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职和高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职和高专范文1
工学结合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将工作与学习融合。对于高职学校来讲,通过工学结合可大幅度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并大大提高学生就业率;对于学生来讲,通过工学结合,可以使学生参与职场实战训练过程中,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但结合实际情况来讲,我国高职院校保险专业开设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保险专业人才的顺利培养,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这是我国各大高职院校急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分析高职高专保险专业建设中的问题
1.缺乏良好的实训环境,学生实践能力较低
以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传授理论知识中,忽视了结合实际工作,造成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却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用人单位还需要投入很多物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源来对学生开展岗前培训。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实训环境。因为一方面企业并没有义务要与高校共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保险企业还有业务资料是保密的,接收缺乏实践的实习生必然会阻碍着业务有序进行。所以,保险企业并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很多种因素造成保险专业学生观摩和操练保险企业业务的机会并不多。
2.单一的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在以前的教学方式中,普遍采用教师在课堂中讲授,学生在课桌上做笔记,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乏味,而且学生也很难掌握好重点知识。这样也造成了教师一味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夠接收和消化,忽视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并未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长时间下去,学生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反而其他方面的能力还明显下降。
二、高职高专“3+2+1”的工学结合模式
三年制的高职高专学生用三个学期时间在学校内接收了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拿到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大二学期开始分课程模块系统的接受工学交替式训练,最后一学期开始进行顶岗事实习就业。如下阐述了“3+2+1”模式的做法:首先,在学生刚刚入校时,要着重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并对他们传递保险人资格考试的理论知识,开设与文化基础课以及保险基础有关的课程。其次,在学生进行大二阶段后,学生以保险人这一身份来进入企业办理手续,分财产与人身保险两大专业模块工学交替式的进行,也就是大二下半年来系统的学习理赔技能、承保知识。最后,大三阶段学习财产保险展业、理赔以及承保等等知识,之后到财产保险企业来实训。这种集中式的工学交替形式,可以让学生提早接触保险行业,有更多的时间来放松心态,为后期的顶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三、实现高职高专保险专业工学结合的可行性
为了满足企业实际用人需求,高职高专需要从培养保险专业人才方案上进行完善,结合不同课程的特征特点,运用多种工学结合形式来提高学生整体就业能力。下面就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工学结合教学形式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1.以“职场培训模式”为主来进行工学结合
保险企业内部培训有着很强的特征,可以积极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并强化学生的协作精神,在这样的气氛下推动学员更好的发挥自身创造性,达到预期培训的目的。在保险专业课程授课中,可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研究,学习保险企业内部培训中的元素,并将其融入“职场培训模式体系”中。这一体系的具体实现以保险企业内部培训组织模式来对高职学校课堂进行组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团队协作机制、激励机制等,大大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职场培训模式”是学习保险企业运作模式,让学生提前接触,以便提前适应好。另外,教师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中,充分运用企业产品进行专项技能技术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进而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
2.以“校校合作”形式来实现工学结合
当前保险企业对人才招聘要求越发形式多样化,不但要求应聘人员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有医学与汽修方面的知识,而这样的知识要求不管对于高职高专保险专业的教师来讲,还是建设保险专业课程体系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通过调研各大交通类汽修学校以及医学院发现,这种学校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也就是他们的学生尽管懂得很多医学或者汽修方面的知识,但是在面对保险企业招聘需求中,保险专业知识还是了解的不多。在对保险人才需求与培养人才中,保险专业高职高专、医学院以及汽修高校等所具备的优点和不足,课题小组提出了“校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校校”也就是保险专业高职学校与医学院和汽修学院,二者可联合来培养综合型的保险人才,即保险专业学生在有了一定课程基础知识后,到合作的学校中,学习相应的知识,在毕业时可以拿到本学院的毕业证明,同时也能够拿到合作学校的结业证明,这样的合作方式既能够强化学生整体就业实力,也能够促使各大学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工学结合的研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中,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我国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将学生从教室内学习搬入企业中进行实习,让学生可以及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而不断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同时,我国高职高专保险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方案实行中,只借助教师一方面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政府、企业等主体积极发挥作用,这样才能保证工学结合教学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并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郎秋洪,程漠大,于光荣,方俊芝,钱勤华.高职高专保险专业工学结合实现形式探索[J].价值工程,2013,(16):272-274.
高职和高专范文2
录取批次不同:首先我们看看大学专科。大专教育大多是学科教育,是本科教育的“缩减版”。大专分为普通专科和高职专科,普通专科的录取批次在高职专科之前。
表达的内容不同:大专是从学历层次上来说的,而高职是从教育形式上说的,所以两者并不矛盾。
教育类型不同: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又可以分为高职和高专。也就是说高职与普通专科学的内容偏重不同,但都是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
(来源:文章屋网 )
高职和高专范文3
关键词:高职英语;备课;“四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182-02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规定了“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大方向,即:既要重视语言技能的训练,又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培养实际应用英语能力的目的。一直以来,由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拔尖人才少,学术梯队没有形成,英语教师能力结构失衡,对《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理解有偏差,使得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捉襟见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作为教师,我们都能体会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在于备课是否充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能否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课堂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方法以及责任心。而这些水平能否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备课上。深入和细致地备课是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各方面水平,是为了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对于教师而言,备课工作无小事,每个细节都应该认认真真对待,丝毫不能马虎。那么,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应该如何备课呢?要做到“四备”。
一、备教材
1.从广度熟悉教材。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要达到能熟练说出任何知识点所在的位置。这样,教师在授课时才可以信手拈来,应用自如。
2.从深度上了解教材。如教一个单词,教师不仅要知道这个单词在教材中的意思,同时也要知道这个单词的其他意思及相关的单词,甚至要知道这个单词的哪一种或两种意思最常见,如:suggest,它就有以下意思:建议、提议、提出(意见、计划、理论等);推荐;意思是;(间接地)表明;暗示;促使考虑(或做);(事物)成为……的动机;启发;等等。在这么多个意思当中,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讲明,并重点解释其中的两点:建议和暗示。这样,就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既能全面了解单词,又能重点把握常用意义。
二、备学生
备学生,即全面了解学生,注重科学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要收到师生双赢的满意效果,教师既要钻研教材,又要充分了解学生。作到掌握学情,分类推进,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科学发展,反之,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态度,知识要求,接受能力或一无所知或若暗若明,容易脱离学生实际,造成教学失败。备学生应做到六个了解。
1.了解班级基本状况。包括班级特征、学生构成、智能结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对本学科的学习态度及代表性意见等。只有对班级了如指掌,才能通览全局,科学施教。
2.了解学生个性特征。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姓名、年龄、视力、听力、身体状况、特长爱好、师生关系、居住地址、家教环境等个体自然状况详细了解,作为备课依据,以便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3.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一是班级整体基础,二是个人学习基础,还要了解班级中优、中、学困生的所占比例。在讲授新课前,特别要了解学生对原有知识的预习准备是否充足,新课讲授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障碍以及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是否浓厚等。
4.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应。教学工作是教学内容和具体方法的双重体现。教师采取何种方法实施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
5.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学生的个性品质包括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思维、想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信息接受、处理能力,现代化教学技术掌握运用能力等。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智力差异,为发展个性、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6.了解学生动态变化。教师既要从静态角度了解学生,更要从动态角度熟悉学生,即及时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变化和进步。特别要了解关爱学困生的情绪变化。学困生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自卑性强、缺乏动力。对学困生的微妙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并强化引导,使之体验成功的愉悦和增强前进的动力。
三、备教学
1.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准备一节课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所谓目标准确,意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我们可以把我们这节课的目标在课前展示给大家。
2.内容选择要合理。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此外,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一次课所要授课的任务,以及任务的先后顺序及时间分布,这有利于驾驭教材,能缩能张。
3.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几乎每节课都有它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处理要害就是这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方法、经验、思想)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学生理解存在困难的地方、教学难于实施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4.估计用时:要备复习时间,新授时间和操练时间,充分向课上45分钟要效率。
5.问题设计要恰当,任务分配要明确。提问问题的难度要把握好,旨在激起学生的兴趣,过难则会对整堂课的学习气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任务分配明确,尤其是在如果组织小组活动上,尽量要做到人人都积极参与。
四、备自己
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接受教育影响时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实施的并不是简单的加工改造,而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教师备课中的备自己就显得很重要了。教师备自己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扩充自己熟悉的内容,掌握自己不熟悉的内容。有人说,只要根据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备课就可以了。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自己不熟悉的内容有些就是重点。只是自己不了解罢了。若不备这部分内容的话,既影响了自己在课堂上的发挥,又无法给学生传授全面的知识。
2.教学方法也是一样。如你唱得不好听,那就不要在课上“卖弄”你的歌喉,因为这只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
3.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授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并且要多想几个可能。如果学生提问,教师就知道怎样回答了。
总之,正如大家所说的,“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也是如此。只有备好课,做好课前准备,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杨峥.走出高职英语教学的困境――对高职英语课改的反思[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2,(09):181,183.
[3]宋艳萍,林芸.高职英语互动式备课模式刍议[J].职教论坛,2010,(11):61-62.
[4]容素琼.浅谈高职英语阅读课前的备课[J].大众科技,2009,(10):153-154.
[5]代平英.英语备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1):87.
高职和高专范文4
关 键 词: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 教育对象 教育目的 审美情趣
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不同之处
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在普通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性,现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事实,但在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有些普通高校存在着重视课外活动而轻视课程建设的现象,其实质是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开展的对象问题,即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是面对少数学生,还是面对全体学生的问题。
所谓“素质”概念属于生理学、心理学范畴。从生理学角度说,素质主要指人生来就具有的一种生理特质。从心理学角度说,素质主要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质。这样来看,素质的形成先天基因具有重要因素,但是大量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已经证明,人的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同样是形成人和改变人素质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用现代汉语就是说,人之间先天素质差异并不大,恰恰是后天的教育,才是人与人之间素质差异大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后天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素质,所以我们才大力推行所谓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表现出的作用非常明显。实践证明,选用具有崇高思想性、艺术性的音乐作品,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可使人的道德品质、人格素养、审美、鉴赏能力及独立应对和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音乐之所以具有卓越的育人作用,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主要原因是音乐对人的情感有十分强烈的感染力,它能够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形象的音乐词汇,使听者全身心都沉浸在音乐美的精神愉悦中,进而心灵得到净化,品性得到改变。
正是因为音乐素质教育对培养全面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在推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其重要性。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普通高校大力推行音乐素质教育。所谓普通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就是指普通高校开展的艺术类素质教育课程及相关的课外活动。就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性质而言,其不仅是单纯的技能传授和单纯娱乐为目的的音乐教育,而是通过音乐美的形式和内容,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人生观、民族艺术审美观、爱国主义精神等得到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对于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性质问题,国家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中明确提出:“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坚持以育人为本的宗旨,坚持艺术教育的公平性。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普及的、平等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是培养艺术方面的专门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审美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对音乐教育来说,即:第一,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本,是普及的、平等的,以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第二,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不是培养音乐方面的专门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音乐特长生的培养。第三,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审美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归根到底,普通高校艺术素质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高专音乐教育培养的是专科学历层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音乐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这就体现出师范教育专业应具备“三型”(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三性”(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的特点。而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在音乐审美实践中培养学生表现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其全面发展。这也就要求我们的师范教育专业应有“三型”“三性”的特点。我们只有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不断建设和发展本专业,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在培养对象上存在明显区别。我们在探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对象问题时,很自然地就要谈到普通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对象的未来问题。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普及性,要把普及性和提高性有机地结合,要在普及中追求相对性的提高,不要盲目追求纯粹性音乐教育所谓的提高。如果我们盲目追求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高水平,只能是占用了大量本专业的学习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本专业课程学习而盲目追求音乐水准的提高。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应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同样的,高职高专音乐教育注重于教会学生学会音乐教育的方法,学会在音乐教育上的为师之道。必须从他们的身心特点出发,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相同之处
音乐教育是将个人作为一个总体,进行综合培养的一门课,它对于完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都具有这样的功能。两者在教育作用上是一样的。这些教育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这种音乐美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沁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它对提高学生鉴别真、善、美,形成高尚的情操,进行思想教育、道德品质与纪律等方面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激励、净化、升华其精神面貌与思想境界的功能。所以,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转贴于 (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音乐素质教育在启迪智慧、开发智力、提高人的创造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爱因斯坦曾说过:“我的科学成绩有很多是从音乐启发来的。”实践证明,音乐可以使人的心态产生变化,可以升华思维和理智,产生激情。这种超越语言和文学层次的理性认识,不仅可以开阔知识视野,而且可以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促进左脑和右脑的互补作用,这也体现了音乐对智能的渗透作用和特殊功能。人的大脑被分为结构基本相同但分工不同的左右两个半球,负责抽象思维,完成语言、阅读、书写、计算等工作的左半球称为“语言脑”;负责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具体完成音乐、情感等工作的右半球被称为“音乐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强调:“只有当大脑右半球也充分得到利用时,这个人才最具创造力。”例如被称为“浪漫主义艺术家”的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一生与音乐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既是一个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又能弹得一手好钢琴。
音乐内容的多解性、不定性特质,可以训练学生大脑的反应能力,促进学生大脑协调发展,挖掘大脑潜能。例如在合唱训练、音乐欣赏等音乐实践过程中,都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可以使学生的听觉和感知能力、反应能力更加敏锐、协调,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联想、幻想力。
音乐素质教育还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观察力。比如,由于作曲家生活时代、环境、素养、经历和艺术趣味的不同,要全面欣赏一部音乐作品,应该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民族风格、作者的创作个性等等。所以,通过学习和接触中外优秀音乐家和他们的作品,可以懂得不少政治、历史、地理、自然等方面的常识,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自然。
(三)培养学生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
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这是音乐教育最基本的本体功能。即音乐教育具有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理解音乐和创造音乐能力的作用。这些音乐本体功能是审美教育的基础。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是审美性,这种审美性质是以音响为表现手段,构建成独特的流动的审美形式。音乐能够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形象去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更直接有力地“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贝多芬语)。因此,音乐的美感力量是独特的,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可以涵盖和替代。
三、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正因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存在异同,两者为了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将实施音乐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应采取具体措施从多方面着手进行音乐教育改革。
(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1.必须提高普通高校领导对艺术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一些学校只停留在开展课外活动,对开设艺术选修课的意义认识不足。
2.缺乏普通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管理法规和条例。因而有的学校没有管理艺术教育的机构;没有专职艺术教师的编制;缺乏艺术教育活动经费、场所和设备。
3.在全国1000多所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师资缺额很大,没有可靠的师资来源。现在普通高校任教的音乐教师,申请高级职称困难,往往以音乐院校的评审标准对待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
4.需要编写、出版普通高校开设音乐选修课所需要的多种教材。有些教材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更好地体现普通高校的特点。
(二)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在音乐课堂中,要选择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教材。彻底摒弃音乐教学中表现出的全盘西化的“一元论”观点,构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新观念。增加传统音乐教育的比重,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简化现有教材中专业性强、难度大的基础知识,多选择贴近高职生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以高职生音乐审美能力、审美素质的发展为本,培养高职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使高职生学会鉴赏音乐、体验音乐。
2.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也要具备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技能,加强自身健全人格的培养,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并有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音乐教学科研能力,为音乐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3.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国内外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科学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来。例如,“构建主义课堂教学”是目前被国际社会广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模式。它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互动教学,教师通过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培养其对学习的责任心和自主感来促进学习过程。
4.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应更好地运用到课堂,有经济条件的学校应引进现代科技手段,多媒体设备的综合运用和课件制作可以为学生创造更为生动的课堂,对更好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对音乐作品的讲解等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181.
[2]《艺术教育重要法令》第1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4月出版.
高职和高专范文5
关键词: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河南省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分析
收录日期:2012年3月31日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培养人才和不断完善自身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本校特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高职高专院校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一)校园文化建设已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要求。目前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都认识到学校培养目标不光是应用型人才,更应该培养学生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品性,为社会输出具备良好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全人”。各院校都根据自己的特色和特点,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治校精神,在精神文化的感召之下,学校《校训》、《校风》、《校歌》等都激励着各院校的师生。
(二)高职高专院校制度文化建设和管理日趋完善。大学校园制度文化引领、指导、约束着大学校园成员的行为,使之与大学的精神理念相一致,是形成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随着对校园文化认识的加深,高职高专院校的管理制度在不断的建设和完善。学校都建立了完整、可行的规章制度,绝大多数学校都把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了教育评价制度和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等。在抓好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还加强了对各种制度的宣传力度,保证了制度的执行,做到有章必依、违章必纠。
(三)校园文化实践日益规范和丰富。随着学校各方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广泛关注和深入实践,校园文化建设日益规范和丰富。学校为了扩大学生的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通过开设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课程和讲座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还组建了各种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促进了大学生全面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同学们的合作、关爱精神,培养同学们的奉献精神和爱国精神,增进学校内同学之间及同学与老师的交流。
二、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环境文化不完善。校园环境的优美程度是现代学校文明的重要标志。优美、和谐的环境可以熏陶、感化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明的校园环境对教育和教育对象起着积极促进和鼓舞作用。北大的燕园和未名湖,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氛围,使走在校园的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校园的文化气息。由于目前河南省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在建设新校区,在建设过程中,物质环境方面存在设施还不完善,条件简陋的情况,各方面的配置还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会导致产生失重的感觉。
(二)网络平台利用不当。网络为师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平台,学生利用网络查资料、浏览信息、收发邮件等,提高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但是,由于高职高专校园网站资源短缺,内容乏味,学生经常喜欢打开其他门户网站,非健康网络文化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喜欢在寝室玩网络游戏,乐于在网络游戏中寻找自我。同时,由于国家对网络的监管不严格,许多学生出于好奇心也浏览过。随着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污浊的网络文化影响着社会风气,也导致学生人格、心理出现了各种问题。
(三)专任教师的作用被边缘化。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载体和保障,精神文化是目的。教师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对学生的作用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提高技能,更多的是品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目前,由于大多数新校区远离市区,专任教师每天忙于“走教”,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路途中,除了上课时间外基本无暇顾及学生,也无法指导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同时,教师为了评职称,出于科研的压力,必然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论文”上,与学生的交流机会较少,感情自然就无法与学生很好地融洽,因此专任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被边缘化。
(四)人格培养欠缺。受市场经济中物质文化高消费的诱惑和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在迷茫中变得模糊不清。各高职高专院校虽然也已开始关注人格的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分数作为评估教学质量的杠杆,高校教育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在搭建有效的人格教育平台和人格教育的培养力度方面欠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误区,如在培养手段上重视传统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主体作用,在内容上过于强调社会道德的要求,忽视个体心理的需求等,导致了一部分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辨别是非的能力、公德意识、责任感等都较差。
三、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也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随着校园文化建设,如何使校园建筑、教学设备、文化基础和生活设施等有机结合,是学校应注意的问题。学校通过改善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物质建设,可以使学生在优美、和谐的环境中,在美的熏陶下提升人格修养的自觉性。同时,学校也要注重校园软环境建设,如重视环境卫生的整理,要在公共场所布置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等,通过文化氛围、给予受教育者一种潜在的教育。师生在现代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够陶冶情操,身心愉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和行为。
(二)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构建良好校园人际环境,每位师生都有责任。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前提,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接触、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与沟通,理解学生的喜悦和烦恼、欢乐和忧愁,建立一种互相信任、彼此尊重、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消除由于贫富差别等原因,出现的群体分化现象,使同学之间长期处于友好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最后,领导应该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教工观,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教工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让学校的教工有一种归属感,这是调动教工积极性的关键。
(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网络丰富了校园文化,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网络也使得高职高专的德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高职高专应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和网络道德,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悟守网络规范,文明上网。同时,学校也要建立好自己富有特色的校园网,如建立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讨论专栏,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科技文化活动,形成浓郁的网上校园文化氛围,吸引学生多浏览校园网,积极发挥校园网络的正面引导作用,使网络真正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
(四)加强校企文化的互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互动融合,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以提高,而且使他们体验到除了校园之外的企业文化生活,促进精神面貌、价值观、职业意识等的改变和提升。因此,高职高专应加强与企业的衔接,借鉴和吸纳包括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战略目标等企业精神文化,在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适当地融入企业特色,要让学生在就业之前就能认同和接受先进的企业文化及价值理念,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从而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企业和岗位的磨合期。
主要参考文献:
[1]殷锡武.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6.
高职和高专范文6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图书馆员;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25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Medical Librarian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hould Possess
MENGZhao-ying
( Shangqiu Medical College Library,Shangqiu 476100,Henan,China )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Medical Library.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improving the medical quality of Librarians. Discusses how to rais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Libraria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College Librar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Medi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Librarian ; Comprehensive quality
高职高专医学图书馆是为医学教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重要机构,同时也是医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不断扩大知识范围,提高医学文化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场所。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及普及,光盘数据库以及网络数据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图书馆馆藏资源也变得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从单一的印刷型图书资源发展为印刷型及光盘型、网络型图书信息资源共存[1]。 而就医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内容而言,图书馆员不但要具备图书馆的基本知识,而且还应掌握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笔者认为,医学图书馆员只有具备综合素质,才能从简单的图书馆管理员转变为医学信息服务者。
1 提高高职高专医学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医学高职院校是专业性很强的高等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开展情报科研服务的成效,影响读者的信息采集,总之,影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就我校图书馆而言,不少馆员面对科研人员的各方面信息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对医学科研、课题方面的信息需求更是难以对付。这就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备更好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图书馆工作。
2高职高专医学图书馆员具备的综合素质
2.1高职高专医学图书馆员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医学院校图书馆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素质,这是图书馆员的素质中的最高层次,是图书馆员诸要素中的灵魂和统帅[2] 。图书馆员是文化的传播者,图书馆员要熟知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正确的理论引导读者,同时要有较强的政治辨别能力,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心全意为大学生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员政治思想素质的核心,也是学校图书馆工作者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学校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2.2高职高专医学图书馆员应具备的业务素质
2.2.1掌握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就我们学校图书馆来说,图书馆员每天要面对的读者绝大部分是医学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医学教学工作者。图书馆的工作不仅仅是为读者提供所需书籍,在一定程度上,它已从被动的为读者服务变为主动地为读者提供信息。每个月都会有大量的医学专业书籍采集进馆,如何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利用价值最高的医学书籍。笔者通过在图书馆工作发现,医学专业图书借阅率相比较社科类以及语言类图书低很多,这对于医学院校图书馆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通过一些大学生读者调查研究分析,很多医学生到图书馆后,不知道借阅哪些图书才能补充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感觉到很盲目,有点无所适从,在进医学图书馆之前,心理充满了期待,可是走进图书馆医学书库以后,看到数量庞大的图书资源,顿时手足无措,脑子一片混乱,基本上都是在里面浏览一圈就选择了离开。因此,要想提高医学图书的借阅率,图书馆员必须全面的了解和精通医学专业知识,了解医学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医学学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和分析读者的深层次信息需求,从浩瀚的文献信息资源中鉴别、筛选、提炼、整合出实际需要的知识信息,才能指导大学生读者借阅所需补充专业知识的图书,给读者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的专业信息服务。
2.2.2提高丰富的医学信息意识医学图书馆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图书情报专业是建立在图书馆学和信息情报学学科理论基础之上的,只有掌握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具备信息道德素质、信息意识素质和信息能力的素质,才能提高丰富的医学信息意识,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需要。信息道德素质是人们在整个信息活动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要求馆员在收集、选择、下载和使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国际、国家的各种信息系统的信息传播和信息使用的有关法律和法规;信息意识素质是指人们在信息活动中的敏锐的心理反应,包括对信息正确的认识和对信息需要的准确度的把握;信息能力素质是指人们在获取、分析、利用信息的潜在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应用能力及其评价、鉴定能力和较娴熟的应用信息处理图书馆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医学学科信息意识来说,它们是反映人们对医学信息工作的性质、作用的认识程度,是关系到能否发挥信息能力的先决条件。信息时代充满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员要在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源中进行有效的获取、评估、开发以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对核心信息进一步加工、整理和运用。所以医学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才能为读者提供医学专业知识的信息资源,才能为医学高职院校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3高职高专医学图书馆员应具备的技能素质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文献信息资料,无论是其数量和质量,还是图书信息内容广泛性上,都将空前的增加,高科技的图书和含高科技知识内容的图书占很大比例。所以,作为一名高职医学院校图书馆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技能素质:中文知识、外语知识、数学知识、计算机知识、检索知识等基本知识。
中文知识即语言学与汉语方面的知识,作为医学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对象,无论是社科类图书,还是医学专业类图书,绝大部分都是中文图书。虽然汉语是工作人员的母语,但是汉语的素养并不一定都很高,因此,提高中文知识素养也是必备的。外语知识。随着网络化的进一步扩大并与国际接轨,世界各国的文献信息及图书馆外文书籍的数量也逐年增加,这都将成为读者利用的内容。针对我校图书馆来说,每年外文图书和期刊都在不断增购。所以, 在外文情报资源集中的馆内图书管理人员的外语素养相对而言就应该更高一些,只有他们熟悉外语,才能充分熟悉馆藏资源,也才能与读者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及反馈。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主要原因在于在流通部门有很多统计比率和数据都是通过数学知识来体现的,例如:藏书利用率、文献流通率、文献查全率、读者阅读率、拒借率等都需要数学公式来计算。图书馆工作的好坏,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需要这些数字来说明,而了解这些数值也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随着计算机在图书馆的普及以及广泛应用,图书馆员具备计算机知识也是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必备条件。应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包括计算机日常操作、信息检索技术、光盘多媒体技术以及Internet的实用技术等。掌握了这些基础的知识及技能,才能保证图书馆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也才能为图书馆的每一位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4高职高专医学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指的是在一定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与外界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心理品质的综合[3]。比如,我们高职医学院校的图书馆员,对于大学生读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在工作中学会心理调节,克服不良情绪,培养强烈的自信心,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压力,勤奋、乐观、顽强地去面对现实,挑战"压力",找出自己在新时期的现代化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方面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从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意志、知识结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变心理上的压力为工作上的动力,凭着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饱满的热情、坚忍不拔的毅力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3结论
高职高专医学图书馆以其自身特色的服务对象,特色的图书信息资源,对于在馆内工作的图书馆员而言,要求的综合素质更高一些,而图书馆员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并且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的提高这些素质才能将医学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做好,使医学院校图书馆为专业读者提供专业特色的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默涵.论医学高等院校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培养[J].图书档案管理,2010,(30):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