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教学得与失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得与失范文1
周彬: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学自然是专业行为,可今天不但学校管理者不这么认为,甚至连教师自己也不这么认为。
当我们赋予教学以自,那么每位教师都可以,也应该营造一个专业而且富有个性的课堂出来。问题就出在两个词上,一个是“可以”,这是一种权利;另一个是“应该”,这是一种职责。
当我们把教学自当作一种权利来争取时,就会与学校管理者的行政权威相冲突,所以学校管理者不愿意把教师当专业人员,因为把教学当专业行为就意味着管理得回归服务的本位,意味着管理权利转化成了管理义务;当我们把教学自当作一种职责时,就会与教师的个人利益相冲突,因为与其费尽心思地搞好课堂教学,还不如直接听命于学校管理者的指示,前者费力还不讨好,后者既轻松了自己还能让领导满意。
从争取教学自的空间来讲,教学自主是一种权利,这是有边界的;从填补教学自的空间来讲,这是一种义务,这是无边界的。站在学校管理者这面,一是要把教学自的空间还给教师,甚至还要替教师保障这种空间的存在。只有有了这个空间,教师才会赋予课堂教学以专业智慧,正是基于这一点,我是不大主张以行政监督的方式去听教师的课的。二是协调教师间的教学行为。当教师把教学当作专业行为时,课堂教学多了智慧,多了个性与创造性,但必须做好不同教师教学行为之间的协调与统整,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多位教师的教育合力。
教师月刊:要建设好的课堂,既需要有天赋,也需要后天的学习。你怎么认识二者的关系?
周彬:说实话,优秀的教师都是有天赋的教师。在任何一个行业,最优秀的从业人员都是具有一定天赋的人。因此,我的“课堂三部曲”并不是以造就优秀教师为目的,也不是以传播课堂教学艺术为目的,而是为了帮助教师更深刻地理解课堂教学,并在深刻理解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与有效。
是故,对课堂教学来讲,天赋或许可以替代对课堂教学的深刻理解,或许可以替代课堂教学的技能技巧,但谁敢说自己就具有这样的天赋呢!总之一句话,天赋非常重要,但天赋非常不可靠;后天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来得很慢,但走一步是一步,让人觉得心里踏实。
教师月刊:你在书中还提到,要以同事的课堂为友,以他人的课堂为镜。我想,我们现在并不缺乏各种各样的公开课和评课议课活动,为什么你还要强调这一点?
周彬:听课是彼此教学经验的交流。但是,同质的经验只会让听课人相互安慰,从而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保守与传统;只有异质的经验,才会激发起听课人的课堂教学智慧,更重要的是激起听课人挑战自己课堂教学模式的勇气,从而优化与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
今天的公开课也好,评课议课也好,主要是同质经验的交流,所以交流起来现场感特别好,但真实的帮助不大,甚至会起到一些自我安慰或者相互安慰的负面作用。另外,我们公开的课,评与议的课,真实性也有问题,我们敢公开拿出来评和议的课,很少是家常课,当大家都在议虚假的课时,帮助会有一点,但带来的危害更大。
课堂教学得与失范文2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情感这条主线在中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
1 愉快教育的必要性
1.1 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是独特和发展的人。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中,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应该有情感的沟通,只有尊重学生,激发兴趣,充分开发利用学生的智能和潜力,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贯彻愉快教育,不但有助于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1.2 评价教学系统优劣的主要标准有三条:信息传输与接受的主动性、信息的质量和信息传输的有效性。数学教育中倡导愉快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信息传输与接受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进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3 数学具有知识的抽象性、思维的严谨和应用的广泛性等学科特点。所以,在数学教育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接受,就要求教学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运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手段,使数学教育直观化;运用比喻和通俗的语言使理论简明化。为此,数学教学中必须进行愉快教育。
1.4 素质教育要求由“重视人的个性”转变,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即课堂教学要充分顾及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的均衡发展,教育活动要落实在学生身上,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不是为了教教材,而是为了教学生;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机,自由探讨,以开发创造力。因此,愉快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教学原则之一。
2 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愉快教育
2.1 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心理环境。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业务能力,注重师德修养,以身作则。发挥为人师表的影响力;热爱学生,做到和蔼可亲,发挥情绪感染力,教学中难度适宜,发挥教学的吸引力;排除干扰,控制消极影响,教学管理民主化,营造健康的人际关系,优化学习环境。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劳和痛楚”。教师用爱心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减轻了学生心理上的负担,学习将变得轻松愉快。
2.2 充分挖掘教学材料的实用和趣味性。数学中的许多教学材料,富有情感,充满智慧。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它们,教学将变得趣味横生。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有意识的补充讲解一些史实、运用等方面的知识,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丰富了知识,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堂教学得与失范文3
一、痛
新颖――赛课出奇制胜的法宝。课堂结构要新,课堂导入语要新,情景材料要新……只有新,才能获得评委的好评,才能吸引学生,才能使历史课堂更富生命的张力。“新”也成了我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词。思前想后,几经易稿,我的教学设计终于出炉了。我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导入新课。“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悠扬的歌声直入主题,课件同步投影世界各地的标志性建筑。随后我抛出问题:世界由远在天边到近在眼前,促使人与人之间距离感消失的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既是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的复习,也是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预设。
赛课中,一节好课应该有自己的亮点,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又能带给评委耳目一新的感觉,让评委认为教师技高一筹、与众不同,从而拔得头筹、赢得佳绩。本节课的教学亮点在于历史小论文的设计:我眼中的世界(探讨工业文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设计用意:让历史照进现实,让历史服务于现实。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文明的进步,但工业文明的进步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那么该如何处理好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呢?你有何建议?这样的设计既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带着精心设计的课件,我满怀信心地走上了试课的讲台,跌跌撞撞一节课后,我的心隐隐作痛。试课的效果与我初期的设想相差甚远。下面是当时教学的一个片段:
师: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从“老死不相往来”到现在“同住地球村”,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逐步走向全球化、一体化。同学们,何为整体的世界?把你的认识(感知)告诉我可以吗?
生:就是一个世界,一个整体。(一个学生回答后,课堂寂静无声)
我的设计意图是,首先让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交通、人员流通、社会风俗等方面来思考世界各地人们之间的联系密切,大家互相尊重,彼此共存,和而不同。其次让学生感知世界整体发展的概念,为本节课的教学定好基调。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的简洁程度让我无言以对,课堂瞬间的失声让课堂气氛变得十分尴尬,苦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挫败感。匆匆结束试课后,我深入反思了自己的问题设计,也与学生进行了交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几经修改后,我再次走上讲台,将大问题拆成多个小问题,借助图片、情境材料等历史资源包,引导学生紧跟我的教学思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思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历练才能提高教学水平。赛课的过程紧张且兴奋,赛课后的沉淀和反思更是我成长的宝贵财富,时时激励我在历史教学的三尺讲台上不断前行。
1.集思广益方能至善至美
赛课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它更需要集体的力量,考验的是团队的智慧。《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的教学设计就是我们历史组全体同仁集思广益的成果,你一个建议,我一个设想,奇思妙想,火花碰撞,成就了教学设计的精彩。仅导入语的设计就先后修改了三次:一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从身边的工业文明谈起,逐步切入主题;二是以教师与学生关于交通工具变化的访谈导入新课,新颖别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考虑到借班上课,对学情难以把握,因此采用《我和你》音乐导入,轻松、欢快、自然、亲切……
同仁们对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一次会诊、修改,都使我明得失、知改进,他们的点拨犹如醍醐灌顶,令我茅塞顿开。我深感,“三人行,必有我师”,集思广益方能至善至美。
2.深思熟虑方能未雨绸缪
赛课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呈现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设计,并制作精美的历史课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语气、动作都要思量再三。
首先,要注意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课堂教学一般会出现前松后紧和前紧后松两种现象。前一种会陷入“赶课”的境地,后一种会导致“拖拉”的问题。课堂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重难点的讲解,合作探究的预留,讲练结合的把控,这些都需要历史教师在上课前认真思考,精准把握。
其次,课堂上教师决不可演独角戏,一讲到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金字塔”学习原理告诉我们,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成为运筹帷幄的导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最后,在历史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应生动、风趣、幽默、通俗且有内涵、有思想。教师要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描绘出宏伟的历史画卷,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深思。
参考文献:
[1]陈秀芳.谈高中历史教材的整合[J].教学与管理,2008,(31).
[2]翁聪良.我思故我在,新火试新茶――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师素质初探[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01).
课堂教学得与失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有效对策
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授学生尽可能丰富的教学内容,并注意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课堂的实效显得非常重要,这就需要采用有效的策略来不断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结构。
一、语言层面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非常关键,不仅起着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给学生的潜意识模仿提供一种生动的范式。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如果能够做到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且富有幽默感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课注意力,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格外融洽。教师的语言表达不仅要讲求内容的引人入胜,更要讲求恰当的表达技巧,不仅要将相声、小品的幽默感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来,还需要在教学的时候洋溢着一种诗歌朗诵的激情,这样才能充分地感染学生的听课情绪,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语言艺术应该是幽默性的、谈笑风生的。教师的语言运用水平越高,学生对教师的印象越佳,因喜欢学科的老师从而喜欢该学科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
二、内容层面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将备课工作做到位,在细心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根究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听课状态来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并收集大量的资料,运用全局化的眼光来评估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把握好关键的几个步骤。一是要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控制好难易程度。在设计具体的课堂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思维,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及时进行点评,使学生不断掌握正确分析与处理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尤为关键。小学生对世界万事万物都充满着好奇心,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异彩纷呈的问题,这时候教师要因势利导,选择一些非常具有典型性的问题进行逐一地分析,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考,不要设置标准答案,要让学生各抒己见,从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内容的设计方面也要注意如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对此要进行正面的引导,将其转化成一种求知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将自己设想为小学生,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选择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的安排与设计,这样就可以保证内容的引人入胜。
三、教学程序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语文教师应该将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进行充分的利用,安排好每一教学程序,并秉持动静结合的原则来穿插相应的活动内容,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让课堂更加地活跃。每一堂语文课都可以设置一个主题,根据这一主题展开教学的各个程序,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性,促使学生保持长久的活力与热情,这样才可以进一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倾听真实的声音。教师在注重传播知识的时候,也应该更加注重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索和思考。基于课堂实效的教学过程在本质上重视的对象是学生,是要点燃学生心中的学习热情,而不是要将知识全部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这也与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相违背。
四、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对学生的听课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学课堂的气氛越活跃,对学生注意力的提高越有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以下的措施来活跃课堂的气氛。首先可以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师生之间的关系越亲密,越能提高学生对教师以及学科的自信心,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的配合程度,使得教学的程序顺利地进行。同时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对学生性格的形成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其次是通过教学组织的管理,将整个课堂的气氛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对课堂的组织包括何时对学生提问,需要学生进行什么样的配合等,这一过程的设计为师生互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次是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教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教学的全过程,并且可以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教师要注意教态,上课的时候要面带微笑,用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根据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能力,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掘出学生的潜力,对每一位学生都要一视同仁,用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呵护每一位学生,使其能够健康成长。同时要对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欣赏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逐渐克服其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不仅仅从教学的方法与内容上进行必要的改革,还需要从教学的氛围和活动中充分发掘出学生的学习情趣与潜力,这样才可以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徐海莹.构建“灵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J].现代阅读,2012(7)
[2]许丽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J].学周刊,2012(12)
课堂教学得与失范文5
[关键词]师范教育学 课堂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195-01
教育学课程是师范院校的专业课,而多年来学生对教育学学习不感兴趣,不知道如何学,更不知道为什么学,感受不到教育学知识对自身成长的必要性。经过我们认真探讨,课堂教学设计上存在问题,如我们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过于强调认知领域,教学过程的设计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没能给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在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进行四个转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设计:从知识本位到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见书不见人,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装载知识的容器,或者是学习知识的工具。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仅仅是去把握这节课教学的知识点,不能把学生当作是为学习这些知识而存在,教师是为教这些知识而存在的。相反,先探讨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有没有必要学习。如在教学“学校、家庭和社会”一节时,首先和学生探讨,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一个人成长的三个空间,就你的了解,哪一个空间比较理想,哪个空间存在的问题较大?我们想深入了解哪一个?学生之间经过争执探讨,积极性有了,他们得出共同的结论:哪一个空间都存在问题,我们都想知道,都要学。这种把知识学习建立在学生成长需要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二、教学过程设计:由以教师的教为主到关注学生的经验和感受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的产生经常处于心理活动的前沿――有机体遇事,情绪总先被触发;有机体做事,首先要受情绪的监察。情绪体验不仅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选择,而且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1]学生的学习,首先要从情感上接受,产生“我想学”的冲动,然后才开始学习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内在价值,注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与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构起自己的教育学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由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主动参与转变,教师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并且是以学生独特的方式参与。比如提问这一环节,教师不去提问某一个具体的问题,因为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回答容易造成学生认知、情感的肢解。教师要让学生谈“上节课你的感受是什么,觉得哪些知识更有意义”或“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等。这一类问题,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学习过程自动内化,有利于知识的建构。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回应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话语,更面对他的精神世界。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对待、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要让学生参与决策,因为是学生自己的选择,他们总是认真对待。比如教育学第一章是关于学生思想认识的一个问题:“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教师问学生:“你们想一想,这节内容要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说:“教育学重要呗。”教师又问学生:“那同学们看怎样处理合适?”学生非常诚恳地说:“老师,这一节不讲了,我们学点有用的。”就这样,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过程的主体。
三、课堂教学方式:由师生授受方式到情境设置中的师生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过分强调知识和技能自外而内的外烁过程,教学过程只简化为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记、练的过程,忽视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体验,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的习惯。这种把知识凌驾于学习者之上,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会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以知识建构为核心,教师的任务是为知识建构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撑。[2]教师在教育学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情境,推动学生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比如对“复式教学”一节,教师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制造了一种不和谐状态,从现在人口出生率低这一事实出发,创设出问题情境:在一个区域内,学生人数少,年龄跨度大,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从而解决了复式教学的概念、编班原则、课表编排等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虚拟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四、课堂教学设计:由预设到生成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生活世界的经验和体验的延伸,课程是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的、生长的过程。根据这种理念,教师对教学只设计一个框架、一个思路,而考虑更多的是不断变化的情况,对弹性因素和不确定因素的准备,这样能为课堂教学的实践留出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的空间。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得与失范文6
关键词:课堂教学;科学思维;施教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74-03
思维是人类活动过程中始于感性认识并对感性认识进行思辨的过程。因此,认识存在程度,因人、时、和环境等条件不同而异。思维或真或伪,因此,思辨的结果有对有错。因为,思辨是在认识基础上的判断、推理和总结。如果认识不够全面,思辨的结果就未必正确。思维随着人类活动的深入,知识的积累,层次的不断提高而深入和科学,故而,思维可培训与培养。科学思维是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上的高级活动。是在科学认识活动和信息采集基础上、对原始信息材料进行分析、思辨、总结与推论的理论体系。因此,认识活动存在实体和时域性,比如高校学生(实体)、大学期间(时间)和校园环境(区域);对原始信息材料的后续活动存在层次性,与实体的环境和知识积累紧密相关。例如,高校学生作为实体,这个群体的知识结构处于接触高等知识的启蒙阶段,收集信息渠道比较丰富,他们可以通过课堂学习、实验和实践环节、图书和电子信息平台和高校群体交流如学术报告等渠道采集。在对信息处理过程中,如果得到相应更高层次群体的帮助或引导,其推理演绎的结果可信度就很高。在其过程中实体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得到提高。由此可见,思维是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的,锻炼的环境、平台和过程至关重要,课堂教学就是最好的平台之一,因为这里具备了信息采集(知识)、环境(传授知识、更高层次的帮助——教师、同学)、分析思辨与总结的层次循环与修正(课堂理论教学、实验验证教学)。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设计好课堂教学,是培养出较好科学思维高层次人才的关键。
一、教师素质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关键
1.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师道尊严,本指老师受到尊敬。只有教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知识与信息也才能得到尊重,学生才会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于学识海洋。也只有这样,学生的科学思维才有机会得到提高。然而,教师如何才能够得到尊敬呢?高等学校的学生,他们有较完整的思想、较深邃的知识、较高的判断力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而且接触过不同层次的教师。要获得他们的尊敬,教师本身必须有过硬的本领,而且需要不断提高本身素质。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受到时空和知识积累的限制,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例如,金属熔体可以看成是含有不同催化形核能力的微小异质形核质点组成的混浊液,根据异质核心形核能力的大小,可以将核心组成一个形核质点谱。如果将液态金属分散成为微小的金属液滴,形核质点谱系中大量具有强形核能力的质点被孤立于少数液滴之中,而大部分液滴就不含质点,而便可以冷却到其熔点以下而不发生凝固,从而获得深过冷。早在1908年,Mendenhall和Ingensoll根据这一原理,首次发现了微滴凝固过程中最大过冷度与金属熔点成正比的关系。那是103年前。但是,1950年Turnbull等研究了大量金属熔滴的凝固后,提出了均质形核过冷度的关系式:Tmax≈(0.18~0.20)Tm式中,Tmax是金属熔体的过冷度,而时间又过了42年。但是,后续的科学研究发现,很多金属熔体的过冷超过了这个最大值。20世纪研究发现,液态金属可能达到的最大过冷度为:Tmax=(1/3~2/3)TL并得到了科学的验证。但是,我们很多教科书上并没有得到即时修正。如果教师不提高自己的学识,传给学生的知识并非最新,如何得到学生的尊敬?相反,如果一个教师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简单讲授这段发展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博得学生的尊重,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科学发展历史观的认识,自然会改变学生的科学观并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当然,科学在不断进步,认识在不断深入,因此,教师必须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