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过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过程范文1
下午放学一进家门,我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就迫不及待地问妈妈:“妈妈,咱家有没有绿豆?我要做试验。”妈妈正在做饭,没有听到我说话。我于是翻箱倒柜,终于在一个饮料瓶里找到了许多绿豆。
我想怎样才能把这个实验做得更好呢?绿豆生长需要养料,万事想做好打好基础是关键,所以我应该挑选最大、最饱满的绿豆,才能长出茁壮的豆芽来。
我把绿豆放在一个大盒子里,细心的边翻边找,终于挑出了七、八粒又大又圆的绿豆。我又找来一个小杯子,把绿豆放在里面,把杯子里倒满了水,想:这下就等绿豆发芽了。哈哈,大功告成啦!我蹲在地上,两眼死死地瞪着杯子里的绿豆,真希望它马上就在我的眼皮底下生根发芽…
妈妈做完饭,看见了泡着绿豆的小杯子,一脸不解地问:“你这是要干什么?”我说:“做实验呗!”妈妈笑着对我说:“种子发芽是需要水,可也要适量。你这样泡着,绿豆可能会被泡烂了呀!”“那该怎么办呢?”妈妈说:“你应该用一个小盘,把盘底放上一块湿纱布,保证种子发芽需要的水分,然后把绿豆放在上面,最后再在上面盖一块湿纱布。”
我照妈妈说得把绿豆放好。心想:原来这么小小的一个实验,居然有这么大学问!
第三天早上刚一醒来,我就想起我做的绿豆发芽实验。糟了!我的绿豆可能完了,昨天晚上我上胶厂学单簧管,回来已经很晚了,忘了给绿豆洒水了。
我赶忙跑进厨房,端起盛绿豆的盘子,一看,盖在绿豆上面的纱布仍然湿漉漉的,小小的绿豆芽已经从纱布的缝隙中钻了出来,白白的,像一根根细细的银针。
我端着盘子来到客厅,把盘子放在茶几上,轻轻的掀开纱布,坐在沙发上仔细地观察起这小小的豆芽来。只见这些小小的豆芽,一个个长着圆圆的大脑袋,上面还冒出了一条细细的长尾巴,像一只只小小的蝌蚪。
我又拿出一棵豆芽,轻轻的放在手心中,仔细地观察起来。我惊喜地发现,它圆圆的“大脑袋”分成两瓣,样子很像人的左右两肺。它胀鼓鼓的,把外面的一层豆皮都给撑破了。我轻轻的把豆皮剥下来,只见两片豆瓣中间钻出了两片小小的叶子,尖尖的像一对猫耳朵,它是那么嫩,让人不忍心去碰它。脑袋下面的“小尾巴”竟然还分成两段,妈妈告诉我,“小尾巴”上面的这段是豆芽的茎,下面细的部分是根。
看着这一颗颗小小的豆芽,我想:我一定要好好的照顾它,让它茁壮成长。
几天来,下午放学一回到家里,我就赶紧去看我的豆芽,给它洒水。生怕自己一时疏忽,照顾不周,小小的豆芽便发生了意外。
这已经是第五天了,我惊喜的发现,我的豆芽又长大了。昨天长得像猫耳朵一样的小叶子,今天已经长长了,变成了“兔子耳朵”。那嫩黄的颜色现在成了浅绿,一条条叶脉清晰可见。左右两侧的“小肺片”不再是那样胀鼓鼓的,它已经有些萎缩,上面已长上了“皱纹”。它的茎本来是很光滑的,现在却长出了一层系系、密密、短短的绒毛,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变成了淡紫色。它的根又细又长,一直伸到纱布里,好像要去寻找更多的养分。
看着小豆芽们可爱的样子,我想:真是奇怪,它们每天只是喝水,没有其它的养分,怎么能长得这么好呢?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过程范文2
1.利用农村庭院优势,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在农村,许多农户有较为宽敞的庭院,这正可以为我们所用。如教五年级的“种子发芽实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等课,如果要做演示实验,这可需要好几天,在课堂上无法完成。条件好的城里学校可以利用视频或其他的课件演示,而农村大多数学校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在庭院找个角落,让学生做实验:观察种子发芽实、绿豆芽的生长过程。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实验基地,便于观察实验,还可以把观察到的现象写成《植物随便插也能成活吗?》《夹竹桃有毒吗?》这样的好文章。如果进一步种些蔬菜、花卉等,不但绿化美化庭院,还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依托农村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我们农村有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茂密的森林,数不清的野花野草,名目繁多的动物。利用这些城里没有的丰富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再好不过的了。我们学校成立了“红领巾气象站”,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条件,开展了气象观测活动,搜集了谚语1000多条,先后有近百名学生掌握了初步的气象知识,自己动手编写了《气象小知识》《红领巾气象站》《气象谚语大全》《认识大自然的文字――云》 等材料。这样,学生看多了就记得多,理解得多,观察能力就自然会得到提高。
3.开辟农村活动基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把对科学课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科学兴趣小组。农村小学一般都有一些空地,可充分利用起来开辟为生物园地,结合课本中观察实验内容,有目的地种植一些花草、蔬菜和本地常见作物。由学生亲手种植、管理、观察、实验、分析、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并由小组每天指派学生做好观察记录。此外,生物园地还可饲养一些小动物,如小鸡、蝌蚪、昆虫等,以便作长期跟踪观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些小制作及小发明,如制作电动航模、玩具、小电扇等。有些科学实验材料实验室没有,但是在农村那些材料容易收集,如用废木条做杠杆尺、支架,酒瓶盖做砝码,可在“杠杆尺”等课中使用;教学“电磁铁”时,可用铁钉、废旧漆包线、电池制作高效电磁铁在实验中使用;其他如用废铁片做电键、叶轮模型,乒乓球做地球仪等。我们还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万木林自然保护区”,那里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学生常常到万木林采集动植物标本,参观那里的标本展览室,回校后加以制作。
4.开发农村生活资源,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为了使学生对科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们让学生随时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在农村有的是庄稼、蔬菜、果树林木。一般家庭还养有牲口,有的家庭甚至养蚕、蛙、蛇等动物,这就是天然的植物园、动物园。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动植物美丽的姿态、生长的过程,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直观知识。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来,举行科普小论文竞赛和科学知识竞赛。如《家燕生活的观察》《蜘蛛捕食的有趣现象》《小鸡饮水的教训》等。
5.针对农村学生的天性,设计科学教学内容
农村的孩子天玩,好动。如在教学《电磁铁》一课,让学生亲自制作铁钉电磁铁,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实验。学生最爱玩磁铁了,通过操作,明白了“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一现象。这样,本来很抽象很深奥的科学道理,通过探究摸索变得直观、浅显了。
6.根据农村学校特点,开展科学实践活动
为了美化学校环境,营造环保氛围,学校可以利用花圃、走廊、生物园等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我校六年级(3)班在班级讲台和窗户边分别摆上了几盆好看的室内花卉,不但增加了教室绿意,缓解视觉疲劳,而且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了科普的“绿色种子”。我们还开展了一些科学实践活动,让家长、学生一起参与。如:五年级“做一个生态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等,这些课题有了家长的参与就容易多了。同时,我们要求每班定期出好一期科普宣传黑板报、开一次有关科普的中队会、布置一个科技角、听一次科普讲座;要求每个学生观看科普录像、阅读科普读物、制作科技作品、了解科学家的简历、提出一些有关科学方面的问题等。
7.结合农村社会环境,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我们学校把万木林、自来水厂、电站、水库、果园等作为科普基地,每年带学生到那里学习、参观、考察;考察中,曾经有个学生问我:“高山越高,离太阳就越近,怎么高山会更冷呢?”这样的问题用语言描述,说服力似乎不是很强,但是,登上了海拔1383.7米的郭岩山,在强烈的风吹下,就有高处不胜寒的感受了。在万木林里,他们认识了许多动植物,还初步了解了它们的分类和区别。去了自来水厂,通过对家乡的水资源进行调查等,从而更加珍惜用水。他们还写出较好的小论文来,如《家乡的水资源调查》《毛竹生长过程》等。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过程范文3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和家长大多将关注的重点放到了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上,普遍对科学课程不够重视,导致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科教兴国”成为教育改革的旗帜之一,因此科学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在培养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科学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生活实践中,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小学科学课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重视程度不足,课程时间短,很多小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分数,大多将关注的重点放到了主要科目上,没有意识到科学课程在小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其次,教学方法老套,无法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较低,教学效果无法真正提高。最后,客观环境的限制,很多学校教学资源有限,而科学课程本身是需要动手实验和操作的一项课程,需要较多的实验道具,显然,很多学校并没有满足这项教学需求。
二、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的改进措施分析
1.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学习兴趣
优化自然环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主动地按照要求完成探索或实验任务,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声音》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应该提前准备好道具,包括各种场景模型、小型乐器或者多媒体课件等,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会到课本知识的内涵,掌握基本的声音识别和控制方法,并制作出自己的小乐器。教师应该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穿插一些声音传播的知识,让学生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收获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2.创新教学方法,满足学生需求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虽然没有接触过社会,但是已经对世界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教师应该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使他们正确认识自然科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五上《生物与环境》单元中《种子发芽实验》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引导他们完成种子发芽实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归纳出植物和动物生存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着一个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内涵,发挥课程的最大作用。
3.加强师生互动,注重感悟和体验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效果,方便调整教学策略,避免资源浪费。师生互动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注重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冷与热》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回答生活中遇到的热胀冷缩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合理评价他们的课堂表现,切忌批评、指责,避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到感悟和体验上,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气温、温度的含义,并掌握测量物体温度的方法。
4.革学习方式,引导自主、合作和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不局限在课本知识上,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善于发掘生活和自然中的科学信息,提高他们的探索精神,增加课程的灵活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此外,还应该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进行适当的交流,交换经验,在提高内部凝聚力的同时,使他们收获更多的知识。例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单元中《做一个生态瓶》这一课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自由活动,发现操场或者路边存在的生物,自己动手收集素材,做一个生态瓶,理解生态瓶的相互作用规律。在研究和分析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鼓励他们自由发言,自由提问,完成知识学习的过程。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