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老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老师范文1
教师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工作、经济和身心三方面。这里笔者就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是面对学生的压力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我们教师都是非常善良的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教出好的学生,教出有用的人才。但由于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不够,对教育的艰巨性认识不足,往往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当学生违反纪律时,教师便会变得非常烦躁,常抱怨:我的学生怎么这样不听话呢?怎么这样不懂老师的心呢?尤其是一个问题教师强调了多次,仍然不见效时,教师的这种心理尤为突出。当教师满腔热情地想提高学生的成绩时,却发现现实中的学生的理解能力是那么低,学习习惯是如此的差时,便常会心灰意冷,产生强烈的挫折感,没有教好学生反而被学生“带坏”。加上其他的种种压力,便会对教育产生绝望的心理,从而厌弃教师这一职业,在学校里受尽“煎熬”。
对于这种现象我想我们青年教师应该想到调节自己的心理,把自己从“煎熬”中解脱出来。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一句话:与其把希望寄托在环境的改变,不如去改变自己。你高兴也好,烦恼也罢,学生还是学生,不会因此而改变。不如换一种心境,笑对学生,笑对烦恼。
首先,我们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教师绝对不是万能,我们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而学生也不是圣者,他就是要犯错误的。“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也只是我们应追求的目标,而不是教育规律。作为教师我们不要希望我们学生永远都不犯错误,也不要希望我们的三言两语就能感化我们的学生。无所不能的上帝也不是没有感化撒旦吗?百年树人,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深刻的揭示教育任务的艰巨和漫长。假如你带学生三年,能让学生稍微有所改变,譬如爱迟到的同学迟到的次数减少了,那也就是说明你的教育有些效果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他教育得再好一些,而不是让他做最好的,同时对他的反复要有心理准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这些细微之处体会我们劳动的成果,让自己沉浸在教育的成就感中。
其次,教师要有自信
在带班的过程中,我们总觉得别班的学生比自己班的学生做的要好,学校领导常表扬的也是其他班。想想自己也努力了,就是做不好,从而在内心产生失败感,对自己丧失信心,对教育丧失信心,从此一蹶不振。试想一个精神颓废的教师如何带出自信的学生?我们的大部分“差生”不是命里注定而是在无数次的考试中丧失信心。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充满自信的教师去帮助他找回自信。只有帮他们找回自信,才能让他们不再成为“差生”,才能使教师自己有种成就感。因此,相信自己是一个教育天才,最终能教育好让你头疼的学生,即使现在不能够,那也仅仅是时间的问题。只要我们在他的心里植入了美好的心愿,总有一天会萌芽。
第三,要有开阔的胸襟
我们教师常常要面对蛮横无理的学生,我们应不断的告诉自己:学生只是个孩子,他还不懂事,我们作为成人又如何能与一个孩子计较呢。碰到说话放纵无理时,不妨也来些阿Q精神。这样一想心中的怒火自然也平息了大半。然后以我们最大的耐心去教育学生,以我们的真挚的爱心去帮助学生。接触多了,我想学生会在心里面有你这个老师,从而开始配合你的教育。只有用我们教师的人格魅力才能化开封存已久的坚冰。
第四,学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师的职业特点需要教师具有稳定的情绪和自控能力。当你碰到非常恼火的事情的时候不妨用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是“宣泄法”。这是一种通过适当渠道把胸中的郁闷释放出来的方法。当你为一件事所困扰时,不要闷在心中,而要把它讲给你所信任的人听。这既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又可以从对方那里得到忠告,从而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把自己认为不愉快的事或痛苦的感受叙述出来。二是暗示微笑法。笑能消除精神和神经的紧张。当你自感情绪欠佳或精神紧张时,可以找来亲朋好友娱乐一番,讲几句话,笑上一阵,大脑皮质里出现一个兴奋灶;也可以闭上双眼,面带微笑,在心理给自己以积极的暗示:不要皱眉头,烦恼就会过去……三是体育锻炼法。此法既可以促进机体功能,又可使精神放松,使紧张心理得以缓解,达到增进身体健康的目的。四是变换环境法。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自觉地运用变换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办法来调节情绪,摆脱心理压力。当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下班后心情仍很烦躁时,不要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可干些家务,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或者串串门,聊聊天。这样有意识地变换生活环境,就可以分散和消除不愉快的心理,受到一些自我开导性启发,情绪就会稳定下来。
参考文献:
心理老师范文2
1、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生活学习中,除了严格引导他们遵守纪律之外,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做发展中的人看待,了解他们的一些喜好、性格特点,平时多接触多关心,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接受老师,老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症结,灵活改变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
2、学校里,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仅体现自身的素质,也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会学习老师的一些动作或习惯,并模仿。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作用,以理服人,让学生明白一些事情是可以通过讲道理解决的,明白道理才能做好其他的事。
3、情绪是可以传染,积极的情绪会起到鼓励的作用,消极的会产生不良的作用。老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和情绪,比如课堂上多微笑,微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另外多对学生说些鼓励的话语,主动与学生互动沟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来源:文章屋网 )
心理老师范文3
现在我们初中的老师被要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考试.为的是可以教育学生.其实我发现老师的心理也不健康,在我们学校,大部分的老师心理不健康.只有一个时间是健康的.那就是暑假.因为那时没心理负担.但是一到开学.心理就又开始不健康了.因为压力实在是太大.首先是到哪里去任教的问题.一不小心你就会被调到偏远的山区.那就有苦吃了.还有就是学科成绩,这是唯一的目标.你是合格还是不合格全看你的成绩.其它的不管.所以一开学就没得空了.心上象有一块沉沉的石头.一直抓学生的成绩.唯恐落后.一直到暑假开始.知道了结果.如果成绩好的话,整个暑假就比较好过.如果成绩比较差.就还是得胆心这个不合格会不会轮到自己头上.所以说老师心理上的这块石头往往影响到对学生的态度上.恨铁不成钢和体罚,变相体罚等等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
以上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就是待遇问题.虽然老师有假期.但是也没什么可以做呀,旅游需要钱,就那么点钱游多远?这一次去海南用了6000多.还真点心疼呢.但平时我们除了工资,几乎没什么钱了.工作时间呢?从早上6点多.到晚上5点半.作为班主任的一星期两次要到9点多才能离开学校.上夜课就更不用说了.而其它事业单位就没这种情况了.他们8点钟上班.下午也是很迟才上班的.而我们中午为了抓学生的成绩几乎是没得休息的.他们工资比我们高.高中的老师尽管跟我们差不多辛苦.但他们工资比我们高多了.这样的一比较心态又不平衡了.还有班主任,没几个愿当班主任,因为实在是太辛苦了.整个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没几个愿当班主任,当的大多数是不得已而为之.
最说领导上的课差不多都是副科,不用调测的.有的还不用任课,多余的课压在一部分老师身上,老师累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却在那儿高唱"今年我们学校老师超编...."活儿谁干得多.谁挨的批评就最多.钱就拿得最少.活儿干得最少的,好事样样有份,坏事一样都轮不到.
所以说要心理疾病要治疗的首先是老师而不是学生.
心理老师范文4
教师信息
姓名
刘林
教龄
1
年级
七年级
教学内容
课题
老师,您好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自主设计课程,暂无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1.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思维方式由儿童时期转向成人阶段的过渡期,由此会引发人际关系转变,师生关系是转变的重要层面;
2.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增长,思维上“以自我为中心”是最大的特点的阶段。“挑战权威”的意识逐渐觉醒,体现在行为上就是对老师的防御和反抗;
3. 青春期学生的情绪色彩鲜明,变化速度快,但是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差,由于人际关系导致的情绪波动很容易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当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处理不恰当,往往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师生矛盾,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4. 学习中面临着学习科目增多,学习任务难度加大的情况,学生对学习的无力感和逆反更容易引起对老师的逆反心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在和老师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主动沟通,了解主动沟通的技巧;
2. 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能在学习生活中试图对老师进行“换位思考”,并能够将思路延伸到其他社会情境中,提高学生人际关系中的情商;
3. 通过解决师生人际中的矛盾,培养学生人际思维。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体验情境,讨论解决办法的主动式体验学习,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他人的感受和思路。
2. 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与老师换位思考,代入老师的社会角色,有助于实现情感态度的转变。
3. 过程设计多为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从而带动思维进步,强调在日常人际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本节课旨在通过探究学习与思考,让学生对自己“学生”的社会角色有更全面的理解,通过师生关系中的“换位思考”来促使学生理解老师;进而能够将处理人际关系、理解他人的社交技巧泛化,延伸到与社会中的其他人的交往中,以更加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2. 协助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即: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以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为宗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生学会主动和老师沟通的技巧;
2.理解换位思考;
难点:
1. 本节课的难点就在于学生能够真正懂得换位思考,并且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而不是流于表面。
2. 通过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新型师生关系的关注、转变。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提问导入:
请学生向四周看一下,你的周围最多的什么?
(“人”)
我们每个人都处于复杂的人际网络中,都是“社会人”。人际关系是影响我们心理的重要生活方面,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很重要。在我们的人际网络中,有这样不可或缺的一类人。
猜一猜:
Ta最早几乎出现在我们蹒跚学步的时候,从照顾我们,慢慢教会我们生存的基本技能;
Ta每天有超过8个小时的时间都在我们身边,不断教会我们长大,他每天在我们身边的时间还会因为我们的长大而延长;
Ta是我们心中知识和智慧的象征,ta的知识仿佛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我们的眼中,ta永远都不会出错;
我们常常将ta比作辛勤的园丁,比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人,ta们是最有奉献精神的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设计意图】除了增加课堂趣味性,引起学生的注意,该段内容还要起到突出强调教师在我们人生历程和学业生涯中的重要性,要有情感,引起学生共鸣,唤醒学生对于老师的情感。
导入课题:
是老师。
老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陪伴了我们很多的时间,请你分享一下在你的人生中印象最深刻的老师,你与ta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喜欢-不喜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享和教师之间感动和冲突的不同事件,能够引导学生分享出来内心的冲突是打开学生心扉,真正施加影响的开端。
提问:你进入初中以后,感觉到我们和老师的关系又哪些变化?
更加亲近/更加疏远/更加平等——我们的关系变的越发“复杂”。
我们要怎么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如何与我们的老师相处。一起学着说一句,老师,您好。
板书:老师,您好。
有人觉得,这句话我们太熟悉了。我们天天都和老师相处,对老师也是非常熟悉。
接下来就要考察你们对于老师的熟悉程度。
二、新课与活动
5-6人一组(准备时候分好组,并选好小组长)
活动一“我们”不一样
1.小组内选定想要描绘的老师(特征明显)并动笔把这位老师画下来,一定要突出ta最明显的特征。
2.班里分享小组画像,介绍该老师的特征。并请全班猜一猜,该小组画的是哪一位老师(外貌特征深入到性格特征)。
3.给老师打分:0-10分,你给这个老师打几分?请按照你的真实想法写下来。
4.组内同学核对,你们对这位老师的评分一致吗?差异大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增加趣味性;具化“老师”在学生本节课中心中的形象,更好带起课堂氛围;直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更能将情感态度迁移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有助于实现本节课的情感价值观目标。
思考:
思考并讨论: 为什么我们给老师的打分不一样?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我。老师和同学一样,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征。正如同学,有些同学外向,有些同学内向,有些同学喜欢运动,有些同学喜欢看书,我们每个人和每个人都不一样,会有关系的亲疏。
老师也一样。会有思维方式、性格特质的差异,我们可能会对一些老师偏爱,对另一些老师适应的不是很快,当我们适应不良,就会再生活中出现小小的摩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活动和思考来自己探索:我们和老师都是有自己的性格的,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奠定换位思考的基础。
活动二情景模拟 老师“冤枉”我了
角色:小张、小李、老师
情境模拟:
老师:我们在这里,将A点到B点的距离设为未知数X,那么C点到到D点的距离就是1.2……
小李:(头偏向小张)小张,这里的X是怎么来的啊?
小张:(头朝向小李)现在在上课呢,下课我在告诉你可以吗?
老师的粉笔头飞向了小张:“我强调过多少次了,我讲课的时候不要和同学说话!你怎么回事?”
小张:“老师,我没有讲话。”
老师:“难道我还冤枉你?”
小张(生气地):“我没有说话。”
气氛变的剑拔弩张。
思考和讨论:
老师和小张谁的错?(很难界定:老师不是永远都对,学生也是)
这种情况可以完全避免吗?(不能)
小张要怎么办?(重点引导)
知识点:
冷处理vs主动沟通
分析冷处理的坏处:教师的职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丧失一部分学习兴趣,学生自己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板书:主动沟通,恰当处理
恰当处理:(提问与技巧)
1. 课下解决
2. 注意措辞委婉,顾及老师面子,考虑情境
3. 等一等再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模拟使学生身临其境,同时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场景的熟悉感,从而感同身受,起到更到的改变认知思维的作用,通过氛围和模拟来实现对学生思维转变的影响作用。
活动三师生交往中的换位思考(雕塑技术)
1.两人为一小组,根据情境进行定格表演。
2.各自呈现出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的模样。(表情、肢体动作、道具)
3.雕塑完成后,保持定格状态20秒。
邀请两组同学到中间来表演:成绩考差了接受老师的指导,无聊、敷衍的样子;被老师惩罚后与同学悄悄怨恨地“吐槽”老师。
师:定格!请用心体会自己此刻的身份。让我们静悄悄地来参观这个主题的雕塑公园。
活动2-1:故事背后——你不曾听到的内心独白
师:刚才我们用雕塑呈现出了我们眼中的老师和学生,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出于我们比较自然的反应
现在,请扮演老师角色的同学,分别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请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请全班同学思考:如果你是老师,你是什么感受?
除了愤怒、伤心,要采取行动,我们、老师们还有一些内心独白,也许是同学们不曾听到的。
播放短片:起立!老师好。
教师独白:我也曾经是一个把教师当作人生理想的人,我也曾经觉得教师是一个光辉、伟大、神圣的职业。但是,当我真正走上这个岗位,我也发现了,我还是那个普通人。任何一个岗位和职业上的人,都首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老师也是人,他们有调皮可爱的时候,也会有疲惫、脆弱甚至犯错的时候。不管他们在我们面前表现出来的是强势还是委婉,是愤怒还是忧伤,每一位 教师的内心始终充满了对学生的关心和责任,因为,我们是一名老师。
有时候,学生会对老师心有芥蒂,也恰好因为我们内心怀有芥蒂和误会,所以眼里的他们才变得很不可沟通。如果我们主动走近一点,我们和老师的关系就会不一样一些。
提问:请你想一想,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你要怎样做到与老师主动沟通,换位思考呢?
1.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将和老师交往过程的感受,大胆地、真诚地传递给老师,不管是喜悦、感动还是委屈、难过,并说明原因。例“老师您今天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我感到无地自容,我希望老师能给我留点面子,请老师用单独谈话的方式指出我的不足。”
2.间接沟通。可以通过书信、QQ、写作等方式与老师间接沟通,避免直面老师的压力。
3.主动向老师反馈学习、生活情况。
4.积极主动挑战老师,共同进步。学习中对老师所讲和书本内容存在不同的观点、想法都可以向老师提出质疑,积极思考,与老师共同进步。
5.宽容老师的小错误。
6.真诚地说一句:“老师,您好”。
作业:
卡片写下你对于某一个老师的欣赏之处。
板书设计
老师, 您好
一、“我们”不一样
二、走近老师 主动沟通
恰当处理
三、学会换位思考
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要放在引发学生的共鸣,因为对于道理的讲授对学生来说已经比较熟悉,需要把中心放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上,这样能够更好的引发学生的共鸣;
2. 对于材料的选取要注意贴近生活,这样学生才有代入感,更好的引感上的共鸣。
心理老师范文5
一、句子要正确
我们经常发现如下一些问题:
1. 滥用定语从句。如,My family who care about my study very much. 考生本想追求句子出彩,滥用错用了定语从句,画蛇添足,反而出错,整句缺少了谓语。可改为My family care about my study very much(不用定语从句),或改为My family, who care about my study very much, make me the happiest one in the world(补全主句的谓语,但意义与前句不同了)。
2. 误用状语从句。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缺少主句,只把状语从句写出来。如,The first time I got to understand that... / When I first understood what he meant等句子都只是状语从句,没有主句。考生要切记:任何一个句子,有从句就一定要有主句,否则句子结构就不完整。
3. 单词拼写错误。这是写作中常犯的一种低级错误,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平常记忆单词的时候,尽量边看边写,同时要拼读,声音不要太大,自己能听见并在大脑里留下印象即可。
二、例子要切题
这主要发生在任务型作文中要求记叙相关经历和对某一现象发表看法的时候。一般来说,我们所写的故事可以仿写所给文章中的故事,避免偏题。比如文章中讲一个小孩身体残疾,医生结论是以后不能跑,结果他在自身的努力和家人的鼓励下,最终在学校的运动会中取得了3000米第二名的好成绩。那么我们可以写自己或朋友或家人遇到了什么困难或不如意,但始终没放弃,最终在某方面成功的事例。但如果切入点在医生,写成我们不应该枉下结论方面的事例,那么很容易被认为是偏题,还有,内容要有深度,仿写不是换个名字换个身体部位就可以了。再如主题是“受助与感恩”,要求叙述一次你或他人接受陌生人帮助的经历,结果学生写成了你帮助了别人而别人不感恩的事例,也容易被扣分。
关于发表看法,建议同学们从主流思想来写,不要太偏激。
三、卷面要整洁
阅卷老师要改很多卷子,不可能把每个句子都看完,很多时候只是用眼睛扫视到几个句子,然后凭感觉打分。有的同学虽然句子写得都对,也用了一些很好的写作句型,但却得分不高,原因是空行太多,卷面又不整洁。因此,建议考生在写作的答卷上空2到3行为宜,同时注意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要涂划留补丁。
四、内容要相关
基础作文一般都有较为具体的写作内容,因此通常不用花心思去考虑增添别的信息。而任务型作文相对来说让考生发挥的空间较大,但由于受汉语思维的影响,考生往往会显得罗嗦,写了一些不重要或无关的话。建议考生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围绕该任务写作所要求的主题,思考所写的句子能不能说明主题,是不是废话。
五、句式要丰富
这主要是针对英语基础较好、语言运用较有把握的同学。要避免单调的“主谓宾”式一写到尾,可以穿插使用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非谓语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等一些高级的语言形式。比如我们对照下面几个句子:
(1)Though he failed the exam, he still worked hard.
换为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he failed the exam, he still worked hard.(换为介词短语)
(2)He went to bed, and his door was open.
换为He went to bed with his door open.(并列句换为with结构)
(3)My home is situated 500 meters from the park, so it has a good view.
换为Situated 500 meters from the park, my home enjoys a good view.(非谓语动词短语作状语)
(4)So I appeal that we help each other and build up a harmonious society together.
换为From the above two stories, I am deeply convinced that if every one of us can offer to help each other, we can build up a more harmonious society where people trust each other.(定语从句,复合句)
显然,换后的句子在结构上要高级多了,同时读起来也更有节奏感。考生要在平时注意多积累这类句子。如With the increasing use of the computer ..., As time processed ... It turned out that ..., It is therefore easily concluded that ...等都是写作中可能用到的较好的句型。
最后一点,任务型作文中可以以每个写作任务作为分段的标准,每段用“主题句(或在前面加上承上启下的句子来自然过渡)+ 拓展句(比如原因分析)”的方式来进行写作,就可避免偏题,或漏要点,同时也可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只要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写作功底,并在以上几点上下点工夫,相信你的英语作文一定能拿到较为理想的分数!
心理老师范文6
这种逆反心理现象往往让家长和老师不解,处理起来颇感棘手。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精神萎靡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所以,教师对学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危害不能不引起重视,要积极研究教育策略。
要处理这种现象,我们首先要分析其形成原因。学生的这种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形成这种心理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主观原因在于学生看问题片面和偏激。青少年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固执己见,行为极端。这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他们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客观原因在于教师和家庭。教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法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老师对学生缺乏耐心,说教多于疏导,惩罚多于宽容,看缺点多而不注意挖掘闪光点,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在家庭方面,有的父母因忙于工作或精力有限而无暇顾他,造成孩子缺乏父母的关怀与疼爱,因此亲子关系疏远。
其实,大多数喜欢顶撞、不服从老师的孩子,其产生的原因无外乎下述三点:第一,孩子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较严重。第二,家庭因素,父母由于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和孩子之间缺少应有的沟通与交流。再有就是有些父母,由于工作压力等原因,脾气暴躁,使得孩子的反叛情绪更加严重;有些父母由于本身就有人格缺陷,所以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下,必然会出现一定的人格及心理障碍。第三,是教师方面的因素。老师普遍喜欢学习好的孩子,一些素质较低下的老师,根本不正眼看待学习成绩较差或者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使得这些孩子有了被忽视的感觉,进而使得逆反心理不但不能解决,反而加重了。
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建议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应对措施:
1、经常、持久的心理辅导。对于青春期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同时,要教育学生逐步学会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本人的自我调节。要指导这类学生多一些阅读,开阔视野,把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3、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与帮助。可以要求学生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俗语写下并贴在家中的书桌上。教师和学生应相互换位思考,理解他们的心情,原谅他们的错误,学会运用“角色转换”和“心理移位”,从而减少逆反及不服从心理。
4、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家长要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5、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努力去理解学生,正确对待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要尊重他的知识,可以向他请教他感兴趣的知识,当学生听到老师想跟他学习时,他会感到很兴奋与自豪,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就缩短了许多。这样,可以使得学生乐意与班主任亲近,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
6、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的上进心,变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被人重视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