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资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孟浩然的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孟浩然的资料

孟浩然的资料范文1

【关键词】古诗;教学;巧用补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如何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度阅读呢?笔者认为,一首优秀的古诗就像一幅意境深远的中国画,有许多留白的地方,教师若能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咀嚼文句,领略文境,让学生用丰富而又灵动的想象来填补这些空白,不但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还能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深度阅读,成就古诗课堂的无限精彩。那么,在古诗教学中如何巧用补白?下面笔者就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补充背景,拉近距离

古诗写于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所描述的情景离我们现实生活非常遥远,学生缺乏应有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情况等方面的知识,又难以从几句诗中捕捉,因而常对古诗描述的情景感到陌生,在领会上产生偏差。这就需要我们补白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正确理解诗歌的内涵。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找各种书籍、上网搜索资料等方式,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经历、个性,诗中出现的人物与作者的关系等资料,再在课堂中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材料,教师再适当补充相关资料,让同学们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拉近时空距离,为学生理解诗歌做好铺垫。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前,我先布置学生搜集黄鹤楼的资料,了解李白、孟浩然的关系。上课伊始,引导学生读题解题后,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黄鹤楼的资料,知道黄鹤楼在唐朝时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聚会或送别的地方,从古至今有许多大文豪都在黄鹤楼留下了诗篇。同时教师用课件出示黄鹤楼图片和一些与黄鹤楼有关的著名诗篇。接着,继续交流对李白和孟浩然的了解,老师根据学生搜集到的资料适当补充,让学生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一对好朋友,经常在一起饮酒吟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今天,李白要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千言万语,化作了一首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样对背景进行补白,才能拉近学生和作品、作者的时空距离,才能更好地体会李白送别孟浩然时依依惜别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链接生活,理解语言

古诗的语言精确、凝炼。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敏锐的眼光、独特的视角去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揣摩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寻找诗歌中蕴含的语言实践契机,巧抓关键字词补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在学生初读诗歌,根据注释了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大概意思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想象“烟花三月”的:

师:透过“烟花三月”这个词,联系我们平时观察到的春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想象长江两岸的春景。)

生:我看到春天来了,长江两岸小草探出了碧绿的小脑袋,嫩黄的迎春花开了,雪白的梨花开了,粉红的杏花也开了。

师:你眼中的春天真是五彩缤纷!

生:我看到春回大地,长江两岸到处百花盛开、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师:你不但用眼睛去看春天,还用耳朵去听春天!

生:我看到江岸边,粉红的桃花开了,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枝条,一阵风吹来,柳树在翩翩起舞。

师:你描绘的画面不正是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吗?

生:长江两岸,小草长得很茂盛,稻田里绿油油的,真是“春风又绿江南岸”啊!

生:我还看到了长江两岸到处繁花似锦,真是“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师:你们能用积累的诗句描绘春天,积累真丰富,“书香校园”活动你们收益不少,老师为你们自豪。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眼中的“烟花三月”再也不会停留在课后的注释“形容花开的繁茂,像浮动的烟雾”这样抽象的字眼中了,而是一幅幅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画面。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积累,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想象情景,感悟诗境

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诗人从这一过程中截取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小学生生活阅历少,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和创造,再现情境,去领悟诗的意境美。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中,我抓住“故人西辞黄鹤楼”的“辞”和“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尽”,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领悟诗的意境美。请看教学片断一:

师:在这美好的春天里,一对兄弟般的朋友,一对朋友般的师生却要离别了,(播放乐曲〈送别〉)站在黄鹤楼上,孟浩然举杯告辞:他会想起什么?会对李白说些什么?李白又会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想象他们告辞的情景,同桌演一演。

(同桌表演)

师:哪对同桌愿意表演给大家看?

生甲:孟兄,我们在这黄鹤楼边,一起踏春游玩,一起饮酒吟诗,一起谈古论今,过得多么快乐。可今天您却要独自离开,到千里迢迢的扬州了,我真是难过啊。

生乙:太白兄弟,黄鹤楼到广陵,相隔一千多里路,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

生甲:孟兄,干了这杯酒,“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乙:太白兄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干了这杯酒,就此告别,保重!

请看教学片断二:

师:饮罢了送别酒,说完了送别话,离别的时刻还是来到了。李白站在江边,看着朋友渐行渐远,此情此景,凝聚成了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描绘的场面吗?

生:孤孤单单的一艘船消失在碧蓝的天空中,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从天边流过。

师:那可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当时的交通要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只(课件点击:江上千帆)。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

生: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

师:是呀,这正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李白站在江边,看着孤帆远影碧空尽,“尽”指的是什么尽?我认为它有一个没有“尽”,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生:“尽”的是:船、帆、影。

生:不“尽”的是:李白与孟浩然的情感。

师:孤帆远影早就消失在天边,可李白还站在江边,看着长江水滚滚东流不愿离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时此刻,长江上流动的除了一江春水,还有什么?李白会想些什么?

在这两个教学片断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辞”、“尽”进行补白,通过引导想象,再现了一幅幅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一次又一次拨动学生的心弦。学生和教师、文本之间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学生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既理解了诗意,又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既对诗的意境有所感悟,又有效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可以说一举多得。

四、课后练笔,延伸拓展

孟浩然的资料范文2

一、挖掘文体资源,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后,我们的学语文教材具备了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教材,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初步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他们的精神成长。因此,充分利用教材去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显得尤其重要。要充分利用教材,我们就要努力挖掘文本的资源。中年级语文教材虽然比较浅显,但对小学生而言,也可以说是一字一天地、一字一世界。因此,平时的语文教学,我们应立足于教材内容,挖掘、丰富教学资源,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如教学《猫》时,我先这样引导:“《猫》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描述了猫既古怪又可爱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接着,运用多媒体将课外收集的有关猫的图文资料呈现出来,让学生欣赏猫的顽皮、可爱;在观赏后,让学生静听全文的朗读录音。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尤其是对关键的词句要静读默想。最后,让学生赏读:“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并思考:老舍先生对猫的大加赞美,表现怎样的感情?作者又为什么会对猫有这样的感情?这样,让学生感悟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应和睦共存的道理,任何动物都应有它们存在的自由、空间,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

二、依托多维训练,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时下不少教师课堂教学追求时髦,滥用多媒体,而忽视了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训练。其实,多维的训练也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手段和途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多维训练,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第六自然段,虽然只有四句话,但这四句话联系得相当紧密,前后有因果之间的联系。这对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句话,让学生去充分地读好下文的三句话。学生读后,理清了这一段的写作思路——先总地概括叙述“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然后具体叙述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为了进一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笔者还让学生做进一步的比较,看看这几句话能不能互换一下位置。学生将其换位后,虽然感到读起来并没有多少拗口之处,但总感到不对味的地方,却不能说出其中的所以然来。于是,我提供六七组关联词,让学生选择适当的一组将这段话的意思连起来说。结果精彩出现了,他们都选择 “因为……所以……”来概括这一段话。可以看出,学生们已经感悟到这样的内容:因为树多,所以鸟多;因为鸟多,所以鸟蛋多;因为鸟多,所以鸟粪也就多。它们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不可调换。

三、追寻师生互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根据中年级语文教学的实际,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和他们进行对话。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文写的是唐朝大诗人李白与孟浩然的送别情景。教学这首诗歌时,我这样安排师生之间的互动。

师:李白和孟浩然是一对友人,但终究要分手。课文就是描写了李白与孟浩然这对友人依依离别时的情景。如果你们能认真而又投入地朗读,定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

(学生大声地朗读。)

师:下面我给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好。听的时候注意把最能体现李白与孟浩然之间深情厚谊的词语找出来。

(学生读毕,一只只小手举了出来。)

生1:“我一直......”说明他们是良师益友。

生2:“一饮而尽”可以验证“酒逢知己千杯少”这句俗语,说明他们友谊真诚纯洁。

师:这友谊像什么?

生:就像长江的波涛。这让我想起李白诗中的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虽然是赠汪伦的,也正是孟浩然和李白之间情意的写照。

孟浩然的资料范文3

关于古诗文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关于古诗文手抄报图片1

关于古诗文手抄报图片2

关于古诗文手抄报图片3

关于古诗文手抄报图片4

关于古诗文手抄报图片5

关于古诗文手抄报的内容:古诗词名言名句

1)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2)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

3)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4)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

5)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6)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8)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9)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10) 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关于古诗文手抄报的资料:谐音古诗

1、《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想),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2、《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留)。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关于古诗的手抄报内容素材

2.关于古诗词配画的手抄报资料素材

3.精美的语文古诗手抄报内容素材

孟浩然的资料范文4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80-02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师生之间通过沟通、交流、探讨等,来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也就是教师按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课文的分析、讲解,进而完成教学任务[1]。这个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体,学生是受动体。学生是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在网络化的时代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而小学语文的教学如果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就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互动式的讨论学习模式,从而转变传统观念,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呢?我经过多年探索研究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入手:

一、上网查阅,提高兴趣

例如:在教学《丰碑》一课之前,我针对学生对革命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了解比较少,不利于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内容的理解的情况,以及学校图书馆这方面的资料又很少的现实,我就组织学生上网查询相关材料,指导学生以革命战争为线索,上网进行查询阅读。学生坐在电脑前,自然就会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学习,完全可以避免他人对自己学习的影响。这样,学生就有了更加独立的思维空间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机会,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就会充分体现出来,课堂教学气氛就会更加活泼生动。又如在对《恐龙》一课进行教学时,当课接近尾声时,我向大家介绍了几种关于恐龙灭绝的推测,让同学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得到的信息,并告诉他们:到现在为止,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还没有确定不知道,刚才的说法只是科学家的推测,希望你们能够去探索,去揭开这个谜底。让同学们能以此作为探索的主题,去发现,去创造,去揭示奥秘,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二、巧用录像,再现情境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尚还处在启蒙阶段,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只能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而难以形成表象,也就更无法形成记忆,从而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果我们能巧用录像,充分发挥其直观性,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增强记忆[2]。例如:在学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深情。但由于小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还比较浅,所以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可能很具体、深刻。如果只是教师口述,效果会不佳。我们巧用录像,再配上古乐《送别》,学生在此情此景中便会这样描绘:在春光明媚的三月,25岁的李白和年长他10多岁的老友孟浩然在武汉的黄鹤楼辞别。两人举杯畅饮,依依不舍地说着送别的话,并且互相勉励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好像分别的情景就在自己眼前,李白望着孟浩然越走越远,心中难过极了。朋友的小船看不到了,只看到那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地向天边流去……教师不用花过多的言语去描述和讲解,而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便可以体会到李白与孟浩然那种真挚的友情了。简单的一段录像,大大缩短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降低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运用动画,创设情境

恰倒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变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例如:在教《雨点》一课时,我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课文情境,启发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平静的小池塘啊!你看小雨点睡得多香呀,它在做着一个甜蜜的梦呢!它梦到了什么呀?”……启动学生情感,使其进入角色。在精美的动画中,再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孩子会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跳起来,仿佛自己就是小雨点,在池塘里甜甜地睡,在小溪里快乐地散步,在江河里兴奋地跑,在海洋里尽情地跳。

四、学生扮演,加深影响

由于小学生的特点是对什么事都充满好奇心,非常好动,对知识的渴望很高,遇事总要问个究竟。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师生互动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将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很好地加以利用,就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使他们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时,我利用网络资源,先给学生播放一些动漫材料,然后再找两位同学分角色扮演。那个扮演狐狸的同学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乌鸦”开口,如果“乌鸦”一旦开口,狐狸就成功了。“狐狸”可以通过提问、讲笑话、做幽默动作等方式让“乌鸦”开口;而“乌鸦”则要绞尽脑汁地想法用肢体语言来作答,避免开口说话。这样通过角色扮演,就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主体思想的理解和表达。学生在这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老师的教学就显得非常轻松,教学效果就非常成功。

总之,当前社会已经进入网络化社会,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地发生相应的改变。本文从若干个方面,结合笔者多年从教实践与经验,探讨了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我们应该将网络的优势应用到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中,让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改变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孟浩然的资料范文5

描写除夕之夜的诗句《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共内人夜坐守岁》——徐君倩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摧。

《卖痴呆词》——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穰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榆。

栎翁块坐垂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描写除夕之夜的诗句精选《辛巳除夕与彭同年同宿道观中》【作者】:龚自珍

亦是三生影,同听一杵钟。

挑灯人海外,拔剑梦魂中。

雪色惮恩怨,诗声破苦空。

明朝客盈座,谁言去年踪。

《庆宫春》【作者】:姜夔

绍熙辛亥除夕,予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铦①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松,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阕,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予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予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馀解。

《蝶恋花》【作者】:晏殊

南雁依稀回侧阵,

雪霁墙阴,

偏觉兰芽嫩。

中夜梦余消酒困,

炉香卷穗灯生晕。

急景流年都一瞬,

往事前欢,

未免萦方寸。

腊后花期知渐近,

寒梅已作东风信。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唐 曹松《江外除夜》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宋]姜夔 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描写除夕之夜的诗句推荐《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唐】 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孟浩然的资料范文6

关键词 网络信息时代;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121-02

1 前言

在当前阶段,网络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教育界正在尝试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在传统观的教学模式基础上把计算机技术融入进来,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其教学中也运用了“互动式”教学方式[1]。

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是指通过让学生一起沟通交流和探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2]。因此,要想促进小学语文的“互动式”教学,就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教师要努力去探索新的能够适用于教学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这样就可以同时利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2 网络信息时代下“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性

近些年以来,社会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在进步和发展,网络信息时代也正走来。在此背景下,社会公众也越来越关注小学教学模式,与此同时,他们也对保证教学的质量寄予厚望。如今,各个领域的教学中计算机网络的辅助教学开始逐渐被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使用所带来的生动性和方便性已经被广大的教师所认同,这种教学模式同样会对学生学习的方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3]。通过大量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深远的跨时代意义,这种教学方式将打破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能够更大程度去增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锻炼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在世界飞速发展的当今,因循守旧和墨守成规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同样,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以灌输式的方式来进行的,即教师死死抓住教学大纲的要求,枯燥无味地结合教材知识来给学生讲解,这样来完成他们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模式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也严重忽视了学生才是真正的主题,因此,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抵抗心理。

要是把小学语文教学融入网络环境中就会大不相同。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引导他们一起参与语文学习中的交流和讨论,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就既能保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又能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实施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进行交流讨论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敢于在公众面前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化解疑问。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还能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去思考问题,提升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3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来提高学生兴趣 在上语文课之前,可以事先告诉学生下次课要学的内容,让他们下去之后自行查阅资料,了解课文发生的时代和背景,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去理解。比如说教《丰碑》之前,由于学生对革命战争年代的背景缺乏了解,他们很难去掌握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和主旨。教师可以组织他们上网去搜索相关战争岁月的资料,这样一来,学生面对电脑,很自然就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想怎么学就怎么学,也不会受到其他学生的干扰。他们就有更多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更多和同学交流合作的机会,可以充分体现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上课的气氛也会变得活跃有生机。

通过巧妙引入录像来实现情境的再现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非常抽象的开始阶段,他们只是可以对课文中的文字语言进行简单理解,而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很抽象的事物就很难形成一种表象认识,这样就会导致他们不能形成更深层次的记忆和理解,学习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要是可以巧妙地将录像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去发挥它的真实性,帮助学生更形象地去理解问题,就可以达到加深学生记忆的效果。

比如《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的主题就表现的是一种李白送别孟浩然的依依不舍的友情。小学生由于在生活中的感知不够丰富,所以不可能非常深刻具体去理解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意识。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去口头讲述,其效果不会达到满意的结果。这时就可以运用录像,再配一首《送别》的古乐,在这样的意境下,学生的心里自然也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在阳光灿烂的三月天,年轻气盛的李白和他的老朋友孟浩然在武汉黄鹤楼相别。面对波涛汹涌的江水,他们二人开怀畅饮,十分不舍地说着离别前对对方的祝福话语,相互激励着要努力去学习。离别后,李白看着孟浩然的船越来越远,心中不免觉得有几分低落。老朋友终于消失在李白的视线之中了,他看见的只是江水向着天边在流……

这样一来,教师即便不花时间去描述这样的场景,学生自己就可以体验和感受这样的情境,也会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间这种深深的友情。这样简短的录像就可以极大地拉近现实和历史的距离,使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降低,就可以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运用一些生动的动画来创设情境 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多媒体,就能使知识的呈现换一种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能把更加抽象的事物转化成生动形象的可感事物。如在给学生讲述《雨点》时,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一种特殊的语文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多么平静的小池塘啊!你看小雨点睡得多香呀,它在做着一个甜蜜的梦呢!它梦到了什么呀?”这样就可以充分去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更快进入状态。在这样优美的画面中,再配上符合这种情境的动听的背景音乐,学生就会一下子活跃起来,把自己当成那滴雨点,在欢快地跳着。

让学生扮演角色来加深印象 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强烈的好奇,十分渴望获得知识,凡事总是喜欢问为什么。因此,在网络环境之下来进行师生互动,就能最大程度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要是能将学生的这些优点巧妙用在语文教学上,就能更好地使学生对已经学过的东西形成长期的印象,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他们就能更加牢固地掌握自己所学过的知识。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狐狸和乌鸦》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带来的便利,先为学生放映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材料,然后让两个学生上台来进行角色扮演。这样,那个扮演狐狸的学生就会使出浑身解数让“乌鸦”把嘴张开,一旦“乌鸦”真的张口后,那么“狐狸”就成功完成任务了。“狐狸”可以用讲幽默笑话和做一些搞笑动作来诱惑“乌鸦”,而“乌鸦”也要想尽一切办法通过肢体的语言来回答,不能张口说话。通过这样扮演角色的方式,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学生可以愉快地边玩边学,教师也可以更轻松地教学,而且教学的效果十分理想。

4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已经进入网络信息化社会,教学方式和技巧也要跟着相应地作出调整。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以及针对如何更好地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提出几点参考性的意见,希望将网络信息化的优势带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同时巧妙运用“互动式”的方式来增强教学效果。

[1]陆颖.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