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铭记历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铭记历史

铭记历史范文1

历史不能被遗忘。因为惟有张扬先烈的不屈风骨,才能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惟有传承先烈的遗志,才能开拓国家光明的未来;惟有尊重那些为国捐躯者,才能激励更多的人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勇于为国牺牲。

今年是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无数革命先烈付出生命代价换来的胜利,一直被中国人民深刻铭记

为纪念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这一天将在北京举行盛大阅兵仪式。“9・3”大阅兵有一个突出亮点,那就是抗战老兵、抗日英烈子女和抗战支前模范代表将作为两个乘车方队接受检阅。这一特殊安排就是要缅怀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过程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就是要缅怀为追求和平正义作出重要贡献的人们,告慰在那场战争中不幸遇难的同胞们。

中国人民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从1840年以来的百年中国,遭遇了西方列强的屡次侵犯,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屡战屡败,从未赢得过一场完全胜利的战争。曾经创造了世界先进文明的中国,沦落到了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地步。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抗战胜利也是一场惨烈的胜利,值得我们铭记和缅怀。据不完全统计,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抗战,到1945年9月2日抗战胜利,这14年间,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达3500多万。纪念抗战胜利,我们既不能忘记参加抗战、目前仍然健在的抗战老兵、支前模范,更不能忘记为抗战胜利而付出生命的无数先烈,他们中有的虽千古留名却没有留下后代,有的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在抗战中,包括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内的广大爱国官兵,以高度的爱国主义激情,英勇杀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用热血和生命铸成了中华民族打不烂、压不垮的脊梁,展现了中国人民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的强大动力。正是靠这种精神与能力,中国最终取得了的伟大胜利。

铭记历史范文2

大家好!

我想很少有人记得的纪念日是在哪一天吧,是对日军侵占南京后所犯暴行的统称,是日军侵华暴行中最野蛮、最凶残的典型事件。而我们当中却很少有人记得。这也许不能说明我们不爱国,但是也许可以说明的是:我们做的不够好,做的不够多!

1937年12月13日,,这段沉重的不能再沉重的历史,真的不知道该用何种语言说起,大家看过《》这部电影吗?看完电影后,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无数无助的奄奄一息的灵魂,他们在哭诉着、哭诉着、哭诉着日本的暴行,这段历史真的是太过沉重。曾经的雪花,满天飞舞,飘飘洒洒,落在古老的城墙以及少女的肩头,然而在1937年的冬天,特别寒冷,没有雪花,天空却飘落着比雪花更多的东西,那是一枚枚鬼子精心制作的罪恶的炮弹,这些野兽们的帮凶就这样一直落着。大地上一阵阵剧烈的疼痛!

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深深地震憾着我,不!震憾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历史在此时骤然高大,它连接着爱与恨,生与死,悲与愤,还有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尊严!历史也在这里凛然奋进,高呼出一个时代强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不愿想象,平顶山上会有这样一片片山痕;我不愿接受,栗子沟里会有这样一团团血泪;可是啊,我却无法逃避,血色的历史里,那样真实地记载着我们的中华曾经的悲怆。

70年过去了,时间并没有停止,历史已成为过去,许多事早已经成为过往云烟,难道时间已经将历史风化?坚韧的华夏儿女已是“一笑泯恩仇”?没有!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时间长河滚滚不息,华夏儿女没有忘记,我相信你们一样也不会忘记!

铭记历史范文3

历史的风尘掩盖不住岁月的痕迹,当年的星星之火已经燎原,我国日益强大,繁荣富强,是谁换来的?没有错,正是革命先烈,是他们用身躯为我们的幸福铺路,是他们用鲜血为我们的未来造桥,没有他们,又岂会有我们的今天?

还记得,他们在风雨中生存,在血与火的考验下,在战火连天,硝烟四起的战场上,他们,无所畏惧,大义凛然前仆后继,,,江姐,一个个烈士相继倒下了,可是,明天,依旧会有别人站起来,为人民而战,为中国而战!

“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不必说什么,我们的圆明园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第二次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雨果曾这样评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座,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巨大的胜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同样,让我们刻骨铭心的还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等战争罪行。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那三天三夜的大火,那一场起心动魄的屠杀,教会了我们什么是耻辱,什么是践踏的尊严,更是告诉我们,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落后了就要挨打!

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年代亦是由此,历史和今天都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勿忘国耻,更不要忘了岁月的痕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

铭记历史范文4

1.克雷德尔山

克雷德尔山是澳大利亚十大名胜古迹之一,这里的自然景观保存的非常完整,拥有许多珍稀动植物资源。

2.昆士兰州丹翠雨林

昆士兰州丹翠雨林是非常出名的旅游景点,要知道这座雨林历史悠久超过亿年的演化,是非常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3.悉尼邦迪海滩

悉尼邦迪海滩特别好看,而且拥有特别清澈的海水,无论是游泳还是冲浪都是特别适合的。

4.达尔文卡卡杜国家公园

达尔文卡卡杜国家公园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公园,这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充满了文化和人文气息。

5.昆士兰州费沙岛

昆士兰州费沙岛这座海岛非常的特别,昆士兰州费沙岛有一百多个湖泊还有茂密的雨林。

6.维多利亚大洋海岸公路

维多利亚大洋海岸公路是非常棒的旅游路线,沿途就是漫长而且景色优美的海岸线!

7.亚艾尔斯岩石

亚艾尔斯岩石的景色真的是非常壮观,尤其是在夕阳落下的时候,亚艾尔斯岩石一片火红。

8.悉尼大桥

悉尼大桥从1923年开始建造,也是澳大利亚非常有名的景点,也是悉尼和北岸最重要的一段交通路线。

9.昆士兰州大堡礁

昆士兰州大堡礁这里的景色是惊人的美,昆士兰州大堡礁这里生态丰富多样,是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景点。

10.悉尼歌剧院

铭记历史范文5

古人云,“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十一择业与择偶,十二趋吉又避凶。”不知此俗语如何渐渐形成,想来总是积累了许多古人的生命经验。

时代继续纷繁变化,一些疑惑解开,一些继续无解。决定生命的因素太多,人仍只是只知道一点点。

只要未来是不确定的,就挡不住人们预测的好奇心。

本期我们重新审视“命”这个观念,可发现它在如今之意义,一是显示出人们所普遍关注与焦虑的问题,二是在于它让人要有所敬畏,三是算命师的社会功能,有些类似于心理师。

阅读世局,掌握命运

从南到北,从都市到乡村,信命、算命的人都熙熙攘攘,且让我们来看看热衷于命学的“众生相”。

在热销的周刊报纸上,总有一个板块预留给这些现代方术师们。尽管这个板块往往只是附在刊末的边角料,编者也往往要加上一句:本栏目仅供娱乐。但这并不阻碍这个板块成为阅读率最高的板块之一。对于都市中的年轻女白领来说,每周五翻开报纸的一周运势版,看看自己的财运和爱情运,幻想一下高不可及的房价和遥不可及的爱情,已经成为她们生活中唯一充满梦想的瞬间。

而在城乡交接处的各种庙宇,香火愈发鼎盛。都说心诚则灵,自然不吝千金。那些求签算命的信众,若得到一支好签,自然是欢天喜地;得到下签似乎也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运势不好,小心做人总是没错。

在生意场上遵循现代商业规则的老板们,在生活中似乎更愿意相信不可知的力量,也因了他们的善款,总有一批神通人士能够飞黄腾达。

所以“命”这个东西,到底是信还是不信?它存在还是不存在?对眼下这个信仰缺失却又忙忙碌碌的中国社会来说,变成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在一个由移民大军组成的国度里,命运的飘零、人生的无常体现的更加明显。于是,不仅中国传统的方术重新焕发新生,星相学、塔罗牌等舶来品因为商品化、现代化的更好,更占据了一大块都市算命爱好者群体的消费市场。

正如新加坡陈军荣先生所讲述的,我们会发现或许是文化基因之影响,华人关注着同样的问题,生子、婚姻、事业、健康,显示出华人对现世生活的一贯关注。自己运程,自己做主

历史上曾经有很多不信命的人,比如陈胜吴广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即使是这些面对既定命运最强硬的反抗者,他们在内心深处,也存在着对既定命运既畏且怕的情感。正如朱光羽先生所做的揭示,中国自古讲天命,有“天”字在头上。(日常中国人吵架吵到愤恨处我们也常常听到会冒出这样一句话“天地良心!”)他的态度“命存在,但命理不存在”也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他们敬畏世界的神秘,但不信解读者的存在,要把对此世的生命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去探索,去找寻。

但也不可否认,种种对命运的理解,以及那些试图把握命运的方式,比如命理,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文化产品。对于身处某一文化中的人来讲,算命的法门不但满足了人们趋吉避凶的生活需要,更创造出一套整合宇宙观和社会会关系等的秩序思维。

近代以来,世界经历了“去魅”的过程。人们开始相信自己的理性可以控制无常的生活和强大的自然。尽管人们开始发现了理性的有限,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理性的强大,而不是对未知命运的屈服或者猜测,带领人类走入现代。

铭记历史范文6

关键词: 文化生命 意欲 梁漱溟 仁 刚的态度

梁漱溟先生是史上一位极富创造性的思想家,是现代新儒学的开山大师和我国现代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平章华梵,会通中西,立足文化,关注人生,探文化之源,开未来之流,历时半个多世纪,从而建立了一个纵贯古今融汇东西涵括文化本体论、文化认识论、文化论、文化生命论和文化实践论等丰富的庞大的文化哲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中,最具生命力、最富独创性的,就是他的文化生命论。

一、生命是文化的归宿

“生命”是梁氏文化哲学中的一个核心范畴。梁漱溟先生认为,“在我思想中的根本观念是‘生命’、‘自然’,看宇宙是活的,一切以自然为宗。”[I] 表面看来,梁先生更着重的是自然、宇宙,以自然为最终目的,实际上,在梁氏那里,“宇宙是一个大生命……一切生物,自然都是这大生命的表现。”[II] 生物、自然、宇宙只是一个生命,生命是梁氏文化哲学的最终归宿,一切以自然为宗也即一切以生命为宗。

为了给文化找到生命的落脚点,梁漱溟从宽泛的含义上对文化进行了界定,他认为:“文化并非别的,乃是人类生活的样法”、“生活上抽象的样法是文化。”[III] 一个民族生活的样法形成了它的文化,然而生活即是生活者——生命的活动,它们本是一回事,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只是体与用的关系。就这样,生命极体面地走进了文化,文化之不同也即不同民族生命表现形式之不同罢了。

我们必须看出,梁漱溟先生对文化的探讨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文化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根本,文化本身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解决问题时决不能“枝枝节节零碎来看”[IV]。所以,我们解决问题时要抓住整体文化精神,把握住文化的根本,而“(文化)最根本的就是伦理思想——人生哲学”。[V] 所以,改造社会即是变换一种人生,文化的改变也即一种新的人生态度的转变。

从这一信念出发,梁漱溟批评了西化论者在倡导“塞恩斯”、“德谟克拉西”和“批评的精神”的同时,没有给人以根本的人生态度。并认为,“无根的水不能成河,枝节的做法,未免不切”[VI]。 退一步讲,即使倡导“塞恩斯”、“德谟克拉西”和“批评的精神”能引导出一种人生,也只是西方的人生。而西方的人生态度到现在已出现了很多的弊病,受到了严重的批评,他们还不加选择地原封不动地拿过来,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文化才能拯救它的过失,但是也必须经过修正后才能发挥实效。

总之,文化拯救和文化路向的更替实质上只是一种现实人生态度的改变,只是一种新的文化精神的人生贯彻。文化也只有落实到具体的人生,它才能真正扎根开花。一句话,对现实生命的关注是文化哲学的最终归宿。

二、生命是文化的原点

如果说,“生命是文化的归宿”是梁漱溟先生沿着文化哲学思路向外推演的结果,那么,

“文化是生活的样法”这是梁氏文化哲学的第一命题。那么生活又是什么呢? “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Will)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这是梁氏文化哲学的第二命题。“意欲——生命(生活)——文化”这便是梁漱溟先生的文化生成图式,意欲是文化的根源,也是生命、宇宙的最初原点。

意欲自身又是什么呢?

梁漱溟认为,“此所谓‘意欲’,与叔本华所谓‘意欲’略相近”[VII], 而叔本华的“意欲 (Will) ”“即是生命意志,意志作为(人)自己的身体的本质自身”[VIII],意志是生命之所以成为生命的本质。

然而作为生命本质的意欲是怎样生成文化的呢?

梁漱溟先生从他观察文化的——佛家思想方法入手,对此进行了说明。

他认为,“生活就是‘相续’,唯识把‘有情’——就是现在所谓生物——叫做‘相续’。”生活和生活者——生物只是一回事,都是相续。生活或生物是没有范围的,只是涌动不已的相续,所以他本身的存在就是一整个的宇宙,而每个人的生命存在又有自己的特异色彩,每个人又有每个人的宇宙,与他的宇宙即与他人的时空存在是不同的。所以“宇宙是多的相续,不似一的宛在”[IX]那么,“相续”之所以可能,宇宙是多的存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梁漱溟先生缩小了生活的范围,单从生活的表层进行了论证,他说:“生活即是在某范围内的‘事的相续’。这个‘事’是什么?照我们的意思,一问一答即唯识家所谓一‘见分’一‘相分’——是为一‘事’。一事,一‘事’,又一‘事’……如是涌出不已,是为‘相续’。为什么这样连续的涌出不已?因为我们问之不已追问不已。一问即有一答——自己所为的答。问不已答不已,所以‘事’之涌出不已。因此生活就成了无已的‘相续’。这探问或追寻的工具其数有六,即眼、耳、鼻、舌、身、意。凡刹那间之一感觉或一念皆为一问一答的一‘事’。这些工具之后则有为此等工具所产出而操之以事寻问者,我们叫他大潜力、或大要求、或大意欲——没尽的意欲。”[X]“意欲”操持着这六种认识的工具一问一答,使生活、宇宙成为非二的多的相续,这就是梁氏对生活对生命存在的基本理解。

上一篇答卷作文

下一篇缅怀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