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技术

康复技术范文1

资料与方法

我科2006年12月~2007年3月,进行产后康复按摩总人数41例,其中自娩者13例,剖宫产28例。总人数中缺乳18例,结节19例,腰背痛、腹痛38例,失眠17例,便秘35例,子宫收缩不良6例,其他2例。1个产妇可存在1种或多种不适。在住院期间康复按摩仅做1次者18例,连续做2~4次者21例,出院后继续做的有2例。

设施要求及用物准备:须设有专门的按摩室,配有独特结构设计的按摩床、按摩椅,空调,热毛巾柜,还需配有音乐设施,各种按摩油、按摩毛巾及一次性按摩床单等。另准备康复按摩登记本,效果评估记录本,物品交接本等。

康复按摩前宣教:首先让产妇了解该项技术的适应证、作用、益处,能达到的康复目的,有效调动主观能动性,消除顾虑和不安。然后应仔细介绍按摩方法、环境、效果,耐心回答产妇提出的疑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产妇积极配合,保证顺利实施康复计划。

环境准备:按摩前30分钟将空调打开,室温25~28℃,相对湿度50%~60%。播放舒缓、悦耳、自然的轻音乐。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安静,用热毛巾柜蒸好毛巾备用。陪护产妇至按摩室,态度和蔼,热情接待,进一步讲解相关知识及配合要求。按摩室只有按摩护士与产妇,不需家属陪护。协助产妇松开发髻,脱去外套,解除腹带(剖宫产),平卧于按摩床上,盖好被子。使产妇处于一种安祥、放松、舒适、温暖的氛围中。然后进行康复评估,仔细询问,掌握信息,了解需求,如实填写产妇效果评估表及其他登记本。根据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专用按摩油,进行康复按摩。

方法:产妇最常见不适有腰背酸困、腹痛、便秘、缺乳或乳胀、失眠、子宫收缩不良等,通过康复按摩技术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分为头面部按摩、腰背部按摩、腹部按摩、按摩、四肢按摩,可单项按摩,亦可多项依次按摩。时间按需而定,一般每次40~50分钟,各部位按摩手法严格按特殊规定的技术、技巧施术于产妇体表或穴位。根据按摩部位不同,所用的按摩油亦不同,产妇采用的不一。按摩过程中注意保暖。头面部按摩,采用仰卧位,可预防、治疗失眠,能让产妇感到神清目爽,消除困倦,有较好的镇静作用,按摩时间需10分钟。腰背部按摩,采用俯卧或侧卧位,可预防和治疗腰背痛、减轻肌肉疼痛,增强韧带的弹性和活动性,提高肌肉工作能力与耐力,按摩时间需15~20分钟。由于产后子宫较强烈收缩而引起的疼痛,可通过按摩腹部,能缓解子宫及神经纤维的受压,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活血止痛的效果,尤其对产后便秘疗效更为显著,需15~20分钟。按摩,取平卧位,不仅能疏通乳腺管,增加局部血液循环,还可消除产妇心理、生理上的紧张与疲劳,以促进乳汁分泌。对于乳胀并有结块的产妇,通过持续热敷并在根部及结块处环形按摩,用正确方法挤出乳汁,可有效缓解乳胀引起的疼痛,消除结块,需5~10分钟。孕期腿部肌肉伸长、牵拉,分娩时四肢用力过度,产后哺喂婴儿,使四肢肌肉、韧带疲劳,可通过按摩四肢,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除肌肉组织水肿,缓解骨骼、关节疲劳,达到治疗四肢酸困、无力、疼痛的目的,需5~10分钟。按摩结束后,产妇应休息3~5分钟,方可出按摩室。第2天,按摩护士对产妇进行回访及效果评价,并如实记录。

结 果

41例伴有腰背酸痛、便秘、子宫收缩不良、失眠、缺乳、结块、腹痛等不适的产妇,通过康复按摩技术,以上不适均不同程度得到缓解。在按摩过程中,产妇心情愉快,情绪自然、放松,非常愿意交流自己的思想、感受,并且走路显得轻松自如。随着按摩次数的增加,康复效果也随之越加显著。在按摩过程中还发现,经济能力和保健意识强、康复效果好的产

妇,能积极主动配合,顺利完成康复计划。

讨 论

康复技术范文2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教学改革

中国传统康复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指导下,具有独特的康复理论、技术和方法的一门应用型学科。目前,我国的传统康复医学及其康复技术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在临床、教育、学术研究等领域都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我院于2007年开始招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即开设传统康复课程,笔者一直从事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大胆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总结如下。

1教材选择

2007年至2009年由于我国高职高专层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时间太短,没有相应的配套教材,我院使用了一些本科针灸推拿或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1]教材,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对于高职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从2010年开始我们选择使用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第1版《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现在统一使用第2版《中国传统康复技术》[2],教材编写符合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强调内容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教学内容安排

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开设中医学基础课程,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中医知识,再开设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课程时,中医基础理论的部分简单介绍,重点放在经络与腧穴、推拿技术、针刺技术、灸法技术、拔罐技术、刮痧技术等传统康复技能的部分及常见疾病的传统康复治疗。临床对针刺治疗的要求较高,要求具备中医类医师资格证方可进行针刺治疗,而学生考取中级按摩师证就可进行推拿操作,所以在内容安排上重推拿轻针刺。常见疾病的传统康复治疗部分选择脑血管病、脊髓损伤、脑性瘫痪、颈椎病等康复科常见病重点介绍,其他疾病的传统康复则简单介绍或学生自学。

3教学方法改革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是一门强调技能的课程,传统的课堂讲授及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所以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3.1多媒体教学[3]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课程我们采用全程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可以将教学内容中抽象和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转变为图片、图形、动画、视频,真实而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课程内容多,特别是经络与腧穴部分,经络的循行与腧穴的定位较难掌握,应用多媒体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将十二经脉的学习通过动画展示,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比如常用腧穴取穴的学习,我们采用观看视频的方法,学生就有了直观的认识,更容易掌握知识。

3.2理实一体化教学[4]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课程中的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技术重视技能性,要求动手操作能力强,我们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技能采用边讲解、边示范操作的教学方法,学生普遍反映比较容易接受。比如在讲授抖法时,教师边讲解边在学生身上操作,让学生体会用力的大小、关节活动幅度、频率等,然后让学生在教师身上操作,教师指出操作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然后再次让学生操作,最后全班学生分组相互练习手法;再比如讲授拔罐法时,教师在实训室边操作边讲解,然后学生分组操作练习,教师直接指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3情境教学法[5]

针对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临床常见病症传统康复治疗部分,采取情境教学法结合病案讨论组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选取古今医案,设立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质疑。最后由教师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这种将情境教学与病案讨论穿插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4加强网络教学[6]

随着现在网络的普及,学生更乐于通过网络途径获得知识,我们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建立微信群,每次课后将课堂重点内容上传到群里,方便学生复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定时在群里回答,或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并不时发个小红包给予奖励;建设学校精品课程网站,上传教学资料、电子版参考书、视频、复习题等,让学生在课后使用智能手机也能自学。

4加强实训教学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训教学。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安排教师指导,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反复强化训练,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利用周末分批次安排学生到附近医院、门诊见习,积极开展病案讨论,亲自为患者辨证施治,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病例采取“走出去(利用假期到医院门诊见习)、请进来(把患者请进实训课堂)”的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7]。另外,将实习安排在综合医院的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让学生学习常见病的针灸诊疗技术、推拿治疗手法及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8]。

5教学评价改革[9]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最初选择普遍的结果性评价,一张期末考试试卷决定学生的成绩。很多学生考试能得高分,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却不能正确取穴,不会手法操作,或手法操作不正确,所以我们现在更重视过程性评价,如考勤、学生学习态度、课堂提问情况等,而且增加技能考核,在每学习一项内容之后进行考核,比如腧穴定位考核、推拿手法考核、艾灸法考核、拔罐法考核、模拟疾病康复等。腧穴定位考核[10]的具体方法是精选临床常用腧穴约100个作为考核范围,在真人身上事先在规定的穴位上用无色荧光笔标出,学生随机抽取20个穴位,用圆形贴纸贴在穴位上,最后教师用防伪紫外光笔照出学生贴纸与正确定位的差距并进行打分。加强传统康复技能的考核,使学生在以后实习和工作中能准确选穴,正确操作。

6结语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课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材、确定重点教学内容、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训教学、改革教学评价,从而加强学生对传统康复技术的技能掌握,使学生在实习和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能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许健鹏,高文柱.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陈健尔,甄德江.中国传统康复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范秀英.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教学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1):74-75.

[4]程先宽,孙迎春.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教学体会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4(27):134-137.

[5]范秀英.高等职业教育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设计[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9):892-893.

[6]赵彩娇.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针灸临床能力培养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2):126-127.

[7]陈英.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实训教学与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5):79-80.

[8]吴云霞,许金德.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针灸推拿学操作技能实训教学[J].新疆中医药,2013(3):70-72.

[9]曹艳杰.高等职业学校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课程改革[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9):888-890.

康复技术范文3

[关键词] 颅骶技术;颅骶疗法;脑外伤后遗症;脏腑;经络

[中图分类号] R651.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3(a)-0092-03

脑外伤后遗症(brain trauma sequela,BTS)或脑外伤后综合征(post-traumatic brain syndrome,PBS)是指脑外伤患者在恢复期以后,长期存在的一组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包括头痛、失眠、记忆力和注意力集中障碍、慢性疲劳等症状。有研究指出,在急性期后3个月,大约15%的患者出现脑外伤后遗症,症状可能持续很长时间[1-2]。由于患者年龄不一、性别不同、损伤的轻重不等、病程长短各异,在脑外伤后遗症的治疗过程中很难用统一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国外常采用对症处理,国内报道大多用中医中药和针灸的方法治疗[3-4]。笔者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的颅骶技术促进脑外伤后遗症的康复,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果,现结合病例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1986年出生,上海人。12岁时奔跑中身体左侧被铁门撞击,倒地十余分钟后爬起,当时未到医院作检查和治疗。以后常感身体不适,医院影像检查未发现阳性结果。一年前来本院治疗,自述症状参见文献[5];近期又述:“经过上次的治疗,感觉有些好转。后来去北京接受kkt治疗颈椎,但效果甚微。现仍感到胸部左侧胸闷、憋气,想再接受颅骶疗法治疗”。心理测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测评,测得标准总分=38分,在正常范围内(判断标准:标准分70分为重度)[6]。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测评,标准总分=65分,表明有中度抑郁症状(判断标准:测得标准分70分为重度)[6]。体格检测:颈部第一颈椎有轻度压痛,胸部左侧自锁骨向下2~4肋有轻度压痛。

1.2 颅骶技术手法

由经专门培训的治疗师操作,采用倾听颅骶节律、颅骨骨缝放松法、横膈膜放松法、抬腿能量激发法、硬脑脊膜管放松法、第四脑室能量激发等手法进行治疗[5-7]。每种手法持续3~5 min。

1.3 个性化治疗方案

第一疗程(第1周):上、下午各1次颅骶技术手法治疗,每次时间50~60min;上、下午各1次自助式颅骶调息,每次时间10 min。第一疗程后休息1周(第2周),仍坚持每天上、下午各1次自助式颅骶调息。

第二疗程(第3周):下午1次颅骶技术手法治疗,每次时间50~60 min;上、下午各1次自助式颅骶调息,每次时间10 min;上、下午各1次颅骶操,每次时间10 min。

第二疗程后休息1周(第4周),坚持每天上、下午各1次自助式颅骶调息和上、下午各1次颅骶操。

第三疗程(第5周):每周1次颅骶技术手法治疗,每次时间50~60 min;上、下午各1次自助式颅骶调息,每次时间10 min;上、下午各1次颅骶养生操,每次时间10 min;上、下午各1次自助式颅骶技术,每次时间10~15 min。

1.4 经络功能测定

每个疗程用经络测定仪测定经络功能状况。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 1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自述感受和查体

患者自述:“感觉很好,全身感到很放松。胸闷次数逐渐减少,现在白天几乎不再出现胸闷,晚上偶尔出现胸闷”。查体:两侧协调运动功能明显改善,颈部和胸部疼痛消失。

2.2 治疗前后脏腑经络检测

2.2.1 脏腑功能检测脏腑五行图记录木(肝/胆)、火(心/小肠)、土(脾/胃)、金(肺/大肠)、水(肾/膀胱)的功能状态,显示五行生克和脏腑表里的关系。检测结果判读:系统设定参数基准线(图1),基准线上为功能“旺”区,基准线下为功能“衰”区,由基准线向两侧分布,参数分“平衡、尚可、失衡(过旺或过衰)”三度,用绿、黄、红三色表示。治疗前、后参数改变,由远向近为“正向”变量,由近向远为“负向”变量。测定颅骶疗法治疗前后脏腑五行的功能状态,治疗后明显好于治疗前(图1)。统计显示三个疗程“正向”变量均高于“负向”变量,平均“正向”变量(42.90±7.08)与平均“负向”变量(13.27±5.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0.023, P < 0.05)。

A:第三疗程治疗前“脏腑五行图”;B:第三疗程治疗后“脏腑五行图”

2.2.2 经络功能检测经络柱状图记录左右各十二经络的功能状态。检测结果判读:系统设定参数基准线(图2),基准线上为经络功能“实证”区、基准线下为经络功能“虚证”区,由基准线向两侧分布,参数分为“健康、较实证或较虚证、实证或虚证、重实证或重虚证”四度,用绿、蓝、黄、红四色表示。参数改变,由远向近为“正向”变量,由近向远为“负向”变量(图2)。测定颅骶疗法治疗前后的左右各十二经络的功能状态,统计显示三个疗程“正向”变量均高于“负向”变量,平均“正向”变量(106.70±26.42)与平均“负向”变量(52.80±18.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0.016, P < 0.05)。

3 讨论

对颅脑外伤尤其是轻度脑外伤后引起的神经功能失调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究竟是器质性还是心因性损害临床存在分歧。有研究倾向于此病最初可能有外伤性病理生理改变,但随着病程的迁延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日益增加,致使病程迁延不愈[1]。如本次研究,患者12岁时的创伤,不仅给身体造成损伤,而且留下惊恐和抑郁的心理阴影,是颅脑外伤在身心两个方面造成的创伤及其后遗症状。虽经多种方法进行治疗效果都不明显,以致迁延十余年。据此辨证求因,据证立法,从身心两个方面施治。

3.1 整体调节

美国整骨疗法(Osteopathy) 的创始人Andrew Taylor Still认为,人应该是一个从上到下、由里到外的统一体(整体),这个整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有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在生理和病理的情况下有自身调节的能力[7]。由整骨疗法发展而来的颅骶疗法是一种整体医学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不激发防御反应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和治疗,同时可以诱导受术者自身的潜能,大脑调控的是整体活动而不是单一因素的活动。在第一个疗程,笔者首先采用颅骶技术,从整体调节入手着重于全身脏腑和经络的“调平”(以平为期),包括调节脏腑和经络功能趋向正常水平和相互间的平衡[8]。

3.2 辨证施治

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内外因素对人体作用后所出现的临床表现,分析其病理机制,实施具有针对性治疗的方法,即个体化治疗。由于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其辨证的结果亦不一样,因此所实施的方案必须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在第二、三疗程中,笔者减少使用颅骶技术,增加颅骶调息和颅骶操,引导患者参与自身的治疗,激发患者自身的潜能,加强医患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医患双方的积极性[3,5,8]。

3.3 综合治理

虽然在脑外伤后遗症的治疗过程中很难用统一的治疗方法,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提升疗效。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逐步从“医治”过度到“自治”,采用颅骶调息和颅骶操等方法,让患者由颅骶节律运动感知觉的模糊状态上升为意识能控制的明晰状态,夸张性动作以训练患者的自主意识和协调运动,刺激其内源性大麻受体的活性,抑制原有的病理性神经反射,建立和巩固良性的神经生理反射[9-10]。

颅骶疗法是一种非侵入性触诊手法,也有相应的适应证,尤其以与头颅有关的病患最为有效。可以在不激发患者防御反应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和治疗,很好地反映机体内部的潜在状况,同时可以激发受术者本身的潜能。所以治疗方针是以治本为目标,能得到持久而稳固的治疗效果。笔者则通过脏腑和经络检测的方法,观察到颅骶疗法可以明显地改善脏腑和经络的功能状态,为较好地解释颅骶疗法的治疗机制提供了中医学基础。基于这个原因,笔者将继续在手法治疗领域注重中西结合,相互借鉴,推动国际交流活动,使各种手法治疗技术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Whittaker R,Kemp S,House A. Illness perceptions and outcome in mild head injury:a longitudinal study [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7,78: 644-646.

[2]Taylor HG,Dietrich A,Nuss K,et al. Post-concussive symptoms in children with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 Neuropsychology,2010,24(2):148-159.

[3]花君霞,吴心芳.李淑英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外伤后遗症经验撷要[J].江苏中医药,2005,26(3):8-9.

[4]周元明.手术配合针刺治疗脑外伤后遗症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1,26(9):1144-1146.

[5]狄荣科,曾建.颅骶疗法对经络功能的调节作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2011,2(2):18-19.

[6]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124-131.

[7]Upledger JE,Vredevoogd JD. Craniosacral Therapy [M]. Washington: Eastaland Press,2004:55.

[8]周超凡,周长发.中医治疗思想决定中医治则治法与疗效[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2):6-7.

[9]McPartland JM,Giuffrida A,King J,et al. Cannabimimetic effects of osteopathic manipulative treatment [J]. J Am Osteopath Assoc,2005,105(6):283-291.

康复技术范文4

1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虚拟现实又称“灵境”,由三维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多功能传感器的交互式接口技术以及高清晰度和高更新速度的显示技术构成[1-2]。VR技术就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模拟真实世界效果的特殊环境,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使用户“沉浸”在这个虚拟环境中并进行操作和控制,以达到特殊的目的。VR具有3个特性—3I,即immersion(沉浸性)、interaction(交互性)和imagination(构想性)[3],它为处在该环境下的用户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直观而又自然的实时感知交互。用户在该虚拟环境中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可以通过操作来改变或选择可以感受的内容,同时又留给用户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进行大胆的尝试,进而扩展其认知的范围,提高用户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2康复医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临床经验表明,早期的康复介入,对患者的身心功能恢复、预防二次损伤和废用综合征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而康复治疗和手术药物等的治疗同等重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近年来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给灾区人民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巨大的创伤,加之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及其带来的疾病谱的变化,康复医学工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康复治疗通常是医师与患者一对一形式的训练,存在诸多局限性:(1)现有资源不够充足。无论是专业的康复医师还是康复器械都无法满足当前康复人群的需要。(2)训练过程单调而乏味。传统的训练过程通常是对一组训练动作的不断重复,导致整个过程十分枯燥,难以有效调动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甚至使患者产生厌烦情绪,降低了康复效率。(3)功能定量化测评难以实现。随着康复治疗的不断进行,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生变化,其承受的活动量强度也在改变,而目前无法对患者在训练中的具体数据进行记录和保存,不利于康复训练计划的制订和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康复进程。

3康复医学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必要性

VR康复系统可以打破传统训练方式的局限性,它可以针对不同类型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不同的虚拟训练平台,使患者以做游戏或完成趣味性任务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以此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系统还能够详细地记录患者的训练数据,康复医生可以远程监控患者的训练情况,进而根据需要实时地调整训练计划和训练强度,推荐康复治疗方案。通过这种方式,一个医生可以同时指导多名患者,提高了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其工作强度。VR技术可提供重复练习、效果反馈和动机维持3种关键环节,这正是患者习得某种功能的必要条件。另外,VR康复系统能将心理引导与生理治疗结合起来,在患者进行“游戏式”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通过音乐、画面、文字和语音提示等形式给患者以正面的激励反馈,提高患者的信心和主动性[4]。因此,将康复训练与VR技术相结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VR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与进展

4.1VR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运动障碍是指以运动异常为特征的各种障碍,包括运动不能、震颤、舞蹈症、扭转痉挛、斜颈、张力障碍、颤搐、抽动和肌阵挛等症状[5]。当前,在运动障碍康复领域,对患者受损的运动功能进行康复性训练是VR技术最重要的用途。

4.1.1平衡和协调训练

许多中风患者存在姿态和平衡方面的问题,例如身体摇摆和不对称的质量分布降低了其灵动性,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DINGQi-cheng等[7]结合CIMT原理对NintendoWiiFit游戏系统进行改造,构建了一款基于VR的下肢平衡康复训练系统。该系统使患者的双脚分别站立在2块平衡板上,通过双脚用力动态地控制压力中心,进而操控虚拟人的运动状态。通过这种方法能成功地迫使患者增加患侧肢体的使用,使其体质量分布更加均匀,对称性能力得到大幅改善。RLloréns等[8]开发的BioTrakVR系统涵盖一系列的平衡康复活动,包括端坐时头部和躯干姿势控制的恢复和站立时的动态平衡练习等多个管理项目,同时允许用户通过选择不同的练习和规划自己的持续时间、休息时间和重复次数进行个性化训练。然而,我国对平衡功能障碍的研究起步较晚,应用VR技术的研究成果尚鲜见报道,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4.1.2行走及步态训练

与正常人相比,脑卒中偏瘫患者往往具有运动发起难、步速慢、步态周期延长、患侧支撑时间短等特点[9]。集中的特定任务式的训练可以提高脚踝的推力、髋部的拉力和行走的速度。AnatMirelman等[10]用Rutgers踝关节康复系统对18名中风后的轻偏瘫患者进行试验,受试者只能使用踝背屈、跖屈、反转、外翻以及这些动作的组合来驾驶虚拟环境中的飞机或船。实验结果表明,患者脚踝的推力、踝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均有明显改善,膝关节ROM及站立和摆动情况也有大幅提高。可见,VR技术对患者步态康复有一定作用。目前,国内对步态康复的研究主要以简单重复性训练的康复机器人为主,对结合VR技术的研究较少。张磊杰等[11]提出了一种基于VR的步态康复机器人系统,可以快速提取患者的步态速度、心跳等生理信息并恰当地体现在游戏中,使枯燥的训练变得有趣,也提高了患者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因此,结合VR技术的步态康复机器人系统将逐渐引起众多学者和医疗器械产业的关注。

4.1.3上下肢康复训练

由于力量减弱和利用反馈能力的下降,脑卒中偏瘫患者难以进行精确的运动控制,SangwooCho等[12]基于VR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型上肢康复系统,用本体感觉反馈取代视觉反馈来提高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系统采用模拟起居室的虚拟环境,患者需要依靠自己本体感受的反馈信息,将患侧手握的虚拟半透明柱体移动到不透明柱体所在的目标位置,用这种方法亦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Burdea等[13]开发了康复训练系统“RutgerArmII”,系统由运动跟踪、重力和虚拟现实游戏3个模块组成,利用红外技术跟踪到患者的运动数据,使其能在虚拟场景中进行游戏式训练,并能得到相关的触觉反馈。国内众多学者对上下肢康复也作了很多研究。王瑞利等[14]设计了结合主动、被动和助力训练的踝关节康复系统,并添加了功能评价机制,为患者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证据。柯福全等[15]借助Kinect设备开发了一款基于视频运动跟踪的虚拟现实系统用来辅助患者的上肢康复。张金龙[16]设计了一款手指康复系统,包含了手势变换、坦克射击和赛车竞速3种游戏,非常具有趣味性。华南理工、中南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与广州一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三方联合研发的虚拟厨房训练系统[17],患者通过在其中漫游并完成烧开水、摆餐具、盛水果等一系列的厨房操作来训练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将该系统应用到33例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身上,结果显示比传统训练方式的康复效果更为显著。

4.2VR在认知康复中的应用

认知是指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方面。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了躯体功能障碍,因此也成为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将VR技术应用于认知康复,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为患者提供安全可控的刺激进行治疗,并能监测多种重要指标,表现出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Godehard等[18]利用VR系统治疗有空间认知和记忆缺陷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让他们在虚拟的公园和迷宫里根据地标(房子、汽车、高山等)寻找宝藏,加强患者以自我和非自我为中心记忆的能力。Caglio等[19]利用3D电子游戏进行记忆康复的研究,发现虚拟航行训练可以激活记忆区域,改善成人脑损伤患者的记忆功能。王文春等[20]设计的虚拟认知康复训练系统,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操作能力等七大训练模块,每个模块又设计了高、中、低3种级别的题目。将该系统应用到38例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身上,结果表明,虚拟认知康复系统在注意力和空间知觉的改善方面优于传统的康复训练模式,且更具趣味性,适用于临床推广。戚淮兵等[21]设计了基于Agent的虚拟认知康复系统,能为患者提供感官上的刺激,纠正认知偏差,具有开放、自主、可移植的特点。尽管如此,在我国内陆地区,VR技术辅助认知康复治疗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能够真正进行临床应用的系统较少,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4.3VR在远程康复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均衡度还较低,各地的医疗设施建设也存在很大差异,康复医疗机构集中在大中城市,许多地区缺乏必要的康复服务,给广大群众带来不便。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将一流的医疗资源传送到较落后的地区,为康复医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MJJohnson等[22]利用网络通讯技术使中风的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李军强等[23]设计了一套远程监控系统,用虚拟人的运动再现患者手臂的运动,实现监控功能,从而使医生掌握患者手臂的运动情况。王月姣等[24]设计了基于力反馈的远程康复训练虚拟驾驶系统,治疗师端的计算机能实时显示患者训练视频、相关训练数据及当前训练方案,并能据此实时修改训练方案。可见,VR技术有利于提高落后地区的医疗水平,优化医学资源分配,推动我国社区康复的建设进程。

5结语

康复技术范文5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三级递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康复医学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其在医学领域中地位不断提高。湘潭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积极开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改探索,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素质教育贯穿全程的高职教育理念,构建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1.“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建立

依据“政府主导、医院参与,学院主动服务、互惠互利”的原则,搭建决策、组织协调、专业实施三层次组织构架,构建校院合作日常运行机制、对话协作机制、“产学培”合作机制、运行驱动机制四大运行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当”的长效机制,最终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1)搭建“政、行、院、校”合作发展平台

(2)建立多主体、多层次的校院合作组织构架

(3)“政、行、院、校”共建“校中院”“院中校”的实习实训基地

“政、行、院、校”四方合作,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创建“产学培结合”实训基地模式。模拟医院真实工作环境,参照医院管理运行模式,学院内建成了集医疗、教学、社会培训与服务于一体的康复实训基地,初步形成“校中院”格局;学院先后与湘潭市中心医院、一医院、广东工伤康复中心等15家医院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能够满足实施真实工作项目和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初步形成“院中校”格局。专业核心课程的现场教学比例达到50%,项目开出率100%,设备技术含量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实践基地实现全天候开放,进一步满足学生基础实验实训、专业项目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协岗实训、临床准岗实习五个层次的实训需求。每年与湘潭市卫生局联席召开医院实习管理工作会议,形成了与医疗行政系统结合的有效管理机制。

2.“职业化三级递进”培养模式的实现

“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创新点是:在院校专业共建的基础上,为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职业化的需求,遵循职业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规律,将职业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三者并重,按照“职业认知—职业认同—职业熟练”三个阶段,对学生实施逐级的职业化教育,实现高职学生从“生手到熟练到职业化”的转变。具体内容是:

第一阶段(第一学年):为职业认知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入学教育、通识能力教育。组织学生到临床医院的典型职业环境进行职业体验,通过专职教师、临床导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接触康复职业群,了解康复工作程序、康复工作对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意识,明确努力方向,为职业认同阶段的角色转变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第二学年):为职业认同阶段。将实训基地作为医疗行业行为规范教育和康复技术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通过“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学”,突出康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医疗行业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进入职业角色,规划职业生涯。通过源于康复治疗项目,融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规范的优质核心课程的开发及实施,训练学生对康复治疗师的职业核心技术能力;安排学生以康复治疗师的身份接受具体工作任务,在医院兼职教师指导下,从事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工作,积累初步的临床经验。通过职业认同阶段教育,让学生树立职业价值观,培养优良医德和掌握康复技能,为职业熟练阶段打下坚实的能力和素质基础。

第三阶段(第三学年):为职业熟练阶段。开展为期10个月的“校院双主体指导管理”的准岗实习教育,在临床康复治疗师的带教下,跟班运转,参加医院康复科的工作,医院与学院双方对学生共同进行管理与考核,实习监管部门按照相应的要求给予综合考核,通过职业熟练阶段教育,使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方面达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职业化要求,真正做到“能力、素质双本位”成才,为学生进入社会成为职业人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1.工学结合得到有效推进

“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就业市场对职业化人才的需求,建立在学校医院合作基础之上的,校院双方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了校院双赢。

2.学生职业化程度大大提高

“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既考虑了职业化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规律,又考虑了个性化需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自觉成长为适应就业市场需要的职业人。近年来,毕业生的“双证率”均达99%以上,学生在省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3.毕业生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毕业生以基础扎实、技能熟练、适应能力强、职业素质良好而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98%。60%的毕业生工作一年后就成为行业骨干,如2006级、2007级学生现分别担任了康复科主任。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本专业于2012年被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李华.不同专业康复医学课教学方法.中国康复,2000,15(3):183.

[2]纪树荣.康复治疗师的培养及资格认定之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2):66-67.

康复技术范文6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激光;前列腺增生;围术期

[中图分类号] R6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2(c)-0096-04

近年来,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各种择期外科手术中,其主要通过对患者和家属术前的指导、微创外科手段的应用、严格的疼痛管理、减少引流管和导管的使用及使用时间、术后尽快恢复饮食和术后早期活动等一系列综合措施,从而达到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目的。FTS已经成功地应用到泌尿外科一些疾病的手术中[1]。本研究选取了一部分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将FTS方案结合激光技术应用到整个手术治疗过程中,与同期采用传统围术期处理方案的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对比,结果提示FTS结合激光技术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7月~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收治的13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55~90岁,平均(71.2±8.6)岁,病程2~16年,平均(8.3±5.2)年。术前均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结合直肠指诊、直肠B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尿动力学检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排除逼尿肌无力、不稳定性膀胱及前列腺癌。将患者按奇偶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FTS组。所有既往病史或术前检查发现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的患者请相关科室会诊并治疗,待器官功能改善,血压、血糖控制平稳后手术。所有明确合并膀胱结石、憩室,前列腺纤维化,前列腺曾经接受过如注射、微波和放射等方法治疗后而发生前列腺增生或既往有BPH外科手术病史的患者不纳入研究中。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行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常规连续硬脊膜外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臀部稍垫高,常规消毒铺巾。先从尿道插入三腔F18~20 Folley导尿管,排空膀胱,取下腹部正中纵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开腹白线后分离膀胱脂肪组织,显露耻骨后间隙,轻p推开前列腺前面和两侧的脂肪组织,扪清前列腺动脉,在膀胱颈与前列腺交界处用4号丝线缝扎此动脉;距膀胱颈部约1.0 cm处,用1号丝线作上下两排横行缝扎,缝扎前列腺包膜的静脉丛,排距0.5~1.0 cm;切开前列腺包膜后在包膜下钝性游离前列腺的前面和两侧面,锐性解剖尿道黏膜并保留。尿道黏膜撕裂者,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修补,经尿道置入F22号三腔气囊尿管,注水囊往外牵拉压迫膀胱出口处,以便止血。常规耻骨后膀胱前间隙引流,留置尿管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

1.2.2 FTS组

FTS组实行经尿道前列腺激光汽化切除术。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采用绿激光或红激光治疗系统。冲洗液为生理盐水,直视下置入激光镜,观察尿道、精阜、前列腺、膀胱及输尿管开口情况。应用激光光纤从膀胱颈5~7点开始,边旋转边前后左右移动均匀汽化前列腺组织直至精阜侧缘,切平膀胱颈部,以精阜为标志汽化切除前列腺两侧叶达外科包膜。术毕拔出膀胱镜,观察被动排尿试验正常为手术满意标准。

1.3 围术期处理方案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处理方法:①术前1 d清洁灌肠;术前12 h禁食,4 h禁水。②麻醉方式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麻醉。③术后按需进行止痛,包括使用阿片类药物。④术后禁食水,观察患者胃肠道恢复情况,完全静脉营养支持,待排气后进流食。⑤视患者体力恢复情况和意愿下地活动,通常为术后2~3 d。观察患者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1.3.2 FTS组

通过外科医师、麻醉师、外科护士、手术护士,也包括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参与。让其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干预,以减少患者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术后的康复。具体措施如下:

1.3.2.1 术前 实施手术前应向患者介绍围术期治疗中需要了解及配合的事项。包括:①评估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方案、麻醉方式、围术期护理措施,需要配合的其他事项等。通过术前教育减轻患者的焦虑,明确自己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所要发挥的作用。②详细告知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留置尿管的重要性。③告知促进康复的各种建议。④术前不进行机械性肠道准备,术前6 h禁食,2 h禁饮。

1.3.2.2 术中 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结合术后留置硬膜外镇痛泵止痛。手术采用微创技术,即经自然腔道(尿道)置入激光行前列腺激光汽化切除,术中注意保暖。

1.3.2.3 术后 强化术后康复教育与护理。①包括持续膀胱冲洗、留置尿管、下床活动、饮食等的指导及重要性。②术后常规使用非甾体类镇痛剂,不使用阿片类药物。③鼓励早期肠内进食及下床活动的建议及措施,术后第1天进流食,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在充分镇痛的基础上,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年龄、IPSS、QOL、最大评分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RV)、前列腺增生分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FTS组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注:FTS:快速康复外科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为泌尿外科常见疾病,患者以高龄老年人为主,常常合并其他疾病,手术风险较高,术后恢复慢,容易出现并发症。如何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一直是医生和患者关注的问题。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传统的围术期的部分处理方案对术后患者的恢复效果不明显,如机械性肠道准备,术前禁食水时间长,术后将排气作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标志,患者需要在术前术后忍耐口渴、饥饿等不适症状,从而可能导致术后康复延迟。1997年丹麦胃肠外科学家Kehlet[2]首先提出FTS的概念。Kehlet认为手术创伤所引起的应激是延缓术后恢复甚至导致并发症的主要原因,而这种应激反应无法仅通过一种外科技术或药物能够消除,需要将多种治疗措施相结合,达到减少创伤、促进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总体治疗费用的目的。FTS理念在胃肠外科手术中提出后得到广泛应用[3-4],继而逐渐在泌尿外科[5-8]以及骨科、妇科等手术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在有明确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基础上[9],我们应该改变既往的一些传统的认识,积极将FTS选择性地应用到合适的临床病例中。FTS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术前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教育,可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加快术后康复。②术前不进行机械性肠道准备,传统的肠道准备增加了肠发生率,也给患者带来不适,引起术前睡眠障碍,甚至可使患者术前处于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状态,提高麻醉中低血压的风险性。③术前2 h进水或口服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有研究表示,在胃肠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固体食物6 h可排空,液体2 h内也可以排空,而且术前2 h禁饮与传统模式相比,无不良反应;相反,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相对较低。④麻醉方式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显著减少物用量,增强术后镇痛效果。术后镇痛可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不使用阿片类制剂,避免抑制胃肠功能;有效控制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日进食,促进早日排气,同时有利于患者早日下床活樱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⑤术后提倡早期进食,Andersen等[10]通过对1173例接受胃肠道手术患者的13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后发现,即使在接受结肠吻合的患者中,术后24 h内进食也是安全的,并未因此增加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推迟进食时间会减慢患者的恢复,增加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⑥在充分镇痛的基础上,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不仅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且可防止肌肉萎缩、肺不张和组织缺氧,增加肌肉强度,减轻胰岛素抵抗。由此可见,快速康复的实现不仅仅是外科医生的职责,它需要一个完整的团队,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护理人员及社会工作者等的共同努力,才能保证FTS方案的成功实施。

目前FTS方案在国内泌尿外科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11]。林燕平等[12]报道,针对影响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患者恢复的因素如疼痛、管道、进食、并发症等,采取有效的快速康复护理,使3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术后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得到快速恢复,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任建等[13]报道,通过将FTS应用在9例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中,可加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并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Guan等[14]在60例膀胱癌患者进行腹腔镜膀胱根治切除回肠膀胱术应用FTS后,同样证明FTS方案在此类手术中是安全有可行的,可以显著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是前列腺增生的开放手术方式之一,通过手术方式的革新,与以前的术式比较,该手术相关并发症已达到较低水平[15-18]。但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目前,前列腺增生的手术逐渐转为采用微创技术,经过人体的自然腔道来完成。微创正是实现泌尿外科手术快速康复的一个核心环节,能够使机体达到更稳定的内环境状态、更轻的应激反应、更小的炎性反应、更短的麻醉和手术时间以及更快的术后恢复。目前激光切除术在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中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9-22]。激光技术的使用及不断革新,对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起到了最积极的作用[23-25]。本研究中,将大功率激光应用于前列腺增生的汽化切除,大大减少了术中及术后的出血,因此术后患者膀胱冲洗和留置尿管的时间大为缩短,并未增加其他并发症。

鉴于前列腺增生手术在腹膜外或尿道进行,不直接影响肠道的功能,本研究将FTS方案与前列腺激光汽化切除相结合,发现可以显著加快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术后的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并未增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减少。早期下床活动并未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实施效果安全。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前列腺增生手术中应用FTS结合激光治疗方案效果良好,能有效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提高围术期安全,缩短医疗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胡卫列,刘俊.快速康复外科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与展望[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9.

[2] Kehlet H. Multimodal approach to control postoperative pathophysiology and rehabilitation [J]. Br J Anaesth,1997, 78(5),606-617.

[3] Kim JW,Kim WS,Cheong JH,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fast-track surgery in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World J Surg,2012,36(12):2879-2887.

[4] Chestovich PJ,Lin AY,Yoo J. Fast-track pathways in colorectal surgery [J]. Surg Clin North Am,2013,93(1):21-32.

[5] Chughtai B,Abraham C,Finn D,et al. Fast track open partial nephrectomy: reduced postoperative length of stay with a goaldirected pathway does not compromise outcome [J]. Adv Urol,2008,1155(10):507-543.

[6] Chang SS,Cole E,Smith JA Jr,et al. Safely reducing length of stay after open radical retropubic prostatectomy under the guidance of a clinical care pathway [J]. Cancer,2005,104(4),747-751.

[7] Bizic MR,Majstorovic MJ,Vukadinovic V,et al. Fast-track surgery concepts for congenital urogenital anomalies [J]. Ann Ital Chir,2013,84(1):61-66.

[8] Fredman B,Sheffer O,Zohar E,et al. Fast-track eligibility of geriatric patients undergoing short urologic surgery procedures [J]. Anesth Analg,2002,94(3):560-564.

[9] Kehlet H,Wilmore DW. Evidence-based surgical care and the evolution of fast-track surgery [J]. Ann Surg,2008,248(2):189-198.

[10] Andersen HK,Lewis SJ,Thomas S.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within 24h of colorectal surgery versus later commencement of feeding f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6,18(4):CD004080.

[11] 徐寅,顾美珍,杨如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1):226-227.

[12] 林燕平,邱金花,林宁,等.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7):2437-2439.

[13] 任建,王翔,耿凛,等.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2014,36(4):289-291.

[14] Guan X,Liu Lf,Lei X,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ast-Track Verus Conventional Surge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 and Ileal Conduit Diversion:Chinese Experience [J]. Sci Rep,2014,10(4):6820.

[15] 符伟军,洪宝发,王晓雄,等.耻骨后保留尿道与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疗效比较[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5,26(3):206-207.

[16] 林苗.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高危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30-232

[17] 莫平,彭为平.Narcotrend监测调控快速康复外科结直肠手术麻醉深度的效果[J].现代医院,2015,15(4):20-23.

[18] 黄秀茶,顾叶春,陈智耶,等.中西医快速康复技术在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5, 53(20):140-145,149.

[19] 唐朝朋,徐振宇,周文泉.加速康复外科结合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医学综述,2012, 19(3):2418-2421.

[20] 刘力婕,武永洁,薛志芳,等.快速康复教育路径在胰腺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145-149.

[21] 李小娥,周翠香.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前列腺电切围术期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9):58-59.

[22] 敖平.快速康复外科τ野虢岢Π治术的作用[J].现代医院,2015,15(8):50-52.

[23] 张伟,王禾,保庭毅,等.980nm第二代半导体红激光在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初步研究[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6,21(4):263-266.

[24] 赵雪莹.快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与血糖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6):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