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行业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行业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行业趋势

教师行业趋势范文1

关键词:职业教育 现状 发展 趋势

一、认清形势,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发展

1.职业教育地位不断提升

发展职业教育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从2007年起,国家对中职学生实行助学金政策,2012年又开始实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党的十特别强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据教育部的数据,到2011年底,全国高职(专科)院校有1280所,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学生1200万;中职教育学校13093所,在校生2205.33万人,专任教师88.19万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基本实现,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民众接受教育创造了更多机会。

3.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多年来,职业学校致力于内涵建设,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强化了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有力地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积极探索和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推进和深化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大力,专业建设进一步规范。

4.职业教育条件不断改善

职业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十一五”以来,中央财政投入近400亿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优质资源不断扩大。各级财政每年仅用于中职生助学资金就达250亿,学生负担显著降低。国家通过实施高职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等,扩大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受益面,带动了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这些都为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增添了信心,鼓足了干劲,为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

1.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职业教育要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人才支撑;要服务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于区域协调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要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人才支撑,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产品的强劲竞争力。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革培养模式、健全课程体系、改造教学过程,密切人才培养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对接,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创造条件,为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出新贡献。

3.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如认识不够,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较差;机制不活,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育人质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展不均,地区、城乡、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特色不显,一些职业院校办学没有特色,吸引力不够强。因此,深化改革,科学管理,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把握趋势,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指明了改革方向

1.更加注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职业教育将更加灵活开放,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格局,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从顶层设计上,采取国家办的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的形式,促进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明确合作各方的义务和责任,给予参与合作的企业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2.更加注重集团化办学

集团化办学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重要实现形式。职业院校必须主动适应集团化办学的需要,找准利益的共同点,构建和实施学校、企业、行业等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运行机制;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更新课程、选取教材,突出实践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加快推进基本教学制度改革,大胆探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弹性学制等方面的改革,依托集团提高办学效益。

3.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就要注重职业性、技能性、实践性、应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加大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使学生的个性技能走向国家技能,使技能成为个体发展与国家发展的纽带。

4.更加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教师将由单一走向复合,由资格走向能力,这也正是将来我国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其专业化积极探索的成果和努力追求的目标。随着《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出台,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度建设将更加完善。

总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也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把握趋势,以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及时转变观念,着力提高育人质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职业技能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 16号.

教师行业趋势范文2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社区性;合作

一、社区性高等教育的内涵

社区,即在特定的空间范围里,通过特殊的社会关系、文化特质、发展目标以及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认同心理和归属感,把社区成员凝结成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高等职业院校走社区性高等教育之路,即:基于直接服务于社区经济的宗旨,融入社区,立足社区,辐射社区,服务社区,以社区为本, 以社区的重点或支柱产业为依托,在专业构建、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培养目标上立足于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为社区服务的直接性和有效性,服务于社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培养适应社区(区域)内企事业岗位要求的生产、管理第一线技术人才。同时,为社区提供可满足娱乐、生活以及文化方面需要的课程和活动。

高等职业院校走社区性高等教育之路就是承当起社区高等教育的载体,将功能拓展到社区,直接面向社区开展补偿教育、职业能力培养、学习能力、转岗培训等服务;在社区内促使教育和社区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高等职业院校走社区性高等教育之路就是要整合社区与职业教育的资源,发挥二者的最大效用。

高等职业院校走社区性高等教育之路就是要紧紧围绕为社区经济服务的原则,充分彰显办学的实用性、灵活性、经济性、前瞻性和开放性,为大众服务,开设多样化课程,以扩大社区的受益面。

高等职业院校走社区性高等教育之路就是要以满足社区发展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社区及区内企业开发新专业,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推行“订单式”、“模块式”培养,探讨针对社区内企业岗位群需要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走社区性高等教育之路就是要立足社区,依靠社区,依托社区优势,积极开展与社区内的企业合作,让企业专家参与培养计划的制订,进行课程开发,共同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为社区经济提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高等职业院校走社区性高等教育之路的意义

1.满足社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积极发展社区性高等教育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更是解决就业矛盾、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实用性人才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拓展到社区既发展了高等职业教育,又为社区提供了满足它所需要的终身学习的需求。

2.构建终身培训体系的需要

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中提出“整合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创办综合性、社区性的高等职业学校或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最直接体现,将高等职业教育融入社区有助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3.形成良性的教育循环

高等职业院校服务于社区,学校和社区都可从中受益,实现双赢。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源于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又服务于社区的经济发展。通过社区服务,高等职业院校不仅可以充分吸收和利用来自社区的各种信息,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接受社区实践的检验,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和谐发展。同时,根据社区需求迅速调整办学思路,开设适销对路的专业,培养社区急需的人才。

三、高等职业院校走社区性高等教育之路的策略

1.拓展功能

走社区性高等教育之路,高等职业院校势必要改变其原有纯学历教育功能,要横向扩展,发挥其本能,拓展其功能,挖掘其潜能,增加非学历教育、社区教育与合作教育。

(1)发挥本能。高等职业院校应发挥应有的学历教育的功能,对接社区产业发展,培养社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拓展功能,提升势能。高等职业院校不仅要承担职前培养的任务,还要承担职后培训的任务。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主动和工程技术人员合作或者利用人才优势,接受企业的委托,对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研发和解决,使学校和企业科技人才相互渗透,推动企业的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3)挖掘潜能。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的衔接与沟通网络,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优化课程衔接,开辟“中职—高职—本科”一线通的路径。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动发展,人才层次的上移是必然的趋势。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注重职业教育不同层次的相互贯通,为学生参加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知识、能力、素质等基础性保证,从而保证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上升通道。

2.双元合作

双元,即“企业元”和“学校元”。双元合作,即在双元的共同作用下完成教育的一种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培养学生以学校为主导,以企业为辅助。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企业的参与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保障,也是校企双方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增强各自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组建区域双元制职教集团,学院教学解决“理论”问题,职教集团会员企业解决“技能”问题。

企业参与是双元制模式的核心和重点。学生在区域内的企业参加实践培训就等于进入了一个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职场环境,学生可接触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实际生产、市场竞争、人际关系的协调处理等问题。同时学生的行为方式、协调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随即投入工作。

3.“三层对接”,创建区校合作立体空间

(1)学校对接社区,进行“官产学”紧密结合,为校企合作提供发展沃土。

(2)专业对接社区里的行业、企业,感知市场动态,因时施教,摆脱人才培养的滞后痼疾,引入企业的参与和监控,一出一进为校企合作建立保障机制。

(3)师生对接职业岗位,着力打造“双师型”队伍。教师对接产业职业岗位,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提高课堂内容的针对性及含金量,教师可直接将科研成果孵化为实际效益,将企业里的先进技术引入教学中;通过学生对接企业职业岗位,多种形式工学结合,提升职业、就业能力,为实现学生毕业与上岗的零距离提供保障。

4.“四个相融”,与社区融为一体

(1)区校相融,资源共享。积极主动与社区合作,建立区校专家信息库,为区企业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和学院的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搭建服务平台,依托高校资源,为区内企业提供各类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建立回归教育制度,推出主题培训、企业内训、转业转岗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各种类型的以提高生活品位、丰富生活内容、提升个人修养为目标的闲暇教育。

(2)校企相融,推进产学结合。加强学校与区域内企业、行业及科研单位紧密合作,把教育教学和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通过校区联合,走合作办学之路,一可以实现学生从理论向技能的转化;二可以弥补高等职业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岗位型、技能型人才方面缺乏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校区联合,产学合作,学校可以聘请那些在企事业单位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上课,既可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帮助教师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3)职教相融,相辅相成。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普通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衔接与融通。构建中职、高职、成教、国际教育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学习港,港内成员学校课程互认,学分互认。

教师行业趋势范文3

在这一山水如画的区域中,目前共建有41所幼儿园,其中省、市优质园39所;全区幼儿教师100%持证上岗,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达100%,区级以上骨干教师56名;全区学前儿童三年入园率达100%。滨湖幼教以良好的事业基础和发展态势,成为国家教育部“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实验区,并率先创建成为江苏首批“幼儿教育先进区”和“课程实施实验区”。建区以来,我们滨湖幼教致力于启迪教师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成就儿童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全区幼教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滨湖幼教在大踏步地向优质、均衡发展目标迈进的同时,尤其重视实现教师的幸福感,努力促进教师幸福感的不断提升,并以此作为提升滨湖幼教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授人以鱼——幸福的基础

教师是拥有崇高教育理想的实干家,这样的定位决定了物质利益并非他们的最终需求。但是教师还是一种职业,任何要求教师只讲奉献而忽视教师需求的说法和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空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在现实里的教师,必须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占有必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才会获得更多的幸福。因此,智慧的管理者会把教师的需要放在重要位置,以此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教师有机会去享受职业的幸福感。为切实保障教师的物质需求,我们推进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一是每年招聘多名公办新教师,同时给在园民办教师考编、转公的机会。比如今年,我们从大学应届毕业生中公开招聘22名公办教师,同时有36名非编教师通过考核,成为了公办教师。目前我区公办园中公办教师超过53.5%,其中直属公办园在编教师比例已达78.75%。

二是出台《滨湖区公办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管理办法》,让非编教师与公办教师、中小学教师一样参加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公办教师均享受绩效工资(2012年人均达8.72万),非编教师工资不低于上一年度无锡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2012年达5.17万)。教师社保经费在财政给予补助的基础上,实现“五险一金”等社保费用的全额缴纳。

三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生均公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例如,2011年财政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教育经费比例为5.55%,2012年达到8.32%。

上述举措给予教师的关怀是切实可见且影响深远的。如今年正式转公的36位非编教师中有些教师已临近退休,进编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和生活质量,还关系着他们将来的养老、看病等一系列的未来保障,惠及整个家庭,更给全体非编教师以希望。如此大力度的财政支持和明确、细致、公平的管理办法,满足了教师的基本物质需求,也让教师感到后顾无忧,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事业发展和自我成长中去。

授人以渔——幸福的能力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获得物质满足的同时,有着更多的精神发展追求。作为教育管理者,授人以”渔”,就是着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获得职业发展的幸福。

教师专业培训是教师快速成长的一条高效路径。我们制定了《专业培训五年规划》,突出“层次性、差异性、专业性、实用性”,从专业和非专业以及教师年龄等维度,为教师设定分层培养模式。在专业类教师的培训中,园长、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训内容都各有侧重。如园长,我们的着力点在提升幼儿园内涵发展,着重园长领导力的培养。对教龄三年以下的潜力型教师,我们开设希望之星班;对区级新秀以上的教师,我们有骨干教师专业培训班。我们还有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后备人员培训等等。在专业性方面我们尤其关注幼儿园中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通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以及个人特长的发挥来引领他们的发展。这种多层次立体式的培训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群体的需要,提升教师培训的效益和质量,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获得创造职业幸福的能力。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园本教研。滨湖区是第一批国家级园本教研制度建设实验区,在园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非常关注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聚焦问题。我们对幼儿教师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进行梳理,选出典型问题和案例,引导大家针对这些典型进行思考和探讨,寻求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和策略,帮助教师切实解惑答疑,扫清障碍,实现专业发展和成长。同时,在探讨过程中我们特别倡导建构学习的共同体。第二件事情是聚焦教师个人社会性经验的建构。在园本教研中我们提倡寻找富有个性的教师成长空间,共建动态、开放的区域教研共同体。教师的朋友多了,专业发展的伙伴多了,教师就不再是个体。于是,我们有了“王瑜名师工作室”、滨湖实幼“绿森林工作室”、华庄“联合审议小组”、水秀“名师工作室”、震泽“教师生存拓展训练营”、胡埭“小蜜蜂工作室”、太湖“乐乐读书俱乐部”等。这些研习共同体突出了对“主体”、“差异”和“多元”价值的尊重,凝聚、激发了教师创意的智慧和力量。我们期待这样一些共同体的建构让教师有更多合作的机会,让教师有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在合作中获得更多个体的社会性经验,实现每一位教师的主动幸福发展。

在研习过程中,还形成了多种教研新形式。比如轮值式教研,倡导让一线的教师尝试做教科研的管理人员,轮值负责一个月的教研组织工作。教研内容要求围绕平时遇到的问题进行系列探讨,团队组织、活动内容设计及开展形式和时间均由个人负责策划。这样多元化的教研新形式吸引了不同的教师参与其中,实现了教研活动的规范化、系列化、精品化。同时我们出版了《园本教研理论与实践丛书》,将园本教研的成果进行推广。

各幼儿园在园本教研的实践中,正从规范走向特色,走向内涵发展,也逐渐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园本文化。如滨湖实幼师生“快乐运动”图片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长卷上亮相,水秀幼儿园结合联合国儿基会“小脚印”项目形成了“体验教育”特色,南泉中心园“乡情乡韵”、震泽幼儿园“生存教育”、稻香幼儿园“混龄教育”、峰影幼儿园“创意美术”、太湖幼儿园“亲亲绘本”等已初具品牌特色。

授人以欲——幸福的动力

教育管理者要学会通过竞争、奖惩等外部激励措施,千方百计地把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调动起来,让他们在教学岗位上满怀激情地快乐工作。当然,人的欲望是多方面的,物质、名誉、地位、职称、成就、获得尊重、获得机会等都包括在内,管理者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需求,搭建多样化的平台,设置多元化的发展目标,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热情,唤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为此,我们提出要给教师发展的平台和机遇。

例如,目前我区共有幼教男教师37名,近年来我区在“留住”、“培养”、“用好”男教师的管理工作上下足了工夫。我们成立了区幼儿园“男教师俱乐部”,经常组织男教师教学比赛和娱乐活动,让他们在专业成长和群体归属感上都得到满足,形成男教师集群效应。部分幼儿园也相应成立了男教师社团组织,例如滨湖实验幼儿园特别为男幼师开辟了“绿森林工作室”,园长和分管园区主管经常参与工作室活动,通过教研、考查、赛课等形式帮助男幼师进行专业提升。通过系列举措,滨湖区幼教男教师群体成为滨湖学前教育的一个亮点,在首届无锡市幼儿园男教师风采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4个,占总数一半以上。归属感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让这支队伍动力十足,不断壮大,幸福成长。

在群体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如何凸显个体发展特色,是我们促进男教师发展的重要议题。对此,我们也实施了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一是专业型人才助力基础课程。滨湖37位幼教男教师中有29.7%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他们专业素质全面,专业功底扎实,与女教师形成性别互补、风格互补、优势互补,要让这一群教师发挥他们学前教育的专长来为日常的课程建设等服务,为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助力。

二是特长型人才拓宽特色课程。47%的男教师各有专长,如美术、音乐、体育等,他们正在探索一套具有鲜明男性特征的特色课程。例如,我们滨湖实验幼儿园的王惠东老师,他被评为江苏最儿教师。他美在哪里呢?我们观察到他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很少是站着的,几乎都是蹲着的;他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两只手也不是空着的,往往是一只手放在孩子后背上轻轻安抚着,另一只手在画纸上引导孩子作画。所以,我们觉得最美的老师就是这样,美在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王老师从教八年来,一心沉醉于幼儿美术的教学研究,不仅创设了两个幼儿美术工作室,辅导幼儿取得多项国际大奖,还将自己的成果主动与工作室成员共享,在提高成员美术教学的整体素养的同时,也为其他特长型教师树立了榜样。

三是高学历人才推动品牌课程。王飞和李世彪分别是来自华师大和南师大的两位硕士研究生。他们的加入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丰厚的理论,为拓展和提升整个男教师群体的发展方向及发展定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们期待他们成为榜样,为我们学前教育的著书、立书等做出贡献。

近年来,我区在“引进”、“留住”、“培养”、“用好”男教师的管理工作上所做的工作,让他们在专业成长和群体归属感上都得到满足,形成男教师集群效应。管理者所提供的广阔发展前景,让男教师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更激发了整个男幼儿教师队伍的激情,给了他们幸福成长的强大动力。

迄今为止,37名男教师已经成为滨湖学前教育的一个亮点,被《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等报刊多次报道。日前,借鉴魏淑华等人的“中小学教师量表”,我们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对区内男教师的职业发展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00%的男教师都能在幼儿园的工作中感到快乐,80%的男教师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十分热爱,21.62%的男教师始终愿意将幼儿教育事业作为他们职业规划的选项之一。超过75%的男教师在幼儿教育事业中已经开始实现自身的价值,正感受着幼儿教育事业所带给自己的成功。有近80%的男教师自豪于做个幼儿教师。滨湖的37位男教师在未来都期待专业上有很好的发展:48.65%的人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老师,13.51%的人希望能成为名师。对于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男教师队伍来讲,这种对未来专业发展的强烈意愿和期待是令人欣喜的,这种来自教师内部的发展需求正是实现教师幸福的不竭动力。

教师行业趋势范文4

服装学校的基点和发展方向是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服装人才,即指的是学生,那么如何使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而成为服装企业中的生力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成为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但要达到此目标,使学生爱学专业并学好专业,将来能够学以致用,我认为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

在中等职业服装专业教学中实施兴趣培养,可以通过如下几种途径:

一、运用启发联想式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创新观察能力,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服装专业教学中,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眼、动手,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启发联想式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察能力,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多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及增添欣赏课内容,让学生多看多想,主动去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二、坚持愉悦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实施愉快教育,使学生在学海中以乐为舟,在书山中以趣为径,幸福愉快、欢乐地吸吮知识的营养,在和谐之乐、学习之乐、生活之乐中健康成长,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在服装专业教学活动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施教手段都必须自始至终让学生保持心情舒畅、兴趣盎然,否则,教师的施教过程将会是徒劳的。例如,在讲授“旗袍的结构制图”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掌握其款式特点和结构关系,可以采用电化教学手段,详细介绍旗袍的演变过程以及古今的款式变化,加深记忆,课后辅助观看现代及国际服装表演录像,进一步使学生明白中国的旗袍在世界服装史中的位置,后人是如何推陈出新设计出更加得体、高雅、款式新颖的旗袍作品,进而启发学生不能循规蹈矩,要大胆创新的意识,顺理成章地就把德育渗透融入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了这堂课的目的和意义,而且使学生从枯燥无味的课堂中解脱出来,对学习产生一种“求知若渴,心旷神怡”之感,这样才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智慧潜能。要使受教育者“兴其艺,能乐学”,教师要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接受知识,学习技能,进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做良师益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本是赋予人类幸福快乐的事业。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与基础。

情感是师生间沟通的一座桥梁,也是促使学生形成兴趣的关键所在。良师即有学有术、懂得教学法的教师。益友即学生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朋友,两者在心灵上容易沟通,教师及时为学生指出前进的方向。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创造民主宽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对教学要充满热情,要以自己灼热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艺术的美去吸引、感染学生,使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各自的最佳定位,教学任务才能得到圆满完成。

采用“双元制”教学的目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在教学中加大了专业实习课的力度和密度,并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举行丰富多彩的专业大赛,增加学生的紧迫感。例如,每年举办的校服装设计大赛,对学生的影响颇深,学生亲手设计制作的服装进行展示,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己选择面料。绘制效果图、裁剪图到最后的成衣,充分体现师生的双边活动,因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怎样学,才能适应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才不致使自己将来步入社会时措手不及,这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真谛,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统一规格的“标准件”,而是造就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具有鲜明个性的一代新人。

四、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基地,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培养,无形之中也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发展。

教室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教室“装扮”得好和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成绩。我们时常在电视栏目中看到一些体育场所,张贴大幅标语:“冲出亚洲,走出世界”“为中国人民争光,再创辉煌”等。这些标语口号是运动员的精神食粮,它激励着他们去努力拼搏与奋斗,我们考虑是否也可以效仿他们的做法,通过科学的管理,除在教室中摆设一些学生的作品或与本专业有关的教学器材、教具外,再张贴一些名人名言,给学生以启迪,指出前进的方向。一个好的作品、一张大师的照片或许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学习的榜样,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这些都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兴趣教学是一种玩中学,乐中记,寓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这对我们服装专业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无论是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专业技能,还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方面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当然,这也是我们服装专业教师在教学中继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课题。目前,我校利用其完善的实习设施、相应的实习工厂和精干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

几年来,学校面向社会,走向市场,适应形势,在职业教育的广阔天地里不断开拓前进,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服装人才。

我相信,路,仍在脚下延伸……

教师行业趋势范文5

【关键词】农村地区 女教师 职业发展 困境

与大多数男性教师相比,女性教师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如善于与人沟通、注重个体间差异等。Marian[1]在其研究中也证实,女性领导占主导地位的学校中,领导和教职工目标共享、合作互助、工作效率高、人际关系和谐且强调学校与家长、社区之间的联系,所以学校文化平等和谐、效能也高。而据2007年中英基础教育项目前期基线调研显示,在被调查的365位的小学校长只有1位女校长,87位中学校长中只有一位女校长,女性在学校中层干部参与比例也非常低。而且与男性教师相比,女性教师在成为校长之前要经过更长时间的等待。同样是教师,为什么女性领导者会比男性少?

一、自身因素

女性自身因素是制约女性教师晋升的首要因素。女性教师的职业发展不但能更好地发挥女性领导的独特优势,也有利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良性发展。调研中某县城教育局局长表示,很多女性领导工作细腻,尤其在化解矛盾时能做到很好地沟通,有些比很多男性领导还优秀。女性教师成为领导反映着女性教师的需要,领导能力则反映着女性教师晋升为领导的可能。但事实上,很多女性教师迫于三从四德的传统观念和男尊女卑的社会偏见不想当领导;有些即使当了领导却畏首畏尾,如因怕受打击而不敢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处理需同事间共同协作的事情时因怕同事不愿配合而不好意思安排工作等等。如此的工作心理和工作状态很容易使人产生负面的、消极的情绪甚至丧失奋斗的激情,不但不利于自身领导能力的提升,也影响学校工作的良性开展。有调查研究发现,1965年以前出生的女性往往以工作为乐、以事业为荣。

二、家庭因素

父母或配偶是农村地区女性教师职业发展的最大支持者和最大阻力。在女性教师面临工作晋升的压力调查中,50.2%的女性教师遇到至亲(父母、丈夫、孩子等)的反对,而当女性教师在面对这些反对时,更多的人表示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甚至有些人在困惑中选择了妥协。如曾经某县准备提拔一位女性教师当校长,家里人强烈反对,最后教育局领导做了几次思想工作,这位女教师依然因为家庭的因素而放弃。而一位女校长在访谈中也提到,工作中的压力主要来自家里,女人不但在家主要承担赡养老人、照顾孩子和做家务等,还要面临工作,很多女性领导都是家庭关系一团糟,离婚的很多。有的教师还说,自己工作最大的压力来自丈夫,感觉他总是影响你、打击你,“有什么好做的,你做好有什么用,现代社会再做好又怎么样”,他非但不支持你工作,还拉你后腿,自己在工作中劳累或受委屈时,他就说“活该”。所以现如今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女性领导还难以摆脱来自家庭的沉重负担,承重的工作和家庭双重压力的女性领导需要具有无私的精神和更强的耐受力,这种超负荷的心理上、工作上和家庭上的负担,必然影响女领导者的成长和提高。

三、学校因素

组织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阻碍女性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因素。男主外女主内的固定思维使得部分领导对女性领导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清,对女性领导者的潜力特征也认识不清楚,所以他们把培养选拔女性教师的政策解读为女性教师的福利。所以这样的认识和态度必然使得他们在选拔培养女干部的措施上缺少实质性保障,很多女性教师尤其是女性领导在学校里也因此要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学校女领导面对的情况是很多男性教师表面上服从,但是背后却被说女性头发长,见识长,对于被安排做得事情只是敷衍塞责,并没有实际行动,不但不会为女性领导排忧解难,反而是等着笑话的出现。此外,女性领导也面临着来自同性的不满。有女性领导表示,有些女同事认为自己的提拔纯属领导的偏爱,所以刚被提升时,有的女同事压根就不和你说话,就是你喊你也不搭理你,有的甚至到处三个一群,两个一堆的把你说的一文不值,让本来很好的同志对你都有看法。有时候学校组织活动带队开展活动,个别女性就特别不支持,故意唱反调,还怂恿别人不参加。

四、社会因素

社会偏见依旧是制约农村地区女性教师职场发展的因素之一。我国有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传统观念对男性的要求只有事业有成,对男性作为“贤夫良父”的预期很低,但人们却认为女性天生的职责是相夫教子,所以对女性尤其是职业女性的要求远远高于男性。职业女性既被要求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好职员、能成就事业,又被期待是一个柔顺耐心的贤妻良母。在阻碍农村地区女性教师成为领导影响因素中,52.4%的人认为是社会偏见导致了农村地区女校长的数量较少,其比率远远高于家庭、自身心理素质和个人能力因素。“男女平等”的口号虽然提出多年,但农村因其地理位置的偏远和蔽塞,封建观念残余较重,女性教师在看似男女平等、一片祥和的现代社会也面临着难以隐忍的社会偏见。有些人还守旧地认为,世界的天经地义是男性,女性只能相夫教子。有些人认为女性天生能力就不如男性,最多只能当个副职。另外,部分受访教师认为,80%以上女性领导提拔不是靠能力和个人拼搏,而是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得的,如背景、交际能力等。这里且不讨论这种事情的真实可靠性,但这种印象的产生无疑不利女性教师的职业发展。

由此可见,男女平等已然成为全社会共识,但女性在这个男权社会中的地位并不如男女平等那般真实。即使有政策上的平等、法律上的平等,男尊女卑的思想依旧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国人。女性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也没有幸免,自身观念、家庭因素和世俗舆论等仍旧是女性教师的职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John Collard,Cecilia Reynolds.(Eds)(2005).Leadership,Genter and Culture in Education:Male and Female Perspectives.England:Open University Press.Pp.1-17.

教师行业趋势范文6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内涵;素质;能力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首先就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发展,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事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中,普通教育学科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教师达80%。他们文化水平不低,但专业实践能力不够……尽管近年来通过不断培训,很多教师已具备了“双师”资格,但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教学与应用相脱离、文化课与专业课结合不紧密的状况。

作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经过调查研究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与大家商讨: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通常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界定为具有教师资格(职称)且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系列职称(非教师系列)的教师,或是具有教师职称且在企业等单位工作两年以上拥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中一种理想的教师类型。中职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具备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厚的科学知识,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而且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岗位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综上所述。“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

(二)、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具备的素质

一、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首先要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一个不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是不可能把自己的身心奉献给教育事业的,更不可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其次,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这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反映,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起点,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沟通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教师的爱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教育激励作用,只有经常和学生用“心”交往,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导。从而使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达到和谐,推进新课改的实施进程。

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还要投身并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除熟悉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一方面要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象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献给学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这都说明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将自己的师德水准不断提高,就要有从师的美德,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所说“只有当你不断地至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是一样的道理。教师是向学生传播文明的引路人,就应当注意自身修养的提高,才能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伦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要经历一个由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运用自我教育强化师德规范,我们以自我评估着手,让教师对照师德规范的有关要求,努力自我重塑,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思想导师、行为楷模。在日常工作中,教师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以自身的素质及敬业的精神塑造完美的师德表率。

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从教育家那里吸取思想营养,我国教育家陶行之、吴玉章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无私无畏、勇于创新,我们要主动学习了解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才能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其次学习优秀教师的榜样,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感人事迹,帮助我们提高师德的认识,诱导和激励我们的师德情感。再次要善于通过调查研究,向教育、教研的对象――学生、幼儿学习。在教育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但也不要忽视学生、幼儿的纯真,他们挚着地追求美德和高尚的情操,在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闪光的品质,诚心诚意的向他们学习,在师、生、幼互学互勉中吸取精神营养,完善师德品质。

二、必须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和文化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具有多面性、复杂性、综合性。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甚至一池水”。教师如果专业素质不过关,仅凭课本照本宣科。那么就会妨碍学生掌握专业文化知识。有的老师讲课时,从上课到课毕整个环节有条不紊,言简意赅,恰到好处。课中对学生的教育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老师的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事与愿违的是当学生站起来给老师提了几个与本节课相比范围更宽、更难的问题,老师如果对答不上就会非常尴尬。教师只有具备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高超的教学技巧,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教师要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还必须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理论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及其多种技能。教师只有具备广博渊深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之左右而逢其源,触类旁通,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三、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1、必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指导的能力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极感兴趣,什么都想知道,有提不完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宽广的知识储备,才能深入浅出地教给幼儿正确的科学知识,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发展孩子的能力。幼儿天性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喜欢画画、讲故事,这就要求教师多才多艺,具有语言、音乐、舞蹈、绘画、体育、游戏、科技和工艺等方面的技能技巧,组织并指导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引导每一个幼儿发展个性、舒展自我,在“导放结合”的教学方式中更主动地学习。同时,教师还要认真掌握幼教专业基础知识,懂得幼教规律,熟悉幼儿的身心特点,具有独特的教育能力、教育教学监控能力和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潜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具有活用和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对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来说,在具备本专业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熟悉和具备幼儿教师所具备的能力,然后通过中职学校教学、幼儿园教育活动以及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进行职业教育教学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对学生幼师专业知识的传授和组织幼儿园学科活动的指导以及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既要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要能从事幼师职业实践活动,还要能对幼师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并且能将幼师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更快更高发展。

2、必须具备社会协调的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还要有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双师型”教师的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其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就尤显重要。既要能进行校园内的交往与协调,又要与幼儿园园长以及幼儿园教师进行交流沟通,还要能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习等。

3、必须具备教育教学管理和行业管理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具备幼儿园管理能力,幼儿园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幼儿园管理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身处多重角色,既是理论课的施教者,又是实验实习课的指导者,有的还是校内外产学结合的开发者,或是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它要求教师掌握多种管理知识与技能,成为复合型人才。

4、必须具备研究创新、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行业职业界日新月异,这必然要求“双师型”教师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主体发展的需求。在当今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只要看是否具有迅速学习掌握新知识的本领和进行创新的能力。现代职业教育日益重视对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都与教育和教师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就很难说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的知识结构,比如教育学、心理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只有教师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培养现代社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

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的精神、创新意识,勇于探索、勤于实践、敢于创新幼师专业教育教学新的方法,在工作中要善于开拓创新,及时发现和捕捉孩子们的火花,并及时引导其进行创新思维;力争在教育生涯中扬长避短、推陈出新,形成自我特色,成为专家型的教师。同时,还要掌握创新的一般机理,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

5、必须具有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证书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幼师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并且是持有“双证”的老师。如:“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幼儿心理咨询师”、“育婴师”等,以及各种专业能力(类似于舞蹈、钢琴、声乐、器乐等级证书)的等级资格认定证书。(作者单位: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德山.如何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报,2009,(1):114-116.

[2] 作者:孙东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特点).2007年5月11日中国教育网.

上一篇阿迪吊丝

下一篇童年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