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丽小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梅丽小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梅丽小学

梅丽小学范文1

其实,我国古代数学对于世界文化有过伟大的贡献。我国古代数学是讲道理的,有足够多的例证,说明它们立论严谨,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古代数学在一些重要项目中获得了“世界冠军”。而古代数学是来源于实践,尤其是来源于农业生产的。这是由于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业起源于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它发生于原始采集和狩猎的经济母体之中,又由于农业生产受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受“地”的影响,古人把“地”看成是“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它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有了“地”,就要有测量,就要有计算,当然就有了数学。

《九章算术》也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数学名着,是我国数学方面流传至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部经典着作,也是世界数学史上极为珍贵的古典文献,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后100年。该书总结了秦汉以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辉煌成就,开创了独具一格的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有不少来源于农业生产的例子。

例1: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池)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选自《九章算术》)

今译:有一正方形池塘,它的边长为1丈,一棵芦苇生长在这池塘的正中央,长出水面1尺,如果将芦苇拉向池塘边,茎尖刚巧碰到池岸边,问池塘水深及芦苇长各是多少?

这就是一个勾股定理的题目,使用勾股定理经过简单计算,知水深一丈二尺,葭长一丈三尺。

农业劳动与数学又是紧密联系,我们在农业劳动中解决数量,重量,质量,长度面积等等,这时数学的加减乘除,数形结合就产生出了它们的独特魅力!

我们知道在现代小学教学是用的多媒体,多途径教学,都是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主动地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经过调查、实验,搜集资料,建立模型,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批判、反思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改善自身心理结构,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和方式。这种教学是探究教学,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具有明显的不同。

探究式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是无比的财寓,它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提出问题、解释、合作交流、如何去解决问题等各方而能力。探究教学中,创设了多元、动态、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唤醒、发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有利于形成现代人终身需要及全面发展所应具有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改革中,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究式教学,把握教学规律,创造新形式、新方法。 学生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教师就想怎么再给孩子们提高,这时奥数这个“怪胎”就出现了。

梅丽小学范文2

当今年美网女单八强名单出炉时,人们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变化,那就是八人当中有五个是大满贯头衔的拥有者:14个大满贯加身的小威、今年在法网荣膺“全满贯”的莎拉波娃,以及三位一满贯得主阿扎伦卡(2012年澳网)、斯托瑟(2011年美网)及伊万诺维奇(2008年法网)。

这至少说明两个互为因果的问题,一是从去年澳网开始的七个大满贯赛事女单冠军分属不同七人(克里斯特尔斯、李娜、科维托娃、斯托瑟、阿扎伦卡、莎拉波娃、小威)所导致的多元时代还在延续;二是自2008年海宁首次退役后引发的女网乱世终于分久必合,有了初步的秩序感———热门终究还是热门,黑马毕竟只是黑马。

罗布森可以接连掀翻克里斯特尔斯和李娜两位大满贯冠军,却终被卫冕冠军斯托瑟打回原形。A.拉德万斯卡负于文奇的结果似乎让人感到意外,但从奥运会后世界第二带伤的身体状况及低迷的竞技状态来看,如此冷门并不是那么出人预料。至少在看到1/4决赛的对阵时,已多年没有这样的感觉了———阿扎伦卡对斯托瑟;莎拉波娃对巴托丽;伊万诺维奇对小威;埃拉尼对文奇———这四场球无论是从球风对峙还是个性差异甚至角色冲突的角度讲,都有各自的噱头和看点,这其中也许伊万和小威的较量更为引人注目———这是四场比赛中唯一一场“球后级”的对抗。

作为“后海宁时代”的第一位大满贯得主和球后宝座的继承人,才貌双全的伊万诺维奇曾经被认为是当时女子网坛最合衬的新晋领军人物。但非常不幸的是,由她开启的却是一段饱受争议和质疑的“乱世佳人时代”:扬科维奇、萨芬娜、沃兹尼亚奇等无满贯球员都曾在伊万诺维奇的身后戴上球后的桂冠,同时也被贴上“水货”的标签。而她本人也在外界的巨大期望下陷入了身心交瘁的双重挣扎之中。本次美网是25岁的塞尔维亚美女继2008年法网夺冠后首次在大满贯赛事当中进入8强。战胜皮隆科娃后面对记者提出的“如果08年就知道要等四年才能重返大满贯八强,会作何感想”时,伊万诺维奇只能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那我会放四年的假”。

其实要论“后海宁时代”的最大获益者,非小威莫属。在伊万诺维奇饱尝人间冷暖的这四年间,小威大大加快了收集大满贯头衔的速度,她自1995年开启的职业生涯中的14个大满贯冠军有一半是在2008年后加冕的。在今年伦敦奥运会获得女单金牌后,成为公开赛年代继格拉芙后第二位“金满贯”得主,这也为小威竞争“史上最佳女球员”的称号增加了重要的砝码。实际上,小威也是这四年女网乱世中唯一让众人信服的“无冕球后”和整肃者。如果非要在本届美网女单八强里划线的话,那么最合理的二分法就是小威及其他七名球员。

梅丽小学范文3

辽河小学2008届01班 战锴歌

辽河小学是2005年新建的一所学校,校园整体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雅,也是朝阳唯一的一所绿色学校,在我们的心目中,我们学校就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校园。

春天,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柳树抽出新的嫩芽,好像是跟春姑娘再挥手。夏天,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玩耍,如果你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也会懒在地上不起来,因为沙地像一张热乎乎的床。

梅丽小学范文4

关键词:立美教育;立足学校;变形学校;跳出学校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10-2

“立美”教育是以“人”为中心,把追求美――思想美、观念美、形式美、结构美、过程美等,作为“育人”(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和手段,“立美育人”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一种方法论;既体现一种管理思想,同时又体现一种教育思想。立美教育指向于把美的规律运用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用“美的教育”来实现“美的发展”,把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都指向于这个发展方向,即把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把立美作为构建学校管理模式,指导个人教育行为的指导思想,使一切工作都统合到美的标准上来。

一、“立美育人”工作的回顾

我校的“立美育人”理念,从上世纪1995年提出并付诸实施,迄今已有整整二十年。“立美育人”这一理念是我校认真研究社会、研究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农村教育的宏观、微观背景,以及研究学校自身历史、现状与未来的产物。因而,它经得起社会发展乃至师生发展的检验,它得到了广大家长以及校友的支持。它是访仙中心校一切工作必须围绕的红线,贯穿在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乃至教师发展的方方面面;它更是访仙中心校发展的路标,引领着学校持续的发展,使学校信心满满地走过了“九五”、“十五”、“十一五”以及2011~2013三年发展等各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它是访仙中心校的“魂”,形成了学校自己赖以绵延并生生不息的学校文化血脉。这二十年来,虽历经校长更迭,优秀教师一批一批的被挖走,但我校的生源并没有什么影响,学校在地方政府、社会知名人士乃至广大的家长心中的认可度一直没有动摇过,广大教师对“立美育人”的信心也一直没有改变过。学校对于“立美育人”的研究、探索、深化工作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城区学校空前膨胀,乡村学校全面萎缩的今天,我校依然保持着应有的办学规模,现有学生1200余人,26个班级。应该说,我校之所以能有此令人欣喜的办学局面,归根到底,是“立美育人”这一教育理念。它已形成了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基本目标体系。“立美育人”赋予了这所百年乡村老校的灵韵。“立美育人”的践行逐步确立了这所学校的理想风格和教师、学生的理想人格,形成了“终极关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历史与传统是一份宝贵的遗产,我们着重理清、梳理二十年的办学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其发展阶段,总结二十年来“立美育人”理念所呈现的教育行为的特征。是为了发展,我们在一任任校长艰苦探索的基础上,必须努力确立与时俱进的“立美育人”理念,必须构建有乡村特点的现代小学模式,建立学校自己的课堂美学,课程美学、人文美学,塑造校园人文精神,书写传承与发展、创新的“立美育人”文化与现代教育精神相融合与互动的办学新篇章。

二、“立美育人”的实践与再思考

(一)我校的行动口号是:高举“立美育人”旗帜,打造“美丽乡村”学校。

(二)我校发展的理念是:立美育人,共同发展。

(三)我校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明确定位,全面覆盖,突破瓶颈。

1.明确定位

即以“立美育人”为引领,加快发展现代化小学,必须做到“三个担当”,以唤醒学校发展的内动力:切实担当起乡村小学对地方经济发展应有的责任,让学校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机部分;切实担当起学校对教师与学生发展的责任,完善学校师生日常的生存方式;切实担当起学校自身内涵式发展的责任。在目前业已形成大众化的优质教育的基础上,努力达到“全市乃至全省最美乡村学校”的办学效应,塑立访仙中心校在省内外的办学形象。

2.全面覆盖

主要的发展任务是“三个融”:一是融入,二是融合,三是融化。一是融入――“立美育人”的理念。要做到“六个融入”:融入班级管理,建设“最美”班级(十星班级);融入办公室管理,建设“最美”办公室;融入课堂管理,建设“最美”课堂风景线;融入教师管理,建设“最美教师”群体(“五星教师”:师德师表、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班级管理、活动辅导);融入学生发展过程,建设“最美学生”群体(十星学生);融入课程管理,建设“开放性、普惠性、主体性、本真性”的“最美”综合实践课程。

二是融合,主要是“四个融合”。一是立美教育要与地方资源融合。其载体是举办“乡村少年宫”、“校外辅导站”与开设“社团超市”,让本地的优秀资源进入学校范畴,进入教师、学生的视野。个人认为一个人的幸福来源于兴趣,一个人上几年学下来没有一个兴趣是很可悲的。兴趣常常是潜能的表征,每个孩子都带着一堆潜能来到这个世界。这些潜能可能会半途流产,也可能在一些有利的或不利的生存条件下成熟起来。而这些潜能成熟的过程,也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教师应该俯下身来,珍视并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然后随着孩子兴趣找到教育的切入点。孩子的特长有侧重,表明他在某一方面可能存在很大的潜能,只要找到潜能所在,合理开发,他就是一个成功者,对社会来说就是有所作为。孩子各有所长,才能人尽其才,组合起来,才不会同质化,才能万紫千红,我们这个社会才能丰富多彩,才能全面发展。

同时教育应该给教师和孩子们带去一种幸福的体验,快乐的生活。这种快乐也不是简单的享乐,而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所以我们应该提供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让每个孩子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他自己的梦想所在,都能够帮助他成为他想做的他自己。

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构建体验式课程,打造社团超市,建立由社区、教师、退休教师、志愿者队伍、企业人员组成的社团辅导队伍。建立以下社团:艺术类:刺绣、木雕、剪纸、刻纸、折纸、书法、绘画、器乐、合唱、舞蹈等。体育类: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象棋、踢毽、跳绳、田径等。语言类:英语、采编、写作等。思维类、趣味数学、珠心算等。编织、手工制作类:插花、小制作、航模等。科技发明类:发明俱乐部(奇思妙想)、汽车文化等。养殖类:花卉、小金鱼、小乌龟、小蝌蚪等。让小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不断升华。二是立美教育与家长资源融合。其载体是:办好家长学校,形成家长进校园,进课堂,进研讨会的制度化体系。把小学校办成大学校,把小课堂变成大课堂,真正成为家长心中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三是立美教育与校友资源融合。其载体是:定期举办“回校行”活动,用动态而不静止的方式,唤醒教师的自身发展意识,不断召唤教师以自己的“立美教育”实践,把握自己乃至学校发展的未来。四是立美教育与教科研资源相融合。整合多年累积而成的丰厚的教科研资源,指导教师自身的立美教育实践,通过校级立美教育主课题与个人微课题研究双轮驱动,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我们所倡导的注重调查研究的实证性微课题研究,它充分突显了我们一线教师所拥有的实践的优势,能够有效克服以往我们一线教师做的主观臆测性的假课题研究,它不仅会消除我们的职业倦怠,而且促进使我们的专业每天能够成长,课堂每天都在不断高效,从而使我们树立向教科研要“立美教育”的质量观。(我们特别倡导教科研骨干队伍自主的教科研沙龙活动,因为这种头脑风暴没有权威、最自由、收获最大,老师也最愿意参加。)

三是融化。通过努力。我校的立美教育一是要融化成乡土文化。无论走到访仙镇哪个骨干企业,或者是街头巷尾,都要看到学校文化在这里的印记。二是要融化成家庭文化。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立美教育的场景,一个家长就是一个立美教育的传播者、践行者。三是要融化成视频文化。自信是幸福成长的翅膀。自信心需要搭建平台让师生来充分展示才能建立。通过网上访小(访小博客网)、小星星电视台、校级橱窗、班级特色橱窗、黑板报、《求美》月刊、“求美”小报、午间少先队大队部和少年警校负责的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找粉丝的才艺大比拼等各种手段,通过学校和家庭的电脑联网,来展示师生成长的经历、喜人的成绩,以营造人人追求成功的氛围,焕发师生再奋斗的信心和动力。延伸学校的立美教育,放大校园人文精神的美。四是融化成独具特色的“访小美育文化”。个人认为促进孩子幸福的力量之源在于阅读。它是积淀创造力土壤的养分。所以我们在以前开展“书香校园”活动的前提下,开展“亲子阅读,书香家庭”的活动,引导家长与学生进行走进童话、走近诗词、走近名著,来营造“好读书、读好书”的文化氛围。营造了适合儿童的的童话系列、神话系列、其他文学系列、科学系列、天文地理系列、名画、名曲系列、访仙人文历史系列、企业系列的视觉的校园文化;课间营造适合儿童的名曲听觉文化,力图通过美的课程、美的课堂、美的教师、美的学生、美的环境、美的氛围,让学校成为一所美丽乡村学校。

“三个融”,“融入”为立足学校,“融合”为变形学校,“融化”为跳出学校,三位一体,纵横贯通,意在构成学校发展的主体框架。

3.突破瓶颈

梅丽小学范文5

一、以美激趣,绽放数学自身魅力

如果能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美,尤其是用数学美来解答数学问题,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应该说,数学的任何一种形式都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对数学美的欣赏中所获得的美感及其从中引发的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推动作用。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美感又可以激发他们探索真理和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后,我出了如下两组找规律的习题:

5×9=(45)

55×99=(5445)

555×999=(554445)

5555×9999=(55544445)

55555×99999=()

()×()=( )

对这一组算式的前四道题目,我首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学生发现计算结果中的数字排列是有规律的,数字的排列体现着秩序美、规律美,每组算式呈现着结构美。漂亮的数学结构吸引着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陡增。接下来,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每组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学生很快说出:第一组算式中计算结果的个位都是5,从最高位起连续几个5的个数比乘数中5的个数少一个,连续的4的个数与乘数中9的个数相同,得数的位数等于两个乘数的位数的和,计算结果的两边都是5,中间都是4……学生完成这两组习题,实际上经历了发现数学美、表达数学美和运用数学美的过程。学生们在认识、欣赏数学规律的形式美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不仅能理解、运用,还能欣赏它结构和形式的美丽、和谐,感悟到数学原来是一门很美的学科。

数学教学中的美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激动不已的愉悦体验,而且能够使学生用美的眼光去审视数学本身和学习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力得到了提高,还让学生懂得了从美育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题目,可以使问题得到巧妙的解答。由此可见,审美情感本身能成为学生求知的极有价值的内驱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将学生引入审美的境界,那么,对学生来说,起主导作用的动机便是对学习活动和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和爱好了。

二、以美导真,促进对知识的深刻把握

美感是一种最高层次的积极情感,它对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具有深刻的调控作用。人类审美是主体全身心参与的过程。当一个人处于审美状态时,他总是能体验到整个生命的和谐和自由运动。当数学教学艺术化为一种审美活动,学生同样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开启思维,从而促进对数学自身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利用数学美的简洁性、对称性、和谐性的特点让学生去总结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利于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数学知识的有序结构,从而对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特级教师吴正宪曾经执教过一堂六年级的数学复习课――“平面图形的整理与应用”,她在这堂课上就用自己精彩的教学行为生动地阐释了这个观点。在这堂课上,吴老师首先借助多媒体介绍人类对面积的研究起因于尼罗河的洪水泛滥导致的土地大小的纠纷,随后又让学生列举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及各自的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吴老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习了这么多面积公式,你们是否想过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诀窍,只要掌握了一只基本面积公式就可以推导出别的面积公式呢?”于是,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边贴图形边讨论,当他们把各自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课堂上掀起了一股激烈争论的。在争论中,学生的认识从理解有误到若有所悟,最后到真正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吴老师创设了一种让学生充分地、大胆地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情境。而就在学生人人议、人人说的氛围中,这一内容的整理线索已悄然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数学美的统一性、简洁性和有序性在无形中引导着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到:最复杂的数学知识都是从最简单的知识中演变而来,这些面貌各异的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采用相同的数学方法――切割平移后的转化。吴老师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出以下的结构图。

这个图体现了数学知识内部的有机联系,既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利于培养事物相互联系的观点。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数学美的内容、本质、思想的渗透,使学生掌握数学美的规律,让学生养成用数学美的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一名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并不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他是否掌握了数学的精神,而这种数学精神的培养过程就是数学美的创造过程。

三、以美启智,诱发学生的创造力

数学的美感也能启发学生在运用定理、定律及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积极地去探索各种巧妙而简单的解题方法,自觉放弃不协调、杂乱无章的解法,如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训练。这种创造性的数学活动,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一旦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了创造性的时候,学习过程本身就充满着美。所以,如何从数学美的角度来评判解题方法的优劣,怎样在美的启迪下引导学生寻求新的解题方法,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研究的课题。据说,古希腊数学家帕普斯是丢番图最得意的一个学生,他很小的时候就跟随丢番图学习数学。有一天他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有4个数,把其中每3个数相加,其和分别为22、24、27、20,求这4个数。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具体做起来却有一定的复杂性。帕普斯请教丢番图有没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丢番图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解法,他不是分别设4个未知数,而是设4个数之和为X,那么4个数就分别为X-22、X-24、X-27和X-20,于是有方程X=(X-22)+(X-24)+(X-27)+(X-20)。解之得X=31。从而得到四个数分别为9、7、4、11。帕普斯对老师漂亮的解法非常佩服,从而坚定了毕生研究数学的意愿,后来成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

例如,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后,有一位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把8+8+8+3改写成简便的算式计算。大多数学生改成8×3+3,但有个学生半举着手,欲言又止。这位教师热情地鼓励他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说出来,结果出现了9×3的改写,其计算方法的巧妙,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或许在学生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对简洁美的自觉追求。所以,作为教师,当估计学生的创造力已处于某种良好的准备状态时,应主动地、不失时机地诱导他们进入创造数学美的“最近发展区”,并逐步内化、积累为一种审美情趣和思维习惯。

数学美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启迪思维,引导人们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新途径。基于此,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就需要以数学审美的眼光去观察,从数学审美的角度去思考,按数学审美的要求去猜测,有意识地用数学审美的眼光观察、思索数学问题外在形式上的美学特征,然后作出直觉的判断,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梅丽小学范文6

关键词:审美能力;美术欣赏; 审美观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33-01

由于小学生缺少对美的发现,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变得特别重要。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能时刻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 美术的世界是具象与抽象的混合,需要人类对于色彩世界的感官,也需要专业的知识。所以,美术课上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变得至关重要。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进行探究分析。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告知什么是美

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判断和想象,并以此来感悟美术作品。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高年级的学生较弱,这样的情况使得小学美术课更应注重于吸引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尽量将教条形式的定义简化或省略,将美术欣赏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内容更加适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美术不是文字能够简单概括的,一幅画在不同的观者眼中有着不同的意义,这正是美术的魅力所在。小学生因为不理解课本中枯燥的知识,使其只看表面图画,对于美术欣赏没有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本末倒置的。相比课本中的知识,一幅优秀的作品会给学生更加直接生动的印象,将知识点巧妙地融入这些画中,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还在日后接触其他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将知识点融入生活,融入学生的兴趣,能够让学生灵活运用,而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提高对于美术欣赏的兴趣,也大幅度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美的知识传授和教育,告诉学生什么是美,明白什么是美,怎样才算美,促进学生产生美的理念和思想,逐步形成美的标准。美术欣赏主要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审美观,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它在开发学生心智、挖掘学生的潜能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在课堂上常让小学生进行美术欣赏肯定会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但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往往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比较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是引导者,耐心的讲解。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选择最优秀的艺术作品,供给学生欣赏。当然,我们要选择符合儿童情感的儿童感兴趣的艺术品。研究表明,最能刺激儿童欣赏欲的是一幅作品的色彩。因此让学生最先接触美术作品时可以挑选色彩明亮的,以此来激发他们欣赏的兴趣。教师除了讲给学生色彩构图等知识,更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反映的情感。由于小学生的阅历经验不足,教师还应选择一些儿童容易接受的作品。如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等。这些作品学生会津津乐道,同时也对美术欣赏增加了兴趣。通过大量有美术欣赏活动,扩大学生的欣赏面,感受发现色彩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当然欣赏活动也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坚持下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二、贴近生活,让学生创作美术作品,体验什么是美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任何美术作品都不可能孤立的,它们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生活情境以及作者思想中创作出来的。因此在美术教学时不能仅限于教室、课本,只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技巧的欣赏层面。而是要把美术作品放到一定的文化情境中,生活环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美的特征、美的表现形式以及美对社会生活的独特影响。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术现象随处可见。在美术教学时我应该将教材的内容与校内外的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

小学生有许多课余时间,有效利用起这些时间,让美术欣赏成为一种乐趣。带领学生到风景优美的自然景区或是景观建筑中观赏,村庄市井、奇石田畴、蓝天白云、飞禽走兽,都有着惊人的美、无穷的美。在这些轻松又自由的环境中将美术欣赏的知识点在无形中印入学生的脑海。让学生尽情地欣赏美、发现美、写美、颂美,是实施美的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方式。学生身临其境,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社会活动,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必然产生心灵的震撼,萌生审美情愫,产生审美情感。

上一篇铁拳钢甲

下一篇学生评语集锦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