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范文1
一.巧借阅读提示,拟定自主学习提纲
1、读懂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课前,引导学生读读阅读提示,圈圈画画,了解提示的内容,清楚提示里的要求,从而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如:《永生的眼睛》的阅读提示中告诉学生,本课的学习首先要知道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所做的事情,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找出带有“骄傲”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句子的含义。这样的提示语,简洁明了,学生很快能明白学习目标。为自主阅读指明了方向。但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集体的目标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增删学习目标。
2、巧借阅读提示,确定学习方法。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和延伸。正如精读是例题,略读是练习一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精读课文中得到指点、引导,在略读课中亲身体验、锻炼,从而获得真正的阅读能力。运用精读课和提示中的学习方法,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永生的眼睛》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这是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这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主要方法。依托简洁的学法提示,学生很容易找到学习的方法。
二.精简学习内容,推进板块教学设计
1、因文而异,精简学习内容。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根据建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给学生更多自主实践、阅读的时间、自由。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拟定学习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然后直奔重点,运用学过的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精读。教师要根据不同乐都课文的类型,找准着力点,大胆取舍,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指导学生或注重感悟,或背诵积累,或写作指导等等。
2、因人而异,精简学习内容。略读课教学,教师需要隐退,将学习、课堂的活动交给学生。当然,并不是教师的一味放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学习。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略读课让学生学有所得,要关注孩子的差异性。遵循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和认知规律,让每个孩子在阅读实践中都学有所获。语言积累型课文,语言优美,适合孩子积累。积累语言是教学的目标与任务,而积累多少,积累那几段话,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再如,读写迁移型课文,鼓励学生运用方法,尝试练笔,实现读写迁移等等。
三.转变学习方式,注重阅读交流评价
1、留足时间,自主阅读。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防止用集体讨论来替代个人阅读。”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的主要方法。教学中,老师要把课堂留给学生。从活动时间安排上,学生的阅读活动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老师的指导时间不能多于三分之一。从课堂活动看,更多采用静默的活动,让学生学会默读、浏览、跳读、能用较快的速度搜寻信息要点,直奔学习的重点。圈圈画画,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是学生个体独立行为,是学生思维的体现,彰显了学生的独立性,体现略读课半独立阅读的性质。从学习方式看,更多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当学生思维出现疑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慢读、重读、多读,点拨方法,让学生自己读懂,读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急于告诉答案,或向他人请教。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方法:讽诵、范读、观想、自制板书、质疑问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读
1.高人高见,学法开示:
俞平伯在论及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他有一段精辟的文字论述此事:“作者当日由情思而声音,而文字,及其刊布流传,已成陈迹。今之读者去古已遥,欲据此迹进而窥其所以迹,恐亦只有遵循原来轨道,逆溯上去一法。”
2.学生朗读,教师随机点评,介绍"讽诵四境界"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准确,此第一境也。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有情,此第二境也。角色置换,我就是作者,我就是文中人。——物我同化,此第三境也。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强而不躁,弱而不虚,音断意不断。——有意识地运用技巧,此第四境也。
3.教师范读,学生观想
诵读是一种享受,它既是对美的体悟,又是对美的再造。优美的朗读能拓展含羞不语的文字所蕴藏的意境。而任何电子产品都无法代替老师的现场直播。请大家闭上眼睛观想,因为有些东西只有闭上眼睛才能看到。
二、学生自制板书,了解全文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种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作者思有路,循路得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而结构就是思路的外化。请同学们标上段码,自制一份精美板书。讨论推荐最佳板书两份:
1同舟共游-2同饮共乐,同调歌吹-3客之悲哀-4主之宽解-5主客同酣于水月奇境;
1游-2乐-3悲-4知-5喜。
三、师生质疑问难
1.注释①之注释
我们今天阅读欣赏《赤壁赋》,不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古战场的遗址,而是从艺术的角度看坡的情怀。大艺术家即便错,也会错出魅力来。在艺术中只有美丑而无所谓对错。
2.探究后的交流:"乌台诗案"与黄州
①东方诗哲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
即使是站在朝廷的立场上,这也完全是一个莫须有的可笑事件。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硬说坡在很多诗中流露了对政府的不满和不敬,方法是对他诗中的词句和意象作上纲上线的推断和诠释,搞了半天连神宗皇帝也不太相信,在将信将疑之间几乎不得已地判了坡的罪。
坡的政敌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仗义执言:“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言语罪人”,若严厉处罚了坡,“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
光献太皇太后病得奄奄一息,神宗皇帝想大赦犯人来为她求寿,她竟说:“用不着去赦免天下的凶犯,放了坡一人就够了。”
②优美的诗文是对苦难的挣扎与超越。
坡在“乌台诗案”后贬谪黄州,生活艰难,举止交困,形如囚徒。在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中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诗曰:“我谪黄州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饿疑死矣。”又云:“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变得异乎寻常。《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就是苏公对苦难的挣扎与超越。苦难是一包盐,放入一杯水,则杯水变得咸涩难忍;放入一泓湖水,则湖水将变得更加澄澈甘爽。
3.讨论:主客二人同调歌吹,一隐一显,相得益彰,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①苏子在给李常的信中说:“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虽怀坎壈(困顿,不得志)于时,遇事有可遵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
②《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后儒常以“身在江湖,心悬魏阙”指对朝廷、社稷的忠贞。文赋中“美人”当为圣主的象征,表达了作者不被重用的无限惆怅。
4质疑问难,孰是孰非?
①现象:客一不知浩荡江水,虽日夜不息流过去了,而从整个大江来看,不曾流失消逝(“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二不知月亮如此圆缺,而实际没长一分减一寸,“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②分歧原因:若从虚无角度观人世,那么天地间事物不到一转眼工夫就了结了,此乃客看世界的皮相之“知”;若从永恒的视角看,万物与我同属无穷尽生命之旅中的一环,又何必羡慕那源源不断的大江呢?这是苏子所取人生的“知”。
③“物与我皆无尽”释疑:苏子《狱中示子由》:“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圆观示李源《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人可改形易道,而真如本性是长存不变的,此乃佛家因果轮回之说,故曰“无尽”。
5.含英咀华,引导学生发现文赋的文体特征
整散结合的语言;设为主客的结构;情感浓挚的意境(第一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