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文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英语教学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英语教学文章

英语教学文章范文1

关键词:听障 影视资源 阅读教学

心理学家特瑞赤拉经过大量研究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2种,一种是视觉另一种是听觉。其中,从视觉获得信息是总信息的83%,听觉占总量的11%,一共是94%占了主体地位。听障生由于听力受阻,只能通过手语或者残余的听力协助进行交流,视觉成为他们接受信息最重要的途径,这些导致他们在认知上表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影视资源本身具有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审美性、教育性等特点,将影视资源引入到聋生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聋生语文教学资源,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审美能力,拓展学生思维,还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聋生的认知特点

(一)听力障碍学生的感知特点通道接收信息,这使得他们在知觉信息加工的整体性和理解性受到了制约。因此,他们在语文学习获取信息中更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视觉材料。

(二)听力障碍学生的想象特点

听障学生优于缺少听觉表象,由此带来的语言障碍使得他们不能利用语言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而造成他们的想象较同龄健全学生的落后性。他们的想象无意性很强,常常是由外实物的刺激所引起的形象的联想或是在情绪的影响下展开联想,这种联想富于直观性、形象性,缺乏逻辑性、概括性。因此,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更需要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表象,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供素材。

(三)听障学生的注意特点

听障碍学生的有意注意比健全人发展的要晚,注意的稳定性较差,不善于分配注意和适时转移。言语刺激很难获得他们的注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尽可能把听觉刺激转化为视觉刺激,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更需要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的图像或动画吸引他们的注意。

(四)听力障碍学生的思维特点

听障学生由于言语形成和发展的迟缓,所以思维发展较长时间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思维水平比较低,更多依赖具体事物进行思考,表现出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对具体事物的概念的掌握明显优于抽象概念,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像、动画来创设情境,在辅以文字的基础上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影视资源在听障生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影视资源有助于激发听障生的学习兴趣

影视资源能够弥补文字由于抽象与理性等特点所带来的不足,主要因为它集声、文、色、形、像、字幕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影视作品精彩的画面、生动的场景,不仅能给学生提供认知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而且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抽象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降低理解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聋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单纯从字面上理解,对大漠的孤寂、大漠的安静很难想象。可是通过影视,学生很容易就能认识大漠,体会到大漠的孤单。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与心理是让读者自己去揣摩的,而影视资源在这方面的特点就是它可以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借助梦幻、想象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它不同于文学或者音乐靠视觉、听觉符号刺激转化而成的想象中的形象。例如,《林黛玉进贾府》,学生通过观看影视片段,揣摩人物的服装、对话、 表情等,就更加直观、深刻的情感体会,激发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影视资源光线、色彩、影调相结合的视觉冲击力,有助于吸引听障生的注意力,可以迅速集合学生的有意注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三峡》一文时,可以播放有关三峡风光的纪录片,逼真生动的环境,直观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三峡的自然风物之美。

(二)影视资源有助于促进听障生的思维能力

影视以各种艺术成果作为发展的基础,融汇文学、戏剧、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炉的新型现代的综合性的新资源。影视资源就像一部百科全书,上有天文下有地理、人类社会、大自然等等无所不有,学生只要从一个小小的屏幕上就能清晰地看见各种各样的东西,不管是近在眼前还是远在万里,影视资源延伸了人类的视野空间,激发学生阅读各类文本的兴趣,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生活。影视作品丰富多彩的内容题材,形声并茂的精彩画面,扩大了学生感官的感受力,加深了对事物的感知、思维中艺术形象的成熟和完美,诱出其丰富的想象,启发了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进其创新思维能力向深层发展。

(三)影视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审美情趣

影视是想象力培养的最好的范本,可以为听障生的想象力培养提供了大量的空间与训练模式,在影视资源里面无论是制作手法上还是作品中都蕴含着大量的想象力,在欣赏的同时,激励着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想象力。

影视资源不仅包含影视艺术,而且还包含音乐、美术等多门艺术,视觉和听觉、时间和空间、动态和静态,这些都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蕴含着一种美的追求,体现出美的内涵,其审美构成是十分丰富的。包罗万象的影视资源会给读者带来审美的震撼。影视中的蒙太奇、长镜头、声音等等都为学生的审美情趣做支持,而影视资源中的种种画面,例如阴雨连绵、神秘的古堡等等,这些不同的画面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概念灌溉输出来的,而是一种审美的领悟。

(四)影视资源有助于培养听障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影视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必须有教育性。著名导演谢晋说过:“我喜欢影片能拨动人的心弦,引起人们的思索。我希望文艺作品真正发挥艺术的力量,使它能够起到提高整个民族思想、文化、道德水平的作用,起到提高广大人民思想境界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教师应善于抓住那些最煽情的情节和镜头,渲染教学氛围,打动学生心灵,使学生产生共鸣,促进其思想感情的内化。筛选优秀的教育性较强的影视资源,既能促进语文德育功能的更好的发挥,也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完善了他们的自我人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影视资源在听障生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影片之间的关系

教师是主导,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挥。”教师既要认真研读教材,熟练驾驭学生,又要善于选择和剪辑影片,处理好教材与影片的自然衔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听障生的认知特点,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将影片视为教材的补充,当做教学的辅助手段,是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载体,也是学生更深刻地把握教材的媒介。

(二)影视作品的教学设计应结合实际

影视作品的教学设计,结合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以及听障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心理特点等等,凸显本节课的目的性。要明确这节课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影视资源与其他静态的课程资源相比是优秀的课程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必须运用影视资源的,我们不能夸大它的作用,要在一定范围的课程中进行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筛选影视资源的时候,目的性一定要明确,在语文课程中的哪个部分运用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什么样的影片最适合来运用,什么时候运用,剪裁后需要保留多长时间等、影片是否有字幕等。

(三)创设合理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听障生由于交流障碍,阅历不丰富,知识面也不宽,对很多文本中所描绘的时代背景、风土人情等比较疏远,学生很难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视频资源形象生动、内容真实具体,能让人身临其境,并辅以文字,有效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设一座桥梁,促使学生与文本展开有效、深入的“对话”,助推学生变旁观者为当事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影视作品《阿Q正传》、《红楼梦》、《药》等,这些影视剧在某些环节上能帮助同学先从视觉形象上对作品进行审视,然后以此为基础,再来细读文学作品就有了深度与广度。

(四)影视资源教学应致力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将影视资源引入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一看一笑而过,而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将影视资源与文本相结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拓展对文本的理解,把观看影视资源的动机逐渐迁移到文本的学习中来,以影视作品的鲜活生动促进学生积极地对文本进行探究。当学习活动内化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主需要时,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会思考地观赏各种影视材料。

(五)影视资源播放流程要避免唯一性、随意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运用视频资源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和手段,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实效。

英语教学文章范文2

【关键词】语文教育 游戏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功利性有余,人文性不足;强制约束多,自由自主少;理性分析多,感性体验少;机械灌输多,想象创新少;知识负担多,愉悦享受少;惯于现成结论,懒于探索创新。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

在新课程背景下,亟须改变这种师生生命活力丧失的局面,使学生乐学而善学,使教师乐教而善教。人有好乐的天性,“游戏精神”是人的心理本能。教育应该顺乎人的本性,因此,我主张开展具有“游戏精神”的语文教育活动,借助“游戏精神”的张扬,来激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而开展具有“游戏精神”的语文教育活动,则不仅仅是在教学中附加一些具体的“游戏”,而是在更高层次上重视并利用超越于“游戏”之上的那种“游戏精神”,并且大力张扬这种精神,使师生把语文教育活动作为一件轻松、快乐、自由的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让阅读兴之所至,让思想自由翱翔,在语文这一特殊的”游戏”活动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什么是”游戏精神”呢?结合上文对游戏的考察,我以为,就语文教育来说,”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自主、自愿自觉的精神,是一种超越功利、愉悦快乐的精神,是一种感受体验、想象创造的精神,是一种超越现实、自我满足的精神,是一种平等参与、合作互动的精神,是一种交流对话的精神,是一种主动建构和自我生成的精神。这种精神具有以下特征:(1)自主自愿,自由自在;(2)超越功利,率性而为;(3)沉迷专注,愉悦快乐;(4)驰骋想象,随意,创造;(5)平等参与,合作互动。那么在语文教学上如何做到这些那?我谈谈在教学上的一些心得。

1.适当运用游戏形式。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恰当运用一些游戏形式,如成语接龙,演讲赛,辩论会,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等,十分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级教师魏书生让学生分组承包课文分析,再合作交流,便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特殊”游戏”形式。新课程带来的研究性学习,虽然不一定要采用具体的游戏形式,但这种学习方式充满了“游戏精神”,不失为一种更高层次的游戏形式。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可以给中学生以全新的学习方式,十分有利于张扬“游戏精神”。

2.让学生成为“游戏”的主宰。学生是“游戏者”,在语文教育这个“游戏”中,他是自由的,独立的,也是有能力加入并完成“游戏”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不包办,不灌输,真正让学生自己成为“游戏”的主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翱翔,自主发展。

3.拓展语文的“游戏”天地。语文教育不一定非得在教室里进行,而可以在更广阔的的范围实施。当然,一般学校和教师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但定期到户外、图书馆、阅览室以至社区去开展语文教育活动还是可以做到的。

4.自主阅读。这里的自主阅读,就是注重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主动、独立地阅读自己喜欢的、自己选择的文学作品,而非被动地、被迫地、完成任务似的阅读,并使学生通过自读达到自悟,从而既培养其主体自觉性,又提高其语文素养。由于这样的阅读出于自主自愿,符合学生的生命需要,因而学生的阅读活动与生命活动便融而为一,阅读过程便成为充满活力的生命过程。

5.自由表达。每个学生在阅读某个作品之后,都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因此,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表达,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让学生体验到自由表达所带来的。自由表达,就要去除各种束缚,打破种种条条框框,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要仁者能够见仁,智者能够见智,就应该充分肯定和鼓励。在写作教学中,更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尤其要放飞学生以创造为主而以再造为辅的想象。在作文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自由写作的机会,经常运用一些带有游戏色彩的设想式命题。

6.自由创新。解读文本不是对原意的寻找,而是要去发现和创造新意。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应该是一个开放而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自由创新的“游戏精神”,也最能表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英语教学文章范文3

一、精心设计题目,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些题目,题目设计应根据学生阅读由浅入深的过程来设计。教师题目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能起到很大作用。

二、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阅读

1.在导读阶段精心设计些题目,使学生高效投入到英语阅读中。

根据阅读课文材料,教师精心设计题目,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而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语言知识的展现。在阅读的初始阶段,即学生进行表层阅读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些简单的判断正误题或相对简单的回答问题(如用YesorNo回答一般疑问句).鼓励学生预测所要阅读的内容,明确阅读任务。并就阅读材料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其阅读兴趣,并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让学生在这类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学生对教师的阅读材料背景介绍产生兴趣,他们就能迅速进入高效阅读状态。因此,在阅读教学的导入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先学”,学后学生在完成题目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教师“后教”,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

2.引导学生先泛读,捕捉大意。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首先要使学生摆脱母语干扰,直接感知语群句意;其次要引导他们快速阅读,扩大阅读视幅面;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阅读速度,提高概述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猜词悟意能力、推理归纳能力等,即在阅读材料提供的纷繁复杂的语言环境中,抓住文章脉络,掠过不必要知道的生词或通过构词法猜出某些生词。例如,八下Unit8Topic3SectionB中的生词cheongsam,backstage等词就无关紧要,阅读时可掠过。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生词Tibetan,Korean是由Tibet,Korea变来的,catwalk是个合成词,从而引导他们结合构词法和文章内容猜出这些词的意思。这样,通过快速阅读,捕捉文章大意。然后让学生回答一些对表层意义的理解题:(1)Isthemodelinthecenterofthecatwalkwearingacheongsam?(2)Whatisthethirdmodelwearing?要求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时,不要看课文,以培养他们的识记和判断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让学生自己先读先猜,然后根据自己理解回答问题,而教师在旁边解答学生在阅读和回答问题中有疑惑的地方,也很好地做到了“先学后教”,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3.引导学生精读后,讲解语言点,随后设计整体理解性问题。

教师应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他们理解、掌握和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使其通过灵活运用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模式,形成良好的语言思维定势,培养语感。在这过程中,可让学生四人一组,先来找出语言点,再分析理解语言点,然后叫几个代表起来讲出这些语言点,教师在旁边进行补充,订正,然后应用这些语言点做些当堂训练,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应用语言知识。同时也很好地做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随着词汇、语言点的处理,老师再精心设计整体理解性问题,即更深层次的问题,促使学生加强对段落的理解,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加深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获取中心意思。在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根据文章内容设计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正确使用阅读策略。如在八下Unit7Topic2SectionC的教学中,在深层阅读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如:(1)Whatshouldyoudowhenyousitdownatthetable?(2)Whatshouldyoudowhenyoudrinktosomebody?要知道阅读文章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获取信息,而是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预测活动总是在进行着。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预测的能力,如通过文章的标题预测文章内容、根据首句预测段落、根据开头预测结尾等。整篇文章的主题就是通过主题句表现出来的。据统计,大约80%的主题句位于段落的句首,其他大约20%不到是尾句,但也有时候是在段中。这些问题也是由学生先回答,主题句也是由学生先找,最后再进行讲评,纠正。

4.启发学生深读全文,领悟内涵。

在处理了语言点知识,对文章整体认识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刚才回答的深层理解的问题,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复述。教师也可再做些拓展,如让学生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意图、预测事件情节发展或后果等,进一步促使学生去了解作者观点、态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这些问题可让学生相互讨论。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通文章,还要引导他们深读文章,使其发挥潜能,引起发散性思维,提高对文章的全面理解和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判断能力。

三、在日常学习中巩固加深常用的句型

在英语教学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后,虽然有了一定的词汇量,还要由教师逐句把课文译成汉语,否则就不知其意;不少学生只会认读课文,而对与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则看不懂或者阅读速度很慢;很多学生可以机械地背诵不少常用句型和语法规则,而不能灵活运用。针对这些情况,学生每学完某些句型后,我就根据记忆规律给学生提供含有这些句型结构的句子且难易程度与课文相当的短文、对话进行阅读。这些短文、对话后的练习尽量围绕相关句型结构特点设计,由学生先做,让他们尽量多联系前面的学习内容,最后教师再讲解。这样,这些常用句型就能按照记忆规律多次地以不同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识别常用句型的能力就会培养起来了。

四、提高句型识别能力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英语教学文章范文4

关键词:发展性阅读障碍; 语音意识;英语教学

收稿日期:2007―12―10

项目来源:本论文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研项目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6)175号。

作者简介:张人 (1973―),男,湖南省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发展性阅读障碍(以下简称阅读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阅读水平明显落后于相应的智力水平或年龄的一种常见学习障碍。在英美等国,大约有5%~至10%的儿童患有阅读障碍,我国阅读障碍的比例也大致相同。鉴于我国高职生源的特殊性,阅读障碍的比例还要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如能对阅读障碍的成因有深刻认识,并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则教学成效必将获得极大的提高。

一、阅读障碍的成因

阅读障碍的表现不一而足,原因也复杂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语音障碍

语音障碍是阅读障碍一个最常见的原因,它主要表现在阅读障碍者单词诵读困难、语音不流利、音位学习和语音短时记忆成绩不佳。语音障碍通常是由巨细胞或小脑缺陷造成的。

大脑中的巨细胞系统具有时间与空间的分辨功能,其生理异常会导致个体基本的视听觉受损,引起语音分析困难。而小脑具有运动控制和自动化功能,一旦其出现生理异常和功能失调,不但个体的运动技能和平衡活动受到影响,还将影响到言语的发音、字词的书写和视觉词形的获取,进而影响到语音表征和语音技能的形成。

2. 视觉注意困难

视觉注意困难是阅读障碍的另一个常见原因,它主要表现在阅读障碍者不能正确诵读不规则词,注意力很难集中,眼球运动异常,视觉选择性注意和视觉记忆能力也异于常人。视觉注意困难之所以造成阅读障碍,一则是因为视觉注意困难的人阅读时摄取信息的视觉注意窗 (visual attentional window)比普通读者的要小,这使其不能同时对完整的一个或几个词进行处理,而只能对词中的几个字母甚至单个字母进行处理,因而不能对单词形成正确的语音和语义表征;再则是有些视觉注意困难的人不能有选择地注意,并将视觉注意转移,妨碍了阅读过程中视觉信息的获得。

3. 快速命名障碍

快速命名障碍是阅读障碍的第三个原因,它主要表现在阅读障碍者的语音通达速度较慢,不能迅速地读出字母或单词。虽然快速命名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但研究发现命名速度比语音技能更能影响阅读的速度和对正字法知识的习得。

4. 高级认知加工障碍

上述三个障碍都是从字词识读这个微观层面上来影响阅读,它们主要涉及基本认知加工过程。而从高级认知加工层面上来讲,元认知和工作记忆一旦出现障碍也会妨碍对阅读信息宏观的、自上而下的处理,从而造成阅读障碍。

元认知策略主要帮助阅读者监控和调整自己的阅读行为,并以此补偿其阅读微技能上的不足。但阅读障碍者往往缺乏元认知策略,即使有些具有元认知知识,在阅读中或者不会灵活使用,或者因单词解码占据太多认知资源,而无法使用。

工作记忆则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储存,在工作记忆方面的障碍会使阅读者很难对信息进行选择性注意、组织和复述,从而导致阅读障碍。

二、教师课堂上的应对策略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草率地将学生的阅读困难归因于智力或学习动机的低下,而要考虑学生的困难是否源于常见的、与智力和动机无关的阅读障碍。否则,不但不能解决学生的阅读困难,反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鉴于阅读障碍的成因复杂多样,因人而异,教师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确定学生的问题所在,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有效干预。

其次,通过对英语阅读障碍成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阅读既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也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过程,无论哪个过程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阅读的失败。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对阅读困难学生的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和词素意识,以提高其单词的识读速度;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进行语音意识训练时,教师须通过外显(explicit)的方法教授语音规则和对单词进行语音编码与解码的技能。之所以采用外显训练法,是因为英语是拼音文字,和我们学生的母语汉语有着天壤之别,许多学生对英语的语音结构以及字母和读音的对应关系毫无概念,所以明确具体的外显训练法比强调无意识习得的内隐(implicit)训练法更能提高练习的强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进行词素意识训练时,教师须向学生教授一些词汇学知识,让其牢记一些常见的词根词缀,以提高其单词的识读速度和准确性。词素是音义的结合体,词素意识的形成虽不完全依赖于语音意识,但二者高度相关,阅读障碍者能通过阅读形成一定的词素意识,并以之作为自己阅读的补偿策略。而且研究也发现词素能力比语音能力对阅读的贡献更大,所以对于有语音障碍的学生,词素意识训练是语音意识训练的重要补充。

进行策略意识训练时,教师须首先结合各种体裁的文章,用外显的方法向学生示范和教授元认知策略及阅读策略,使学生明白如何监控自己的阅读行为,如何在不同体裁的文章里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和行文特点,并以此来预测或概括文章大意,以及如何根据上下文和其他线索来克服生词带来的困难。教师在讲解之后须让学生结合实际阅读任务体验并掌握这些策略,然后教师还须进行反馈指导,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最后,教师必须意识到上述三种训练都需要辅以大量的阅读实践。因为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量低可能导致语音障碍和不规则词诵读的困难,并妨碍阅读策略的形成,而大量的阅读则可以巩固单词音、形、义之间的联结,提高单词音义通达的速度,并且可以发展阅读策略,促进策略的圆熟运用。

参考文献:

[1] Casalis S, Cole P & Sopo D. Morphological Awareness in Developmental Dyslexia[J]. Annals of Dyslexia, 2004, (54).

[2]Manis F R, Doi L M & Bhadha B. Naming speed,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orthographic knowledge in second graders[J].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2000, (33).

[3]Meyer M S, Wood F B, Hart L A & Felton R H. Longitudinal course of rapid naming in disabled and nondisabled readers[J]. Annals of Dyslexia, 1998, (48).

[4]Snowling M. Dyslexia[M]. Oxford: Blackwell, 2000.

[5]Stern J & Talcort J. The magnocellular theory of developmental dyslexia[J]. Dyslexia, 1999, (5).

[6]Valdois S. A case study of developmental surface dyslexia and dysgraphia[J]. Brain and Cognition, 1996, (32).

英语教学文章范文5

论文摘要:建立农村计划生育户的养老保障制度是协调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本文对我国农村建立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经济学视角,提出了建立养老保障的对策方案。

    一、引言

    我国进行了20多年的计划生育,到目前为此,很多计划生育家庭的夫妻进人老年,如何让这些计划生育先进群体得到良好的养老保障,已经成为社会刻不容缓的大事,很多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较深人的论述。陶鹰(2003)研究了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周福林(2006)认为应该使用经济利益手段对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进行引导,使其与国家的生育政策相符合。贺巧知(2003)通过建立简单模型进行计算和讨论,发现少子女家庭与多子女家庭的养老经济供养能力的差别,受限于当时当地的经济条件。魏瑞亮等(2005)研究认为我国第一、二代独生子女父母开始步入中老年,计划生育家庭面临养老难题,建立计划生育养老保障机制也呈现的日益重要。刘玲琪、田遇(2005)结合西安市计划生育优惠政策落实状况,分析和探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运作环境及影响因素。郑韩雪、胡继亮(2007)认为只有建立多元化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经济供养体系,才能保证这一群体分享到执行人口政策的成果同时保障其晚年生活。这些研究对推动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起了积极作用,但对于制度的实施路径缺乏明确的路径依赖,本文的研究正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二、我国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家庭养老、集体供养和社会救济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三种主要形式。目前,全国农村家庭养老约占养老保障的92%,实际上是以个人终身劳动积累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集体供养主要是鲜寡孤独老人,实行具有救济性质的“五保”,它包括分散和集中供养。从总体看,农村养老基本沿袭了以家庭养老为基础和主体,辅之以集体供养、群众帮助和国家救济的传统模式。进人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与农民养老密切相关的重大社会变迁,使这种传统模式面临严峻挑战:首先实行,使原来以生产队为基础的基层组织经济实力弱化,很难再承担集体养老的重任。其次,农村经济改革削弱了原有养老保障制度,税费改革后,基层政府和集体财产减少,将进一步影响农村的社会保障能力。再者,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减少了生育孩子的数量,使农村家庭规模缩小,家庭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抚养系数急剧上升。未来的独生子女家庭会出现夫妇2人,抚养4个老人,生育1个子女,形成“四二一”结构(除少数民族地区),负担压力大。靠家庭养老,实质上是靠子女的劳力养老。就这种传统养老方式而言,少生孩子的家庭相对于多子女家庭,实际上是降低了它的养老保障能力。

    三、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的原因分析

    目前,农村的独子户和双女户正在增多,政府有责任帮助这些家庭解决现实的或未来的养老问题。这是因为:一是他们是一个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为国家长远利益而牺牲家庭和眼前利益,并接受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的先进群体,在养老问题上,帮助和引导他们逐步适应现代社会的思维和运行方式,有利于推动农村养老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方式的转变;二是因为他们在劳动致富、家庭养老问题上和多子女家庭相比有更多困难,更应给予帮助和扶持;三是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独生子女和两女家庭)占总人口的比例较低,在这些家庭中进行计划生育养老保障试点,不会给当地政府财政造成过大压力,可行性强;四是多年来我国政府和计划生育部门围绕鼓励农民实行计划生育,初步建立了一系列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为建立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五是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维护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六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们行为意愿的产生根源于某种行为花费的成本与预期收益的比较,当收益大于成本时,就产生了生于行为的意愿,当成本大于收益时,就产生相反的行为意愿。要改变人们的生育意愿,关键是在于改变人民对生育行为的成本与收益的评价。

  鉴于上述理由,我们认为:在农村建立计划生育养老保障,是提升计划生育管理层次、进一步实施人口数量控制的需要,是计划生育户的对党和国家自我牺牲精神的回报,是农村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良胜运行的需要,意义极其重大。

    四、生育行为选择与方案实施

    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家庭劳动力需求大,子女偏好是多生,男性偏好强,和政府实施“一胎化”的要求相差很远,两者的差距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用“一孩一多孩”生育习俗的博弈模型可清楚地解释此过程。假设社会只有甲和乙两个家庭,考虑到减少生育的外部性,其中一个家庭自觉生育一孩也会给另一个家庭带来福利的增加。如果政府的补偿力度不够大,甲和乙都预期对方生育多孩,那么社会只能陷人(1,1)这一“囚徒”困境,引人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实际上是通过社会契约的形式改变了每个家庭对其它家庭生育的预期,从而使(2,2)的帕累托效率得以较快的实现(如图1所示):

英语教学文章范文6

[关键词]专业课 医学英语 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227-01

由于医学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早接触科研意识的日益增强,要阅读一些有关医学研究的动态和最新进展的文章,但是医学期刊中英文类占一大部分。所以,能用英文书写实验报告及临床病历、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初步翻译本专业的最新英文期刊等,已逐渐成为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新要求。为此,许多医学院校英语专业都开设了医学英语课,这是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辟了一条就业的路。有效地促进医学英语的学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何办好英语专业是每个英语专业的我们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第一阶段学好英语专业课

医学英语固然有其自身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但对这一切的真正掌握,只能依赖于学生对语言基础的掌握。如果一开始给学生阅读医学文章,无形中会使学生产生“看懂就行”的心理,太多的生词影响着对文章的理解。医学文章大都是论述某个医学问题的。学生往往按照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去理解文章。英语是工具,是为了获取科学信息。而医学文章的教学使学生将医学知识当成了学习英语的工具,这是与我们的教学目的相违背的。所以,学生应首先学好英语专业的英语,扩大词汇量,全力打好语言基础。

二、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与医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

然而,语言基础又不能代替专业英语,那么何时开设医学英语为宜呢?怎样将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与医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呢?

我们认为,可以将学生参加四级考试的成绩作为一个衡量的一个尺度,四级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核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确定的各项目标。换言之,学生的四级考试中所得的成绩,应成为学生在校是否能进行医学英语学习一种度量,一般学一年左右,英语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能过英语四级的,过八级有点困难。如果达不到四级标准,即使在校期间学会几篇医学文章,效果甚微。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不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状态灵活地掌握这个尺度。过了英语四级的学生,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再学习医学方面的文章会得心应手,也增强了学习兴趣。将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与医学英语教学切机地结合起来,带同学们到医院去实习。我们通过几年的摸索和观察发现,用英语书写病历:会诊时,手术中,查房时用英语进行对话。对于保守医密,对病人采取保护性治疗以及接待外籍患者等都是非常实用的。例如:对于某些癌症患者的病因用外文书写也能对病人起到保护性的作用(对于那些不懂英语的患者)。现在医院接待外籍患者机会增多,需要用外语询问病情与病人交谈,对于诊断和治疗都用到。而且,学生看到自己学有所用,多一次将来就业的机会,使学习医学英语兴趣倍增。

尽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与医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仍有不同看法,但是,把医学英语教学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培养教育的重要一环,已成为英语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今后的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医学英语教学贯穿于教学的特定阶段,保持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与医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的连续性,教学方式也应当多样化,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