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的作文范文1
为什么…
也许大人没有童年吧?难道我们只能坐在书桌前看着那些那些枯燥的文字发呆?
太恐怖了!
我希望一点理解。
一点宽容;
一点放纵;
一点快乐;
给我们一片天空。
让我们感受到快乐。
我们在自己的空间一定会更优秀!
我们在自己的空间会比你们想象的好。
我们会努力的。
给我们一点理解好吗?
太多话了,我们不敢对大人说啊。
只有在日记,作文里发泄。
能给我们一个星期天吗?
我们要宽容;
我们要快乐;
我们要自由;
我们要放松;
……
这也许是个梦。
一个无法完成的梦。
因为大人们啊。
阻止我们完成这个美梦……
这个梦被突然被惊醒,
眼前出现了大批的作业,
一个 声音对我们说:
“快些把作业写掉了,还有课外书没做啊!”
无奈,
爬起来写高如山的一堆作业。
想完成这个梦?
去梦的梦里完成吧!
在书桌前发呆,
荒唐的幻想,
幻想自由,
幻想有自己的天地,
幻想可以快乐的玩一天,
痛痛快快的玩一天,
没有拘束。
……
可这是梦,
是一个对学生来说最美最美的梦,
而对于大人来说是一个最荒唐最荒唐的梦,
这是不可能的梦。
学生的作文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兴趣;创新
我们在日常的习作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状态:短短的两节作文课,熬起来就像是漫长的取经之路。教师使尽浑身解数,巧妙设题,旁征博引,想要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和联想;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心急如焚,却也不知从何下手。造成这样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中的急功近利,不能深入地了解小学生群体的特征和生活,严重地禁锢了学生的个性;二是学生习作的心理状态及方式方法上的欠缺,学生对于习作的畏惧,也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瓶颈。
现本人将自己多年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几点肤浅认识供同仁参考,抛砖引玉。
一、习作生活化,提高写作兴趣
小学阶段的习作课程安排,一般为一周两节的大课,于是,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将作文课一分为二:一部分是课前的10分钟,是教师的作文课题布置时间。教师会利用短短的十分钟,将本节课的作文题目做简单的讲解;一部分是剩下的70分钟,要求学生在70分钟内将习作的整个拟稿、修改、撰写的三个部分完成,殊不知“倚马可待”的奇才自古以来有几个……这样的教学流程,显然是不现实、不科学,且也不适合的,尤其是刚刚开始学写作的小学生。从这一点上看,学生习作能力低下的原因,教师的教学方式占很大一部分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习作教学流程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切实需要,远离了学生本就丰富多彩的生活,却舍近求远的让学生凭空构想。因此,我在教学中,作文课的前一天,甚至于一周之前就让学生明确下一次习作的主题和要求,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去进行作文素材的搜集、体会,并精心的构思,进行充分的拟稿。这样做,不仅将匆匆的80分钟延长,提高效率,而且还能保证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在有东西可写,有想法可说,有感情可抒的基础上,有效转变传统学生习作“假、大、空”的现状,真实展现学生的世界和生活。
二、接触多方面,丰富写作内容
小学生由于年龄少,阅历浅,自然的,无论是在字、词、句上,还是习作素材上的积累都是非常有限且狭窄的。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脑中没有素材,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也势必就是空洞无物的。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必须着重从写作素材的积累方面下工夫。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帮助学生丰富课外活动。这个课外活动,有时是文静的,看看书,读读报。我会经常带一些好书来学校,分给学生自己看,或者有感情地念给学生听;也会组织学生将自己手里,自认为很好的书,拿来和同伴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开拓学生的眼界,增长见识,而且还能让学生学会分享。有时是活泼的,说一说,玩一玩。组织故事评比,让学生将自己从书中看到,或是从别人那儿听到的好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还会组织一些竞赛的小游戏,让学生相互帮助,又相互竞争。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而且还能给学生创造精彩经历,丰富习作素材。
2.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经验。就当下的现状来看,不少家长也给自己的孩子报了不少的艺术班,女孩子,学琴、学跳舞等;男孩子,练字、跆拳道等。看似生活丰富多彩,但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却并没有因此而丰富。想要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就必须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我会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或是公益活动。如,我曾举办过一次“给爷爷奶奶讲故事”,带着孩子们走进敬老院,让他们把自己的故事说给爷爷奶奶听,把自己的糖分给爷爷奶奶吃。作文课中,让学生联系此次活动中自己的切身感受,写“这是特别的一天”的全命题作文。这样,学生切实经历过、感受过,习作的过程中不仅有事可写,而且也能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让习作变得有血有肉。
3.课内文本的素材积累也不可忽视。小学生学习习作,模仿是最开始的。小学语文课本是运用祖国语言的典范之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名人的作品,亦要强调并引导学生品读其中的重点字、词、句。摘抄、积累其中的优秀句子,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只有懂得欣赏美、观察美,才能理解美,并创造美。
三、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现代心理学家、教育家都认为:“人的个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自己最为鲜明的个性,而我们作为教师,更要保护学生的这种个性,并强调个性,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甚至于是幻想,并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想象中的事物描述出来,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总之,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就能成就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生转变自身的教学认识和方法,精心设计习作教学,将学生的心思和热情引入课堂,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将学生放回生活,指导其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
学生的作文范文3
老师你可知道我们学生的苦恼。在幼儿园小孩子欢快的玩着的时候,我,一名五年级小学生,心理的滋味是如何的羡慕。进入小学五年级了,每天面对我们的不是快乐,而是堆积如山的作业。每天晚上我们难道不是想看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吗?但是,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做作业了。不然,第二天的就是老师的责骂。
哎,学生为什么会这么苦。记得刚刚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灿烂的笑容,欢快的笑声。从四年级,我们便是每天面对着让人头疼得试卷,和许多的作业。记的四年级的时候,那是直到现在中午面临最多的一次作业。两张语文卷子,而且放学时间特别晚,而上学的时间又要早早得到,12点放学,下午1:30就要到校,在这1小时(1点钟要从家里出发)的时间里。我们既要吃饭,又要把那令人讨厌的卷子写完,这是一件简单的事吗?还有一次是双休日里做多的一次作业。是7张卷子5篇作文,记得我当初是星期天晚上10点多才写完。既然要叫双休日,那干吗要布置那么多的作业呢?即使要布置,那么双休日应该改成做作业日。进入了五年级,作业当然也不会比四年级少。但是面临着堆积如山的作业,我的视力也在漫漫的下降。
世间有许许多多的不公平,但是为什么要把不公平人在学生身上呢?我们都只是十几岁的小孩子,面对于许许多多的作业我们也无能为力,只能熬着夜去做,即使废寝忘食,我们也必须把作业做完,谁让我们是小学生呢?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而我们小孩子只有悲和离,欢和合对我们犹如天和地般的那么遥远,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尝试这种滋味呢?我想长大,更想变回幼儿园,因为那时是只有欢乐,和笑声,怎么会有我们现在这么多的痛苦呢?
上天,如果你在让我选择做小学生还是做幼儿园的小孩的话,我一定会对上天说我要做幼儿园的小孩,如果上天让我给做幼儿园时的小孩子的期限的话,我希望那是一万年。
上天,成全我吧!!!!
学生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自主作文;指导;策略
辽阔的大地上有千姿百态的自然景物,有无穷无尽的趣事,有许多纯真的儿童心声。然而,这一切学生却不能将它反映出来。问题主要是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方法存在偏差。如片面强调所谓“有意义”的题材,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严重,不能根据作文题目要求有的放矢地讲一些写作方法,让学生在习作时有所凭借,而是泛泛而谈一些记事、写人、状物的表现手法。这样,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面对陌生的题材,依样画葫芦,假话连篇,根本谈不上抒发真情实感。所以,转变教学观念,指导学生自主作文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纠正教师认识上的偏差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是真情实感的流露。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作文指导的片面,记事就一定要记“有意义的事”,写人则一定要写“值得学习的人”,这就制约了学生的选材指向。学生为了讨好教师,有的胡编乱说,有的抄袭范文,有的将范文改头换面等。总之,写出来的不是他们自己的真实感想。对此,我决定从教师自身的认识上进行纠正。
记得一次野炊,我和几位学生饭后交谈,问道:“你最不喜欢老师的什么行为?”学生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不喜欢老师拖课,有的说不喜欢老师偏爱成绩好的学生,有的说最不喜欢老师生气时把同学“请”出教室……过后,我让他们按自己说的写下来,发现大家写得都不错。例如,被老师赶出教室的:“砰――老师重重推上门,气呼呼地回到讲台上,脸涨得通红,哆哆嗦嗦地说:‘现在继续讲课……’显然,老师心里不好受。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心想:老师这样做对不对呀,某某同学成绩本来就差,再把他赶出教室,他不又失去了一次听课的机会吗?但我又想对这位同学说,你也太过分了,老师批评你多少次你都没改,你看老师多关心你,可上课的时候,你还边听课边往窗外看……”这位学生很纯真地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从中我发现学生作文中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我认为,只要创设良好的表达环境,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还学生以纯真的童心,他们就能打开话匣子,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二、优化作文教学模式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全面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整节课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有时学生只能当观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针对这个弊端,我在进行自主作文指导时,精心设计了作文的导学提纲,引导学生在写作前进行审题、选材,并根据题材的要求确定好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主要内容编写提纲。这样做,课堂教学有了很强的针对性,教师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讨论评议。对于好的,让学生自己肯定;对于不正确的,也让学生自己讨论修改。把单一的班级教学改为分级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教师则变“教”为“导”,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的多边教学活动。教师用15分钟时间指导学生,启发写作思路,留下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动笔写作和点评修改,让学生在练中改,改中练,互相评议,然后再由学生自己修改作文。“预习、导学、精讲、质疑、讨论、练写、修改”,这就形成了自主作文指导课的教学模式。
三、注重写作方法指导
在指导学生自主作文的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难题,还要帮助学生攻克“怎么写”的难关。教师要明确学生在写作中最感到困感的问题是什么:心中有话,笔下写不出来,即使勉强写下来,也写不具体。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写法的指导,使学生有文可学,有法可依,有的放矢。在指导学生自主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应把这个问题作为重点和难点,把它跟“写什么”的问题一样重视看待。
1.读写结合,学法迁移
阅读是知识的积累,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知识技能的运用,是阅读的延伸和发展。我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实行读写结合“双轨运行”,促进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了解文章的思路,引导学生根据本组习作训练的重点,回顾联系有关例文。学生通过讨论、品评、总结出写作方法,对照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做好学法迁移。
2.先说后写,减缓坡度
指导学生自主作文,要坚持先说后写,因为说是写的先导,是写的基础。会说才会写,说得好,才写得好,说得有条理,才会写得有顺序。学生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动脑想说,又动口练说,能大大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教师还特别要注意充分启发学生笔述作文的创造性。对笔述困难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指导学生先练说,后练写,怎么说就怎么写,减缓了作文训练的坡度,W生再也不怕作文了。这样就能一步一个脚印,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
3.师生共评,自改作文
学生的作文范文5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们普遍畏惧作文写作的痼疾,从新课改的理念出发,从教师自身的作文教学实践写起,从写作的自身规律切入,比较客观地阐述了使学生不再惧怕写作的方法和途径,探讨了使学生作文更精彩的教学做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方法;探究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众多语文教师普遍感到学生对作文有一种畏惧心理。在大力推进新课改的今天,作文教学该如何扭转局面,让孩子们想作文、乐作文、会作文呢?如何让学生的“拙笔”变为“妙笔”,让作文更加地精彩呢?
1 正本清源,回归生活
作文教学强调“生活本源”理念,生活化应是作文的本色。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每天都在经历着不同的事情,如果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体验写下来,那该是多好的文章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学生就是缺少发现,不善于观察,所以在他们脑海中积累的素材太少,这样便会觉得无话可写。教师应基于这一点,对症下药。
首先,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构建交流表达的平台。我曾经组织学生开办“快乐俱乐部”,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利用周会、班会时间,让学生交流一周内最快乐的事。在互动交流中,学生兴奋的表情洋溢在脸上,常常还有“一花引来百花香”的情况,他们津津有味地交谈着。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的日记、周记内容更丰富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也更乐于写了。可见,学生只有用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才能积累素材,快乐地作文。
其次,贴近生活,倡导写真。许多教师因学生怕作文、常常随便写,所以会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训练学生按模式写,写作内容不真实或立意过高,如:写老师就要体现老师高尚的情操,学生便会觉得无所适从,所以作文只能敷衍了事。新课标中提出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要力求真实,只有反映真实情感的文章,学生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参与生活后,再从中提炼素材,“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表我心”,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真实,因学生是在写自己的生活或体验,所以文章便会洋溢真情,闪现独特。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了,作文的源泉就丰富了,那作文也就成了“有米之炊”,再加教师巧妙引导,启发学生表真情述实感,学生会感到作文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便能快乐地作文了。
相信学生在写真实反映生活的作文时,不再会有愿做“阶下囚”的想法,他们的文章也不会是枯燥干涩的文字的叠合,他们会在生活的浪花中奏出真实而又精彩的乐章。
2 个性表达,放飞情感
新课标中指出:作文应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可众多学生却以不同的心灵谱写了千人一面的文章;他们个性奔放,作文却流露着同样的情感。针对这一状况,我曾尝试着让学生经常性地对一些问题阐述自己不同的见解,并让学生写下自己不同的见解或感受,从而告诉学生写文章也要这样,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风采。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学生的文章也应有个性、有创新,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写,写出能体现自己独特性格的文章。学生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流淌着不同的血液,荡涤着不同的情感。写作时就应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同样一件事,有人因之高兴,有人却为之忧伤,写文章就应放飞内心情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地表达,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才会有灵动的、独特的生命力。
学生在真实写照生活的基础上,若能将独特的自我和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那定会有五彩缤纷的作品展现,教师也就能了解他们纯真而又美好的内心世界,读懂独特的每一个个体。评改时,尊重他们的个性,给以正确而又有价值的评语,与学生在评语中进行无声的交流。多次作文后,学生会感受到作文是个性的彰显,心灵的倾吐,真情的告白。他们沐浴在犹如阳光般温暖的评语中,渐渐会乐于写作,并能作出有着自身特色的大义灿然之作。
作文是情感的流露。学生独特的情感世界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课堂会充满浓浓的情意,在入情入境的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火花迸放,“情动乃辞发”,我坚信学生动情了,作文会更生动。
3 巧抓契机,点石成金
学生的作文范文6
(一)积累法
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初中学生存在着对生活的好奇心、对自然的观察力和对社会的新奇感,可他们在写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将自己的实践内容、生活感悟写入作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去找最熟悉或者最适合的材料来写作。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对生活的观察所得、体验所悟就是创作的源泉,有了源头活水,写作也就不难。师生都置身在生活的海洋中,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善于观察、积累,教师和学生就能激发出写作的激情和乐趣。
(二)联系法
任何事情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都相互作?用。在作文中尤其是写景状物的作文中,如果将某一景物至于一个与众多事物相联系的整体中通过其他事物来反衬所写事物。就会避免单调的为写某物而写某物的尴尬处境,使文章变的有话可说,且生动活泼。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就是从春天的具体景象出发,灵活的跳出了为写春而写春的窠臼。他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这些相互联系的景象,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将静物写成“动”物,将封闭的四个个体写成开放的整体,共同展现春天带给人的愉悦和享受,从而将空洞而抽象的春活化。
(三)多重描写法
如果是写人叙事的文章,就可以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融合起来,深刻而全方位的挖掘一个人一件事的内涵。如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当菲利普夫妇发现卖牡蛎的穷水手是于勒时就有一系列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相融合。从而使人更深刻的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
(四)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既能使作文生动有趣,又能使作文内容充实。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写道:“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孔,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对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这段描写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写的生动形象,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巧妙地避免了枯燥的说明介绍。
(五)升华法
作文时绝不能为了写什么而写什么。我们应该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写出思想深度来。比如联系自我谈感受,联系现实谈人生意义等。当然,这些绝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引出。如位梦华《旅鼠之谜》一文中先向读者介绍了旅鼠繁殖力极强,以至每过几年不得不通过集体跳海自杀来控制繁殖速度。然后在海边漫步的过程中借美国科学家丹尼斯*马洛拉斯之口写道:“不过,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
(六)修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