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矿山安全管理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矿山安全管理技术范文1
【关键词】矿山采矿;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文章从法律上阐述了在矿山采矿方面国家给予的要求,分析了矿山采矿作业环境危险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安全管理的一些看法,同时重申了矿山采矿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强调其重要性。
二、矿山采矿安全技术管理的目的及相关工作
1.矿产采矿安全技术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认真员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方针和法规;通过制定并实施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减少不安全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减少因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研究生产活动的客观规律,积极制定和实施各种韦效的安全措施,消除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的因素,创造一个良好的劳动环境。
2.要实现上述的任务,需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制定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并落实到位。
组织学习、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方针、规程和法令。
编制并实施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提高矿山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安全技术管理机构,并组织专业人员,定期检查安全生产的落实情况。
调查、分析、统计并处理好职工伤亡事故。
建立有关安全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的资料档案。
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安全教育,总结经验教训,并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
三、矿山开采作业环境危险因素产生的原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各种因素的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存在释放性元素能量、有害物质失控、泄露和挥发等因素产生危害。金属非金属矿山产生的危险因素来源主要有人为、技术、环境、职业素质、物质或设备、管理等方面。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技术方面,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不懂操作技术知识、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常识和识别事故隐患的能力。在人为方面,由于个人身体和精神上的疲劳,思想精力不够集中等容易产生危险因素。在职业素质方面,劳动者没有正规的培训和学习,职业道德不高。在物质或设备方面,个体防护用品缺乏,设备陈旧、破损严重,安全装置(信号、保险等)失灵。在安全管理方面,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不健全,作业方法不安全、安检制度不完善。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工作环境方面的因素(高温、潮湿、光线暗淡、尘毒污染、躁声污染等)的影响。
四、矿山采矿作业环境的改善
通过调查、检测、分析、评定等,根据矿山开采作业环境的危害因素及有害作业点产生的原因、分布规律、危害程度等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改善技术措施,并加以执行。
1..改善作业环境的技术措施
不同作业环境由于危害因素的不同,所采取的改善技术措施也不尽相同。但在制定作业环境改善技术措施时,可考虑的技术措施一般包括:以无毒或毒性小的原材料代替有毒或毒性大的原材料,改变操作方法,如隔离或密闭法,湿式作业,隔绝热源,通风,合理照明,合理的厂区规划,作业场所的合理布置,个体防护措施等。
2.个体防护技术
个体防护是利用个体防护用品的阻隔、封闭、吸收、分散等的不同作用对人体的机体进行不同部位的保护,使其机体免受外来的侵害。个人防护用品的品种很多,目前矿山开采作业环境中常用的防护用品主要包括用于防止工伤事故的安全防护用具,例如安全帽、专门的工作鞋服等,以及用于防止呼吸道和口部传染的卫生防护用具如口罩。其次,还有用于治疗外伤的一些简单的医药用品包括纱布、创可贴、膏药、红花油等,这些对于矿山开采作业环境改善十分有效。
五、矿山采矿技术中加强安全管理的方针
1.加强安全管理,实现安全化矿山开采
采矿企业的安全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矿山开采的整个过程,涉及矿山开采的每一个参与者。加强安全管理就是要加强人、制度、设备、环境这些安全化生产因素的管理。随着矿山开采环境的复杂化,开采设备的现代化,给矿山企业对人和制度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重视专业化的安全管理团队建设
其组成人员包括:矿长、副矿长、班组长及班组安全员,他们是矿山企业安全化生产最前沿的组织者和监督者。既要带领大家科学开采、照章作业,完成生产任务,还要肩负安全管理的重任。这就要求他们树立安全化生产的管理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预先制定的安全事故预防方案,及时发现隐患,排除险情,把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就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甚至实现零事故。
3.重视矿山开采一线职工的全局性安全化生产理念建设
一线职工是安全化生产的主体,既是安全生产的参与者,又是实施者。在对他们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全局性安全化生产理念教育。即以每个人的安全作业,形成班组的安全生产,班组的安全生产促成企业的安全化生产,进而产生持续的经济效益。
4.重视安全化生产的管理制度建设
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生产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操作规程、作业章程等内容。在矿山开采的不同阶段,随着生产环境的变化,技术装备的不断更新,就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生产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安全监管人员要加强对各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管,做到无漏洞、无死角。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六、矿山采矿安全管理中相关安全法规及其实施
安全法规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安全法规知识,为保证职工的权利和义务及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预防事故、劳逸结合、预防职业危害、女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等方面的具体法规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促进生产。
1.安全生产责任制
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企业各级领导和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作了明确的规定,它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核心。
2.企业各级领导的责任
企业根据领导级别的高低和职位的不同分管的安全责任也各不相同。从上级到下级依次管理安全责任的顺序是:厂长的安全生产职责;分管生产、安全工作的副厂长的安全生产职责;分管其它工作的副厂长的安全生产职责;总工程师的安全生产职责;车间主任的安全生产职责;工段长的安全生产职责;班组长的安全生产职责,这样分工的最大好处就是便于各司其责,明确责任。
3.业务部门的职责
矿山企业单位中的各个专职机构包括生产、技术、运输、环保、人事组织、教育、机动、情报、科研、卫生、基建、设计、供销、质量检查、劳动工资、宣传、外办、企业管理、财务等,在各自工作和服务的业务范围内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和负责。
4.加强矿业员工安全培训
矿山采矿作业安全管理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而目前大部分的矿山采矿职业人员的矿山安全意识不高,因此,矿山采矿作业安全管理应大力宣传矿业安全和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降低生产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在矿山采矿的安全管理问题上,相关的规定和优化措施很早以前就已经提出来了,只是很多地方未落到实处。因此,加强对相关单位的监督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鉴矿法矿政和矿业[M].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25).
[2]朱洲.中国矿业成就与发展战略[[J].国际矿业工程.1999. (1).
矿山安全管理技术范文2
关键词:采矿技术;安全管理;中小型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根据实际资料显示,从2001年到现在,关于中小型煤矿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条例还不够完善,由于缺乏明确的违章、措施以及隐患定义,给中小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必须科学预测事故可能性,在完善隐患敏感度、危害度以及严重度模型的同时,提高中小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效益。
一、产生矿山采矿技术事故的原因
1、顶板事故较为突出,其次是运输和瓦斯事故,暴露出部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不到位,尤其对矿井瓦斯防治、顶板、机电、运输方面存在的问题未认真得到整改落实,特别是瓦斯防治和顶板现场安全管理较为混乱,防范措施不到位。
2、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现场的作业人员“三违”造成的,也就是部分煤矿行业的从业人员在安全教育上是滞后,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安全素质普遍较低,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能动性不强。
3、顶板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客观上因为部分煤矿的基础条件比较差,安全投入不够,井巷布局不合理。从分析来看,事故归根到底大都是由因为企业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科学的、详细的操作规程或者是直接操作者不按照煤矿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企业的管理人员又严重不负责,致使从业人员有章不循或无章不循,加之本身基础条件差,致使事故多发。主观上是由于工人在工作中支护不到位、或者是支护不及时造成的;有的是支护材料不合要求造成的;有的是处理危岩时,措施、方法不合理造成的。在瓦斯事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瓦检员配备不足,责任心不强,检查不及时,没有及时跟班作业,井下电器有失爆现象;瓦斯防治措施和管理措施落实情况不好,矿井通风设施质量和管理差,瓦斯很容易产生突然集聚,造成通风系统不稳定、不可靠,造成瓦斯事故的发生。
4、行政决策还是传统的经验决策,缺乏行知有效的科学行政决策和科学行政决策技术手段。
5、事故多半发生在夜班,大多管理人员夜班带班不认真,致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说明了企业的现场管理责任不落实,监督不到位,工人乘机违章操作。
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策略
1、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要做好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深入贯彻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安全法律法规,切实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第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教育培训体系,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和竞赛,使每一位员工真正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常抓不懈。第三,培育团结协作、敢打硬仗的团队精神,积极营造员工心理认同以及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培养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第四,建立一整套激励和约束机制,包括安全奖励机制、安全行为约束机制、安全责任约束机制、安全考核机制、安全曝光机制、人文关怀机制、员工福利机制等。
2、针对重点,解决难点,全面防范生产安全事故
当前,部分煤矿安全生产上伤亡事故发生的重点是顶板和通风瓦斯两个方面,但工作上的难点还包括水患的治理。因此如何防范以上三个方面的伤亡事故,是我们下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1)在顶板管理上,一是必须督促企业配齐配足专职顶板管理员,明确其具体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工作范围,分片分段加强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煤矿井下负责技术的矿长,必须对专职顶板员的工作和工人的支护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抽查,及时解决顶板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三是企业的操作工人必须按照作业规程,做到敲帮问顶,支护到位,杜绝工作面现场空顶作业,冒险作业,在处理危岩时技术人员必须现场指挥,制定科学的方案措施方可进行,切实防止顶板事故;
(2)在水患治理上,煤矿企业必须制定水患治理方案,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特别是有水患威胁的矿井,必须对采空区,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制定科学的探放水措施、方案。井下探放水工作必须按方案进行,同时明确专人负责。在汛期要加强井上下值班管理,防止洪水对矿井的威胁。
(3)在通风瓦斯管理上,一是企业必须按照“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隐患排除、綜合利用”二十四字方针,全面制定企业的瓦斯治理方案,并严格按方案操作;二是所有煤矿提高一个等级进行管理,即瓦斯矿井按高瓦斯进行管理、高瓦斯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管理。所有煤矿必须配备瓦斯监控系统,其监控的范围、地点、时间必须按规程进行,并实行专人负责;三是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严禁井下无风、微风作业,特别是要抓好迎头掘进通风管理,防止瓦斯突然积聚;四是必须加强井下电器设备的管理,严禁井下电器失爆;五是企业必须配齐配足瓦斯检查人员和瓦检设备,并严格按照规程加强瓦斯检测,坚决杜绝瓦斯事故的发生。
3、持之以恒搞好质量化标准
搞好煤矿安全质量化标准是煤炭企业的生命工程和基础工程,是创设煤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主要途径。我国煤炭企业应主动借鉴国际上领先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经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整套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比如对于技术管理方面,要坚持进行工作面顶板、质量和规程兑现以及安全隐患整顿的评估工作,积极推进各环节的质量化标准建设。
4、依靠科技,实现安全状况的根本性转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煤炭企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先进的技术武装自己。只有依靠科技,才能使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实现飞跃性的改变。具体来说,可以用高科技进行机械化作业,逐步降低人工作业的比重,这样既省时省力,还可以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使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发展。技术化的安全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减少了甚至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重视安监,健全监察机构
安监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针对性很强,对煤矿安全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监控煤矿作业的全过程,进行全方面的跟踪管理,保障煤矿作业各环节安全、有序的发展。重视安监可以使安全管理更加统一有效,是搞好煤矿安全管理的新举措。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监察机构,加强专项监察、定期监察和重点监察,对检查出的安全管理问题严肃处理,保证监察人员能在第一时间里有效解决安全监察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总而言之,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各方面的建设还需要不断提高。煤炭企业要在解决经济困难的前提下,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对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从各方面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最终确保煤炭企业进行安全生产。
矿山安全管理技术范文3
安全管理是矿山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近年来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屡禁不止,给社会、民众造成很多负面影响。事故发生常见的原因可简要总结为以下几点:①各级安全责任落实、监管不到位;②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得不到落实,技术管理上存在缺陷;③以包代管,施工队安全技术管理十分薄弱;④安全、技术培训不到位,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较差,有章不循,冒险蛮干等[1]。
安全技术管理是以设计和变革为核心,以沟通、协调和建立制度、规范为目的,使企业安全发展、员工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提升的组织行为。这体现了安全技术管理是处于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状态。安全技术管理同其他管理工作一样,时刻面临着杂、多、乱的日常事务,怎样“管”、“理”考验着技术管理人员的决心和信心;而技术管理部门更多的是依照常规标准及行业标准制定技术措施,与现场安全生产条件结合不紧密;单项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不达标、现场施工不符合要求等,对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实现十分不利。由此看来,安全技术管理在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不断改进安全防护措施以增加对人员的安全保障、投入现代化装备以减少人员进入危险作业场所的频次、改善作业环境以提高作业现场本质安全度等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均体现了安全技术是解决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方法,而对于矿山企业来说,改进安全防护措施、投入现代化装备、提升现场本质安全度等安全技术方法虽可行有效,但影响范围有限,作业现场点多面广,加之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缺陷等,隐患时刻处于变动状态,不能确保安全生产。只有建立完整的、可互相约束的技术管理体系,利用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全过程监管,才是一种高效的安全管理办法。
2 重点环节分析及注意事项
2.1 创建安全技术管理体系
①完善安全技术管理制度。现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多元化,新制度、新方法层出不穷,都旨在进一步优化安全管理体系、细化安全管理环节及管理内容。安全管理人员要针对每一个制度,与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取其精华为己用,切不可不负责任地照搬,使得制度部分内容架空而失去应有的效果[2]。安全技术管理制度也具有同样的特点,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依据企业现场情况变动及时变化。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应涵盖所有工种、作业场所、重要环节等,作为通用技术依据,员工可在作业过程中利用安全技术管理制度解决常见问题。
②建立安全技术管理网络。安全技术管理网络不能与安全管理网络混淆,要在安全管理网络的基础上,以涉及的所有专业工种为前提,明确技术人员责任,形成覆盖所有工种、所有类型作业现场的安全技术管理网。
③制定完善的安全技术培训制度、安全技术工作例会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制度、安全技术验收及考核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推动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④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安全技术监督检查体系。考核工作是安全技术管理工种落实的重点环节。要在完善的安全管理网络图的基础上,严格责任追究。利用安全技术管理网络建立安全技术监督及检查体系,使每位成员都能有效监督考核。
2.2 合理制定计划,确保可实施性
企业年度安全技术计划对于年度安全技术工作的开展有指导性意义。制定年度安全技术计划主要是对安全技术监督体系、危险源辨识、应急管理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对上一年度安全技术工作进行总结分析,采纳员工意见及建议,结合上级相关安全技术要求及企业自身打算编制年度安全技术计划。二级单位、部室要针对安全技术计划制定实施计划,从各自生产特性出发严密部署,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3 强化落实,狠抓现场技术管理及检查工作
作为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基础上,要高度重视现场安全技术工作的落实,充分发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监管效力,强化培训教育,重视工队长、班组长技术培训,使成为现场技术措施落实责任人,严把安全技术这道关。要做到任何措施、制度在责任制的约束下逐级落实到作业人员[3]。
安全检查要与安全技术要求全面结合,制定安全技术检查表,检查表要涉及采矿、机电、设备等主专业,并安排技术管理体系人员参与安全检查、隐患整改等工作。
2.4 重视新技术、新工艺实施
现今各种新技术加入到安全管理行列中,如大型机电设备、新的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等,在大型矿山均已落实到位,但如何确保所有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到实处是矿山企业需要重视的工作。要重视实施前期的技术培训及技术交接工作、操作人员及使用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组织新工艺、新技术比赛、知识竞答等活动,提升员工操作技能,提高奖惩力度,确保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规范起到实效。
2.5 其他注意事项
矿山企业安全技术工作主要有安全评价及检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危险场所机械自动化、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全标准化、危险源辨识、应急管理、事故调查等。所有安全技术工作都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必须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予以落实。要避免形式化建设、形式化管理等现象。
对于各类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要严格审核,对照法规标准、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等管理规定,对施工现场安全度、作业人员基本素质及技能、现场管理模式、工序危险性分析、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等进行全面分析,防止安全技术措施出现空洞、与现场脱节。
矿山内部技术部门的常规设计图纸、部门间的业务联系单、各类申请等,要在安全技术管理体系相关成员间进行传阅,参照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作业现场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现场工作经验等进行安全性分析,审核合格后签字。在工程验收环节要针对设计进行核实,确保达到规范要求。
矿山安全管理技术范文4
关键词:矿山;安全管理;问题;措施;框架结构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在矿山资源开发上力度逐步加大,但是管理水平却得不到提高,从而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给矿山的安全生产埋下安全隐患。基于当前矿山安全管理的现状,加强对矿山安全管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当前我国矿山安全管理现状
据我国国土资源部相关数据显示,在2008、2009、2010年三年中,百万吨以上煤矿中,因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死亡率分别是1.128、0.892、0.564,虽然死亡率在不断下降,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仍然是很高的,必须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
2 矿山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问题分析
2.1 法规体系不健全
矿山安全立法工作虽然已经颁布10年多,对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一直未能形成完整的法规体系,主要是因为缺乏系统性。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矿山安全法》等一些法规、标准等已不能完全适应矿山安全形势的需要,特别是一些矿山安全技术标准和规程,亟需修订、完善。尤其对个体或集体中小型矿山数量众多的格局,使安全生产的监管对象多元化,监管的难度很大。
2.2 采矿系统不完善
一个完整的矿床开拓系统应该包括运输、通风、压气、供风和供水等, 以便在矿床中进行采准、切割和回采工作。每个矿山都应该为实现自己的开采目的、确保安全生产建立合适的开拓及相关系统,并应在系统形成后方可投入生产, 生产中亦应随时保持其正常的运转。然而,有为数不少的小型矿山,开拓相关系统,特别是通风、排水、避灾逃生等维持矿山安全生产的主系统尚未形成即边建设边生产,或投产后不重视相关系统的使用及维护,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由于通风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而发生的中毒窒息事故时有耳闻,排水能力的不足常造成淹井等事故的发生, 逃生系统的缺陷更是使得事故发生时井下人员无处逃生,使得事故时有发生。
2.3 采矿作业复杂
采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生产环节多, 井下作业场所狭窄, 环境阴暗潮湿, 劳动条件很差。不同的矿山往往有不同的地质条件和不同的矿床潜存情况, 伴随着不同的灾害隐患,作业场所又不断移动和变化,稍有不慎或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发生冒顶、片帮、滑坡、透水。露天矿山也存在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石灰石、建筑碎石的开采长期以来习惯于一面坡式开采。矿山生产的对象是矿产资源,无论地下开采的矿山还是露天开采的矿山,由于矿床类型和性质不同,地质环境千差万别,开采技术条件千变万化,无一固定的开采模式,矿山生产的每个环节都有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在生产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的不安全因素。
3. 整改对策和措施
鉴于以上安全问题分析,必须要从根本上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细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府提出的《金属矿山安全规程》,防止事故的发生。
3.1 完善安全生产法规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订《矿山安全法》的起草与《安全生产法》的配套规章,如矿山建设项目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定、安全生产法实施条例、小采石场安全规程、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矿山安全生产经费和使用规定、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矿山事故应急预案规定等。
3.2 规范矿山技术管理,保障安全生产
矿山是高危险性的生产行业,存在地质灾害、爆炸、透水、塌方、坠落、中毒、触电、火灾等安全隐患。为避免事故发生,矿山企业必须建立规范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也应自觉按相关规程及技术标准要求,建设并完善矿井的安全生产系统,确保在紧急状态下的正常有效使用。以危险源控制为主线,以现场安全建设为重点,以过程监管为保障,以安全教育和文化为基础,建立起环环相扣的矿山安全管理系统。
3.3 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
企业应当重视并加强职工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等常规性教育机制,实行安全准入制度,要求全员必须持证上岗,未经过培训的人员坚决不得上岗,从而使职工能够加强安全意识、提高操作技能、熟悉避灾救护知识、掌握事故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企业应严格把关专业人才配备标准,重要操作岗位必须对持有专项证书后的人方可上岗。
3.4 强化并完善安全监管机制
根据《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规,结合企业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情况,建立健全分工明确、奖罚分明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全体员工依照有关法律原则承担相应权责。比如,制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措施,把安全绩效作为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对违背职守、酿成后果的行为予以严惩。此外,编制应急管理预案,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加大作业现场检查频率,提升班组现场处理事故能力。重点做到:(1)强化危险源控制。切实抓好尾矿库、爆炸物品与危险化学品、井下重点区段、矿山提升设备、通风防尘、采场顶边帮、作业现场交接班和工程质量的监管。(2)积极开展隐患检查整改。
4安全管理核心框架结构的构建
通过以上表述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矿山安全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应用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结合矿山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笔者认为首先应当从制定矿山安全管理的战略性目标与规划入手,并作为核心内容,加强矿山安全文化建设,建立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和预控制度,然后通过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系统进行落实实施。
其次是对核心内容进行细化,明确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确定核心框架实现的方法,从而构建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核心框架结构,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安全管理核心框架结构图
通过以上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框架结构我们可以看出,安全风险监测与预控管理,关键词是风险,基本步骤是通过对作业环境风险的监测与评估,制定预控措施,把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安全文化建设核心内容是本质安全化、企业安全理念与员工综合素质和企业安全制度,概括地说安全文化都是从规范物的安全状况和人的安全行为为出发点,所以我们用规范教育这个词来概括其深刻的内涵;其次就是安全监管,安全监管是实现以上安全管理核心框架内容的操作手段。基于以上安全管理思想,我们将其概括为“RSS”安全管理理论,简称“RS”理论。通过“RS”理论建立起高效的管理机制,提高安全文化建设程度,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学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的可能性。完善相关的操作规程,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合理组织劳动,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建立规范的制度保障体系, 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考核奖惩到位。做好矿山安全风险监测与预控管理,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并进行防范与整改。
5 结语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必须抓好矿山安全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工作,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矿山管理人员应不断加强安全管理技术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并应用到现场管理中去,杜绝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使矿山的安全更趋现代化,从而保证我国矿山工作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矿山安全管理技术范文5
【关键词】金属矿山企业 安全增值效益 经济贡献
一、前言
安全问题对于金属矿山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过去的工作中,很多人只是关注到矿山事故对整个工程造成的利益损失和负面作用,但是研究内容很少聚集到安全生产对整个矿山经济的增值作用,文章主要根据矿山企业的经营特征对的矿山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安全生产对矿山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
二、分析矿山安全增值效益的相关理论
安全效益主要是通过安全条件的实现来提升国家、企业甚至个人的利益,通过少量的安全投资来为社会和人民提供最大化的安全保障。矿山安全增值效益主要是矿山安全问题对其整个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和功能保障,对生产过程的有效维护,不管矿山发生事故或者不发生事故,该种对国民生产的保障和维护保障功能都是存在的,且该种状况和矿山经济的运行状况有关,贯穿整个过程。在一定层次的技术水平上,矿山的安全效益可以表示成,矿山安全效益=矿山减损效益+矿山增值效益+矿山的安全社会效益+矿山安全的心理效益。其中的减损和增值效益属于安全经济效益的范围,其他部分是安全非经济效益的范围。整个矿山企业在减少事故损失的过程中相应的会产生一部分经济效益,强化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提升整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能够保障安全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为整个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良好的维护和保障,相应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提升安全效益。
分析矿山的安全增值产出可知,其主要包含矿山安全管理水品提升程度、矿山职工的安全素养,矿山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信誉的价值等,首先是矿山安全管理水平、矿山职工的安全素质等有关软指标的综合评定,评定过程中需要将综合评价指标分成以下几部分,即员工的文化水平、员工工作的技术素养,矿山管理人员的文化认知水平,矿山工作者安全教育开展状况等。矿山的安全软指标综合评判=,该公式中,Wi是以上指标的权重,xi是以上各指标的分值和等级体现,按照以下公式来获取分值,即平均学龄=∑(某级别组人员等级系数×该组人数)/∑各学龄组总人数(年/人),学龄的计算年限根据上学的时间来定,例如,小学学龄6年,初中9年等,以此类推。
其次来分析职工技术素质的计算方式,可将其使用公式表现成,科技人员平均技术等级=∑某级别组人员等级系数×该组人数/∑各技术等级总人数,针对技术等级的设定,按照高级职称3年,中级职称2年和初级职称1年的标准来计算;其中矿山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可以根据安全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来确定,例如,研究生文化程度5级,大学生毕业是4级等,以此类推。分析矿山安全教育的开展情况主要根据工人接受培训的时间来定,例如,工人每周进行安全教育的的时间超过半小时的时候,将其作为四分来计,两周一次的安全教育确定为3分,一月一次计2分,两个月一次只能计1分,超过两个月都没进行安全教育的不计分。针对新设备的工艺状况,需要根据其使用率来计算。
分析矿山的环境价值,首先需要明确环境污染的情况对人类社会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的会面对很多污染物的影响,污染物会流向社会环境中,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果及时阻止或者提前预防污染的产生,便能够将污染控制在可治理的范围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便是创造了安全的增值。因此针对处理I种污染物的矿山治理过程中,可以采用公式分析,将其表示成,C=f{W,Ei/Ii,X},其中C代表矿山污染的治理费用,W代表矿山整体的污染物排放量,Ii是矿山咋离开菜的过程中i种污染物的进口浓度,Ei是矿山在开采过程中第i种污染物的出口浓度,矿山的特性使用X来表示,展示出矿山的所有制和整体规模面积。最后来分析矿山安全信誉的价值估算模型,矿山是我国发生工伤事故的密集地,对其生产效益造成很大影响,同时还会损失一大笔的经济费用,事故会给其他员工带来不安定因素,造成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如果矿山的安全事故发生很少,员工的工作氛围安全,心理稳定,必定对整个矿山的开采起到良好的推动,能够提升矿山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生产竞争力。如果将P比做成矿山安全信誉的价值,将D作为矿山预期的经济收益,将r作为矿山行业的平均收益率,将c作为矿山各个资产之间的评估数值总和,将j作为适用本金化率,因此得出以下公式,P=(D-rc)/j。
二、分析矿山安全生产创造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计算
三、结语
文章主要根据矿山经营的有关安全效益理论来分析其贡献价值,利用量化的视角来帮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价值,针对于安全生产的经济增长来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探讨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提升矿山企业和国家对于安全生产的关注度,帮助矿山企业和国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政策,保证矿山开采的安全性,提升安全增值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林,谭海霞,王宏图,吴军,任唤林.采矿业安全经济贡献率实证研究[J].金属矿山,2011,02:141-145.
[2]粟文辉,梁伟,李向阳,蒋复量,王淑云.基于DEA模型的铀矿山安全管理效率评价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5:86-90.
矿山安全管理技术范文6
【关键词】系统因素;矿山安全管理;危险源辨别;安全管理模式
我国煤矿多采用井工开采方式,危险系数较高,因此生产安全问题历来受到各煤矿企业的高度重视。一般来说,可从安全制度、监督机制、管理手段、安全意识等方面来加强对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但它又是个系统而复杂过程,同时牵制于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唯有通过准确把握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物的状态、特性,才能从源头上防患安全事故的发生。
1 人与物对于安全管理的潜在影响
研究人与物的潜在影响对于安全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任何项目的安全管理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和物的状态。这是因为:人是安全管理的主要对象,其技术水平与心理活动各不相同,如果忽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时则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因此在项目设计和施工管理中,应适当考虑人的行为对各类参数设置的影响,以从源头上控制不安全因素。而物是事故发生的作用对象,本身可作为危险源而存在,具用不安全属性与危险性特征。可见正确认识物的潜在影响是认识隐患、防范与消除隐患的必要前提。
2 如何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作用研究
任何一项安全管理案例都需人的参与及监督,技术人员在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2.1 优化施工计划和实施技术方案
工程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材料机具劳力的供应情况,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出最经济、最安全的施工方案,编制便于指导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和合理的进度计划。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中应经常深入现场,了解和掌握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施工方案和生产工艺,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2.2 加强对施工方案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力度
作为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并结合现在实际,及时调整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在各道工序进行质量验收时,安全质量一定要摆在首位,因为没有安全,就无法保证正常的生产,更不要谈质量和效益。
2.3 认真组织专业性安全检查和不定期的特种检查
对于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种设备、特殊场所和特殊施工工序,除安全管理部门的综合性检查外,应组织有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专业性安全检查。检查前应明确检点、检查手段和检查方法。如对电气焊、起重、运输车辆、压力容器、易燃易爆场所、高空作业场所、深坑施工现场和专业安全技术措施等,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处理,以确保安全生产。
3 系统危险源辨别与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3.1 系统危险源辨别
物的不安全状态构成了生产过程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如: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不良、零部件磨损和老化以及物的本身所特有的危险因素等,安全管理中,应根据物的状态和特性,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如:悬挂标识牌、指明危险性质、危险名称、专职负责人姓名等,有隐患的及时整改,消除诱发事故的根源,确保生产安全。
井下系统危险辨识是运用系统危险分析手段,全面发觉系统中潜在的各种危险因素,为系统危险控制提供决策和依据。根据对危险状况的初步分析,井下作业场所的危险辨识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内容:①全面分析主要灾害事故(六关)模式(潜在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后果等);②系统了解危险源固有危险状况信息,包括本质安全化状况及设备、设施、采矿工艺缺陷等;③确定各种危险源被触发造成事故危险严重程度,并估计其发生概率;④确定各种危险源的管理级别。
为达到上述目的,要采用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模式及严重影响分析(FME-CA)、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TA)等分析方法,对井下作业面进行危险辨识。
首先,在广泛收集并消化有关技术资料、与有关员广泛座谈及现场系统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井下危险源划分结果,将矿山主体生产系统划分危险源等级,将辅助系统化细化为系统,并根据危险严重度分级标准分别确定其危险严重度等级。
其次,进行危险因素的系统发掘,这是危险辨识的重点和主要工作内容,目的在于掌握各种危险源的危险发生模式,本质安全化水平,设备、设施、工艺缺陷,作业环境缺陷,危险暴露程度等。实际操作中综合采用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和向有关人员询问等方式,并发动岗位工人及技术人员共同发掘有关作业过程中所涉及危险源的危险因素,综合故障分析(FTA)结果及国内外有关事故案例,较全面地发掘危险源的危险因素,并逐个登记在危险源辨识登记表上,通过对主体生产系统危险源系统辨识,发掘危险发生模式,设备、设施、工艺缺陷,作业环境缺陷、违章几率等。
3.2 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井下系统危险控制能力实际反映矿山井下生产安全管理水平。对此,可以建立如下安全管理模式,即综合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原理于企业安全管理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井下系统危险辨识、安全检查改革及隐患整改、标准化作业和危险预知活动、管理改进、安全考评和综合安全评价等。这一管理模式应具有如下特点:
1)强调井下危险辨识,以掌握危险源的危险严重度、发生概率、危险发生模式、波及范围、缺陷状况等信息,不能局限于“六关”,为控制危险提供依据。
2)以控制危险为核心,并以实施班组危险控制为重点。通过岗位在线危险预知活动,提高职工安全综合素质;协调各级安全检查网络,加强检查信息管理。
3)将矿山内部安全评价作为一种危险控制工具,通过实施各级安全考评,以形成一种动态约束机制。
4)正确运用各种控制方式,除众所周知的负反馈控制外,特别提倡运用前馈控制,切实将事故防患于未然。
井下个系统对危险的控制能力涉及领导安全意识、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及安全管理系统运作质量等,内容十分广泛,并且都是难以衡量的定性因素,井下各系统危险控制能力考评必须抓住主要因素,尤其是管理水平,必须体现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考评内容的制定原则上狠抓与控制事故关联较大的重大因素,考评方式分抽查人员、查记录材料及现场观测3种方式进行。考评过程实质上也是帮助被评对象发现安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初步提出改进工作建议的过程。
4 结语
基于系统因素的影响,矿山安全管理中应清醒认识人与物的潜在作用。首先,应积极引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在规章制度与生产安全活动整改措施中加以明确体现;其次,应该准确把握物的状态、特性对矿山安全的潜在影响,从源头上实现系统危险源的分析与定位。总之,矿山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充分研究人与物双因素的影响对于矿山实现和保证安全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东兵.矿山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和措施研究[J].科技资讯,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