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互联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互联网范文1
相应地,“互联网+”的前提是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的广泛存在。2015年是互联网进入中国的第21年,中国迄今已经有6.5亿网民,5亿的智能手机用户,通信网络的进步,互联网、智能手机、智能芯片在企业、人群和物体中的广泛存在,为下一阶段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Com公司创始人、计算机网络先驱罗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从本质上讲,网络的力量大于部分之和,万物互联将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大力量,我们的“金融+”战略未来的潜力足以考验想象力。
跨界,
“互联网+”的颠覆创新
“互联网+传统行业”,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连接、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众所周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是随着蒸汽机驱动的机械制造设备而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基于劳动分工的,电力驱动的大规模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用电子和IT技术实现的制造流程的进一步自动化。而近年德国提出的工业4.0是在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主的新一轮通信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与之前的IT革命浪潮有本质的区别。未来互联网也会像蒸汽机、电力一样,作为一种生产力工具,给每个行业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因此,具备“互联网+”的思维,将会为更多的传统企业借助互联网带动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带来机会,而这实际上是中国版的工业4.0。
这一轮新工业革命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可能将为中国产业升级带来五大方向上的变革:智能化,即智慧化;个人化,即个人制造、大规模的个人定制,也包括以“创客”为代表的创业者驱动;跨界化,因为被逼无奈且“无跨界不生存”;“制服化”,即“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当然,还有无所不在的互联网化,及连接一切的万物互联。
“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传媒”…… “互联网+”战略的触角延伸,将不仅仅在第三产业,更在于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渗透,将线下与线上高度融合,这绝不是互相排挤的零和游戏,推动产业创新,才是“互联网+”的真正未来所在。
产业创新是被逼出来的竞争力。这一次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企业要在发展中植入跨界基因。什么是跨界思维?用互联网的思维做手机,这就是跨界思维;用互联网思维做金融,也是跨界思维;用媒体思维做商业,也是跨界思维……跨界思维的核心是颠覆性创新,它往往来源于行业之外的边缘性创新,因此要跳出行业看行业,建立系统的、交叉的思维方式,它需要跨学科的知识论层面的深度思维,而不是简单的创意或灵感。
连接后的社会网络即社会资本
计算之父马克・韦泽说,“最高深的技术是那些令人无法察觉的技术,这些技术不停地把它们自己编织进日常生活,直到你无从发现为止。而互联网正是这样的技术,它正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几乎所有用过互联网的人都会承认一点:互联网从一开始的工具,慢慢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并似乎有最终变成生活本身的“危险”。互联网连接人、事、物,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中,对我们改变最大的,就是我们和他们以及它们之间的社会网络关系。
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后的社会网络即社会资本。什么是社会资本?斯蒂格利茨在1999年世界银行出版的《社会资本》一书中指出:“社会资本包括隐性知识、网络的集合、声誉的累积以及组织资本,在组织理论的语境下,它可以被看作是处理道德陷阱和动机问题的方法。”这说白了就是人脉、关系与信任。
Web1.0时代,无论是门户网站还是搜索引擎,人只是检索或接收信息。虽有大量的行为数据记录,但人对其感知度并不高。这时,互联网更像是工具,只是提高生活效率的方式,真的忽然没有了,问题并不很严重。社交网络兴起后,“关系”就直接被推到风口浪尖。社交网络包括早期的即时通讯工具,后来的SNS,以及移动时代里的两微(微博、微信),等等。从来没有任何一种手段,把人们那么近地连接在一起。时间上7×24小时,空间上跨越五湖四海。
商家闻风而来,对于商业机构来说,哪里人多且常出没,哪里就是战场。人与商业组织,就此建立起了关系,人们所效力的各种组织都被卷入了进来。在基于社交网络的基础上,职业社交网路、企业社交工具,纷纷被发明了出来。互联网之于人类,从零星分散的个体行为,转变为连接一切的社会网络,最终变为给参与者带来回报的社会资本。
想象未来及价值正义
当传统形式被逐一连接后,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把原来本无连接的东西,让它们也连接起来。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互联网究竟连接了什么?答案其实就是数据。与此同时,在对数据进行恰当架构中,将能逐层依次形成信息、知识,进而成为智能。
信息技术不断在突破的是信息(数据)与其他要素的紧耦合关系,从而不断增强其流动性,以此提升使用范围和价值,最终提高经济、社会的运行效率。
信息(数据)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信息化过程,《连线》杂志前编辑、互联网预言家Kevin kelly曾说:“液体化、流体化来临,数据成为液化流体化连接一切得以实现的平台。媒体之间以信息的方式流体化重组,所有信息(数据)都是流体指数级增长。数据的本质就是平台,平台的本质就是移动。”人类经济社会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工业互联网范文2
一直以来,工业制造都是青岛发展的主旋律。在过去,这座城市诞生了诸如海尔、海信、青啤等一批知名企业。而进入互联网时代,又有一批致力于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的企业,正在成为这个城市新的引领者,比如红领、软控股份、特锐德等等,它们被称作新的“青岛现象”。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德国工业4.0等热词的背后,正是社会在互联网时代基于工业未来发展的新探索和新思考。而以“互联网时代工业变革之路”为主题的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正是聚焦“互联网+工业”这一命题,通过与国际互联网领域和工业领域的领跑者的探讨交流、对接沟通和观点碰撞,从而获得新的启迪。
两天时间,两场高端对话,9场案例分享,他们力求能给出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答案。本刊记者也就本次会议的部分观点和思想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
李毅中(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企业要主动拥抱互联网,进行自我革命
我国经济正处在旧力渐弱、新力将生的时期,结构性矛盾突出。多数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推动力不足。而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力,在近几年迅速发展,已显现出巨大的活力和动力。
当前的问题是,高技术产业的比重较小。在制造业领域,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占比不足12%。新兴产业要加快发展,并致力于传统产业的重构再造,推动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低碳发展,同时要为传统产业增加动力,将其做优做强。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要同时发力,不能失衡。
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而“互联网+”是实施途径。
未来,要通过深入推进“互联网+”,以及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这两个手段,来推进两个技术的深入融合,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工业的跨界融合。
“互联网+”行动的主体是实体经济,企业不要消极地等待改变,而应主动拥抱互联网,接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内生动力,进行一场自我革命,而不是等别人来革你的命。各类企业应该跨界融合、协同互动、改革创新,而不是互相颠覆。
“互联网+制造业”包括了四个内容:数字化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网络化的协同制造和社会化的服务性制造。
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要大力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智能制造要把握五个关键点:一是数字化的研发设计,要将仿真模拟、三维描述等信息工具的适用面,在2025年提至84%。二是将电子信息技术切入到产品中,提高产品的质量、功能和附加值。三是制造设备的数控化。目前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只有27%,到2025年要提至64%。四是制造过程的智能控制。五是企业内部要建立一套新的制造服务流程、标准设计、作业以及质量、安全、能耗、物耗、环境保护等。通过精准控制的实现,让制造厂变成智能工厂。
张瑞敏(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离开跑步机,融入互联网
美国的营销顾问西蒙・斯涅克提出了“黄金圈法则”,这个“自内向外而非自外向内”的思维模式,正是海尔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指导。
这个模式启示我们,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应是一个从“为什么(why)”切入,而后向“怎么做(how)”发展,最终探索出“是什么(what)”的逻辑关系。三者之间是以why为主旨的闭环优化,提出新的目标,就一定要形成一个新的体系去实现它。
企业之所以要颠覆传统模式,并建立互联网模式,是因为商业模式、制造模式和消费模式都发生了颠覆。
商业模式上,传统的科层制分工式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时代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分布式互联网生态圈。“分工”和“分布”一字之差,却是传统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本质差别。
传统经济的价值必须是交换才有价值,现在不是交换,而是共享。分布式给企业带来的挑战是,许多定律都会被颠覆,企业的盈利模式必须做出改变。
对于海尔来讲,所有人都是创业者,也都可以成为成功者。此外,自成体系的机构变成了互联网分布中的节点。
在制造模式上,颠覆来自于从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认为,所有国家不具有所有的优势。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的优势是低成本,成为了“世界工厂”。未来的趋势将是洲际化,也就是所谓的本土化。
现在,许多在中国加工制造的国际品牌都有回迁。一方面是,中国的制造成本在增加。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本土化,因为用户的需求更个性化了。互联网带来的改变是必须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所以就得大规模定制。
消费模式的颠覆,则是指从产品经济到体验经济。当今用户在市场中发挥着主导地位,过去以企业为中心、用户被动接受的产销分离模式受到冲击,重体验、重交互的体验经济时代将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确立了颠覆传统模式的目标后,企业如何转变?海尔探索的路径是“三化”:企业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员工创客化。
企业平台化,即从科层制变成一个共创共赢生态圈。整个企业变成了一个网络,变成了互联网中的一个个节点,企业领导是用户。所以,现在海尔只有三类人: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
工业互联网范文3
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峰会上,中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联盟了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蓝皮书,从时代背景、主要特点、生态体系、未来展望等几个方面向我们解读中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图景。
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必然选择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寻找途径,希望能重振本国经济。而此时,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创新,进入集成突破新阶段,并加速向工业领域融合渗透。因此,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创新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视,互联网融合创新引领未来制造业发展成为广泛共识。
美国了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先进制造战略、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美德两国均将工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作为基础要素和关键环节,以固有的信息通信技术优势和制造业优势,来部署推进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着力督造新一轮产业变革中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而对于中国,中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特点的新常态。“产业规模第一、门类最齐全”既是中国工业的优势,也让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在中国凸显的更严重,因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求也尤为迫切。推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形成多重优势叠加,驱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互联网+工业自有其特点
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工业发展的方式,驱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服务化发展,催生出多种新模式新业态。
第一,工业界和互联网界路径选择各有侧重。在中国,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正结合自身产业特点,选择不同的融合之路。工业企业现阶段侧重于挖掘工业生产的价值,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产品的增值。而互联网企业则更多的从贴近消费端的营销等环节入手,通过数据共享、供应链服务、营销帮助、融资支持等方面服务制造业。
第二,用户贴近和分工开放程度决定融合水平。距离最终用户越近的行业越早发生变革,开放程度越高的环节与互联网融合越紧密。
第三,新型研发组织方式集聚众智提升效率。云平台让研发设计实现全球协同,众包设计打通了企业与社会创意的合作渠道,虚拟仿真技术则降低了企业的设计研发成本。
第四,创新制造助力网络化智能生产。近年来,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网络制造充分激发了扁平化生产组织活力,云制造则高效聚集和配置了制造资源。
第五,协同式供应链促进各环节高效无缝对接。B2B模式对接上下游采购需求,生产线供应链协同实现高效精准配送,仓储物流平台能高效配置物流资源。
第六,需求端泛在连接实现全流程用户参与。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满足用户长尾需求,大数据分析支撑精准营销及决策,网络营销拓展出新型营销方式。
工业互联网范文4
关键词:国外工业互联网;无线频谱;无线技术
1引言
工业互联网九大技术(超级计算终端、软件定义机器、知识工作自动化、跨企业的标准制定、工业互联网的系统安全、机器人改变工业流程、分布式的生产3D打印、人类意识与机器的融合、虚拟世界)是由GE公司在2012年首先提出的,无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能够作为有线方式的重要补充,实现更为广泛复杂场景中的通信覆盖,德国和美国等国家在发展工业互联网过程中都非常重视无线技术的应用。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研发白皮书”中指出,无线技术应用是其实现工业4.0网络通信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计划在2018年实现5G标准化相关工作,为工业互联网提供更为灵活的广域覆盖,在2020年前后实现工业互联网工厂内无线局域网和近场通信等场景;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也非常重视工业互联网无线技术应用,成立专门研究工作组,致力于典型工业无线网络技术的研究,对于工业互联网典型的Wi-Fi、NFC、ZigBee、2G/3G/4G等无线技术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标准化时延、可靠性等进行统一规范的设定。对于工业互联网中的无线技术,从覆盖范围来看,可以包括工厂内无线技术和工厂外无线技术。工厂内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工厂内部短距离、低功耗无线网络通信需求,包括信息的采集、非实时控制和工厂内部信息化等,具体包括Wi-Fi、ZigBee、2G/3G/LTE、面向工业过程自动化的无线网络等技术。针对工厂外的广域通信应用场景,NB-IoT对于解决低功耗、广覆盖、大连接等工业信息采集和控制场景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伴随5G标准化工作的推进,作为低时延、高可靠的重要应用场景,3GPP等组织机构也开展利用5G技术实现工业控制的相关研究。
2国外工业互联网无线技术频率使用及研究进展
2.1工厂内无线技术频率使用及研究进展
目前,国际上相关组织或机构积极推进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取得一系列成果。(1)2.4GHz/5GHz频段使用2.4GHz、5GHz频段的工业互联网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Wi-Fi技术、802.11p、蓝牙技术和ZigBee技术等。其中:Wi-Fi技术,主要是IEEE802.11系列,使用频率为2.4GHz、5GHz等,主要用于无线局域网络、掌上设备、智能家居等。802.11p技术,使用频率为5850~5950MHz频段,主要用于车联网。蓝牙低能耗(BLE)技术,工作频率为免许可授权的2.4GHz频段,低速、低功耗、低时延,可扩展至健康和健身、汽车和工业领域。ZigBee技术,属于IEEE802.15.4标准,使用频率包括868/915/2450MHz频段,是一种低吞吐量、低功耗和低成本的技术,最高达250kbit/s。网络拓扑结构可包括多达几千个节点,应用于工业、医疗、智能建筑和家庭自动化等场景。(2)1GHz以下频段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研究了适合于1GHz以下频段所使用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包括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NFC近场通信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属于ISO/IEC10536/14443/15693/18000系列,使用的频率包括13.56/27.12/433/860MHz等频段,主要应用于物流、制造业、医疗、交通、电子证照与电子门票等。NFC近场通信技术,属于ISO/IEC18092、21481系列,使用频率为13.56MHz,主要应用于零售、移动支付、身份识别等领域。(3)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推荐的其他频段欧盟早在2011年就开始研究工业互联网工厂内用频问题,通过分析典型的工厂应用场景,计算频谱需求约为76MHz,并结合本国频谱规划,提出了包括2360~2400MHz、2483.5~2500MHz、5150~5250MHz、5725~5925MHz在内的6段候选频段。
2.2工厂外无线技术频率研究及使用情况
(1)国外NB-IoT技术频率研究进展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B-IoT)是解决工业互联网工厂外广域低功耗覆盖的重要技术,成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分支。各国际组织和地区对于NB-IoT的频率规划研究情况如下:3GPP近年来,3GPP一直致力于推动NB-IoT标准化工作。通过各国不懈努力,NB-IoT的3GPP标准核心部分在2016年6月冻结,并在2016年底完成了一致性测试。通过多次统筹协调,3GPP定义了NB-IoT的候选频段包括700、800、900、1800、1900和2100MHz等,为各国开展NB-IoT频谱配置,推进商用化进程提供有力指导。欧洲当前,欧洲大部分电信运营商都是基于900MHz频段基础上来开展NB-IoT试点和试验,另外有少部分采用的是800MHz频段。2016年9月,欧洲著名电信运营商沃达丰和中国华为公司开展合作,采用800MHz本国授权频段,在现实网络上实现了NB-IoT的第一次连接测试,这成为NB-IoT国际化商用推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此外,沃达丰将基于前期的研究试验成果,在2017年第一季度开展NB-IoT主要欧洲市场推广工作,第一批网络试点包括西班牙、德国、爱尔兰和荷兰,后续还将继续扩展,预期在2020年实现NB-IoT的全球覆盖。2016年8月,法国的第二大移动运营商SFR也明确宣布,为优化原有2G/3G/4G网络性能,提高网络容量和频谱资源利用效率,正积极开展NB-IoT技术研究和相关试点试验。相比使用非授权频谱的SigFox或者LoRA等技术,NB-IoT作为使用授权频段的IoT技术,将更利于电信运营商基于原有网络的快速部署,得到很多电信、移动运营商的积极支持。(2)国外5G频率规划研究进展5G技术是实现未来宽带、高速移动、泛在覆盖的一项重要手段,是未来物联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物联网产业的经济和战略竞争中扮演重要角色。欧美日韩等国都在积极推进,加快在技术、频谱、标准和产业化方面的研究和试点工作,提前进行规划布局,提升各自竞争力。作为5G标准化的核心问题之一,5G频谱规划也一直是各个国家持续关注和研究的议题,受到国际电联、各国政府和业界的高度重视。国际电信联盟(ITU)作为全球唯一负责管理和规划全球频谱资源的联合国机构,国际电信联盟(ITU)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推进5G频谱的标准化。在2015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15)上,通过多方协调和统筹,正式将1427~1518MHz频段标识为未来移动通信新增加的全球统一频段,为5G频谱全球标准化奠定基础,其中1452~1492MHz频段被ITUI区的53个国家确定用于发展本国移动通信业务。同时,会议还通过讨论决议,明确3400~3600MHz频段成为ITUI区及II区国家未来移动通信业务的统一频率,3300~3400MHz频段作为全球45个国家发展未来移动通信业务资源。此外,4800~4990MHz频段、470~698MHz或其中部分频段、694~790MHz频段也被作为部分国家未来移动通信业务频率。其中,3400~3600MHz频段、3300~3400MHz频段及3600~3700MHz频段等,可以满足未来5G典型应用场景的宽带连续频谱需求,加快推进5G商用进程。同时,针对5G未来发展对于高频段资源的需求,WRC-15也明确了24.25~27.5GHz、37~40.5GHz、42.5~43.5GHz、45.5~47GHz、47.2~50.2GHz、50.4~52.6GHz、66~76GHz、81~86GHz、31.8~33.4GHz、40.5~42.5GHz、47~47.2GHz共11段候选频段,计划2019年进行最终决议,为各国积极开展5G高频技术和器件研发提供有利条件。欧盟欧盟一直致力于全球5G标准化的推进工作,因此积极提议协调5G全球统一频率,以实现顺利漫游,保证产业效益最大化。在5G频谱资源配置方面,欧盟采取低、中、高频段互为补充的方式,满足5G不同应用场景的频谱需求。2012年,“TheRadioSpectrumPolicyProgram”决议,统筹配置1200MHz频谱资源支持本国宽带战略(包括3400~4200MHz频段)。随后欧盟通过决议,确定3400~3800MHz频段用于发展未来移动通信业务,并同步开展其中部分频段的详细规划方案的论证工作。2013年,欧盟又提出3800~4200MHz频段作为未来5G密集大容量通信场景的候选频段,并开展相关业务共存研究和兼容性分析。2016年7月31日,欧盟完成5G频谱的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在低频段聚焦700MHz、3400~3800MHz,高频在24.5~27.5GHz、31.8~33.4GHz和40.5~43.5GHz。2016年9月14日,欧盟正式公布欧洲5G行动计划,明确提供1GHz以下、1~6GHz和6GHz以上的测试频率。2016年11月1日,欧盟正式公布5G频谱战略,为促进5G2020年的系统商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欧盟5G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战略规定对于1GHz以下的频谱资源,重点突出700MHz频段,解决5G技术的广覆盖应用;明确指出在2020年以前,5G系统部署使用的频段是3400~3800MHz频段。对于高频段频谱资源,明确24GHz以上频谱资源作为5G产业推进的重点备选频段;鼓励在24.25~27.5GHz频段开展5G相关先行和试点应用,推动5G与该频段现有卫星探测业务、卫星固定业务和无源保护等业务的共用技术及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31.8~33.4GHz、40.5~43.5GHz频段均可作为欧盟5G技术中、长期发展的候选频段。美国美国在5G频谱规划方面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例如为推动本国宽带业务发展,为其规划3550~3700MHz频段共150MHz频谱资源。在考虑本国高频器件产业优势、力争引导该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上,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于2016年7月14日通过决议,明确将24GHz以上4段高频频谱,共计达11GHz的频段资源用于发展本国5G移动宽带业务,具体为28GHz、37GHz、39GHz和64~71GHz频段。这样美国率先成为采用高频段频谱发展未来移动宽带的国家,奠定在5G领域中高频段频谱的国际话语权。与此同时,规划方案还对未来移动宽带服务、卫星频谱和轨道资源以及政府专用频谱资源的协调进行了整体统筹,并规定了多种方式共存的频谱接入方式。例如,针对不同场景下需求,采用专用、共享接入和动态随机接入(非授权)等多种组合,最大化程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以上新规则将为美国5G产业发展提供方向引导,对产业链各方都有重要作用。日本、韩国日本基于本国信息通信发展实际,计划在2020年实现5G的商用化进程。2014年,日本将3480~3600MHz频段分配给本国第四代移动通信应用;2016年7月15日,正式本国5G频谱策略,提出3.6~3.8GHz、4.4~4.9GHz和27.5~29.5GHz频段4段频段作为发展5G的候选频段,并开展相关具体规划方案的研究和论证工作。韩国借助本国承办平昌冬奥会的契机,积极推进5G技术频谱研究和试点工作。目前,通过统筹协调,明确26.5~29.5GHz频段作为本国5G的试验频段,引导产业链各方的研发投入。同时,通过研究论证,还提出20GHz、32GHz、50GHz、70GHz等候选频段,为本国5G发展作为频谱资源储备。
3对我国工业互联网频谱规划的启示
工业互联网范文5
美国:重在服务以及衍生新价值
GE推出的Predix云平台是一个的工业操作系统,其中有很多模块可以由各个企业根据其行业背景,构建适用于自己的解决方案。Predix主要是三层架构,是面向工业领域的第一个基于工业大数据的云平台,底部是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IaaS层,中间是平台PaaS层,最上端软件及服务层SaaS。Predix利用这三层云计算架构,将各种工业设备或机器以及供应商等相互联结,提供资产性能管理(APM)和运营优化服务,每天监控和分析来自数万亿设备资产上的千万个传感器所发回的5000万条大数据,帮助客户优化资源配置和业务流程,减少风险和实现100%无故障运行。
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器和设备加入工业互联网,可以实现跨越整个机组和网络的机器仪表的协同效应,形成智能数据,带来巨大的潜在价值。
优化网络:在一个网络系统内实现互联的各种设备或机器,可以通过互联网相互协作,提高网络整体的运营效率。例如,在医疗领域,将医生和护士等医疗数据互联,数据可以无缝地传输给医疗机构和病人,等待的时间将会更短,能够更迅速地帮助病人使用正确的医疗设备,从而使得医疗设备利用率更高,医疗服务质量更好。智能数据的巨大价值也可体现于交通网络中的路径优化。许多车辆实现互联之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位置和目的地,同时能够了解到网络系统内其他车辆的位置和目的地,允许优化路由来寻找到最有效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优化运维:通过智能数据可以实现最优化、低成本,并有利于整个设备或机器的运行维护。例如,将机器、组件和各个环节联网之后,将实现一个可监测的设备状态,可以在正确的时间将最优数量的零部件交付到准确的位置,将减少零部件库存需求和维护成本,提升设备或机器的稳定性。
恢复系统:通过建立广泛的大数据信息,帮助网络系统在发生毁灭性打击之后更加快速、有效的进行恢复。例如,当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时,可以用智能仪表、传感器和其他智能设备和系统组成的网络来进行快速检测,隔离发生故障的设备或机器,不至于发生串联而导致更大规模的故障发生。
自主学习:每台设备或机器的操作经验可以聚合为一个大数据,使得整个设备或机器能够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是不可能在单个机器上来实现的。例如,从许多飞机上收集的数据加上位置和飞行的历史数据,才可以提供有关各种环境下飞机性能的信息。当越来越多的机器连接在一个系统中,产生无数智能数据的结果将是网络系统的不断扩大并能自主学习,而且越来越智能化。
一旦智能设备采集到大量的智能数据,就可以通过智能系统,挖掘出具备商业经营价值的智能决策。设备与数据相互结合,网络协同且时更新,将对诸多行业带来较大裨益。
据GE公司的预测,航班延误每年给航空公司带来的损失超过400亿美元。其中10%的延误是由于对飞机的维护欠缺所造成的。同时,全球航空业每年燃油费用高达1700亿美元(营业收入约为5600亿美元),而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调查,这些油耗中有18%~22%属于资源浪费。GE的工业互联网通过对飞机航运输局和零部件系统数据的监测与统计,分析维修保养上的问题,每年可减少1000次延误情况。同时,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维修保养,也可以降低设备投资成本。通过航运数据,挖掘减少燃油能耗的实现路径,从而对飞行调度的优化,可减少2%的能耗使用,每年节约2000万美元成本,减少大量二氧化碳排放。
医疗占全球GDP的10%,是一个相当大的行业。据GE公司的预测,医疗领域由于低效率,每年会造成7310亿美元的浪费,尤其是临床医疗占到59%,高达4290亿美元的浪费。医疗从业人员与医疗器械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例如:护士换药、磁共振成像情况、医生诊断等过程都没能实时共享。将医疗从业人员、医疗器械进行联网,对诊断、手术、药方等信息进行共享,开展网络协同式的诊疗。GE的工业互联网通过综合管理每个病床,每个诊断的工作流、患者流,搬运和医疗器械,改进医疗从业人员、业务流程和器械通信情况,可减少15%~30%的医疗器械成本,提升医疗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的时间可多为15%~20%的患者提供服务。
GE将这个平台开放给所有工业合作伙伴,期望未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完善的生态系统,由各个企业积极开发具有行业辐射效果的应用软件(APP),并在此平台上共享、互相借鉴、互惠互利。
德国:既抓服务又抓生产
作为德国工业4.0的领军企业,西门子2015年年底宣布将设立一个跨行业的软件平台Sinalytics,为数字化服务提供技术基础。Sinalytics与Predix极为类似。据资料显示,这一平台将整合远程维护、数据分析及网络安全等一系列现有技术和新技术,还能够对机器感应器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并利用这些大数据为客户提供全新的服务。比如,可以通过这些大数据提升对燃气轮机、风力发电机、火车、医疗成像系统的监控。据说,已经约有30万台设备已连接至Sinalytics平台。
2 0 1 6年4月,西门子对外正式推出“MindSphere―西门子工业云平台”,当时西门子宣称该工业云平台将为工业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譬如预防性维护、能源数据管理以及工厂资源优化,特别是,机械设备制造商及工厂建造者可以通过该平台监测其设备机群,以便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提供服务,缩短设备停工时间,同时,MindSphere还为西门子的工厂数字化服务提供包括数控机床以及驱动链的预防性维护服务”。
据资料显示,MindSphere是一个数据联结平台,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来自用户端、供应商、信息化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相关数据,汇总形成数据企业的唯一数据中心,由此创建完整的、容易应用的产品性能大数据结果。同时,基于云计算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相关结果将能够即时反馈到企业的信息系统和自动化系统,从而提高企业对业务相关流程的响应――实现智能制造。
实现“互联网+”协同制造
2015年7月,国务院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互联网+”协同制造是重点行动之一,旨在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
实际上,早在2000年,国际著名的咨询机构ARC针对生产制造模式新的发展,详细地分析了自动化、制造业以及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从科技发展趋势对生产制造可能产生影响的角度,作出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用工程、生产制造、供应链三个维度描述的数字工厂模型。
其中,从生产流程管理、企业业务管理一直到研究开发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而形成的“协同制造模式”(Collaborative Manufacturing Model,CMM)。CMM协同制造模式为制造行业的变革提出了一个理论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将研发流程,企业管理流程与生产产业链流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协同制造流程,从而使得制造管理、产品设计、产品服务生命周期和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有机地融合在一个完整的企业与市场的闭环系统之中,使企业的价值链从单一的制造环节向上游设计与研发环节延伸,企业的管理链也从上游向下游生产制造控制环节拓展,形成一个集成了工程、生产制造、供应链和企业管理的网络协同制造系统。
当前,网络化的信息空间和现实化的物理空间可共同组成协同空间,信息空间对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未来制造业将进入虚实交互的协同时代。
未来的智能制造形态将是将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销售商乃至消费者搬到线上,构成生产资源、人力物力、研发创新的网络协同结构,主要目的是实现市场与研发的协同、研发与生产的协同、管理与通信的协同,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制造网络――协联网(Internet of Collaborative Manufacturing),由多制造企业或参与者组成,它们相互交换商品和信息,共同执行业务流程。企业、价值链和产品生命周期这三个维度贯穿于各个价值链中的制造参与者之间。
“互联网+”协同制造将成为未来智能制造的核心,协联网平台具体应满足三个“CM”要素。
具体而言,在前端,顾客对工厂(C2M)将提供自己的标准化模块供消费者组合,或是吸引消费者参与到设计、生产的环节中来;在内部,通过并行制造(CM)提升生产组织能力,以柔性化的智能制造去服务于海量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在后端,通过云制造(CM)积极调整供应链,使之具备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和短工期。
以往,制造业企业一定要通过原料、设备、生产、运输、销售五大环节组织生产制造。而这五个环节是相对固定的,且不可或缺的。并行制造时代,这五个环节可以相对独立,变成五个可以动态配置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相应的软件系统,自己的物联网感知系统,根据消费者需求,五个模块可以自行高效整合,满足生产制造的工艺需求。除了大幅缩短工期之外,还能大幅降低成本。
传统观点认为,只有等到所有产品设计图纸全部完成以后才能进行工艺设计工作,所有工艺设计图完成后才能进行生产技术准备和采购,生产技术准备和采购完成后才能进行生产。而并行制造则将各有关流程细化后进行并行交叉,尽早开始各项工作。
工业互联网范文6
【决战独角兽】
各位老板老板娘富二代们,大家早上好,我是牧金人投研团队2个周累计盈利126%的牛老师,美好的一天从牛老师的问候开始,点赞沾喜气!
上周最火爆的是工业互联网概念,我们有幸参与了龙头股唐僧肉的三连板,也希望周五关注的换手龙头能再次给我们带来好运。
周末独角兽消息发酵,昨天给大家发的几篇文章都是关于独角兽的论述,从理论到实践,今天和大家一起决战独角兽概念。
独角兽概念涉及个股较多,给大家筛选了一下,这些都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个股,供大家参考。
其中小米概念的普路通是龙头,目前还在一字板,龙二就是目前涨停的这几只,其中600577精达股份也是小米概念+云从科技的600728佳都科技都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