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1

【课例】W老师教学《珍珠鸟》一课,她从出示珍珠鸟的图片、文字导入课文,到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其中运用了象形字来认识“卷”字,运用了实物盆景来认识“蔓”字;接着,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精读感悟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读中关注时间顺序词、地点的变化,通过角色体验,感受珍珠鸟的情感变化,抓关键词体会珍珠鸟对“我”的信赖;然后,理解“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最后,拓展延伸,出示人和动物、人与人之间互相信赖、和谐相处的画面,让学生多角度地体悟“信赖”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反思】按照主题事件式教学的要求来看,必须根据目标任务进行一个整体的设计,要根据文本特点和需要设计出一个主题性的活动,或者是设计并围绕某一件事情展开,这样就赋予了这些教学目标和任务以灵魂,有一根内在主线贯穿始终,这样的课堂才会形散而神不散,最终成为主题鲜明的教学活动整体,成为学生永远的记忆。

二、 清晰的思路过程

【课例】L老师教学《天鹅的故事》。他觉得从教学的操作来看,教学重点应该是猎人讲述故事的过程,至于开头两段和结尾一段都只是为中间“天鹅破冰”服务的。因此,教学设计需要打破文章的记叙顺序。明确教学主题和重点后,他开始设计教学流程。首先,让学生读最后一小段,问学生:猎人端着上了子弹的猎枪,可是他“却把枪挂到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从此以后,这支猎枪就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猎人下了这么大的决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有必要走进课文,了解猎人为什么这么做。接着,他出示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1)斯杰潘老人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哪些环节打动了你,请用线画出来,并写出感悟;(3)从这个故事中你读懂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再抽取小组汇报,预设在老天鹅撞冰处,分析感悟老天鹅的英勇顽强,舍生忘死;在天鹅群撞冰处预设关于团结方面的名言警句;在破冰成功欢呼时,预设“天鹅会欢呼些什么?”文章学完了,再回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质疑:如果不要文章的开头结尾行不行?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开头那两段是记叙了一段真实的经历,引起人的兴趣;结尾交代了老猎人停止打猎的结果,写出了人被天鹅感动,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反思】这节课,教师进行了文本重构,目的是使文本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学主题构建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实践证明,文本重构后,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三维目标更容易达成。经过重构后的课程已经不再是灰色的文字,而是具有了鲜活的思想主题和生动的形式,所以才能吸引学生,打动学生,综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和理性经验。

三、 生动的语言道具

【课例】C老师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在确立了依循文章写作思路,引领学生围绕“想变成什么”这一中心事件展开教学时,她在教学中充分注意搭建一个个生动的支架,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在学习第一个愿望变成雨滴时,教者问:这小小的雨滴怎么样啊?随即出示一张幻灯片“( )的雨滴”,学生纷纷说:“透明的雨滴”“晶莹剔透的雨滴”“可爱的雨滴”“顽皮的雨滴”等等。教师巧妙的设问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富的词汇让人欣喜不已。教师紧接着又问一句“你变成雨滴想干什么呀?”一句话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我想在绿叶上跳舞”“我想在绿叶上睡觉”“我想在绿叶上溜冰”……“假想一下,你实现了梦想,现在就是小雨滴了,你有什么感受啊?把你的感受读给我们听听吧。”这又回到读中去了。

【反思】主题事件式教学的生动除了在整体设计上需要鲜明的主题和清晰的教与学的思路,在具体的知识点的呈现和教授上,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细节上,也应该充分体现生动形象的特点。比如教师的语言、课件、教具、教学的方式方法等等,都需要用心去组织、设计。包括教师有意设计的一些情境情节,为核心问题作铺垫的小问题等,都要做到亲切、生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这样的课堂也才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热情和学习潜能,调动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多感官地去感受、体验事件学习过程,从而储存进新鲜的知识信息和经验知识,有机链接到自己的记忆宝库之中。

四、 精彩的结论

【课例】Z老师教学《广玉兰》,在品析第3自然段时,先布置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哪几种形态的花,圈出关键词,学生发言总结出“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着的”“凋谢了的”。教师再问,这四种形态的花,哪一种更让你着迷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画出关键词句,细细品读,然后将喜欢的原因写在句子旁边。学生读后交流发言,有个学生说:“这个‘羞’字把花写活了,完全把花当作小姑娘那样,半掩琵琶半遮面,太精彩了。”品析“羞”字,将课堂气氛推向了第一个。在学习本段中“凋谢了的花”内容时,教师小结铺垫:前面的花你们都喜欢,凋谢了的花估计没什么人喜欢了。这样有煞风景的描写应该略写甚至删去,可是作者却花费笔墨最多。里面到底藏着怎样的奥秘呢?教者介绍了作者陈荒煤流亡苦难的经历,以及他始终对生活充满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学生自然地想到广玉兰的生生不息,充满生机,实际上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美好期望。教师再让学生把这份理解带进课文朗读中,学生深情演绎,浓浓的敬意洋溢其间。

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2

一、勤学弘毅,理论引领

学习造就思想,学习使人睿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首先应是学习新教育思想的先驱者。勤于学习,善于吸收,长于舍取;学然后三思,思然后改进;敢于创新,勇于突破,这是我学习的三步曲。我每年都给自己制定一份读书学习计划,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书刊,《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做最好的老师》、《为生命奠基》等等,读一本本好书,就像与一位位伟大的教育者对话,让我在理念上有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树立了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使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我还充分利用利用浙江省骨干教师培训班、舟山市骨干教师培训班、教科室主任培训班以及各级专家讲座等各种机会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看书、上网浏览各地的教育信息,记笔记,下载资料,成了我最重要的业余生活。近几年来共摘读书笔记十几万字,以此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开阔视野,扎实理论基础,以前瞻的思想投身于新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除了教育理论知识,我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广泛猎及各类文学、社会等书籍,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近年来,无论在教育科研、教学实践还是文学创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典诵读促进学生道德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生作文训练有效性的研究》两项课题被立为浙江省规划课题,《“灵动协作作业”为载体,提高语文作业实践性的研究》等两项课题被立为市规划课题,主持的课题几乎每年都获普陀区优秀教研课题一等奖。

二、实践探索,优化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教学实践始终是一个教师重要的人生舞台。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也在不断地成熟。我一直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统领着我的课堂实践,结合学生实际,整合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中都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力求体现学生的自我感悟,同时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力图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设计灵动、教学思路清晰、文化内涵丰富、语文之味酣醇、学生兴趣盎然等。并成为了普陀区的教学骨干。

近年来,承担省、市、区以上公开课达10余次。《珍珠鸟》在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百人千场”教学活动中展示,在浙江省欠发达地区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期间作为骨干学员送教到长兴县。《伯牙绝弦》在市“金秋课堂”古诗文教学研讨会上展示,并获好评。每年在普陀区“潮涌普陀”教研活动中进行观摩课展示,每学期几乎都在校级和片级上公开课,尤其在我校“三表学习灵动课堂”新课题实施过程中率先上先导课,给各位老师以引领,让专家以鉴别。

三、教海无涯,笔耕不辍

学习为了提升,反思与总结更能促进自己新课程的实施水平。近年来,本人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反思,边反思边总结。早在XX年就建立了自己的个人教育博客,教育随笔、论文课题、案例设计等等,笔耕不辍,与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广泛的交流。所撰写的论文、教学案例、活动设计等近三年就有四十几篇在全国和省市区获奖和发展。

《新课程语文课堂的导控艺术》收录于《小学课程与教学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一书。课外阅读设计《追溯魅力——走进一千零一夜》发表于《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珍珠鸟》、《伯牙绝弦》等6篇教案获浙江省优秀教案。《“铁”的温度》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师》XX年第6期。《醋醇语文味——语文课的追求》、《学生博客——架起作文与网络的桥梁》等多篇论文获舟山市一等奖。

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师 如何 写反思

近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写好教后记首先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前的准备和设计,而往往忽视了课后的反思和总结,也就是忽视写“教后记”。殊不知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回顾教学得失并记录于册的“教后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不容轻视的作用。

通过教学反思,我不断探究有关教学对象、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写学生的新见解新思路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过就其自身而言,就是师生心灵的共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且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例如:一位我在导读《九寨沟》这篇课文时,有一位学生突然问:“老师,五彩池能不能游泳?”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正是儿童极富好奇心的可贵天性,决无丝毫恶意。学生们议论纷纷,但我很高兴,借机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我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确定五彩池能不能游泳,要取决于四个基本条件,一是池子的大小,二是池子的深浅,三是池水是否干净,四是池底有没有障碍物。让我们来仔细读课文,查资料,看看课文以及资料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信息?”这样的点拨,学生就不难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敢于大胆提好奇的问题,而且也借“疑”释疑,深读了课文,又提高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效果很好。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并把学生的新想法、新见解做了记录,更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课堂,要充分尊重所有人的意见很不容易,作为老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代替学生,不能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我们可以反思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4

一、 利用插图,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书读好,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苏教版小语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每一册都有相应的插图。如第一册的入学教育配了四幅插图,其中的第三幅插图画着一位男同学正在读书,他的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第四幅图上,一位女同学正在写字,画面上,作业本平放,小女孩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拳,眼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子,右手执笔,她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支撑中指,笔杆握得轻松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成45度角。这两幅图,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值得花时间让学生认真看图,模仿图中的同学演一演,练一练。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反复抓,抓反复。而教材中像这样的插图也不是只出现一次,而是贯穿在每一课、每种题型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四册教材,只要有要求学生读书写字的地方,就会出现相对应的插图。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榜样示范,时时提醒学生“像插图上的小男孩那样,拿好书,嘴巴张得大大地放声读”“像插图上的小女孩那样,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写字”。对学生严格要求,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执笔方法,常抓不懈,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定能养成。

二、 凭借插图,引领学生读文

课文插图是根据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创作的,有的是再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场景,有的则体现课文的重点或难点,还有的能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般来说,只看插图就可以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引领学生走进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把课文读通读顺。如二年级《蚕姑娘》一课,对大部分同学来说,要把课文准确地读下来,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如果能借助插图来引领学生走进课文,利用插图来猜读,那么难度将大大降低。教学时,我让学生静静地观看每一幅画面,让同学们根据画面内容,猜测课文大致讲了什么时候的蚕姑娘。再让学生借助画面、联系上下文猜读等方式认读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有了插图这个凭借,学生很快就了解了蚕姑娘一生的变化,大多数学生很快就把课文准确顺畅地读出来了,把原本静止的语言符号变成了有声有色的话语,达到阅读教学的初读要求。因此,充分利用插图引领学生走进课文,不但降低了初读课文的难度,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三、 巧借插图情境,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1. 图文结合,认识事物,习得语感。语感的生成,是主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素养积淀下来的语文感受力,在语言环境中得以物化,从而产生一个“独立自主的意象”的过程。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应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对课文的语言文字就很难准确把握。而课文插图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古今建筑、风土人情、人物故事等方面,能提供学生头脑中原本没有的情境,从而丰富学生的视觉表象,更快、更准确地掌握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例如,我利用《珍珠鸟》一文的插图,珍珠鸟趴在作者的肩膀上入睡了,看后让人感到人与物竟也能如此和睦相处?那是什么创造出这种美好的境界呢?直奔课文主旨: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再如教学《清平乐 村居》一词,插图生动,色彩艳丽,把乡下人家的美丽景色尽情地描绘出来。课堂上,我让学生先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学生一开始说得有些凌乱,看到哪儿说哪儿。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有顺序地说说,利用插图,学生的观察变得有序,条理比较清楚。以后,遇到类似的插图,他们也能有条理地观察描述。插图是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利用好插图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图文对照,反复诵读,积淀语感。课文插图体现了课文内容,而且体现了语言文字没有表达或无法表达的语言情境。教师一旦挖掘了插图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有层次地反复诵读课文,就能积累并丰富自己的语感。例如,一位老师执教六年级《船长》一课时的片段:

师:(出示插图)看图想想,课文中的哈尔威船长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一定很着急,但是他作为船长一定要镇定。

师:很好。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读出船长的镇定。(生读)

师:再看图,你觉得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形象?

生:非常高大的形象。

师:是的,结合插图,观察船长的神态动作,我们再读出这位船长高大的形象。(生充满敬佩之情再读)

师:读得好。再看图,我们试着背诵一下这段话。(生试背)

我们常说“以读为主”,然而,怎样才能读出层次,读出感情,读出效果呢?其实,在我们的实践中,已经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就像这样,不是靠繁琐的讲解和说教,也不是抽象的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而是借助插图创设的语言情境,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语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句子,使他们不仅对文本内涵及人物品质更加了然于心,而且自然积淀了语感素养。

3. 观察插图,想象表达,提升语感。培养语感,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同时,不断地写作,也能优化语感。文中的插图不仅是学好课文的工具,也是提高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的教学资源,对提升学生的语感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当上“百兽之王”的狐狸神气极了,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样子才是“神气极了”,教师巧妙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上的狐狸,挺着胸脯,神情得意,大摇大摆的样子就是“神气极了”。利用课文插图,轻易地就把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语言文字形象化了。阅读抽象精炼的语言文字,通过丰满鲜活的课文插图,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具体的相关情境,这样,学生获得的语言感受也就变得丰富深切、细腻敏锐了。

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5

一.听教学方法的运用

《新课标》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是课改的重点,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容易把握的难点。具体到一节课上,教师是如何渗透的,是用什么方法落实的?这是听课者应该关注的。

记得以前,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我侧重于讲解,通常用加—加、减—减、换—换、编故事、编儿歌、编顺口溜、猜谜语等方式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在听了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之后,我意识到这样灌输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我就向那个老师学习,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学生就会兴致勃勃用自己的方法识记字形,方法不再单一,而且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记会比老师告知要牢固。

合作教学是难点,课堂上往往流于形式。但有一次听课,一个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让我眼前一亮。他让每个小组都给自己起了响亮的名字,比如“智慧组”、“机灵组”、“阳光组”、“探索组”等,而且给四个组员都编上号码,讨论时,一号负责组织监督,每个组员都要发言。发言后,由二号进行汇报。我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训练,效果确实很好,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而且,我过段时间就把组员的序号打乱,这样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汇报的机会。

听课,只要用心,拿来就用,确实是成长的捷径。

二.听课堂氛围的创设

课堂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状态。活而不乱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反之,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无精打采,丧失学习的兴趣。

听窦桂梅老师的《珍珠鸟》一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她始终以友人一样平易的姿态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随即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组织讨论,引发思维碰撞,让学生自己形成结论,使其感受到亲身参与探究讨论的乐趣。真正的教育是没有痕迹的,窦老师就是这样的,整个课堂她就像在与学生聊天一样。在轻松、愉悦的对话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深入浅出的教学艺术是窦老师潜心钻研的成果,也是听课者学习反思的重点。

三.听教学细节的处理

常听人说:“细节决定成败。”讲课者不经意的举手投足往往体现了日常教学的习惯和理念。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些蛛丝马迹中寻找我们需要的做法,剔除一些糟粕。

记得有一次听课,那位老师讲得非常精彩,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对重点的把握也很到位。但是,评课的时候,校长却说:“XX老师,你课堂上的一个小动作使你的这节课大打折扣,你怎么能用粉笔砸那个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呢?你完全可以通过提问他的同位引起他的注意,或者通过提问他本人来警醒他。”可见,细节多么重要。

有些名师的课堂细节更引人深省。于永正老师讲课时,表扬学生的用词都不一样,“XX同学的眼睛一直在看着老师!”“XX同学善于思考。”“XX同学坐得最端正。”“你读书的声音像百灵鸟一样好听。”“感谢你们的发现。”简洁而深入学生内心的表扬易于学生接受。而且当学生回答精彩时,他会激动地拥抱学生。爱学生的艺术就是从这些细节中体现的。

四.听课堂驾驭的失败

听课不仅要听他人成功之处,更要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平时听课,我们往往浮在表面,只觉得这个老师讲得不好,却不去思考为什么没有处理好?也没有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来讲这节课,我该如何处理这个环节?我想:如果抱着参与者、研究者的态度去听课,把每学期听20节课的任务当成进步的契机,把别人的失败当成自己成功的阶梯,每个老师都能快速成长起来。

每次听课后,我都写评议,尤其是把别人的失败之处记录下来,并设计出修改方法,如果是同组老师的课,我就重新加工,重新试讲,这样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很有帮助。

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6

1 培养课前预习习惯

让学生“会学习”比学生“学会了”更重要,“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让学生会学语文,课前预习很重要。叶老曾说:“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如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是通过课前读、圈、画、勾、注、查等方式,学生自主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通句子。“初读感知”,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弄清楚课文写了什么,有哪些主要人物,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再读理解”,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熟练,并弄清文章的结构,找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重要词语及中心句。提出不懂得问题,查资料收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在学生预习前也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则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使学生提前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读懂了故事情节,初步理解了生命桥的含义。课堂上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点拨课文中的难点。这样学生学习轻松,课堂效率高。

2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还我朗朗书声”给语文教学拂来清新之气,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努力使学生亲近文本,走入文本,调动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参与,使学生把文本与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而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促进学生自身语文能力的发展。但很多学生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些学生则读了好文章,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来指导阅读与写作。因此,阅读教学应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2.1 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书报的有关篇章或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珍珠鸟》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2 精读法。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可以用语言隽永的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3 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2.4 摘抄法。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多读多记,形成语感,为习作沉淀丰富的语言积累。

2.5 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3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语文学习中,教师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充分尊重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如:教《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等问题。可以从标点符号上质疑,课题质疑,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质疑,从遣词用语的矛盾上质疑等等。学生提出了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动解疑,着力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

4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就不应该要求整齐划一。学生之间有差异是完全正常的,我们教师也应该以一种正常的态度面对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佳方案。

5 启发探究,重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