火烧云渐渐回归了洁白,如同天使的翅膀。
夕阳的余辉染红了在蓝天里游荡的白云,还替它们镶上了亮晶晶的花边,这几块白云一会儿就幻成了玫瑰的晚霞。
日落即景范文2
时间:2003-4-22作者:钟伟巴曙松赵晓高辉清
在东亚奇迹遭受金融危机的重创之后,人们开始重新反思所谓“东亚模式”,激烈批评者称此模式不过是裙带资本主义(CronyCapitalism)的拙劣复制品,热烈鼓吹者则坚持“东亚奇迹既非虚构,亦未终结”,在亚洲仍为自身的成就和挫败颇感茫茫然之际,美国“新经济”已经缔造了惊人景气,欧盟11国也进行了人类有史以来发行区域货币的尝试,所谓“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这样的论断再度显得遥不可及。一种称之为“日本病”的东西正使得亚洲经济黯淡起来。
日本病给我们的启示,也许在于作为“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机制,如果政府以为其有能力看到,并且试图“驾驭市场”,“增强市场”,就可能遭受市场的嘲弄;如果后来者只是看到可以模仿可以引进的“后发优势”,忽视了重模仿轻创新而隐含的“后发劣势”,甚至忽视了民众进行创新的深厚力量,就可能陷入集体的失败;如果把一切可能付出深刻代价的改革回避掉,甚至进而将这种回避上升到“特殊论”、“特色论”的高度,那么市场可能将不是特色的特色冲刷干净,毕竟市场机制有其内在的逻辑统一性,而不是任由政府打扮的小姑娘。
也许,身患“日本病”的不仅仅是日本……
一、深陷泥淖的日本经济:百年赶超似终结十年未曾磨一剑
从平庸到精彩而复归平庸的日本经济。从战后至今,日本经济增长大致可以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70年以前,为腾飞时期;第二阶段是1970年到1990年,为快速增长时期;第三阶段是1990年以后,为明显衰退时期。前两个阶段是让日本感到非常自豪的阶段,而后一阶段则是使其非常沮丧的阶段。从这三个阶段看,表现出明显新生、成熟和衰败的生命周期特征。有生则有死,有兴必有衰,本来万事万物皆如此,也没有什么好稀奇的,但是由于日本经济在每个发展阶段的特征都表现得非常突出,前后差别形成鲜明对比,这就使得日本经济的发展历史显得不寻常了。
在二战之后,出于围攻红色世界的需要,日本受到了与同为战败国德国不一样的待遇,美国不仅让日本政府继续留任,而且在经济上对其大力扶植。一方面,允许日本隔离于世界市场之外,通产省可以像在保育箱中一样扶持日本工业企业,先是通过数以亿计的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重工业,如钢铁、造船和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后来又把范围扩展到计算机和生物技术领域。另一方面,西方向日本提供大量的技术援助。从1951年到1984年,日本公司签署了约4.2万项引进西方技术的协议。日本仅花了170亿美元的微小代价就买到了通过高科技时代的通行证。在这样有利的条件下,日本经济出现腾飞之势。1960年,日本政府曾提出要在十年间让GDP翻一番,而到70年实际上增长了2倍。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增长,日本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趋势似乎不可阻挡,日本人对自己的信心也空前高涨。当时,有个在金融和商业圈人士里很流行的笑话。一架飞机在中途发动机出了问题,上面有三名乘客。飞行员最后对乘客说:“对不起,发动机故障严重我们已不能继续飞了。请写遗嘱吧。”三位乘客分别是一个法国人、一个美国人和一个日本人。法国人说:“我想唱马赛曲”。日本乘客是位商人,说:“我想教你们一堂日本管理课。”那美国人说:“我在听他讲课前就想死掉。”
从泡沫破裂到“失落的十年”的日本经济。进入90年代以后,日本人的信心似乎没法太充足了。如果从1992算起,日本经济在增长率为0.5%以下的低增长区间运行已经超过8个年头,甚至有人把整个90年代称为日本“失落的十年”。尽管1996财年,日本经济略有好转,但进入1997年后,日本反而陷入更深的经济衰退,实际GDP连续三年下降,产出周期、收入和支出都进入下降轨道,产出缺口不断扩大。针对经济持续下滑的困难局面,日本管理当局祭出了以财政投入拉动经济的着数。最近几年,日本不断出台大型“景气对策”,加大财政投入。仅以1998年一年为例,日本政府就两度出台财政刺激计划,金额合计达40万亿日元,约为GDP的8%,致使政府赤字将扩大到GDP的10%,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比率超过100%。几乎每个新的景气对策都只是一只强心剂,推动日本经济出现短暂的景气恢复,效力十分有限,无法从本质上扭转日本经济的颓势。1999年到2000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出现了小幅上升的良好趋势,曾使人们对日本经济的复苏产生了较大的期望。但从最近的数据看,这种期望看来又要落空。表1、90年代以来世界、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增长
项目/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世界GDP
2.2
1.8
2.7
2.7
4
3.7
4.3
4.2
2.5
3
3.5
美国GDP
1.8
-0.5
3
2.7
4
2.7
3.6
4.4
4.4
4.2
5.2
日本GDP
5.1
3.8
1
0.3
0.6
1.5
5.1
1.6
-2.5
0.2
1.4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据统计,2000年第三季度日本GDP增长按可比方法计算较上季度下降了0.3%,年率下降1.1%,这是三个季度以来的首次负增长;10月份工业总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比一致预期数要低1个百分点;11月份东京消费者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创下了连续第15个月走低的新纪录;12月企业景气季报"短观"又显示,大型制造业企业景气判断指数为正10,与9月报告持平,低于分析师预期的正11。面对这些数据,日本央行总裁速水优12月15日表示,日本经济复苏已经停滞。受其影响,美元对日元汇率在年低创出全年新高。沉疴难起和欲进趑趄的日本经济。由于日本经济新病旧伤一起迸发,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进入长期的休克状态。惯于制订产业政策的日本政府,由于再也制定不出新的、有前景的产业政策,迫不得已,只好放弃以产业发展为主导的调控政策,自1998年开始改用财政、货币政策来刺激国内需求。从财政政策看,日本政府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包括削减税收、加大公共工程投入、实施信贷保证等一揽子振兴经济的计划。但这些措施却没能刺激消费的增长,反而使预算赤字和公共债务加大。日本目前国债高达5.5万亿美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1.3倍。从货币政策看,日本出台了“零利率政策”,并且持续多年,直到去年才被取消。但在投资乏力、居民收入增幅下降、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其效果也一直不明显,除了形成一种所谓的新型“流动资金陷井”(即,有钱人更多地以现金的方式保存他们的钱,并放在保险柜里而不是银行账户里。据一个研究所估计,这部分钱总计有13万亿日元(1250亿美元)之多)和造成M1增多之外,其他方面并没有任何显著影响。现在日本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几乎都用到了极限,真不知道下一步日本政府还能有什么招?!
如果从明治维新算起,日本在赶超西方列强方面已经付出了超过百年的努力,而在80年的几乎成功的事后重新急剧滑落;自泡沫经济破裂以来,日本为摆脱不景气的尴尬更是十多年来殚精竭虑,而至今似乎仍欲进而趑趄。目前国际经济界正在丧失对日本经济复苏的期待和耐心。经济悲观主义四处弥漫。据悉,美国中央情报局在2000年底的预测报告中曾经指出,日本在2015年将失去亚洲经济大国地位。日本经济似乎已经身染沉疾,欲振乏力。
二、“骑驭市场”的日本病:集体的失败精神的荒芜
我们已经熟知多种经济发展病症,例如“英国病”、“荷兰病”等待,折射出不思设备和技术更新、躺在资本输出的好处以及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对一国经济所可能带来的伤害。而日本病,则似乎是鲜为人知的疑难杂症,但却来势汹汹,并可能使亚洲经济的前景变得黯淡起来。日本病的病症之一是过度重视后发优势(BackwardnessAdvantages)。在西欧产生现代工业文明以来的几个世纪中,亚洲一直处于世界体系的边缘、半边缘状态,因此亚洲国家和地区几乎毫无例外地有一种紧迫感,即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试图通过植入西方市场经济的架构来促进本国经济的现代化。这种思使得亚洲国家不必要象欧美先行者那样,经过无数次市场的起落和崩溃、无数尔虞我诈的案例及其处理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运作框架,通过“后发优势”亚洲国家可以迅速追赶上先行者。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迅速赶上先行者,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这种赶超变成了急功近利,那么就必将是充满崎岖坎坷的道路。1801-1851年,当英国从简·奥斯汀笔下的农业国转变为查尔斯·狄更斯笔下的工业国时,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3%,英国完成人类近代史上的工业化花费了一个世纪的时间。1870-1913年,美国实现类似的转变时,其人均GDP年增长率为2.2%。而美国从“爆发户”真正成为一流强国也经历了百年沧桑。1953-1973年,日本创造出人均GDP8%的年增长率,号称为“阳光下的新事物”,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一个经济曾经达到过如此高的增长率,但至今仍难说日本和美国等已经并肩前行。可见赶超的艰辛。欧美国家花费了数个世纪才使得人均收入超过了2000美元,而很多亚洲国家用了不足50年时间就达到了。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这种思路也有致命缺陷:1、“拿来”会产生排异反应,西方市场架构中的契约、信用和个人负责精神碰到“亚洲价值观”就变形,从而导致淮橘北枳,例如西方商业银行制蜕变为日本银企勾结的主银行制;西方股份制蜕变为日本法人交叉持股制等等,这些变形都被掩盖在“具有本国特色”的借口之下。2、“拿来”会使亚洲缺乏创意,模仿和学习西方较之独立摸索当然省事,但习惯于此则可能产生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贫乏,换言之,因为你有了游泳教练并学会了游泳,反倒使得你根本就没有留意原本可以乘舟而渡的便捷了!3、赶超到接近先行者时,作为后来者突然会陷入到“无航标”的茫然之中。这在80年代的日本尤为突出,当年美、欧、日几成三足鼎立之势时,日本迅速地迷失在无榜样的困惑中。亚洲国家在看到所谓“后发优势”的同时,是否可以时刻提醒自己这其实就隐含着“后发劣势”(BackwardnessDisadvantages)呢?
日落即景范文3
关键词:日用水量;BP网络;回归估计;遗传算法;自相关;建模;优化
中图分类号:O571文献标识码: A
城市日用水量预测是实现科学的供水系统优化调度前提和关键,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了提高其预测精度,很多学者根据日用水量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建立模型进行预测。袁一星[1]等认为日用水量变化主要受日最大温度、日最小温度及节假日量的影响,阎立华[2]认为日用水量变化主要受日最大温度、日最小温度、阴晴情况、星期及前一日用水量的影响。卜义惠[3]等人考虑了气温、节假日和阴晴状况等因素。
以上学者一定程度地提高了日用水量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但由于他们都以主观确定的部分日用水量影响因素和相关日用水量为模型输入,因此模型很难获得更高的预测精度。为此,本文针对日用水量数据中存在测量误差甚至测量错误的特点,引入可描述序列中线性和非线性相关性的平均互信息来确定与预测日用水量相关性较大的日用水量,而后利用遗传算法优化BP网络的权阈值,较好解决BP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建立基于遗传BP网络的日用水量预测模型。
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
BP神经网络是一种有监督的学习算法,其指导思想是基于梯度下降法来实现对网络连接权(权值和阈值)的修正,使得网络误差平方和最小。学习过程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两部分组成。在正向传播中,随机给定一组网络初始连接权,从输入层输入训练样本,经隐含层逐层处理后,传向输出层。如果输出层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误差大于设定的误差时,则转入反向传播过程,将误差信号沿原来连接通路反向传播,并修正原来的网络连接权,使得误差最小。经过不断反复调整神经网络的连接权,直至网络全局误差小于设定值或训练次数达到预先设定值,整个训练过程结束,从而得到一组较好的连接权,进一步输入检验样本[4]。
2 遗传算法优化BP网络
BP网络根据训练样本修正网络权阈值,建立了输入和输出变量的非线性映射。鉴于传统BP网络具有较强非线性映射能力和较好容错能力的优点,但其算法也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可利用遗传算法优化BP网络的权阈值,加快BP算法收敛,较好地解决BP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
遗传算法是一种借鉴自然界自然选择和进化机制发展起来的高度并行、随机、自适应搜索算法[5],它通过对群体施加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搜索到问题的较优解。
3基于遗传BP网络的日用水量预测模型
以某市2006年12月25日―2007年12月24日的城市日用水量作为训练样本集,以12月25日―31日7天的城市日用水量作为测试样本集。日用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星期量、最高温度、季节、阴晴量。
鉴于日用水量不仅受多因素影响,而且序列变化有一定规律性,本文采用信息论中可描述变量间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的平均互信息法分析日用水量序列的相关性,来确定与预测日用水量相关性较大的日用水量。
以06年12月25日-07年12月24日的365组日用水量数据为分析对象,得出预测日前第六天的日用水量与预测日用水量相关性最大。
BP网络取三层网络,以日用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与日相关性较大的日水量为输入,输入节点数为5,以输出日用水量为输出,输出节点数为1,隐含层节点数采用试算法确定为10,训练函数采用LM算法,隐含层和输出层的激活函数均取对数S型函数,训练次数取1000,目标误差取0.01,学习速率取0.003。遗传算法优化BP网络中,遗传算法个体数取50,最大遗传代数为100。利用GA优化BP网络的权阈值后(训练前对训练输入样本进行归一化,对预测的结果进行反归一化),将得到的较优权阈值初始化BP网络,利用训练样本训练BP网络后,建立基于遗传BP网络的日用水量预测模型,然后模型对日用水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见表1。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模型的预测能力,在采用相同的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基础上,将其与基于传统BP网络进行对比。基于传统BP网络模型的输入取日用水量的影响因素(季节、星期量、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相对湿度、阴晴量和降雨量)以及前一天日用水量,为9个,隐含层节点数经过试算取19。两个模型的预测结果详见表1。
由表1得知,本文提出模型预测误差
小,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仅为2.0770,BP模型预测误差较大,为4.3452。由此可知,本文提出的GA优化BP模型利用GA优化BP网络的权阈值,较好地解决了BP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GA优化BP模型具有比BP模型更强的预测能力。
表1 GA-BP和BP模型预测误差对比
4 结论
本文根据日用水量的相关性和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GA优化BP网络的权阈值,建立了基于遗传BP网络的日用水量预测模型。通过对比BP模型,验证了本文提出模型的较高预测精度。
参考文献
[1]袁一星,张爱民等.城市用水量BP网络预测模型[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2]阎立华,吕科峰.城市日用水量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3]卜义惠,赵洪宾,周建华.RBF 网络预测城市用水量模型[J].中国给水排水.
[4]李玉华,王征.蚂蚁算法在日用水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日落即景范文4
英国定点跳队员从挪威吉兰格峡湾的峭壁上跳下而连续拍摄到的画面。(barcroftmedia/CFP)
英国定点跳伞队在同一时间进行世界第一跳。他们都是经过专业的训练,在很低的高度从上面跳下,作出特定动作并及时打开降落伞。队员们需要在空中针对自己的位置不断调整降落伞,使得落地点尽可能靠近地面上的靶心。在如此低的高度开伞,还要准确地着陆在靶心,其难度和危险性比普通的跳伞高得多,几乎相当于不系绳子的蹦极。
英雄
8月23日,印度新德里,反腐人士Anna Hazare在集会上讲话,他表示已准备好绝食至死。(SAJJAD HUSSAIN/东方IC )
8月5日,印度新德里街头即景,女学生们乘坐一辆人力车上学。
众生
8月25日,荷兰阿姆斯特丹,荷兰设计Mart Visser的艺术装置在De Nieuwe Kerk教堂展出。(ROBIN UTRECHT/东方IC )
8月26日,世界著名海底摄影师Dr Alexey Stoyda在菲律宾旅游并拍摄了自然界最壮观的景观之一――佩斯卡多尔岛的沙丁鱼群。
“在30米深处,鱼群是如此的密集,一点儿阳光都射不进来。那堵墙像是在飓风里的一朵云在不断地移动。”Dr Alexey Stoyda说,”这真是一次难以置信的经历,我想任何一个镜头都不能完全捕捉到这一幕。“
仿生
天生缺少左手的14岁英国F1赛车迷马修致信F1奔驰车队,希望对方能提供3.5万英镑为自己安装一个假肢。作为回报,马修将允许奔驰在他假肢上作广告,就像F1赛车上的广告一样。奔驰车队称对这封“聪明和感人信件”所打动,最终为马修定制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仿生手。(Murdoch Ferguson Ferguson Imag/东方IC )
8月18日,瑞士圣布莱斯,第26届水陆两用车聚会上,数辆水陆两用车正驶过纳沙泰尔湖(Lake Neuchatel)。收藏者们带来了50多辆二战时期的军用运输车和古董型水陆两用车参加这一年度聚会。
回家
8月30日,孟加拉国达卡,数千名穆斯林挤火车回家过开斋节,场面令人震撼。(MUNIR UZ ZAMAN/东方IC )
8月24日,利比亚的黎波里,反对派展示一本在卡扎菲住所发现的私人相册,里面放满了卡扎菲珍藏的美国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的个人照片。
斋月是伊斯兰历的第九个月,也是十二个月中最神圣的一个,《古兰经》里明文规定此月穆斯林必须守斋戒,从日出到日落都停止一切饮食、性事等活动,日落后即可进食恢复正常作息。
乱象
8月9日,智利圣地亚哥,一名学生朝防暴警察扔砖头。(MARTIN BERNETTI/东方IC )
8月9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一名蒙面示威者站在被的汽车上。
日落即景范文5
苍白的画纸平铺在书桌上,我手执一支狼毫小笔,欲画一幅关于秋日落叶的绘画。
阳光从窗外流泻进来,于窗棂跳跃成一曲曼妙的舞,任流动的音符点亮略显阴沉的房间。我在看,看阳光一寸寸地涨,涨到洁白的宣纸上。
偶然,一滴墨水从笔上滴下,在光洁的画纸上留下痛苦的印迹,开成一朵承担生命重量的水墨莲花。那时,我分明听见宣纸上浅浅的叹息,温婉柔和如昔。
我没有下笔。
将毛笔随手搁在砚台上,我转身,面向窗户,去细看那一树黄叶。“作画态度须严,必格物而后作画”,祖父的教导猛然跃上心头。是啊,我从未细看过落叶,又怎画好一张关于落叶的画呢?
一树黄叶,在秋风中飞舞,扬扬撒撒,热烈而略带落寞,一如秋风中哀伤的浅唱。
一阵风吹过,几片黄叶奋力腾起,用尽力量,做它最初也是最后的舞蹈,从容,安详,化作细细金凤之中最后一笔诗意,似破茧而出的蝶,做如若梦幻般的飞翔。
真是一幅极美的画。秋风的随意一笔,竟成就了如斯的佳作。风的一场游戏,却胜过多少大家呕心沥血而成的仿自然之作。
叶飞,叶落,这本就是最美丽的。扬起的瞬间,落叶有着向死而生、向生而死的光辉,圣洁庄严;飞舞的时刻,叶若天使般飞过,飞越了永恒,找一条通往未来的路,让人信仰着“纵一刻,也千秋”的感叹;落地的刹那,一切又重新归于平静,然而片刻的飞舞,足以使记忆中的美丽永远鲜活,化为嶙峋的微光,照亮落叶的余生。
何必作画!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秋天是美的,“红藕香残玉簟秋”的秋天也是美的,而我,我曾看过落叶在秋风里做最诗意的舞蹈,那曾给过我一瞬的美丽,这,便足够了,又何苦用我拙劣的笔法去破坏那树黄叶飞舞的美丽呢?艺术,是为了留住美,不是为了破坏那些美丽的形象。
想起林清玄,想起他访问过的三个画家。以艺术为生命意义者太严肃,以艺术为游戏者太轻浮,以艺术为偶然者太讲究巧合缘分之说,但我喜欢第三说。
我看过美,我记住美,又何必追究是否能以美入画呢?
画,是我的爱好;不画,是我的选择,不必冠上“美与艺术”的大帽子。
不必强求作画,画出,的确只是一种机缘,生命中,有更重要的事,那便是:且观窗外秋叶飞。
【亮点精评与素材解析】
本文感悟独特,思想深刻。文章以“值得大写的感悟”为题,传达“且观窗外秋叶飞”的主题,表达不必强求、顺其自然的思想,颇有哲理高度。文章即景写事,缘事抒情,借情说理,谋篇布局上有全局意识,构思上比较精巧,营造的写作境界较高,符合“雅在其表,美在其里,善在其中”的高分标准。文中运用对比描写、细节描写、虚实结合等手段,多用比喻、对偶、反问等句式,长句短句交替使用,语言上既灵动又富有张力。
日落即景范文6
在远古,劳作之人的“吭唷”之声,便是早期的劳动歌谣。有这样的劳动号子或许是一种劳累的发泄,或许是一种生命的转承。
尧时击壤歌云:“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想象人们唱着这些歌谣走在田间小路之上,也该是一种惬意和知足吧。
自古至今,与歌谣相伴的生活,应该是甜美的,深值怀想的。
在我成长的历程中,那些动人的歌谣至今耳熟能详,想起来,会偷偷发笑,心头漾起无尽的温暖。
儿时,母亲教几句《三字经》、《百家姓》,我一背,别的小朋友就跟着嚷:“人之初”,鼻涕拖;拖得长,吃得多。“赵钱孙李”,隔墙打米。“周吴郑王”,偷米换糖。《三字经》和《百家姓》终于没有学会,因为不是必考的科目。但倒记住了这些顺口溜。
一到快要下雨,小伙伴中就有人喊:“风来了,雨来了,老和尚背着鼓来了。”于是就一个劲儿往家里跑。好像老和尚是怪物,会带来风雨。
中国的习惯,往往以食物诱止小孩子的啼哭。受了别人的欺侮,委屈了就扑入母亲的怀抱,嘴里时常嘟哝:
小孩小孩你别哭,
过了腊八就杀猪。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听着听着,一下子就把我的心带到过年的肉香菜香里,似乎就看到不远处的幸福。
一种挠痒痒的歌,想来非常可笑。一定是夏天的午后或是乘凉的夜晚,父亲喜欢给我抓痒痒。父亲在我的小膝盖上,只轻轻地抓,说着什么:“一抓金,二抓银,三抓不笑是个贵人。”开始一定忍不住要笑的,父亲说将来可当不上大官了,没志气。我就强忍不笑,胜利一次,仿佛达到一种贵人的境界。
旧时,孤陋寡闻的乡村,无所事事时,总爱生些闲气,总有媳妇跟公婆生气吵架的事,小孩子们就去听热闹,而后在上学路上,就彼此学着奚落对方,将来你也是“小公鸡,尾巴长,娶个媳妇忘了娘。”那时,一听说娶媳妇就羞,别说将来当个“白眼狼”了,少不了因为一句歌谣,大家追追打打。
还有一首颠倒歌,是上学路上的好词。
忽听门外人咬狗,
拿起门来开开手。
拾起狗来打砖头,
又被砖头咬了手。
骑了轿子,抬了马,
吹了鼓,打喇叭。
哼哼这些,仿佛了也找到了乐子。
有一种方术,我知道当民师的大哥没少给人家写。小儿夜啼,家里人就用红纸写上下面一歌,待到夜深人静,乘人不知,贴在大路边的树上或者墙上。帖不几日,孩子就会止了夜哭。
天皇皇,地皇皇,
我家有个夜哭郎。
行人君子念三遍,
一觉睡到大天亮。
小孩子摔了跟头,跌了疙瘩,大人连揉边说:“揉揉疙瘩散,别叫老娘见,老娘见了煮个大鸡蛋。”正好赶上母亲做饭,幸好,有时还真会因祸得福。
我的母亲识字不多,但喜欢哼唱小曲儿。儿时我知道的小曲儿一定给母亲有关,这些让人耳软让人心醉的歌谣,充实了那时的简陋的生活。一见大人空闲就会缠着大人,软磨硬泡地让他们说瞎话,说些顺口溜。母亲拿起针线,缝缝补补时哼唱得颇多的是:
说小曲儿,道小曲儿,
一个小妮儿坐门墩儿。
小妮儿守着门儿,
家里来客人儿。
客来了,可咋着?
杀个鸡儿烙油馍,
客人吃了乐呵呵。
过去,乡村的文化生活非常单调,村民们为活跃劳动生产,调动激情,常会编一些歌谣,如在盖房打夯时唱道:“石夯圆又重呀,新土松又软呀,大家一股劲呀,石夯往下钻呀,打得平又深呀,根基扎得稳呀……”人们唱着、笑着,前仰后合,劳累的汗水消散了,身上又增添了使不完的力气。
农村的妇女虽然文化低,在学说歌谣方面却能专心致志,有过耳不忘的记性。说唱的场合不管是田间地头、村头饭场还是卧室床沿,都能随时即兴地哼上几句。教幼儿学说话或做游戏时,也常用歌谣的方式来进行,如“月奶奶,明晃晃,来到河边洗衣裳。洗得净、浆得光,哥哥穿上去学堂。学认字,写文章,去赶考,登上榜。小红旗,插门上,你看排场不排场!”
当然,最热闹最红火的要数过年舞狮子,划旱船,扭秧歌了,也是歌谣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时候。扮了装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踩高跷,舞彩带,摆长龙,和着铿锵的锣鼓,扭不尽一年丰收的喜悦和新的企盼!舞狮子领头的,自然是村里唱歌谣的高手。狮子队一院一院的拜年,每到一院,即景生情,都要先唱段歌谣。像“狮子走进门,送福送财神。”“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过一年,又一年,今年更比明年强。”“好面馍,蘸辣椒,大人小孩乐陶陶。”现在想来,觉得说的道理虽浅,但很有味道。
对于小孩子来讲,最喜欢的是童谣。从人们现在还熟悉的“排排坐,吃果果。”“小老鼠,上灯台。”到如今已经有点陌生的“高高山上一头牛,两个犄角一个头。”“正月百花云里开,二月杏花送春来。”童谣里面构建出的,正是我们已经失落的那段回忆,那种生活。读着那些记忆里的歌,让记忆随着童谣肆意流淌。如今已经为人父母的我们,肯定也能时时回忆起童年的时光。只是这些东西,除了在歌谣里之外,怕是再也不能真正传达给下一代了。
记忆里的久远中国,终归还是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那里有我们文化的根。于是我们还是要唱那一首一首的歌谣,哪怕只是为了不要忘记:“谁跟我玩儿,打火镰儿。火镰花,卖甜瓜;甜瓜苦,卖豆腐;豆腐烂,卖鸡蛋;鸡蛋香,卖生姜;生姜辣,造宝塔;宝塔高,剁三刀;三刀快,切青菜;青菜青,上北京;上北京,去干啥?游故宫,登景山,再去逛逛颐和园……”
在我家乡的每一寸黄土地上,到处都生长着歌谣啊!黄土地的歌谣己渗入我的生命中,无论流逝的岁月之河和曲折的命运潮汐也无法淹没它们!因为在无歌的时代,正是这黄土地的歌谣,伴随我成长。在孤独时,给我抚慰;在黑暗时,给我亮光;在绝望时,给我憧憬;在喧嚣中,给我宁静。我经历的坎坷和悲欢,都迭印在歌谣中。现在回忆这些歌谣,绝不是仅仅为了怀旧,相信至到今天也会感动很多人。这些歌谣,生命力应该是永久的。
说不完,道不尽的歌谣啊!庄稼人用歌谣来表达他们的情感,或爱或恨,或讽颂,或褒贬,它们朴实、明了,比时下那些流行的曲子更动人更震撼人心,这是用生命谱写的真正的诗,原始古老的诗,永恒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