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习汉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习汉语范文1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能激发汉语学习兴趣
真挚的师生感情蕴育着巨大的亲合力。实践证明:当学生真正喜爱的教师走进课堂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关键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关心和帮助,教师本身的修养、素质和能力等都是直接影响这个关系的主要方面。用教师的爱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热爱。我主要通过多种方式争取更多的机会和学生交流,建立感情。用充满感彩的语言、举手投足、脸部表情和目光交流,恰到好处地作用于学生,给他们鼓励、勇气和暗示。老师的和蔼可亲和满腔热情使学生产生亲切而上升为爱和信赖,师生之间的共鸣产生了教学的巨大魅力,能使民族学生对汉语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建立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汉语教学应建立一个轻松、生动活泼的环境,这种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减少紧张和焦虑的过程,促进学生轻松愉快地积极参与汉语学习。心理学研究证明,轻松愉快的学习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能,使他们在参与中提高兴趣,获取知识。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保持一种和谐谐的课堂气氛,充分满足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愿望,努力做到少批评,多表扬,和蔼地对待每一位民族学生。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使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不衰。而且有利于建立良好、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创设汉语学习环境,进行情景教学
汉语是一种交际工具,民族学生学了它就是为了进行交际,为了让民族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枯燥感,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语言环境,使民族学生置身于一个汉语的环境中,注意创设汉语的语言环境,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也有助于民族学生理解所学汉语,引起兴趣。
例如:在学习“买文具”一课时,为了避开枯燥的朗读练习,我结合了当时是开学来临之际,组织民族学生做一个“自已的东西自已买”的活动。通过创设一个买卖东西的情景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民族学生充满激情,易理解掌握,这就深深地抓住了民族学生的“心”。
三、精心组织教学,丰富教学方法,激发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民族学生的兴趣,保持民族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在多年的汉语教学中,我利用“画”、“唱”、“演”、“玩”等教学手段来激发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
“画”。对于七年级民族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因为它有着特有的信息沟通作用,能提示语言与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且可以提高民族学生学汉语的浓厚兴趣,教学效果很好。
“唱”。汉语歌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添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如:知道有民族学生过生日时,教师就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给他(她)唱生日歌,这无形中培养了民族学生热爱集体的思想。在教音乐的种类时,可从网上找到不同种类的音乐同民族学生一学唱,这样民族学生对于什么是汉语便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民族学生在得到一种美的享受的同时,又巩固民族学生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还有利于民族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演”。表演是一种让民族学生熟练掌握句型和课文,增强运用学过词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的有效活动。在介绍课文时,教师进行示范表演,是一种导入新课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喜欢看教师表演,教一些动词时,教师可边做动作边板书新词语。
“玩”。将游戏带入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进行知识的传授,还可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例如,在教数字时,可以进行踢键子的比赛,还以进行投靶比赛,学生一起为参赛者用汉语计数,并评出优胜组。在教学关联句型时,可先让一名学生看几件物品,然后出教室,再请室内同学将之藏起,然后,让外面的同学进来,试着用,关联词语来询问,看谁能尽快找到东西在哪。
四、发挥民族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汉语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奉行“主体参与,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教学原则,其中核心是主体参与。有效的主体参与能提高民族学生的自主活动的质量,充分发挥民族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开展创造力。有计划地组织小组讨论,课堂上适时组织讨论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也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小组讨论时学生互相启发,分析综合,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教学中将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古语说得好:“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授课时给学生留下思考的问题,谜语,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五、组织尝试运用“所学内容”的活动,激发汉语学习兴趣
角色表演是民族学生喜爱的另一种语言交际训练形式,民族学生爱说、爱动、善于模仿、喜欢尝试把学到的知识随时对话,叙述和表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交际活动适合于民族学生的特点,并便于学生边学边练,学用结合,使所学语言材料能够在运用中获得巩固和提高。如:在汉语中的“小白兔”这一课,利用了以“作客”为题目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戴着每一种动物的头饰进行表演角色。这样避开了枯燥的朗读练习,营造了开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汉语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汉语辅助教学,寓教于乐,活跃了学习气氛,融感性知识、理性知识为一体,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画面和语言环境。学生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把社会的真实生活带进课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提高汉语学习兴趣。
七、让民族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汉语范文2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产生达到目标的动力,学习汉语也是如此,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积极地,快乐的投入学习。因此,汉语教师首相应该解放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明白我国是一个多名族的国家,汉语是我国的国语,要想走出和田,走出新疆,面向全中国就必须学习汉语。除此之外,汉语教师还应该是学生明白,汉民族确实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他们掌握着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些都值得我们少数民族去学习,要想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要想了解汉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就应该学习汉语。如果学生明白了这些,就会对学习汉语产生兴趣,兴趣就会变成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愉快的投入到汉语学习当中。
二、采用“模仿法”激趣
一般我们都对母语比较熟练,母语的思维也比较发达,因此用母语学习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至少不会出现倒装句和用词不当的情况。因此,我们引导第二语言的孩子学习的时候,不免可以采用母语的学习方来教孩子学习语言,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形成语感,等学生的语感形成了,就不会出现倒装句,也不会出现用词不当的情况了。母亲教孩子语言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模仿法”,那么对于刚开始学习汉语的,汉语基础较差的的学生而言,最佳的教学方法就是“模仿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教授词语的方法都是领读词语、解释词义、引导学生组词造句。引导学生组词造句的目的就是考察学生对所学词义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但是对于词汇量和语汇量本来就匮乏的学生而言,让他们造句本来就是给他们出难题。学生造出来的句子也大都是“倒装句”。对于初学汉语的学生而言,他造出来的“倒装句”老师无法用语法知识给他解释语序,如果用语法知识解释,就会越解释越是云里雾里。因此,对于初学汉语的,语感还没有形成的学生而言,教师就应该自己造出很多简短的句子让学生反复模仿。另外,在篇章中进行词语教学也是可取的方法。因为对于词汇量和语汇本来就匮乏的学生而言,在篇章中进行词语教学就 给学生的组词造句降低了难度。因为有句子放在那里可以供学生模仿、替换。如:“我们今天参加比赛”这个句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造出“古丽今天参加比赛”“我明天参加考试”“我现在参加演出”等句子。其实这种引导学生替换、模仿的方法就是母亲教孩子学习语言的方法。通过这种练习,在反复的模仿中学生会逐渐的潜移默化的形成语感。等语感形成了,学生学习汉语就顺利了,就不会出现倒装句,学生能写的流利了,也会产生成功感,从而使汉语变得轻松愉快。
学习汉语范文3
关键词: 内隐学习 外显学习 案例分析汉字教学
一、引言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对外汉字教学受到关注。1950—2006年,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论文有363篇,许多对外汉语教材也纷纷关注汉字教学。近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在对外汉语研究中作用的提高,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已被引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本文以《快乐汉语》第一册及其配套练习册为研究对象,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角度探讨此教材中的汉字教学。
二、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Reber(1967)在《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一文中首次提出内隐学习的概念,他把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两种类型。认为内隐学习指学习者对正在学习的结构知识缺乏意识,他们是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可理解的输入并习得知识。而外显学习是需要付出努力,采取一定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国内学者徐子亮(1999)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字感”说,认为在学习起始阶段,要尽可能多让学生接触汉字,大量认读,让学生感知体会汉字的形,以此逐渐扩大短时记忆范围,并形成字感。戴曼纯(2005)指出外显学习是指利用外显手段(如记忆法、语法分析)学习语言内容(如词汇、语法),是通过有意识的方式进行的,学会的知识以外显方式储存,使用起来用意识进行控制。
三、内隐学习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一)《快乐汉语》中汉字的内隐学习
从全部汉字和教材要求掌握的汉字[1]两方面对《快乐汉语》第一册及其配套练习册中所出现汉字的重现率做了一个统计[2],结果显示有些汉字虽不是教材要求掌握的,但重现率很高,甚至远超需要掌握汉字的重现率。例如“不”,其重现率高达147次,高频率的重现正是为了让学生在熟悉字义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习得这个字的书写。除了“不”外,还有“的、第、哥、家”等,它们都不是教材中重点强调要求掌握的汉字,但出现的频率都很高,属于HSK汉字等级大纲中需要掌握的甲级字。教材采用内隐教学法,希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字感,进而习得这些汉字。在内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这些汉字的整体结构有所印象:如左右结构的“的、哪、他”;上下结构的“第、家、哥”;独体字“不、儿”。
同时,统计结果得出《快乐汉语》第一册及其配套练习共172个词汇,其中71%为《新汉语水平考试——HSK(一级)、(二级)大纲》词汇,即初级水平词汇。参照《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3],84%为一级(初级)词汇。除去两本书的封面、前言和同形异音字,出现的汉字共为299个。参照HSK汉字等级大纲,其甲、乙级字覆盖率为34%。同时,高达90%的汉字为《等级划分》中的一级(初级)汉字。此教材很好地体现了《大纲》和《等级划分》的要求,而这些汉字也正是汉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无论以哪本教材为学习对象,都会接触到这些汉字。而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4为分析对象所揭示的隐性问题,正是大部分教材的汉字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此教材也不例外。
从内隐学习与本教材的汉字教学相联系的角度出发,基于动态作文语料库,以重现率高却不在教材要求掌握的汉字范围内的汉字错误分析为例。“不”(20例),错误原因:笔画错写(65%);缺笔画和笔画间组合关系错写(各为15%);笔画书写不到位(5%)。“的”(23例),错误原因:连写造成的笔画之间组合关系混乱和笔画书写不到位(39.1%);笔画错写(26.1%);缺笔画和部首错写(各为17.4%)。“家”(13例),错误原因:缺笔画(38.5%);笔画错写(30.8%);笔画间组合关系错写和偏旁错写(各为15.4%)。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被试者都是高级水平的学生,但还有这些方面的错误,说明内隐学习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应对措施
1.重视教师的教学。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初级学生,在初级阶段应改变一些策略方法。首先,加强汉字的笔画和笔画之间组合关系的教学,循序渐进地教学;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批改作业时应始终做到不写连笔。这样,学生能对所学汉字的笔画数看得更清楚,自觉地养成不写连笔的习惯。例如“家”字笔画复杂,尤其是偏旁“豕”,在教学时更要注意。
2.重视情境的作用,充分利用课堂游戏和互动环节。
《快乐汉语》的教学对象是11—16岁的中学生,课堂教学中可穿插适当的游戏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环节。如把词语分成汉字,再把非独体字分为部件,每一张卡片是不同的部件,让学生用这些卡片组成不同的汉字。在使学生熟悉汉字结构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于汉字部件的认识。除此之外,还可切分成笔画,让学生来组字。这样不仅可以学好汉字的笔画,还可以了解笔画之间的组合关系。
四、外显学习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一)《快乐汉语》中汉字的外显学习
《快乐汉语》中的汉字教学部分出现在课后练习的书写汉字部分,前两课是三个汉字,以后每一课都是四个。汉字教学除了整字书写练习,还有笔顺练习,对于下一步要出现的笔画用红色标出来,提醒学生注意,帮助学生记住汉字书写的正确笔画顺序,突出汉字的外显学习。学生通过写汉字练习,加深对汉字笔画和整体结构的认识和了解。
当然,这样的汉字学习是随文识字的,并不系统,忽视了汉字的构造,进而忽视汉字整体系统和层级的学习。外显学习论的代表人物Schmidt和Frota.Schmidt强调“注意”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认为外显学习是掌握知识的必备先导,应该重视显性知识的积累。教学时应重视规则的教授,而此教材中很少涉及汉字规则的教学。
教材中需要掌握的重现率较高的有半包围结构“有、在”,独体字“电、人、我”等,左右结构“好、课、师”等,上下结构“去、是”。从语料库分析中得出很多错例,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学生汉字规则学习的缺陷。如“有”(30例),错误原因:笔画错写(60%);缺笔画(23.3%);笔画间组合关系错写(16.7%)。“我”(40例),错误原因:笔画错写(57.5%);缺笔画(35%);笔画间组合关系错写(7.5%)。“好”(7例),错误原因:笔画间组合关系错写、笔画错写和偏旁错写(各为42.9%);缺笔画(14.3%)。“是”(11例),错误原因:缺笔画(63.6%);笔画间组合关系错写(18.2%);笔画错写和多笔画(各为9.1%)。
(二)应对措施
1.加强外显教学。
对于汉字的规则化教学,前人已提出了很多教学方法,如部件教学法、形声字教学法、字源教学法、字族教学法等。在此进一步强调,在汉字规则化教学中,加强汉字笔画、汉字整体结构、笔画组合等方面的汉字规则教学,即加强外显教学。
2.重视细节。
据以上的错例分析,可看出学生对汉字的整体结构掌握得较好,错误大多集中在细小的地方。为了减少这些错误,应注重笔画和偏旁等的教学,让学生养成注意细节的习惯,特别是当同一种笔画出现多次的时候,很容易缺笔画,如“我、是”等字;另外,还要注意笔画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系统地引导学生对于笔画间分离、相接、相交关系的认识。
五、结语
本文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出发,探讨了《快乐汉语》第一册及其配套练习的汉字教学,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在加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相结合的基础上,建议采用如下《快乐汉语》汉字教学顺序:第一课先教汉字的基本笔画。第二课用笔画组合的方式让学生明白笔画的组合关系,如以“横、竖”组成“十”,为相交关系;“横、撇”组成“厂”,为相接关系;两横组成“二”,为相离关系。再用归纳法,让学生加深对汉字的这种笔画组合规则的印象和了解。第三课,加强相似笔画间的区别,可以把“竖与竖钩、竖提”放到一起,让学生知道这三者之间的区别。接着,第四课、第五课可以加强偏旁教学,同时加入相似偏旁的对比,以免学生多添或少写笔画,如“口、日、目”之间的区别。之后的课程再陆续出现整字、独体字或者是合体字教学。我建议加强对于学生字感的培养,以便更利于汉字教学。
注释:
①教材要求掌握的汉字指课后练习和练习册中要求练习的汉字.
②统计从汉字书写和字形出发,不考虑字义,同形异音字、同行异义字为同一个汉字.
③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以下简称《等级划分》.
④以欧美学生错例为分析对象,排除无效错例所得,存在一字多错现象.
参考文献:
[1]顾琦一.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及其接口之争[J].外语教学,2005,26(6):45-50.
[2]国家汉办.快乐汉语(第一册)及其配套练习[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新汉语水平考试——HSK(一级)、(二级)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5]孙炬.第二语言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研究的新进展[J].外语界,2006(6):39-45.
学习汉语范文4
[关键词]拉美 西班牙语 汉语学习 调查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227-02
前言
教学国别化是对外汉语发展的必然趋势。陆俭明先生曾在2005年出版的《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一书中,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这样的疑问:“是否需要根据不同母语语区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字表、词表、语法要点表?……怎么根据不同语区的特点来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国内学者很早就关注汉字文化圈、欧洲和北美学习汉语的情况,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但是相比欧美,拉丁美洲较为落后,对外汉语教学起步较晚,因此相关的研究也比较少。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西班牙语作为20多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世界上第三大语言,使用人数约有4亿人左右,使用语区主要包括欧洲的西班牙和拉美大部分地区。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拉美地区,涉及到秘鲁、智利、哥伦比亚和哥斯达黎加4个国家,调查对象是哥伦比亚安第斯大学孔子学院、哥斯达黎加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等九所孔子学院的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主要调查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难点,以及对课堂的要求和期望等。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调查时间为2011年9月到11月,历时2个月。共发出179份问卷,收到有效答卷为165份,有效率为92.2%。调查问卷使用中、西双语书写,主要有2种题型: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了避免多选题的选项涵盖内容不够全面,特在每一个多选题选项中设置一个开放性选项,由学生自由填写。统计数据时,各选项的比例算至小数点后一位 。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一)孔院学生基本情况和学习汉语的动机
这次调查的165位学生里,分别来自秘鲁(37人)、智利(108人)、哥伦比亚(10人)和哥斯达黎加(10人)四个国家。其中智利学生比例较大,占总人数的65.5%。在性别调查里,女生占总人数63.6%,男生占36.4%,女生较多。调查对象中有87.8%的人为学生,4.9%的人是公司职员,其他是老师、商人、机关人员等。年龄分布调查显示,处于“16-25岁”年龄段的学生比例高达60.9%,处于“26-35岁”年龄段的学生占14.9%。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处于中青年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也较强。有64.8%的学生学习时间在4-6个月之间,属于初级学习者,有19.4%的学生学习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内,处于中级阶段。
表1 学习汉语的动机(多选题 %)
选项 比例
喜欢汉语,想了解中国文化 71.5
希望到中国留学 32.1
对以后就业有帮助 49.7
现在工作中使用 18.8
到使用汉语的国家旅行 44.8
其他 0.6
“其他”项有一个学生填写,内容是:为了丰富大学生活。
关于学习汉语动机的调查是一道多选题,71.5%的学生其动机是因为喜欢汉语,想了解中国文化。49.7%的学生是为以后工作考虑,认为学习汉语对就业有帮助。拉美地区有许多中资企业,在很多针对当地人的面试中都会要求面试者可以说流利的汉语。可见,现在学习汉语不仅仅是一种兴趣爱好,越来越多的人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更有18.8%的学生在孔子学院学习的同时,已经在工作中使用汉语。汉语学习者的增多跟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是分不开的,汉语的实用性更是学生们的不竭动力。
(二)对课堂的期待
1.课堂媒介语
在孔子学院,通常汉语老师都是以英语作为媒介语进行教学。那么,这是否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呢?此次问卷中,就教学媒介语就做了这样的调查:
表2 学生希望使用的课堂媒介语(%)
选项 只用汉语 只用西语 双语(汉语和西语) 双语(汉语和英语)
比例 3.6 6 81.2 9.2
很明显,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希望老师能够使用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教学,并非通过英语教学。原因在于,对于以西语为母语的汉语学生来说,英语同样是外语,也就是说要参与到汉语课程中来的前提是先掌握英语。在拉美地区,通常只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才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而对于没有英语学习背景的学生这无疑是一道障碍。
值得高兴的是,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一矛盾目前通过三个途径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一是孔子学院聘用当地华裔(掌握汉语和西班牙语双语)作为汉语老师。例如,秘鲁天主教孔子学院就聘用了当地2位广东籍华裔教授汉语。这样,老师不仅可以双语教学,同时更了解当地和中国的文化差异,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二是选派国内高校西语专业或是对外汉语专业(设置第二外语课程)的学生前往拉美任教。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对外汉语专业,就设置了西班牙语的二外课程。三是对汉语老师进行小语种培训。例如,此次调查的九所孔子学院的老师,均是经过由汉办组织实施的“汉语志愿者小语种(西班牙语)海外培训”的老师,具备基本的汉语和西班牙语双语教学的能力。
在赵金铭主编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要素教学》中有这样一段话:“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适当地了解母语和目的语的特点和差异,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盲目性,有利于他们排除母语产生的负迁移作用。”对外汉语老师若能了解当地文化,就能更好地和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母语,了解汉语和学生的母语之间的差异,对掌控课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显然都是有帮助的。
2.课堂活动和课程设置
(1)学生往往是因为感兴趣而开始学习汉语的,而这种情绪是需要老师通过课堂活动去维持的。比如初期学习拼音阶段,学生大都乐在其中,但是到后期学习汉字阶段,学生就会有畏难情绪,兴趣大减。这时候组织活动,使课堂更活跃、更有趣味性就很重要了。那么,学生希望课堂里有怎样的互动呢?
表3 学生希望课程中设置的活动(多选题 %)
选项 A角色扮演 B观看视频录像 C卡片游戏 D小组比赛 E其他
比例 33.9 63 32.1 27.3 5.5
E项有5.5%的学生填写,内容主要是:设置全汉语口语课,希望和老师一对一练习,设置汉语听力课。
A、C、D三项比例大体相当,“观看视频”的比例最高,这种声音、图片结合的方式的确最受学生的喜爱。笔者在孔院工作期间,曾经参加过孔子学院“中国人如何过新年”的文化展示活动。该活动就是先播放一段视频,然后再介绍其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汇,比如“春联”“包饺子”等,最后再通过现场包饺子、品尝饺子的活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人过新年的热闹喜庆的气氛。但是“观看视频”只是一种文化的直观展现,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只能作为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调剂品”。
(2)E项填写的内容反映出学生希望设置专项技能课的需求,这跟学生的学习目的和自我认知有关,如下:
表4 期望达到的汉语水平(多选题 %)
选项 满足日常
口语交流 阅读书信
浏览网页 书写信件
或邮件 专业翻译
比例 58.8 40 26.1 28.5
表4显示,有58.8%的学生期望汉语水平能够满足日常口语交流。交流是一个互动过程,需要“听”和“说”两种技能,另外在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四项能力调查中,学生最希望提升的技能也是听力和口语两项。据调查,孔院的课程大多设置有基础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三种班型,设置专项技能课的情况很少,建议孔院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能够考虑专门设置听力课或口语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总结
学生对课堂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期待不断变化,我们要更多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掌控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应做好基础的收集整理工作,并不断探究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些都对汉语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拉美地区的汉语学习者与日俱增,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应该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赵金铭,毛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要素教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陆俭明.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孙德金.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主编[M].商务印书馆,2006.
[4]毛世桢.对外汉语语音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5]钱玉莲.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6]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7]丁迪蒙.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技巧[M].学林出版社,
学习汉语范文5
【关键词】苏丹学生 汉语语音 困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36-01
苏丹学生的母语为阿拉伯语,其固有的语音和发音规律自然会对本地学生的发音特点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汉语语音与阿拉伯语语音有着不小的差异。苏丹学生学习汉语语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以从汉语和阿拉伯语语音系统的差异找到原因。
一、单韵母
有不少学生在发汉语语音中单韵母“a”、“e”和“ü”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发“a”时唇形不够圆满,导致发音接近“o”;在发单韵母“e”时,经常会发出类似汉语拼音中“i”的音;不少学生总是忘记“ü”的发音,犹豫之下,会发出“u”的音。
究其原因,对于很多初学者,他们第一次如此系统地接触汉语的“韵母”,所以在学习时不容易放松。另外,对于这几个单韵母的发音,学生还不会去对比它们唇形的大小,因此会产生“该张大嘴巴的音嘴张得不够大,不该张大嘴巴的音嘴张得太大”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在学生发不好“a”音时,告知学生这个音最为饱满,嘴张得最大,所以完全不要担心会“过度”。亦可用医生检查喉咙让病人发“啊”音来比喻。
发“e”时,可以利用阿拉伯语中“太贵”(额里)的说法来纠正。当学生无法准确掌握“e”的发音时,可以让其与“额里”进行比较学习。在阿拉伯语中,这个音发音部位特别靠后,像在喉咙里,现在只需大家把喉咙里的“额”放到嘴里来,使发音部位靠前就可以了。
对于“ü”,可以先让学生发“i”,然后保持唇形,逐渐将嘴唇搓圆并向前突出,如此,就会发出“ü”。
另外,还可以将“a”,“e”,“i”提取出来,让学生逐个来发音,体会在发音时,唇形依次从大到小。
二、声母
汉语语音的声母会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例如“p”和“b”,“t”和“d”,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每个班都会出现个别学生无法区别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尤其是会有学生将送气音发成不送气音,也就是将清辅音发成浊辅音,例如将“p”发为“b”,将“t”发为“d”。
这时采用“吹纸”的方法很为奏效。就是在发清辅音时,让学生拿出一张纸放在靠近嘴巴的前边,尽量夸张地去发音并送气以吹动纸片。虽然这种方法总是被汉语教学工作者在书中提及,可是教师似乎会忘记在现实中的使用。
三、声调
声调是汉语语音所独有的特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成为一个难点。比如学生在发一声时,音高不够;二声和四声有时会出现混淆;发三声会非常困难等。
当学生在发一声时,如果音高不高,首先可以鼓励学生不要担心将一声发得“太过”,从心理上打消学生不敢发“高音”的想法。其次可以采取举例对比的方法,纠正其发音。
在学生混淆二声和四声时,根据“全身反应法”效果,可以立即让学生伸出双手比划两种声调的调值,帮助其区分发音的不同。
对于苏丹学生最为困难的三声发音,除了利用手势以外,还可以利用阿拉伯语中“什么”(“矮”)的读音,帮助同学们体会三声的发音。
教授音调时,可以采用很多其他的教学方式,如:让学生起立,两臂伸出处于肩膀两侧,以不同的高度来表示不同的声调;利用中国诗歌的平仄规律来加以练习,除去五绝或者七绝诗歌的文字,只留下声调,用不同的韵母来练习。我国古诗的音韵美能够很好地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因此这种方式也不失为声调教学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Mark Aronoff .and Janie Rees-Miller,The Handbook of Linguistics.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布莱克韦尔出版社,2001.
[2]刘徇,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
[3]肖贤彬,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素法”的几个问题[J], 汉语学习,2002(6).
[4]梁雷,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素教学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 2011(12).
学习汉语范文6
1.激趣导入,学拼音
有兴趣才有动力,有兴趣才有潜力,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在入学时就让学生建立拼音字母的感性认识,在入学常规训练中,就教给《拼音字母用处大》的歌曲,并配合舞蹈动作,诱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使儿童学好6个单韵母和四声,我抓住单韵母的发音口形和声音特点,让学生学习《韵母最爱戴帽帽》的歌曲和舞蹈,使儿童从文娱生活的感受中对6个单韵母的形状、读音、特点产生形象化的认识。让学生用肢体来演示字母,用小手来做做字母,用身边可利用的东西来摆摆字母,用橡皮泥来捏捏字母,用纸来制作拼音卡片等,让抽象的拼音字母变得形象直观、可以触摸,使学生感受到拼音字母就在我们的周围。这种手脑并用的学习方法,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开拓了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手段。又如,在教学b、d,p、q,n、m时,可采用一边说一边用形象的手势来加以区分。如伸出你的左手,手心朝脸,竖起大拇指,四指蜷起来,是什么?学生齐声说:声母b;伸出你的右手,手心朝脸,竖起大拇指,四指蜷起来,是什么?声母d。伸出你的左手,手背朝脸,倒竖大拇指,四指蜷起来,是什么?声母p;同样伸出右手为q。还有,两根指头夹一门n,三根指头夹二门m等。这样学生很感兴趣,都积极参与到学与玩的活动中来,他们一边唱儿歌,一边记拼音,随时反复练习巩固拼音,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习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韵母,根据音节猜图画等)、传一传(一个接一个把看到的音节传下去)、变一变(用电线折成字母)、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声母一生出韵母,拼成音节读出来,谁读得快又准,谁就赢了)、拔河比赛(易混淆的字母写在黑板上,两组小朋友分立两边读卡片,读对的卡片贴在该组绳上,哪边多哪组就赢)、小白鸽送信(信封上用音节写着送信人名字,读对了就能送对,给送对的一份礼物)、长颈鹿请客(叫出用音节标出的菜名)、考一考(拿卡片去考别人)等。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2.利用儿歌、顺口溜帮助学习汉语拼音
一年级的孩子喜爱读背一些短小明了又朗朗上口的儿歌或顺口溜,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让学生便于记忆所学内容,在拼音教学中,无论是教字母的发音,还是规范字母的书写形式,都可以运用大量的儿歌或顺口溜,有的是《教参》提供的,有的是在其他教学媒体上发现的,也有的是教者自编的。
例如在教声母g、k、h时,我就运用了这样的顺口溜帮助教学,"哥哥、哥哥ggg,一只鸽子ggg,母鸡下蛋ggg;蝌蚪、蝌蚪kkk,小鸡出壳kkk,像把机枪kkk;荷花出水hhh,喝水喝水hhh,像把椅子hhh。"每个声母都用了三个形象生动的短句来记忆,既有趣又丰富。
在复习比较声母z、c、s和zh、ch、sh时,我教小朋友用"你说z,我说z,大家一起乐滋滋。你说zh,我说zh,彩色铅笔一支支。你说c,我说c,刺猬身上长满刺。你说ch,我说ch,小朋友们不挑吃。你说s,我说s,胖胖蚕儿吐银丝。你说sh,我说sh,我们学当小老师。"这首儿歌帮助学生很好的区分并记忆了声母z、c、s和zh、ch、sh,像这样的儿歌还有很多。再如教学ju、qu、xu这一重难点时,要让学生知道:j、q、x是不和u相拼的,其中的u其实是"ü",可通过顺口溜帮助学生记住这一规则,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朋友j、q、x,摘下墨镜再握手。摘掉的墨镜就是ü上的两点。
《教参》中提供了两首很好的记忆声母的儿歌,一首是与文中"表音表形图"配套的儿歌,另一首是专为方便记忆字母书写的儿歌。在课堂上,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儿歌或顺口溜,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在动感的活动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读写结合写拼音
读是汉语拼音中的首要环节,读得准才能顺利通过识字这一环节,为学好语文及其他课程打下坚实基础。老师范读时,可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口型,然后体会发音要领,再一边讲解,一边示范领读,引导同学们模仿练读、齐读、分组读、自我展示读等加以强化巩固。另外,写好拼音也是学好拼音的关键一环,这能为今后写好字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书写教学时,要求学生要牢牢记住字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并要求书写规范、美观、整洁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