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数学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数学课件范文1
【关键词】 现代化科技;辅助教学;创新意识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投入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那么如何衡量高效课堂呢?其中包括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的增长以及价值观的变化程度,师生之间是否经历了双向激发的愉悦探讨过程,以及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了怎样的教学效果,是否真的实现了高效教学.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一)利用电子设备与高效课堂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象的特点,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且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如今,电子设备在教学应用中越来越广泛,老师们学会了运用电子设备来备课,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在课堂上,还能够让学生对电子授课产生兴趣,对知识也就产生了兴趣.
(二)倡导精讲多练教学
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教学,还要教学生如何通过一道题来解决同一类型的题. 对于高年级实行先学后教,低年级实行先教后学. 还要运用老师们的教育创新意识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 另外,这还要求教师每堂课之前都要做到充分的准备,要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够驾驭课堂,解决每名学生的问题,真正地达到高效课堂.
(三)精选课堂练习内容
多年的实践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盲目的过多练习是不科学的,这不仅不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会因为大量的机械练习让学生对数学的思维偏低呆滞. 大量的练习题会让学生减少很多自由活动时间,阻碍他们思维正常的发展.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好练习题,让学生可以从练习题中得到锻炼,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课例
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课,老师领学生将两根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形成一个活动角,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将一根木条旋转,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图形. 接着再问一些关于角的问题,例如: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什么关系?是不是边越长,角越大?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同学分组讨论,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争着回答. 通过观察可以得出结论:角的大小关键是要看两条边的张口,张口越大,角就会越大. 由此可以得出: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并没有关系. 这样通过直观演示给学生,能够让学生对角的大小有深刻的认识,不仅巩固了角的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再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拿出16根小棒,然后平均分成2份、4份、6份、8份,并且记录每次平均得的根数和剩下的根数,然后让学生观察做比较,从教学活动中发现平均分有两种情况:不能分完和正好分完. 不能完全分完时就是有余数,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算法,让学生动用眼、脑、口来学习数学.
另外,在学习“年、月、日”时,作为小学生,刚刚接触年、月、日的学习,他们很可能会混淆概念,搞不懂计算方法,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做一些贴近生活的年、月、日习题. 例如:请大家看2004年和2005年2月份的天数,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好了,老师还可以扩充别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为什么会多出来一天呢?那么2005年和2006年的2月份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年有四个季度,每一个季度都是三个月,第一个季度是1~3月,依次排下去. 那么请同学们算一下,2013年每个季度分别有多少天呢?请填写下面的表格.
从填好的表格中,你又得到了哪些结论?
这道题老师运用了表格的方法让学生对题产生新鲜感,对这道题充满兴趣,让学生有动力做下去,表格的方式使练习题不再单一、乏味.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尽量将题做得生动,且容易被接受,这样做能够让学生快速接受所学知识,也为构建和谐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高效课堂,必须强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掘例题的内在因素,在学生已经对知识掌握的同时,老师再进行引导,让学生发展多向思维.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老师应该注重训练学生比较、判断、分析的能力,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数学问题,这样做能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真正做到: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又不降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康华健.走向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5).
高一数学课件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情境;自主探索;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1-0044-02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永恒话题。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呢?
一、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只有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的环境,教学效果才能增强。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学“加法的交换律”时,我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对新知的探求中。上课开始,我就问:“同学们,春光明媚,你们喜欢去旅游吗?”生齐答:“喜欢。”我又问:“那你打算去什么地方?”学生都积极回答。我接着说:看来喜欢春游的同学还真不少啊,有谁骑车旅行过呢?(举手表示)骑车旅行不但能锻炼身体,还能开阔视野。瞧,这不李叔叔正骑车旅行呢!(播放课件)看完课件我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同桌交流)接着我说:谁愿意把你获得的信息给大家说一说?学生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紧接着我说:“同学们说得不错,李叔叔正想计算他今天骑的路程呢。你能帮着算一算吗?”(课件出示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结果学生都饶有兴趣地计算着。通过创设情境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我深知: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经验,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多一点动脑、动手的时间,教师应适时、适量的点拨指导。
例如教“加法结合律”时,我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李叔叔前三天一共走了多少千米?你能不能帮着算一下?学生马上按照四则运算的顺序计算了。“怎么算最简便?”教师轻轻的一句追问,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思考。原来直接用加法求和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不是那么简单,学生开始关注这三个数字。这时,放手让学生去通过思考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接着我适时点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学生马上就想到可以把88+104+96相加的顺序交换一下。把他们交换成88+(104+96)比较简便。接着我又问:“比较一下和你开始做的方法,你会发现什么?”学生都说了出来。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明白了加法交换律的意义。教师适时放手,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师要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活”了起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发挥作用,这样数学课会变得生动活泼。例如,在讲解“一座大桥长2400米,一列火车以每分钟90()米的速度通过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共需3分钟。这列火车长多少米?”这道题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教师做出课件,把大桥的形状、火车的图像、声音以动画的形式融为一体,按照教学的需要,逐步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形象直观的教学,表象丰富而质量高,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很快理解并掌握了抽象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创造想象力。这种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也有利地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使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发挥了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和作用。
四、教师要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怎样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呢?这就需要教师有一颗博爱的心,用爱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感化每一个学生。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态度,对于师生双方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高一数学课件范文3
课堂是教学的重要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无形之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课堂效果。这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简言之就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状态。在何种课堂气氛之中学习,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活跃程度,甚至课堂教学气氛的良好与否也必然会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维持、加固。在数学教学中,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高效课堂创设的基本条件、前提条件。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呢?课堂气氛的营造要从其创设者本身出发。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整个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人物,是教学气氛的创造者,也是教学气氛的受益者。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数学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就将唾手可得。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借助一些趣味化的话题或者是教学内容来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方式,将有效地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继而为高效课堂的创设奠定基础。
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者,而学生的表现也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和高效课堂的创设。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到创设高效课堂的重要关键就是学生。教师应在教学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加强学生的能力建设。简要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地注意学生的要求,注意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期盼,并且依据学生的要求、期盼来设计教学。唯有如此,才能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有效地创设出高效课堂。当然,这样的一种“以学促教”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相长,在创设出高效课堂的同时,实现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在讲“方差和标准差”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对这部分内容的看法,对这部分课堂教学的要求,以及自己需要学习的板块通过纸条表达出来。然后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纸条发现了以下几个要求:标准差、方差分别具有怎样的数学含义?如何来区分标准差和方差?是不是任何一组数据都具有标准差和方差?标准差和方差的基本运算规律是如何推导得来的?这些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掌握,同时这部分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对课堂教学的期盼。教师则在对学生的需求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开展数学教学,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生动、活泼、热烈的,在这样的情形下创建起来的课堂必然是高效课堂。
三、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作为一节好课的幕后策划者,其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每位学习者身临其中,触景生情,因为它关系到学生是否集中精力听课以及本堂课能否顺利进行。
比如我在讲授"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在长方体模型和图形中找出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异面直线,接着提出"什么是异面直线"的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尝试叙述,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后,得出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我们把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找出教室或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最后以平面作衬托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学生经过以上过程对异面直线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也经历了概念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还比如我在讲授"二分法"概念的教学中,设计了中央电视台幸运52栏目的电视节目"手机估价问题",具体是这样设计的:首先给定手机价格的大致范围500至1000元,接着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价。学生回答750元;我说高了,那么价格就会在500~750元;学生回答625元,我又说高了,那么价格就会在500~650元……经过这样几次折中并逐渐逼近的方法学生得到了手机的近似价格,顺水推舟,我说数学上把这种方法叫二分法,然后让学生尝试叙述,得出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试想这样的问题情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在充满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一数学课件范文4
一、概念及定义类
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基石,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准确的定义和判断,使学生能够借助文本、实物图、多媒体等辅助学具更加直观地掌握定义,为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1、借助生活经验营造学习环境
俗话说:留心处处皆学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借助主题图及多媒体抓住概念、定义的特点,结合学生自身已有的经历和平时积累的经验,从文本入手,借助学生们原有的知识储备,在生产和生活中体现概念、定义的产生、应用和使用价值,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准确判断和使用新知识,从而达到认知的目的。
2、利用多媒体直观体现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文本中会有很多的概念、定义都是从具体的生产、生活中凸显出来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恰当地运用文本中的主题图及多媒体、课件及学生身边的学具等对定义进行具体的讲解、演绎和使用,逐步把抽象的概念、定义转变成具体的、易于学生接受的生活常识,使学生在教师的“教”与自己的“学”中更加直观地认识、掌握定义、概念。
二、直接计算类
这类知识一班包括:直接口算、竖式计算、验算以及列式计算等。这部分知识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算理及算法的掌握程度和检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弄清算理及计算方法,尤其要结合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验算等,计算要逐步引导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快速计算能力,使他们具有扎实的计算意识和基本功。
1、掌握方法牢记算理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和标准,而算理则是学生解决简单计算的方法和捷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算理进行强化训练,不仅要提高学生对算理的掌握更要提升学生对算理的灵活运用,通过不断地训练,积累更多、更丰富的计算经验,从而使他们具备扎实的计算意识和熟悉的计算功底。
2、手脑并用准确计算
(1)口算及直接写得数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背诵计算法则或写出得数就可以,而是要引导学生按照法则结合具体题目用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方法,准确、熟练地口述结果,并逐渐过度到语言准确、简练,逐步达到边算边叙述的熟练程度,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把握的熟练,也是对计算法则的运用和提升过程。
(2)常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算能力的培养绝不能只停留在“口算”阶段上。教师还必须指导学生在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算规律,学会用简洁的竖式笔算出准确的结果,逐步形成快速、准确地列式、计算、简算和验算技能。
三、几何图形类
1、利用经验认识图形
在学生身边到处都有图形,因此教师要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身边发现知识,从生活经验入手,积累有关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意识和认知经验,把学生平时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步构建图形观念及立体空间观念。
2、亲身感悟图形价值
《新课程标准》指出: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征,鼓励学生手、脑并用,让学生们在画一画、做一做、想一想在过程中更进一步掌握图形的特征。
3、发挥想像提升空间意识
空间想象能力是学生在丰富的平面图形直观的视觉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想象能力,是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想像力,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升华,才能在平面图上“看出”立体图形,才能理解点、线、面、体等概念。
四、应用题类
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借助“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指导学生借助原有的知识储备,利用多媒体及学生身边的学具,充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逐步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真审题找出数量关系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更是“梳理”和“运用”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把学生平时积累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运用的体现。
2、举一反三仔细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能体验数学乐趣。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最恰当的解题思路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探索中寻找到解决应用题的基本规律和方式方法,逐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观念。
3、借助媒体提升效率
高一数学课件范文5
一、构建和谐课堂,鼓励学生发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跨世纪的一代人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师生间平等、轻松、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当学生提问题时,教师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能提问题,就要给予表扬。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
如我在教学《吨的认识》一课时,在课件演示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去游玩,走着走着,来到小河边,正要过桥,小熊发现桥头有块牌,上面写着“限重1吨”。此时课件停下了,我让学生对后边的短片提出自己的问题时,有位平时沉默不语的学生小声说了一句:“他们为什么不坐飞机过去呢?”我就笑着说:“因为它们忘记买飞机票啦。”还表扬了这位同学有进步,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此后这个学生提问的热情高了,提的问题也更有价值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小学生想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它能促使小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努力地去探求、去实践、去发现。我们如果能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数学教学方法,善于打破教材的条条框框,引导小学生对自然、社会,特别是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是每堂课都有新鲜的信息,让学生产生提问的兴趣,乐于提问。
课堂教学中能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新的知识的欲望,一节课就成功了一半。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强烈的问题意识。以趣生疑,由疑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积极思考,促进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制作了四个小动物举行自行车比赛的动画(课件演示自行车的车轮分别为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有的轴心在中心),这四个小动物在举行比赛。比赛正在激烈进行,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最后谁能夺得第一?为什么?
生1:小白兔。因为小白兔的车轮是圆的。
生2:那小狗的车轮也是圆的呀?为什么呢?
生1:因为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在中间的,而小狗的不是。
师:那小鸡、小猴的车呢?
生:它们的车轮的车轴在中间,但车轮不是圆的,跑起路来一颠一颠的,很慢的。
此时,老师不必再说什么,明显的两个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已产生: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圆形车轮的车轴为什么装在中间跑起路来又快又稳?这种问题情境会促进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学生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方法
⑴观察法
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在其自然的条件下,按照客观事物本身内在的联系和实际情况,提出问题。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长方体实物拿出来,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自主提问:a、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b、长方体有多少条棱?c、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⑵追问法
当接触到一个问题或者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后,可以顺着其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究底继续发问。其表现形式一般是“为什么……?”例如,在教“比的意义”时,说比的后项不能是0时,学生追问为什么,并提出球赛时为什么经常出现1:0、4:0、5:0……?教师除讲清道理外,对追问学生应大加表扬。
⑶类比法
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性质的相关联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把问题提出来。例如,学习“9的乘法口诀”时,便可以联系“8、7的乘法口诀”提出问题;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怎样推出9的乘法口诀?前后各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规律?……
四、改变评价方式,提高问题质量
心理学家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如果学生的提问得不到及时的赞赏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则会丧失自信心。因此,教师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更能起到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作用。改变评价方式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当学生敢于提问题后,教师要适时引领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随时评价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好问题。
高一数学课件范文6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率课堂气氛积极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要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有充分的了解,课堂教学要以占绝大多数的中等生为主,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思考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才是最高的。本人认为,构建高效课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充分了解学生、备好学生
数学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考虑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而且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整体已有的知识基础,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避免课堂上教与学的脱节。了解这年龄段学生的感兴趣的知识,并适当的引入课堂,穿教学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备课要从了解学生入手,因为学生的学习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升的过程。教师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
愉悦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亲和力,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让快乐学习的情绪感染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良好的心态学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是学生喜欢数学课的根本。教师要向学生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更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喜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更要要多给予帮助和鼓励,帮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
三、合理利用学具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讲,会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压抑学生的情绪和思维,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的需要,合理利用学具组织有趣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合理利用学具,能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课改为主动的去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看、听、说等各种感官来参与教学活动,通过直观形象的焦距演示,来获得直观感性的知识,形成数学知识的表象,并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教学知识的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把抽象的“数”和具体的“形”链接起来,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学生从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过程的形成。
四、向学生展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数学有着无穷的魅力,数学美不仅表现在形式上,如对称、简洁,更美在内涵,有着丰富的历史悠久的数学文化。数学教师要向学生展现数学的奥妙,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教师要具备对数学美的感受能力,并能在生活中捕捉到数学美,把自己对数学美的感悟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一起探索数学的奥妙,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节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N变形等图形,让学生自己发现,随着边数的增多,正N边形的外形就越接近于圆形。这个探索的过程,不但渗透了数学极限的思想,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多边正平面图形与圆形之间的关系,更使学生体会到正多边形逐渐演变为圆形的美丽和神奇,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
五、课堂提问设计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课程是思维训练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不只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实现有意义的思维训练。设计的问题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上升到适当的高度,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解答问题,需要一个全方位的思考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提出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课堂提问的前提是学生积极的参与,因而课堂提问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回答的积极性。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变化提问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充满自信。在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对某个问题,有的学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路,这时教师要适时的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理顺自己的思路,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使有他的独特思路为大家所理解和接受,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起着很好的作用,教学效果比教师讲要好得多。
总之,打造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设生动的情境,以展现知识背景,使新知变成有源之水。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表现,促进学生间的思维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在判断中思维,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何如栋.小学数学教育科研.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