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周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周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周记

高中生周记范文1

1、这周,我明白忧虑是人之常情。总是被或多或少若有若无的忧虑困扰着。若是真能无忧无虑,我一定会很勇敢,我想。

2、也许千万遍的练习也抵不上突如其来的胆怯,走上舞台前的一分钟,恐惧突然弥漫,无形的毒气惹得我心惊肉跳,无法凝神。来回搓着手,掌心被搓得通红。我多么希望演讲能一拖再拖。场下寂静无声,一双双眼睛盯着舞台上眉飞色舞的她,仿佛在审视。接下来,我也许便会在这审视的目光下,被戳得千疮百孔,无所遁形。

3、我与她擦肩而过,她飞快地摘下我的眼镜,悄声说:“别多顾虑,你看不见任何人,听不到任何声音,只当是在家里排练就行了。”别人推我一把,自己则像个旁观者,无所谓的走下台去。

4、一片模糊,除了近处的人与物。看不到,反而更加镇定。听不见,更是心无旁骛。三分钟,比一年更加永恒,又仿佛比一瞬更加短暂。忧虑是层层叠叠的山峦,一条令人心惊胆战的小径蔓延其中,虽说曲径通幽的意境更加神秘,可我更爱无忧无虑的一条大路,柳暗花明。摘下眼镜,亦是摘下心中恐惧的滤镜。

5、缓步走下,在一片如雷的掌声中,才发现,心中恐惧至极的东西只是一缕青烟。在无虑面前,一文不值。我懂了。我找到她,想与她分享我的快乐。她只是笑着,说:“我也曾有很多顾虑,我多在意别人的目光呀!当我摘下眼镜,才发现,如刀般锋利的目光在模糊中化为虚无。顾虑的东西没了,你也就不再顾虑,愈发勇敢。”

高中生周记范文2

【关键词】中小学生;口腔卫生;防治

为了解我市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现状,笔者2009年10月对城乡8所中小学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对象选择城区和郊区中小学各4所,学生共5463人,用检查其牙菌斑方法对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进行检查。

1口腔卫生现状

1.1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

受检的2855名小学生中,口腔良好者占37.3%(1065/2855),一般占23.4%(669/2855),口腔不良的占39.3%(1121/2855)。城区受检的1532名小学生中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者占39.4%(603/1532),一般者占26.7%(409/1532),不良者占33.9%(520/1532)。城郊受检的1323名小学生中,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者占34.9%(462/1323),一般者占19.7%(260/1323),口腔不良者占45.4%(601/1323)。城区与城郊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比较,经 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

受检的2608名中学生中,口腔卫生良好者占34.2%(892/2608),一般者占26.0%(678/2608),不良者占39.8%(1038/2608),其中城区受检的1386名中学生中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者占40.2%(557/1386),一般者占23.9%(331/1386),不良者占35.9%(498/1386);郊区受检的1222名中学生中口腔卫生良好者占27.4%(335/1222),一般者占28.4%(347/1222),不良者占44.2%(540/1222)。城区与城郊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比较,经 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口腔疾病防治对策

2.1强化行政干预,把龋齿病防治工作列入学校健康教育之中。

首先必须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使领导重视,用行政干预手段把龋齿病防治列入学校健康教育之中。

2.2建立健全保障网,培养一支业务素质高的防龋保教队伍。学校防龋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施教者——保健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学校的保健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农村学校有的没有保健教师,有的保健教师名不符实,未受过专业培训,这种状况无法适应健康教育的需要。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保障网,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学校卫生室(保健教师)。在此基础上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或中小学保健所负责保健教师的定期业务培训,培养一支业务素质高的防龋保教队伍。

高中生周记范文3

【关键词】中学生 媒介素养 “知沟――信息沟”

一、文献综述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①近两年来,这一问题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界、教育界新兴的探讨热点。

美国学者P.J.蒂奇诺等人提出“知沟”理论,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②。

本文就是通过对甘肃省兰州市和榆中地区(农村)中学生的调查,来揭示当前中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并对比他们的媒介接触,使用等,看“信息沟――知沟”是否存在于城市与农村中学生的媒介素养之中,以及有什么样的表现。

二、问卷设计与调研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1份,问卷回收率为95.5%。分别在兰州市四所中学及榆中二中(一所乡镇中学,学生均来自农村)作了调查。

三、问卷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的媒介接触

由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中学生媒介接触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电视,网络,手机,报纸,广播,期刊。其中接触频率最高为电视的人数占了调查总人数的57.2%,可以看出电视这一传统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仍然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接触频率位居第二的网络人数也占了13.4%,其后的手机成为中学生接触频率位居第三的媒体。虽然在接触频率上,广播的接触频率在总体看来排名较后,但是,每天接触广播的中学生却比每天接触网络的人数多(偶尔接触网络的人占42.4%,经常接触网络的占35.6%)。这与中学生接触网络的不便利性有关的。因为其后的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上网是在网吧,只有三成左右的学生是在自己家里上网,也就是家里有电脑能够方便使用网络的学生并不多。在上网的学生中,有14.5%的学生是在学校上网,这与学校所提供的媒介设施或媒介教育相关。与此相关,也有一部分学生从不接触广播和网络,它们分别占调查总数的7.3%和7.9%。

在对媒介的接触时间上,接触时间较长的为电视和网络。通常学生们每次接触报刊和广播的时间大多数时候不到1小时,但是对于电视和网络的接触时间,分别有三成左右的人是在1~2小时内。甚至在接触电视时一次的接触时长达到3~4小时的人也占了调查对象的两成左右。对网络一次接触时长为3~4小时的人数占了调查对象的一成多。

在媒体接触动机上,学生可以同时选择多种媒介消费目的。结果表明,选择轻松娱乐为目的的人有159个,占调查对象的83.7%,是所有选择里比例最高的,其次是选择获取信息为目的的学生也高达67.4%,还分别有将近六成学生选择了了解新闻,掌握事实以及增长知识作为其消费动机。但是,也有32.6%的人是没有目的随便看看,还有4.2%的人认为没有办法躲不开,所以接触媒体。(见下图Q03你为什么接触这些媒介)

(二)中学生的媒介理解与领会

媒介素养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媒介的意义是通过受众的协商而完成的。也就是说,受众不是被动地接受媒介内容,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特征来确定、诠释媒介讯息的涵义,并对媒介施以影响。③调查发现,在选择媒介上,以选择娱乐性强为主要标准的占了最高比例,为27.1%,其次是以信息量大为主要标准的占到调查对象的23.87%。而以可信度高、使用方便和时效性强为主要选择标准的人都占到调查对象的16%左右。

媒介素养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认识到大众传媒的巨大影响力会对自己的观点思维、价值观念和行为等产生广泛的影响力。调查结果表明,分别有三成和二成左右的学生认为大众传媒对自己的观点思维和人生价值观影响最大。同样有一部分人认为大众传媒对其与他人的人际交流(17.9%)和知识结构(16.67%)也有影响。但是也有10%左右的人认为大众传媒对他们没有影响。

李普曼曾提出“拟态环境”的学说。④能不能区分媒介现实(意即媒介所提示的“拟态环境”)与客观现实的关系也是媒介素养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调查中,认为媒介对生活的描述和现实生活之间有些相似的占了近一半,但认为基本相似的只有7.4%。而认为差别很大的人占调查对象的36%,还有6.3%的学生认为媒介所描述的现实与其现实生活完全不同。这说明大部分中学生对媒介的表征作用和建构作用有很清醒的认识,能够很好区分媒介所提示的“拟态环境”和现实环境。

(三)中学生的媒介传播

能否有效地利用媒介来表达自己,参与媒介传播与互动体现了一个人的媒介传播能力,是媒介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

调查表明:在中学生参与过的媒体活动中,参与过订阅报刊的人最多,有96个,占了总数的一半,其次是参与过热线电话或短信互动的人数的百分比有27.7%,相对来说,像公开发表作品或广电节目演出制作的人以及当BBS版主的人就很少了,而没有参与过上述任何媒体活动的人却有28.3%之多。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在学校没有参与过任何媒体制作活动的学生占了调查对象总数的66.1%。他们当中,只有14.7%的学生参与了广播节目的制作, 11.5%的学生参与了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而参与创作广告和动画以及电视录像制作的学生都是相当少的,只有寥寥几个。

(四)农村与城市对比――“知沟”现象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主要关注城市中学生和农村中学生对网络和手机这两个新媒体的接触和使用情况,他们参与媒体活动和媒体制作以及学校所提供的媒体制作设备等情况。

1、关于网络。调查发现,农村学生上网的场合主要在网吧(占上网人数的60%),其次是学校,但是却极少有人在家里上网。而城市学生上网的场合主要是在家里,其次是网吧。在家里上网意味着家里拥有联网计算机。这说明,他们所拥有的网络资源是不平衡的,从而也造成城市学生的网络接触机会远大于农村学生。调查分析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城市学生天天接触网络的占16.3%,而农村只有1.79%;经常接触网络的学生比例相差更大,城市学生经常接触网络的比例为41.22%,而农村只有25%。

接触条件的不同造成对网络的积极利用和借以自我表达的不同。调查发现,农村中学生有一半的学生没有自己的QQ或MSN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帐号,而城市中学生没有自己的QQ或MSN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帐号只有14%;农村中学生中,有自己的个人主页,博客或者QQ空间的只占农村中学生的21%,而城市中学生拥有的占到其45%。

2、关于手机。调查表明,农村中学生拥有手机的人数不到其人数的18%,而城市中学生拥有手机的人数占到其人数的60%;城市中学生中没有且不打算用有的只占其人数的26%,而农村中学生中没有且不打算拥有的是其人数的一半,这个差距是很大的。

3、关于参与媒体活动与学校媒体制作设备。在对他们的媒体参与活动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城市中学生参与的各种媒体活动的比例普遍高于农村中学生。而农村中学生表明没有参与过我们所列的各种媒体活动(公开发表作品或广电节目演出制作,当BBS版主,订阅报刊,热线电话或短信互动)的比例(47.4%)远远高于城市中学生的比例(21.8%)。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城市学生参与的媒体活动还有较多偏向于与新媒体相关,如他们当中有10.4%的人当过BBS版主,31.2%的人参与过热线电话或短信互动,但是农村学生没有人当过BBS版主,参与热线电话或短信互动的人也比城市学生少(占24.6%)。

在调查学生在学校是否有过的媒体制作活动时也有相似的发现。表明没有参与我们所列的媒体制作活动的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7个百分点。农村学生参与广播节目制作的最多,而且比例略高于城市学生。但是在多媒体制作和动画制作这两项活动上,城市学生的比例远远高于农村学生,如城市学生有过多媒体制作的比例为16.4%,而农村学生比例仅3.6%,参与动画制作的城市学生所占比例(11.5%)也高于农村学生所占比例(5.5%)。这也再一次表明,城市学生对新媒体的参与程度相对较高。

四、结论

根据这项调查研究,我认为兰州及榆中所对应的城市及农村中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基本特点如下:

在媒介接触上,中学生媒介接触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电视,网络,手机,报纸,广播和期刊。电视仍然是影响学生的主要媒体,但是网络作为新兴媒体,已经在吸引着中学生的眼球,并且有越来越受到他们青睐的趋势。中学生在媒介接触上主动性是很强的,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意愿与需要去有选择性接触媒介。虽然中学生选择媒介时有较明显娱乐休闲倾向,但是获取信息为目的也是他们接触媒介的主要标准,所以我们可以说他们的媒介接触是比较理性的。

在对媒介的理解和领会上,中学生们已经基本上认识到大众传媒对他们普遍的直接的影响,但是他们对大众传媒对他们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却没有很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如在调查他们对待商业广告的态度时,有大部分同学不相信广告,却又会偶尔或经常受到商业广告的促使而购买商品。

在对媒介的表征作用和建构作用的认识上,大部分中学生有很清醒的认识,能够很好区分媒介所提示的“拟态环境”和现实环境。

在参与媒介传播与互动上,总体来看,中学生参与媒介传播与互动的经历是非常有限的,虽然他们在参与与网络媒体的相关制作活动上比较多,但他们的媒体制作经历还是比较欠缺的。

从农村中学生和城市中学生对新媒介即网络和手机(移动电话)的接触和使用的调查情况对比来看,至少在网络和移动电话这些新传播领域,“知沟――信息沟”是客观存在的。

综上所述,兰州和榆中的城市及农村中学生的媒介素养总体上来说是较好的,但也存在一定缺陷,还有待提高。而探讨缩小或改善“知沟――信息沟”的差距已经成为信息社会发展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①徐瑾 《上海高校媒介素养调查》,摘自home.省略/m

/medialit/prog/showDetail.asp?id=243 2006年9月24日

②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30页。

③刘佳 《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载《新闻记者》2006年第3期。

高中生周记范文4

贵州省于2010年秋全面进入新课改,至今已整整两年,作为本次课改亮点的选修课在实施过程中的现状如何,笔者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以遵义市为例对贵州省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现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本次调查选择了遵义市辖区内的三所高中:一所市重点高中,一所县级普通高中以及一所乡镇高中。调查采取访谈、问卷调查和当堂听课等方式,访谈、调查的对象涉及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经过一年的调查,通过对访谈、问卷等的整理发现,我省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还存在观念跟不上、未能真正凸显课改理念等问题,现实与理论之间还有较大差距。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强对老师与学生及家长的培训,多渠道解决现存问题,积极发挥大学生志愿者优势等相关对策。

一、现状

(一)选修课已认真按步骤开设

调查表明,贵州省2010级高中生已经按教学进度真正进入选修课阶段,各校也认真按选修课的课时在开选修课。选修课这个新生事物在“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的各种保障下有条不紊地在各校开设。从校长到老师,从学生到家长都知道选修课这个新名词,也清楚其对于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的重要性。

(二)观念尚未能跟上课改的步伐

1.教师的观念还趋于保守。尽管很多老师接受过关于课改的相关培训,但是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课改的意义及相关精髓,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名义是执行新课改精神,实际上大多仍采取老一套的教学模式,“换汤不换药”。尤其是上选修课,很多老师没有真正去体会、钻研选修课应该怎么上,应和必修课有着怎样的区别。还有很多老师担心,改革需要摸索,过多的创新教学模式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为了求稳,宁愿暂时不做过多的改动。

2.大多学生没有接受系统的课改课标的培训,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课改后自身角色的转变,没有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很多学生只知道选修课要占学分,学分修不满不能毕业,至于为什么要开选修课,选修课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有何意义就不清楚了。

3.家长对于课改的了解和认知度相当低。很多家长只是知道自己的孩子正好成为贵州省第一届课改生,现在孩子上高中就要开一个以前只在大学听说过的选修课,这个选修课要占学分,学分不满不能毕业。至于选修课开设的方式,有些什么模块,对于学生有何意义都全然不知。

(三)选修课的“选”未能真正凸显

1.囿于师资本就比较缺乏等原因,学校并未针对选修课的特色认真选择适合的教师,教师也没有认真选择适合自己、能发挥自己特长的相关选修课程来上,而通常的做法是哪个语文老师上到哪个班,上完必修接着就上选修。

2.教材的选择过于单一

选修课的教材由教育局按国家推荐的教材统一订购,老师没有根据相关课程自主选择教材的机会。因为教学任务重、工作时间紧等原因,教师也懒得在选择教材上动脑筋花功夫,就按统一发放的教材上,更谈不上校本教材的开发。

3.学生没能实行真正的选课,为了节省师资、教室,不少学校统一开设选修课。上完必修接着就上学校统一发放国家推荐教材的必选课,并没有让学生真正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板块来学。即使真正让学生选课的学校,学生选课也存在很多的迷茫。老师给的选课指导意见是“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帮助的。”很多学生却表示,自己对于以后的人生还没有规划,过去的十几年只是在一年接一年的上学,还没有想过以后的事,所以不知道什么能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帮助。还有一些学生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的选择和父母的意见不一致,父母考虑的通常是对高考有帮助的,而不会顾及孩子的兴趣和感受,最后孩子通常还是不得不违心接受父母的意见,被动地选择自己并不喜欢的内容。选修课对于这一部分学生也就失去了意义。

(四)现实与理论之间还有较大差距

选修课的开设是本次课改的一个亮点,作为具体的实施者和接受者,高中语文教师及2010级高中生均有颇多感受。

1.受调查的大多数老师认为,选修课程设计理念较好,但具体实施起来,现实与理论之间还有较大差距。

(1)教材统一订,老师必修、选修统一上,教法上也没有明显差别,因为受高考限制、教学课时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很多老师不敢采取较为灵活的授课方式, 不敢做过多的尝试。选修课的教学基本还是围绕高考的指挥棒转,选修课被上成了分类复习课。

(2)硬件设施不到位,学生要完全像大学一样灵活选修,不固定教室,尤其是乡镇中学,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3)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评价方式区别不大,同样采用试卷的形式进行。囿于时间、课时安排、家长及社会认同率等因素,众多的评价方式实施起来并不太现实,最为可行的仍是传统的考试模式。

2.作为贵州省第一届课改生,受课改前宣传的影响,很多学生对课改的期望很高,结果真正实施起来却发现期望与现实的落差较大。

(1)大多学生以为学生真的可以翻身做主人,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以为选修课从教材到教法,会与必修有很大差别,结果发现只是把同类文体的文章放在一起学,加之授课方式的不变,有学生甚至认为这样更为枯燥。

(2)因为对课改精神理解不深,学生在学法上也过多的思考和钻研。很多学生几乎没有意识到什么必修、选修,不过是一本教材接着一本教材,完全用同样的方法就完成了必修和选修的学习。

(3)受家长影响,自主选择、自主学习成为泡影

很多家长没有课改理念,要么在孩子选课时要求孩子选择对高考有直接帮助的内容,要么就建议“把学分凑满也就行了。”家长消极对待选修课,甚至在学生对感兴趣的选修课多付出时间和精力时进行干预,学生还是没有能体会到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快乐。高考仍是制约选修课实施的主要因素。

二、对策

(一)加强师资培训,积极增进教师观念的改变。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提供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考察的机会。师资不紧张的学校可以在上课期间安排教师到课改先行省课改实施较好的学校去学习先进经验。师资紧张的学校,可在假期安排老师到相关学校进行课改知识的培训。在日常教学期间,可以采取集体观看课改录像课,通过观摩、讨论的方式来促进教师学习、思考该如何上好选修课。在主管部门及学校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教师也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平时可以借助网络、电视等了解课改精神,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理念,积极思考,摸索适合自己学校及学生的教学模式。

(二)对学生进行相关课改理念培训。很多老师认为老师掌握了课改理念,观念更新,就可以搞好课改。事实上,学生才是新课改的主角。因此,对学生进行课改理念培训,帮助学生认真解读新课标显得非常有必要。新课改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改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教师的一切改革、尝试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才会有效。学生如果意识不到自己地位、角色的转变,仍是被动的学习和接受,教师的一切尝试都将使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新课改理念,认真解读新课标,让学生清楚自己角色的转变至关重要。高中生的可塑性强、理解力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很强,经过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对新课标的解读,应会很快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再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对于选修课的学习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积极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优势。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可采取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的方式,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大学生脑子活,易接受新鲜事物,又精力充沛、干劲十足,不太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如根据他们的兴趣、特长,由他们来承担一部分选修课的教学,选修课的课堂将逐步活跃起来。

(四)多渠道解决硬件设施不到位等问题,比如教室不够而短期又没有足够资金新修校舍的,可考虑采取就近租房来解决教室紧张的问题,还可以采取分时段授课的办法,充分利用早、晚自习等自修时间。学校在主动想办法的同时,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争取适当加大教育投入,解决师资、校舍等问题。

(五)在教材单一的情况下,除积极思考、选择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学情的教材外,还应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抓住地方特色,如遵义可以开发红色文化等。为鼓励教师开发教材的积极性,学校可对开发校本教材的老师提供适当的经济补贴。

(六)开办家长培训班,让家长深入了解课改理念,转变家长的观念,争取家长及社会的积极支持。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如若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选修课的教学将会容易得多。

改革总不会一帆风顺,遇到问题并不可怕,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贵州省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情况会越来越好,贵州省的课改定会取得真正实效。2013年夏,贵州省第一届课改高中生定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基金项目:遵义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立项编号:11ZYJ004)。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高中生周记范文5

根据国家教育部德育工作会议精神,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将以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修订)》为主线,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强化常规管理为重点,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来开展,逐步达到学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学生德育发展方向。

一、重点工作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德育队伍包括班主任和副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任课教师。德育队伍建设的内容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落实德育导师制。德育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培养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性格气质多元、素质全面的班主任队伍。

(1)校德育工作会议:11月份召开,传达落实常州市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由中层以上干部、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全体班主任、副班主任、教研组长等参加。通过学习,德育工作者应该对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实效性从思想上形成统一认识。

(2)校德育沙龙:研究学校德育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开拓思路、创新内容、寻找手段,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意见建议。

(3)校德育科研:本学期学校将继续抓好《重点高中学生思想品德能力自我发展的研究》课题,作为德育科研的突破口。聘请专家来校指导和外出参观学习,扭转以往重点不突出、实践不深入等问题。各试验班,各学科实验组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必须进一步明确任务,加强学习,围绕课题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以期取得显著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力。

(4)年级组建议:充分发挥年级组长协调作用,健全年级组例会制度。各年级要定期情况通报,着重反映班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

(5)班主任队伍的指导:我校的班主任主要由长期在我校工作的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外地引进的优秀班主任、有一定教学管理经验的新班主任组成。客观存在着管理思想、管理经验的差异,需要一定的培训和指导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学校将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计划另附)

(6)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我校的副班主任主要由新教师、未做过班主任的教师、曾担任过班主任现不担任但经验较丰富的教师三部分人构成。这三部分教师各有特点,新教师有冲劲有热情更易与学生沟通但缺乏经验;未做过班主任的教师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形成了一些管理方法只是对班级管理事务不够熟悉。加强副班主任队伍建设就是既要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又要从现任班主任处学习;加强副班主任队伍建设就是要不断完善副班主任制度,加强对副班主任工作的管理与考核,并考虑相应的副班主任津贴和期末考核奖。

2.强化常规管理。常规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是培养人的文明素质的前提。学校将过去时一步从制度、手段等方面强化常规管理。

(1)校德育工作研讨会:适当时间召开,研讨《校文明班级考核细则》以及《德育学分制实施办法》的修改完善,由校德育领导小组成员、部分班主任参加。

(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修订)》的贯彻执行:本学期学校将通过严格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完善考核内容、改进评价体系来加强常规管理。日常行为规范的考核由教导处、团委、班主任、学生会指导值周班级来完成,值周班级的日常行为规范及值周执行情况由学生会直接考核,教导处抽查,学校校长助理组织部分学生成立监督会,对学生会的工作进行监督,并对学生会的检查结果予以审核、汇总,每天向班主任通报。原“校团徽佩戴”一项检查内容修改为“校牌佩戴”。

(3)推进优良班集体建设:各班应在开学初填报《文明班级争创计划》,从德智体美劳(特别是德)方面确立本学期的治班思想、奋斗目标、行动计划;期中后召开年级组会议、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了解文明班级的争创情况;期末各班根据争创情况填报《文明班级申报表》,由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团委进行考核,校德育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二、常规工作

1.各类教育活动的开展: 2.各类学生会议 3.各类家长会议: 4.各类校际传统活动:

本学期将继续组织好“教师节庆祝活动”、“国庆系列活动”、“校庆系列活动”、“元旦文艺演出”。

5.各类社团活动:

进一步完善各类社团的组织机构,修改和设立社团章程,定人员、定计划、定课时、定内容、定地点。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出勤考核,教导处将加强组织检查和活动质量考评。

6.各类表彰奖励和补助:

9月份做好贫困学生的助学金发放工作;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通知精神,做好优秀学生表彰奖励的申报工作和贫困学生助学金的申请工作。

7.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高中课改中的功能:

加强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了解各门学科的课改动向,主动为师生服务。

高中生周记范文6

摘 要 本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亳州市谯城区第一、三、五中学的体育特长生的体育训练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深入的调查来分析学校高中体育生的选拔与培养方面的研究情况,为以后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考 体育生 体育训练 文化课

一、亳州市谯城区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内容与方法的研究

(一)亳州市谯城区第一中学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内容与方法的研究

亳州市谯城区第一中学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内容以体育高考四项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进行一周的体育训练,周一是以100米短跑为主,周二为立定三级跳远为主;周三为铅球投掷为主的上肢的专项训练的;周四为800米打基础的中长跑训练;周五为更多侧重全身力量的训练,而且在距离体育加试的前两个月,早上早自习期间进行训练,下午与之前相同,以便适应考试时间,调整良好的状态,创造优异的成绩。

(二)亳州市谯城区第三中学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内容与方法的研究

我着重研究亳州三中以体育高考四项为基础的体育特长班的训练内容,与亳州一中一样训练时间为一周,但不同的是亳州三中训练时间是从周日至周五为期六天,周六休息的训练时间,所采取的一周六天的训练时间,训练内容大致为周一短跑项目为主,周二为立定三级跳远为主,周三进行核心力量以及协调性练习,周四进行投掷项目的训练,周五为中长跑以发展学生的耐力的训练,周六则为大力量的训练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周日休息放松。

(三)亳州市谯城区第五中学体育特长班的训练内容与方法的研究

亳州市第五中学体育特长班分为三类,分别是:第一类基础训练队,大致训练内容为基础力量,速度素质,简单的准备动作,力量练多是常见的无器械动作。第二类是以体育高考四项为主展开的各种项目,周一至周四基本为100米,力量习,野外拉练,三级跳等,星期五调整状态或者进行模拟小测试以便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三类是专门训练单项比赛,训练内容根据个人也不一样,项目之间也有各种区别,这里不着重研究,

二、亳州市谯城区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与训练之间的矛盾

(一)亳州市谯城区第一中学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与训练之间的矛盾

据调查得知,大部分的学生家里只求他们能够安心学习,考取一个理想的本科高校,并不想让孩子练习体育,这可能是因为家庭以至于外界对于体育特长生的不良看法,导致的恶性循环,又或者认为练习体育的学生行为比较叛逆,会把自己的孩子往不好的方向发展,然而这样的思想难免会影响到体育特长生使他们对于训练失去动力,无心学习。

(二)亳州市谯城区第三中学体育特长班的文化课与训练之间的矛盾

亳州市第三中学做为亳州市示范中学,以艺体工作为本校特色办学突破口,根据调查和与本校的张老师得知,本校学生大多是周边乡镇中学考到本校,因此学生本身的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同时体育教练张老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体育成绩以及训练,无暇关心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因此近几年三中体育高考成功的人数并未有所上升。

(三)亳州市谯城区第五中学体育特长班的文化课与训练之间的矛盾

亳州市第五中学与亳州第三中学大致一样并且本校的学情与亳州三中相比,学生基本上都是乡镇以及农村的,而且本校因为被改为职业中学,学校支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加强了音体美小三门的特长教育,因此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并不是很高,虽然亳州五中参加体育训练人数众多,但是能够真正被体育本科高校录取的却很少。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亳州市第一中学的体育队体育成绩与文化课成绩总体上属于中上等,但学校对于学生从事体育高考的介绍不多,未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建议。而且训练质量不高,学校过于重视文化课成绩,而忽视体育训练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

2.亳州市第三中学的体育队总体水平较为良好,但学校的缺乏对于体育特长生有效的管理制度,长期的训练时间导致本来参加训练的学生重视训练成绩而忽视文化课成绩,使得成绩中等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下滑,进而产生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3.亳州第五中学的体育队训练质量良好,学生都能有着不错的体育成绩,但对于体育高考而言,体育成绩良好决定着你去什么样体育本科的院校,而文化课成绩则决定着你能否上大学,而学校的本身学情存在着缺陷,学生本身通过长期训练,逐渐忽视学习文化课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厌学等负面,深深影响着学生的身心。

(二)建议

1.对于亳州一中的体育特长班,应该摒弃传统观念以及对于体育生的偏见,学校、家长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予足够的支持,同时学校以及教练应该详细介绍体育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对于未来有个良好的规划。

2.对于亳州三中的体育特长班,学校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班主任应该主动关心体育训练的文化课成绩,与体育教练及时相互沟通了解学生的体育训练情况,从而制定合乎个人的训练计划,甚至学校可以根据体育人数进行体育文理科分班教学,以充分利用资源,帮助学生能够顺利走进大学校门。

3.对于亳州五中的体育特长班,教练与老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建立正确的训练目标和学习计划,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训练成绩与文化课成绩的重要性缺一不可。让学生对于未来充满希望,为之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王俊辉.高中业余体育训练方法的研究[J].基础教育.2014(2).

上一篇周记中秋节

下一篇清明节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