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仓央嘉措的诗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仓央嘉措的诗集范文1
【千岁寒】我心里有一座冰山,心情总是有点冷。你眼里有一座冰山,目光总是有点冷。也许你看到的就是我,也许是另一个人?他总是想一些想不通的事,做一些实现不了的梦。你的眼神有点冷,还是使我感到温暖。心里压着再大的冰山,也经不起你这么看啊看。你眼里有我,心里却有一团火,和一个神。我眼里流出第一滴热泪,因为你的一瞥,撬动了千岁的寒冷。也许你只是我今生的过客,也许还是我前世的主人?你爱过就忘了,忘了上一次的相遇,你看过就忘了,忘了这一次的重逢。心里的冰山扎了根,再怎么使劲,也无法伴随你转身。流出的热泪重新变冷,为千年的积雪,又增加了一个零头。
【苦果留给我】如果我这棵树有两片树叶,会给你一片。如果这座宫殿有两间房屋,给你一间,留给自己一间。如果这部经卷来得及读两遍,我读一遍,你读一遍。如果这一生有两条路,还是希望你跟我走在同一条路上,让另一条路彻底荒芜。如果一个故事有两种结果,毫无疑问:给你更甜蜜的那一个。苦果留给我。
【转世前的回头】离开故乡的时候我没有回头,我到了拉萨,拉萨有更多的诱惑。离开拉萨的时候我没有回头,我到了青海湖,青海湖有更多的折磨。离开青海湖的时候我没有回头,前面还有另一个我,在等着。不是不想回头,是来不及回头。惟独在离开你的时候,我才回过一次头。那还不是真实的你,是一个关于你的梦。梦醒了的时候,才是离开你的时候。别人的回头为了消愁,我的回头为了让愁更愁。让前世的愁也能变成今生的愁。既然不能为你留下,就让我把自己的忧愁带走。既然不能把你带走,就让我带
走你的忧愁。来世就会忘掉你。忘不掉,这么多不知哪来的忧愁。
【仓央嘉措的孤独】布达拉宫的夜,漆黑一片,只剩下一盏豆粒大的灯,亮着。那是守护着佛的酥油灯。拉萨的夜,漆黑一片,只剩下布达拉宫的一盏灯,亮着。那是我守护着的酥油灯。的夜,漆黑无边,只剩下拉萨的一盏灯,亮着。那是佛特意留着的长明灯。这不是我看见的,这是站在星星的高度才能看清楚的。别小瞧了这盏灯,它照耀着佛,又得到佛的照顾。整个大地漆黑无边,就剩下这么一盏灯,跟满天的星星对阵。所有的人都熟睡了,就剩下我这么一个人,醒着,跟从来没有过的孤独抗衡。
【转世】昨天,我还是农奴的后代,今天,就成了转世的灵童。佛祖啊,你是怎么从茫茫人海辨认出我?昨天,我还在雪山脚下玩泥巴,今天,自己就被塑造成偶像。佛祖啊,你是怎么改造了我?昨天,我还只有一块漏雨的屋顶,今天,就要搬到布达拉宫去住。佛祖啊,我该怎么感谢你的慷慨?昨天,我连话都不怎么会说,今天,就无师自通学会唱歌了。佛祖啊,在你面前连歌都不会唱,才叫一无所有。昨天,我只认识家乡无名的小河,今天,就见到雅鲁藏布江了。佛祖啊,请你也给我取个能够流传的名字吧
【消失在青海湖畔的仓央嘉措】我一生的第一眼看见的是蓝天,最后一眼,看见的是青海湖。如果问我什么比蓝天更蓝?只能是你了,我末日的辉煌。我一生的第一支情歌唱给玛吉阿米,最后一支情歌,唱给青海湖。如果问我什么比玛吉阿米的眼睛更亮?只能是你了,我来世的情人。我一生的第一次忧伤是因为失恋,最后一次忧伤,是因为青海湖。如果问我什么比失恋更失落,只能是你了,我迟到的风景。绕了那么远的路,就是为了跟你相遇?还将绕多远的路,才能重逢?我即将消失,却无法忘掉你的存在。我可以转世,却无力在你面前转身
【朝圣者的前世今生】前世是一片沧海,今生长出一块桑田。不,我的力气还要大一些:变成一座高原。前世是一个哑巴,今生学会了说话。不,我的嗓音还可以响一点:让每句话都变成歌声。前世根本不识字,今生已能读懂经文。不,我的眼睛还要亮一点:从六字真言里看出天地的一片苦心。前世磕过十万个等身长头,今生离拉萨更近了一步。不,我的运气还要好一些:布达拉宫里的佛啊,终于看了我一眼。
【仓央嘉措:高贵的诗人】跟那些高产的诗人相比,他是低产的,数来数去,只有几十首。跟那些高寿的诗人相比,他是年轻的,看来看去,只有二十多岁。跟那些高傲的诗人相比,他是谦逊的,甚至从未把自己当作诗人。跟那些高兴的诗人相比,他是忧郁的,一点也不阳光。可你会爱上他的月光。跟那些高大的诗人相比,他是瘦弱的,似乎经不起命运的捉弄?跟那些高贵的诗人相比,他却更加高贵:父亲是喜玛拉雅山,母亲是雅鲁藏布江。跟那些喜欢唱《我的太阳》的男高音相比,他是低调的,可他最低的音区,也有最高的海拔。
【前世】前世已经结束,今生刚刚开始。第一眼看见的是拉萨。别人却说我是回到拉萨。山上有我住过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里有我坐过的宝座,宝座前面有我点亮的酥油灯,灯下有我读过的经卷。只可惜,我都记不得了。他们说我曾经是一位活佛,我也记不得了。只想起前世的前世:我是来自门隅的乡巴佬。拉萨真是我的故乡吗?门隅,就是我故乡的故乡了?他们还说八廓街上有我爱过的女人,我马上就想起你。记不清你的模样了,只记住一个名字。前世还发生过什么?玛吉阿米,你能告诉我吗?还有什么遗憾需要弥补?还有多少债需要偿还?
【轮回】“佛啊,你给我一次相遇,我能否不要随之而来的别离?”“想拥有相遇,就不能拒绝别离。”“相遇是甜的,分离是苦的。佛啊,请赐予我一次重逢?”“只要忘不掉当初的相遇,你自己就有力量战胜分离。”“相遇是甜的,相思却苦不堪言。佛啊,请帮助我忘记。”“傻孩子,你还不了解自己吗?我今天帮助你忘记,你明天还会重新想起。”
【来世】“那里有什么?有布达拉宫吗?”“有和布达拉宫一样辉煌的宫殿。”“有雅鲁藏布江吗?”“有和雅鲁藏布江一样漫长的河流。”“有我此刻看见的青海湖吗?”“有比青海湖还要辽阔的天池。”“有爸爸和妈妈吗?”“他们已在那个世界等你。”“再问最后一个问题:有玛吉阿米吗?”“有比玛吉阿米还要漂亮的姑娘。”“如果不是玛吉阿米本人,再漂亮有什么用啊?我还是有点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
【自己的忧伤】最美的格桑花总是开在没人的地方,没有人见过我的忧伤。最美的雪莲长在别人够不着的地方,我的心里有一点痒。女人最美的时刻不是相遇的那天,而是离别后,我把你的影子画了又涂,涂了再画。最美的情歌总是对着空气唱,我问你听见了吗?你问我唱够了吗?最美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别人身上,我该替别人高兴呢,还是替自己忧伤?
【天上的菩提树】天上没有泥土,却长出菩提树。天上有雨水,不,那是种树的人在哭。只要种下一棵树,就能长出一座森林。不,那是树的影子,填满天空的空。把落叶收集起来,就是一部天书。有人读不懂幸福,有人却读懂了孤独。
【佛的手里有什么】你希望佛的手里有果实,其实,只有种籽,把它种到土地里,才知道是甜的还是苦的。你希望佛的手里有鲜花,其实,只有落叶。开始总是一瞬间,结局才意味着永恒。你希望佛的手伸向你,其实,伸向每一个人。即使长出一千只手,也满足不了你的索取。你看见佛的手空空如也,其实,没有才是万有。你看见佛的手里有什么,都不是佛所有,而是别人的寄托。
【人海与苦海】你从人海里消失,人海对于我就是苦海。每天看见的都是陌生人,没有一个长得像你。你从人海里消失,我在人海里等待。别人说回头是岸,我回了一千次头,找不到岸在哪里?我们在人海里相遇,就像一条鱼和另一条鱼。我躲在街角偷偷吻过你,今天,只能独自吐出一串串气泡。人海还是那么拥挤,看不出少了一个你。苦海还是那么苦,我真不敢相信:自己也曾尝过瞬间的甜?整个人海都成了你的遗址,整个苦海都成了我的田地。该种点什么呢?我搜遍全身,只找到一颗甜蜜的种籽。
【天葬台】终于把肉身卸下来,一个人也可以土崩瓦解。血已流尽,骨头也没什么用。谁想要就归谁吧。一辈子都在追求空,只有天是空的。其余的一切都是障碍。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一边盘旋,一边俯视,那堆自己的废墟,越来越远。以自身为诱饵,我巧妙地和神鹰交换了位置。就让征服者为战利品欢呼雀跃吧,我已趁机占领了它们的阵地。
【仓央嘉措的故乡】门隅,对于你是一个地名,对于我是父亲与母亲,比父母的总和多得多。还要加上父母的父母,加上邻居,加上各种亲戚,加上牦牛,羊群,看门狗,加上过客。光是空中的过客,就有白鹤,大雁,天鹅等几十种,甚至几百种,那些转世者的灵魂,夹杂在候鸟的队伍里,掠过我的头顶。我听着他们的低吟长大的。离开故乡之后,我也学会了低吟,我四处找啊找,为了找到一双能够飞回去的翅膀。
【仓央嘉措遗言】忘掉我吧,只要记住我的生活。忘掉我的生活吧,只要记住我的名字。忘掉我的名字吧。我将有新的名字。你只要记住我的诗。忘掉我的诗吧。只要记住诗里的那个人。他比我更年轻,更真实,更勇敢:那才是我理想中的转世。忘掉那个人吧,只要记住你自己。记住自己的梦:拥有过一座雪山,一片草地。得到了不必惊喜,错过了也无需惋惜。哪怕只剩下一双鞋子,你也是富有的。忘掉梦中的收获吧,只要记住每个人都可能是佛的化身。每一天醒来,都有一双新的眼睛。
【无法成佛的诗人】佛是可以涅槃的,留下了舍利子。凤凰是可以涅槃的,留下了火种。按道理讲,诗人也可以涅槃的,留下了比舍利子要谦卑又比火种要炽热的文字。佛的灵光有诗人的妙悟。凤凰的火葬场有诗人的骨灰。当然,他比佛少一点超脱,又比凤凰多一些疼痛。他就是他自己:把苦海当作祖国,拒绝上岸。海水有多苦,他的心就有多苦。可他硬是在尝尽苦果之后,酿出了一滴蜜。
【仓央嘉措的菩提树】不要问我为什么没有名字,我是菩提树上落下的一片叶子。不要问我为什么绕过千万个人,如果不迷路,就不会遇见你。不要问我为什么没有记忆,我是菩提树上掉下的一颗种籽。不要问我为什么只知道傻笑,如果不忘掉自己,就无法记住你。不要问我那棵树长在哪里,也不要问我它是谁栽下的。如果那是我的前世,你就是今生。如果我这辈子属于它,等着吧,下辈子一定属于你。菩提树在此岸,你就是彼岸。菩提树成为彼岸,我也不孤单:此岸有你。菩提树在我心里留下的空白,被你填满。你在我心里留下的空白,又像是树的影子。
【仓央嘉措:一个人的拉萨】我把转经筒转了一圈,今天上街,就会遇见长得像你的人。我绕着布达拉宫转了一圈,长得像你的人,即将出现。我顺着八廓街转了一圈,走在前面的人,长得像你。我为什么希望有人长得像你?因为你
在别处,不在这里。明明知道不可能遇见你,遇见长得像你的人,也是一种惊喜。在拉萨,长得像你的人很多吗?我每次上街,都能遇见一个。明明知道她们不是你,我还是忍不住多看了两眼。明明知道你不是她们,你已去了远方,投入别人的怀抱。只有在我的梦中才可能出现。总觉得有人长得像你,并不说明我爱上了别人,只说明我无法把你忘记。假如真的忘掉了你是谁,怎么可能辨认出谁长得像你?
【天葬】有人葬在土里,有人葬在火里,有人葬在水里,你是最浪漫的:葬在天上。有人被色彩埋葬,有人被文字埋葬,有人被金钱埋葬,你是最轻盈的:被歌声埋葬。有人获得了墓碑,有人获得了勋章,有人获得了遗忘,你是最有活力的:获得了翅膀。
仓央嘉措的诗集范文2
裸 原
――青海行
1
白鹿的草唇间,噙着一块落日
必须有一声鹰唳一样的暗语镂刻在空中,我才为你
开门
没有马,只有一声马鸣,没有人,只有一声石头和蹄铁相碰的琶音
雪山的紫光,又一次为时间拉上了帷幕
而贮存时间的恰恰是
一口镂有交媾图的陶器
蹒步的老阿妈又在喊她女儿的名字了
头顶上簪着月牙的女儿
三十里红柳灯花,三十里山路出嫁
黑河啊,那只嘬水的牦牛眼角里为什么有一丝霜闪
惊喜么,疼痛
小到了一个小小的霜针
大到了这野牛沟一河的涛声
2
是谁在敲打着西空
是谁在敲打着极地
是谁在敲打着夜夕
是谁在敲打着我身体的木鱼
这片植满啾啾的息壤
而每一天都是奇迹,每一天太阳都能从东角升腾
卓尔山顶的那座寂庙啊,
原来你也有尘世,你也有瞬间的颤栗
那一束顺檐而过的光,却原来是你为谁穿针引线的
禅语。再敲一下吧,我的释迦牟尼,我的吉檀枷利
我已上了冰达坂了,我已到了大冬树垭口了
如镂砉砉的经幡,拍打着空空的蓝空
就像单于
就像吐谷浑
我是我的部落,我是我的神
雪线下睡着的那头牦牛,弯弯的犄角
昨夜,和谁
缓缓穿过的月亮之门
3
扎沙。
老日根。
瓦日尕。
热水。
默勒。
哈尔盖。
一群牛和一群羊混在一起穿过公路
赶牛的妇女,绛紫的脸,像盛满了夜的一只碗,
匆匆间,还没有来得及倒去,
我看见了她红丝的闪电,我看见了她霪雨的宿醉
驮筐里的两个孩子,探头探脑
像两只旱獭哨身于腐植的土堆,像是刚刚来到这个
世界
最是那头雄性十足的黑牛,尽管这是深秋,尽管这是
午后,
脊顶上却有,一绺挤压的雪峰
也许就是它一直驮着的一个大雪隆冬
也许是渗出它身体的一道光缝
还有狗,还有驴
还有锅碗瓢盆在另一个驮筐里相互撞击如乐器
竖坎侯奏笙歌
倒淌河边迎公主
突然的一指琶弦
好像是一个王朝对另一个王朝的怀思
4
玛卿岗日呀多么遥远
像是我看见了一个人的唇动却听不见她的原音,那么
一个人的冰河纪是什么呢
一个人的侏罗纪又是什么呢
一个人的沉积岩是什么呢
一个人的钻石岩又是什么呢
我拿着青海湖的放大镜,在裸原,更多的是在我的心
中,蜥蜴爬行
一个康巴汉子像我,我像一个康巴汉子
手持的一柄马鞭
却原来
是世纪初的一道惊雷
5
金银滩上,一群羊
我想落日,我想放牧,我想一束皮鞭轻轻打在我的
身上
6
落日啊红得让人心碎:
一群牛睡在了尕海湖边。
一匹马猛然狂奔向草原天堑。
一座鄂堡上的经轮转黑了黄昏。
一座佛院里传来了暮鼓之声。
还有刚察。
还有多巴。
还有门源。
还有互助。
还有丹噶尔。
还有哈拉库图。
还有日月山。
还有恰卜恰。
还有高车。
还有仓央嘉措。
还有湟水。还有思念。
硖口堡
冷风中,故土
空气也有一道道皴裂
那远了近了不停的鸹声似乎缝隙的撕扯
一帘帘雪雾翻卷着穿过门洞
时间一次次的掩面亢奋
那瞬间探出云层的日头成了大清朝的顶戴花翎了
铁匠铺里叮叮当当地装订着白天和黑夜的册页
装订线原来是一根拴马的鬃绳
一锤下去是江山
另一锤下去就是朝代了
而穿过麻纸窗牖裂缝的动
像是为两个眼睛穿针引线
那不关乎爱情:爱情已像一只白狐打着两盏昕红的
灯笼
那不关乎生命:生命其实就是打着灯笼的那只白狐渐
行渐远的背影
还记得西夏的马蹄踏过草原的阵阵疼痛吗
还记得黑衣女人手中紫绢花里提着的那个朝廷吗
阵痛其实就是数道闪电在天空的交织
爱黑衣女人,也爱甘州回鹘
无须再创造了,那每一块马蹄铁就是一个党项文字
无须再臆造了,那一只盘桓的兀鹰就是一面大夏的
旗帜
山顶上的那个牧羊人
打盹,扯呼
猛地醒过来一阵东张西望
仿若我身体里的那场战争中
走失了的一个士卒
“锁控金川”,每一条道路都被凿进了石壁
每一声吆喝都挂上了烽燧的锁子
恍惚间,还听到了一辆高车戛然而止后
猛然的一个踅乎。雪中牵马的人啊
其实就是从摩崖上走下来的那个鞑靼商裔
他和匈奴有没有关系
他和西夏有没有关系
他和村里的朱姓老汉有没有关系
他和我究竟有多大的关系
谁在敲门,谁在点灯
谁把一枚月牙儿拨亮了,辨认着谁是谁的前身
北 麓
想那泥泞的雨夜山洪在后沙河里汹涌了一个晚夕
偶尔塌响的岸石在水中滚动,偶尔一只鸱子惊叫了
几声
想那马的霜脊芨芨冰棱
想那昭君出塞白牦牛的宫殿上琵琶声声
一只黑獒把铁绳摔打得如同百结的愁肠,想那一声
想你
一个休止符,好久了好久了好久了……
一块乌鸦的黑铁突然间被不停的哇哇凹凸之齿
锉得落着巨大的寂寞之粉
想那刮了很久的一场风暴停息了
所有的负赘都被卸载到了过去里
一个人宁静的身体不过如此,一个人干净的身体不过
如此
只有几片落叶像曼妙的音符啄食的小鸟
向前,一跃一跃
这里适合思念,这里适合迷盹
仓央嘉措的诗集范文3
――育邦
列夫・托尔斯泰说,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而美国总统威尔逊又说,理解绝对是养育一切“友谊之果”的土壤。在我们这个时代,要想真正地理解一位诗人或一位艺术家的精神世界,理解他的作品,是多么困难而又奢侈的一件事。育邦在《如何瞬间消灭耗子民族?》一文中同样谈到“理解”:“我相信我自己也是一名理解毁灭者。我们无法清晰地解释,理解障碍来自我们自身”,我亦深信此话。育邦理解了卡夫卡、博尔赫斯、佩索阿、普鲁斯特、策兰等大师,可是又有多少他的“读者”真正理解他文学精神的隐秘与深远呢。理解一个诗人,必须努力回溯到他的历史与记忆中去,进入到他的诗意言词与人文思想中去,去探究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而当你真正理解了一个人,你同样也会成为一个智识上的受益者――你同样也会被“他者”理解。正如培根所言,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谏言中所获得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所得到的光明更加干净纯粹。
育邦,无疑是我们同代诗人中的又一位杰出代表。他在文艺领域里,有着多重身份的转换。他的写作,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和随笔,呈现出一种博学而豁达的大家风度,一种融现代性与古典性于一身的文学范例,并且他的写作已进入到我们这个时代肉身最隐痛的部位,“进入到更深的黑暗之中”(木朵评语);他就像一个太极高手,在一种漫不经心的套路中,气定神闲地通过一些实验文本、隐秘高妙的技艺以及天真质朴、大智若愚的人生超然态度,治服文学名利场上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与游荡者,这是育邦为何能够赢得不同时代的诗人与作家持久关注与尊重的重要原因。正如诗人、作家韩东评价育邦时说:“育邦是一个独自写诗的人,读书、写作构成了他现实之外的另一种秘密的生活。他的诗因此也与流行相异,而与书本暗合,在文雅、唯美的修辞中内心的激情穿越而过,有时甚为动人。育邦的写作告诉我们,诗歌对于人心的抚慰效用,一颗孤独谦卑之心对于诗歌的重要。”诗人朵渔甚至洞察到育邦诗歌写作的一些秘密之处:“他对诗歌史上的大师序列有深刻的洞悉,对形式感有儿童玩具般的不满和沉溺的热情。他的探索通常在两个方向上展开:一条通往个人主义的牛角尖,一条通往艺术史上的死胡同。他乐此不疲。一旦他开始书写他所熟悉的江南事物,一种温润的书卷气又扑面而来。”
大学时代,育邦在几位作家老师的引导下,他在对东西方文学的现代性有了较多的涉足与了解的同时,同时也在深入学习东西方文学大师的写作技巧,其中有一种让他一直坚持到今天的写作技艺,即“仿写”,而“仿写”并不完全是现代性的产物,它早已存在于东西文化传统之中。还有一种比“仿写”更为高超的技艺,是“伪托”。这种技艺的真传与奥妙,同样被育邦掌握得炉火纯青。这种伪托的写作技法,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写作者故意在文本中设置的“障眼法”,给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设置智力与辨识障碍的同时,而有力地增强文本的“合法性”与“真实性”,淡化或遮蔽原作者的身份与隐秘。育邦在大学时代掌握的这种“独门绝技”促使他在未来的写作中,经常使用这种“伪托”的写作手法,比如他的组诗《名人传》、《抄古逸诗三首》、《仓央嘉措遗逸之作》、《薄伽梵说》、《特隆世界诗选》等。育邦在组诗《特隆世界诗选》(八首)中有一段“伪托”的注释:“阿根廷人博尔赫斯和卡萨雷斯在20世纪中期通过秘密文献发现了特隆世界,并撰写了《特隆,乌克巴尔,奥尔比斯・忒蒂乌斯》,通过深入研究,我发现特隆世界也存在一些诗歌,姑且抄录之,时为2010年8月至12月”。这一段注释,即是读者阅读这一组诗歌的关键所在与秘密通道,同时也是诗人通过“伪托”的技艺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诗人的思想与情怀。育邦这种写作技艺在诗歌中大量使用的现象,在当代诗人中间是极为罕见的,同时应该引起诗歌批评家的重视与关注。什么是“特隆世界”?“乌克巴尔”在哪里?要想知道这个答案,我们必须了解博尔赫斯写于1940年的短篇小说《特隆,乌克巴尔,奥尔比斯・忒蒂乌斯》描述的和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博尔赫斯在此小说中高超地使用了“伪托”技巧,他在小说中描绘了一个叫“特隆”的幻景新世界,并且“靠一面镜子和一部百科全书发现了”乌克巴尔,而想真正找到“乌克巴尔”,又是如此曲折迷离,在那样的一个世界里,没有名词,但有无人称动词,特隆的文化只包含一种科学:心理学;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前“乌托邦”世界,它却是存在的,真实的,到处可以挖掘到关于语言与智慧的化石与废墟,并且这些化石与废墟不断地被人类再毁灭,再复制。可以肯定地说,育邦这一类使用“伪托”的诗歌作品,正是他乐于进行语言与心理实验的心血之作,诗歌先锋性极强的智识之作,如果没有一定现代文学基础的读者是无法进入到育邦的“诗歌之核”,或者说,“伪托”的写作,其实是一种难度写作,智识写作。我们可以想象,育邦在真诚地通过这种难度写作的方式,在向他喜爱的诗人、作家博尔赫斯致敬,从而也让进入到一个仅仅属于自己的“特隆世界”。这或许,也是诗人最纯粹的诗歌精神表达。
论及育邦的写作,不能不提及他2004年12月出版的小说集《再见,甲壳虫》(。育邦在序言中有一段奇特的回忆,回忆他与一个叫“甲壳虫”的女孩的邂逅经历,这是一段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我的爱情只有一天。等我第二天再到溪边的时候,再也没有见到甲壳虫。第三天,第四天,一直到第十天,我总在那个我们相逢的傍晚时分站在我们见面的地方等她,但她再也没有出现。我还清晰地记得八年前的那个黄昏,我记得她的泪水像花一样绽开在水面上……我记得我对她的承诺:“我要为你写一本书,我知道未来的书将是我们惟一的纽带。
“这本书”就是《再见,甲壳虫》。五年后,这本书变成了《体内的战争》。七年后,这本书变成了《忆故人》。十年后,这本书又成了《潜行者》。仿佛这些书名,潜意识里都与那个“甲壳虫姑娘”的深度意象有着神秘关联。作为诗人的育邦,在其小说集的序言中讲述了一个邂逅一位叫“甲壳虫”的女孩的“故事”,并且这个关涉“文学”与“爱情”的隐喻故事如此深远地影响他的写作与文学记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忖与猜想。我们再看诗集《忆故人》中的一首同题诗《忆故人――在宋朝,送一无名诗人乘舟沿江入蜀》(2006)。在我想来,这个“故人”可以是一位逝世的诗人,也可以是一位离别的友人,同样还可以大胆地想象这个“故人”也许是诗人曾经比较亲密的异性,或者是诗人记忆中的一位精神知己的混合而成“隐喻载体”。而在此文,我是愿意把这个“故人”想象成育邦文学记忆与人生记忆中的“甲壳虫”。“故人”离去之后,“她”变成了“他”,少女变成了男人,溪流变成了山河;或者说,甲壳虫变成了诗人,诗人重新回到岸上,诗人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宽广,并且开始了一场有关“自由”与“黑暗”的战争,甲壳虫少女自此给诗人引上了一条语言的、诗意的“迷津之路”(“天际之外”),“暗黑之路”。
通读诗人育邦的诗歌作品,有一个词出现的频率是相当高的,这个词就是:“黑暗”。这个词,在诗人第一部诗集《体内的战争》的第一首诗《夜有多深》即已出现(那是十三年前,育邦时年26岁),这个词在长诗《薄伽梵说》中甚至出现五次之多,足以看出诗人对“黑暗”这个修辞意象的迷恋程度。正如诗人在诗中埋下的深度隐喻:“一种‘黑洞’理论,也许可以解释”它。这个词,在育邦看来,它既不是具体隐喻时代的社会性符号,又不是遁入人类精神绝对虚空的黑洞,它在诗人的诗歌中真实地存在着,它是诗人个体精神的深度体验与哲学探险,所以它可以在愉悦中穿行,可以在中挣扎,可以像银河一样诗意地广袤地流淌,我把育邦的这种极富忧郁气息的“暗黑诗学”特征,我把这种诗学称之为仅仅属于他个人的“甲壳虫诗学”。
是什么构成与支撑育邦的“甲壳虫诗学”呢?首先必须让读者了解本文赋予“甲壳虫”的语义与寓意。甲壳虫,是鞘翅目昆虫的俗称,它们的体色多呈红褐色至深黑褐。甲壳虫天性只产一个卵,然后从粪堆里把它滚到阴凉处。古代埃及人把甲壳虫的这种习性比喻为上帝在天空中滚着太阳行走,赋予地球以生命。甲壳虫就成了生命繁衍的吉祥物。在古埃及的文化体系中,更是被尊称为“圣甲虫”,在古埃及众神之中,它的地位超然存在。在这里,甲壳虫是一种充满智慧与神性的动物,它既可以在地上行走,又可以在水中游泳,同时还可以在空中飞行。有一种俗称“独角仙”的甲壳虫,威武,霸气。独角仙因为有着雄壮有力的一只独角,角顶端又分叉,故称独角仙。所有的人类中心主义论者总是习惯于把昆虫分为益虫与害虫,甲壳虫也不例外。但是我认为,在自然界中,任何动物均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与逻辑性。但是,在此文中,我乐意赋予育邦“甲壳虫诗学”的“有害性”,那就是――它永远是“平庸的敌人”,平庸诗学的敌人。因此,“甲壳虫诗学”在此指代一种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持有暗黑精神的诗学,它是属于那些独立的“潜行者”所倡导的诗学,它既持有幽深广博的诗学以外的文化基因,又持有强大的诗歌语言造血机能;它既强调呈现诗歌的纯正技艺与古今贯通,同时又强调诗人诗意栖居的“幽暗传统”与现实世界的“荒谬性”,从而在人性的诗学中倡导怀疑精神;因此,这种诗学暗藏着“自我觉醒,自我颠覆”的不断渐进的诗学理想。
纵观育邦的全部诗歌,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有三分之一的诗歌涉及“夜晚”(“黑夜”)场景,甚至有一部分诗歌可以看出诗人就是在夜间创作的,事实上很多诗人都习惯于在暗黑的混沌的世界中思考一切。对于诗人来说,“他离不开黑暗”,他的“夜晚”是“不可亵渎的夜晚”,甚至他像诗人曼杰什坦姆一样,不忍心翻开这世界残酷的秘密,也不愿看到自己在黑夜中淬火的劳碌,诗人“总是在夜晚/寻找一些轻佻的事实/和黑暗带来的镇静剂/作为入睡前的安慰/落雨声并未停止/于我而言,则像静默的电台/持续着揪心的等待……”(《生意人》[2008]),这足以说明,这些诗,像诗人自身的忧郁气质一样,早已浸染上了暗黑气质。诗人的内心与现实一直有一种对抗,他不想做一个文抄公,一个刀笔吏,可是现实却又让诗人不得不在终极理想与现实命运之间进行回旋与妥协,抑或一个俗世的玩笑,就算是告别“体制研究所”,诗人仍然不能摆脱“暗黑”的命运,而诗人真正的独立情怀,也就是汉娜・阿伦特所言:“拒绝平庸之恶”。事实上,这种暗黑的命运,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也是人类的命运,动物的命运,甚至是宇宙的命运,诗人于是写道:“沿着黑夜的隧道持续奔跑/ 直到陷入梦的沼泽/ 他拼命用双手扒开一条壕沟/ 也许是砌出一条堤岸吧”(《沿着黑夜的隧道持续奔跑》(2008),亦如诗人里尔克的吟唱:“我喜欢这夜。不,不是夜,而是这夜的开端,夜的这句长长的起始句……”。
从写作时段来看,“2008―2010”,无疑是育邦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诗人相继出版诗集《体内的战争》、《忆故人》。这三年期间,育邦写出了《名人传》、《西塘纪事》、《杂诗》、《福音书断章》、《特隆世界诗选》、《秒兴八首》、《薄伽梵说》、《春天通信》等一大批优秀长诗和组诗,另外像《忆故人》、《夜有多深》、《八字山上》、《体内的战争》、《像阿莱夫在品尝孤独》等经典短诗在朋友中间广为传诵。从这一时期的作品来看,他的读者会有一个明显感受,就是可以读出他诗歌内在的孤独感与语言洁癖,而且一以惯之地坚持他的抒写特征,他的暗黑诗学――甲壳虫诗学。在随着诗人的思想逐步走向成熟大气的同时,他对世界的质疑,对语言的敏感度,也在不断提升。诗人不再一味地俯首,他开始关注到,一个诗人的“孤独”不能仅仅建立在情感渲泻与才华泛滥上,而更多的是体现诗人对客观世界的切入、反刍与转换,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再思考,不再盲从和满足于先驱者们的时代性思想及其个体精神的诱惑力,从而让自己学会质疑和废黜,让诗意的言词陷入更深的孤独之中,陷入更深的黑暗之中。育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批评》一文中,借怀念苏珊・桑塔格之际,质疑了她对加缪的批评与误读,这种在敬畏大师的同时却又敢于质疑大师的勇气与自信,足见育邦日常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或者说,他已经在自己的诗学理念中,开始学会理性辨识“他者”的声音和“世界”的声音,哪些声音是可靠的,哪些声音是可疑的,哪些声音将变为他的常识与养分。
“2014―2015”,则是育邦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在此期间,诗人除了创作出大量的诗作之外,还出版了随笔集《潜行者》、《附庸风雅》。纵观育邦创作的所有诗歌,包括他唱和友人的赠诗与游记诗,均很少采用叙事的手法来记述诗人的人生轨迹,而是十分巧妙地把自己的人生记忆,抑或“体内的战争”,融化于诗行之中。正如保罗・瓦莱里所言说:“文学的历史不应当只是作家的历史,不应当写成作家或作品的历史,而应当是精神的历史,既包括生活者,也包括消费者”,而诗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生产消费者”。如果说在第一个创作高峰期,诗人的作品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可让读者挑剔的瑕疵,那么从诗人的第二个创作高峰其所创作的诗歌作品中来整体观察,诗艺日益成熟精湛,谦卑有余,霸气十足,甚至也可以读出诗人淡定阅世的现代性与古典从容,可以读出诗人精神上的“还乡意识”(育邦:《中年》)。
育邦近年的诗歌创作,有着浓郁的还乡意识,这种“还乡”,尤其体现在他与诗人之间应酬与唱和的大量诗作中,比如《雨中过华不注,访赵孟\不遇――兼致风华、夫刚、散皮》、《秋风辞――追和苏野诗,在扫叶楼遥想龚贤》、《富春山居图――过黄公望隐居地,兼致立波、陈铿兄》、《不知迷路为花开――谒李义山墓园》、《鉴山堂记――与德武李晖同游鉴山堂有感,并呈小海、臧北》等。育邦的“还乡”不仅仅是回到溃败的自然中去,回到历史的寂静与深远中去,他还在努力回到“自我”中去,试图回到“古典山水”的怀抱里,诗人们常常雅集于人文山水与古典记忆中,其实就是试图以一种现代人的谦卑与无知向先贤致敬、追怀与学习,这种姿态就是诗人的另一种精神还乡:“向后眺望”;甚至,我愿意把育邦这种游记诗称为“访古诗”或“还乡诗”。育邦近年来在这种“还乡诗”诗中呈现的“精神还乡”意识在我看来,仍然是“甲壳虫诗学”的锐意进取,这种意识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育邦诗学观念与独立姿态日趋成熟。透过诗人在“还乡诗”中设置的诗意迷障(借古喻今),可以读出诗人“精神还乡”的孤独、高洁与清远(育邦:《与商略访王阳明故居》)。
育邦是一个习惯于“向后眺望”的诗人。“向后眺望”,既意味着向古代先贤学习,向西方文学大师致敬,同时也意味着对时代记忆的追溯与沉思;“向后眺望”,又是诗人创作中潜在的精神脉落,它不是直线,它是曲折迂回的,终点可以回到起点,唯有不停地向后眺望,诗人更容易找到自我,找到尘世间遗落的诗意与美德。诗人因此在创作中不断对自己的写作经验与诗学理念进行反省、巩固与倔升,同时又在未来的抒写生涯中清醒地树立个体的诗学辩识度与路碑。育邦2015年11月创作的《危险的中年》中有这样的句子:“夜深时/ 琴自鸣/ 叶自落/ 中年的面影从茶水中浮现出来”,这样的句子在他八年前创作的《潜的样子》中得到回应:“空荡荡的大厅里没有偶像/ 看不到他/ 却隐约听到他的琴声”,甚至我们还可以在《六月十四日与元峰登栖霞山》一诗中得到更深层的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