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笔尖流出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笔尖流出的故事范文1
4
[教学目标]
1.选择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2.引导学生通过环境的描写,情节的创编,感受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通过运用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难点
培养学生描写环境、虚构故事情节、表现人物特点的能力。
[教学策略]
1.先说后写。
不管是低年级的写话,还是中高年级的习作,必要时都要先说后写。本次习作是材料作文,可以先自己选择材料,弄清楚所给材料中写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分小组让学生想一想:根据材料写什么内容?小组内互相交流。只需要说说写什么,不要求说得具体。这是在互相启发选材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让学生知道可以写什么。在具体指导学生怎么写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说说具体可以写的内容,在互相交流让中学生知道怎么写。在学生动笔写的时候,要强调怎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写,明白作文就是把自己想的写出来。
2.读写结合。
课文是习作最好的例文。我们应该从单元整体出发,做习作教学单元整体备课:在阅读教学中不仅仅要读懂课文内容,还要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用情节的起伏塑造人物形象,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引导学生把课文里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从而使他们乐写、想写、能写。
[教学准备]
1.整理单元小说中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等素材。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选择材料,展开想象,进行故事创编。
2.学会运用生动的环境描写,进行完整的故事情节创编,表现人物形象。
3.运用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精彩回顾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小说人物形象”专题单元的课文。现在请大家思考下面的问题。出示问题:
课件出示:
回忆《桥》和《穷人》两篇课文的大致内容,思考:这两篇课文中介绍的人物都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镜头看到的?
环境描写
故事情节
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
2.学生独立回忆一到两分钟,指名两到三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反馈学生理解的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整合信息:
A.环境描写(板书)
《桥》一文老汉镇定如山。
课件出示: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环境描写:这里环境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当时洪水的肆虐与形势的紧急,渲染了危险气氛的同时,也为后文中老汉镇定地指挥人们逃走做铺垫。
《穷人》一文中桑娜勤劳。
课件出示: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环境描写:先写了屋外海边恶劣的环境,再写屋内温暖、舒适的环境。两者形成对比,不仅显出家庭的温暖,更表现出家庭的温暖离不开渔夫和桑娜辛勤的劳动。
B.故事情节(板书)
《桥》一文中老汉舍己为人。
课件出示: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故事情节:文章结尾让人意想不到,其情节跌宕起伏,再现了老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穷人》一文渔夫和桑娜的善良。
课件出示: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故事情节:家庭本就困难,丈夫没有一点犹豫就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其结局完全在桑娜的意料之外,也让读者意外。情节的设置把人物真诚、善良的品质推向了。
C.人物心理、动作、语言等(板书)
《桥》中老汉铿锵有力的语言再现了党员本色。
课件出示: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少废话,快走。”
《穷人》中桑娜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课件出示: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3.小结。
这两篇小说都通过环境描写、情节构造、人物心理描写等形式给我们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虽然这些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是虚构出来的,但是读起来就像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样,也能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影子。
【设计意图】
小学生学习语文是在反复地再现和具体的实践中来提高语文素养的。本环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再一次对本单元的课文进行回顾和梳理,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也渗透了学生本次习作时要注意的几个方向。
二、明确写作要点
1.同学们,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小说人物形象,想一想:写好生活中的人物可以从哪些内容思考?要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独立思考。
3.指名学生说。引导学生根据旧知回顾、习作的要求或自己的写作经验,发现小说人物形象的创编要点。
预设一:
人物形象特点通过一件件事来体现,因此跌宕起伏、完整的故事情节,可以凸显人物特点。同时,在故事前适当地增加悬念,以突出人物形象。所以,小说的故事要围绕人物展开,并创编能吸引人的完整情节。(板书:完整的故事情节)
预设二:
从学过的课文和写作经验中,我们知道,写人物形象的文章,环境描写很重要。创编故事发生的环境,可以从侧面体现人物形象特点。因此,创编的故事环境描写不能少。(板书:发生的环境)
预设三:
从课文中发现小说的人物形象是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直接表现出来,所以,在写小说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想象人物在故事中的语言、心理、动作等方面的内容。(板书:心理、语言、动作等)
4.教师小结,学生齐读创编故事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课件出示:
1.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2.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并能吸引读者。
3.注意环境描写。
4.抓住人物心理活动、动作语言体现人物形象。
同学们,生活中人物的形象可以从以上几方面着手,这几点也是我们在创编小说中要注意的地方。
【设计意图】
经过已学课文知识的回顾,再到对创作要点的思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抓住小说的“环境、情节”进行人物形象的想象创编。通过对写作要点的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不仅是教给了他们学习的方法,更是要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愉悦。
三、同伴互助交流
1.现在,我们知道创编小说要注意哪些方面了,那么给了你环境、人物及人物性格特点,你能展开想象,试着说说这个故事吗?
2.出示三组环境和人物,学生自主选择或自己创设,展开想象。
师:请同学们先选一个,可以为他们想象一个曲折的故事情节、发生的环境,感人的人物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等。
学生自主选择想象。
课件出示:
环境:开满丁香花的校园
人物:淘气包张明
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
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
课件出示:
环境: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
人物: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
志愿者徐明
课件出示:
环境:月光下的村庄
人物:铁蛋铁蛋远道而来的表哥
3.同桌互说自己的想象,同伴给出建议及帮助。
4.指两到三名同学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情节、环境、心理等方面把话说清楚、讲完整,并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心理等方面进行简要评价。
【设计意图】
先说后写,说是为写服务的,让学生小组说,集体说,同学之间互说过程也是学习过程,可以从多个角度学习,弥补自身想象上的不足。同伴互助学习也是相互学习、互相进步的过程,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精心习作
导语:我们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创编故事,情节有趣、环境突出、心理活动有层次,如果再进行想象、琢磨,小说一定很出色,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
1.在习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课件出示:
1.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2.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3.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2.学生静心习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
写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学生也不例外,给学生创建一个安心的习作环境,潜心思考、细心描绘。当然,在指导的时候,不可过多地影响和限制学生,那样不仅影响习作的质量,更不利于学生习作个性的发展。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将所学的小说创编要点运用到写作中去。
2.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并以此修改自己的作文。
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过程]
一、互读互改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创编小说的基本要点,并选择材料进行了小说创编。根据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在评改习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1.指名学生说,教师适当点拨,共同确定本次习作评改的基本要求:
(1)小说中环境描写是否符合选择的材料,利用环境描写渲染故事气氛。
(2)语句是否通顺,故事情节是否紧凑连贯、完整,是否能表现材料中的人物形象。
(3)习作中人物描写有没有从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去刻画人物形象。
(4)标点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等。
(5)你认为自己的习作是否有成功之处?表现在哪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1.环境描写符合材料要求,并为故事渲染气氛。
2.语句通顺,故事情节完整,为人物形象服务。
3.从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刻画人物形象。
4.标点正确,用词恰当,突出人物特点。
2.自我评价。
学生自己大声读自己的习作,边读边自行修改。
3.同桌互评。
同桌间交换习作,认真地互读,出示互评要求:
课件出示:
1.找出同桌习作中写得最好的地方,并做上记号。
2.指出你认为值得改进的地方做上记号或做上旁批。
3.评改后,将你的观点和同桌进行交流。
4.自主修改。
根据同学的意见,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再次修改,教师巡视,适当点拨。
5.全班互评。
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进行讲评,充分肯定学生习作的进步,也要委婉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改。
6.学生再修改,并定稿。
【设计意图】
习作评讲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习作提高的一个过程。学生习作的评讲既要强调即时性,还要注意过程性,同时还要体现活动性。而且高年级学生在习作方面比较容易忽视修改,因此,老师要提醒学生写作后认真修改,特别是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在学生充分的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誊写作文
[教学反思]
作文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方式。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通常给学生创设情境、适时引导,让学生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本次习作,是学生第一次进行小说创编,学生兴趣很高,但是要创编好小说,还要注意小说创编的基本要素,因此我在教学中从以下方面着手:
笔尖流出的故事范文2
清秋已至,芦花已苍。晨辉斜晖,飞絮润生。
在这一个美丽的仙境,万里芦花在河流边倾俯着,千里飞絮在海洋中翻滚着。风是这里的主宰,它使芦花因它而荡漾,它使飞絮因它而剥离。它将满天的飞絮努力地吹向人间的儿童。因为风儿深爱着他们。它想让儿童们能因此得到一份快乐。渐渐地,当我坐在洒满着金光的书桌旁静静地看着这些可爱的精灵时,不经意间,我笑了,那风于是乎心满意足地也笑了笑。这是一种独特的爱。
风儿以柔和的身姿轻轻地将那些美丽的飞絮夹在一本书中。每当我翻开一页纸时,从中都会飘出一些带有着书香的飞絮来,它们白得平淡,散得零漫,却美得醉人。
翻开书,透过那些白色的飞絮,我仿佛看见三伏夏日时,池塘中的莲花朵朵娇艳;儿时春节时,小巷中的人家欢欢喜喜;桃花灼灼时,二妃山的春天延延不断。仅管这些是生活中平平淡淡的事,但它们却让人醉于这温情暖景中,醉于这芦花的飞絮中。
一阵风的吹过,使得那些飞絮变得更为零散。此时这些丝丝的飞絮从我耳边跃过。我仿佛听见早春二月时,江南山乡的戏曲了亮悠长;初春雪破时,楠竹林间的爆笋声雄为磅礴;青春年少时,校园树林的蝉声尖尖动心。仅管这些是生活中零零碎碎的事,但它们却让人醉于这历史回音中,醉于这芦花的飞絮中。
风儿细心地慢慢地帮我掀开一页页的纸张。它想让我看清飞絮是多么的美丽。仅管它只有独一的颜色,仅管它们散漫。但也只因为有了这些它们才能飞翔于天空,才能炫发出美的光彩。
那风,哦不,他分明是一名作家。是的,他是一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风儿那明净柔和的身姿是他的文笔,风儿从仙境带来的那些芦花飞絮是他从记忆中带来的故事。就是这一位作家,他深爱着儿童。如果岁月能够改变,他希望的不是成为一位儿童作家,即使再优秀。他只想成为一个能给伙伴带来快乐的男孩,哪怕只有一点。这就是他爱着儿童们的表现吧。
那些纯真而清新的故事从笔尖流出,流入《芦花的飞絮》这本书中。它们在这本书中与飞絮相伴,自然的风光、童年的回忆、名人的经历、真诚的希望、人生的激励都在此闪烁着。就像飞絮一般,是平凡的,是零碎的,但总是能滋润着干涸的心田。
笔尖流出的故事范文3
一座小小的阁楼,有一扇向山而开的窗户,总有一个女孩在依窗而眺,眺望山中那在寒风中抖动的树叶,眺望那被寒风刮得四处飘零的落叶,愁绪紧锁着她的眉间,曾几何时,她把自己的生活比作那抖动的秋叶,曾几何时,她把自己的命运和那落叶连到了一起。
一座小小的阁楼,有一盏昏淡的小灯,灯下总有一个女孩在思寻挥笔,她不是诗人,但她喜欢写些别人看不懂的诗,她不是作家,但她喜欢写些伤感的遭遇,她的笔下流出的总是泪水和伤痕,只有她自己才能真正地理解,如果她的笔尖偶尔流出些许的欢乐,那便是她一生中的独到之处了。这个忧伤而又奇特的女孩,她每到一处总把欢声笑语带给别人,以至没有人能真正地理解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认识了她,并有幸地拜读了她那不为人知的“杰作”,不想一读之下,彼此竟有如此相通的意境,相同的感触使我们成了知心好友,在日后甚密的交往中,我了解到了一些有关她
的家史和隐私,我有一个坏毛病,知道了某些事,便要把它记下来,否则很难受,因此今晚,我借着窗外的月色,在星下夜景的陪伴下,为她作一番铺叙,算作我和她认识一场的记念。
她的家没有光荣的历史,也没有让人唾弃的痕迹,她出生在既不富有也不贫穷的家庭里,在五兄妹中,她排行第四,有两个孝顺的姐姐,一个有思想的哥哥还有一个调皮的妹妹。由于早年家庭不很富有,从她懂事开始,就由她两个已出嫁的姐姐负担她的学习和生活,直到她完成学业出外某事时,才断绝这种不光彩的周济,因此,她一涉入社会,就背上了欠下一份感情债务的枷锁,无论在什么时候,她都是家里最好使唤的女孩,因为她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尽快地解掉这幅枷锁,才能更早地偿还那份感情的债务,让自己在家里重新站起来,有一个属于她的位置,她根据自己的能力,想尽一切办法地去挣钱,想用金钱去收买她爸爸脸上的笑容,去慰藉母亲那被钱烤干的心田。但她一次次都失败了。没有金钱的付出,得到的只是父亲指桑骂??的指责和那世故凝重的脸色,母亲那哀叹同情的言语,由此,在人生最美好的少女时光中,她却为自己的命运哭尽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她也曾为姐姐对她小时的救济生气,为父亲的贪心愤怒,更为自己的无能感到悲哀。她真想离开这里,到一个没有白眼,没有指责,没有债务的地方去,可她又不忍心再次离开这里,这里有生养她的善良的母亲,有一座温馨宁静的阁楼,有一位她深爱的哥哥,她不愿离开这里,在外的生活已有好几个年头了,漂泊的日子她尝到了欢乐自由,但更多的是孤独和寂寞,她想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享受父母的亲抚爱慰,同时也为了她自己的目的,因此,她找出种种借口,承受着人们猜疑,费解的目光,回到生养她的家中,可是金钱当道的现实,使她悟出家已不再是她牺生的场所,迟早总要被人驱逐,那小阁楼已不再是她避风的港湾。寻寻觅觅,觅觅寻寻,茫茫人海,楼宇耸耸,可她却找不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她找不到一个可以托付自己终身的人,少女的时光在悄悄地溜走,岁月的年轮在她心中刻下了一道道伤痕。可是,有谁知道她心中的痛楚,有谁可怜她生活中的冷热,唯有眼泪才是她最知心的好友,不管严寒酷暑,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有心酸的时候,就有眼泪的来临!
一座小小的阁楼,一个忧伤的少女,她在依窗吟唱,吟唱那首不为人知的生活之歌:
脚步伴着孤单,
江水奏着哀叹,
踏乱夕阳的余辉,
我走在江岸边……
大江都这么曲折,
生活的道路怎能平坦,
我多么想找到人生的幸福,
笔尖流出的故事范文4
一、在文本中积淀。
在语文教材中,处处都彰显着博大的、顽强的生命意识,高尚的情操,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这些都有待于语文教师引领学生去探讨、开掘。教材中有《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的自然美;有《巴甫洛夫很忙》《向命运挑战》顽强生命的创造美;有《地震中的父与子》的伟大父爱以及诚信的美;有《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保护环境的美;有《爱迪生》不畏困难追求真理的美;有《》乐观精神的美……作为语文教师,只要在教学中真正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每读一本书都能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达到与伟人的灵魂对话的目的,语文课就会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除了鲜活的教材,还要从课外去领略。《课标》规定五、六年级的阅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100万字是量的规定,关键是如何去读,达到什么要求教师很好的引导。一是让学生喜欢读。为了让学生喜欢读,教师自己首先要喜欢,把自己的阅读内容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激励学生爱读书。二是鼓励学生拥有自己喜欢的读物。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选订读物,如《优秀作文选》《儿童时代》《语文学习报》……让他们时时有期盼,时时有交流。还要定期和同学们逛书店,买《十万个为什么》《伊索寓言》……让学生和大师面对面对话。三是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为了有效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定期举办“读书会”,自编习作文集,向《宜昌日报》《优秀作文》推荐作品。让学生在博览中感悟出做人的道理。
二、在生活中积淀。
生活处处皆语文。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语文。你的一言一行折射出你语文素养的高低。作为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为了让学生做生活的主人我开展了《我的家乡》《环保调查》《师生情》《我的理想》等多个语文实践活动。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让他们观察、了解,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让学生在调查中交流,在交流中合作,在合作中创造。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往,学会了独立思考问题,学会了合作解决问题,奠定了做一个社会人的基石。二是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这双眼睛的炼就,必须得是有心人。在《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中,学生深深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在学习了这一课后,很多同学谈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趣事、怪事、一些至今也没有想明白的问题。课后他们用了自己的很多时间去做了进一步的观察、研究,写出了《吃苦瓜花的趣事》《童年趣事》《我的发现》《蜘蛛为什么不怕水》《我发现鸡也爱干净》等很有生活气息的文章。我们在学习了积累与运用中的对联以后,学生呈上了在红白喜事时记下来的门联;学习了寓言、神话故事后,学生讲出了从民间听来的故事……
三、在智能转换处培养。
语文第十册《乌塔》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学生通过读文,很快弄清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当同学们谈到“一个人单独出门旅游好不好时”,争论激烈起来。有同学认为单独出门旅游不好,并列举了危险性大、容易上当受骗等的理由;有的同学认为一个人单独出门旅游好,能锻炼独立自主的心,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真实的了解社会……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如果父母支持就订一个“五一”长假旅游计划。这一开放练习的设计,将知识进行了能力的转化。让学生不仅从乌塔身上学到了旅游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受到从小就要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以及对生活热爱的品格教育。
四、在情感共鸣处培养。
语文第九册中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一切,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当同学们读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拦他……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时,不知为什么同学们不禁一遍又一遍地读起来。我从同学们读书的声调、表情知道,他们被父子亲情感染着。可是不一会儿,同学们却小声地说起话来,我走进他们,一个同学告诉我,他也有一个伟大的父亲。同学们已经和文本产生了情感共鸣,何不在情感的共鸣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于是让学生就以父亲为主题写出一个个发生在父子间的动人故事。
笔尖流出的故事范文5
关键词:作文教学;观察;体验;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060-0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就害怕,根本不原意去好好地去写,因此,作文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在教学中,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通过课本教学内容,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能力最好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课本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完文章后,进行多种教学环节,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从中找到作文的乐趣。如《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主要是教会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才能写好作文。那天上完课恰好下大雨。于是,我带同学们在楼道走廊上观察下雨时的情景。同学们通过观察,写出了许多好的句子。如“雨打在窗户上,就像用鞭子狠狠地抽打着窗户。”“雨落在操场上,立刻溅起一朵朵喇叭花。”“有的同学脱下衣服顶着,有的老师跑到楼道下躲雨,有几个调皮的小同学,干脆在球场上玩水……”就这样,一句句生动有趣的句子从同学们的笔尖下流出来。还有的同学通过观察后,是这描写芦荟的,“芦荟的叶子长得厚厚的,上面有许多白色的斑点,叶子边上长着小刺。用小刀轻轻地割一片叶子,上面立刻会渗出许水。涂在手上凉凉的,很舒服。”这样,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作文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把写作与阅读、积累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
二、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训练
课堂作文限制了学生的写作动机,这样容易使学生失去写作兴趣。而课外练笔则相对不受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情感,比较灵活。学生只要有了材料、有了写作动机,就可以提起笔来自由写作。这样就能全方位、多方面地发展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有的学生在观看了放礼花后写道:“有的礼花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飘落下来。”“有的像流星一样拖着长长的白尾巴掉下来。”有的同学去了建水燕子洞后写道:“最让我惊心动魄的是攀岩绝技表演。表演者从地上,沿着峭壁往上爬。他有时手脚并用,有时先伸手抓住岩石,再伸脚踩稳,奋力向上攀。稍不小心掉下来,就会粉身碎骨。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擎天玉柱。那棵钟乳石就像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高高耸立在那里。”有的同学在荧屏看到个旧的夜景后写道:“每当夜幕降临,个旧灯光点点,像一颗颗闪亮的小星星。彩灯勾画出的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学生每到之处都可以灵活作文,记录自己的见闻,谈论自己的感受。
三、用心去体验生活,激发写作动机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只有真正的去感受生活,有了写作的原材料,才会觉得写作也是一件趣事。因此,我将作文指导融入在学生喜爱的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去活动中体验,丰富自己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因此,为了让学生写好一次活动,我特地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来进行指导。我先让学生观察同学们打球时的动作、神态,特别要留意那让人欢呼一刻。然后再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要求将自己打球时的动作、心情和想法记在脑里。随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加工整理,鼓励他们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将心中的感受一吐为快。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作文自然是水到渠成。
四、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周记的习惯
坚持写日记,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又一方法。从低年级使学生养开始坚持写日记,不要要求写得多好。刚开始学生会记流水账,教师要指导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让学生将身边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写在日记里。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才能提高。写作水平一定会提高。
五、多读书、多背诵、多摘抄,扩大知识面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又一方法
农场小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词汇贫乏,所以表达不具体,不确切,不生动,我校图书室的种类多,我经常组织学生从图书室借一些书,让学生阅读。国家花大力气投资西部农村教育,给学校配备计算机,现在校校联网,学生可以上网搜集资料,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扩大了知识面。教师布置学生从书中摘抄一些好词好句,抄一些好的文章。每星期让学生背诵上几篇文章。多读书、多背诵、多摘抄,学生才能拥有大量的词汇。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摘抄本,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让学生分类摘抄,把内容分成人物、动物、事件、景物四大类,再把四大类分成若干小类。学生摘抄的语句都是他们自己喜欢的,也都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能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作文时这些词语就可以信手拈来,使习作锦上添花。教师定期督促学生从学校图书室借一些课外书,布置阅读、摘抄。记得我在指导学生写《我最敬佩的英雄》学生从图书室搜集材料,组织学生办一份关于英雄人物故事的手抄小报。还组织学生开展了“讲英雄人物故事的班会”学生通过讲故事、办手抄小报的活动,学生写作中通过从课外书中选取典型材料了对英雄的敬佩之情。
六、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是很重要的
笔尖流出的故事范文6
在他的笔下,无论是怀人记事,无论是山水激情,无论是谈文说艺,都显得情真词美,意趣清雅,以内容哲理、知识、激情于一炉之魅力,撩人心情。其作品技法娴熟,笔法潇洒,注重从民族精神气质中挖掘情绪,因此读来更觉得味道隽永而意味深长。他,就是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作家简介】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国务院参事,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感谢生活》、《挑山工》获法国“女巫奖”和“青年读物奖”,并获瑞士“蓝眼镜蛇奖”;由《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作品被译成英、智、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三十种。冯骥才兼为画家,出版过多种大型画集,并在中国各大城市和奥地利、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举办个人画展,均获很大反响。他以其中西贯通的绘画技巧与含蓄深远的文学意境,在中国当代画坛独树一帜,被评论界称为“现代文人画的代表”。
【链接中考】
《苏七块》被选用为2007年山东淄博中考卷阅读材料;
《歪儿》被选用为2008年广东汕头中考卷阅读材料;
《失去了的书桌》被选用为2008年吉林长春中考卷阅读材料;
《夕照透入书房》被选用为2008年内蒙古赤峰中考卷阅读材料;
《拒绝句号》被选用为2009年内蒙古包头中考卷阅读材料;
《父子应是忘年交》被选用为2010年四川眉山中考卷阅读材料。
【人生・中考原题】
(2010年四川眉山卷)
父子应是忘年交
冯骥才
1儿子考上大学时,闲话中提到费用。他忽然说:“从上初中开始,我一直用自己的钱缴学费。”我和妻子都吃了一惊。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
2我问他:“你哪来的钱?”
3“平时的零花钱,还有以前过年的压岁钱,攒的。”
4“你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钱?”我犹然不解。
5他不语。事后妻子告诉我,他说:“我要像爸爸那样一切都靠自己。”于是我对他肃然起敬,并感到他一下子长大了。那个整天和我踢球、较量、打闹并被我的捉弄着的男孩儿已然倏忽远去。人长大不是身体的放大,不是唇上出现的软髭和颈下凸起的喉结,而是一种成熟,一种独立人格的出现。但究竟他是怎样不声不响、不落痕迹的渐渐成长,忽然一天这样的叫我惊讶,叫我陌生?是不是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因而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
6我把这感觉告诉给朋友,朋友们全都笑了,原来在所有的父亲心目中,儿子永远是夹生的。
7对于天下的男人们,做父亲的经历各不一样,但做父亲的感觉却大致相同。这感觉一半来自天性,一半来自传统。
8 1976年大地震那夜,我睡地铺。“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事后我逢人便说自己如何英勇的捍卫了儿子,那份得意,那份神气,那份英雄感,其实是一种自享――享受一种做父亲尽天职的快乐。父亲,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天职就是天性。
9至于来自传统的做父亲的感觉,便是长者的尊严,教导者的身份,居高临下的视角与姿态……每一代人都从长辈那里感受这种父亲的专利,一旦他自己做了父亲就将这种专利原原本本继承下来。
10这是一种“传统感觉”,也是一种“父亲文化”。
11我们就是在这一半天性一半传统中,美滋滋又糊里糊涂的做着父亲。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最熟悉的变为最陌生的,最近的站到了最远,对话忽然中断,交流出现阻隔。弄不好还可能会失去他。
12人们把这弄不明白的事情推给“代沟”这个字眼儿,却不清楚每个父亲都会面临重新与儿子相处的问题。
13我想起,我的儿子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我为什么不把这看作是他对我工作的一种理解与尊重?他也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我为什么没有看到文学在他心里也同样的神圣?我由此还想到,照看过他的一位老妇人说,他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当我把这些不曾留意的许多细节,与他中学时代就自己缴学费的事情串联一起,我便开始一点点向他走近。
14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直到今天我才探进头来。
15被理解是一种幸福,理解人也是一种幸福。
16当我看到了他独立的世界和独立的人格,也就有了与他相处的方式。对于一个走向成年的孩子,千万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
17我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他呢,也只是在我希望他介入我的事情时,他才介入进来。我们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这才是男人间的做法。我深知他不喜欢用语言张扬情感,崇尚行动本身;他习惯于克制激动,同时把这激动用隐藏的方式保留起来。
18我们的性格刚好相反,我却学会用他这种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比方我在书店买书时,常常会挑选几本他喜欢的书,回家后便不吭声的往他桌上一放。他也是为我这样做事。他不喜欢添油加醋地渲染,而把父子之情看得天地一样的必然。如果这需要印证,就去看一看他的眼睛――儿子望着父亲的目光,总是一种彻底的忠诚。所以,我给他翻译的埃里克・奈特那本著名的小说《好狗莱希》写的序文,故意用了这样一个题目:忠诚的价值胜过金子。
19儿子,在孩提时代是一种含意。但长成人后就变了,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又是朋友,是一个忘年交。而只有真正成为这种互为知己的忘年交,我们才获得圆满的做父子的幸福,才拥有了实实在在又温馨完美的人生。
【作家简介】
1.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解释题目中“忘年交”这个名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除去第19段分为三部分,下面是第二部分的起止段,正确的一项是()
A.6―11B.7―11
C.7―12D.6―12
3.当“我”认识到“代沟”不足以阻碍父子之间成为“忘年交”后,“我”与儿子是怎样相处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有许多或形象生动或意蕴深刻的句子,请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结合下文理解作者――冯骥才在“忙碌”什么?对什么“糊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句中加点的动词表现了父亲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我”儿子具体有哪些“发光的事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围绕问题探究:你与你的父母是忘年交吗?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下面一个问题来回答。(要求:说真话、心里话,50字左右)
①若是,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与作者有哪些相同点?还有哪些不同点?
②若不是,你希望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向冯骥才学习什么?
③若介于两者之间,你的父亲在教育子女上有哪些闪光处?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