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桃花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桃花香范文1
小时候樱桃树是我的玩伴,经常爬上爬下的我,有时竟在樱桃树上吃饭。我还把它的枝干当单杠,整天荡过来、荡过去……就这样,荡着,荡着,荡走了美好的童年,荡成了一个翩翩少年……
春天是樱桃开花的季节,也是沐浴樱桃花雨的季节,每次从树下走过,总是沐一身花雨,嗅一阵芬芳,多么沁人心脾啊!夏天它总是无私地奉献着对我们家人的爱,按时结出甜美的果实供我解馋。因此,我深深地爱上了这棵慈爱的樱桃树。
记得每年樱桃结果的时候,都是爷爷上去给我摘下来。我那时毕竟太小,只能给爷爷扶梯子。升入初中我住校了,不能常回家。到了夏天我多么想念那晶莹剔透、酸甜可口的樱桃啊。樱桃树也尽力地把通红的樱桃挂满枝头,盼望住校的我回来看看它的累累硕果。然而人有情,树有情,风雨却无情。一场风雨过后地下就会有一层跌破的红樱桃,真像是樱桃树带血的泪珠!看得让人心痛。
听奶奶说有一天傍晚,天渐渐黑了,黑夜在行进,乌云也渐渐向樱桃树逼近。一声响雷,雨点劈头盖脸地打了下来,打落了樱桃,打落了我的最爱。爷爷看着枝头所剩无几的樱桃,心急如焚,不顾雨骤风狂、天气寒冷,搬来了梯子,艰难地爬上树梢。黑暗中,他迎着风,冒着雨,端着一个小筐,把那所剩无几的樱桃一个一个地摘下来,放入小筐里。风吹乱了他花白的头发,雨水打湿了他的眼镜片,淋透了他的衣服,然而他看着筐里的樱桃,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仿佛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作。然后又顶着风,冒着雨,疲惫地爬下来。回到屋里,还没来得及把湿衣服换下来,就赶紧找来塑料袋,把樱桃盛住,放到冰箱里,只为孙女能吃上最鲜美的樱桃。这时爷爷才换下湿衣服,如释重负地躺到了床上。但老天并没有垂怜他,还是让年老的爷爷得了重感冒。第二天爷爷不顾发烧,拖着沉重的脚步赶到学校给我送来樱桃。当我从爷爷手中接过樱桃时,发现他的手竟是那么烫,霎时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看着袋里的红樱桃,再看看爷爷因发烧而泛红的脸颊,我一时竟无语凝噎……
水从指尖滑落到洗脚盆里,把我从沉思中拉了回来。看着爷爷慈祥而欣慰的面庞,我警醒,我愕然,我愧疚,我自责……爷爷奶奶为我付出了那么多,我一年才给他们洗一次脚,还不情愿。想到这里,我不觉将身子背过去,但眼泪却从脸上无声无息地滑过,心中有种被灼痛的感觉。爷爷奶奶那样地疼我爱我,我应该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窗外,春已来临,过些天又到樱桃花飘香的时候了。我想在明年夏天,当樱桃树挂满果实的时候,我该递到他们手里一份惊喜――市一高的录取通知书。我不能让爱我的人失望!
桃花香范文2
周末的清晨,驱车前往平谷大华山镇。当车子驶过桃花海的桃林时,发现这里的桃子已经成熟了。随处可见辛勤的果农们在桃林里采摘桃子,也有不少游客到此体验果园采摘的乐趣。顾不上观赏这片桃林的丰收景象,匆忙穿过刘家店镇,沿胡熊路一路向北直奔这次出行的目的地――大华山镇。
近些年来,因大桃而红火的平谷大华山镇的农家乐旅馆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了集中时间更好地体验乡村风情,感受农家乐趣,来此之前对体验站点和行进路线进行了一番筛选,确定将挂甲峪民俗村、怡神田园和富山居民俗餐厅作为此行的三个站点。初来大华山镇人地两生,在旅游咨询站工作人员热情的指点下,沿着胡熊路向东前往挂甲峪村。
挂甲峪村:绿水青山新农村
6月的挂甲峪村,清晨清新的空气里裹挟着一缕缕淡淡的桃香。放眼望去,沿路两侧的桃林里满眼都是粉红色的大桃,青山、绿树、红桃……一幅天然的美丽画卷。
挂甲峪村是一片神奇的热土,因八九百年前宋代抗辽名将杨延昭凯旋归来,曾在此解甲而得名。至今尚有六郎挂甲、古井洞天、太监牧马等千古传奇。这里是中央和北京市许多领导曾经视察过的地方,如今成为京郊声名显赫的生态村,家家户户开旅馆,农民个个当老板;这里还是绿色的世界,树木葱茏、芳草萋萋,绿色生态的农家饭菜,热情周到的贴心服务,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车行至挂甲峪村,沿村路向上到达伍福街。这是一条以中国传统的伍福文化元素为背景的民俗街。“伍福”原出于《书经・洪范》,是古代汉族民间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第一福“长寿”,命运长久而且福寿绵长,代表寿比南山。第二福“富贵”,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代表荣华富贵。第三福“康宁”,身体健康而且内心安静,代表健康安宁。第四福“好德”,心性仁善而且顺应自然,代表道德高尚。第五福“圆满”,善始善终而且继往开来,代表人生圆满。传统习俗中,伍福合起来就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挂甲峪伍福街寓意伍福临门、吉祥如意,将传统的民俗旅游融入深远、全新、极富传统文化意味的价值理念,打造伍福院和伍福园。
走进伍福街,一片片院落古朴典雅,清新别致。它们由老式的农家院舍改饰而成,然后进行仿古式装修,主要服务于以家庭为主的游客。这里一处一景,青砖黛瓦。随意走进一处院内细瞧一番,都会发现别有洞天,装饰各异且特点显著:或原生态,或田园风,或百年古典,或时尚新潮,各具韵味,不一而足。大自然赋予的神奇能量――火山温泉已连通屋舍内外,露天可泡池,室内可私汤。特别是火山温泉内仿圆明园十二生肖而建的大水法更为这里增添了一分雅致,让游客尽享静美、浪漫、温馨的舒爽慢生活。
来到挂甲峪,吃饭的首选自然是坐落在半山腰的“旋转餐厅”了。这里有各种农家特色菜。如果实在不想走这么远,那么村民的农家乐旅馆也有特色菜。
在挂甲峪农家乐院里可以品尝当地采摘的苦丁儿、茉莉芽、串梨儿等天然野菜和纯民俗特色的贴饼子、小锅饽饽、玉米粥等,同时还可以享受篝火晚会、烤全羊、采摘果品的乐趣。除此之外,大华山镇独特的地理环境,还有许多的干鲜果品。
吃罢农家饭,泡罢温泉澡,我们来到山顶放眼四望,那伸手可触的蓝天白云,那无边无际的清川秀谷尽收眼底。超越千亩的新品种大桃梯田如波催涌,数十万株的各类果树如澜吐翠,散落山谷的清澈水潭星罗棋布,蜿蜒不绝的山路千回百转,勾画出一幅美景。欣赏之余,喝一杯这里的山楂饮料和山楂汽酒吧,不仅味道酸甜可口,山楂还可健脾消积,降低血压,开胃增食,促进消化,特别对减肥效果明显。
挂甲峪村四季景色分明。一位大哥告诉我:春天,这里可以观赏灿若烟霞的桃花;夏天,能欣赏“五瀑、十潭、两湖”的自然美景;秋天,千亩生态园的有机果品可以令你尽情地采摘;冬天,传统农家过大年给您增添一份节日的欢乐。山上的生态小木屋,是游人尽享宁静夜晚的绝佳之地。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山林的寂静,呼吸新鲜的空气,俯瞰袅袅的炊烟,体会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尤其到了晚上,小村亮起点点灯光,与星光、月光相互辉映,犹如蓬莱仙境一般。耳畔是远处传来的大戏台上的学唱声,即使不畅饮美酒,也会醉倒在这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里。
怡神田园:大山深处桃花源
再次启程,向北沿后西路行驶大约15分钟,到了此行的第二站――怡神田园所在的西牛角峪村。与以前我去过的度假地不同,第一次见到建在山上的度假地,更何况是四合院的风格。
置身于怡神田园,心无旁骛,久久凝视着眼前那一片怡神深邃的蓝天,会有一种超脱的感受,顿觉心胸博大,更有深沉、广博的内在底蕴充溢全身。田园中,一缕缕淡淡的炊烟像薄薄的轻纱和丝带飘荡在湛蓝的天空,不经意间低头回眸,发现一湾清粼粼的水塘,塘中的鱼儿正在欢快地游动着,不时荡起点点涟漪,水塘边的垂柳迎风轻摇,宛若少女的秀发飘逸飞舞,这是一幅多么怡然自得的田园画卷。
居住在乡村里的人们,生活方式淳朴,生性豁达率真,心理压力极小。在怡神田园“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得到了人们的重新诠释。
行走在怡神田园里,随处能看到由各派艺术家创作的雕塑,每件作品都注有创作者的名字和作品介绍。据了解,这里的田园居所完全按照北京四合院的建筑风格来建造,有独门独院的小屋,也有几进院落组合而成的“王府”,老板特地请了诸多名家前来设计和题字,足见其良苦用心。一处书法室内挂满了名家墨宝,可以让游人在尽享田园生活的同时一饱眼福、一展闲情逸致。园内还有很多巨石作品。
怡神田园带给游客的是一种自然恬适的舒畅感。四合院内,所有的客房皆为中式风格,木柜、木床、木屏风,古色古香、典雅温馨。还有大小会议室各一套,设备齐全,还能唱卡拉ok。除此之外,度假村还有许多竹、藤、石、水、花、草、树等,其中龙形水系由独一泉流经湿地、三河湾、水帘洞、碧水湖组成。沿水系种植了多种名贵树种及观赏花卉,以及大量名、特、优、新果品,可供游客采摘。为了方便登山爱好者游玩观光,在多彩谷内还修建有六角亭及登山步道等,同时为了方便一日游顾客需求,特别修建了可容纳100人就餐的阳光餐厅。
怡神田园可谓是山林间的桃花源。畅游期间,不由得想到了唐代诗人钱起“胜景不易遇,入门神顿清;房房占山色,处处分泉声;诗思竹间得,道心松下生;何时来此地,摆落世间情”的绝美诗句,那意境,那情趣,那画面,那感觉……让人久久回味,欲罢不能。
富山居:这片幽静好难忘
西牛角峪村的一片山林中还有一处名为富山居的民俗餐厅,车子大约行驶了五分钟左右便在一处山脚下停了下来,富山居到了。抬头一看,大门外矗立着一块山居的巨大牌匾,显得十分气派。
沿山路进入富山居,两侧是主人种植培育的桃树和蔬菜,可以让游客们集体采摘。此外还有圈养的柴鸡等供游客们选择食用。富山居依托区域内森林茂密、负氧离子含量高等资源特点,开展森林养生、户外运动等活动,游客们还可以登山野营,举行烧烤party。参观了一圈后,发现这里的住宿条件十分优越,可分为四个类型:有经典标间、豪华套房、树下蒙古包、风格迥异的别墅小院供游客选择。标间和豪华套房是普通的民房改造的,树下蒙古包是我最喜欢的一类户型,环绕在青山绿水间,旁边是一条上山的羊肠小道曲曲弯弯,蜿蜒向大山深处。推开窗户,微风拂面,鸟语花香,这里不需要空调。由于是蒙古包的结构,室内空间显得很大,圆顶的上方有通风口,一缕阳光射入房间,一切都是那么宁静而又美好。当夜幕降临,在繁星点点、花香阵阵的静谧世界里安然入睡……清晨聆听着耳畔隐隐的鸟鸣自然醒来,享受着难得的闲适与惬意,这一切是多么悠然!
桃花香范文3
清风徐来,将我吹醒,又将我带入回忆。
曾记得我漫步在深林中,感受着秋的气息。一阵风袭来,我看见枫叶在飞舞,它们被秋风从树上送下,在空中打了个旋,在人生的尽头,优雅的下坠,落地是那么的轻盈。瑟瑟的凉风拂过我的发梢,掠过华美的红枫,吹起地上的尘土与落叶,飒飒的声音飘然过我耳旁。灵魂一下子被风带起,满呼吸都是清气。我陶醉了。陶醉于风起的枫林。
走过优雅的枫,记忆中枫底小草露出的绿意把我引入了另一个画面。
桃花香范文4
好的艺术家是思想型的人,是善于将思想转化为艺术语言的人。通过作品向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方式。只有对其所处时代敏感及对当下文化和环境有超出常人的认识的人,才可能做出人类所需要的艺术作品。
从前苏联的写实主义,到“”时期的宣传艺术,再挺进前卫艺术,1950年代生人的经历了中国艺术走向当代的一系列蜕变。1974年,高中毕业后就去了山区农村插队,在“上山下乡”中经历了理想主义的教育。1977年便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在中国当代艺术理想风起云涌的1987年,他开始创作 《析世鉴天书》。这件后来被载入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的“版画展”上进行首次展出,它艺术内容的表达方式出现了完全不同于以前的途径——炫丽、庞大、富有意味性,引起了国内外文化界的广泛关注,由此开始了一种富有“侵略性”的艺术倾诉。
1990年代初,移居美国。中西两种文化的交汇与撞击下,1991年出现了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天书》。由几百册大书和古代经卷式卷轴以及被放大的书页构成的“文字空间”,却是没有人可以读懂的“伪汉字”。此后,他围绕着文字创造的《新英文书法》、《鬼打墙》、《地书》等作品,都是向人们提示一种对文化的警觉,打开了艺术表达的另一缺口。慢慢地,的创作面越来越丰富,特别是其日益关注的艺术介入社会的题材,《烟草计划》、《木 林 森》、《凤凰》等均是颇具文化理想的代表作品。
在英国V&A展出的是近年来创作的规模最大的作品之一。V&A博物馆是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的简称,是英国最受欢迎博物馆及世界重要博物馆。在其传统巴洛克风格红砖建筑物中心有一个方正的露天花园,花园中有一潭椭圆状的浅浅湖水。当被美术馆邀请做作品时,看到了这潭水,萌生了创作此“桃花源”的想法。
“桃花源”是中国古代文人所追寻的理想状态,这种心境在古代山水画中被体现的淋漓致尽,当一幅卷轴在观画者面前缓缓展开时,那种“人在画中游”是最理想的体验。这件作品同样是在追寻这种古典的理想,他将自然山石削薄压平,营造二维绘画与现实之间的“二维半”效果,在现实与虚拟之间创造新的视角,寄寓自己内心深处的理想,也邀请观众,尤其是西方观众感受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语言。
来自中国5个不同地区的9组石头运到伦敦,环绕中庭花园的湖水,与周围环境形成呼应,而精妙之处在于,湖水中的石头倒影,恰呈现了有如山水画中的美好意境。除石头外,自然的植物、陶房等微型景观都将自然山水中赋予了人类生活的痕迹。几百件烧制的菱形小陶房、小动物塑像等在山石间组成村落,陶房内有LCD 屏幕播放的动画表现出房内人们的活动,代表着人在自然中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有趣的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不仅仅发生在作品里,居然也在作品完成期间重演。此作品主体采用总重量达60吨的中国石头,呈现在V&A博物馆的中庭花园水池周围。国外的美术馆制度成熟,既要保护建筑物,又要保证观众的安全,这些严苛的条件下,V&A美术馆方面更遵循着英国人守旧的态度,提出了很多保护建筑物的要求,使得作品完成出现了更大的难度并耗费更长的时间,最终不得不放弃了在装置中使用真实植物和鱼群等的想法。正式开展的第一天,及其团队仍然在继续完善着作品,负责保护现场作品安全的保安不希望任何人触碰作品,与团队发生不少矛盾。不过乐观地认为,正因为艺术能超越文化的固有模式及现有的知识范围的限制,所以才更值得去创造。
“在今天的世界,人类不管在何处,好像都很难找到一个理想的生活之地,每个人几乎都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不满意。今天的人特别向往有一个自然的、没有任何政治诱导的、平等的、和谐的生活。”
Q:桃花源是你很久以来想要表达的一个主题吗?
A:是,对人类环境的担忧,及宗教、政治的不和谐,任何敏感的人一定都会有。你也可以看到我近来的一些作品,《背后的故事》、《木林森》、《山水涧》其实一直在借助中国文化的智慧探讨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Q:中国自古以来,一直都追寻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而西方国家一直追寻的是人定胜天,他们更多地是改造或主导环境,但中国很尊重环境,这种不同是你希望通过作品来探讨的吗?
A:我的作品其实一直在探讨怎样使用我们文化中优秀的部分。至于这部分是哪些,可能各人理解不一样。实际上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殊的性格和最优质的精华。人类成长到每个阶段都需要这些文化帮助进步,现在人类需要解决的是一个怎样和自然共处的问题了。否则整个人类的生存都会受到威胁,当下什么样的文化可以为人类提示一种新的角度?我觉得中国文化,你刚才说的自然观,一定是优秀、要发挥作用的。那么中国的艺术家确实需要在这个特定的部分贡献,但是怎样用我没经验,我们需要积累和探索。因为过去我们一直在探索怎样把西方优秀的部分中国化。
Q:中国的社会到了转折的时刻,从向西方学习变为向中国古代的优秀部分来学习吗?
A:那一定是了,但是不是用转折这个词,不一定是这样的。
Q:中国文人自古以来一直在出世和入世这二者中选择,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你个人怎么理解、会如何选择?
A:中国自古文人都是纠结在出世和入世之间的,因为治国平天下、独善其身就这两个事,这个东西就得看你适合独善其身还是适合治国平天下。比如说我在纽约是非常独立的和非常个人的,就是考虑艺术,那个是独善其身的。现在是入世,因为我担任这个职务参与教育,但实际上在纽约,很入世地参与了西方当代艺术的一个运动,或者说西方当代艺术的一种进展,这是更大的一个入世范畴。当代艺术其实是在人类的思维比较前沿部分的活动,它对人类的状况带有敏感性,它一定是关注社会、命运的,是非常入世的。而作为艺术家个人,他的状况又是非常个人的。这么一种关系,因为完全独立,没有任何外界干扰,只进行脑力和思维活动,这个思维活动的水平决定了你对艺术和社会之间关系理解的深度。
Q:你后来回到中国,参与社会职务以后有何种变化呢?
A:生活状况变化一定有。艺术上的变化在本质上的部分不会变,人的本性是没法变的,就像我一定会要求这个作品达到什么程度,别人可能觉得这个人有病,但是艺术家就是这样的一个性格。比如在石头下面铺垫的小石子,可能博物馆工作人员觉得大一点、小一点没关系,可是艺术就是一种感觉,大一点或小一点相差很多,就像毕加索随便画的一个东西和随便一个人随便画的,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和价值有这么大的不同,它就在于每一个一点点,体现了人类的敏感度所到达的程度。
Q:你会追求那种出世的感觉吗,会选择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说明你赞成他的理想,而且这个作品,你也描述重要的是它的倒影,一种不可触摸的追寻,你会觉得这个理想最终会实现吗?
A:理想这个事,比如考美院这个理想是可以实现的,而例如一些更遥远而美好的理想,确实是没法实现的。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他不断把石头推到山上,却不断滚下来,作为一种态度他的理想是有价值,这种精神才是人类伟大的地方。
Q:永远怀有希望,努力去创造?
A:对。我在想如果什么时候有一大群中国艺术家,让世界文化界、艺术界感觉他们的作品是超出思维范围的,是对艺术框架的理解范围所不及的,这个时候中国艺术就有希望了。因为最后他们共同构成对世界的文化思维的影响。而另外一个问题,中国艺术的希望在于中国现在的试验和探索是不是最终能够成功,如果中国解决了庞大人口的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那么他的方式就会被全球关注和引用,用以解决这个时代的、各国的问题,就像上个世纪的美国。中国艺术的价值是基于这个价值之上的,它不在于一件作品有多好或多差。
Q:基于中国真正繁荣富强的时候?
A:对。就是艺术的背后是这个时代的最优秀的人类提出的最有效的思想方法。艺术作为这种思想方法的代表物,艺术就有价值。中国如果是能够持续发展和富强,它一定是做对了的。和小国不一样,一个小国可能靠周边的经济发展就起来了,或者突然找到石油就一下子起来了,中国必须有一种新的方法才能够解决这么大一个国家的这么复杂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一定是牵带着全球的问题,它一定不是孤立的一个中国问题,所以这个它所试验出来的、尝试出来的方法才是有价值的。
桃花香范文5
渔人也好,太守也罢,名士亦然,皆无从着手,而“那片世外桃源”只能静静地存在于文人骚客的千古文章和梦境中,不可谓不遗憾……
而今,我们的“桃源之梦”终有机会实现了,我们终可以携朋唤友相遇于这片“桃花源”。
《桃花源记》由深圳淘乐研发并运营,以我国古典名篇《桃花源记》为背景的无商城超人气回合新游。游戏走的是轻松、自然、宁静路线;画面细腻、清新、脱俗;力求为玩家呈现一个超然物外的世外桃源,追求轻松、简单、快乐的纯粹游戏乐趣!
自开天辟地,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乃立百族。奈何各族纷争,战乱不断,致使孤魂哀鸣于陌上,野鬼游荡于荒野,神州大地,一片狼藉。岁值春秋,圣人乃现。周守藏室之吏李耳悟道多年,终得大成,尊为老子。老子著《道德经》,上卷《道经》主长生之术,下卷《德经》主统一之道。
《德经》后为周室所得,无奈其已是强弩之末,众诸侯皆欲夺其经而自成霸业,周室崩而九州解,天下大乱。
老子本意旨在化解苍生劫难,孰料适得其反,无奈之下重掌《道德经》,精选一批正义之士守之,谓守护者。嘱守护者待贤君现世,献上经书,还苍生一片祥和安宁。事毕,老子骑牛西去……
时间转瞬即逝,到了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续位,秦之衰令其痛心疾首,乃下求贤令寻求国强民富之道。经书守护者查其为贤君,乃献《德经》。孝公获《德经》,励精图治,秦一跃而成战国七雄之魁,而守护者则隐于秦岭潜心修习《道经》。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雄图伟略,灭六国而统九州。守护者们色稍缓,皆以为苍生得救,尤不知劫难方起。秦王嬴政自号始皇,心性尽失,骄奢且残暴。焚书坑儒,建阿房,筑长城,赋税徭役猛如虎,村邑中十室九空!
始皇痴心妄想,欲千万年独霸九州之位,乃遣人寻长生之术。而守护者所居之处秦岭素被秦人视为圣地,历代皇室无不恭恭敬敬,不敢造次。始皇嬴政闻守护者多有百岁而不死者,疑其有长生之术而不献之,怒令大军剿杀,欲夺长生之术……
守护者中虽不乏道高者,但寡不敌众,唯有护着《道经》且战且退,苦于无法摆脱秦朝追兵。或许冥冥自有天佑,守护者多番使诈,始皇终中计,遣心腹徐福领三千童男童女往东海寻长生之术,秦朝追兵亦见松懈,守护者趁机撤离秦岭。待其远遁千里,始皇方觉中计,盛怒之下令举国之兵倾巢而出……
秦军有如洪流,铺天盖地而至。忧天,守护者之首也;独孤求醉,忧天之将也。二人率军誓死力抗秦军于江边,其族人方得脱。此战甚烈,忧天战死,独孤求醉身负重伤突围而出。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守护者又该何去何从?果不其然,守护一族逃至武陵城外时,秦军已十面埋伏。
天灭吾族?悲唉!大长老宿夜痛哭,次日捧一锦囊出,颤声道:“昔日道尊老子选吾等守《道德经》,随经赠此锦囊,嘱非万不得已时勿用。如今吾族将亡,危在旦夕,子民将用之。”
锦囊方开,方圆十里,百鸟齐鸣,内有彩霞如虹,扶摇直上,直通天门!守护一族欣喜万分,自虹桥而上,越天门至仙境!武陵居民皆恶秦已久,亦紧随而入。而秦军所在之地忽狂风骤雨,紫电乱舞,人仰马翻,寸步难行。半日后,虹桥天门消弭与武陵上空,自此与凡世隔绝。
仙境内景色宜人,因其桃花常年盛开,遂称之为桃花源界!
始皇闻其败讯,愤而得疾,不久身死,化身魔皇,执念甚深,而秦军先后战死之魂亦为其收归魔军。魔军四处肆虐,欲求寻出桃花仙境之路。
辗转百年,岁至魏晋,武陵渔夫误入桃花源界,后引人复寻之,不得其路。时有得道高人陶渊明,听而著《桃花源记》,后不知其踪,唯留《桃花源记》于人间。
魔军闻之,蠢蠢欲动。
原来桃花源界每逢百余年,必有入口出现……魔军亦于此时侵入其境,意图抢夺长生之术,此乃桃花源界劫难。
而你作为天命所定的守护之子在此危难之时来到了桃花源界!
桃花香范文6
关键词:油画;意象;民族化;本土意识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7-1-2
油画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的绘画艺术,在我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虽然目前我国相关艺术家和学者在其绘画技巧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油画在其属性上仍然属于西方的绘画艺术系统,这个地位是我们中式油画无法取代的。油画民族化主要是指将外来文化融入我国,并使之中西结合,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但是这与意象油画的发展之间关联性并不是很紧密。当下,我国意象油画的发展与油画的走向息息相关,但我们绝对不能将两者的概念混淆。
一、我国意象油画史的思考
意象油画在我国的发展一直是随着中国油画的发展而发展,当西方油画的方式和技巧传入中国之后,中国的油画界就开始被意象油画所主导。但是出于国人对外来文化的防范心理,进而导致对西方写实油画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排斥和抵制。由于油画的发源地是西方国家,再加上中西两地在文化素养以及文化底蕴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样就使得中西油画在结构上具有相同性,但是在表现的形式上却不同,这是当前中国油画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这也是油画界普遍认同的观点。进而在这种认知的引导下,人们将一些油画写实创作理念、风格与技巧中融入了西方文化和技巧的艺术家都视为中国意象油画家。
但是笔者针对以上问题却持有不同的看法。以正统的技术以及文化概念为依据来阐述写实性绘画,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西方的古典绘画;二是绘画史上各个阶段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如法国画家库尔贝;三是俄罗斯巡回画派代表作。对世界借助定点透视的技巧来进行实性描绘是它的主要绘画特点。同时西方绘画对写实性绘画之所以会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主流派当中,梵高主导的是“主观―表现”,塞尚主导的是“形式―结构”,这两种艺术形式都反对了以上所持的借助绘画对象直观呈现所处的世界形象的观念。对中国油画的发展而言,那些反对在油画写实过程中融入西方绘画理念、风格与技巧的艺术家,本质上与意象油画之间也无关联性,反而在艺术表现手法与创作的技巧上均趋于表现主义。这是当下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油画民族化问题的存疑
油画本土化和民族化是当前我国油画家奋斗的目标,本土化与民族化两者在内涵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即个体概念与国家概念的关系。下面笔者将详细探讨油画民族化的相关问题。
(一)油画民族化的意义
油画作为一种西方艺术,自传入我国开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我国与西方的艺术家在技术水平上已经互见高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油画已经民族化、本土化,主要是由于目前油画仍然属于西方油画绘画艺术系统,并且它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产生的。而一些艺术家之所以想让油画民族化、本土化,是想让其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内涵的油画体系,并与西方的油画技术体系去抗争。但是要想我国在油画艺术创作成就上超越并取代西方,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这种心理主要是由于我国近现代较为落后所造成的,在经济上超越西方是可能的,但是用于艺术文化上则不然,换言之,我国要想取缔西方的艺术地位,是一件完全不切实际的事。
(二)油画民族化的途径
目前我国很多的艺术家都以中国传统思想以及艺术为武器,而意象属于一种古代艺术审美,只有在古典艺术中才能凸显它的意义。目前,意象油画的参照对象主要是以静物和风景为主,倾向于风景与人的沟通、和谐的审美以及人与自然的艺术,并使其具有婉约典雅和烟雨迷蒙的意境特点。在江南风情油画的赏析中,是智者见智,但是将意象油画作为提升我国油画地位的重要路径,则是理论大于形象。
之所以西方油画能够在我国落地生根,主要是我国传统的意象审美不能完全承载我国历史的精神问题、文化问题以及社会问题,故而向西方展望,以油画来承载我国的近现代美术历史,进而达到解放我国人民精神和思想的目的。将油画民族化、本土化是将我国传统的美学精神与西方油画语言相结合的模式,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理念。真正有意义的油画是具有反映精神文明和包含当代人视觉感受的作品,而不是所谓的意象油画。例如奚阿兴仿底片效果刻画的人物像、金田那布贴式的淡彩以及王音借助卡通线条描绘的静物等,这些都只是在孤芳自赏,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并没有任何意义和作用。
面对油画本土化和民族化这一问题,由于其思想上的狭隘性与局限性,再加上意图上的转变,使之已经逐渐转变为一种非学术的策略,而学术的思想只剩下一具躯壳。故而,使用本土意识比本土化、民族化更为贴切。
三、油画本土意识及文化身份
目前人们所指的中国文化即为同属中国的许多文化形态以及黄河文化这些早已不存在的纯种文化,并且这也是谈论现阶段以全球文化为背景的中西文化关系的基础。现阶段的社会形态与古代社会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也是目前很多艺术家在谈论文化身份过程中常常忽视的问题。在谈论的过程中,常以佛教的中国化禅宗为例推至油画的中国化,却忽视了油画与禅宗在产生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油画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并在近代中西方不断的国际交流中传入我国的,而禅宗则是在过去社会封闭、地域阻碍以及沟通较少等情况下产生的。因此,两者之间并没有相似性也没有可比性,更没有参照性。同时借此来建立一套属于中国的油画体系来作为中国艺术家的文化身份,没有任何意义。下面笔者将探讨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来凸显中国的文化身份。
(一)明确中国文化身份的内涵
中国文化身份所指的是显现个体化的本土意识,同时也包括了潜意识。是广大艺术家在成长过程中刻骨铭心的感受和与生俱来的感觉,也是对生活经历以及本土生存环境的一种反思和反映,具有个体的具体性。传统的文化必须由个人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感受与体会,才能转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力量与艺术资源。
(二)经济全球化对艺术的影响
经济体系的改革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在文化资讯的步伐上逐渐地与世界平齐。这样就使得中国人必须直面本土意识问题。要将本土文化意识视为当代语境中的问题意识,即反映我们身上种种问题以及所发生于身边的问题,进而使本土意识的文化智慧、文化思维以及文化基因得以显现,并使之在艺术的表达上具有独特性、具体性以及真实性。虽然目前油画处于艺术的边缘位置,却在创作上引进多种技法与材料,在当代艺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只从古典审美学的角度来对文化身份予以确定,既阻隔了中国艺术对今人的影响,同时也失去了全球化的语境。对于学术命题而言,起支撑作用的前提就是命题本身要具有意义,将油画只作为个人样式的创造,目前已经失去了意义。借助中西古典取消当代性、或者是用审美来掩饰问题,抑或是用形式差别涵盖艺术智慧等做法,都是我国目前美术界存在的结构性痼疾。
四、结语
以上探讨了意象油画与油画理念上的差异性、油画民族化问题存在疑问以及油画本土意识及文化身份,我们得出实际应用意义是各项学术命题必须具备的,对于油画的学术研究也必须如此。实际的应用意义指的是对当前存在问题的反映情况,问题经验总结的反省内容以及在处理问题过程中进行的深刻反思。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人自身生命的需求、人类生存的条件、存在感的缺失以及人类对于自身的反思息息相关。因此,对于当代的中国油画而言,我们不能忽视中国油画的本源问题。并且要想在当代的油画创作中体现自己的意义与油画的意义,绝对不能将意象油画作为个人艺术技巧以及能力的创造与展示。故而,假如盲目地以审美观念上的问题来回避意象油画的本源问题,并且以形式上的内容来回答油画民族化问题,是绝对不可取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董林.意象油画源于东方精神[J].大家,2010,(08).
[2]樊红蕖.中国传统意象与中国意象油画[J].美术之友,2009,(03).
[3]董丹萍.中国当代意象油画的语言特征[J].大众文艺,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