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老师的句子简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感恩老师的句子简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感恩老师的句子简洁

感恩老师的句子简洁范文1

一、漫画型补写

漫画是用讽刺与幽默的方式去表达哲理与反映现实的一门艺术。命题人将漫画、仿句、修辞结合起来考查,选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高考链接】(2010年湖北卷第22题)欣赏漫画《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活方式)。请仿照画面二、三的文字,补写其余两处。要求:①紧扣画面内容;②写两个5字句;③句末押韵。

【解析】解答漫画题时要认真审读漫画本身,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思考,透视画面本意。首先要读懂“画中话”,在此基础上,再研读“画外话”。同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字数限制以及押韵的要求。

【参考答案】(一)洗衣不用电,手洗身体健。(四)急事你出马,平日你休假。

二、插入式补写

评论性的语段往往有一个统一的话题,有时命题人故意将其中关键性的评点话语抽出,让考生根据语意的指向及上下文逻辑关系去填充补写。

【高考链接】(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6题)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 ①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② 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 ③ ,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④ 。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涉及到很多方面,它需要 ⑤ 。

【解析】解答此类题型既要注意行文结构的前后照应,又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①处,要注意前面的“质疑”一词,“质疑”什么?当然是将感恩片面地理解为给父母洗脚。②处,什么“无疑是正确的”呢?根据前一句话,是说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是从大处来说,结合这一语段的主要内容,就是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了。③处,“简单地”是指做法,“不少学校”都这样,感恩教育模式化了。④处,要注意前有“不但”,后面可接递进关系或与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的语句。⑤处,既然感恩教育“涉及到很多方面”,单靠学校一方就很难做得很好了,需要各方一起努力。

【参考答案】①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②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③“一刀切”的模式;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⑤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三、对联式补写

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对联每年高考都有涉及,但是2010年重庆卷稳中翻新,运用拆字法考查对联,且题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高考链接】(2010年重庆卷第20题)有人用“千里为重,广大为庆”来解释“重庆”二字。请你以此开头,续写一副对联。要求能够体现重庆精神,上下联续写部分分别在8~20字之间。

千里为重,?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

广大为庆,?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

【解析】拆字联是对联的一种别具一格的形式。拆字,也称析字,离合,是将汉字的字形各部分拆开,使之成为另几个字(或形),并赋予各字(或形)以新的意义。本题拆字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引导考生就此进行丰富的联想,拟写时要注意对联的仄起平收原则。

【参考答案】千里为重,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名扬海外;广大为庆,人杰地灵生活幸福喜上眉梢。

四、提炼式补写

有时命题人提供一段说明文字,让考生提炼要点,去“伪”存“真”,删除冗余信息,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筛选归纳。

【高考链接】(2010年山东卷第16题)下面是一段介绍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开头补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

,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秋、晚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解析】这种题型是“下定义”的创新版,但是两者有区别,“下定义”筛选信息时必须是说明对象固有的本质属性,而本题则不然,必须将所有信息都筛选出来。为了避免失分,可将原文进行层次切分,归纳每层大意即可。

【参考答案】是栽培历史悠久的人工养殖的观赏花卉,依据花序、花期、花瓣分为多种类型,可供食用药用,是高雅不屈的象征。

五、情境式补写

有时命题者设置一个具体的对话情境,从语言得体角度让考生根据不同的身份及要求有针对性地去补写。

【高考链接】(2010年重庆卷第21题)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

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

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坚持的理由要有针对性;

(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学生坚持说: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解析】本题一般考生都有话说,但是不能过于直白平淡,要拿全分数,则要向“名嘴”学习,话中有话,话中见理,一语双关。

【参考答案】老师婉拒说:你的肩膀还很稚嫩,还是让我来担当自己的重任吧。学生坚持说:你不磨炼我稚嫩的肩膀,我以后怎么担当重任呢?

六、总括式补写

议论性语段最重要的是加上画龙点睛的总括句,能否准确根据上文内容补写丝丝入扣的总括句,体现出考生逻辑思辨能力的高下。

【高考链接】(2010年全国卷Ⅰ第19题)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5个字。

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例如:“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

可见,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观念,低碳经济其实?摇①?摇,低碳经济也涉及?摇②?摇。

【解析】本题不少考生对文段的概括不全面、不准确,所补句子不能与文段相对应。首先要理清文段的结构,找出中心句,是“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由此发现这段文字说的主要是对低碳经济概念的解释和相关概念的产生。然后分析提出问题的上下文,就会发现有两个词语给我们暗示:“其实”“涉及”。分析它们就可以发现答题的大致范围,即命题者要求从什么方面进行解答。“其实”是解释它的实质,“涉及”说明它的外延范围。我们发现那些例子中的解释五花八门,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即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其次我们发现它们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科领域繁杂。

【参考答案】①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②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七、图表式补写

图表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频频亮相,已成为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题型。

【高考链接】(2010年广东卷第22题)近代西方社会发展史表明,数学活动的中心(数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突出成就)在地理上总是与当时政治、文化、经济发达的中心大致吻合。请根据以下图表所示的情况,补写下面文段中A、B处空缺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语意连贯。

从15世纪开始,数学活动的中心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又返移欧洲,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中心的转移而在欧洲不同国家之间转移。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等人在天文计算方面的成就标志着数学活动中心转移到了意大利;这个活动中心?摇?摇?摇A?摇?摇?摇;?摇?摇?摇B?摇?摇?摇数学活动中心。

【解析】本题要注意题干的提示“数学活动的中心(数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突出成就)在地理上总是与当时政治、文化、经济发达的中心大致吻合”,同时要仿照补写句的开头,并结合图表中的内容去写。为了使句子连贯,可加上必要的关联词或代词。

感恩老师的句子简洁范文2

一、学习言语形式,建构自己的言语体系

1.学交际言语,培育平实的语言风格。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会说一些交际语言,但学生交际言语中最突出的问题表现为语言不规范、表述不清楚。为此,教师还是要不断地强化教学。首先要加强示范,规范语言。当学生语言表达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让学生在感悟、模仿的过程中,逐步规范自己的语言。对于语言表达比较好的同学,可以推荐向全体同学展示,以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可以模仿、学习的对象,这样就改变了那种抽象的指导。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为他们铺设一条思维的通道,让他们顺着思维通道去思考,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同时,请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示范,帮助同学逐步把话说清楚。其次要引导评议,发展语言。在交际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根据交际的要求进行评议,听听同学是否把话说清楚了。如果不清楚,又该怎么说。让学生在同伴的评议过程中规范语言,学会如何把话讲得更清楚、更明白。学生参与评议,会促使他们更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的优点;或质疑争论,提出建议和批评,这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2.学事理言语,掌握表现意义的方式。事理言语用以陈述客观实有之人之事之物之理,它反映事物的不同属性和不同事物间的实际关系,致力于言语形式恰切的实现意义。在事理言语中,为了追求那个最为精确的“唯一”,作者往往精心选用词语,追求词语的确定意义,清晰词语之间的关系。耳熟能详的是贾岛“推敲”的故事,苦吟诗人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人如此,大凡认真写作的人都会不断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所以学事理语言,还要学习作者遣词炼句的态度及方法。

3.学情感言语,探寻话语逻辑的结构。情感言语用以描摹人们既不明确也不固定的感情状态,指向主观情思,言语形式本身就富于某种神韵、意味,它往往与某一种情感形式具有相似或相同的结构,人们可以通过这种言语形式把握和理解情感本身。在小学生习作中,情感性的言语就是一种个性化表达。例如,一个学生写无奈的心情,“窗外传来阵阵笑声,伙伴们都在楼下疯玩,我只能在家里守着,守着那满桌的作业。”句中“守着”一词的重复写就了无奈的心情。好的表达不仅是表达意思,而且还要有让人咀嚼的味道。情感性的言语就是让人去咀嚼的。

如果说交际言语指向于语言的基础,事理言语指向语言的应用,那么情感性言语则指向语言的提高。它们之间有层次,言语教学需要根据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但也不能囿于这个层次,因为任何阶段,这三种言语形式都存在着。学完一样再学另一样,这不是言语教学正确的途径。

二、打磨言语细节,提升言说的品质

1.语言的节奏。语言是有节奏的,有了节奏,才有韵律,语言就会美妙无比。揣摩语言的节奏,不仅仅是为了读懂字外的意思,更主要的是为了写出恰当的句子节奏,或者根据需要变化语言的节奏,以利于创新表达。

2.话语的语气。不同的人说话会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读,效果不同。揣摩语言的语气语调,不仅有助于理解内容,还能提升自己的言语能力。比如,四上《诚实与信任》一文,故事情节并不曲折,温暖人心的是这件事情蕴含的道理:诚实与信任能创造美好的境界。若从理解角度来教学,无非学习“我”的所作所为,及行为背后的思想。若从表达角度来学习,文中还有很多内容值得仔细品味。例如:为了说明“我”的诚实,作者注重了细节描写;为了说明诚实与信任能创造美好境界,文末写了车主感恩的话。尤其是文末车主的那段话,只有语言,没有正面形象。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不妨猜测一下:如果是一位长者,面对这件事情,她心里会怎么想,怎么说,什么样的语气?如果是一位刚刚走上社会的姑娘,她会怎么想,她会怎么说,什么样的语气?如果是一位经常被别人欺骗的人,他又会怎么想,怎么说,什么样的语气?如果是一位斤斤计较的人,他肯定要求我赔偿,他会怎么说,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节奏?这些问题都指向于表达,值得思考,因为不同的人会说不同的话,采用不同的语气语调。

“众声喧哗”,可以让我们理性地对话语进行辨析。喜欢哪些话,哪些话会打动人心?什么是得体,什么是宽容,什么是诚信,哪些人长着一张可爱的脸?答案都在话语中,也在语气语调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练习言说,而且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3.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最小单位是词,语言的结构说到底就是词和词的关系,词语只有在句子中才有生命。

教学二上《要好好学字》一课,第1自然段有一句话:“他们一个叫安定宝,15岁,个子高一点;一个叫,才14岁,个子矮一点。”对于低年级学生,这样的句式容易掌握,也很有用处。教师怎么组织学习呢?先读懂句子说了些什么,然后引导学生看看是怎么说的。接着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如下:①课文中,除了还有两个人,他们叫什么?安定宝、是什么样的人?②出示图片:谁是安定宝,谁是?课文中怎么介绍的?③出示句子,读了这句话,我们知道这两人的――名字、年龄、身高。④在介绍两个人的时候,用了哪个词,就把这两个人介绍清楚了。⑤学习句式(一个……一个……),介绍本班同学。(高矮、胖瘦、服饰、发型……)

指向语言的结构,学生学的是平实的、合逻辑的语言。

4.表现的形式。言语形式显示着一定的情感,也包含着一定的意味。《诚实与信任》一课故事情节简洁,但是课题却值得花心思揣摩。“诚实与信任”这个“与”字揭示了诚实与信任的关系。什么关系呢?从课文中的流程看,是作者的诚实,换来了别人的信任,换来了别人对信任的高度认同。但作者这样做单纯是诚实吗?是不是因为有一个值得信任的环境,他才那么诚实?抑或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创设一个值得信任的环境――我所能影响的环境。放在大环境中考虑,诚实与信任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这样的课题,让我们看到社会生活的内涵,看到了相互之间的影响。

5.语言的修饰。文章立意再好,感情再真挚,语言却浅陋平淡,断续杂乱,读者是不愿意看的。所以,语言要修饰。这里的修饰不是堆砌漂亮词藻,而是指语言的具体化、准确化。学生在学语言时很难做到恰当地修饰,习作中经常笼统地说是人、树、花、房子(什么人、什么树、什么花、什么房子,只有写话的学生知道)……写对话不是“我说”,就是“他说”。指向于语言的修饰旨在帮助学生写出具体、准确的话。

课文《狐狸和乌鸦》的第2~5自然段,写出了狐狸行骗的过程,狐狸一共说了三句话。分析这三句话,可以看到:狐狸为了讨好乌鸦,称乌鸦为“亲爱的、您”;狐狸每次说的话意图不同,第一次狐狸问候乌鸦,第二次关心乌鸦的孩子,第三次夸赞乌鸦,这表明狐狸是动了一番心思的。这时就要引导学生看修饰语了!狐狸先是“眼珠一转”,然后是“赔着笑脸”,最后是“摇摇尾巴”,这是为了让自己的奉承话更真实、更好听,表示对乌鸦的喜欢。这些修饰语让我们看清了一只狡猾的狐狸。教师要了解句子中的修饰语,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个形式说一说,写一写:乌鸦看到好不容易得到的肉丢了,她说:____“____”。这样就起到读写迁移的效果。

6.文字的意境。当语言能营造一种意境的时候,当所有的词都和谐地围绕在这种意境周围的时候,你看到的就是美丽的境界。《莫高窟》一文,为了再现敦煌的杰出艺术,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来浓缩文字,这些词语显示了文章的节奏和意境。如何让学生了解这种节奏,了解文字营造的意境呢?请看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

师:“有的仙女,把小花篮跨在手臂弯里,正在花园里采摘着艳丽的鲜花”,书上只有10个字。

生: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师:“有的仙女,怀里抱着一把琵琶,轻轻拨动着琴弦,弹奏出悦耳的琴声”,书上也只有10个字。

生: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师:“有的仙女,好像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倒悬着身子,从空中飞落下来……”,书上还是只有10个字。

生: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

师:哪一种好?

生:书上的好。

师:我认为两种都好,看你用在哪里。要简洁,就用书上的表达。要具体形象,就用老师的话。

师:我以前的学生写过,你们看――有的仙女,在花园里嬉戏、追逐,银铃般的笑声不时传来;有的仙女,轻轻舞动着长长的衣袖,正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曲;有的仙女,观赏着美丽的山水,流连其间,不肯回去……

师:我请一位同学读书上描写“飞天”的句子,一位同学读屏幕上的句子,其他同学感觉一下,怎么样?

生:前面都是四个字、四个字的,后面不是,感觉有点别扭。

师:有两种办法,一种,把书上的10个字的,改成“有的仙女,把小花篮跨在手臂弯里,正在花园里采摘着艳丽的鲜花”;还有一种,把屏幕上的句子改成四个字、四个字的。――四人小组,挑一条,改为“两个四字词语”,试一试。

(生讨论后交流)

生:有的追逐嬉戏,笑声不断。

生:有的衣袖轻舞,放声歌唱。

生:有的观赏山水,流连忘返。

师:现在,都是四个字了,再连起来读,请你辨别一下怎么样?

生:我还是觉得有点不顺,不舒服,可是说不出来。

师:有这样感觉的同学请举手。(大多举手)

师:你们的感觉是对的。书上那几组词的“意境”,是柔和的,有一种柔和的“美”。另接上去的呢?“放声歌唱”“笑声不断”,没有这种柔和的“美”。――要是你的表达,不只是意思,不只是字数的对称,还能考虑词的意境,那你就是高手了。

感恩老师的句子简洁范文3

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对“表达”部分主要是从文体、结构、语言、书写这四个维度进行衡量。笔者认为,语言是这四个维度中最基础、难度最大,也是最能体现考生写作能力的一个维度。那么,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如何达到最基本的“语言通顺”的标准呢?具体来讲,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使用规范化语言

高考作文要求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进行写作。一般而言,除了在记叙文中为了表现风土人情的需要,可以适当地使用方言、俚语外,一般不允许使用方言、俚语。学生将方言词汇和方言语法使用到写作中的情况,在使用范围较大的方言区表现得比较明显,比如以两广地区为主的粤语方言区。例如,有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如下的句子:

阿妈摸着我的头,眼睛里噙着泪水话给我知:“阿婆去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

“阿妈、话、知”三个词明显属于粤语方言,转化为规范的现代汉语的表述应该是:“妈妈摸着我的头,眼睛里噙着泪水告诉我说”。但是,“妈妈”的话中“阿婆”的称呼是可以保留的,这恰恰体现了地域的特色。

考生在平时说话和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规范语言的意识。

二、用词准确、得体

在写作中,语言表达要十分准确。特别是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表示范围、程度等的这一类副词要准确使用,否则可能导致论证的不严密。例如:

没有一个足球运动员会像齐达内这样,选择将世界杯决赛作为自己的最后一场比赛。

这句话的问题就在于说得过于绝对,使得论证不够严密。

还有一类常见的用词不准表现为同学们对词语的语意把握不当。例如:

1.我和妈妈犹如后的台湾与大陆,彼此不闻不问。

2.此刻,感恩之心不由而生。

“不闻不问”是指“置身事外,不想闻其事亦不问其事”,而例1中作者是想表达两者之间的交流存在障碍,使用“不闻不问”显然是不准确的;例2中“不由而生”是作者生造的一个词,应该是对“油然而生”一词的误用。解决这类的问题关键在于平时要加强积累和训练,学会将词汇准确恰当地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去。

此外,要达到语言得体的要求一要注意表达对象,只要试题中规定了写作对象,在实际写作中就要考虑到这一条件。二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文体:记叙性文体要以情动人,以叙述、描写为主,语言形象生动;议论性文体要以理服人,以阐述、议论为主,语言简练严谨。

三、语言简洁、明了

有些考生的语言繁琐拗口,导致老师无法理会其中的意思。所以,考生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表达的简洁、明了。一般而言,短句比长句在表意的简洁性方面会更有优势,例如:

王维把绝句这种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运用得出神入化,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误,但是,读一次很难一下子明白,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长句变成两个短句则一目了然:绝句是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的诗歌体裁,也是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但是,王维却把绝句写得出神入化,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

我们在将长句改为短句以后,语言的通顺性、表达的层次性、意义的明晰性明显得到了提升。考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表达较复杂的意义时就要尽量使用短句。

【例文展示】

爱,在岁月里沉淀

毛锐民

爱是葡萄酒,在岁月中酝酿。

――题记

同别的小朋友一样,我小的时候也是喜欢黏着父亲母亲。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很严格,而母亲却与父亲不同。但隔阂这种东西,却被时光越凿越深。初中时,突然间我和父母之间没有了过多的言语,取而代之的是沉闷的空气和一扇永远上锁的门。

一次暑假,在父母的软磨硬泡之下,我十分不情愿地与他们一起去动物园游玩。寂静笔直的公路上方是刺眼的阳光。可父母却显得很兴奋,特别是母亲还特地换上了一套新的衣服。

一些必要的程序之后,我们进入了动物园。我睁着惺忪的睡眼,扫视了一下动物园。记得上次来时这里是没有……算了,似乎已是“几千年”前的事情了。我这样想着,强打起精神,在动物园不紧不慢地走着。父母塞给我一个相机,我就拿着,感觉身上多了个“累赘”。

一路下来,我拍摄了许多照片,父亲的,母亲的,动物的,唯独没有我的。在很大的长颈鹿园里,我们停了下来,与周围的游人一起观看着。长颈鹿很高兴,一些小朋友正在父母的托举下拿着干草喂着它,长颈鹿也边吃边抖动着它的耳朵,很是可爱。毫无征兆地,母亲问了一句:“要不我们一起照张相吧?”

我愣了一下,却是死活不答应。相片这种东西只是一个个像素点拼合成的数据,有什么好看的,但我难以回避他们温柔的“威逼”,便让一个过路人帮忙拍了一张。照片上的我面无表情,而后面的长颈鹿似乎在抢镜头,占据了照片的大半空间。

回家的路上,我发现父母仍然很开心,但与来时相比,总觉得缺点什么。回到家,母亲在一张张地翻着相机里的照片,而父亲则拿出了我们家的相册。一张张精心拍下的照片在相册里静静地躺着。突然,我在相册里发现了一张照片,那是我七岁时在那个动物园所拍的。我看到那些熟悉的长颈鹿,但照片上却是一对年轻的夫妇和一个满脸笑容的孩子。我看到照片上父母的表情,再回想起刚才回来时父母在车上的表情,心里突然抽搐了一下……

父母仍然爱着我……

感恩老师的句子简洁范文4

1.理解“气急败坏、惩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不屈的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不屈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同学们奥运会圣火的采集源于古希腊。相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点火仪式你们一定还记犹新吧,让我们再来回顾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放视频,李宁点火)

奥运圣火熊熊燃烧,激荡着亿万人民的心,它象征着希望、和平、正义,更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取火英雄――普罗米修斯(板书课题)。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普罗米修斯。

二、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忆每部分的内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浏览课文。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每部分的内容,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生答。

师:你归纳的很准确,根据他的汇报,我们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就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方法,谁愿意完整的说说?

生答。

师:你真会总结!文中除了出现了普罗米修斯外,还出现了几位人物?谁能试着把他们的名字与尊号连接起来?

生答。

火神赫菲斯托斯,书中并没有讲到,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答。

聪明,排除法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这几位人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用简洁的语言汇报一下。

生答。

师:我们也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关系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还没有火,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图片)看,他们只能吃血淋淋生的食物,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他们呼唤着--火。

自从人类有了火,到处充满了光明和温暖,听,远处传来了人类的欢声笑语,看,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视频)然而这一切惊动了天神,他一看大事不好,人类怎么有了火,忙去报告,谁愿意当天神?

生:报告……

师:你一定注意到这段话最后的标点符号了。

生:省略号

师:这个省略号表示着什么?

生:表示着还能看到更多的画面。

师:这个省略号的用法是表示内容的省略,你仿佛又看到人们在用火干什么?

生:烧水,烧兵器……

师:是啊,人们能用火做很多事,是多么开心多么幸福!靠的就是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给人类带来的――火。此时此刻,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爱心、舍己为人、正义、善良(板书)

师: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再来读读这两个画面,人类没有火是多么悲惨,请女同学读,有了火以后人们是多么幸福,男同学读。

男女生读。

师:众神首领宙斯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什么样?文中用哪个词来描述的?

生:气急败坏。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词?

生:

师:你能想象宙斯的气急败坏的样子并读出来么?

生:

师:我没听出宙斯的气急败坏啊?普罗米修斯竟敢违抗他的命令。宙斯多么愤怒,他大发雷霆,能再气急败坏些吗?

生:

师:男同学能一起加上表情再气急败坏的读读吗?

生:

师:这回我看到了生气到极点的宙斯了。

宙斯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我们来看惩罚这个词,意思是?

生:责罚。

师剖析字理。文中宙斯对普罗米修斯不仅在心灵上进行摧残,还在肉体上进行折磨。多么狠毒,多么残忍。他吩咐火神立即执行。火神找到普罗米修斯。

老师找三名学生分角色来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扮演的最好?

火神:

普罗米修斯:

宙斯:

师:谁读得最好?好在哪?

宙斯他是众神的首领,他的话应该很威严。

生再读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发现了,今天我们把课文中的文字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出现,在加上动作,表情来塑造人物形象,这就是话剧,话剧最早也是起源于古希腊,我们学习的很多课文都可以改编成话剧。

英雄总是和苦难连在一起的。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来到那终年积雪的高加索山上,亲眼目睹英雄所受的折磨。这是课文中的哪一段?谁找到了,读一读?

生读

师:请同学们字字入目,句句入心的默读这一段,画出哪些词语或句子深深的刺痛了你的心?在旁边做上标注,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感受。

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

画的是________________说说你的感受,(你体会出?)

师:能把你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吗?

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像我这样读读。

师:普罗米修斯除了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还可能遭受什么痛苦?

生:

同学们,让我们先入情,后动情,再传情,读出你们的同情和深深的遗憾吧!(配乐)

当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时……

当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时……

师: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狠心的宙斯也不善罢甘休,他们的冲突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一天,宙斯来到高加索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分别扮演宙斯、普罗米修斯、鹫鹰,哪组演的好到前面来表演。

宙斯:

普罗米修斯:

鹫鹰:

师:你真是一鸣惊人啊,老师很欣赏你。

同学们,当手指被针扎了一下,被刀划了一下,什么感觉?

生:

师:那是手指,而现在,凶恶的鹫鹰啄食的是普罗米修斯最娇嫩的肝脏啊,不但如此,白天被吃光,晚上又长出新的来,这是一种怎样的痛?

生:生不如死

四、研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师:那是一种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痛,我们还可以用上这些词。(课件读词)如果这个人物是你,这种痛苦你能承受多久?

生:

师:可普罗米修斯却承受了三万年,三百个世纪啊。看着承受无限痛苦的英雄,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为他分担一点伤痛吧。端起书,第七段。

生读(配乐)

师:普罗米修斯就是这么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因为他背后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他。是什么?

生: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师:是啊,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这是什么句?

生:反问句。

师:能换一种句式么?

生:为人类造福没有错。

师:哪种语气更强烈?

生:反问句。

师:你能坚强的读读吗?

师:这坚定的回答在……

这坚定的回答在……

一百年过去了……

一千年过去了……

普罗米修斯就这么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他对人类深深的――爱。(板书)

师:此时,你想对这位英雄说点什么?

生:伟大、坚强、勇敢、不屈不饶…

这就是(伟大、坚强、勇敢、不屈不饶…)的普罗米修斯,在体会人物品质时,文中抓住了语言、动作,我们在写人物时,也可以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表现品质。难道这样一位伟大的英雄,就永远被锁在那吗?

生:大力神救了他。

五、活读,妙笔且书个中情

师:普罗米修斯终于获得了自由,正义终战胜邪恶。看到他重获自由,老师已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激动,写了一首小诗,抒发对他的敬佩。

师读诗

他的品质打动了你,也打动了我,我们共同为他谱写一曲赞歌吧!

今天这节课向我们打开了通往古希腊神话的大门,老师再向你们推荐两个感人的故事,同学们,让普罗米修斯这种善良、正义、坚强、勇敢的精神代代相传吧。下课!

板书设计:

感恩老师的句子简洁范文5

【关键词】高考 语文 复习 过程 技巧

高考综合复习,是目前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必备过程。小到字音、词的辨析,大到阅读理解和作文训练都被教师在课堂详尽展示,甚至还补充大量课外练习。对于数理化等科目,补充练习是必需的,但对于相对独立的文科,尤其是语文,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仅凭“死”做题,就会出现战线长、内容繁、靠运气的出力不讨好的“厌战”现象。教师心力交瘁,学生疲倦应付。经过多年高三复习课讲析,本人总结出一套自以为简易轻便、灵活机动、好记实用的语文复习方法,宗旨是“立足准,内容实,方法活”,能让学生真正围绕试题重点,突破难点、引发思考、增分迅速。避免语文复习课的随意性,注重以点带面;突破析题的孤立性,注重迁移性,尤其注重答题的规范性。经过临场检验,的确能在高考语文单科中取得优异成绩,真正让学生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迁移,极大程度培养了当前学生欠缺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拓展思维能力。

首先,我打破惯用的高考语文复习套路,即按现成的复习教案专题版块,慢条斯理,依次延伸,面面俱到的复习方法。而是根据人教版高考试卷考题顺序,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机动调整复习的重难点,好处是不至于让学生在一个专题中要么“消化不良”,要么“营养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视觉、思维疲劳。

其次是专题复习时,先实践,找误区,再理论,找方法,再归纳,再验证,丝丝入扣,层层把关,破解疑难。

第三,作文辅导训练时,把语言文字(仿句、续写、压缩、拓展)与之结合,先阅读经典语段,做好仿句续写练习,再由句到段到文,依次向外延伸,最后扩充成作文,突出表达形式的多样、新颖,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不知不觉中形成练笔习惯;接下来再通过文本阅读分析,找出立意点和材料的分析点,既掌握了文本知识,有利用文本达到为我所用、为我所写的目的。一举两得,既体现文本价值,又弥补学生阅读量不够的缺陷,一定程度上也减轻学生的负担,此方法实用效果最佳。

具体复习技巧如下:

第一轮复习,狠抓基础,强化概念,不留盲点,熟记要点。所需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多,这是整个复习环节中重要的一环,此环节有序扎实,二轮、三轮明显轻松应对。学生是否接受你及对你复习的知识点兴趣多少,全靠这一关。以目前人教版高考试卷为例,我进行如下技巧的梳理和展示。

1.现代文阅读

大纲要求能阅读一般的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

1.1 题型: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2 技法:

(1)对于文本概念,看内涵和外延。看内涵即题干是否在文本定义域内;看外延指题干与文本对象是否有关。其中状语、定语等修饰限制语很重要,具有很强的参照性。

(2)理解句子含义,主要抓概念的性质、特征、关系、功用、目的、价值、意义、缘由成因等因素,看题干与文本对以上问题是或然还是必然,是整体还是局部,是肯定还是否定,是已然还是未然,题干中修饰限制、补充语错误几率最大。

(3)分析态度、观点题,一般找每段(层)的中心句或结句,尤其是首段和末尾段要重点阅读,概括其中心内容或层次意义,与题干相比对找出正误。

2.古代诗文阅读

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此类题可分两部分:一部分文言文阅读;一部分古代诗词简析。

2.1 文言文阅读:

一般情况下,文言文阅读耗时多,生僻点多。近几年高考文言阅读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主,更增添学生的阅读量,老师复习时困惑点也最多。常规方法是,教师带领学生先疏通全文,再讲习题,此过程基本占课时三分之二,留给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判断的时间几乎没有,答案仍然控制在教师的翻译过程中,面对考题,没了老师的梳理,学生就会束手无措。

2.2 快捷技法:

(1)文言实词辨别题,带入法。一靠平时积累的常用实词(人教版考试大纲有明确提示),要求学生利用早读、课余强行记忆;二靠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最好与现代汉语组词,弄清基本义;三靠记忆中常用实词意和新组词义带入原文,与上下文链接疏通,进行验证,最终可得出准确答案。但必须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进行。

(2)传主形象题,排除法。先在题干中找出最能体现传主形象的一项,即可排除1-2项与题干不完全符合项,再将余项进行比较找出异类,此时准确项已基本胜出。

(3)判断内容要点题,三看法。一看时间是否符;二看人物是否同;三看结果是否对。

(4)文言翻译,点面结合法。先找采分点(动词、形容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再结合上下文梳理,切忌断章取义。

运用以上技巧,极大程度节约学生读题时间,同时,也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率,此方法在熟记概念的前提下,短时间就可改变他们对文言文的恐惧态度,而且富有挑战性,期间可采用网络游戏过关斩将的语言激励学生快速浏览的兴趣,学生很有成就感。

古诗词鉴赏:

此考点是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复习的难点。一方面是学生受教师主导地位影响太深,缺少自我阅读意识和发散思维拓展过程;另一方面,缺少技巧,答题只停留在题干表层,所获分值很低。其实,教师在复习时,大可不必面面俱到,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平面为立体,既可减轻学生阅读负担,又使他们在主线引领下,答题思路清晰,语言精确,内容完整。

技法:一看内容;二看形式。

(1)内容题:六字法。意象,意境,情感。诗词出现怎样意象就会有怎样意境,就会表达怎样情感。此法了解诗歌常用意象很关键;如:本诗(句),选取( )为意象,营造了( )氛围,表达了(描绘了)( )的情感(画面)。

(2)形式题:三步法。表达方式是前奏,表现手法是骨架,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是针线。以上概念人教版复习考纲都有介绍,就不细说了。

当然要完成以上技巧,还有重要的一环:诗词翻译。基本上每道大题都要经历此关。它与一般文言翻译不同,最好是四字短语、散文诗化般的艺术手法再现画面,翻译完后,还要分析其作用,如此句用比喻手法,把( )比作( ),生动形象表达了( )。常用修辞的作用一定提前告知学生,并要求记忆。另外,还有一种题型,即炼字型,此题最好先简析本字,再把本字带入句中疏通后,再总结内容和形式上的作用。

此法笔者尝试多年,效果非常显著,得分率很高。同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各抒己见,各答一面,最后按试题要求筛选汇总。

3.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

此类题是“死题”,可贯穿平时早读及语文活动中,必须采用书面默写方式。一轮熟悉全文,二轮反复默写,强化准确记忆,三轮突出重点篇目,并顾及格言、课外名句。教师可因校而异,因生而异,因才施教。

4.文本选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要求:

(1)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2)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技法:

(1)会用小说基本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2)探究小说要素的作用。

一类题是阅读文本的初步阶段,命题形式以多项选择为主,指导学生重点核对题干中小说要素运用是否准确。

二类题是阅读的探究和拓展,首先文本是关键。文本中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与题干的关系,最好举例分别作答;其次文本主题与现实的关系,或启示或艺术手法的感染力。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要求:

(1)筛选整合文本信息。

(2)评价文本传主及文本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技法:一看题干和文本材料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二看题干与文本材料人物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类题会背离文本真实刻意拔高人物或片面理解主题,一定注意文本中人、事的矛盾交叉点。

二类题需要答题语言的准确和精炼,引导学生学会概括提炼文本重要信息点,分类整理作答。

人物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类:

海外归国类:爱国爱家爱人民,回报感恩,有责任感,有担当有勇气。

民国时期民主人士类:博学多才,恃才放旷,敢于直言,率真务实,一心专研学术,争取民主独立自由科学,敢作敢为。

科学工作者类:敬业爱岗,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敢于挑战,突破创新,执着追求,谦虚平和,扶持培养年轻人,淡泊名利。

优秀榜样楷模类: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以民为本,报效祖国,默默无闻,理想远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优秀企业家类:团队精神,身先士卒,智勇双全,把握商机,注重细节,团结合作,立志慈善公益,诚信宽容,回报社会。

学会利用文本举例,联系现实,注意论点论据论证的逻辑顺序,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有序。

5.表达运用

近三年考纲要求:①正确使用词语(熟语);②辨析修改病句;③语序调整;④扩展、压缩语段;⑤仿句、续写,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技法:

5.1 词语题:先大致了解四组词的基本义(陌生词汇放到最后考虑),一看是否合语境,二看是否合情景,最后定夺陌生词。

5.2 辨析修改病句题:除常见六种病句类型外,可参照以下快捷方式寻找易错点:一看并列短语;二看常用固定短语搭配;三看介词结构打头句;四看能否两面;五看关联词。最关键是先确定主谓宾,化繁为简,最后看修饰限制语。

5.3 语序调整题:逆向推理法:先看所给四组答案,再把每组第一个序号带入原文验证,由此推断出第一句。接下来看序号头紧随的第二句,再看序号尾,注意标点是提示。

5.4 扩展语段:找到中心句或表达中心意的支撑句,合并同类项,构成表意完整的长单句;压缩语段:剔除中心句,将剩余句因式分解,让修饰限制语与中心句的对象搭配构成独立的主谓句。

新闻类:

一句话新闻:时间,地点,对象,简单经过,结果。

新闻标题:时间,事件,结果。(注意:新颖,准确,简洁)。

找关键词:概括段或层次意义,划出主谓宾,合并同类项,重组主谓句,其中 人、 事、结果就是关键词。

5.5 仿句、续写题:用修辞,有文采,想象、联想是关键;合语境,合情景,内容形式都必备。

6.写作

考纲要求:①主题深刻;②内容丰富;③表达有文采;④形式有创新。

此部分是高考重中之重,因篇幅有限,将另辟专题探究。只根据本人能力及经验略作提示,仅供参考:

6.1 追热点,当然是本届高考的前一年即第一学年社会热点话题。

6.2 看社会,社会缺失或弘扬的就是我们关注思考的。

6.3 问心灵。作文是考生内心世界的直接反映,对于思想价值观更是成长中思想辨别能力要完善的部分。近几年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悟,是考试的着力点。责任心,仁爱心,感恩心,宽容心,诚实守信心,淡泊宁静心,总之道德良心至上都是社会主流话题。

感恩老师的句子简洁范文6

一、作家简介

1. 菲利普?德莱姆的文学创作历程

菲利普?德莱姆(Philippe Derlerm,1950―)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出生于瓦兹河谷省的瓦兹河畔,父母都是小学教师。自小德莱姆非常喜欢阅读和体育运动,青年时代曾是一名短跑运动员,后来转向了教育行业,并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即使是在文学创作领域取得显著成绩之后,德莱姆从未间断过他的教学事业,现在他任职于贝尔内市玛丽居里中学,担任文学老师。

从1976年开始,在近四十年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德莱姆发表了四十多部作品,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的作品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多大关注。直到1990年,小说《秋天》为他赢得了生平的第一个奖项。至此,人们才开始注意到这位文笔细腻、略有些多愁善感的诺曼底作家(德莱姆从1975年开始定居于诺曼底地区)。1997年,短文集《第一口啤酒的滋味和其它微不足道的快乐》发表后立即在法国引起轰动。该书的成功不仅是德莱姆前二十年文学创作的肯定,同时为他赢得了“细微主义大师”的国际声誉。此后,德莱姆依然笔耕不辍,相继发表了短文集《被打扰的午睡》(2001)、《记录海盗》(2004)等一系列作品。

2. 梁实秋的文学创作历程

梁实秋(1903-1987),出生于北京,浙江余杭人。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1915年梁实秋考入清华学校。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受新人文主义者白壁德影响较深。40岁以后着力于散文和翻译。其散文代表作有《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其代表作《雅舍小品》刚一出版,即畅销不衰,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赞美,其与众不同的语言幽默特色,更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肯定。

二、德莱姆与梁实秋的散文观对比

1. 取材――见微知著

阅读德莱姆与梁实秋的散文,我们可以发现在两位作家的作品里有着诸多相似的痕迹。首先两位作家的作品都取材细微,始终关注人们的生活层面,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即偏重于“人性”的表现。

德莱姆被称为是“日常生活”作家。他的作品大都以日常生活中瞬间、细微琐碎、微不足道的细节作为描写对象,甚至是一些看似有些奇怪的事物。以短文集作品《被打扰的午睡》为例,其细节可以小到只是打手机时的微斜着脑袋的姿势、品朝鲜蓟心时需要的安静氛围;可以不起眼到人们时常忽略的垃圾、餐具上的图案等等②。在代表作《巴黎瞬间》中,德莱姆抛开了巴黎这所城市所拥有的独特美景,将目光更多地投射于被人们忽略的点点滴滴,如下水道口的粗麻布、人行道台阶旁的金属栏杆、黄昏下公园里的椅子、街边小店的玻璃糖罐等。

同样,梁实秋的散文也聚焦于诸如家庭、饮食、睡眠、休闲、散步等尘世生活的情趣,取材平易,或为各式人事、如孩子、女人、男人、诗人、好汉、中年、老年;或为日常物事,如衣裳、狗、汽车、鸟、门铃之类;或为惯见的行为,如握手、送行、理发、运动、散步等;令人易生亲切③。

通过对两位散文家代表作取材的对比,我们能够发现,两位作家对生活都有着细致的观察和体会,他们的散文题材相似,紧扣生活主题,努力表现最普通的“人性”。其中,梁实秋表现的“人性”受古典主义美学观的影响,习惯于将“人性”与“自我”对立起来,他认为“伟大的文学亦不在表现自我,而在表现一个普遍的人性”,所以,他的散文创作严格选择题材,与德莱姆的短文相比,梁实秋的选材更加严格、慎重、精当,表现的“人性”更加普遍。而德莱姆更擅长捕捉各种细节,偏爱于选取一些极易被人忽略的“人性”为素材,对他眼中“细微”的题材进行描写与联想,从而使读者从别样的视角品读生活。可见,不同于梁实秋的“普遍人性”,德莱姆表现的“人性”常与自我联系在一起,剑走偏锋、避重就轻,具有“细微主义”的明显特色,尽管取材渺小但同样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他们的同类散文,梁实秋写《睡》,描述了人类睡眠质量的适中、闲的准备、睡的姿态、作用。文章驰骋中外、纵观古今,充分表现了“睡”这一永久不变的人性。德莱姆写《被打扰的午睡》,从题目上就带有一种随意的气质,文章内容也十分丰富,带有浓郁的个人特色。

2. 文体笔调――简洁适当、幽默诙谐

(1)文章篇幅――简洁适当

作为“细微派”的代表人物,德莱姆非常喜欢运用短句,他对句子精雕细琢的程度好比福楼拜希望他小说中的句子能像诗歌里的诗句那般准确、精当和必不可少。翻开德莱姆的短文集,我们不难发现每篇短文千字以内,毫不冗长拖沓。作品的文体笔调朴实无华、毫不做作,充分展现了“细微派”最本质的写作特征。

而生活在东方的梁实秋,尽管与德莱姆没有生活的交集,但他们的观点出奇的相似。好的文章未必是长的文章,有的长文章就如老太太的“裹脚布”。梁实秋认为“文章要深、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篇幅长了,洋洋洒洒,下笔万言,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却容易出现芜曼庞杂的毛病。其实“散文的美妙多端,然后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二字而已”。简单就是经过选择以后的完美的状态。”“简单”就要懂得“割爱”。散步不可穿插太多的旁征博引、典丽的词句以及趣闻典故,这样的文章虽显得华丽雍容,但是却????嗦嗦,好像是堆砌出来的。所以,“散文的美,美在适当”。德莱姆与梁实秋的散文追求“取材细微”“简洁适当”,显示出了两位作家追求散文最高境界的精神。

(2)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幽默诙谐

法国著名文学家皮埃尔?儒尔德在《无胃文学》中分别用红色、白色和本色三种色调将当今法国文学作品划分为三个不同类别的写作。以德莱姆为代表的“细微主义文学”被归为第三类,即本色写作(écriture écrue)。法语“Ecru”一词的原意是指“没有经过加工的;原色的、本色的”,一方面说明了德莱姆作品的自然、不做作的特点;另一方面,指出了“细微派”崇尚简单、朴实无华的风格。④德莱姆运用简洁、自然、细腻的笔调,透过作品反映人生,对美好的“人性”生动适当地描摹具有纯正的意味和美感。此外,他的散文还具有睿智、幽默的个性。例如,在他的第一部短文集《第一口啤酒的滋味和其它微不足道的快乐》中,德莱姆用轻快的笔调重点讲述了现实生活中种种令人感觉满足和愉快的小情小趣和小欣喜,显示的是“乐趣”,如细细品味啤酒、邀友人同去采摘桑葚等;而在《被打扰的午睡》中,作者则侧重于描写生活中的小烦恼、小惆怅以及由这些不快所带来的感觉,如网球场上突入其来的大雨、盛夏暑天因友人的来访而不得不放弃的午睡等,作品显示更多的是“幽默诙谐”。幽默诙谐与乐趣都是建立在对于细小事物的细节描述基础上的,而幽默诙谐的结果也还是获得一定的乐趣。德莱姆用一种充满幽默的写作告诉我们原来困扰也可以成为一种幸福。

同样,梁实秋也非常注意散文的语言艺术,尤其注重发扬本民族的语言传统。欧美文学的刚直严密、雍容幽默,汉文学的古朴凝练、铿锵顿挫,北京方言的亲切、平白风趣,经过他的熔炼,成为一种新的生命。在其代表作《雅舍小品》中很明显的流露出他的清新自然、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梁实秋的散文,有着十分精彩的幽默,其幽默是一种深沉的表述,是一种显而不露的含蓄的方式。或许,读梁实秋先生的作品,你未必会哈哈大笑,但你却必然会心而笑,是发自内心的笑谈人生的一种态度,是一种不俗套的轻松的笑,这样的例子在梁实秋的作品中是随处可见的。例如《下棋》一文中,写出一对活脱脱的棋迷,令人捧腹不已:“我有两个朋友下棋,警报作,不动声色,俄而弹落,棋子被震得在盘上跳荡,屋瓦乱飞,其中一位棋瘾较小者变色而起,被对方一把拉住:‘你走!那就算是你输了’。”作者把棋迷放入生死关头,环境对于棋迷来说是极为严峻的,但棋迷的言行却改变了情境的色调,在这里论输赢胜过了求生存,荒谬超越了常理。棋迷的行为已经使人惊诧,棋迷的对话更令人叫绝,棋迷迷之深在强烈的人物与情境的反差中达到了置生死于度外的境界,幽默也在这里被推向了极致。⑤

3. 作品主题――闲适人生观

法国评论界普遍认为,“幸福”是贯穿德莱姆所有作品的最根本的主题。而德莱姆塑造的幸福生活的基本元素首先是闲逸和朴实。闲逸是德莱姆所有作品人物生活的主旋律。如短文集《被打扰的午睡》就是关于安闲、松散生活的典型:在八月的暑热下,时间变得缓慢,主人公惬意地享受着乡间小憩的轻松舒缓,品味着生活的幸福⑥。在《田鼠先生或是洞穴的形而上学》里同样找到象征休闲节奏的午休主题。这些字眼表现的是和作者本人生活类似的时空环境:衣食无忧、拒绝都是喧嚣和急迫的闲情逸致⑦。德莱姆在父母的身边度过了幸福的童年,之后又称为教师和作家,属于消费社会的中产阶级。而对于德莱姆来说,闲逸不仅是一种中产阶级的生活格调,它还是现代消费社会高压力、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的反命题。闲逸和朴实的生活并不意味着平淡似水。德莱姆擅长于动员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等所有感官,从各个层面加以发掘、感受世界的美好,接受世界从所有毛孔传递给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同样,梁实秋的人生观也有鲜明的休闲特征。他出身于士宦贵族家庭,自小深受老北京特有休闲生活方式的熏陶,懂吃、重礼节、注重道德修养、追求自由随缘的人生观与休闲观。如在其代表作《雅舍小品》中,梁实秋从休闲之窗观察人生、用休闲之笔针砭时弊、以休闲之情阐释自我人格修养,对生活不同角度以不同的审视⑧。

4. 人生态度――享受生活

从德莱姆的作品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的幸福是具体而实在的,同时是大多数人都能够达到的。作品中所记录下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短暂易逝的瞬间或心情昭示着幸福的短暂,如何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自己快乐和幸福是作者试图通过作品向我们传达的幸福观以及人生态度。

在梁实秋的风趣、雅致的背后,存在着认真地人生态度和坚定的人生理想。在他的散文中,常常不经意地直接道出他对人生的看法。在《中年》中,他说:“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梁实秋的人生态度就是“享受生活”。而他的“享受”绝非奢华,他并不排斥“必要的工作”,而把“必要的工作”看成“享受生活”的前提;也不能把“享受生活”简单理解为物质享受,梁秋实追求的是,能够自由选择地做人的工作,从中享受生活的乐趣。他提倡的“享受”是一种以快乐为本的人生哲学――以快乐为标准,以快乐为归宿,去看待人生、看待生活、衡量一切人和事。快乐不由物质享受而来,而由心境得来。

人生的大道理化简为家庭的享受、生活的享受、大自然和文化的享受等尘世间简单的地步,两位作者的诸多主张在东西方的文学时空中不谋而合。

三、德莱姆与梁实秋幸福哲学的差异性

如上文所述,笔者从作品选材、文章篇幅、语言特点、作品主题等方面阐释了德莱姆与梁实秋两位散文大师艺术特征的相似及其各自的独特性。我们能够发现,两位作者的作品属于东西方的文学时空,虽有共同之处但呈现更多的是差异性。尤其是两位作家宣扬的“幸福哲学”的观点,仔细剖析具有东西方的明显烙印。

德莱姆,作为法国当代著名作家,“细微主义文学流派”的象征性人物,深受伊壁鸠鲁学派及时行乐主张的影响,用虚静的智慧解读幸福,与庄子的逍遥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自由与本真,脱离一切外在的、世俗的羁绊和束缚。亲近自然,返璞归真;以超然的心态看待人生,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快乐。在德莱姆看来,幸福是平淡而真实存在,是我们每个人力所能及却又并非唾手可得的,它需要我们抓紧这流逝的分分秒秒,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最微小的细节中去感悟,我们身边的人、事物甚至回忆都可以成为幸福的源泉。同时,幸福又是短暂而脆弱的,只有懂得珍惜的人才能享有幸福。⑨

文如其人,在德莱姆的作品中,书写幸福的字眼并没有跃于字里行间,但又无处不在。那是一种对人生的满足,一份对生活的感恩。那种淡淡的幸福是需要我们放慢脚步、耐下性子细细品读。德莱姆宣扬的“细微之处见乐趣”的幸福观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鼓励人们放慢生活的脚步,不要被忙碌的生活麻痹了双眼,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思考生活的本质。

相对于德莱姆的幸福观,梁实秋秉承的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修身养性的精神传统。梁实秋出身士宦贵族家庭,自幼深受老北京特有休闲生活方式的熏陶,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儒学文化的影响,同时,受西方新人文主义代表人物白璧德的影响,经历了中国最为动荡的战乱岁月,他的人生观与休闲观更自觉地追求中庸和节制。梁实秋的人生态度就是“享受生活”。他提倡的“享受”是一种以快乐为本的人生哲学――以快乐为标准、以快乐为归宿、去看待人生、看待生活、衡量一切人和事。快乐对梁实秋而言,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也是与人生苦痛抗争的方式。梁实秋主张快乐人生、幸福哲学,并不说明他无视人生苦痛的一面。他的散文中不乏生老病死、穷愁困苦、同类相残等题材,他曾谈到:“天生万物,相克相杀,没有地方讲理去,老天爷不了许多。”这句话包含着对人类危机、民族苦难、社会不公、人民悲惨的沉痛之感。正因为他看遍了人生的苦痛,方以快乐哲学消解。对于烦恼苦痛,梁实秋善以超然态度视之,安时处顺,化苦为乐。梁实秋的散文创作,正是他的快乐哲学的实行,是用快乐的心态观照身边的一切人、事、物。如此,我们不难理解,梁实秋的幸福哲学更多的是面对动荡年代的无助,一种修身养性、调节自省之心和浩然之气的方式――“苦中作乐”。

四、 结语

纵观德莱姆与梁实秋的艺术风格和人生态度,一位是法国当代受追捧的“细微派”掌门,一位是被当代读者愈发认可的散文大家;一个以闲逸、轻松、随意为特点,一个端庄、古朴、雅丽为追求目标;一个宣扬“享受生活、珍惜点滴”的减压方式,一个主张微笑静观平常事、自得其乐、达观顺变的心的哲学。德莱姆与梁实秋的作品存在着相似性及其独特性,将两位作家联系起来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两位作家的艺术特征以及中西方快乐哲学差异的根源。

文化论坛

菲利普?德莱姆与梁实秋散文艺术特征之比较

[注释]

①“细微主义”是一个美术创作流派的名称,后被借用来概括一批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法国和比利时专注于日常生活细小主题写作的作家。

②吴娟. 德莱姆与细微主义文学【J】. 武汉:法国研究,2006(3), 70页.

③董广智. 论梁实秋散文中的快乐哲学【J】. 攀枝花: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12), 38.

④Pierre Jourde(1950-),法国著名文学家。出版了近十五部作品,其中《无胃文学》(La littérature sans estomac, L’esprit des péninsules, 2002)获得了法兰西学院评论奖。

⑤肖春琳,从《雅舍小品》看梁实秋散文的语言特色

http://jxteacher.com/gzyw/column31119/4dfb2654-da6a-40bd-aa7c-f3b2c7246e3a.html

⑥Philippe Derlem. La sieste assasinée【M】. Gaillard. 2001.

⑦张亘. 资产阶级的幸福神话――菲利普?德莱姆的《田鼠先生或是洞穴的形而上学》【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