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康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脑血栓康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脑血栓康复

脑血栓康复范文1

关键词:脑血栓 康复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28-01

在临床上脑血栓患者的治疗中,传统存在重视抢救生命,忽视功能恢复,重治疗,轻康复的倾向。作者为了减轻脑血栓患者的痛苦,在传统物治疗基础上结合系统的康复护理,对患者肢患肢功能及语言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总结了一套较成功的护理经验,供护理同行们交流。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至2011年收入我科住院的脑血栓病人98例,其中男76例,女22例,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50岁,平均64岁,职业为干部和工人。患者均神志清楚,偏瘫痪,住院时间2个月左右恢复达到完全自理75%,部分自理25%。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62岁,退休干部,因眩晕、左侧肢体瘫痪、言语不清一天于2009年4月15日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85/105mmHg,神志清楚,精神不振,左侧口角歪斜,左上肢不能前伸上举、握拳,左下肢不能上抬、屈膝,口齿不利。住院诊断“脑血栓形成”。治疗原则:静卧、抗血栓、扩血管及支持疗法等。护理诊断:自理能力缺陷、语言交流障碍、肢体废用综合征、忧郁。护理措施:部分功能代偿护理、语言恢复训练、肢体被动与主动训练及心理支持疗法。经过以上2个月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偏瘫症状明显改善,语言交流正常,生活自理恢复,于6月13日痊愈出院。

3 护理方法

3.1 确定随机分组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0例,平均年龄63岁,实验组58例,平均64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3.2 对照组采用传统性药疗加常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采用药疗加计划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二者的康复效果。

3.3 编制康复护理计划内容。包括语言训练、肢体功能锻炼、翻身动作训练、心理康复等,采取医护人员、家属、患者共同参与的方法。

3.4 编制语言训练计划与方法。设置适宜的语言环境,训练时间安排在每天上午,每次不超过30分钟。从简单的字,循序渐进,逐步用词到整句的话去教患者说话,训练其语言功能,采用家庭治疗及个别治疗的方法。

3.5 制定防肢体废用综合症、肢体主动与被动训练计划。

3.5.1 床上运动。进行瘫侧肢体各部位被动运动,先按摩再对每一关节进行活动,练习抬头、翻身、坐起,为能下床行走创造条。

3.5.2 站立。在床上达到自行坐稳后训练站立。站立由护士或家属协助,站立时间由短到长,达到站稳15分钟后开始迈步。

3.5.3 迈步。迈步时护士或家属搀扶可用手协助其抬脚起步,在行走练习时防止摔倒。

3.5.4 瘫侧上肢功能的康复。应从大关节被动活动到小关节被动活动,如抬臂、握拳、拾物等微细功能的锻炼。

3.6 制定对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及疾病转归宣传题纲及实施过程,使患者提高对疾病认知及对康复训练增强信心。

3.7 制定防并发症如沉降性肺炎、褥疮、便秘等护理计划。

3.8 效果评价。生活完全自理:采用患者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法。语言交流正常、患肢肌力达到3-4级,排便1-2次/日,无并发症。达到此标准的:对照组占63%;实验组占85%。生活部分自理:言语不清、患肢肌力为2级,排便0-1次/日。患者为此标准的对照组占37%,实验组占15%。

由上可知患者功能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患者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药疗与康复护理相结合比传统的常规护理与药物治疗效果更明显。

4 护理体会

脑血栓康复范文2

[关键词] 脑血栓;社区护理;康复;体会

[中图分类号] R743.32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b)-110-01

在我国,目前住院时间日趋缩短的情况下,脑卒中患者渡过危险期后,家庭成为其康复修养的主要场所[1]。然而目前多数脑卒中患者的照顾者对于家庭康复护理知识缺乏了解,常采取错误的家庭护理行为[2]。积极开展脑卒中的社区护理,可保证患者在家庭中得到有效的康复护理指导与健康教育,可及时预防和干预脑卒中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减少后遗症。并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积极作用[3]229。本社区跟踪干预1例脑血栓患者,使其达到完全康复,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80岁,晨起突感左侧肢体活动受限,家属将其送到三级医院,经CT检查,确诊为脑血栓。患者拒绝住院治疗,坚持回到家中。家属请求社区帮助,我社区为其办理了家庭病床,制定了治疗康复方案,口服药物及静脉输液0.9%NaCl溶液加血塞通400 mg每日1次共注射1个疗程。通过系统的治疗、科学的护理及有效的康复训练,在患病大约1周时,按布氏(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患者达到第6阶段[3]231。在患病1个月时,患者已完全康复,能独立料理家务,下楼买菜。

2 护理

2.1 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增强康复信心

在笔者第一次面对患者时,她恐惧的说:“我是不是瘫了。”我们告诉她:“是的,但是只要你配合治疗,坚持按指导进行康复训练就可能发生奇迹。”同时,列举了其他患者成功康复的例子,以减轻其消极态度,坚定康复的信心。诚恳耐心的工作态度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患者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及能动性,在家属的帮助下,用健侧手擦脸、刷牙、梳头、系扣、按摩患侧肢体,用健侧手自己吃饭等。这样做一方面使患者感到自己尚有余力,没有完全废弃,心理上得到一定安慰;另一方面也是全身康复的开始。

患者发病第3天患侧肢体仍无肌张力,按布氏(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定位于第1阶段。患者出现沮丧心理,情绪低落,不愿吃饭,不愿活动。我们告诉患者不要着急,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坚持就会有效果。笔者利用给患者输液的机会坚持每天听取患者汇报,检查锻炼情况,调整康复方法。凡发现有进步,就表扬、鼓励,使其积极的按指导去做。鼓励患者看电视、听广播、看窗外的景色,以放松紧张情绪。

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也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与家属交流,“你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鼓励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长期护理的心理准备,并充分调动其他家庭成员的力量,提供更加完善的康复条件,使患者时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不放弃锻炼,积极配合治疗。

2.2 指导家属做好生活护理

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1 d 2次开窗换气。1 d 3次定时定量就餐,饭菜可口,做到低盐、低脂肪,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饭后漱口。按时服药。做好大小便护理。注意患肢保暖,保持床铺平整、柔软、干燥。教会患者各种卧位及翻身方法,保持肢体各关节功能位,2 h一翻身,同时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温水擦浴全身,使患者感到舒适。

2.3及时开展康复训练指导

按照脑卒中社区康复措施[3]235指导正确的床上、坐位、站立、行走训练及上下楼梯等康复训练。在整个康复的过程中,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提供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方法,及时检查、纠正不良习惯。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在患肢出现肌张力时要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各种辅助、被动运动,如健手扶患手梳头,吃饭等,后期逐渐开始精细运动,如捡拾小件物品以锻炼患者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 体会

规范化的社区干预在社区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明显地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甚至能够帮助患者达到彻底康复。

[参考文献]

[1]黄少兰,郑国俊,姜华,等.住院脑卒中患者流行病学研究对健康教育的启示[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4):64-65.

[2]张华,冯正仪,胡永善.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家庭护理者护理能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7-10.

脑血栓康复范文3

【关键词】 急性脑血栓;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临床效果

脑血栓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常见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 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 脑血栓发病率逐年提高。怎样降低脑血栓发病率与致残率, 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与生存质量, 已成为广大医患人员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临床治疗中, 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受到了高度重视, 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0例。80例患者中, 女38例, 男42例;年龄50~79岁, 平均年龄(60.3±5.9)岁;学历:初中及以下20例, 高中30例, 大专及以上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服用脱水药物减轻脑水肿症状, 服用降压药物降血压, 同时给予活血化瘀、溶栓、抗凝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 根据实际病情, 制定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计划, 内容主要有:①心理康复护理。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 耐心倾听患者心声, 认真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 加深和患者的情感交流, 针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情绪, 展开对应的心理疏导, 让患者逐渐信任医护人员;并且向患者列举一些成功病例, 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 利于患者早日康复。②语言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展开口腔锻炼, 如龇牙、鼓腮、叩齿、弹舌等, 每个动作进行5~10次;之后指导患者进行发音锻炼, 在患者掌握简单发音之后, 逐渐增加难度, 促使患者尽快恢复语言功能。③床边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翻身、坐卧位等训练, 并且指导患者进行高抬腿、踏步、下蹲等训练, 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功能。④日常生活训练。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肌力增强训练, 并且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 逐渐恢复自理能力, 如穿衣、吃饭、洗漱等, 一直到患者可以生活自理。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功能评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6±1.1)分, 日常生活功能评分为(76.1±7.0)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3±1.8)分, 日常生活功能评分为(54.6±4.5)分,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0912、16.3402, P

3 讨论

脑血栓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具有发病急、致残率高的特点[1],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急性脑血栓的康复治疗, 特别是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 对患者的心理、语言、肢体功能等功能恢复有着显著疗效, 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有关研究[3]表明, 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血流量, 促进病灶周围或者健侧脑组织予以新生与代偿, 可以充分发挥脑组织的可塑性。所以, 通过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提高了以往相对无效或急性脑血栓后新形成的通路效率[4];②通过外周刺激,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促使患者尽快康复;③进行反复、连续的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加强神经突触之间的联系, 对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有着显著作用[5]。

总之, 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 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 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冯玉明.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在急性脑血栓的作用效果观察. 当代医学, 2014 (25):44-45.

[2] 钟志强, 王坤, 孙伟, 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脑梗疗效的观察.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6):73-74.

[3] 边忠民. 31例急性脑血栓形成的早期康复治疗.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 23(3):1102-1103.

[4] 向秀芳.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5):158-159.

脑血栓康复范文4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2002~2003年的普查建档工作中,发现脑血栓中老年患者的后遗症最明显的是存在肢体活动情况改善不良的现象比较突出。通过建档对现尚生存的42例脑血栓患者的肢体功能检查,除14例尚能自主活动外,其余28例都存在功能恢复不良的现象,其中12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好转率仅为30%左右,这和患者在家庭中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有关。

我中心采取中西医结合康复措施,对辖区内2003年底以后发生的48例脑血栓后遗症患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每个患者经过3~6个月的训练,功能恢复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脑血栓后遗症患者,男28例,女20例,年龄50~60岁22例,60~70岁20例,70岁以上6例,所有观察患者病程都≤1个月,瘫痪运动功能根据Brunnstrom法[1]分为6级,其中Ⅰ~Ⅱ级40例,Ⅲ~Ⅳ级8例。

1.2 康复训练方法

我中心所观察的脑血栓后遗症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稳定,以肢体瘫痪为主症,适宜在家中进行康复功能训练的患者,训练计划一般采取卧、坐、行3个阶段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1.2.1 第一阶段

一般在发病1个月内,以卧床为主,根据患者瘫痪在床的情况,首先采用仰卧位康复训练,要求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干扰,使患者情绪稳定,全身放松,运用传统医学推拿手法,做患侧肢体关节被动运动,依次对肩、肘、手腕、髋、膝、足踝关节进行内外及环形推拿,力度中等。并交替选用头部的百会、四神聪、风池、哑门、人中、承浆、地仓、颊车、上肢的曲泽、尺泽、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合谷、后溪、劳宫,下肢的伏兔、血海、膝眼、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进行经穴按压,每日2次,每次30~40min。同时帮助患者做侧体活动。

1.2.2 第二阶段

采用端坐位为主的训练方法,根据第一阶段的训练情况,着重做好两个加强;加强对患侧肢体的推拿力度,加强患者自主的侧身活动。(可在床边固定拉手或拉一结实环形软绳,由患者用健侧肢体帮助进行)前者由医务人员操作(也可由经过训练患者家属操作),后者主要靠患者自身训练。为防止意外发生,一定要有他人在旁看护,每日2次,每次30min,并可根据患者的体力可增加到45min。并要求患者尽早站立,平衡身躯。上肢做抬举伸屈运动,下肢做抬腿下蹲运动。并增用针灸治疗来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针刺穴位为:合谷、手三里、曲池、肩井、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环跳、三阴交、昆仑诸穴。

1.2.3 第三阶段

以行走为主的锻炼方法,患者有行走意识的时候,即予进行行走训练,初期患者可依靠外部支撑力在室内行走,有意识地抬高患肢,做上阶和跨越运动,以后慢慢移至室外行走,逐渐调整身体平衡,减少支撑物的依赖性,直至抛弃支撑物,训练时间每次不得少于30min,根据患者体力逐渐延长训练时间,每次最好能在1h以上。并且要求患者进一步地锻炼上肢手臂及手掌的灵活性,办法是将玻璃球或大核桃置于手掌中随时抓握,旋转,并用餐具自主进餐,以及其他各种训练来加强患肢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继续需再加强推拿力度,针灸可采取中强刺激,每周不得<2次。

2 功能恢复观察结果

2.1 运动恢复标准

根据以上的Brunnstrom法共6个等级(阶段),将其中功能达到Ⅰ~Ⅱ级定为改善不明显(无效),功能达到Ⅲ~Ⅳ级定为改善好转(有效),功能达到Ⅴ~Ⅵ级定为改善明显(显效)。

2.2 功能恢复观察对比

见表1。通过这3个阶段的家庭康复训练,其中功能恢复显效12例,有效2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7%。表1 功能恢复情况 (略)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66岁,工人,起床时,突感心慌、胸闷、头痛,1h后骤然胸闷加重,头昏倒地,被家人扶起时,发现左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说话不流利,送医院急诊,经心电图CT检查确诊为左侧偏瘫、脑栓塞而收住入院,追问病史,患者有高血史10余年,平时不按医嘱服药,经活血化瘀、抗感染补液等治疗后,住院15天,病情稳定,左侧肢体瘫痪存在而嘱其出院,继续药物治疗,并建议做家庭肢体康复训练,后在我中心门诊,经过对患者的体检,患者左侧肢体瘫痪,根据Brunnstrom方法分级,为Ⅱ级,按上文所制定的功能康复训练方法,通过4个月的功能康复训练,患者左上肢运动协调近于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不良,但速度较健侧慢,手掌可做抓握、伸展,患侧下肢可抬起、迈步,生活自理,行动基本如发病前。

4 体会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脑血栓患者应尽早被动运动或主动运动。根据病患的情况,制定康复计划,采用卧、坐、行三个阶段的家庭功能康复训练,推拿手法采用力度由轻逐渐加重,针刺采用足阳明胃经的循经路线取穴。在患者功能康复训练时发现,当患者能依靠外力行走时即要增用针刺治疗,针灸治疗越早越好,这对增强肌肉的收缩和舒展运动,恢复肌腱韧性的功能恢复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患者害怕针刺,当自身感到肢体功能已有一定的改善而放松针刺康复的步骤。在无效的11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这种情况,在有效的25例患者中,有10例出现这种情况,而显效的12例患者,均按我们的康复步骤,坚持针刺治疗。因此在今后的工做中将作更多的观察,以提高脑血栓后遗症家庭康复训练功效。

对于脑血栓后遗症的其他临床观察和药物治疗将另行报告。

脑血栓康复范文5

关键词:脑血栓 心理干预 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06-01

我院自2009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脑血栓康复期患者96例,在进行性格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心理结合药物治疗的方法进行综合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整理、分析、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筛选。

诊断标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治疗前行MRI或CT检查未见脑出血灶;④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肾、肝及肺功能不全等躯体疾患合并感染、肿瘤及免疫性疾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2周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抗精神病药物。

通过上述标准,筛选自2009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96例脑血栓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

1.2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即心理结合药物综合干预组(简称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48例,同时选取48例正常人为健康对照组(简称正常组)。

所有患者中男58例,女30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38岁,平均51.3岁。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基于性格特征分析的心理治疗方法。

通过我科自制的不良情绪调查表结合艾森克个性问卷(EPQ)

对患者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选择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2]:

如:针对恐惧心理则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想法,消除其顾虑,向其耐心细致的讲解本病的治疗与预后情况,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针对焦虑心理:老年患者较为多见,由于担心生活不能自理给子女带来负担引发,此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表现,在治疗过程中多给予其关心,尽量不让患者单独活动,告诫家属多陪伴其进行康复治疗。

1.3.2 药物治疗方法。

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RBC)压积、血沉等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以及Bathel(BI)指数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

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检测中的全血粘度、血浆浓度、低切与中切全血还原粘度、RBC压积水平差异性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全血还原粘度和RBC压积水平治疗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康复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比较。

治疗前两组在SSS、BI评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在SSS评分上治疗组下降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发现:脑血栓发病与血流变异常有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与改善纤维蛋白溶酶活性,纠正血液的高凝状态的功能有关[3]。而其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则多是由于与神经元的再生能力下降,死亡增多,最终引发脑区功能与结构的变化有关[4],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精神因素在疾病的治疗与预后中占据重要地位,重视患者的心理特征,因人制宜进行干预,应是未来治疗疾病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本研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格特征的心理干预后,观察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情况,发现:康复期间治疗组、对照组的全血粘度、血浆浓度、低切与中切全血还原粘度、RBC压积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性不显著,在全血还原粘度和RBC压积水平上,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SSS评分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提示:药物结合心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神经功能缺损降低大有裨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0

[2] 蒋海华,时恒平,徐艳,等.脑梗死患者康复期心理障碍的分类研究[J].中国康复,2008,23(3):177~178

脑血栓康复范文6

关键词:脑血栓;优质护理;临床效果

Clinical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TIAN Rong-rong

(Rugao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ugao 226500,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igh quality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Methods100 cases in 2012 October ~2013 year in October for cerebral thrombos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 the control by routine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s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ResultsThe daily lif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hospital's ability, has the big difference tim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High quality of nursing improve recovery rate of patients, reduce hospitalization time, quality promotion in clinical nursing care.

Key words:Cerebral thrombosis; Quality of nursing; Clinical effect

脑血栓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也是多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血管类的疾病逐渐的在增多,这种疾病严重的危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运动能力缺失、语言障碍、偶眼歪斜、昏迷、死亡等,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将会产生很多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为此本文针对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脑血栓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8~76岁,平均(66.5±6.0)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在37~75岁,平均(67.5±5.5)岁。所有患者是脑CT检查、医生诊断后,确诊为脑血栓。两组患者的的基本资料没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对照组中的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检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也就是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并发症护理等。

1.3观察指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生活能力,其中生活能力的评价采用巴氏指数评定量表,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住院时间、生活能力分析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生活能力有显著的差异(见表1)。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满意度分析从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上进行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从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可以指导观察组和对照组脑血栓患者的护理效果有显著的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从本次研究中的数据显示可知,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临床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脑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中,而且有很高的发病率,随着中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脑血栓的发病率也呈现增长的趋势,严重的影响着中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1]。针对脑血栓的治疗,患者不仅需要及时的治疗,还需要哟优质的护理,只有这样才可以将脑血栓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延长脑血栓患者的生命。

本文针对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优质护理,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能力均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所以为了提升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护理中需要加强优质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质护理中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推行的一种更为全面的护理措施。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康复护理等,将患者的紧张等情绪进行缓解,让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主动的进行康复训练。对脑血栓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降低脑血栓患者的致残率,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康复护理护理时间正确的掌握,待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2]。

脑血栓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因为自身年龄和体抗力的影响,会产生一些并发症,而且老年人一般带有高血压等病症,为此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护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针对有肢体障碍的患者,需要对患者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训练,将患者的康复率提升[3]。所以从本次研究中的结果得出,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可以将其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秀英.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