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剑楼随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剑楼随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剑楼随笔

三剑楼随笔范文1

还是死去

我都是一只牛虻

快乐地飞来飞去……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有一部翻译小说深深感染了当时的中国人,曾有一部前苏联电影激励了当时的每一个中国观众,曾有一种理想情操鼓舞着中国青年奋发向上……。这部作品就是《牛虻》,这个人就是――牛虻。整整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尽管社会观念和价值尺度不断更迭,但人们却一直崇敬他,怀念他,始终记着他的这种永放光芒的精神。

女作家艾捷尔・利莉安・伏尼契(1864-1960),是爱尔兰人,常住伦敦,在纽约度过晚年。1882年,她得到亲友的一笔遗赠,只身前往德国求学。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其间还曾在柏林大学听讲斯拉夫学课程。1887年学成归国,在伦敦结识了流亡在此的各国革命者。其中俄国民粹派作家克拉甫钦斯基(笔名为斯吉普涅雅克)对她影响最大。在他的鼓励下,她曾前往俄国旅游了两年,和彼得堡的革命团体有过联系。1892年,她和一个受过她帮助、后来从流放地逃到伦敦的波兰革命者米哈依・伏尼契结婚。夫妇俩一起积极参与俄国流亡者的活动。伏尼契担任了流亡者办的《自由俄罗斯》杂志的编辑,她还出版了《俄罗斯幽默文集》,其中翻译介绍了果戈理和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的作品。伏尼契还结识了普列汉诺夫、札苏里奇,并曾到恩格斯家里作客。

小说《牛虻》自1897年出版以来,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在我国自1953年翻译出版后,发行量达100多万册。据说,当年是最畅销的翻译小说,特别是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巨大。在公交车内,在飞机上,在轮船中,在阅览室,在私人的书橱里……,都能见到牛虻那粗犷坚毅的面容。朋友聚会,茶余饭后,人们都在谈论“牛虻”。如果有谁不知道牛虻,一定会被大家耻笑并被逼着“补课”。可见影响多么广泛。如果套用今天的时髦用语,那就是谁都是牛虻的粉丝,因为他是所有正义感人士的偶像。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刻画出了一个血肉丰满、呼之欲出、影响了使用26种不同语言的不同国家青年的艺术形象。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意大利正遭受着奥地利人的野蛮统治。富有正义感的青年英国侨民亚瑟和千千万万意大利人一道投入到了抵抗斗争之中。但是,当他面对同志的误解、恋人琼玛的痛斥,以及知道,出卖他的,竟是他一向爱戴并视为生身父亲而事实上的确是他父亲的神父蒙泰尼里时,他留下了一纸“遗书”出走了。十三年后,当他遭受过非人的境遇,满身创伤归来时,已经是声名赫赫、富有革命经验的抵抗运动领导者。因为他斗志旺盛、谋略过人,被时人称为“牛虻”。然而,等待他的,同样是找回父子之情还是势同水火的考验,面临的仍旧是同昔日恋人能否心意沟通的煎熬。最终,他和父亲都为了维护各自不同的理想而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这样一部文学名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共同遗产。牛虻也早已成了为了事业和理想忘我牺牲的不朽艺术形象。据说,梁羽生曾在《三剑随笔》里就曾自称《七剑下天山》就是以《牛虻》为蓝本的。《牛虻》与同时代其他几部著名的外国小说不同,他不属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样的红色经典,也不是《简爱》那样的纯感情小说,他结合了革命、战争、爱情各种元素,极适合于改编成戏剧作品。虽然牛虻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但他的精神是人类永远需求的。如今物资生活虽然非常富足,精神生活虽然极尽繁多,但也使某些青年的信仰和理想的选择陷入迷惘。这说明我们的文艺演出市场应该有更多方面的选择。因而,重新介绍牛虻,重新认识牛虻,已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积极意义。然而很奇怪,这样一部影响巨大的作品理当是戏剧艺术家们改编排演的首选,事实上却鲜有排演。除了在个别大学里偶有改编演出,且影响有限外,国家演出院团几乎无人问津。难道说牛虻使艺术家们敬而远之,望而却步吗?今天仔细想来,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小说中的“宗教”问题难以处理。因为原小说的很多戏剧冲突是建立在维护和抨击“宗教”问题上的。牛虻和他的政敌但同时是生身父亲的神父蒙泰尼里的矛盾冲突很多也是表现在这方面的。虽然如此,但人们还是渴望走近牛虻。2005年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文艺创作中心、万科影视有限公司、北京喜年电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新文化广播电视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吴天明执导的,全部启用乌克兰演员的电视剧《牛虻》已经拍竣,不久即会与观众见面。

介绍和排演经典名著历来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剧目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将这部作品成功地搬上戏剧舞台,话剧中心做了很长时期的准备,编剧刘永来和导演雷国华接受任务后,没有去图解这部文学名著,而是尽力找到这部作品的精神精髓,找到它与今天联接的精神内核,淡化原小说中浓厚的宗教色彩,并使之退居幕后,重点表现的是“爱与背叛”的人性化主题,力求取得当代观众特别是青年的共鸣和共识,使整个演出表达一种现代的审美,从而让历史的名著更具有现实的力量。两位作者经过无数次的对原小说的研读,精心结构,刻画人物,认真打磨,先后六易其稿,终于较好地呈现了牛虻的精神风貌。

要成功地演绎这部文学名著,除了剧本的把握外,演员的选择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对于这部作品,需要很棒的演员去创造活生生的角色,对于广大演员来说,又非常渴望演绎这部悲壮的作品。亚瑟(牛虻)、蒙泰尼里、琼玛是几乎所有演员演艺生涯的梦想。剧中的父子情仇、亚瑟和琼玛的生死爱情、激荡人心的戏剧冲突太让演员们着迷了。正因为如此,有的演员已经在自动请缨了,还有的演员在积极地准备着、窥视着。那么,最后究竟是谁将出演此剧呢?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