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即景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雨中即景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雨中即景的作文

雨中即景的作文范文1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东北 日本 经贸合作 直接投资 区域经济

东北地区是我国装备工业的“摇篮”,中国的粮仓,机械、制造业、汽车等创造了中国无数个第一。20世纪90年代初,曾经位居全国工业总产值前列的东北三省工业生产发展缓慢,经济位次不断后移,相当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陷入困境。这引起了我党的高度重视。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正式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列为国策。

一、我国东北地区与日本的经贸合作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与日本的贸易合作取得了较大进展。2006年中日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到2073.6亿美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1.78%。其中,中国对日本的出口总量为916.4亿美元,进口总量为1157.2亿美元。2006年1月~11月,东北三省的贸易总额为625.66亿美元,其中,辽、吉、黑三省的贸易额分别为434.19亿美元、73.31亿美元、118.16亿美元。以辽宁为例,到2006年底,辽宁省与日本的贸易总额达到108.8亿美元,占本省贸易额的22.48%,远高于全国11.78%的比例。辽宁省与日本进出口金额自2000年~2006年呈上升趋势,日本是辽宁省的第一大对外贸易伙伴。2006年辽宁省与日本的进出口金额突破100亿美元大关。 在进出口商品结构方面,东北三省向日本出口蔬菜、原油、木制品、纺织纱线及制品、计算机零件、汽车零件等,而日本向东北三省出口的商品有汽车、发动机及零件、金属加工机床、电子管等。

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直接投资也逐年增长。截至2006年11月底,日本对华投资累计实际到位金额574.5亿美元,是中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地。日本是辽宁省的第二大投资国,是吉林省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在黑龙江省的直接投资位居前列。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中,日资企业投资总额并不多,但在整个东北地区日本企业投资额是最大的,其中对辽宁省的投资比重最大。日本对辽宁省的直接投资从1996年开始下降,项目数比上一年减少44.4%,协议投资额比上一年减少48.94%,1997年和1998年投资额比1996年略有上升,但1999年又大幅度下降。原因是1996年以来,中国国内经济实现了软着陆,在引进外资方面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外资的流入开始下降,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进入了下降的转型期;而外部因素有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日本国内经济的长期萧条及日元汇率波动等。2002年以后,日本对辽宁省的直接投资逐年上升。这是因为日本在华投资企业经营普遍成功率较高,尤其是中国入世后,许多日本企业更加看好中国市场,再度掀起新一轮的投资。在投资形式方面,日本主要以合资的形式为主;在投资结构方面,以制造业为主,即电子、纤维、IT技术、化学、机械等;在投资战略方面,日本仍比较谨慎,基本上保持比较优势,但重视长期效应。

二、我国东北地区与日本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在经贸合作中,东北三省之间差距很大。日本与东北地区的贸易合作中,多偏重于辽宁省。在投资方面,日本对辽宁省的投资多集中在沈阳、大连两市,而对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投资甚少。

2.贸易磨擦的存在影响双方的合作。2006年5月29日,日本正式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后,我国出口到日本的部分食用菌等被检出农残超标。2006年6月~11月,我国对日出口食用菌1.3亿美元,下降18.1%,其中香菇、松茸、木耳和银耳分别下降49.7%、20.5%、32.5%和46%。两国的贸易磨擦已不仅限于农产品,我国产的部分纺织品、轻工产品、钢材等都已成为日方限制进口的产品。这些贸易磨擦必然会影响到东北三省与日本的进出口贸易。

3.日本对东北三省的投资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目的是获取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故技术转让成份较低,对东北地区的投资集中在金属加工工业、炼油业、纺织业、木制品等资源、劳动密集型部门。

4.日本对东北三省投资的产业环境污染比重高。改革开放初期,在积极吸引外商对华投资过程中,日本把国内受到限制的污染产业转移到辽宁省,导致了国内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大连市为例,日本在大连市投资中对炼油业的投资占相当的比重,大连市出口比重居首位的商品是成品油,进口商品居首位的是原油。

5.外商投资的软环境比东部沿海地区差。目前的软环境问题集中反映在:一是部分行业职工技能较低。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忽视在职职工的技术培训等因素导致外商投资企业需要的技术人员缺乏,企业职工的技能较低。二是筹资不便捷。由于东北地区金融市场不甚发达,因此在有贷款的日资企业中,60%是在日本筹资,仅有20%是利用中国的金融机构。

6.市场信息不畅,政策不明晰。由于东北地区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一些外商对东北的投资环境不甚清楚,尤其在中国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后,许多日商对东北地区感兴趣,但由于市场信息不畅,政策不明晰等问题而处于徘徊状态。

三、日本与我国东北地区经贸合作前景

日本与我国东北三省有着密切的经济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辽宁与日本经济合作曾出现过两次快速发展阶段,从发展态势上看,辽宁与日本的经贸合作又会进入第三个快速发展阶段。吉林省是日本第一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日本则是吉林省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日本与黑龙江省成为第二大进出口贸易伙伴。

1.稳定发展的中日关系,对日本与东北地区的经贸合作起着积极作用。中日关系是东北亚地区最主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为保证其健康地向前发展,双方都做出了极大的努力。近几年来,日本政府及主管经济和经济产业省等部门发表的白皮书及政策报告,都主张日本应该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建立“合理的分工体制”,利用中国的“巨大市场”和“低生产成本优势”。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正把在华投资作为新的“盈利源泉”。

2.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又出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东北已成为日商的关注点。在贸易方面,中国政府预测,中国加入WTO后,贸易额将增加一倍,日本向中国的出口将会迅猛增加。同时,来自中国的进口也将使日本市场增加活力,中日之间长期以来垂直分工格局将逐渐向水平分工格局转变,中国对日出口会不断从低级形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转变。

在投资方面,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东北三省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给日本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外资优惠政策的调整,沿海地区工资和各种费用的上涨,日本企业的投资环境面临挑战,面对东北三省的优惠政策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日本会将目光更多投向东北地区从而掀起新的投资。

3.充分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比较优势,加强东北地区与日本的经贸合作。东北地区与日本地理位置接近,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农业比较发达,森林资源、石油资源等相对富足,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大连建有全国最大的日语人才培训基地,日本应加强与东北地区的经贸合作,它能给双方都带来好处。

与此同时,东北地区应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其一,在体制、规划和环境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努力使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中国北方最优投资环境和投资区域。其二,突出大连作为东北整体对外开放的“龙头”和“窗口”作用,支持大连市建设“大大连”和“北方香港”、国际名城的构想。其三,鼓励外商向高新技术领域投资,利用外资要同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结合起来。其四,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困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国家鼓励类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参照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实行税收优惠。

4.在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背景下,东北地区与日本的经贸合作关系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发展。近年来,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又一新兴产业带,随着这一地区产业集聚效应的扩展,广大东北地区将成为其腹地和后方,成为该地区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进而融入国际产业链中。在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背景下,环渤海、环日本海、图们江地区的开发等次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东北地区将成为我国参与这些次区域合作的主要力量。在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国东北地区与日本的经贸合作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发展。

5.日本经济的回升为东北地区与日本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是日本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将为东北地区引进日本企业的直接投资创造有利的条件;二是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将为日本产业向东北地区的转移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日本国内市场需求扩大将为东北三省发展对日贸易,尤其是扩大对日出口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1996r年~2005年

[2]《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6年~2005年

[3]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日]牛岛俊一郎阿部一知:受益三国――中日韩之间经济一体化与直接投资[J].国际贸易,2003(1)

雨中即景的作文范文2

优化设计练笔仿写,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注意了解学生身心发展及学习特点,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注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设计高中语文作业时,教师应以学生为出发点,设计具有思考与探究意义的各种形式的作业,同时注意作业的难度,以充分唤起学生作业热情。如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与自尊心,并关注自身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精心设计各式各样的练笔仿写作业,使其借鉴课文写作手法、谋篇布局和主题思想等进行独立仿写或练笔。如学习《鸿门宴》时,对于项羽与刘邦的功过,学生褒贬不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如此设计作业:当课堂结束时,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历代名人对刘邦与项羽的诗词评价,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其他不同名人对刘邦与项羽的各种观点,接着设计探究性的写作练笔作业:在楚汉之争中,刘邦是最后的胜利者,当时的他处在下风为何能获胜?同学们,你们对刘邦的功绩及其为人有何评价与思考,然后让学生相互讨论,并参考名人看法,于是学生有较高的写作积极性,创作出了不少见解独特、有理有据的文章。

再如《荷塘月色》一文,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生动而形象的语言,使景物形象更为逼真、自然,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写作技巧及其作用,如动词、叠词和修辞等。在文章中,运用叠词,如“曲曲折折”、“蓊蓊郁郁”、“静静的”等,不但强化了语意,也流露出了文气,展现出韵律之美,并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气氛。再如文中将叶子比喻为“亭亭的的裙”,体现了旋转与舒展之美。本来荷叶是静的,但作者却想象其是动态的,以动写静,以虚写实;以“流水”比喻“月光”,通过一个“泻”字描绘出月辉照耀下,一览无余之景,化静为动,体现了动感之美;运用“浮”字而不使用“升”字,体现了雾的柔美与轻飘之姿,具有状态之美;而花与叶子在“牛乳中洗过”,则描绘出花与叶子鲜艳而洁白,使人体会到色彩之美等。

当分析完文章写作手法,语言特色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写篇《都市夜色》,亦或自拟题目。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迁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雨中即景的作文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

语文属于初中教学的重点学科,其所具备的文学性十分突出。作文教学则是语文教学重点内容,在培养学生书面能力与语文应用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作文教学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学会通过文字更好的表达认识与见解。理性来看,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众多困境,学生缺乏写作素材,写作兴趣不足,整体作文水平偏低等,在认知作文教学困境问题的基础上,对突破现实困境的策略进行深入思考。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的理性分析

(一)课程安排与实践操作脱节。当前,在初中课程表安排上多会安排两节相连的语文课程,然而在这些课程中并没有明确是用于作文教学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多会应用两节课程进行内容教学,而很少进行作文教学与作文训练。作文教学安排时间相对较少,教师无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学生对作文写作的重视度也会逐渐降低。虽然初中语文教师在观点上十分重视作文问题,但在实践教学却缺乏具体的作为。课程安排与实践操作脱节,是影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作文教学模式化,评价标准缺乏合理性。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主要困境还表现在其教学模式化上。教师对写作技巧进行讲授并安排相关作文题目,学生在课堂或课后练习写作,上交后由教师评价,这种教学模式十分单一,不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这种作文教学模式下,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即让学生学会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进行文章布局之类的,不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的培养,且教师评价学生作文的标准十分单一,缺乏科学性。

(三)学生缺乏作文写作兴趣。语文课程内容安排不当,作文评价方式单一与片面,都严重伤害了学生写作的热情。学生在升学压力下,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写作素材,缺乏对实际生活的仔细观察与感悟,难以将自身体验与经历通过文字进行良好表达,且语文教学模式化让学生写作的空间不足,这都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的应对策略思考

(一)转变教学观念,精心设计作文方向。为突破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避免在课堂教学中一味以课文赏析与理解为主,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留出一部分的时间让学生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作文题目设置上,应以教学任务为参考,并综合考虑初中学生的实际,考虑当前初中学生关注的一些问题。在作文素材选择上,需要贴合生活实际,且突出趣味性,让学生有兴趣去写,有素材去写,确保作文方向的合理性,是提升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

(二)做好语文教学板块整合。初中语文教学分听、说、读、写四大板块,板块与板块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然而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多会割裂了写与其他板块之间的联系,只进行学生“写”板块的教学。为提高写作教学质量,教师应充分整合学习板块,强化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性。以朱自清《背影》为例,教师选择录音播放的方式来渲染教学氛围,并让学生感触到作者内心的一些情感,让学生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送别情景,从而合理安排写作主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三)引导并鼓励学生学会观察。作文教学其关注的是个体情感的表达,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观察,通过细微的观察写出真实而生动的情感,让学生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点,不断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以《桃花源记》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边的环境,感触下周边是否也有一个学生所喜欢的“桃花源”,并以此为写作方向,让学生描述自己对环境的真实感触。贴近生活,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四)引导学生个性化写作,科学评价。不可否认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写作水平不同。为此,初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要充分尊重其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个性化写作,让学生通过个性语言来表达思想。教师在限定写作范围的同时应放宽写作体裁。教师在进行学生作文审阅与批改时,需要充分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发光点,并及时对学生作出表扬。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则需要采取婉转的方式告诉学生,逐渐树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以科学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写作潜能与热情,进而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属于十分重要的一环。充分认识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所存在的困境问题,提出转变教学观念,精心设计作文方向,做好语文教学板块整合,引导并鼓励学生学会观察,学生个性化写作、科学评价等举措,切实挖掘学生写作潜能,激发学生写作自信与兴趣,以提升学生作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宋胜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8):85-85,86.

[2]陈勇.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4,(4):22.

雨中即景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中国—东盟 劳务合作 法律问题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劳务合作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势头迅猛,彼此之间每年都存在着大量的海外承包工程项目,中国是东盟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际劳务承包商。在中国的对外劳务合作合同中,东盟排在第五位,所发生的营业额排在第六位。中国和东盟之间建立了长期的经济合作关系,彼此之间形成了多层次的双边经济结构。

中国—东盟劳务合作发展状况

中国—东盟劳务合作一方面能够为东盟各国提供优秀的技术人才,弥补其在劳动力资源上的不足,另一方面也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中国—东盟劳务合作深化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彼此间的经济合作。主要表现为:

快速发展的劳务合作缓解了国内就业压力。以与我国贸易额较大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来说,截至2009年底,中国在新加坡劳务人员8.3万人;马来西亚法务部2010年公布的五万名“访问就业”人数的各国分配图显示,来自中国的就业人员最多,达到了2.55万人次。大量劳动力输出东盟,对于劳动力过剩的中国来说是件好事,其将大大减轻中国国内的就业压力,也减轻了中国对失业人员的财政救济负担,对中国国家社会的稳定起着一定的作用。

劳务合作促进贸易结构平衡。2011年1~12月,中国—东盟所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和劳务输出合同的总额为15.3亿美元,实现营业额10.7亿美元,共输出劳务工作人员2.5万人次。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东盟劳务合作合同下的劳务工作人员达到了102.99万人,共实现累计营业额102亿美元。可见,劳务合作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贸易结构的改善,平衡了我国的贸易收支。

中国与东盟劳务合作领域不断拓广。我国与东盟各国的劳务合作,是在20世纪50年代对东盟等国提供经济援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过了70年代的起步、80年代的巩固,发展到如今遍布整个东盟各国。从行业格局来看,中国对东盟的劳务合作所涉及的行业逐渐拓广,其所涉及的领域已逐渐多样化。在各类中国外派劳务中,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的人员仍然占据劳工大军的绝大多数,约为75%左右,其中以制造业工人最多。

中国—东盟之间的劳务合作促使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的深化,有力地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但是,在双方劳务合作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法律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与东盟之间劳务合作的长期稳定有效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自由贸易区的健康发展。

中国—东盟劳务合作中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对外劳务合作的立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我国对外派劳务关系的调整主要是依靠政府部门的规章和行政手段。对外劳务合作主要是通过国务院各部门颁布的规章制度进行调整。而大多数东盟国家在对外劳务合作方面早就进行了相关的立法,如菲律宾早在1974年就制定了《出口劳工法》,1995年又制定了《移民工人与海外菲律宾人法》,2009年制定了《外派工人法》,针对菲律宾对外劳务人员外派的各种内容进行法律规定。我国在对外劳务合作上,立法是相对滞后的,与东盟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各国对外劳务相关法律规定存在较大差异,对于中国发展东盟劳务合作的公平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外劳务输出等方面的支持体制不足。我国在对外劳务输出合作方面的辅助支持力度尚显不足,与东盟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菲律宾设有海外就业署,专门主管菲律宾人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海外雇佣事务的处理。同时,该署还下设了一些部门如信息局、计划调研部、财务和管理局、行政局、许可证和法规局、市场开发与安置局、顾问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等。正是因为其工作成效性很好,菲律宾成为20世纪末期向中国劳务输出最多的国家。而我国对于劳务输出的现行管理部门主要是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另有公安部门、外事部门、劳动部门辅助管理,但是并没有设置海外就业署一类的比较专业的管理机构来专门处理对外劳务事务,为对外劳务人员提供保障和支持,并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管理。

劳务合作外派人员合法权益缺乏保障。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不仅指劳务人员的财产权益,还包括人身权益方面。由于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立法迟缓,对外劳务人员权益保护的责任主体方面不够明确,使得对外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我国许多外派企业对国外雇主剥削、侵犯我国劳务人员权益的行径不闻不问,甚至出现纵容和默认的情况,许多境外雇主唯利是图,采取拖欠工资、扣押押金等方式不断敲诈盘剥劳务人员。此外,许多外派企业往往只在乎自身的业绩和利益,对于外派劳务工人的权益缺乏保护意识,致使劳务合作外派人员的合法权益缺乏保障。

中国—东盟劳务合作相关法律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劳务合作发展已日趋成熟,针对两者之间的法律问题,必须采取理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制定专门的对外劳务合作相关法律。就对外劳务合作的相关问题制定专门法律,是解决这一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我国应当尽快就对外劳务合作、劳务输出等方面出台一般性法律,将劳务合作的经营、管理、促进劳务人员的培训及合法权益的保护等内容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通过国家的立法展现出对中国—东盟劳务合作的重视力度,能有效惩治劳务合作中的违法行为。现阶段,我国应该认真借鉴和学习东盟国家,在对外劳务合作上制定专门的行之有效的法律,如《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管理法》、《海外就业促进法》等,应当对劳务合作主体资格的审核,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管理,以及法律援助、司法救济、人权保障、出入境程序等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还应当就对外劳务合作事宜设立专门部门进行常态化处理,做到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

优化程序保护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首先,实行“裁审分离”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根据我国《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争议应当先进行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讼。从长远来看,这种先裁后审的模式应当废除,改为或裁或审,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由当事人自由选择,从而能降低维权成本,有利于及时、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当事人所提供的域外证据,必须经过所在国公证机关予以证明,并且由我国使领馆认证或证明后方视之有效。现实情况是,许多外派劳务工人在国外工作期间,其权益受到了境外雇主的侵犯,许多证据往往是被雇主所掌握的,外派劳务人员很难取得,更谈不上公证、认证。他们能获取的仅仅是其他外派劳务人员的证词。因此,若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处理对外劳务合作纠纷案件,因举证困难而致使劳务人员难以获得权益保障。因此,笔者建议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应由被告负责其所持观点的举证。若境外雇主未能提供或者不愿提供外派劳务人员所主张事实的反面证据时,就应当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雨中即景的作文范文5

关键词:高中语文;多媒体;氛围;态度

由于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习俗的不同,学生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一教学难点,对教学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这一话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外国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效果

1.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实际效果

由于中国的文化习俗与西方社会始终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高中生在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欣赏中会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为了方便学生进行学习,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正式讲述外国文学作品之前,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预先播放一段与小说有关的电影视频;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片段来充分吸引高中生对外国作品的注意力以及好奇心,然后才能以电影片段为教学的突破口进行整个文学作品的深入讲解和分析。

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是每个老师都应该尽到的义务,然而我们的教育行为是否稳妥,至今都没有一个专家和学者能够给予明确的答复。我们所能够了解到的就是,多媒体设备播放的外国文学作品视频等等,往往都模糊或者篡改了很多原作品的意思,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对真正的外国文学作品产生错误的认识,看似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实则只会误导他们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与认识。

2.高中生在接受外国文学作品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能够真正了解高中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认可程度,对高中生做了一些调查,对于是不是喜欢学习语文课本里的外国作品,有58%的学生仅仅表示为不讨厌、不反感,而38%的学生则表示不喜欢。通过这个调查我们可以看出,高中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和理解并不是很喜欢,学习也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对于作品本身的内涵和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的认知十分肤浅。由于高中生在平时的学校学习环境中经常受到老师对外国文学作品看法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生在进行外国作品学习时早就存在对作品中人物的一些先入为主的印象。这对于真正品读理解文章的含义与精髓就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以及文学作品的写作运用能力都将逐渐衰退,最后就会导致对外国文学作品产生一种厌学的心理。

二、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中生学习外国文学作品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从根本上说,学生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最大的阻碍就是对外国文学认识的偏差,我们教导学生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最主要目的就在于打开学生的文学视角,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文学方面全面发展。要做到这些,首先需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这既需要积累一定的语言文学知识,又需要品读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例如《守财奴》这部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一段话: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为父亲破产而投奔葛朗台。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但葛朗台不愿将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送查理去印度经商。元旦那天,葛朗台发现女儿把6000法郎的积蓄送给查理,十分生气,立刻把女儿关在冷室,只留给她一些残羹冷炙。他的妻子一病不起,生命垂危,但吝啬的葛朗台因怕破费,竟不请医生。当他知道妻子一旦死去,母亲的遗产按法律将由女儿继承时,心惊胆战,因为真的如此,便要了他的命。他心里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对于这一类文学作品,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外国文学知识积累,很难真正理解作品中真正想要表达的那个时代、那种社会所特有的腐败、虚伪、尔虞我诈和对金钱的崇拜。此外,由于缺乏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积累,学生很难了解外国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写作手法,因此想要真正使外国文学作品显现出教育效果,还要大量增加阅读量,模拟外国作品进行写作。

2.态度是决定高中生对外国文学作品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不论从哪一个方向上看,我们都应该知道一点,那就是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控制能力非常差,并且对于学习文学,尤其是外国的文学感到繁琐并且难以接受,学生抱着这样的态度进行学习,就不能够真正地将自己的精力放到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再加上老师督促不严,学生就会产生讨厌学习的负面情绪;一旦厌学行为形成一种习惯,接下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道路上落得越来越远,因此,一个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是高中生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重要保证。

三、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有效教学及相关对策研究

1.灵活多变地表达外国文学作品

高中生作为外国文学作品的吸收体,其本身的学习态度以及对作品的认识直接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效果。很多学生觉得,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世界观、价值观与我们本身所处的环境并不相符,多数学生希望整个课堂中所学的外国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能够更加灵活,并且丰富多彩,然而,大多数教师并不会这样做,他们经常自己在讲台上讲得激情四射,却没有注意到下面的学生已经神游物外了。

2.正确的外国文学作品学习态度

高中生想要更好地接受和学习外国的文学作品,首先要做到端正自己学习外国文学的态度,这是因为,很大一部分学生都认为外国文学作品没有用,既然平时考试用不到,高考的时候也不需要,那索性就抱着半学半玩的态度进行学习。学生以这样的思想和态度学习外国文学作品,其结果可想而知。

3.结合以上两点从根本上解决教学困境

众所周知,任何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其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这其中既需要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又需要对学习持之以恒,由于大多数外国文学作品在短时间内很难被消化和理解,因此,也就要求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不能心急,要真正端正自己学习外国文学的态度,主动培养学习兴趣,才能渐入佳境。同时,语文教师还应该融合东方国家的世界观、价值观,风趣幽默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慢慢地纠正他们厌学的态度,使学生少走弯路,真正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进而更好地学习外国文学作品。

外国文学作品作为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一个独特又无法割舍的重要部分存在于学生的书本当中,学习外国作品是一个循序渐进、水滴石穿的缓慢过程,只有在认知上、学习态度上真正转变,并与教师积极配合,高中生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好外国文学作品,不但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每一位人民教师光荣而自豪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虞雅芬.论新课程下的外国文学教学[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雨中即景的作文范文6

【关键词】农村合作组织组织;问题;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现,解决“三农”问题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农村发展的主要目标。新农村建设要落在实处,必须建立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一、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对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正确认识,观念滞后。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或行政管理部门对农村合作组织的认识仍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的至今还弄不清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对其发展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更是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在建立和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组织过程中,有的地方政府或行政管理部门不能为其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积极有效的教育引导农民组织起来,为其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制度空间;有的地方夸大政府作用,不顾本地实际情况和农民意愿,搞“一刀切”、“拉郎配”,过多地介入到农民合作组织的日常经营决策;有的地方则片面强调农民合作的自发性,坐视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而不规范、不引导;有的地方农村于部群众以为搞合作经济组织是走回头路,重新吃大锅饭,分不清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与过去那种大而全的统一经营模式的根本区别。

2、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统一、系统、规范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方面的法律与条款,以明确合作经济的性质,保障合作经济组织的权益。所以,农民在组建登记和运作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障碍,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使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得不到必要的支持与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3、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合作机制服弱,合作层次不高。现有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普遍规模偏小,基本上限于本乡、村的服务,不少合作组织仅仅是亲朋友邻之间的一种互帮互助.合伙经营,带有明显的自然经济痕迹和小生产者的烙印。由于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服务范围窄.形不成具有规模效应的产业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内部管理尚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国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文盲半文盲人数多,小农意识浓厚,市场观念淡薄,劳动力数量过于庞大。在这种群体中耍想本着自愿原则搞合作,把分散的农户组织成一个有效率的合作组织是相当困难的,从组建合作组织到维持合作组织有效运转,需要支付十分昂贵的组织成本。所以,多数合作经济组织没有建立规范的章程和财务、分配制度,宗旨模糊,责任不清,产权不明,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一旦缺少得力的组织者,组织就难以有效运作。

二、建立和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创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各级政府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载体作用,充分认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合作,制定政策,形成推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的制度空间。要在财政、金融、税收、土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和扶助。对具有一定规模、运作良好、且具有一定示范性的专业合作组织要从多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等。不断进行宣传发动,培养一批能把握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理论和具体操作方法的工作骨干,夯实建设新农村的经济基础。

2、加快立法建设,尽快制定促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又好又快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为其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制度空间。立法建设的指导思想应为“鼓励发展,引导规范,保护权益”。在法律上明确其财产关系和责任形式,明确其与政府的关系,明确政府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政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农民组织尤其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及其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离不开法律的支撑和保障,其发展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软道。因此,应该加快合作经济的立法建设,尽快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合作经济法。在全国的综合法尚未出台之前,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发展的实际,制定一些相应的促进、引导和规范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条例、章程等法规,从而为全国性立法建设准备条件,打好基础。

3、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意愿,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管理民主”营造氛围。在推进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的过程中,要引导合作组织在发展中不断优化内部运行机制,强化内部规范管理,在发展合作组织建立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要切实维护农民经营自和财产所有权,对已经建立起来的各种新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新时期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促发展。一是建立保障机制。合作经济组织都要建立内部章程,制定财务管理、民主监督、经营决策等规章制度,并通过签订合同、协议、契约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各自的行为。二是建立利益保护机制。正确处理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合理让利、制定最低保护价、利润返还、预付定金、赊销生产资料等有效方式,积极扶持农民发展生产。三是加大对农民合作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合作组织的内部联合和外部扩张,不断壮大合作组织自身的经济实力。通过合作组织的运行,培育区域经济主导产业,促进地区“生产发展”,实现农民“生活宽裕”。

参考文献

[1]曹泽华.《加快发展全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报告》.工作报告,2005.7

[2]杜吟棠.《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 建立农业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合作经济,2004.2

上一篇坚持

下一篇大学生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