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企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型企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型企业

创新型企业范文1

[关键词] 创新型企业文化 索尼 启示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提升综合国力,我国提出了加强自主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的主体,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形势依然严峻。总体看来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以下问题:自主创新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与美、日本、韩等国的优秀企业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企业对建立自主创新机制不重视,企业家缺乏自主创新精神;自主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不完善,创新型人才不足;政府在引导自主创新方面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市场机制……种种问题的存在,已成为我国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透过这些表面现象,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起创新型企业文化,而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根本性原因。

二、创新型企业文化的作用

创新型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成员把自主创新作为核心理念和基本价值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创新行为的企业文化。创新型企业文化无疑会成为成功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的重要特征,索尼公司在自主创新方面无疑取得了杰出成就。

1.导向作用

创新型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对企业成员形成无形的感召力,将其自主创新行为引导到企业的核心目标上。索尼的发展历程给予创新型企业文化以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在60多年中,索尼始终将自主创新作为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并将自主创新作为价值取向,同时将创新行为与企业的目标相结合,以企业目标来衡量自主创新的成果。因此,索尼人有极强的目标导向性,他们将创新行为建立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基础上,这样就确保了企业的自主创新不会偏离方向。

2.激励作用

创新型企业文化使企业成员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自愿的努力工作,它提供了一种激励氛围,把个人需求与企业的整体利益相结合,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创新,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能够实现和满足自身的需要。索尼建立了完善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通过物质、精神等激励手段来促进索尼人的自主创新精神。这种激励机制能够促使索尼的员工从同事的创意中找到灵感,然后努力寻找自己的目标,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以争取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更大的提高和创新。在开发、生产、制造的整个过程中,索尼都会用激励机制激发出员工的聪明才智,使公司的自主创新始终保持在高水平,成为创新领域的典范。

3.凝聚作用

创新型企业文化会像强力粘合剂一样把企业全体成员凝聚在一起,,使成员充分了解企业的目标和价值观,认识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同心协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奋斗。在索尼,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公司的代名词,一旦员工进入索尼,企业便会明确的将自主创新理念灌输给他们,使他们明白自主创新行为对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意义,同时也要让他们认识到企业和索尼人之间存在着共同利益和目标。

4.约束作用

创新型企业文化通过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对企业成员进行约束。企业通过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加强对员工的约束,使他们在自主创新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对企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的正确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行为的自控性。在索尼,每位索尼人经过培训等措施,都会对索尼的创新型企业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感,他们的行为,必须对自主创新负责、对企业的创新目标负责,而一旦有人的行为偏离了企业的价值观,即便没有高层的惩罚措施,他也会感到内疚与不安。

三、索尼文化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1.形成清晰明确、有凝聚力的自主创新价值观

这是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的首要因素,能够消除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模糊认识,加深对创新型企业文化的理解与接受,使企业的各种行为步调一致。企业要注重对员工自主创新价值观和责任意识的培养,让他们认识到只有把个人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有机的结合、实现企业目标,才会使个人需求得到满足。

2.创新型企业文化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创新型企业文化应强调关心尊重人,使“人”的因素成为企业文化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创新的价值观,形成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要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配以健全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同时对创新失败持一种宽容态度,降低自主创新带来的忧虑和不安全感,从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工作环境。

3.培养企业成员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培养和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必须着力于成为一个协调、融洽的团体,在此基础上,才有助于给予个人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才能的平台,将个人才能和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团队精神的强大凝聚力。

4.创新型企业文化应与企业的管理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它只有与企业经营管理有机结合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创新型企业文化应该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中,与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都保持步调一致,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创新型企业文化对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文生:我国企业文化创新的对策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5(12)

[2]武齐彭程:索尼营销:重塑“日本造”的品牌形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63

创新型企业范文2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 成长模式 研究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资本主义不断突破自身的各种局限性和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创新的机制。因此,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也有人将创新比喻成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纵观当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面对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中国企业无可避免地要与狼共舞的时代。面对严峻的挑战,企业只有用于创新,才能生存下去。正如福特汽车公司的前总裁亨利•福特的话:“不创新,就灭亡。”因此,分析我国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模式对我国企业的创新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创新型企业的界定及其特点

1. 创新型企业的界定

对于什么是创新型企业,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 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创新型企业就是把创新精神制度化而创造出一种创造的习惯。这些创新型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来创新,即把一大群人组织起来使“ 变革” 成为“ 规范” 。美国学者彼得斯和沃特曼对创新成功的企业的调查发现它们具有如下特点:(1)企业家具有创新倾向;(2)与顾客有密切联系;(3)具有自和企业家精神;(4)重视人在开发企业生产率潜力中的作用;(5)创新的传递依靠价值驱动;(6)紧密结合自己所了解的业务;(7)组织形式简单, 职工有创新倾向;(8)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组织特征。

国内学者管建成、王军霞提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为创新型企业, 可以从两条思路出发:①考察组织的核心能力是否创新能力②考察组织对创新制度的执行情况、创新的投入和创新的产出等指标是否处于较高水平。他们还进一步从组织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等角度建立了测度组织创新程度的定量指标。

科技部、国资委和全国总工会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启动之初,即开展了创新型企业的评价指标研究。研究指出我国的创新型企业主要是指在研发经费、专利发明、新产品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创新与组织管理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业。

综上所述, 拥有一个明确的创新战略, 浓厚的创新氛围以及有自己关于创新的动态过程的目标、方向和衡量标准都是创新型组织的重要特征。上述观念对创新型组织的判断标准主要集中在组织行为、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方面。系统、全面创新的思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 但创新型企业理论在创新管理研究中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对于创新型企业的研究重要局限于管理学和创新管理理论本身的范畴, 大多仍是思想性、理念性的研究。

2. 创新型企业所具有的特点

对于创新型企业,最基本的特征是指在制度、管理、知识、技术、文化等方面具有强大创新活力、具有本行业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优势、能够对市场环境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持续创新是其本质特征。目前, 我国对创新型企业没有制定统一明确的判定标准, 综合国内有关方面研究, 我们认为创新型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五个基本特点:

(1)企业内部实现研究与开发的制度化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主导产品拥有较高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 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 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 积极主参与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2)能通过不断的持续的创新,获得持续性的收益。在同类企业中, 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较高, 有健全的研发机构或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领先的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重视科技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

(3)具有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在行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带动性或带动潜力。注重自主品牌的管理和创新, 通过竞争发展, 形成了企业独特的品牌, 并在市场中享有相当知名度。创新或生产的产品应隶属于国家、省、市科技部门颁发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范围内, 也就是说其产品应具有较高的技术密集度。

(4)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企业近三年连续盈利, 整体财务状况良好, 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呈稳定上升势头。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5)具有创新发展战略和文化。重视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创新, 努力营造企业的创新文化, 把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创新作为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模式

根据学者对我国企业的研究,我国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模式包括制度创新型、技术创新型、管理创新型、混合创新创新型等四种成长模式。如图2.1。

1. 制度创新型成长模式

所谓制度创新就是改变原有的企业制度,塑造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新的微观基础,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制度创新意味着对原有企业制度的否定,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制度创新主要包括产权制度创新和公司治理结构创新。本质上是权利和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制度创新方式的基本路径是:资本原始积累―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制度创新―企业其他创新一现代企业制度一企业成长。其特点是启动产权改革,以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吸引社会资本,带动企业内部其他方面的变革,从而进入企业成长的新阶段。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企业的改革也不断的加大,这时涌现出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制度创新型企业。我们以联想企业为例,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前身)正式注册,性质为全民所有制。从理论上讲,预算外收入也是国家的钱,但支配权并不在中央政府手中,而在不同层次的政府机构手中。从财产权、经营和福利保障的角度看,计算所和新技术发展公司之间的界限都是模糊不清的。1987年和北京市海淀区供销合作社订了联营协议,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计算机技术公司。这个联营在财产权问题上却有重大的含义。首先是法人财产权的机一部延伸,增加了新企业的独立性。其次是登记企业的性质变为全民和集体,在当时的财务管理规则下,增加了企业会计处理上的灵活性。1998年,该公司更名为联想集团(控股)公司,成为香港联想的最大股东。联想集团(控股)公司和北京联想(有限)公司之间,加上了一个香港联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不仅仅是在整体双层财产权结构上又增加了一个层次,而是利用香港上市公司的规划,来规避政府机构之间财产关系变动对联想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这种制度创新通过国有企业的再投资,形成“法人”财产权,是国有企业的财产权出现双层结构,仍然保持企业财产和体制的统一性。“法人”投资者在政府机构和营运企业之间形成了一个隔离层。联想企业就是通过“整体双层结构”这种制度创新为其在后来的高速发展赢得了时间。

2. 技术创新型成长模式

技术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引入。所谓新的生产方式, 具体是指企业中的从投入品到产出品的整个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革命性的变化或称突变。这种突变与在循环流转的轨道中年复一年地同质流动或小步骤的调整不同。它既包括原材料、能源, 设备、产品等硬件创新, 也包括工艺程序设计、操作方法改进等软件创新。技术创新成长方式,是指企业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先导,建立自主技术能力、改变企业技术特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带动制度和管理变革的企业成长方式。这种成长方式的基本路径是:资本原始积累―技术创新一制度和管理创新一现代企业制度一成长空间的拓展。其特点是首先集中投资于新技术开发,以新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或节省成本,再以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开拓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然后以此为基础推动企业品牌建设,改进企业管理方式,促进企业制度变迁,带动企业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这种方式通常依靠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通过自主研发、模仿创新、外部引进、合作等手段,进行基础研究、新产品开发、工艺流程再造等活动。其中,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生产技术,突破,攻克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市场化获得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

格力电器就是推行技术创新型成长模式的成功典范。格力电器企业通过形成技术创新,抢占制高点的核心能力;确定专业化的技术创新战略;以新满足市场,创造新需求等策略使得该企业在6年时间里,由一个年产2万台窗式空调的小厂迅速崛起,1997年生产各式空调118万套,产销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3. 管理创新型成长模式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环境下,把新的管理要素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的创新活动。它通过对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和各项职能在质和量做出新的变化或组合,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新的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管理创新一般可以从环境、资源、市场、流程等几个方面着手。

管理创新成长方式强调打破企业的传统管理,引进职业经理人,改革内部管理体系,以此为契机推动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并在进行内部管理体系变革的同时,也为企业的产权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供管理支持。这种成长方式的基本路径是:资本原始积累―管理创新―制度和技术创新―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成长。其特点是集中于管理投资,以引进职业经理人充实企业的管理队伍为前提,冲击企业原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强化企业基础管理和规范化管理,推动产权结构调整、内部管理体系变革,为企业制度变革和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我们以上海通用公司为例:在上海通用汽车3年的发展历程中,柔性化管理也已经成为上海通用的一道亮丽风景。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汽车工厂都是采用一个车型、一个平台、一条流水线、一个厂房的制造方式。唯有上海通用是另类,上海通用最多可以一条线上共线生产四种不同平台的车型。这种生产方式就是“柔性化”生产方式,它在国内汽车企业里是绝无仅有的。上海通用,以柔性化生产线为基础,严格而规范的采购系统,科学而严密的物流配送系统,以市场为导向高度柔性化的精益生产系统以及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共同构成了其柔性化生产管理的支撑体系,使上海通用汽车成为GM(通用公司)全球范围内柔性最强的生产厂家,形成了企业柔性化管理的经典范例。

4. 混合创新型成长模式

混合创新型成长道路的选择并不是那么明显地以技术特征、或者产权特征、或者管理特征的变更为出发点,而是以这三方面特征中的两者或三者的某种程度的混合为起点,如首先变革技术特征和产权特征、或产权特征和管理特征、或技术特征和管理特征、或三方面特征同时改变。这在我国的家族式企业中比较常见。家族式企业要真正将家族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有机融合在一起,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全面变革企业的经济特征和文化特征,而经济特征和文化特征,以及经济特征的技术、产权和管理三方面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它们在企业成长变革过程中是联动的关系,改革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企业的技术、制度和管理创新具有组合联动的效应。混合型成长方式的特点在于,企业同时投资于技术、制度和管理的某两个或三个的组合,从而有效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使企业迅速步入成长的快车道。我国的希望集团、万向集团、太太药业等的成长道路,可以说都是混合型成长方式的典型例证。

三、结论及研究意义

创新型企业正处于新经济时代, 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存在,我国的企业必须勇敢地面对现实, 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不仅要坚持学习、消化、吸收国外同行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尽量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而且要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的获得只能依靠本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因此建设创新型企业,特别是“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是我国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占领国际市场的法宝。企业的创新模式随着技术本身的快速变化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并且变得更有效率、更灵活和更迅速。同时,创新模式的复杂性也随着涉及因素的增多而不断增加。这意味着成功的创新模式要求管理和组织上的柔性。

随着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等全新的经济特征不断在企业竞争环境中显现, 企业模式的发展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而对创新型企业模式的探讨是企业模式发展的指向标, 具有前瞻性。在创新经济的环境下, 研究创新型企业模式的特征和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持续的助推作用, 相信在企业模式的不断发展的历程中, 创新型企业模式将是最为市场青睐的企业模式之一。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管理创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49-50

[2] 侯光明,邹锐,李存金.民营企业创新型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

2003(5):44-47

[3]刘耀,金恩焘.企业模式的发展及创新型企业模式述评[J].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4]吴照云, 黎军民.我国现阶段民营中小企业成长可选择的模式[J].经济管理,2005(17):41-44

[5]孙福全,陈宝明,张华胜.创新型企业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

[6]侯先荣.企业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8-30

创新型企业范文3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企业发展面临各种机遇,也同时承受巨大的压力。20年来我国经济不断高速稳定的发展,但我国企业创新竞争力还较弱,在2008年《财富》杂志500强报告中,美国有152家企业入围,日本有64家企业入围,而中国仅有35家企业上榜。如何做大做强中国企业,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竞争能力,如何打造一支创新型的人才队伍,已摆在所有企业和企业家面前。

创新人才是与常规人才相对应的一种人才类型。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而常规人才则是常规思维占主导地位,习惯于按照常规的思维、方法处理问题的人才。概览国内外对创新型人才定义与解释,我们通过对大量文献与公认创新型人才的访谈研究,将创新人才特质分析归纳为知识结构,思维品质、价值取向、行动实践五个维度。(如图1)

1 知识结构

创新是一种知识的创造和运用过程,创新型人才的专业知识是否达到理论前沿、创新型人才的学科知识是否多样性以及创新型人才的人文素养决定了创新的质和量。

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具有两大特征,其一,科学性,指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其二,开放性,指接受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自由通畅性。

2 思维品质

指创新型人才的大脑活动内在程式的结构科学性和因变应变视角的新异性。

3 人格倾向

指相对稳定的能够导致情感与动机水平相一致的个体差异内部因素的完整性与积极倾向性。

①强烈的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是创新的源泉,许多研究表明,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意识强于普通的人,他们敢于挑战权威、挑战传统、喜欢承担风险,并从克服困难中获得无穷乐趣。

②善于思考、敢于冒险

创新型人才不墨守成规、突破现有的思维定势,敢想敢做,怀疑与批判一切、鄙弃人云亦云、喜欢独立思考、个性自由,独立发展、解决问题独辟蹊径。

③自信、意识超前

自信表现在相信自己的思想,相信自己所认同的东西最终也会被他人认可,自信推动创新型人才进行积极性幻想,使自己始终处在一种昂奋的精神状态,藐视困难,不惧挫折、不断地扬弃自我、超越自我,超前的意识。

4 价值取向

指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价值立场的正向性和价值态度的奋进向上性。

5 行动实践

指创意通过某种实践活动,实现其价值的行为过程。

企业是创新的环境,而人才是创新的主体。人力资源人才核心素质中“创新特性”已是企业人才标准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企业创新型人才是企业人才中的一个群体,它既有与其他类型人才共同的特征,又有着创新型人才特有的素质个性,更为重要一个特性就是个人的价值取向符合企业价值发展方向。(见图2)

从企业创新人才特质可以分析出,企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可以通过系统培训来提升知识素质水平、使企业员工有效掌握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通过搭建人才的创新舞台建立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文化,激发创新热情、培育创新精神意识品质;通过员工价值塑造使创新型人才与企业共成长。

1 系统培训

企业的培训体系是给企业员工付之以能的有效工具与方法,国内外很多知名企业其基于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体系,能有效支撑企业的人才发展战略。创新型人才培养亦可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过对创新型人才在企业层级中的岗位价值贡献提升不同的创新能力 基础层人员重点培养其岗位创新能力,中层人员重点培养其管理创新能力,高层人员重点培养其战略创新能力。

企业通过不同层级的培训课程及培训实施测评控制体系来培养出吻合企业战略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除此之外,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培养方式,因为,创新多在行业外、创新多在体制外,所以,企业要主动跳出自己看世界,跨出本位,向外界学习,寻求多元素的交叉,通过“理性”与“感性”的交叉,今天“与“未来”的交叉,“本领域”与“未来领域”的交叉来提升创新水平。这种跨界学习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方式:例如,星巴克提倡在旅行中学习。产品开发伊始,它会让产品开发人员和跨部门小组进行 “灵感”的旅行,去亲眼看看消费者和流行趋势,当了解当地文化,习俗及时尚后,“我们回来的时候,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想法及各种想问题的方式,这和我们在杂志上或者e-mail里读到的完全不同。”负责产品种类管理的高级副总裁米歇尔・盖斯说。

由于创新型人才自主独立发展意识较强所以需要一定的思维发散空间。企业里由于层级管理体制以本位主义,岗位定量评价等各种框框的限制之下,会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产生抑制作用,因为其精力和时间会散耗掉,所以,不要用工作把员工的时间填满,适度的身心调整则能唤起内心的创造欲望。很多创新型企业做的非常好,例如,3M公司秉承了独特的“15%”的理念以及GOOGLE公司的“20%”的理论,员工可以保留自己独有的精力和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项目研究。

由于创新型人才有不断地扬弃自我,超越自我,超前的意识,所以,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其对新生事物开放性以及悦纳他人心胸。要有意识让员工与高人为伍,真切感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样才可以反省差距,提升能力、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怕挫折,百折不挠的精神。要创造条件,让创新型人才多试,敢闯。在有意见分歧时,要引导人才在干中求证,有风险时,企业领导要尽快消除他们的顾虑,并主动承担必要责任。要给创新失败者鼓劲再鼓劲,耍帮助创新者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求得成功,重拾信心。3M公司能够容忍失败,鼓励进行更多的试验和冒险。“失败――成功”的历史就是3M公司的历史。3M公司的创建者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发明家,而是一位医生、一位律师、两位铁路行政官员和一位肉制品销售经理。这5个明尼苏达人买下块森林茂密的土地,准备设矿采掘金刚砂,结果采掘出来的根本不是金刚砂,而是一种无甚价值的矿砂,后来发现,矿砂可以制造砂纸,从此产品创新和行业拓展之路一发而不可收。

激励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最好的武器。除提供员工挑战性工作外,也要对创新成果物质精神激励。没有挑战

就无所谓激励,擅于提供挑战性工作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另一种基本功,对创新成果物质精神激励对于很多创新型企业都做的很到位,1993年,英特尔开始了第一届“创意日”,鼓励员工提出创意提案,并奖励提出冠军创意提寨的员工10万美元,以推动公司内部创新文化的形成。之后,英特尔“创意日”每隔2年举行一届。许多员工提出的建议都被应用在此后英特尔的新产品上。再如,BM认为,创新不仅仅是专职技术人员的事,公司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参与到创新中来。IBM每年都要在风景秀丽的佛罗里达州举行一次“公司技术认证大会”,公司总裁每次都要到会,亲自向获奖者祝贺。获奖者中的有些人可以荣升为研究员这些研究员可不是“空有其名”,得此殊荣的人不仅地位提升,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从此有权自由选择技术研究领域,集中精力搞攻关,对其他工作可以一概不管。IBM还奖励新的创意以及其他非陵术方面的创新。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都有一笔资金,用以奖励本部门中非技术领域的发明者。

创新型企业范文4

关键词:员工敬业度 创新型企业 理性敬业 感性敬业 结构与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在“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之下,创新型企业被推到了历史发展的舞台中央。德国目前有3万家“研究型”企业、11万家“创新型”企业。这些企业专注、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深入员工的内心,使员工十几年如一日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并力图将其做到最好。正是德国创新型企业员工的这份敬业打造出了众多的名牌产品,让“德国制造”享誉天下。但从我国企业发展的状况来看,我国的创新型企业并未真正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缺乏针对创新型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创新型企业员工工作热情不高,敬业度有待提升。要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步伐,创新型企业员工的敬业度不容忽视。

一、相关研究

1991年,Lazonick提出了“创新型企业”的概念:致力于改进现有的技术和市场条件,不断地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并借此将自己与行业中的竞争者区别开来的企业。张良(2000)认为,创新型企业是以技术革新为手段,通过科技来发展新的产品,到形成新的市场和产业,从而有新发展点的企业。Joe Tidd(2004)指出,利用创新完善业务流程、生产创新产品和提供差别化服务的企业被称为创新型企业。Pak Tee Ng(2004)指出,创新型企业是拥有持续创新机制、能够将资源要素系统地转化为创新绩效,并把创新作为日常管理的核心内容,获取持续稳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性优势的组织。创新型企业是基于创新的文化、观念和组织活动为基础,通过自己研发、吸收和再创新,将创新成果转化利用为创新目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企业(刘秀峰,2012)。综合以上研究,本文将创新型企业总结为,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

员工敬业度的概念由Kahn在1990年提出,他认为敬业度即组织成员在工作角色中的自我的投入和运用。Rothbard(2001)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认为员工敬业度是一种由关注和投入两个要素组成的内心存在。C.E.Gardner(2007)把员工敬业度定义为员工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我国的方来坛(2010)借鉴自我和角色理论,将员工敬业度定义为员工在工作角色表现中,把自我和工作角色相结合,对工作、团队及组织本身的认同、承诺和投入的程度。潘琦华(2012)则认为员工敬业度可总结为员工在工作中,通过个体的具体行为或其他岗位活动而表现出来的积极、专注的情绪与认知状态以及愿意并且实际为组织做出贡献的程度。目前,学术界主要把员工敬业度分为二维度结构、三维度结构及六维度结构进行研究。Simon Hardaker等(2005)将员工敬业度划分为理性敬业和感性敬业两个维度,Saks(2006)则分为工作敬业度和组织敬业度;Schaufeli(2002)认为员工敬业度由活力、奉献和专注三个维度构成,Macey和Schneider(2008)认为由心理敬业、行为敬业和特质敬业三个维度构成;霍苑渊(2008)将员工敬业度划分为工作――行为敬业、工作――认知敬业、工作――感情敬业、组织――行为敬业、组织――认知敬业和组织――感情敬业六个维度;曾晖等人(2009)则划分为任务聚焦、主动参与、活力、效能感、价值内化和积极坚持六个维度。本文将基于Simon Hardaker(2005)的研究,从理性敬业和感性敬业两个维度上对敬业度进行研究。理性敬业指的是当员工了解到工作能为个人带来利益时,便能够进行自我激励,愿意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来帮助企业获得成功;感性敬业指的是当员工珍惜、热衷和相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会对企业投入更多的情感,并关注公司未来的发展问题(Simon Hardaker,2005;杨莹,2005)。

本文在袁凌(2012)对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敬业度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创新型企业的特征,修改和整理出了七个创新型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本文的理论模型,见图1。

二、研究内容

(一)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次问卷主要是以纸质版问卷和推送微信问卷的形式发放与回收,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05份,回收率为93.2%,剔除无效问卷17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88份,有效率为91.7%。参与本次调查的男性占43.1%,女性占56.9%;年龄在25岁及以下的占50.1%,26~35岁的占42.0%,36~45岁的占5.8%,46岁及以上的占2.1%;已婚的占29.2%,未婚的占70.8%;学历为专科及以下的占7.9%,本科的占43.2%,硕士以及上学历的占48.9%;在现单位工作年限为1年以下的占53.1%,1~3年的占25.2%,3~5年的占14.8%,5年以上的占6.9%。

(二)测量工具

本研究所采用的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员工敬业度调查量表,第三部分是员工敬业度影响因素调查量表。问卷的第二部分借鉴了袁凌(2012)在研究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敬业度时所采用的量表。其中,Q1~Q6题用来衡量理性敬业度,Q7~Q12题用来衡量感性敬业度。问卷的第三部分借鉴了Oldham(1980)、操芳(2009)、刘宇(2007)、冷媚(2007)、马明(2005)、王玮(2015)等人的研究,分别测量了以下七个主要影响因素:工作本身(J1~J6)、薪酬福利(S7~S10)、领导力水平(L11~L16)、职业发展(D17~D21)、参与管理(P22~P26)、信息沟通(C27~C29)、内部公平(F30~F32)。

三、研究结果

(一)信效度分析

敬业度、工作本身、薪酬福利、领导力水平、职业发展、参与管理、信息沟通、内部公平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可靠性系数分别为:0.865、0.815、0.834、0.916、0.837、0.861、0.810、0.897,其内部一致性水平可以接受。同时,对量表整体的内部一致性分析得到Cronbach’s Alpha可靠性系数为0.968,说明量表整体水平好。

在效度方面,由于本文采用的是由国内外成熟的量表经过适当修改发展而来的,并且在问卷最终确认之前,通过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士,对问卷进行了预试并根据反馈情况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因此具有相当程度的内容效度。

(二)相关性分析

通过SPSS22对创新型企业员工敬业度主要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工作本身、薪酬福利、领导力水平、职业发展、参与管理、信息沟通、内部公平与理性敬业和感性敬业都是显著正相关的,七个因素与理性敬业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8、0.751、0.647、0.740、0.640、0.552、0.548;与感性敬业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8、0.636、0.769、0.760、0.617、0.641、0.623。

(三)回归分析

分别以理性敬业和感性敬业作为因变量,第一步先将控制变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人口统计学变量纳入回归方程;第二步将自变量工作本身、薪酬福利等因素与控制变量一同纳入回归方程。回归分析的结果汇总见表2。

从以上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工作本身、薪酬福利、领导力水平、职业发展、参与管理、信息沟通、内部公平分别对理性敬业和感性敬业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四、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创新型企业员工敬业度的结构及影响因素。尽管目前学术界对敬业度的影响因素有一些探讨,但是定位于某一类企业中员工敬业度影响因素的探讨较少。本文立足于创新型企业这一特定组织中的员工,探讨敬业度在理性层面和感性层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效果。对创新性企业员工敬业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建立在国内外成熟的研究上,对于年龄和学历等人口统计学因素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对于创新型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影响因素没有根据其企业特征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创新型企业有自己的企业发展模式和特征,因此,对创新型企业员工敬业度的研究应该从更为细化的角度进行切入,才有可能得到提升创新型企业员工敬业度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有助于创新型企业创新氛围的形成以及员工创新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LAZONICK W. Business Organization and the Myth of Market Economy[M].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2] 张良.创新明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0(03):44- 56.

[3] 玖・笛德等.管理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3- 65.

[4] Pak Tee 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the innovative organization[J]. Human Systems Management, 2004,23(12):93- 100.

[5] 刘秀峰.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中国外资,2012(18):251.

[6] Kahn William A.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Personal Engagement and Disengagement at Work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0,33(4): 692- 724.

[7] R othbard N.P. Enriching or Depleting? The Dynamics of Engagement in Work and Family R ole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1,46(4):655- 684.

[8] Charles E. Gardner. Engaged Employees Drive the Bottom Line [J]. DVM, 2007, 38(03):49.

[9] 方来坛,时勘,张风华.员工敬业度的研究述评[J].管理评论,2010(05):48- 49.

[10] 潘琦华.心理契约视角下新生代员工敬业度研究[J].企业经济,2012(08):96.

[11] Simon Hardaker, Chris Fill. Corporate Service Brands:The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Engagement of Employees,Corporate R eputation R eview, 2005,7(04):365- 376.

[12] Alan M. Saks. Antee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employee engagement [J].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2006,21(07):600- 619.

[13] Schaufeli W .B, Bakker A. B, Salanova M. T he Measurement of W ork Engagement with a Short Questionnaire: A Cross- national Study [J].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2006,66(04): 701- 716.

[14] Macey W.H, Schneider B. The Meaning of Employee Engagement[J].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8(01):3.

[15] 霍苑渊.员工敬业度的构成维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两个典型企业中的调查[D].浙江大学,2008:61- 64,114.

[16] 曾晖,赵黎明.企业员工敬业度的结构模型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01):231- 235.

[17] 杨莹.员工敬业度提升模式[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5(06).

[18] 袁凌,李健,郑丽芳.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敬业度结构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03):150-155.

[19] 操芳.企业知识型员工敬业度研究[D].江苏大学,2009.

[20] 刘宇.重庆市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敬业度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59- 62.

[21] 冷媚.企业员工敬业度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25- 29,59- 60.

创新型企业范文5

关键词:民营高科技企业;创新型企业文化;因子分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6)01-0054-05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意识和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企业的全部精神所在,也是企业在管理上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优化企业的人文素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1]。创新型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2]。随着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的发展和激励,企业在自我创新能力的提高上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由于各个企业的发展环境不同,在探究道路上所取得的效果也不相同。本文以F公司为例,就企业创新型文化开展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其创新型文化建立关键因素。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创新型企业文化

创新型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明显企业特色的文化总和,其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规范制度、价值观、行为准则等物质环境以及文化环境的创新上,创新型企业文化所倡导的就是一种不断突破的过程,它鼓励员工的创新,提高员工积极性,给员工营造一种活跃的工作氛围,提高其创新能力[3]。在创新的时代,创新型企业文化对高科技企业来说都是尤为重要,它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念,开拓员工的创新性思维,从而为企业的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提供基础,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型企业文化,从主体角度来看是指企业在创新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全部创新精神;从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功能角来看是指企业能够创造、激发和培育企业创新的基础。

(二)民营高科技企业的界定

民营高科技企业是指开发高新科技产品的民营企业;民营高科技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发展能够带动科技的进步,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解决就业问题

[4]。21世纪以来,市场的环境变化是相当的快的,在这样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下发展而来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形成了产品更新换代快,反应灵敏,管理理念先进,风险较大,投资较为集中等特点。

二、F公司调查问卷分析

(一)问卷调查对象

F公司在自主创新方面表现出色,在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成功构建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公司是国内一家具有代表性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于2002年9月创办,是目前国内矿井物探装备制造领域规模最大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公司现为福建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ISO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认证企业等;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企业的内部创新以及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F公司进行调研,分别对专家教授、企业员工、企业管理层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对问卷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二)问卷设计、样本及数据采集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梳理形成本研究的最初31个测量指标(见表1)。研究量表采用Likert七点计分法,“1”表示偏好最低,“7”表示偏好最高[5]。本次调查以F公司为调查对象,总共发放问卷700份,收回636份,有效问卷600份,有效率94%。问卷发放情况为:(1)专家教授,调研人员通过与专家教授面谈,让专家就问卷的问题给出专业的打分。问卷100份,回收92份,有效问卷85份,有效率92%;(2)F公司员工,对不同部门分别调查,其中技术开发部门发放150份问卷,产品生产部门150份,市场销售部门150份,共150份问卷,返回问卷411份,有效问卷405份,有效率为98%;(3)F公司管理层,问卷150份,回收了133份,有效问卷110,有效率83%。

(三)指标的信度检验

信度是指问卷的可信程度以及稳定程度。本文采用L.J.Cronbach所创的α系数法。α系数可以通过SPSS软件中的Relaiablity Analysis得出,一般认为α系数达到0.9以上就说明指标设置的信度好,0.8~0.9可以接受的,0.7以上就得修改量表[6]。

从表2中可以看出总体可靠性统计α系数为0.954>0.9,说明指标设置的信度好。从表3中可以看出,删除各变量后的α系数也都比较高,说明问卷项目设计得比较合理。

(四)指标的效度检验

由SPSS软件得出效度检验指标KMO适当性检验值,由表4看出KMO值为0.803,一般当量表KMO值大于0.6时则表示问卷的效度是可以被接受的(见表4)。

三、实证分析

根据对F公司关于构建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运用SPSS22.0对31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等数据。

通过分析结果表5得出前7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从第8个公因子开始特征值开始小于1,根据公因子选取原则选取7个公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到71.734%,说明它们对大部分信息有一定的代表性。

提取方法:主成份。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a.旋转在12次迭代后收敛。

从表6看到7个公因子与评价指标之间具有明确的结构关系。按各主因子中载荷量较高的变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进行主因子命名。因子1在指标F3,F5,F8,F11,F13,F16,F17,F22,F26,F29,F30有较大载荷,将其命名为组织的灵活性和敏感性,贡献率达到了21.65%。因子2在指标F12,F23,F24,F25,F14有较大载荷,将其命名为员工自治程度,贡献率达12.176%。因子3在指标F28,F21,F15,F4,F27,F6有较大载荷,将其命名为企业持续发展,贡献率达到10.804%。因子4在指标F19,F31,F10有较大载荷,命名为激励制度,贡献率达到8.936%。因子5在指标F7,F9,F1有较大载荷,将其命名鼓励冒险精神,贡献率达到8.461%。因子6在指标F2,F18上有较大载荷,命名为行为模式,贡献率达到5.221%。因子7在指标F20上有较大载荷,命名为领导重视,贡献率达到4.479%。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分析,组织的灵活性和敏感性,员工自治程度,企业持续发展,激励制度,鼓励冒险精神,行为模式,领导重视为构建创新型企业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问卷分析的结果,本文对于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构建给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企业制度方面

企业制度体现企业文化的核心,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优化配置企业资源,使企业在制度上为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构建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企业制度只有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和敏感性,才能快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应建立长久而明确的目标以及正确的经营之道[7]。提升企业上下的办事效率,排除冗余环节,节约企业资源,建立一整套激励制度,树立一线员工的创新模范和典型,奖励成功的创新行为,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二)企业员工方面

员工就是企业的血液,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对构建创新型企业文化是至关重要的[8]。首先提高员工的自治程度,给员工一定的自治权利和主动性,使员工可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创新活动。其次允许员工参与企业决策,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异议,重视员工的创新自主性和时间的主动性,充分授权。最后鼓励员工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沟通、知识分享,充分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企业荣誉感。

(三)企业管理方面

构建创新型企业文化应该将创新融合到企业的管理中去,分别从管理思想、制度、手段、人才管理这几个方面进行[9]。企业领导者应从管理思想和管理人才方式上创新,如企业吸收培养敢于冒险、鼓励创新、思想开放先进、注重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企业领导。以及企业应当具体从战略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业务流程、人力资源管理等制度和手段方面进行创新。参考文献:

[1]陈海兵.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应用模式[J].中国核工业,2014(11):58-59.

[2]陈春花,刘国江.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3):294-296.

[3]甄珍,付东普.创新型企业文化构建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2(3):157-166.

[4]郭国庆.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模式与环境优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5):49-54.

[5]谢玉华,陈佳新生代员工参与需求对领导风格偏好的影响[J].管理学报.2014(9):1326-1332.

[6]徐晓明,沈红丽.高校图书馆面向企业信息服务的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5):64-69.

[7]李夏琴.适应性企业战略协同机制及其运行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8.

创新型企业范文6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 宁波 融资 金融服务体系

党的十七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制定了21世纪前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宁波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结合区域经济特点,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将以更高的起点、更大的力度、更快的步伐,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构筑大都市,繁荣大文化,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中宁波市金融运行总体呈现健康平稳态势,但存在着贷款发放速度增速减缓,贷款集中向大企业、传统项目和个人消费信贷投资,中小型的创新企业贷款困难的问题。扫清创新型企业发展中的障碍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方面,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是科学发展观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更好地支持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执行中央的政策,对自身来说,也意味着更好的发展机遇。

一、宁波市金融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银行的市场功能定位存在误区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功能定位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和中心城市,没有顾及点多面广的创新型企业,因而也难以满足创新型企业临时性、突发性的金融需求。并且,国有商业银行对创新型企业仍心有余悸,存在偏见。对地方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来说,不少创新型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不良资产居高不下,贷款风险大、成本高,银行往往把资产投进去就很难收回来。因此,这些金融机构也不是主动积极地帮助创新型企业解决融资困难,而是“恐小”、“拒小”,有的甚至加入了“攀富傍大”、“嫌贫怕小”的行列,不愿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2、金融机构怕担风险

目前银行对信贷员实行了以资产质量为主要指标的考核办法,一旦放出的贷款出现了风险即要求信贷员下岗催收,这使得信贷人员产生了“多贷多风险、少贷少风险、不贷无风险”的想法。中小型的创新企业因其对贷款需求“急、小、险”的特点,使得银行对其贷款极为慎重,不少规模小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信贷支持。

3、政府服务机制缺乏

从创新型企业外部环境来说,政策环境和社会相关职能部门缺乏为创新型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对于有发展前景而本身还没有足够自有资本进行抵押的创新型企业,担保型放款是解决这些企业资金不足的有效途径。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专门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这种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不多,即便有的地区建立了这种机构,也因担保资金来源等方面的问题而难以正常运作。同时,自银行开始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加强了集中调控力度,贷款重点投向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和大型企业,对基层行分配的贷款规模较小,尤其是以创新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县级支行,基本上没有贷款权限。

4、创新型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不佳

首先,发展的盲目性。创新型企业大多是家庭式的经营,作坊式的生产,经营规模小,自身资本实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差,潜在风险极大。其次,创新型企业在组织、人事、财务、生产以及市场运作等方面,规范性较差,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致使银行很难对其实施有效管理、监督、检查,从而不敢对其放款。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也是创新型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创新型企业受规模和资金的限制,生产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行为优势不明显。再次,管理缺乏规范性。创新型企业比较普遍地存在内部管理混乱,业务人员素质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账表数字不真实等问题。这种粗放型的管理方式,使得金融部门信贷投入心有余悸。

二、促进宁波市金融支持创新型企业的措施

1、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加快金融市场结构的调整步伐,尽快建立起多层次、能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市场体系,重点是发展证券市场和建立健全面向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改善企业融资结构。首先要实现金融主体的多元化。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及国有、民营和外资等金融机构,以满足经济对金融的多层次需求。其次要实现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包括间接和直接融资市场。间接融资市场必须有信贷市场、票据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提高金融机构自身的资金运用效率。直接融资市场必须有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基金融资等,吸纳和集聚社会资金,提高资金融通和配置能力。再次是积极发展和运用融资租赁、项目融资等筹资方式。政府必须加强宏观引导,主要措施为:加强宣传,提高企业特别是广大民营企业的融资租赁意识,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和配套政策与措施,如允许租赁设备加速折旧,推行租赁保险制度,减免有关税收等。

2、增加信贷有效投入

各金融机构必须立足于宁波经济发展的重点,以更新的经营理念和更先进的管理模式,积极支持宁波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部分。在业务的发展策略上,突出“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这一基本原则,面向市场、了解市场、融入市场、服务市场。在信贷策略上突出“不论大中小,只求效益好”,打破以“成分”和“规模”论优劣的旧观念。要从宁波经济结构的调整中积极主动地寻找新的增长点,重点支持能源、交通、电力和环保等基础设施行业以及城市建设、桥梁、供水和供气等公用事业的投入,增加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教育、广播、电视和医院等项目信贷的投入,为加快宁波城市化进程打好基础。要从宁波经济多元化结构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外商投资企业、上市公司、优秀的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都将是金融重点服务和支持的对象,尤其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探索适合宁波市创新型企业发展特点的信贷及其担保方式。

3、改进对创新型企业金融服务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需要建立能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交易行为的信用制度。因此,从外部环境上,要引导创新型企业提高信用意识,加强信用管理,确立信用观念。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创新型企业诚信系统,为强化企业诚实守信提供外在硬约束。从银行来讲,要改变程序化的信贷管理制度,建立更加灵活的经营机制,充分利用业务创新手段,来科学地收集企业真实信息,有效控制信用风险。要建立对信贷人员的激励与约束相配套的考核机制,调动信贷人员积极性,使信贷人员走出银行,深入创新型企业,了解企业真实经营情况,努力发现、培育和选择符合条件的中小客户和贷款项目。还要改进金融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依法处置违反《商业银行法》关于贷款应当遵守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的行为,遏止贷款集中倾向,尤其是小银行向大企业集中贷款的势头,引导各家商业银行提供分散的零售贷款业务,在法律上保证小企业平等借贷的机会。商业银行要建立向小型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机制,对扶持小型企业发展的有功人员予以重奖。

4、加快企业的创新

创新型企业方面应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以特色优势产品为“龙头”,走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的集约化发展道路,此外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法人治理机构,实行规范的、制度化的决策体制与决策程序,降低企业决策失误,才能为自己信贷融资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创造必要条件。为此企业要健全财务管理,增强信用观念。一方面规范和完善企业财务规章制度,定期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创造条件使企业在硬件上更多地符合银行贷款条件。一方面创新型企业经营者要加强金融法规的学习。应充分尊重银行的债权,不逃废、悬空金融债务,树立起守信用的形象。健全创新型企业资信评估制度,灵活运用多种贷款方式。从行业选择来看,可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有发展前途的新型企业。从企业财务状况来看,可重点支持信用级别高资产负债率低的先进流动量大、生产稳定、有担保的企业。

总之,完善面向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是一项多层次复杂的系统工程,宁波市有关部门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创新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宁波统计局:2007宁波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 何德旭:中国金融服务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 覃东海:金融发展、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J].金融论坛,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