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黄河的资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黄河的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黄河的资料

有关黄河的资料范文1

关键词:黄河 断流 趋势 预测

1.断流情况概述

1.1断流起始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径流观察工作始于1919年,距今已经86年。但黄河断流,特别是长时间大尺度(河长)断流是近年来发生的事。

1960年,黄河三门峡大坝建成蓄水,由于运用不当和考虑不周造成黄河下游花园口断面断流25天,高村断面断流7天,利津断面断流141天(利津断面长时间断流主要是因为其上游王庄引黄闸为引取水资源,在河道中筑坝将水堵死所致)[1]。除此之外,一直到1972年,黄河断流的“序幕”渐渐拉开,而且,呈现出了愈演愈烈的趋势。

1.2近年来的断流情况

黄河断流自1972年起始之后,在距今(1995年8月)不到24年的过程中,其断流频数、历时和河长,均不断增加。以利津水文断面为例,70年代的最长年断流历时为21天,80年代的最长年断流历时为36天。进入90年代后,该断面的年内断流历时急剧增加,1991年断流历时为16天,1992、1993、1994年断流历时分别高达82、61和75天。1995年,仅1-7月份断流历时就已高达121天(见表1)。

70年代至80年代的断流历时,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6月份。然而,进入90年代后,黄河下游的断流历时迅速向冬春季的2、3、4月份和夏秋季节的7、8月及10月份延伸。从表1可见,黄河利津断面非5、6月份的断流历时,70年代累计为24天,80年代累计为37天;进入90年代后的前6年已累计断流154天。

在过去的20多年中,黄河夹河滩断流仅1981年出现2天间歇性断流,而1995年7月份却出现了有史以来连续断流3天和间歇断流2天的局面,使黄河断流的河长高达662km以上,为黄河下游(按花园口以下)总河长768km的86.1%。

1.3断流引起各界关注

1992年黄河利津断面断流81天,河口地区断流128天。使位于河口地区的胜利油田、东营市和滨州地区的广大市民群众和农村人畜经受了难熬的缺水之苦,蒙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山东省人民政府于当年的7月8日,以明传电报的形式,特急恳请国务院采取果断措施,解救山东燃眉之急。国务院收到电报之后,立即责令国家防总紧急办理。国家防总随即电令河南、山东两省政府,采取坚决措施,严禁引黄灌溉用水;电令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五省(区)暂停农业用水;刘家峡水库加大下泄水量;黄河防总要精心调度水资源,并派员现场检查监督执行情况。

1995年1-7月份,黄河利津断面断流121天,河口地区断流153天,给胜利油田、东营市和滨州地区带来了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河南电视台、黄河电视台和人民日报、大众日报、河南日报、黄河报等新闻单位,接连报道黄河断流情况和断流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的影响。山东省和河南省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统筹调度和限时限量使用水资源,以缓解断流带来的不利影响。断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2.花园口断面来水趋势预测

花园口水文断面是黄河下游来水把口断面。因而,今后一个时期花园口断面的来水量及其年内分配变化,对分析预测黄河下游的断流趋势至关重要。

2.1上、中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趋势

目前,在黄河上中游地区,已建有大、中、小型水库3000多座,总库容约510多亿m3,正在建设的李家峡、万家寨和小浪底等水库,将于2000年水平生效,届时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总库容将达到660多亿m3,比黄河花园口断面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60亿m3多17.9%。按照黄河规划预计,2000年之后,黄河干流还将兴建大柳树、碛口、龙门等骨干蓄水工程,使黄河干、支流水库的总库容达到980多亿m3,比花园口断面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多75%,相当于70年代以来花园口断面实测径流量的2.5倍左右。届时,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资源,即使考虑泥沙淤积影响等因素的作用,也会得到较为充分的调节和利用。

黄河上中游地区已经建设的引水、提水工程近5万处,正在建设的还有引黄入晋,引大(大通河)入秦(秦王川)、盐环定扬水等许多大型引黄、抽黄供水、灌溉工程,这些工程建成后,将给上、中游地区的工、农生产和城镇生活增加供水量,同时也将显著减少花园口断面的来水量。根据有关资料预测,2000年水平,花园口断面的年平均来水量将比1990年水平减少40~50亿m3[2]。

2.2小浪底水库的作用和影响

正在建设的黄河小浪底水库,位于三门峡水库下游130km,花园口断面上游128km。水库设计总库容126.5亿m3,死库容75亿m3,长期有效库容51亿m3,在50年运用期利用水库拦沙库容可拦蓄泥沙100亿t,减少下游河道淤积78亿t,加上水库调水调沙作用,约相当于下游河道20多年不淤积抬高。51亿m3有效库容除调水调沙外,可以调节年内径流,使花园口断面3-6月来水量年平均增加21.6亿m3,使下游同期的灌溉引水量增加17.9亿m3[3]。

小浪底水库以防洪、减淤和防凌为主,供水、灌溉和发电只能在不影响防洪、防凌和减淤的前提下运用。2000年水平,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首先采取逐步抬高水位的方式运用,以减淤拦沙为主,这一时段完成的时间大约需要30年。转入正常运行后,汛期7-9月以防洪减淤为主,基本不蓄水;非汛期10月至次年6月,按防凌、供水、灌溉和发电的主次顺序进行调节[3]。

根据上述小浪底水库的设计指标和运用原则分析,水库建成后,不会增加花园口断面的年平均来水量,在年内调节中,也仅能在满足防凌的前提下,把秋、冬季节的部分水量调入春季3-6月加以利用。然而,小浪底水库的拦沙调沙作用,将使下游河道水资源含沙量减少,给河南、山东两省的灌溉和供水提供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因而,对河口地区而言,可能不但不会受益,反而还会增加断流历时。

目前,河口地区的东营市、胜利油田和滨州地区,已经在每年冬季的1、2月份破冰引水。山东省及黄委会的有关专家也在积极探索破冰引水的方式、方法和技术方案。因而,小浪底水库的调节运用可能会增加河口地区的断流机遇和历时。

3.黄河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趋势

3.1引黄水量增加迅速

在50年代,黄河下游灌区大规模的盲目发展,导致了黄、淮、海平原的大面积盐碱化。此后,引黄灌溉基本停止。1965年,黄河下游恢复引黄灌溉后,年引黄水量逐步增加,70年代走向稳步发展阶段,年平均引黄水量78.5亿m3,灌溉面积102.3万ha;80年代,引黄规模逐年增大,1981-1985年平均引黄水量为96亿m3,灌溉面积达到171.1万ha;1986-1990年黄河下游的年平均引水量为120亿m3,灌溉面积达到了203万ha。其中1989年引水155亿m3,超出黄河分水方案给河南、山东两省用水指标125.4亿m3的24% [4]。

黄河下游的引黄水量若按照80年代的趋势发展下去,预计到2000年水平将达到170亿m3左右。

3.2引黄历时不断加长

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的取水历时有向冬季(11~2月)和汛期(7~10月)迅速延伸的趋势。据统计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七五”期间冬季(11-2月)引水量比“六五”期间增加了71%,若扣除“六五”期间的引黄济津冬季引水量,实际增加的比例为112%[4]。黄河下游冬季引水量迅速增加的原因主要是:①新发展的32.7万ha引黄补源灌溉面积需要与原有的老灌区错开引水时间;②黄河下游春季断流历时迅速拉长,使下游山东河段,尤其是河口地区的胜利油田和东营市、滨州地区等视黄河水为生命之源的区域,为防止黄河断流而大修平原蓄水工程,提前引取黄河水资源。

黄河下游冬季引水量增加的原因,除上述因素外,近年来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对黄河水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城市生活和工业需要全年供水基本均衡,对水质要求较灌溉用水高。然而冬季时节各类工业企业开工较足,黄河水质污染较重,加上引水渠道两岸的污染源加入,使得城市供水往往在冬春季节不得不以加大引黄流量,来保证水质。近年来,新乡市经常因水质问题而加大引黄水量,就是这方面的一个重要例证。

黄河下游汛期引水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下游水稻种值面积增加造成的。同时,在河口地区也有防止黄河秋季断流而提前蓄水的因素。

4.黄河断流的天然因素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分析,黄河水资源的主要产流区兰州以上地区,70年代的平均降水量为491mm,比1920-1988年多年平均值488mm高0.6%;80年代的平均降水量为458mm,比多年平均值低6%[5]。中游地区70年代的年降水量平均值比1951-1989年低2%,80年代低5%[6]。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近年来降水量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据濮阳水文站长系列观测资料分析,黄河下游70年代出现了1975-1979年连续5年的枯水段,该时段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47mm,占1953-1992年平均降水量585mm的76.4%;在1980-1992年的13年中,仅有1990年降水量超过多年平均降水量,3年与多年平均值持平,其它9年都低于平均值。由此可见,天然降水量偏枯也是近年来黄河断流的原因之一。其中,下游引黄灌区降水量大幅度减少是天然因素中的主要原因。

进入20世纪以来,全球性气温普遍增高,从已有的气象观测记录看,包括黄河流域在内的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与北半球接近,亦呈现明显的增暖趋势。以增温为前提,有关方面的国际国内专家预测认为,我国东经110°以西的黄河、长江上游地区可能变湿;而黄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黄淮平原可能变干,出现大旱机遇增多[7]。这对水资源本已十分紧缺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从而给黄河下游日益恶化的断流状况,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5.黄河下游断流趋势预测

5.1利津断面断流历时预测

黄河利津断面的断流起始于1972年,距今已有24个年头(1995年仅为1-7月份)。在这24年中,发生断流的年头数为18年,占总年头数的75%。为了充分利用好这24年的实测断流历时资料,我们依据该时段黄河花园口断面的来水资料和下游各区域的降水、引水变化情况,对断流资料的代表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作了适当划分(见表2)。

从表2可见,各时段的断流历时有随时间发展呈指数形递增的趋势。为此,我们假设断流天数Y,与时段X存

在如下关系:

Y=dexp(bX)

并令:Y'=lnY,a=lnd

则:Y'=a+bX

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得利津断面最长断流天数Ymax与时段X的关系模型为:

Ymax=11.01489exp(0.362326X)

(X=1,2,3……,分别代表70-74,75-79,80-84,……)

其相关系数r=0.791,与r(4)0.05=0.811接近,说明用该模型进行外延预测具有一定可信度。

为此,我们通过上述模型预测得:利津断面2000年水平的最长断流历时为140天左右,2010年水平断流历时为200天以上。按此趋势发展下去,到2020年水平,黄河下游将会出现有全年干枯的局面。

5.2断流频率、河长预测

黄河下游的断流频率在上游来水量显著减少,下游灌溉引水和城市供水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将呈迅速增加的趋势。按70年代断流6年,80年代断流7年,90年代前6年中断流5年的趋势预测,到2000年水平,黄河下游将会年年断流,或者至少出现10年9断及10年8断的局面。

黄河下游的断流河长不但与上游地区的年来水情况和下游160多个取水口的引水运用情况有关,在2000年水平小浪底水库建成以后,还与该水库的调节运用方案和下游各取水口的取水条件等因素有关。

黄河下游花园口~高村河段为游荡性河流,河水宽浅,水流散乱,溜势变化不定,常常造成引水口脱流,存在引水渠道淤积和引水量无法保证的问题。高村以下河势稳定,引水条件较好。预计在花园口~高村河段引水条件没有显著改观的情况下,小浪底水库按照设计的方案运用,黄河下游的断流河长不会显著向上游河段延伸。最上断流断面仍将维持在目前的夹河滩断面,不会延伸到上游的花园口断面,即最长断流河长可达到在650~700km。但若遇到下游地区特殊干旱年份,为确保河口地区有间断的水量,强制小浪底水库采取非常方式运用,黄河下游的断流河长有可能到达花园口以上。

参考文献

[1].王文玲,黄河下游断流情况的回顾与思考,《人民黄河》1995.4

[2].黄委会设计院,《黄河水资源利用》,1986.3

[3].林秀山,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工程规模和综合运用方式,《人民黄河》1993.3

[4].王建中,“七五”期间黄河下游引黄供水情况浅析,《人民黄河》,1994.3

[5].熊贵枢,黄河1919—1989年的水沙变化,《人民黄河》,1992.6

[6].王云璋,80年代黄河中游降雨特点及其入黄沙量的影响,《人民黄河》1992.5

有关黄河的资料范文2

一、开阔视野

网络是一门非常丰富的百科全书,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性强,中学生想要在网上查资料随时都可以,特别对我们的语文铺助教学效果很好。它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老师也并非圣人,也有不知的时候,这时怎么办?很简单只要我们上网查一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而学生不懂的地方就太多了,如果每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问老师会很不方便的,有了网络就不一样了,自己在家就能解决。

在教学中,事先要求学生做到的就是预习,学生在网上对新课进行预习,不懂的内容通过网上问答得到了解决,老师上起课来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

我在上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这个话题时,由于黄河对我们贵州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他们不曾领略过黄河气势,对黄河的感情是淡之又淡,但我在讲这个话题之前,先让学生在网上收集了有关黄河的资料,如:黄河流经哪几个省?黄河的故事你知道多少?为什么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说说有关黄河的古诗?黄河全长多少千米?流域面积有多少?等问题。在上口语交际的时候,学生的表现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通过查资料对黄河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谈起黄河来真是激情澎湃,先前是担心同学们怕说,不会说,但在课堂上却是怕时间不够,没有机会让更多的同学说。当我在写反思时,我意思到了正是由于网络的作用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由此可见网络对我们语文这门课有很大的作用。

二、增大阅读量,获取更多的知识,写好作文

我们除了在网上看新闻查资料以外,还可以在网上读书。语文这门学科博大精深,知识相当丰富,光靠课堂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的语文知识。语文要求学生每个学期的阅读量是很大的,如果买书来读,一是要花不少的钱,二是还要花时间去书店购买,然而有了网络我们轻松多了,坐在家里通过网络就可以读自己想看的书。学生可以在家里读名著,吸取着书带给他们丰富的营养,还可以饱览各种类型作文并把精彩的亮点储存在电脑里面,经常翻阅,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知识丰富了,作文水平提高了。

我在带2010届学生时,刚接触他们就感觉到他们的语文知识贫乏,从上课及作文中都能体现,上课发言不积极,找不到话说;作文中的内容基本上是口水话,是一些陈词滥调没有新意的语言,表达也欠优美。针对这种情况,于是乎,我要求学生每天上网一小时,上网要看的内容是查资料,看新闻,看优秀作文,并把好的事例,好的句子摘录下来,每周老师检查一次。一个学期下来后,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一个好习惯,知识面广了,课堂上也总是侃侃而谈发表着自己的观点;讲故事,也总是娓娓道来,很生动感人;作文内容丰富了,语言生动了,水平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三、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关黄河的资料范文3

1.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黄河,走近艄公,进一步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领略黄河主人动人的风采。请齐读课题——(生读)黄河的主人。

2. 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有关的句子,然后反复朗读品味。

二、 分享成果,内化中心

1. (出示:“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一个小而轻的羊皮筏子怎么可以看出艄公的勇敢?从哪个词语看出的?它究竟小到什么程度,轻到什么程度?“汹涌的激流”是什么意思?“鼓浪前进”是什么意思?

2. 羊皮筏子没有被吞没,还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读到这儿,你又感受到什么?

3. 这就是黄河上的艄公!他正是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这就是黄河的主人。

4. (出示:“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这么小,这么轻的羊皮筏子上还有人,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害怕、惊讶、激动、兴奋、紧张、担心……)

5.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啊,那上面还有人哩!” 指导读好“啊”的三种读音。(第四声,兴奋、激动;第二声,惊讶,难以置信;第三声,担心)

6. (师引读)“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 我们平时心里感到害怕、紧张、惊讶、激动、担心,往往数数速度会越数越快,音量会越数越响,谁来试着数一数?

7. 这六个人,就如同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贴着”水面,这水面是平静的吗?那这六个人呢?又轻又小的羊皮筏子上坐着这么多人,还有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却能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漂流”而不沉。读到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8.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作者赞叹的难道仅仅是这羊皮筏子吗?

9. 黄河那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羊皮筏子那令人提心吊胆的惊险,无不衬托出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是他让艄公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出示中心句,齐读)

三、 品析词句,理解文意

1. 写艄公沉着的表现时,作者抓住了他的动作、神态来进行描写,具体神态是专心致志、小心、大胆;动作是撑、注视、破浪前行!

2. “专心致志”说明艄公撑筏子的时候非常地投入,不敢有半点马虎,黄河水势非常湍急,而且变化异常,这写出了环境的险恶,再者他身系着乘客的安危,责任重大,所以不得不小心面对。但他的技术是高超的,才能大胆地破浪前行。

3. 乘客们的谈笑风生也能反映出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艄公为乘客保驾护航,娴熟的技艺就像给乘客吃了定心丸,确保了乘客的安全)

四、 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1. 看,艄公来了。面对他,你想说些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具有艄公的精神?(叶欣面对“非典”;缉毒警察面对歹徒;消防战士面对险情……)

2. 像这样的英雄很多很多,他们都有艄公的这种精神。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我们的祖国才能一次次战胜艰险,一天天走向强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精神,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3. 今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风采,还领悟到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我相信,同学们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事业的主人!

五、 作业超市

1. 喜欢积累的同学,摘录描写黄河和艄公的词句。

2. 喜欢讲解的同学,继续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向家人和朋友介绍黄河的主人。

有关黄河的资料范文4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古往今来,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5000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这是人们熟知的歌曲《黄河颂》的歌词。每当人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就会浸沉在对黄河的无限追忆之中。黄河,她拥有了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是她,哺育了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从父亲的口中,我得知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从老师的口中,我得知中国五千年文化是从黄河发源的,得知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一条曾让风云人物敬畏得不敢泅渡的英雄河,是一条当有关她的乐章响起就会使海外游子热泪盈眶的母亲河,是一条淹没过许多梦想和家园也滋润了许多希望和沃土的岁月河。

但近几年来,谁也没有想到,黄河竟然会变成现今的这般模样。黄河曾经上千次地决堤,给黄河附近的人们造成了多少伤害?黄河长期以来,存在着洪水威胁、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等严重问题。随着水污染的加剧,黄河已难堪重负。据资料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每年排入黄河的废污水量达42亿立方米,是80年代初的两倍多,排入黄河的污染物已经超出黄河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专家初步估计,到2010年,黄河全流域平均废污水排放量将超过65亿立方米。

黄河是“鲤鱼跳龙门”的发源地,以前,黄河鲤鱼多得数不胜数,但是由于水污染严重,难以生存,现在已成了凤毛麟角,不仅一公斤卖到了60元,而且有价无市。其它鱼也难逃厄运。1995年6月下旬,断流四十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以久的甘甜河水,而是一股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

有关黄河的资料范文5

一、南水北调的必要性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且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从全国水土资源来看,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南方各流域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81%,耕地只占全国的35.9%;北方各流域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19.0%(包括内陆河,下同),而耕地却占全国的64.1%。黄河为我国第二大河,但其水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位于七大江河的第四位。黄河亩均占有水量315m3,相当于全国亩均水量1752m3的18%;人均占有水量789m3,相当于全国人均水量2670m3的30%。

华北地区缺水问题日趋严重。整个华北地区目前年缺水量高达40亿m3,其中缺水量最大的是京、津、唐地区,平水年份缺水12亿m3,特枯水年份缺水多达53亿m3。无论现在和将来,华北和京、津、唐地区缺水问题已经到了急需解决的时候。目前,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黄准海平原、白洋淀和青岛等都已实施和即将开展从黄河跨流域调水,使得黄河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更为突出。

地处我国西北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六省区,黄河流域内的土地面积约68.59万km2、,耕地面积16485万亩,人口6627万,有40%的地区降水量在400mm以下,处于干旱地带。我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有大量可开垦的土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生产潜力很大。仅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大柳树灌区,涉及宁、蒙、陕甘四省区的广大干旱地带,可开垦利用的土地在2000万亩以上,是我国将来重要的农牧业基地之一。黄河中游山、陕两省的沿河干旱高原需灌溉的面积还有1000多万亩,都仰赖黄河提供水源。预计到下个世纪前30年,黄河流域将建成煤炭、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四大支柱产业和发达的林牧业,成为我国新的能源基地、化工基地和林牧业产品基地。而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西北、以致华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的制约因素。

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580亿m3。由于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t,需保持一定的水量输沙入海,可以利用的水量370亿m3左右。建国以来,黄河流域工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和生活用水大量增加。自7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河段经常断流。根据目前的研究和预测,随着黄河流域及有关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及人口的增长,即便尽量节约挖潜,黄河水资源也不能满足长远发展的需要。初步估算,2020年后黄河上中游地区将缺水150~200亿m3,必须依靠开源,由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解决。

长江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约10000亿m3,为黄河年径流量的17倍。长江水源丰沛,黄河水不足。把长江水源引向干旱缺水的北方,以南丰补北欠,是实现区域水资源再分配、合理利用水资源、改造自然、发展经济、开拓西北、振兴华北的战略谋划,是合理开发我国国土资源的战略措施。

从长江调水到北方,经过多年研究,已逐步形成东、中、西三条线路引水的布局设想,也就是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调水的三项工程。三条调水工程各有不同的供水范围。东线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黄准海平原东部缺水问题的战略性工程。每年调水总量为300亿m3。中线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黄淮海平原西部缺水的战略性工程。年引水230亿m3。西线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西北和华北部分地区缺水的战略性工程。初步设想,从长江上游通天河引水100亿m3,长江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各引水50亿m3,年调水200亿m3。

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提出

早在1952年,黄委会就组织了河源查勘队。在查勘黄河源头的同时,查勘了从通天河引水入黄河的线路。1958~1961年,黄河水利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及有关部委、有关省区通力协作,组织庞大的综合考察队伍,查勘的范围在北纬26~35度,东经94~106度之间,包括云南省北部、四川省西部、甘肃省南部和青海省东南部,总面积115万km2。主要调水河流包括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涪江、白龙江等。在研究了多条引水线路基础上,最后提出了4条引水线路,由金沙江的不同引水口引水至黄河和黄河的支流贾曲河、洮河、渭河。这次查勘,涉及地域之广、动员人力之多,工作强度之大,都是查勘工作前所未有的。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影响,提出的工程量过大,超越了客观条件。但是广大查勘人员,艰苦奋斗,取得了许多宝贵的资料。目前随着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突出,西线调水问题又提上了日程。1978~1985年,黄委会又组织查勘队4次查勘了西线引水线路和主要引水枢纽坝址。西线调水研究工作,断断续续,历时35年。我们把这个时期工作,称作西线调水的初步研究阶段,提出了最大可能调水量200亿m3的初步方案。1987年国家计委下文,决定开展西线调水超前期规划研究工作,才由初步研究阶段,进入超前期规划研究阶段。

三、超前期规划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1987年,国家计委决定,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列入“七五”超前期工作项目,要求1990年完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雅砻江调水线路的规划研究报告,“八五”期间继续完成通天河和大渡河调水线路的规划研究工作,并于1995年完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研究综合报告。由于调水地区基础工作薄弱,资料缺乏,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取得比较充分可靠基本资料的基础上,着重研究论证调水工程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根根任务总体要求,工程分两步开展,第一步先按雅砻江、通天河与大渡河分别进行各河调水工程的规划研究,第二步进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综合规划研究。调水范围,在北纬31°30′~35°30′,东经93°00′~103°30′之间,总面积47万km2,调水工程涉及四川、青海、甘肃三省的面积29万km2。

规划研究工作的内容,主要回答三个问题。

(1)最大可能调水量的研究。也就是说,长江上游有多少水可调。根据初步研究。从通天河调水100亿m3,占通天河年径流量124亿m3的81%,占金沙江渡口以上年径流量572亿m3的17.5%。从雅砻江调水50亿m3,占雅砻江年径流量604亿m3的8%。从大渡河调水50亿m3,占大渡河年径流量470亿m3的10.6%。三条河最大可能调水200亿m3,占长江干流李庄站(宜宾下游)的8%,宜昌站的4%。宏观地看,长江水量充沛,有水可谓。

(2)调水工程方案的研究。巴颜喀拉山为长江、黄河的分水岭。从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调水入黄河都要穿过巴颜喀拉山。巴颜喀拉山走向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上游干流河段基本一致,北西至南东向,总的地势北西高、南东低。位于分水岭以南的长江水系,降雨量较黄河水系大,地形切割较深。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河段河床高程较相应的黄河河床高程低150~450m。根据地形特点,要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入黄河必须在引水河段筑坝壅水,抬高水位,流过穿过巴颜喀拉山的隧洞,注入黄河。

引水方式分别研究了自流和抽水两种。自流引水不需要修建抽水站、抽水动力电站和高压输电线路,年运行费用较低,但隧洞工程长。抽水方式对抽水线路、坝址和坝高的选择较灵活,可缩短隧洞长度,但需修建抽水泵站、抽水动力电站、高压输电线路、年运行费用较高。初步研究,三条河筛选出11个枢纽坝址,11条自流引水线路和16条抽水引水线路方案。为了对枢纽坝址和引水线路进行比较,要开展大量的地形测量和地质测绘工作。

(3)调水的效益和不利影响的研究。西线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匀,进行再分配的一项有效措施。既要考虑适应西北和华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缺水的需要,又要充分研究调水对长江上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全面衡量,综合规划。

调水的主要效益:从长江调水200亿m3到黄河,基本能满足黄河流域及其近邻地区21世纪初、中叶国土资源综合开发的需要。为农林牧业灌溉,工业发展和能源基地建设用水提供可靠的水源,向北京地区供水,补充水源的不足。调水50亿m3,可满足2030年前后黄河河口镇以上引黄需水要求;调水100亿m3,可满足2030年前后三门峡以上引黄需水要求。还可使黄河干流各梯级增加发电水量。衡量调水的经济效益,较为复杂,目前尚难给以定量评价。

调水的社会环境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可使广大西北地区及其邻近地区的国土资源得到综合开发。西北地区地域广阔,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生物资源相当丰富,潜力巨大,提供可靠的水源,以把这一地区建设成我国的能源基地,建设成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要地;调水为开拓西北补充了水源。还可改善西北黄土高原的生产生活环境。黄河上、中游是我国藏、蒙、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振兴经济,对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形势,加强民族团结,具有深远的重大的意义。

调水的主要不利影响:调水地区,人烟稀少,人口密度1.7人/km2,92%以上为藏族,以畜牧业为主,属于待开发区,调水对三条河下游工农业用水,总的说来影响不大,但对接近引水点的下游河段,影响较大,需要作进一步论证。调水对长江干支流已建、在建远景规划梯级电站的电能均造成一定影响,现仅就宜昌至宜宾,金沙江石鼓至宜宾,雅砻江两河口至河口,大渡河双江口至铜街子等,长江下游4个重点河段的水电基地的初步估算,调水200亿m3,这4个河段损失电能约400亿kW·h,占规划年发电量的10%。由于调水区交通不便,开采的木材,有一部分利用河道漂运,调水对漂木有些影响。生态环境影响方面,库区淹没涉及少数游牧藏民,社会问题相对小一些,但对当地和风俗习惯的有关寺庙和设施要慎重处理;调水与三条河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密切相关,涉及气候、地貌、水源、动植物资源、工农业发展诸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着,有些在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两个方面发生互为变化。调水的不利影响涉及面广,问题也比较复杂,现阶段只能提出一个粗略的看法。今后,随着研究阶段的深入,才能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评价。

四、调水工程的艰巨性和可能性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一项宏伟而又艰巨的工程、根据国家计委的安排,西线调水超前期规划研究工作由水利部黄委会承担,并在“七五”期间先开展雅砻江洞水的规划研究工作。

从1987年下半年到1990年,三年多来,黄委会设计院派出了以测量、地质、规划专业为主的200人的外业勘察队伍,与有关院所的查勘人员密切配合,在雅砻江上游地区开展调水的勘测、考察工作.调水区自然环境恶劣,工作艰苦,该区海拔多在4000~5000m,太阳照射时,紫外线特别强,空气含氧量少,一般只有内地的60%,气候高寒多变,经常受雨雪冰雹的袭击,施工条件很差。

工程规模大,技术复杂。研究的抽水方案,在长须建坝,最大坝高167m,抽水扬程432m,年耗电量60亿kW·h,引水隧洞长60km,按1990年下半年价格水平进行工程投资估算静态投资185.5亿元。研究的自流方案,在长须建坝,最大坝高175m,引水隧洞长131km,工程投资估算静态投资163.3亿元。调水工程虽然艰巨、难度大,但从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和发展前景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有关黄河的资料范文6

一、语文+语文的综合

新课程的实施,打破了教师唱主角的教学模式。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优美的文章,包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教材中提取主题,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建立起点或面的联系:可以是课文中某个知识点的补充,或是对某一单元语文知识的拓展,甚至是不同阶段某个方面语文知识的延伸。如学习《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诗词时,从教材中提取了综合实践的主题“吟月大赛”将教学环节设计成四个部分:(1)让学生背诵与月亮有关的古典诗词。(2)根据音乐节奏配诵吟月诗句。(3)通过辩论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4)用手抄报的形式搜集有关月亮方面的知识,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相互合作,再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再如,教学《变色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同学合作表演这个故事,学生积极性很高,对动作的设计,人物语气的揣摩,神态的细腻的变化都编演很到位,学生通过编排,表演课本剧,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又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学会了合作,使全体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完善自我。

二、语文+其他学科的综合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了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与其他学科联系的纽带,学生借助语文学科了解了其他课程的知识,反过来又促进了语文水平的提高,但是应注意的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不是拼合,杂烩。我们要找准关联点。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把握好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促进了能力的发展。例如“黄河——母亲河”的语文综合学习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地貌,黄河断流的地貌,黄河断流的现状及原因等资料,学生综合社会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写了一份调查报告以及一句公益广告语,通过调查实践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调查报告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驾驭能力,是知识、能力、情感的融合。

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学科整合,最终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的。无论在活动中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都要用语文知识去解决问题,如前文提到的“黄河——母亲河”让学生搜集黄河的地貌,若一味地强调黄河的地理位置,那就不是语文学习本身的事情,也不符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

三、语文+综合实践的综合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语文的天地,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样式就有多丰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我们要懂得从生活中开发和利用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为学生寻找语文实践的机会。比如马路两旁的招牌,买东西与他人的交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都可以学习到语文。

在学习了《北京的春节》一文后,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本地的民风民俗——过年了,家家户户贴对联,了解本地人喜欢哪一类春联,你最喜欢哪一类春联,春联有什么特点?然后组织汇报调查结果,再让学生寻找所搜集的对联的特点,学生利用语文课上所学的知识写对联。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重视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培养了学生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动手、写作水平,强化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教会了学生向生活学习语文的方法。

上一篇国庆英语

下一篇高效培训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