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计划范文1
第一条为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宣传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及其他组织和公民从事科普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科普工作是公益事业,是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教兴省的一项战略任务。
科普工作的对象是全体公民,重点是青少年、农民和工人。
第五条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态度,反对迷信和反科学、伪科学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科普为名传播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方式、进行其他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不得将违背科学原则和科学精神的主张和观点,作为科普知识传播和推广。
第二章组织和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将科普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科普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作为创建文明单位的考核内容。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政府主管领导负责,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参加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第八条科普工作联席会议负责协调本地区的科普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审议科普工作总体规划;
(二)研究确定科普事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
(三)审议科普工作年度工作要点;
(四)促进各部门及全社会支持并参与科普工作;
(五)协调本地区和部门间的科普工作;
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县级以上科学技术行政部门。
第九条县级以上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是科普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科普工作总体规划,实行政策引导,进行监督检查,并组织实施本条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并实施本部门的科普工作计划,并根据各自的职责,做好相关的科普工作。
第十条科学技术协会应当发挥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参与制定本地区科普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建议。充分利用并发挥其科普网络和组织优势,加强对所属团体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科普工作的组织管理与业务指导,鼓励并支持科技人员进行科普研究和科普创作;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普工作。
第三章青少年、农民和工人科普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发挥中小学校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科普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内容,并安排一定的教学时数,在校本教材和乡土教材中适当增加科普内容。
第十二条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制定科普教育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参加科普兴趣小组、科技创新大赛、具有科普内容的夏令营、冬令营和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
第十三条中小学校应当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教育基地。
具备开放条件的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应当定期向青少年免费开放。
第十四条中小学校应当设立专职或者兼职科普辅导教师,提供科普读物,保证必要的讲座时间,并定期组织培训。
第十五条科技、教育、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和科学技术协会应当有针对性地向青少年推荐科普课外读物,组织有关专家编写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科普课外读物,并向青少年优惠提供。
图书、电子、音像出版部门应当将青少年科普读物纳入出版计划,保证每年制作和出版一定数量的符合青少年特点的科普图书、电子和音像制品。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单位,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制定并组织实施农村科普工作计划。
社会各界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并支持农村科普工作。
第十七条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为农民科技节。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农民科技节期间,组织开展农民科技竞赛、举办农业科技讲座等活动。
第十八条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应当发挥乡(镇)科普组织的作用,根据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科学生产、文明生活,开展科普活动。
乡(镇)、村文化站(室)、广播站应当宣传科学、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应当利用自身优势,为农民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推广、技术指导等服务。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及科学技术协会应当组织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其他涉农单位,开展面向农民的农业科技培训,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并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技能培训。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及科学技术协会应当定期组织乡(镇)农业技术干部培训,扶持并发挥重点科技示范户、种养殖大户等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科技、卫生和农业等有关部门每年应当开展以文化、科技、卫生和农业等为主要内容的下乡活动,并落实经费,制定奖励、考评等相关制度。
文化、科技和农业等有关部门应当每年根据农民需要,组织捐赠科普图书,放映科技电影,演出文艺节目,举办农村实用技术讲座、咨询、培训等活动,并协助建设农村文化、科普图书室。
医疗卫生单位应当每年组织医务人员向农民开展医疗保健咨询等服务,宣传疾病防治、优生优育、健康保健等知识。
第二十二条科学技术协会应当协助政府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普之冬活动,并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科普大集和科普村镇建设等活动。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工会和产业工会组织应当组织职工开展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第二十四条各级工会组织应当利用现有的文化宫(馆)、职工干部培训学院(校)、技术交流馆等场所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技能培训、技术推广等科普活动。
第二十五条企业应当结合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广应用,组织职工技能培训,普及与生产经营、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生产技能。
第二十六条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创办行业博物馆、科技馆,建立科普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第四章社会责任
第二十七条普及科学技术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各界应当参与和支持,提倡公民参加科普活动。
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科普事业。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事行政部门应当将科普教育纳入国家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内容。
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根据培训对象的需要,开设现代科技基础知识课程或者举办科技知识专题讲座。
第二十九条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每年参加一次以上的现代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科普学习讲座。
第三十条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社会团体应当根据科普工作规划和计划,并结合职工、青少年和妇女的特点开展科普活动。
第三十一条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综合性互联网站应当开办固定科普宣传栏目,制作科普节目,在科技活动周和重大科普活动期间应当免费播放科普公益性广告。
综合类和自然科学类报纸、期刊应当开设科普专栏、专版,宣传科普知识。
影视生产、发行和放映单位应当制作、发行、放映科普影视作品。
第三十二条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应当组织科技工作者和教师、学生开展科普活动。
具备开放条件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应当向公众开放具有科普功能的陈列室、生产车间、实验基地、实验室和其他场地、设施。
第三十三条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产业化项目,项目承担单位或者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项目特点,开展相关科普宣传。
鼓励省科学技术奖的申报人提交相关的科普成果。
具备开放条件的省重大建设和技改项目完成后,应当提供向公众开放、通俗易懂的科普宣传模型和展示等。
第三十四条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气象站、公园、医院、商场、车站、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的业务和特点,面向公众开展经常性的科普宣传。
第三十五条大型洽谈会、博览会、重大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的承办单位,应当利用场馆和设施设置相关的科普宣传内容。
第三十六条居民委员会应当利用所在地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资源,定期向居民开办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婚育知识、公共安全、节约等贴近百姓生活的科普讲座,并设置固定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板,开展创建科普文明社区活动。
第三十七条鼓励大学生、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各种科普志愿活动。
第三十八条每年五月的第三周为全省科技活动周。社会各界应当根据全省科技活动周的主题开展科普活动。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三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增加对科普经费的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安排一定的科普经费。
提倡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开展科普活动。
科普经费和社会组织、个人资助科普事业的财产,必须用于科普事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克扣、截留、挪用。
第四十条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及有条件的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场馆、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并加强对现有科普场馆、设施的利用、维修和改造。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利用现有的科技、教育、文化等设施和场所,做好科普工作。
第四十一条利用政府投资建设或者享受政策优惠的博物馆、科技馆、青年宫、少年宫(中心)、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场馆不得擅自改作他用。对青少年、六十周岁以上老年人及残疾人应当免费或者优惠开放;科技活动周期间及重大科普宣传日应当免费向社会开放;经费困难的,同级财政应当予以补贴,使其正常运行。
第四十二条鼓励和支持省外、境外博物馆、科技馆到我省布展、巡展;向青少年、六十周岁以上老年人及残疾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享受优惠政策。
第四十三条获得县级以上科普奖项或者具有科普创作成果的,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中,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科普组织和科普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普组织,提高科普工作者待遇,改善科普工作者条件,依法维护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鼓励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自主开展科普活动,依法兴办科普事业。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协会和有关单位应当对在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履行法定职责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
第四十七条以科普为名传播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方式、进行其他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或者骗取财物的,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克扣、截留、挪用科普财政经费或者贪污、挪用捐赠款物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归还,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擅自将政府投资建设的科普场所改为他用妨碍开展科普活动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国家工作人员在科普工作中,、、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计划范文2
【驻村个人工作计划一】
一、xx村概况
xx村位于xx乡南端,距秀山县城36公路,东接平马、西连官庄,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有水泥硬化公路连通,交通便利。全村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335户,1236人;有耕地面积2665亩,林地面积3882亩。20xx年全村人均收入4598元。
全村平均海拔680米,位于xx头组的梳子山最高海拔1366米,是xx河的源头所在;xx村因离县城较远,具有xx、空气、土壤、生态等地理优势,适宜发展种植业,因广种金银花、白术等中药材,被誉为“中药材之村”。
二、贫困现状
(一)客观环境差
xx村位于川河盖下,多为山地,土层薄,坡度大,土壤贫瘠,受地理因素限制,全村土地零散,造成土多田少、田地灌溉不足等问题,传统农业增收困难。
(二)基础设施落后
1、道路交通。全村5个村民小组有4个村民组通有通组公路,两个村民小组通有水泥硬化路,但由于地理条件特殊,地势高,阳雀坳组通组路迟迟未能动工,群众的出行和生产受到一定的困难。
2、农田灌溉、水利设施。xx河虽然横穿全村,但由于xx村海拔高,地理条件特殊,河流无法满足农田灌溉的要求。“xx村二堰”修于1998年,但由于年久失修,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无法引水灌溉,迫使部分粮田改旱,影响群众生产。
3、农村住房。由于居住条件恶劣,农民收入水平低,加之历年火灾、雪灾、风灾影响,全村仍有危房户 户。老式木房数量大,砖瓦房比例只有30%。
4、卫生、服务设施。目前xx村尚未能建立合格的卫生室,现有的门诊室和药房都设在农户家中,条件简陋、设备简单、药品单一,只能对简单的伤风感冒进行治疗。便民商店货源不足,货品单一,不能满足群众日常要求。
三、20xx—20xx年扶贫开发目标任务
围绕《秀山县整村脱贫工作目标》,按照“八有、四通、三解决”的要求,20xx-20xx年xx村要实现以下八个目标任务:
(一)人均纯收入在20XX年的4598元的基础上在增加2000元,达到6598元, 实现户均拥有1-2个农业产业,95%以上农户有较稳定的增收来源,90%以上农户实现万元增收。
(二)全村所有村民小组通组公路,80%村民小组实现硬化公路连接,完成全村16000米人行便道建设。实现畅通任务。
(三)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全面消除危房户,实现砖混结构住房比例60%以上。
(四)疏通“xx村二堰”,完成低效农田改造。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达到95%以上;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六)完善村卫生室,实现治疗室、药房隔离,完善医疗设备、保障药品齐全。
(七)建立规范整洁的农家便民超市,保障货品充足,品种齐全。
(八)建设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完善村级活动室,室内设施,活动开展正常。
四、20xx—20xx年扶贫开发项目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从该村实际出发,两年计划建设项目15个,总投资46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上级级部门帮扶资金158万元,群众投劳折资207万元。分年度实施如下:
(一)20xx年项目:计划建设项目9个,总投资21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98万元,上级部门解决67万元。
1、基础设施
(1)道路建设:①硬化河坝组到xx头组通组公路1.5公里。需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20万元,上级部门解决20万元。②硬化河坝组、旧屋基组人行便道8000米。需财政扶贫资金16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16万元,上级部门解决16万元。
(2)堰渠整治:维修“xx村二堰” 4公里。需财政扶贫资金5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6万元,上级部门解决5万元。
(3)农房改造: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全面消除危房户,实现砖混结构住房比例40%以上。需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10万元,上级部门解决10万元。
(二)产业发展
(1)中药材发展:新增金银花种植面积650亩,总面积达2500亩,新增种植户20户,种植户达280户。建立白术种植基地,新增白术种植100亩。需上级部门解决6万元,农户自筹6万元。
(2)养殖业发展:新增500只以上规模土鸡养殖大户5户、2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2户。实现年出栏土鸡4万只,年出栏生猪1800头。需上级部门解决10万元,农户自筹40万元。
(3)筹办中药材合作社1个,主要为群众种植金银花、白术、泽泻等农产品提供种植技术、种子、产品销售、病虫害防治等服务。
(4)申办扶贫互助资金协会1个,有效解决农户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更大的满足群众发展产业的要求。
(5)劳动力转移培训: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劳务培训2次以上,累计参训400人次以上,发放资料800余份,需财政扶贫资金2万元。
3、社会事业:
完善村卫生室,农家便民超市。需互助扶贫资金2万元。
(二)20xx年项目:20xx年计划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25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109万元,上级部门解决91万元。
1、基础设施
(1)道路建设:①新修旧屋基到阳雀坳通组路1500米。需财政扶贫资金8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11万元,上级部门解决12万元。②硬化xx头组、姚家坡组、阳雀坳组人行便道10公里。需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20万元,上级部门解决20万元。。
(2)农房改造:改造农村老式木房,实现砖混结构住房比例60%以上。需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及自筹20万元,上级部门解决20万元。
(3)农村通讯:实现有线广播电视、程控电话全覆盖。
(二)产业发展
(1)中药材发展:新增金银花种植面积500亩。新增白术种植100亩。需上级部门解决5万元,农户自筹5万元。
(2)养殖业发展:新增500只以上规模土鸡养殖大户5户、2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2户。实现年出栏土鸡6万只,年出栏生猪2100头。需上级部门解决12万元,农户自筹48万元。
(3)劳动力转移培训: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劳务培训2次以上,累计参训400人次以上,发放资料800余份,需财政扶贫资金2万元。
3、社会事业:
建立藏书超过500册的农家书屋1个。需上级部门解决2万元。
五、效益分析
上述项目按规划实施后,至20xx年,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较大改善,农民收入将有显著提高。
(一)基础设施
全村所有村民小组通组公路,完成全村18000米入户便道建设;全面消除危旧房改造,砖混结构住房比例60%以上;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达到300亩,户平达0.9亩。
(二)产业发展
到20xx年,全村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白术基地400亩;土鸡养殖达到年出栏6万只以上,生猪养殖达到年出栏2200头;所有青壮年劳动力掌握1-2门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合理输送4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
至20xx年底,全村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达到6598元,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实现农户万元增收。
(三)社会事业
完善村卫生室,规范农家便民超市;农村建卡贫困户基本销号;医保覆盖率达95%以上,养老保险率达80%以上;村“两委”班子和谐,各项制度、机制健全,村规民约完善。
五、主要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加强对xx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由乡长刘玉忠同志任该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张波为副组长,抓好项目规划、统筹协调及项目实施。
二是广泛发动群众。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的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发动农民筹资投劳,搞好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建设,加快产业调整步伐,改善居住环境。
三是严格项目管理。严格执行“三专制”即专人、专账、专户,严格执行报帐制管理,做到村务公开,帐、物相符,提高扶贫资金及帮扶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法制化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对村、组干部及党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思想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保证该村扶贫规划的顺利实施。
【驻村个人工作计划二】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县贫困村脱贫致富进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对我中心驻村扶贫的坛城镇祠堂村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努力加快该村脱贫致富步伐。
二、强化组织领导,确定扶贫工作重点
中心党组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范围,确立帮扶工作重点。根据县委、政府对扶贫工作的要求和祠堂村实际情况,对扶贫工作分阶段召开专题研究会。同时要求及时报送帮扶工作情况、总结等材料。
三、制定扶贫措施,注重扶贫实效
(一)协助加强该村精神文明建设。组织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积极收集筹措书籍报刊,增强村民学文化、用文化意识,以科学文化知识,带动“富民兴村”活动,广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大力宣讲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增加村民的文明素质,增强农民法律意识,村民居健康卫生水平提高,基本形成村民诚信友善,崇尚科学,文明礼貌,邻里和睦的新风尚。
(二)加强科技培训,开辟致富门路。中心积极协调农业、
科技等方面的专家向贫困户宣传科技知识,引导帮助农民群众学习致富技术、掌握致富技能。通过种植养殖结构调整,稳定粮食产量,引导村民在农业“三棚”上多下功夫。全年培训科技“带头人”不少于10个,使贫困户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
(三)协助村委妥善抓好困难村民生活安排,做好贫困户村民生产生活困难的调查摸底,针对有些困难村民就医难和子女上学难等问题,组织开展各种方式的献爱心和扶贫帮困慰问活动。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尽力解决一些特别困难家庭的生活困难等问题。
(四)主动协助村民组织劳务输出,增加村民收入;积极帮助扶贫村牵线搭桥引进资金和项目,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增收途径、开辟致富门路。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地理标志 资源普查 规模性经营
河北省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省,地貌特征多样,许多地方都出产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目前河北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有京东板栗、昌黎长城葡萄酒、沙城葡萄酒、卢龙粉丝、黄骅冬枣、沧州金丝小枣等共16种。地理标志的保护工作初见成效,截至2007年9月河北省地理标志产品总产值就近70亿元,从业人数60余万。
但河北省该项工作开展时间比较短,相比浙江、河南等地理标志保护大省,还有许多的缺陷和不足:具有地理标志申报条件的资源产品普查摸底工作展开不够;分散农户经营模式以及部分农民片面追求利益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产业化链条不长,规模化经营不够;中介和社会服务系统不健全,缺乏标准化信息服务。因而河北省应探索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有效的解决办法,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把地理标志纳入政府常规工作计划中,做好资源普查
完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机制,把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与保护列入经济发展规划,做到短期中期长期都有发展目标,保护工作由各级政府统一指导实施,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从省级到地方政府都应该把地理标志工作列入经济规划,使该项工作长期有序地进行下去,逐步赶超先进省份,发挥地理标志“质量通行证”作用。如河北省政府2009年规划到2013年,每年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要增长2~4项。沧州市将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与保护列入经济发展规划,设立了专门机构和专项发展资金,并将地理标志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实行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就是值得各地方政府效仿的例子。
搞好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地理标志产品地方资源库。首先必须收集第一手的资料,清查有潜力的名优产品,工商部门配合政府对全省的农副产品资源开展专项调研,也可由专项的科研课题组和地方政府一道,对全省农产品的科研情况、品种类型、分布等进行细致全面的普查摸底。同时,对各地特征显著的优质农产品进行筛选,作为地理标志申报保护的备选产品。并有针对性地对当地有资格的社会团体、行业协会或企业等符合国家规定的单位进行引导培训,并组织和帮助其进行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数据统计和信息沟通,发挥其了解本地行情的优势,统计和整理优势产品信息,力争使传统名优特色的农副产品都在资源网中备案。
加长产业化链条,加大规模性经营,拓宽产品销路
利用各种方式搞好产、加、销。可以实行生产基地、加工基地、销售基地的一条龙式的产业链条,同时以大龙头企业为首,加大规模经营的力度,克服农户分散经营的不规范,由统一的大企业强化统一的质量标准。如沧州金丝小枣可以加工成枣汁、枣酒、乌枣、阿胶枣、枣茶等很多个品种,从生产基地建设到加工基地都必须在产业链上相互衔接,产品质量在上游有保障,下游有提高,销售环节有增值,产品产业链加长了,从中获益的人增多,解决了产品鲜销期短的问题,增长了产品的寿命。要克服目前存在的经营上“多、小、散、乱”的弊病,就要建立一体化的产供销一条龙的规模经济模式,做到集约经济,专业化、品牌化。鼓励在我国现有两套体制保护下,获得地理标志的企业再申请自己的注册商标。如沧县对金丝小枣推行“协会+基地”、“企业+基地”、“政府技术+基地”的多元化管理模式,实现了产、加、销三位一体的品牌化格局,初步形成了金丝小枣产业和规模化格局。
以前瞻的眼光,开拓产品销路。可以加入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商的国际网络组织“国际地理标志网络组织”,以此为平台在国外宣传自己的产品以拓展国际市场;也可以借鉴采用目前流行的观光旅游农业模式,果园参观、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三位一体,以尝试开拓地理标志产品销路。如金丝小枣观光采摘节就集历史人文、民俗风情、赏枣、摘枣、品枣等观光活动于旅游活动中,增加了金丝小枣的销路。
加强中介组织的机构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快信息服务和科技进步步伐
加强中介服务组织的机构建设和服务能力。在经费方面可以由政府适度给予财政支持,人力上政府可以给予帮助,以保证其机构的运转和活动的开展。中介组织也要尽量利用所收取的会费和财政投入资金开展科研开发活动。服务性的中介组织如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技术服务站等不仅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要解决怎么提高质量的技术问题,还要如解决市场开拓问题,让地理标志产品从本地区走出省际,走出国门。
科技的支持是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的保证。各地政府和服务性的社会机构在培训和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及收集传递信息中的作用是要加强的。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的所有者也必须把技术和信息放在工作的重点,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技术培训班,更新和强化技术人员的知识,培养懂技术的专业人才。河北省林业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省商标协会,在2009年3月份曾联合举办全省地理标志注册培训班,培训地理标志知识,其间不仅有法律知识,更有类似经验的交流。类似的培训既可以由政府来做,也可以交给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去做。以金丝小枣为例,沧州市培训了400多名林果专业技术人员,枣区建有62个枣树技术服务站,12个红枣协会、研究会,每村配备1~2名技术人员。这些服务站和协会由于有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促进了信息的交流,指导了小枣的生产和加工。
利用传媒和博览会等各种形式,打造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
政府、服务性中介组织可以利用专业的网络如中国板栗网、中国枣网、地理标志网等网络传播速度快,浏览不受限制的特点,宣传本地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品质。而中央电视台农民频道,河北农民频道,河北的报纸、杂志,地方的媒体等也可以用来从各个角度地进行地理标志产品的展示。
交流会、博览会、观光节、采摘会等形式也可以被采纳以不拘一格地推广产品和增加知名度。例如2008年河北省农产品商标及地理标志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迁西召开,迁西县介绍了自我保护的措施、使用标志的做法、使用商标的作用等,不但丰富了与会者的地理标志知识和经验,而且极大提升了迁西板栗在省内的知名度。
健全相应的地方立法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使奖励与惩罚机制制度化、法律化
地理标志保护工作需要立法支持,即把地理标志保护立法纳入立法机关的议程,争取尽早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为地理标志产品免受侵权和获得救济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各行业协会的地位、质量监测权,以及对行业内的违法行为的查处权,也需要立法给予肯定,以克服其权力弱、监管力度不够现象的广泛存在。
制定符合河北特色的保护地理标志的地方性法规和地理标志产品的技术标准。并在其中囊括奖励条款和对违法行为的惩罚性规定,把奖惩机制制度化、法律化。河北省政府2009年已经下发《关于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正式确立了对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实施奖励。明确了对在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企事业单位及区域给予重奖。但相应的立法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完善。应以立法明确优者当奖;对于假冒和滥用地理标志产品的侵权行为,更要有具体的惩罚措施;而对降低地理标志产品品质的则也给与可操作性的处罚。如沧州市对于金丝小枣的生产者、销售者中违反有关规定的,除质监局(或工商局)依法处罚外,产品质量一次不合格的,予以警告,连续两次不合格的,停止使用原产地域产品(或证明商标)专用标志,情节严重的,由质监局(或工商局)撤销使用单位原产地域产品(或证明商标)专用标志,并予媒体公告。类似的规定可以警戒假冒者或以次充好者。
进行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制定地理标志产品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在标准的内容和形式上和普通产品相比要有提升,应该突出产品的特色,而且规定应该尽可能的细致。对于技术规范,应该就相应的土壤条件、施肥标准种类,农药用量用药标准,产品生长过程标准和采收标准都应该有具体详尽的规定,这样才能使地理标志产品从生产源头保证质量。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计划范文4
一、重要意义
对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全区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全区上下要深刻认识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我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组织实施。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实施《纲要》紧密结合我区农业农村工作和统筹城乡发展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科普工作。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总体要求及目标
革除陈规陋习,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为重点工作对象。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提高农村青少年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健康成长、科学生活的能力;提高农村公众反对愚昧迷信。识别和抵御的能力。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树立和落实。要结合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农村的特点,以宣传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内容。重点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宣传和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观念和知识,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有效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以搭建农村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为主要工作方式。动员、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科普工作,集成并共享科普资源,通过社会化的农村科普工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逐步形成为农民和青少年提供科普服务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以提高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为突破口。丰富农村科普资源,发展基层科普设施,使农村科普工作总体薄弱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使农民参与科普教育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四、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围绕宣传科学发展观。
农村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的有效形式,科普宣传活动是增强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科技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科普的重要平台。要以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以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为主体。要与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相结合,采用他易于理解、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内容和方式。要注重活动的策划和对活动效果的评估,把公众参与和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作为评价科普活动的主要指标。
形成动员科技工作者常下乡的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科普活动。要着力抓好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青少年科技传播等重点科普活动。要把面向农民和青少年的科普宣传作为活动的重点。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要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
广泛开展科普示范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户、农村科普带头人建设。创建集技术示范、科普宣传和培训为一体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支持它健康发展,发挥好它示范带头作用。
五、加强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围绕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实现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提升的关键。积极开展农村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农村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珍爱生命、远离”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内容的巡回展览。针对经济困难、进城务工等家庭中农村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提高他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科普宣传画廊(栏)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技活动中心等未成年人校外科技活动设施,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六、切实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推进“一站、一校、一基地、一台、一网、一栏、一户、一员”建设。逐步形成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
加强对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宣传普及力度,切实加强“一站、一校、一基地、一台、一网、一栏、一户、一员”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辖区科普资源在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中的作用。
建设科普活动站、科普学校、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文化广播电视台(站)农业科技经济信息网、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整合各镇街农村、水利、科技、科普、文化广播电视、卫生、环保、城建等各种资源。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和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举措。要坚持整合新建、完善和结合利用相结合,依托农村中小学、乡镇党校、农村化技术学校、劳动转移培训基地、文化站、图书室、会议室等设施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技协等各类基地,通过充实健全其科普功能,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硬件支持。
科普资料、设备、经费等方面,各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和基层科协要加强领导和工作指导。对“一站、一校、一基地、一台、一网、一栏、一户、一员”予以统筹考虑和大力支持。区科协要会同相关部门负责进行业务指导,并为他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使之成为农村基层科普活动的主要依托。要积极争取中国科协、市科协的大力支持。
支持基层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和组织网络建设。
发展镇(街)村(社区)级科协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户、科普带头人等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基层科协组织是科协面向农村开展科普工作的关键环节。各镇、街道党(工)委、政府要关心和支持基层科协的队伍建设。区科协要指导基层科协按照章程规定正常开展活动。加强业务指导、项目引导,优化工作环境,推动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发展。
七、农民技术人才,加强包括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保、传媒工作者。科协及所属学会、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的工作人员等在内的农村科普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农村科普和开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中的突出作用,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文化、卫生、环保下乡,与乡村、农技协等开展结对服务,支持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项目。加强基层科协农村科普专兼职干部的培训,提高他工作能力。加强农村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教育、传媒工作者、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科技青年志愿者和高校学生参加农村科普工作,全面促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开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计划范文5
近年来,我县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县农村和农业扩大投资、经济增长、增加收入的一项主导产业。为进一步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顺政综〔2008〕125号)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发挥我县特色产业优势,促进我县食用菌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发展目标
年全县计划生产食用菌1.28亿袋,鲜菇产量3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16.36%、31%。其中:竹荪1.2万亩(折7200万袋),生产干品1000吨(折鲜品10000吨);姬松茸60万平方米(折600万袋),生产干品450吨(折鲜品4500吨);工厂化栽培珍稀食用菌4200万袋,生产鲜菇12600吨;其他菌类800万袋,生产鲜菇4000吨。
建立菌草基地1220亩,比上年增长186%。
二、具体措施
(一)加快规划引导,加快扩大生产规模
我县食用菌主要品种有竹荪、姬松茸、工厂化真姬菇。在保持竹荪、姬松茸等食用菌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重点要加快代表现代农业的工厂化食用菌发展。在洋墩乡、仁寿镇等生态条件好、无污染、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乡镇,规划建设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专业小区,完善“三通一平”积极争取扶持产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海内外食用菌生产、加工、物流、包装、物料等企业或机构到我县各园区安家落户,积极鼓励本地企业、外出经商人员转行或回乡投资创业,计划今年新增工厂化食用菌企业3-4家,扩建企业11家,新增生产规模2000万袋,加快现代菌业的形成和发展。
(二)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提升产品产量和质量安全水平
组织专家认真总结我县主要食用菌品种栽培经验,依据食用菌相关行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要求,研究制定竹荪、姬松茸、工厂化栽培真姬菇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创建标准化栽培示范片和示范企业:①在双溪街道溪兰村建立100亩竹荪标准化栽培示范片;②在岚下乡郭城村建立20万平方米姬松茸标准化栽培示范片;③以神农菇业有限公司标准化栽培真姬菇作为示范企业,辐射带动工厂化栽培真姬菇的发展。标准化栽培示范片和示范企业,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加工、品牌化销售、企业化经营的要求,重点抓好质量控制,强化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基地产品检测、基地产品准出和质量追溯5个方面工作;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培训力度,增强菌农、企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积极申报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竹荪)标准化生产基地,并按创建工作的要求落实好各项措施;积极做好食用菌“三品”认证,力争新增3个以上(竹荪、姬松茸、真姬菇各1个)产地和产品通过“三品”认证。
(三)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提高食用菌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重点培育神农菇业有限公司、兆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天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鲜菇物流等一批骨干企业,充分发挥企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品牌培育、市场开拓的示范带动作用;争取今年组建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同业公会,充分发挥同业公会在全县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活动的信息交流、技术推广、产销合作、品牌培育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合作组织作用,不断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
(四)完善服务体系,加快技术创新
建立和完善以公益服务为引导,合作服务为基础,企业服务为主体的菌业服务体系。加快人才引进和开发,加强同各级科研院所和高校联系,骋请专家学者来同我县食用菌企业联合科技研发和培训指导,开展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菌业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是扶持新菌都菌种厂的建设,提升研发水平,将新菌都建成品种研发、试验、示范、母种生产、生产种供应为一体的菌种龙头企业;二是扶持神农菇业有限公司开展智能化工程改造,发挥该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扶持鑫品珍菌开发有限公司在菌草应用、废菌筒再生利用试验示范;四是扶持双溪菌草专业合作社在菌草栽培示范带动作用;五是扶持竹荪协会在竹荪技术推广示范带动作用;六是扶持鲜菇物流公司在鲜菇、菌物物流模式创新的示范带动作用;七是扶持宝山绿园公司在菌品包装、品牌打造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加快品牌打造力度,积极开拓市场
充分利用“中国竹荪之乡”和“县竹荪”地理标志品牌,统一食用菌产品包装;鼓励企业、合作社注册商标和申报国家、省名牌农产品;积极申报“县姬松茸”地理标志登记;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博览会,充分利用我县大圣文化节、柑桔节等节会,组织食用菌专场展销、招商、研讨活动,扩大食用菌品牌宣传。
(六)加强菌政管理和产品质量监督,确保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认真开展菌种企业的菌种生产和经营许可证办理工作,力争年内基本完成合格菌种企业的办证工作;加强菌政执法检查,重点检查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办理与年审情况、级别资格条件、制种设备设施检验情况、对制种质量进行跟踪监督,严把菌源质量关;加大菌产品质量监督力度,加快“三品”认证,开展投入品使用跟踪监督,开展质量抽查,确保食用菌质量安全。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计划范文6
一、认识到位,思想上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将这项工作作为消除信息贫困的一个重要举措,制定了相关的规划方案,每年年初都要制定信息化工作计划。今年,我镇还明确将加强“镇政府网站”建设和政府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络和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和材料交换以提高办公效率为本年度我镇信息化工作重点。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我镇还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指派了3名有一定电脑操作基础的同志负责信息化工作的日常运作。另外我镇还在全镇45个村中筛选、确定了一批文化素质较高的村民担任村信息服务点信息员,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投入到位,设备上财政保障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力投入,先后投资20余万元,加快信息化硬件配备换代升级。目前我镇机关内共有电脑13台;网络设备12台(包括服务器1台,打印机4台,扫描仪1台,数码相机1台,摄像机1台,不间断电源1台,路由器1台,交换机1台);全镇网通固定电话5460部;小灵通200部;上网160余户,网络覆盖全镇42个行政村(南程、程村、朱村除外);有线电视覆盖23个村,1450户;远程教育覆盖37个村;乡村协会16个,农村经纪人85人,基本形成网络。
三、措施到位信息化作用发挥
1、注重信息资源共享。镇信息网络自开通以来,共在网上收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集各类信息500多条,上传信息130余条,推介企业7家,招商引资信息8条。主要涉及农业动态、工业动态、小城镇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等内容。利用信息网络,我们在作好日常政务信息收发、网络办公的同时,也及时将网上的有关农业政策、致富信息、生产动态、新产品、新技术、法律法规等信息通过下载等形式传递给有关部门及广大农民群众。同时,我镇也利用网络积极探索部分无纸化办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2、强化信息人员培训。我镇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利用不同场合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此项工作。同时坚持每年举办信息化培训班2期,邀请有关专家授课或专题讲座,分别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业务知识、网络应用等内容进行培训,同时组织信息员适时参加省、市组织的学习培训,共计25人(次),切实增强了全镇干部群众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为全镇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思想上、技术上的保障。
3、发挥市场信息优势。我镇在中国农业信息网站注册了“一站通”,对外各类农业信息,大力推介我镇的特色农副产品,使全镇的农产品、土特产品走出,走出河南。仅去年一年通过网络外销生猪就达8.5万头,外销鸡蛋5000余吨;农村经纪人则以镇农业信息站为中心,利用网络查询农产品供求信息,通过宣传带动辐射,与外地客商建立生意合同,使广大种养户从中受益。比如,裴城食用菌去年有20的成品被山西、焦作、沁阳等外地客商采购。另外,网络也提高了我镇的办事效率,降低了工作的成本。例如,在全镇重点工程设备、机关办公用具等物资采购中,我镇通过网上查询,货比多家,不仅资金比原计划节约了近10,而且大大降低了采购当中的 交通、食宿等费用。
四、“十一五”期间的信息化建设
今后五年,我镇将按照“应用主导、面向基层、面向市场、网络共建、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的原则,大力强化信息网站的载体和平台作用,不断提高镇信息化和三个文明建设水平。
一是打破“养在深闰不相识”的传统农业意识,加大农村经济人队伍的信息化知识培训,以网络信息为依托,积极推介特色名优产品,做到“上传社情民意,下播农业信息,沟通供需渠道,构筑致富桥梁”。
二是立足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逐步探索信息流引导物流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信息网站对富裕农民,指导农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发挥好信息网站对全镇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使之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信息化带动我镇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是立足教育提高,充分利用信息网站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的功能,全面加快以镇信息网站为中心的全镇远程教育系统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建知识培训、农村医疗卫生知识普及、计划生育育龄妇女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四是加快镇区信息资源的整合步伐,努力建设更加完善的公众服务体系。我们计划建设信息服务大厅,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人口管理、劳动力资源、各方用工信息等进行有效组合,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优质、全方位、规范透明服务,达到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节约人力、物力的效果。
五、问题及建议
问题主要表现在:1、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2、信息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资金筹措主要依赖政府的投入;3、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信息传递方式比较落后,而信息进村入户由于受网络成本制约,主要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如张贴宣传栏、散发资料等方式;4、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