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1

一、中学班级管理现状及问题

1.班主任主导班级管理,班主任权威绝对化

据《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提供的资料,322名被调查的中小学生没有一人参与过制订班务计划或总结工作,67%的学生根本没有听过或见过计划或总结,58%的班主任从心理上认为这项工作没有必要让学生参与。班主任“独揽大权”成为了班主任维护绝对权威的唯一方式。

班主任权威绝对化主要表现为强调服从和控制,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教育学生以“疾风暴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这种教育轻则养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心理上无法独立;重则造成学生叛逆,师生关系对立,不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2.偏重智育,忽视心育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各学校的实力竞争都落在升学率上。学生的成绩成为衡量学校和教师水平的标准。在这种“标杆”的压力下,班主任只得狠抓学生的学习,增加学习时间,减少休息时间。目前有的学校学生每周的学习时间长达70节课,这让十六七岁的孩子确实无法忍受。在学生评价方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变成以“智”为主的评价手段。

偏重智育,使得各学校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心理需求的满足。在盲目地给学生加压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2006年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进行了“江苏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该调查在江苏省5169名中学生中展开,结果显示,全省学生消极情绪的发生率为38.3%,15.4%的中学生考虑过自杀。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除了与学生的个性有关之外,从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来讲,就是因为当前的智育主义倾向严重,致使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从而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3.忽视学生个性差异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每个学生也是一本书。因为每个学生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每个学生都是唯一独特的。如果班主任对班级里每个学生都用一套模式来教育的话,我们的学校无疑就是一座制造学生的工厂,每个学生都是一成不变的,这样的学生没有特点,没有灵性,缺乏应有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二、原因分析

1.班主任教育理念滞后

目前,学校在班主任选拔方面没有明确标准,一般都没有受过专门的班主任工作训练。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基础,大多数班主任还抱有“严师出高徒”的旧观念。教育社会学理论告诉我们:“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发生在具有组织性的环境中的。”所谓组织性是指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学校、班级组织的力量。班主任绝对权威的管理方式是与组织性的环境相悖的,势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班主任缺乏心理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基本动力,良好的心态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从而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心理体验和状态束缚人的能力的发挥。现在班级管理的现状是过分强调学习成绩的提高,给了学生过多压力。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叛逆期,过分地压制,势必影响学生心理的良性发展,同时也反作用于中学生的学习,束缚学生的思维与能力。

有的班主任注意到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但是缺乏必要的心理教育知识,或仍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手段,或直接戳穿学生自我保护的“盾牌”,这些不仅没有起到心理管理的作用,反而使学生更加逃避学校教育。

3.学校教育中的个性观缺失

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仅仅来源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个性才能养成性格。”

首先,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整体规划的同时很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在评价方面,习惯用总结性评价和单一性评价,不善于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往往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第三,家校联系机制不完善。家校联系机制在目前更多的是教师告诉家长学生在校表现,而家长则很少向班主任反映学生在家的表现,或者说班主任没有重视到这一方面。

三、班主任进行心理管理的必要性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一方面,班主任要走下班级管理唯一主体的“神坛”,发挥班主任非权力性影响,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班主任要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同时要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和学生交朋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心理支持者。

2.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中学生心理的可塑性。中学生是开始步入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因此,学校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不可偏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的脆弱性。主要表现为当前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低,在面对压力和挫折的时候会采取回避、极端的行为。

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叛逆心理是中学生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中学阶段,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心理上要求摆脱教师、家长的控制。如果班主任采取家长式的管理方法,会造成中学生的厌烦从而采取与要求相反的行为。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势的要求

校内心理教育力量的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许多学校都有建立,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由于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误解使得许多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敬而远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依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使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唯一主体,无疑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需要联合其他主体走到更贴近学生的一线。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最全面的教师,应当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起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整合。学生不仅仅有学习上的心理问题需要指导,生活辅导同样重要。由于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或者忽视,这部分的职能同样需要身处教育一线的班主任来承担。因此,班主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掌握心理管理的策略是重要的。

四、班主任心理管理的策略

1.建立班级心理兴趣小组

在班级中建立心理兴趣小组,不仅使小组中的每个学生的长处得到发挥,同样也会影响班级其他的同学,从而在班级这个大群体中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建立班级兴趣小组,主要的任务是搜集、阅读、学习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举办心理教育活动,关注班级同学心理健康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心理知识,分担自己的困扰,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在互助中解决心理困惑。

2.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立双向反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针对个别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班主任提供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生活、学习的背景资料;班主任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必须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科学指导。班主任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共存的主体,两者不可分离。班主任需定期翻阅每学期班级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主动了解班级个别学生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寻求帮助的情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要及时向班主任反馈,与班主任积极合作;在对来访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可以向班主任提出个别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3.完善家校联系机制

学生从出生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亲子关系、父母关系都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中学生整个青春期都要在学校度过,而青春期正是学生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因此学校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家校联系不仅仅是家长与学校对学生学习方面的联系,而应该是对学生全面教育状况的联系。班主任通过家访、短信等手段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心理状况,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家长对家校联系要提高重视,主动与班主任互动交流。一旦学生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可以联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个别学生展开个别心理干预。

班主任承担心理管理职能是对班主任工作新的考验,不仅需要班主任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管理策略,还需要班主任在人格上的完善。班主任自身首先是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方敏.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3.

[2] 骆舒洪,周卫红.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教学与管理,2001(6).

[3] 种传昶.高中班级管理初探.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7.

[4] 莫林·T·哈里楠.教育社会学手册.傅松涛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2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学生的心理问题均比较突出,班级管理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对学生的问题一定要细心观察,早发现、早引导,及时地调整问题学生的心态,引导学生理智健康的选择人生之路。但是这种心理健康问题,不是一蹴而就形成,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我们要把这种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一、建立良好信任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班级不仅仅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集体,还是学生生活的集体,班主任就像是一位大家庭的家长。让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班集体是建立师生良好关系的基石。在这个大家庭中,要遵循“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重视每一个学生存在的价值。“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种不同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果能够做到尊重需要,和学生的关系一定会很融洽。因为尊重学生,会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也就让学生对班主任、班级有了一种归属与爱的需要。在这种心理动机之下,班主任的工作就会很容易展开。一旦学生有了思想问题甚至是解不开的情结,在尊重班主任、敬爱班主任的心理动机之下,就会愿意接受班主任教师的劝慰,打开自己的心结,乐于沟通,学生也会在班主任教师的关爱之下,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不存在所谓的心理健康的危机。在这里要特别指出,尤其是班级里的所谓“后进生”,更应该得到班主任教师的尊重。善于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要过多地批评与职责,更多的应该是找出问题的原因,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和帮助。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和问题家庭有关,比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或者是父母的疏于管理等,因此还要与学生的家长经常联系,尽量地弥补原来给孩子造成的影响,让孩子充分地信任自己的老师,而班主任一定要发自内心地爱这样的学生,只有教师理解了学生,了解了学生的想法,学生才会理解教师,这样才会与学生建立起友好又牢固的师生关系,这为心理健康教育培育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二、创设民主开放的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越环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育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即和谐的教育。他认为:“和谐的教育就是发现蕴藏在每个人内心的财富。……就是使每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人的充分表现,这就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有自我价值展示的机会和愿望呢?建立民主开放的班级文化非常重要。所谓的民主型的班级文化,就是师生共同创造一个富有民主生活机制的精神家园,提升学生个体的精神生命的意义,提升班级集体的精神生活质量。建立这种开放的活动机制,需要班主任首先要相信学生,并且要给学生充分活动和思考的时间。当然,活动的组织仍然是要从学生的需要角度出发,尤其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选择活动内容。还要与学校的整体安排协调一致,只不过在落实上级安排的德育活动的同时,还要兼顾班级的文化特点,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积极地设计还要主动的参与。在班级文化中也可以结合社会、学校以及和生活相关的内容加入到课堂与课间。比如在内容上,可以让学生拟定班级的班训,设计班级文化角,安排每周一次的班级黑板报等,全方位优化社会、家庭以及生活的心理环境,减少劣性刺激,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开展,可以在学生的活动内容上有所增加,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会是一句空话。这里所说的班级活动,主要是指班主任组织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各种课内外教育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现在的学生生活几乎被学习成绩填满,所以体育课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课程。班级管理的健康教育之所以要把班级教育活动作为其实施的途径,也是有原因的。从理论上来说,这是因为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维果斯基曾指出活动是心理的本源,是心理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从实践层面来说,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为学生接触自然、走向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它不仅增加了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而且在活动中可以获得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所以这种课外的教育活动比书本知识更有吸引力,有助于学生独立发现和独立探索,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自然、对世界的热爱之情。试想,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又热爱自然的人,怎么会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不寄厚望呢?因此,班级管理要注意回归生活世界,在生活中并通过生活渗入到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的世界丰富起来。现代班级管理应强调“要遵循学生个体与集体的心理规律,管理为提高班级成员的心理发展水平服务”。所以,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科学地优化人、物、事、时间、空间等管理要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组织保证,进而发挥班级管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最后,借用朱丽芳的《班级管理,以“心”为重》中的一句话作为总结: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班主任去探索和创新,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选择,而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军.从需要层次理论透视学校班级管理[J].教育与职业(办学与管理),2006(15):39-41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周蕖,王义高,刘启娴,董友,张德广译.给教师的建议[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11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3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维护

1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谐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这一定义表明,心理健康既表现在个体与环境互动时的适应行为上,也蕴含在相对稳定并处于动态发展和完善中的心理特质上。这两者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个体与环境互动时的适应行为正是其内在的良好心理特质使然,而个体在对环境的良好适应中,又发展并完善了自己的心理特质。

2 班主任心理健康的状况

大家似乎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研究学生心理问题以及解决心理问题方法的人往往正是那些不断给学生制造心理问题的人。目前,我国有数百万中小学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可见,班主任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我们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状况又如何呢?

根据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51.23%的老师存在心理问题,80%左右属于班主任。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从调查数据看,班主任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高。从调查来看,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3 影响班主任心理健康的因素

3.1 教育要求高。目前班主任的职业压力非常突出,表现在班主任被社会、家长和学生对升学率的追求中,素质教育的实施迄今无法改变这一现象。成绩面前,班主任的排位也一目了然。面对学生和家长的巨大期望、面对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学生及家长日益觉醒的权利诉求,班主任工作的强度和难度不断增大,由此带给班主任各种有形、无形的沉重压力,严重影响班主任的心理健康。

3.2 工作负荷重。从班主任工作本身来看,绝大多数班主任基本上是一个人承担两个人的工作量。有句话说得好“班主任工作是个筐,什么内容都要往里装!”学生、家长、科任老师,纪律、思想、学习等等,什么都要管而且必须管好。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所以班主任的工作相当繁重,不仅工作量大、事务繁杂、教育任务重、管理压力大,而且工作时间长,班主任的工作时间一般都远远超过8小时 ,8小时工作制对许多教师来说形同虚设。经常需要早出晚归,工作超负荷,这使得他们的精神负担加重。由此而引起的心理应急不断威胁着班主任的身心健康,易发生身心障碍或身心疾病。加之名目繁多的检查、考评、验收,也使得班主任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导致心力交瘁。久而久之,便在心里积存下难以排解的心结。

3.3 劳动付出与报酬不相符。当前班主任的劳动报酬与其劳动付出不相适应的事实,导致班主任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目前班主任津贴不高,和一般的老师差不多。收入少,压力大,这也是目前很多教师不愿做班主任的一个原因。这种劳动价值与劳动所获相背离的现状构成困扰班主任的最现实的压力源。再加上学校评价上的缺陷,只会用机械的数字、指标来看待教师、班主任,这就更加严重加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3.4 人际关系敏感脆弱。班主任所面临的人际关系复杂,班主任与学生、与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校领导及其他行政人员的关系是否融洽,对班主任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新的竟聘制、末位淘汰制搞得教师人人自危,内心极度焦虑,教师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相互嫉妒、攀比,人际关系十分紧张,难以形成相互协调的工作的局面。

传统的尊师重教风气失落,班主任与学生及其家长关系的功利性和敌对冲突凸显,也给班主任带来不平衡感和失意感。

这样身处社会、学校以及自身的各种压力重压下的班主任就很难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

4 班主任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班主任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班主任应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4.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心理健康首先反映在一个人健康的人生态度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第一要义。这就要求班主任对生活抱开放态度,乐于吸取新经验;学会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了解和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也要接纳和理解他人的错误和缺点;在帮助别人、施展自己的过程中增强自我价值观;增强敬业精神,在忘我工作的过程中使个人精神有所寄托。这种人生观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和必要的。另外,要对社会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建立一个有利于班主任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搞好家庭教育,应对家长进行专门有效的教育培训,通过“家长学校”,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现代人生观。

4.2 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自身素养:积极的参加学习也是班主任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一项重要措施。身为教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要求,才能有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班主任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更自信的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并能泰然处之。

4.3 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失败:班主任对失败的看法是自我维护心理健康能力的中心因素。因为班主任是心理上“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他怎样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错误。如果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这样看待错误能减少心理压力的来源,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4.4 换位思考:在班主任工作中,即使做得再好,也会有个别学生(或领导)不满意,从而被抱怨这埋怨那的。面对这些,换位思考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每一件事的发生,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从消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消极情绪,陷入矛盾的心理困境;但换一角度,用乐观态度对待同样的问题,就可以发现原来事情本身还有积极方面,就会将消极因素转换为积极因素。

4.5 调节人际关系: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与人交往是个体社会化的必经之路,人际交往具有心理感染、满足精神需要、维护心理健康的功能。

班主任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应乐于合群,善于交往,调节人际关系。应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集体活动,掌握交往技巧,增强与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的交往,在家庭和社会上敬老爱幼,与亲戚朋友和睦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要善于沟通感情,促进彼此心理相容。特别是与同事相处,要排除嫉妒心理,采用“内省”的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他人为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调节和改善人际关系。

4.6 坚持锻炼:身体健康能促进心理健康,因此,班主任要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生理疾病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好方法。不过,班主任在体育锻炼时应注意量的问题,不要适得其反,因疲劳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正确认识班主任的社会角色,需要班主任从自身的人格或个性方面不断地进行改造与锻炼,培养起适应班主任职业教育活动特点的“气质”。同时正确认识班主任的社会角色也需要社会、学校的支持,以营造成一个肯定班主任职业威望的社会心理氛围。班主任要学会时行自我心理调适,以保持心理健康。当困境和心理压力出现时,班主任要学会自救,要及时有效的化解烦恼,才能不被烦恼缠绕,从而做生活的强者。

总之,只有班主任心理健康,才能谈得上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田弘.《教师心理素质测试评估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河北音像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2] 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4

【关键词】中职学校 心理健康 问题 策略

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与之相应的,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当代中职生身心发展正处于由动荡逐步趋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时期,随着其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社会阅历的增长以及过早地面临择业、就业的巨大压力,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疾病,诸如恐怖、焦虑、疑病及神经性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而身心健康作为一切价值的源泉,是立足社会的可靠保障。因此,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职生学业的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学习动力不足,相对而言,也较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由于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导致的迷茫失落心理、无所作为的心理;由于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较差、情绪的自控能力和调节能力不足产生的破坏性释放心理等。对这些学生只要我们稍作观察,就会发现他们青春期的情感困惑,自我压抑、自我封闭、好奇猎奇、寻求刺激等心理是非常令人担忧的。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已越来越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越来越影响到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许多中职学校领导认为只要学生别出大事别走极端就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干多干少无所谓。有些学校的领导对此认识不够,几乎没有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有些学校即使名义上开展了一些活动,如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了心理辅导室,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但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最终也只能流于形式。所以,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导致问题越积越多。

2、心理教育的工作重心有偏差。目前,一些中职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放在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上,一味地追求心理咨询的数量,但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事后的一种干预手段。相对于产生心理问题后进行补救,问题产生之前的疏导或是预防则更具有长远性。因此,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开展好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心理调试的方法,以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目前,大多中职学校更注重强调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德育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成长心理的教育进行科学分析,忽视了学生在内心深处对这些思想教育的接受程度和赞同程度,结果往往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事倍功半。可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跟踪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形成科学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干预机制,对于一个中职学校是否具有积极和谐、健康向上的学习风气是至关重要的。

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制度

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可以保证心理教育的有序开展。首先可利用每周的德育活动进行,其次是建立了《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办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教学工作应由教务科安排专职的心理教师授课,保证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的心理健康课及每月一次的心理活动课。在教育科研和心理辅导工作方面,学校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由专人负责业务指导,由专兼职教师负责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每学期都要不定期检查心理辅导的工作情况。要求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辅导中有记录。心理辅导室根据心理辅导的规范要求,制定《心理辅导预约制度》、《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守则》和《班级心理通讯员制度》等。

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科研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教师是前提。在职的教师需要接受更多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学校出资让教师接受再教育。同时,须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不定期聘请校内外专家来校讲学;开展班主任心理咨询培训工作,让班主任和全体任课教师在业余时间自学,努力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再认识和教育水平。在科研方面,应积极研究探索,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以科研谋进步,以科研促发展。

3、培养一支得力的学生心理通讯员队伍

现在提倡以人为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当然是“以学生为本”,中职学校可以借鉴高校成立的班级心理通讯员队伍的做法,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能动作用。先是对班级心理通讯员和学生干部进行心理辅导培训,让学生了解心理辅导的原则、方法,再由心理通讯员向全体同学宣传心理方面的知识,以点带面。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减少校园危机事件,做到提前防范、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另一方面,逐步建立健全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体系。另外,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4、构筑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5

一、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科研为先导,以专家为依托,以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我们具体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独唱”,而应是全员参加的“大合唱”,指挥者就是校长。我校位于市中心,学校场地比较小,也没有拓展的空间。徐校长硬是想办法开辟了一间心理咨询室――“青苹果乐园”,旨在让这些“青苹果”们在这里得到轻松和快乐。“青苹果乐园”采用温和、平静的色调,显得温馨、亲切。翠绿色手型沙发与墙壁颜色协调,线条简洁,质地柔软舒适,让学生感到好像躺在妈妈得怀抱中。电脑、电视用于播放松弛音乐,卡通画开拓遐想空间,令心境舒畅。绿色植物得点缀更令环境充满生机。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们的乐园!

徐校长常教导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历史使命。”她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德育工作,并对心理教师提出了三项要求:①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重点放在多数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上,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②避免医学化倾向,预防为主,重在保健。③主要抓好学习、人际交往、正确认识自我三个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各班主任在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利晨会和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对学生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强自学能力,从而纠正不良学习心理与行为习惯;人际交往教育,使之学会交往、乐于合作、关心他人,增强人际协调能力,减少人际冲突,促进人际和谐;适应性教育,使之积极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及社会中各种应激事件;耐挫折教育,使之学会应付挫折刺激,避免心理失常、增强意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人格塑造教育,使之学会修身养性,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从而矫正不良的心理品质,促进个性全面发展;情感调适教育,使之学会科学的心理调适,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从而避免心理失衡。

(二)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2、我们学校的“辛老师团队”,利用学校网站,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并设立信箱,让学生学会主动关心自己的心理问题,并能积极地寻找帮助。

3、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和进行咨询的学生做好资料记录,关进行情况分析。

4、重视学科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意识渗透。各语文、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等学科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渗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并能在上课、教研课等活动中得到体现。

5、开展问题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针对各班确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针对存在问题共同讨论,进行专题研究,寻求合适的教育对策。

(三)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

我校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考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学历进修和培训。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理论学习,特别是很多八十后教师面对九十后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打不得,骂不得,重不得,轻不得,苦口婆心又嫌你婆婆妈妈。”“不但成天要和学生斗智斗勇,而且还要时不时面对来自学生家长的不信任眼光和无理要求。”“学生家庭有相当比例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大多扔给爷爷奶奶,孩子的家庭教育大打折扣。”“以前家庭溺爱孩子的模式是‘4+2+1’,现在变成了‘非常6+1’,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一样惯孩子,孩子最不缺的就是宠。”面对老师们的困惑和压力,我校特别请来吴文君老师为教师减压,请尚想心理工作室的心理咨询师为老师作团体辅导,请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老师为大家作讲座等,并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作好读书笔记,能理论应用实际。教师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用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中、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在教育学生方面,人人都是心理健康辅导员,能慎重对待学生主动向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及时作好反馈。学校也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评先进、评优秀班主任的依据。

二、实践效果

1、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减轻学生负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优化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就等于减轻了课业负担;另一个方面是通过人格辅导和人际交往的辅导,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适应社会能力,消除了他们的心理障碍,这也就减轻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之中,大大地改善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学校里打骂现象明显减少。

2、改善了班主任工作艺术

自从班主任掌握了心理辅导的技巧并运用于班级管理之中后,各班的班风班貌有了明显的改进,同时班主任用抄书、罚站、谩骂等手段来管、卡、压学生的现象不见了。班主任自己也觉得班级管理比以前轻松了。由于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社区活动等途径有意识无意识地向家长灌输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识,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自身心理素质,这就无形之中帮助班主任做了大量教育孩子的工作。

3、提高了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确实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一场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革命,许多教师把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学到的情景体验、角色扮演等活动式、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三、思考与体会

通过这次的总结和反思,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环境

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除了学校,更主要的因素是社会环境,如何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这项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努力提高。

2、心理健康课是否能与思品课整合?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6

2007-2008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认真执行“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学二00八年德育工作计划”所指定的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以加强细节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为手段,力求在德育实效性和机制建设方面有所突破,以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互帮互助教育为抓手,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锻炼师资队伍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德育队伍建设

1、制定学校全员参与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校长、班主任、大队辅导员、任科教师的育人职责,确保全员参与德育工作。

2、加强对德育工作队伍的检查评比,把各岗位人员的育人职责落实到位,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责。

(二)进一步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1、发挥班集体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

2、加强少先队队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锻炼,让队干部自主策划、参加学校活动,以大队带中队,中队带小队,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质。

3、抓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与检查,做到每生都能熟记,月末德育领导小组统一抽查,作为学生及班主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有效指导学生的言行。

4、以各月纪念日和学校特色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各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育活动从点滴开展,从细微入手,力求使学生逐渐掌握并养成各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三结合教育,发挥德育合力

1、认真开展好家长学校工作,及时召开家长座谈会,形成家校联合教育网络,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合理安排班级家长会,进一步与家长进行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2、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并结合学校在“学雷锋”、 “五一”、“六一”、“清明节”等节日或纪念日,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重点突出“奥运年”的特色,开展“我的奥运”主题活动及“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

3、继续抓好德育阵地建设,构建校内外德育网络,组织好各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深入了解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发挥少先队阵地堡垒作用,如本学期的对黑板报、宣传栏、阅览室的宣传和使用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继续加强同朱旺村大菱鲆养殖基地、五色草研究等德育基地的阵地共建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课外生活增添更多的教育途径。

(四)着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德育机制:

1、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教师自身和职业道德修养,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爱学生是教师的本分”为主题的活动,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水平。

2、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最直接的实施者,要增加班主任的德育责任心,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班主任培训机制,将理论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增强班主任工作能力,不断改进工作艺术。

3、抓队干部的队伍建设。加强对队干部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大队部在少先队员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培养队员全面素质方面的作用。

(五)深化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实践锻炼出成效

1.开展节约资源“四个一”主题活动。

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少年儿童节约资源“四个一”活动,引导队员从小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重点开展以“节水防污”为主题的漫画大赛、童谣征集、知识竞赛等活动。

2.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艺术月活动。

读书使人高尚,艺术让人优雅,文化是校园的灵魂。在活跃身心的同时,少先队大队部将在四月份组织全校队员开展校园读书活动,在五月份开展艺术月活动。这两项活动都将与奥运紧密联系。

(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把心理健康课真正落实到课堂中,教学做到有教材、有教师、有计划、有教案。

2、积极组建校心理健康辅导室,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并以此作为学校德育教育重要工作形成机制,长期坚持。

(七)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本学期,学校将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倡教师大胆创新,把各科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根据各科自身特有的思想政治道德内容,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人生观教育。

(八)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渗透。继续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要认识到学校是育人场所、文明场所,不能留有任何“死角”。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环境建设,力求让每一处场所、每一面墙壁、每一次活动都发挥育人功能。搞好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等教育阵地,发挥校园广播优势,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

三、每月安排。

二月份:

1、收集整理寒假实践活动成果,做好总结表彰工作。

2、各中队根据实际制定好中队计划。

3、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恢复红领巾监督岗、红星广播站工作。

4、各中队进行队角、墙报、图书角等布置。

三月份:

1.学雷锋演讲比赛。

2、“三八”妇女节“感悟亲情、感谢母亲”活动。

3、节约资源“四个一”主题活动。

4、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

四月份:

1.清明节祭扫和教育活动

2.开展“读健康书籍 走成功之路”读书活动

3、开展“我的奥运”主题活动

4、“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教育活动

五月份:

1.“五一节”综合实践活动

2、“扬奥运精神 展艺术才华”艺术月活动。

3、杰出儿童少年评选活动

六月份:

1.“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

2.“我的奥运”主题活动总结。

3、“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活动总结

七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