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祭奠英烈的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祭奠英烈的话范文1
【关键词】前列腺;气化电切术; 临床应用;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02-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我科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行前列腺切除术患者30例,随机分成2组,经尿道电切术的15例,平均年龄68.8岁,经耻骨后切除术的15例,平均年龄67.4岁,两组术前均进行心电图,B超,胸片,血生化,凝血三项及血细胞分析检查,无显著性差别(P>0.05)。
1.2 手术方法:两组病人均在硬膜外麻醉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组是将电切镜经尿道置人,在镜下行前列腺切除。经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是在正中下腹行纵切口行前列腺切除。2结果 两组患者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拔除尿管时问、平均住院天数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种手术方法术后情况比较(x±s) 结果显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组在膀胱冲洗平均时间、术后平均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拔除尿管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均低于经耻骨后切除术(P
3 术后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由于术中及术后用大量冲洗液冲洗膀胱,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及肺,脑,肾水肿等一系列病理或生理变化。如发现患者烦躁不安,呕心,呕吐,血压升高,脉搏慢,呼吸困难等情况时应警惕是否发生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应及时准备好抢救物品,并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积极处理,另外因为患者为高龄还伴有其他慢性病,麻醉对心肺等 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2 管道护理: 气囊导尿管妥善固定在病人一侧的大腿内【2】,保持导尿管通畅。 卧床病人翻身时注意勿使导尿管脱离,扭曲,压迫,堵塞及尿液逆流,同时嘱病人不要过度牵拉导尿管,以免气囊破裂引起尿管脱离。若尿道口有渗血渗液情况,及时更换局部敷料,每日更换引流袋一次,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如果冲洗液℃这样可避免根部长期受压引起局部充血,水肿。也可避免因大腿活动而改变气囊固定的位置,而导致气囊破裂移位,尿管松脱引起的大出血,翻身时注意尿管不能移位和脱落,并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堵塞,此外根据引流液的颜色随时调整滴速及拔管时间【3】,冲洗液温度应接近人体体温,一般为25―40℃,过高易引起血管扩张而加重出血,过低易导致体温下降,寒战,甚至出现膀胱痉挛,冲洗液一般术后1---2天停。
3.3 膀胱痉挛的护理:患者于急迫排尿感,感觉耻骨上胀痛,有灌注液反流现象,有时尿道口有尿液流出,患者极度痛苦,恐慌,经过术前术后预防泌尿系感染,消除紧张情绪,积极止痛止血,及时调整导尿管牵引重量,合适的冲洗液温度等护理,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膀胱痉挛。
3.4 心理护理:前列腺手术的病人大部分是老年人,老年人耐受性差,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造成不同程度的不适及恐惧不安,护士要耐心地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安慰体贴病人,向病人讲解电切术后常见的症状,解除患者的恐惧不安心理,使患者心理轻松,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更 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3.5 预防出血:出血常在术后24小时内出现,因此必须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引流液的颜色,性质,估计出血量,认真做好记录,如发现引流液颜色为深红色,伴有小血块,经挤压仍引流不畅时可用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冲洗膀胱,以促通畅,并可加快冲洗速度,直至引流液颜色变浅为止,若患者出血量多,膀胱胀疼,血压下降,脉搏增快,严重时出现休克,应立即停止膀胱冲洗,加快输液,输血速度,按医嘱给予止血药,必要时做好再次手术行膀胱镜下血块清除术。
3.6 预防及静脉血栓形成及肺部感染 因患者年龄偏大,加上手术创伤,术后卧床,术中术后应用止血药,易致静脉血栓形成及肺部感染。术后应指导床上活动四肢,协作患者翻身,鼓励有效咳嗽,如痰多不易咳出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3.7 健康指导:术后嘱患者进食易消化、含纤维素的 食物、多饮水,并定期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防止便 秘,必要时可服缓泻剂,避免因排便用力引起继发出血,注意保暖,防着凉,避免咳嗽,防止增加腹内压,不要做骑跨运动,患者坐位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5小时【4】, 以免前列窝出血,术后2个月忌久坐、爬山、走远路、提重物、劳累、感染以免继发出血。注意排尿情况,如有漏尿,告之患者可行肛提肌锻炼,或行针灸理疗,如有尿道刺激征、血尿及排尿不畅等症状时等症状时要及时来院就诊。
4 讨论 经尿道气化电切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无疤痕、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克服了开放式前列腺手术的一些缺陷,在临床上较开放式运用广泛。在行气化电切术术前,患者做好各项准备;在术后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这能够有效地减少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邹声泉,主编.实用外科腔镜学[M].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2.279―282.
[2] 五杨,孙玉兰.前列腺切除的术后护理体会[J]. 医学创新研究,2007,(2):66.
祭奠英烈的话范文2
清明是一个让我们缅怀先人的日子;清明是一个笼罩在烟雨蒙蒙中的节日。清明节祭烈士手抄报怎么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2020清明节祭英雄手抄报内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2020清明节祭英雄手抄报
有关清明祭英烈的作文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按照老师的要求,我在网上搜集了许多关于清明节的资料,对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原来清明节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不仅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更是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这天下起了小雨,我央求妈妈带我去烈士陵园扫墓。妈妈告诉我现在有一种更文明更环保的扫墓仪式,问我想不想尝试一下。我当然想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却见妈妈打开了电脑,难道妈妈要上一会儿网吗?我着急地催促着妈妈,只见妈妈很快打开了一个网页,“网上祭英烈”这五个大字醒目的标在网页上。这时妈妈对我说:“你看现在有许多网上祭英烈的网络平台,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实现我们的愿望,而且这种方式更符合当今环保、低碳、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听了妈妈的话,我大吃一惊,竟然在网上也可以祭拜英雄烈士,真是太酷了。
我迫不及待地要试一试了,妈妈让我先不要急,让我们一起看看仪式的内容吧。其实祭奠仪式的内容很简单,就是鞠躬、献花和留言,网上的主页被装饰的庄严肃穆,背景是蓝天白云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革命英雄群雕。上面有一段话:清明节到了。我们今天过上了好日子,这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清明节里,让我们一起缅怀他们,为他们扫墓吧!我和妈妈怀着崇敬的心情为英雄们鞠了躬,献了花,最后该留言了,我想了很久终于想了一段话:“革命英雄永垂不朽,你们用鲜血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用双手创造美好的明天。”
相关文章:
1.清明祭英烈手抄报简单好看精选5篇
2.清明节烈士手抄报最新图片大全
3.关于清明祭英烈手抄报图片大全
祭奠英烈的话范文3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状来探析消费社会中大众传媒对传统节日文化产生的影响,并以电视这个媒介手段为例分析节日文化内涵嬗变的原因和节日的电视化表现。
一、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状
节日之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各国人民为了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仪式。我国的传统节日从远古流传至今,形式内容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奋进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广大民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正所谓“生活中不可无节日,节日里不可无活动。”同时,传统节日有着定位清晰、指向鲜明、含蕴隽永的节日文化内涵,其传达的是较直观、质朴、浓郁的人文和情感信息。而节日文化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蕴涵着大量历史人文的内容,有着无穷的魅力和底蕴。它是我们民族的特征,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情感方式和审美方式,显现了我们的民族自己独有的生活习惯和美好愿望。它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节日逐渐被切断了它与人们实际生活经验的内在联系,慢慢丧失了其内在的宝贵的价值。以往一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有实际上的准备工作,家里会开始备年货、给小孩子添置新衣、家庭成员悉数到齐以便团圆。这是一种对团圆的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反映说过节特别是过春节的时候,“节味”越来越淡了,很多人过春节的时候就在外面的餐馆吃一餐来代表团圆饭。并且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中,传统节日受到了外来节日的严重威胁,圣诞节、情人节的火爆情景一年更胜于一年。这主要也是由于这些外来节日外在表现形式的丰富多样,物质承载较多,消费效果比较明显。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更侧重于内敛,没有过多的物质承载,这就使得传统节日在现在这个消费社会中面临着困境。因而,传统节日想要进一步发展下去,可以尝试顺势接收一些消费主义的理念,借助于消费的力量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同时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商业性推广,吸引大众眼球,提升节日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
二、电视媒体对于大众节日体验转变的引导作用
1、消费行为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节日体验
鲍德里亚曾在其《消费社会》中提到:“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富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这种现代化进程给人类带来了一个盲区,使人们认为似乎已经走过了需求阶段,正迈向满足阶段,这其中就伴随着消费社会的理念传播。鲍德里亚又曾指出被消费的东西永远不是物品,而是关系本身。因而,消费行为应该被看成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实践,这种消费行为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满足需求的“被动”程序,而是一种“主动”的关系模式,这不仅仅是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与集体、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系统性的活动和全面性的回应。正是在这一消费之上,文化体系的整体才得以建立。由此可见,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外在的表现形式已经在逐步改变,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生活体验也已经在自己的消费行为中逐渐被改变。节日文化不单是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研究对象,而要放在整个消费社会中去研究,与商业行为、消费行为都有着万千联系。
处于消费社会中的我们,很容易被商家所引导,节日文化又为他们推行消费理念提供了新的领域。商家借助大众传媒手段,利用“现代”、“时尚”等概念,将节日植入了现实生活,经过海量的不间断宣传,我们无奈地接受着情人节的高价玫瑰、平安夜的狂欢等等。此外,众多的商家还利用节日的文化内涵做文章,例如中秋的团圆、冬至的长寿、春节的喜庆都可以成为宣传的内容,以至于每逢年节,铺天盖地的各种宣传应接不暇。更为深远的影响是,消费社会理念的传播正在单一化乃至改变着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得节日的传统日常体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消费体验,节日的内涵发生巨大变化。因而节假日的消费活动已经成为人们过节时想到的第一件事,因为这时商家的促销力度最大,可以买到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黑色星期五”,以感恩节的第二天为名展开的全年最大促销活动,使得人们在提及感恩节时最多的话题就是在黑色星期五那天消费了什么。于是,商家便乐此不疲地营造着富足、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从而带来了购物、郊游、聚会的消费狂潮。节日成为消费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经济现象。而在这些商家的宣传中,大众传媒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以电视这种普及率极高的大众传播媒介为例,分析媒介对于节日的商业性推广提供了哪些便利。
2、电视媒体推动了节日的商业化
在当代中国,以电视为代表的媒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不再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获取信息,而是坐在家里让电视把社会生活的画面直接送到眼前,消费社会同时也变成了一个媒体社会。没有任何其他一种媒体可以像电视这样充斥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之中,电视的渗透面是如此之广,深刻的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看法。
同时我们处在消费社会中,节日的日趋商业化可以说是现代不可避免的一种发展趋势,随着现在世界经济不断的向前而去,人们心里对于形式上一层不变的节日多少存在些创新的欲望。商业化是带有目的性的推荐引导,商业化是节日发展的必然且又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因而,在保留节日中不可改变的传统习俗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商业化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是可以接受的。 作为大众媒体的中坚力量,电视对于节日的商业化进程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每逢过年过节,电视新闻总是会报道一些商家的促销活动以及民众的疯狂消费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更多的人在看到电视之后加入到疯狂的消费当中,扩大了商家在节假日促销的影响范围。还有每年的春晚,春晚的植入性广告一年多于一年,人们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在不停的吸收着这些广告的内容,使人们在不知不觉当中接收到了这些商业信息,培养着潜在的消费行为。当然,电视媒体不光起到了推动节日商业化的作用,还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节日体验方式。
3、电视媒体拓展了人们的节日体验
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相比,电视能够调动人们的一切感官,是人们感到最轻松的媒介接触方式,从而电视的普及率远远大于其他媒介。电视媒体是一种感观上视觉和听觉相协调、声像上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它有声有色、有形有情,以逼真的直观形象和生动的表现形式,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把枯燥的信息生动化,从而吸引公众、感染公众、说服公众。不论文化程度,不论年龄大小,公众都可以从电视中接受信息,而且可以重复声像,使其多次出现,反复刺激人们的感观,加深公众的理解,这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特别重要。
以2009年中央电视台制作的22个清明节特别节目为例,可以看出电视媒体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节日内涵知识,拓展人们的节日体验。从这次电视呈现的清明节文化内容来看,集中在下面四点:一是比较集中地展现中华民族祭祖的文化行为,如祭奠亲人、追思逝者、公祭先祖、缅怀英烈等;二是展现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如远足踏青、禁火寒食等;三是展现祭扫文明风,倡导祭扫新风尚和殡葬新形式,如花祭、音乐祭奠、网祭、花葬、树葬等;四是以电视的手段,通过诗歌朗诵、讲故事、民乐演奏、交响乐等艺术形式,传达清明哀思、歌颂青春和生命。电视媒介以自身的优势,营造清明节日文化氛围,传播清明习俗和节日文化内涵,一定程度地推动着传统节日适应现代生活。使得很多对于清明节不了解或是了解不深刻的民众都能广泛获知,并且为他们在清明节时提供更多的体验方式,比如提倡殡葬新形式。
2009年中央电视台曾做过一期特别节目《中国节·端午》,请来于丹、蔡澜、方文山等在各自领域都造诣非凡的文化学者、专家等,在主持人朱军的引导下,以论坛的演讲和对话形式,与到场的国外留学生一起对话,互动解读中华文化的节日。嘉宾从饮食文化、个人阅历融入节目交流之中,对话平和轻松,语言通俗富有趣味,赋予了节日内涵多样化的内容,将历史和现代通过亲切的交谈融会贯通。使得各种层次的受众都能在轻松的环境下获取深层的内容,在谈笑间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深奥内涵,不枯燥、不造作。将电视媒体的传播力量最大化,从形式和内容上都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受益匪浅。这又在思想领域加深了人们的节日体验。
参考文献
①[英]迈克·费瑟斯通 著,刘精明译:《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译林出版社,2000
②[英]戴维·莫利 著,史安斌 译:《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5
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④陈龙:《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