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课堂活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秋节课堂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秋节课堂活动

中秋节课堂活动范文1

关键词:课件;生活情景;激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为学生设置各种有趣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让学生在快乐中生成新的知识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以前很难实现的教学愿望,现在制成课件,通过课件演示,终于能实现了。

一、通过课件演示食物激趣

食物人人都需要,特别是孩子在课堂上看见自己喜欢的食物,那更是乐不可支,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我在教学“倍数”时,带着甜蜜的微笑走到讲台上,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苹果有什么用处吗?”一个学生说:“苹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妈妈说是儿童的金果。”另一个学生说:“苹果还可以卖钱,为家庭增加收入。”……我高兴地说:“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让同学们看看苹果还有什么用处?请看课件演示。”课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苹果。这下,孩子们可高兴了,一下子集中了注意力。我抓住时机开始教学“倍数”。我利用课件进行了许多倍数关系的食物演示,学生在快乐的欣赏中学懂了“倍数”。我在结束时对同学们说:“苹果是香甜的,我们的学习生活也是香甜的,愿同学们学习愉快。”

二、利用课件演示美好的节日激趣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都有它特定的意义。我们把这些节日情景制成课件,通过演示,即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教育,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时,先用课件演示中秋节人们吃团圆饭,夜晚一起赏月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就中秋节各种形状、各种价格的月饼,各层人们中秋吃月饼所表达的意义相同――即“团圆”,引发开去,通过课件演示月饼价格的变化和分月饼,把整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融为一体,即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最后我对同学们说:“这节课我们不但懂得了中秋节的意义,感受到了团圆时的快乐,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学到了数学知识。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多发现数学问题,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你的数学一定会学得很棒。”

三、利用课件演示优美的景物激趣

优美的景物会使人心情舒畅。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利用优美的景物,可以激发学生的激情,引发他们观察、思维的能动性。我在上“倒数的认识”时,用课件放映了许多优美的山水图,让学生观之心悦。边看图边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课题,很自然地为后面的探究学习打好了基础,受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课件演示游乐情景激趣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动性大,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怎样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学好本节课的知识,老师可得多动脑筋。我就利用课件,把知识的传授建构在一定的游戏中,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愉快的学习,课堂也就不显得枯燥。我在上“角的初步认识”时,先通过课件放映游乐园图。游乐园中有许多色彩艳丽,形状各样的玩具。各色光线闪烁出各种物体的角,从而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中安排了折角、玩角等活动。又回到课件演示,再进入游乐园。这节课,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很好。这都是课件帮了我的忙。

中秋节课堂活动范文2

    麦卫清

    近段时间,我突发灵感,想与大家分享--新点子,燃点学习欲望。

    (一)《挑山工》与《龟兔赛跑》

    新学期开始了,翻翻语文书的目录,啊?!又有《挑山工》这篇课文。我紧皱双眉,因为这课很长,趣味性不大,教了几届的学生,学生们对这篇课文的反映不怎样,反而有种厌烦的感觉,怎样才能把这篇课文教好呢?

    对,就这么办!几经思考,我终于想到了。

    上课了,我微笑着与学生交谈。

    "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龟兔赛跑,兔取胜十拿九稳,但他骄傲了,在半路上睡着了,结果让坚持不懈,不甘落后的乌龟得了冠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骄傲,要坚持不懈,勇于攀登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新的龟兔赛跑故事--挑山工的故事(板书课题:挑山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请找出故事中的'乌龟'与'兔',并说说你的依据!"

    话音一落,"哗啦啦",就传来一阵翻书的声音。三四分钟后是"咚""咚""咚"……的举手声,一双双急切盼望回答的眼睛盯着我,好像在说:"老师,我来,我来!"

    "那,你们知道挑山工为什么会赢,游客们会输吗?"

    "老师,我知道!""我知道!"……

    "请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轰!教室一下子像炸开了的油锅,叽哩呱啦付出了学生们激烈的讨论……

    短短的十分钟,在一个龟兔故事的引发下,在一个新点子的激发下,学生知道了课文的内容,懂得了课文的教育意义。更重要的是学习欲望受到了激发,高涨的学习情绪促使学生去读课文,理解课文,从而成功地接收了本节课的教学点。

    (二)追月会

    八月十五--中秋节,每到这段时间,有关部门总喜欢搞搞征文活动,老师们也就照旧让学生写一写赏月的情况,每年如此,太没意思了。

    八月十六,我大踏步进入了教室。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追月好吗?"

    "啊?老师,追月不是今天晚上在家做的吗?"

    "是的,但我们今天的追月跟家里的不同,是一起来追想来讲讲你昨晚的中秋节,好吗?"

    "好!"

    "请找你的好朋友与你分享!"

    学生们三个一群五个一堆马上在教室里眉飞色舞地讲开了。看着学生们时而紧张,时而放声大笑,时而屏息倾听,时而滔滔不绝,我被深深地感染了,也投身到学生的行列中去了……

    "请各队选派一位同学与我们大家分享!"

    一翻激烈的推荐与自荐后,代表们一个接一个上台来了,看着他们绘声绘色的介绍,听着台下一声声的赞许声,一阵阵的欢笑声,我被融化了……

    "还想说吗?还想听吗?"

    "想把这次追月会告诉别人吗?"

    "好,那就请大家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部分写下来吧!"

    沙沙沙……接下来的是学生埋头写作的声音。

    附学生习作:

    追  月  会

    五年八班  褚海敏

    今年的中秋节过得特别有意思,但不是中秋节当晚的赏月,而是八月十六的追月。我想这个追月可以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在早上的语文课堂全班同学一起追月的。

    这个追月会的节目特别有趣!

    有小怡的"拜神不见鸡":我昨天去了奶奶家过中秋。奶奶要拜神了,惊呼拜神的鸡不见了。全家大动员,马上进行地毯式搜索。结果,鸡原来安然地端坐在电视机旁。原来,是叔叔以为那是晚上烧烤用的鸡,就把鸡放在那儿了……

    有何俊龙的"点香":我要点香了,走到神台拿起一捆香,随手点着,怎么想也没想到,不是看到轻烟袅袅,而是恐怖的"噼哩啪啦--",吓得我落荒而逃,爸妈闻声赶来,原来是我错乱之中,居然把鞭炮错当香来点了……

    接着,还有小倩的"找鸡",小苏的"很很很",小谢的"假蛇吓人记",小彤的"烤龙眼",小萍的"群魔乱舞",小杰的"梦游星河湾"……

    我们都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每一个节目,时而紧张,时而享受,时而会意地笑,时而捧腹大笑,有的同学还兴奋得跳起来叫起来呢!

中秋节课堂活动范文3

关键词:英语课堂;导入;活动设计;激发兴趣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也有句话说:“万事开头难”,精彩的导入不仅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还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导入设计得好,能起到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景的作用。所以导入一定要新颖别致,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能。下面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一、激发兴趣法

兴趣是学生最大的老师,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一堂成功的课不是老师讲的有多精彩,而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表现积极活跃,都能参与其中,从而掌握知识。为了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我常采用riddles(设谜),interesting pictures(图片),guessing games( 游戏),stories(故事)来导入新课。

如:八年级上lesson13:I Love Autumn,课文中提到两个重要的节日-中秋节和感恩节,我先让学生讲中秋节的来历,完了之后再补充感恩节,让学生明白这两个节日的时间都是秋天,从而引出autumn这个单词。

二、发散思维法

思维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思维促进语言的发展。发散思维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积极调动已有知识,学会用英语思考问题。比如冀教版八年级上Lesson25 I Want to Be a Teacher,可以设计一个学生去描述他心目中的理想职业,另外的搭档猜,这样可以聚焦知识,全员参与,给内向和后进生机会,增加自信。

三、创设情景法

创设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际情境。情景源于生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积极性。

比如七年级上lesson18:We All Look Different,我会找两个学生,一男一女,站在讲台上,问谁高谁低,皮肤,长相,头发长短颜色等,准备一些道具,让学生装扮一下,然后我会问: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学生会明白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Lesson22:In the Restaurant,教师准备一碗饺子,面条的图片并标有价格,让学生扮演服务员和顾客,结合前面所学知识:Would you like sth.please?How much for...?学生自然明白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和话题了。

四、温故知新法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复习旧知识,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由上节课的思路引出今天的话题。这种方法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如:七年级上册Lesson25:Jenny’s Family,在学习LI Ming’s Family 的时候,可以先复习Jenny的家庭成员和职业情况,后引出李明家的情况。

五、视听导入法

为了激发学生对英语课堂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播放music,songs and videos (flash/movies)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新的话题。

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Spring Is Coming!教师可以播放关于春天的视频、图片等活动(鸭子、踏青活动、放风筝及大自然的美景),并且以Spring Is Coming!这首诗歌作为背景音乐,学生会通过试听效果爱上春天。

再比如有一节课是关于节日的,重点的语法知识是名词所有格,我会播放一些有关新年、儿童节、教师节、春节、劳动节等节日的歌曲,让学生听出歌曲并能用英语写出来,学生会很努力地尝试。

六、悬念预测法

这是一种以认知冲突的方式设疑,使学生思维进入惊奇、矛盾等状态,构成悬念的导入方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巧妙地导语如果蕴藏着丰富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用图片、视频、提问等方式,通过造悬念、巧妙地设疑、做预测,激发学生好奇心,学习欲、探索欲,关注新话题。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的环境,从而满足学生“乐意参与、乐意创造”的心理需求。

如九年级上lesson 25:let’s Do an Experiment,教师先启发学生:如果我把广口瓶装满水,用硬纸板盖住,然后倒翻过来,问学生水会不会流出来?这时的学生会想出不同的答案,那么教师会进一步去演示实验,增加学生的求知欲。

七、文化背景导入法

通过名言警句,名人轶事,风土人情激发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渗透学生做人的道理。如:七年级上册Lesson14:Colours and Feelings,中国的红色象征着喜庆,白色象征死亡,绿色象征生命,而西方国家对颜色的寓意却与中国大不相同,红色意味着生气,白色意味着和平,黑色意味着死亡,绿色意味生病等。

中秋节课堂活动范文4

经过历史积淀而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我们曾经迷失过,放弃了自己民族的瑰宝,学习外族的文化,尤其是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去芜存菁,一度造成 “崇洋”的不良风气。好在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重新把传统文化放在了重要位置。于是诵读国学经典成为风尚,最明显的就是中小学课本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增加,在中小学课本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诗词、古文。这也是培养青少年继承传统文化意识的表现。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背书,学习古文的兴趣不高,并没有真正学到传统文化的精髓。面对这种现状,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了一些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一、特殊的语文课堂模式

《弟子规》开篇训诫:“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德才兼备,把德育放在首位,是因为德影响着才的运用,起着统帅的作用。因此,我制定了特殊的课堂模式。早读时的“国学讲堂”讲授十分钟的国学经典名著《论语》《孟子》《弟子规》等的精华部分,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午上课前的“文学下午茶”讲授十分钟的小故事大道理,让学生从中体味人生百态,从而学会做人。下午放学时的“中外课堂”讲授十分钟的中外名著精彩片段,让学生在赏析中开阔眼界,提高文学修养。每节课上课前的几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演讲,内容自定,要求积极健康向上,表达用标准的普通话,时间限制在三到五分钟(机会均等,按学生的学号轮流,即使是班里成绩最差的学生,也必须参加)。通过种种形式的学习,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知识,提高其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其个人素质,陶冶情操。

二、“每周一诗”与“诗词擂台赛”

出于引导学生热爱诗词的目的,我组织了“每周一诗”活动。在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

1.引导学生了解所学诗歌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自己课下查阅所学诗歌的相关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做指点补充,让学生对其有充分的了解。2.了解诗歌内容,读熟并当堂背诵默写。让学生参考课下注释,了解诗歌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当堂背诵,并让男女生进行背诵比赛。3.赏析诗歌。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并且把自己的赏析形成文字,当堂朗读。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每周一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此,我班又开展了“诗词擂台赛”。比赛分为男女生两个大组。比赛内容包括:诗词背诵,诗词默写,诗词赏析和诗词习作。比赛采取十分制,诗词背诵和默写各占两分,诗词赏析和习作各占三分。评委由班里同学选举的语文素养好、公平公正的三名男生和三名女生担任。每个项目限三名同学参加,评委打分,合计后算出两队的总分,分出胜负。学期末还将评选出最佳诗词朗诵者三名,最佳诗词创作者三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激发,学生的诗词积累量大幅提高,也有较好的作品出现。

三、每逢佳节,怀古论今

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春节(农历新年)、元宵节、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除夕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很多传统佳节,比如端午节、中秋节等,学生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这给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创造了很好的机会。我抓住这些机会,和学生一起过节,进行怀古论今的活动。让他们了解这些节日的由来,节日的相关习俗、相关诗句等,让他们在优美的传说、美味的传统食品中感受节日的美好。并且让学生调研,现在这些习俗我们是否还保留着。如果不是,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留这些传统节日习俗。在活动中让学生既能体验节日的浓烈氛围,又能了解我们渊源的传统文化,一举两得。

四、了解家乡,爱上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课堂活动范文5

【关键词】古诗词;主题阅读;传统节日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璀璨的古诗词杰作。这些古诗词浓缩了几千年的文明成果,是历代先人们智慧的结晶。对于处在记忆力发展黄金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大量地阅读、积累古诗词,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审美情趣、文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站在时代的讲台,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项历史使命:有效引导小学生积累经典古诗词,让中华灿烂文化走进学生心灵,让他们在口诵心记、含英咀华中受到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精华的熏陶,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古诗词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光大。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应只停留在教材上,而应该延伸到课外的名家名篇,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词,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而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g里,获得更丰富的古诗词文化的浸润与滋养呢?在探索、实践与反思中,我将古诗词阅读活动分为两个相辅相成的阶段:

一、主题阅读进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中,编者有意识地把同一主题的诗词,放在同一单元中教学,以开阔学生的认知视角,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功效。这样的主题编排方式给了我们启发:古诗词的积累与学习可以采用“主题阅读”的方式,沟通学生课内、课外的横向学习,连点成线,拓宽学生古诗词阅读的空间。

(一)文本研读定主题

在浩淼的古诗词长河中,有许多诗歌都是诗人心路历程的写照,抒发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或感慨人生,或思念家长或讴歌大好河山……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为例,安排了两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细细咀嚼,便能深深体悟到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在研读文本之后,继而从主题出发,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拓展阅读《赠汪伦》、《别董大》这两首表现送别之情的诗歌。学生在阅读同一主题下的古诗词时,多角度获取信息,并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得到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

当然,灿若繁星的古诗词,主题的归类也是不胜枚举的,有思乡诗、山水诗、边塞诗、爱国诗等题材。在教学中,如果能以点带面,拓展同一主题教学内容,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需要教师能够以《新课标》为指导,创造性的理解和运用教材,善于挖掘,勇于思考,勤于课堂实践。

(二)传统节日觅诗情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春节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都有浓郁的地方风俗来庆祝这些节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是代代中国人贡献给世界和未来的文化财富。然而现今,无论是成人还是学生,都对舶来的外国节日趋之若骛,他们知道西方的“情人节”,却很少能说出秦少游笔下美丽的“七夕节”;他们对于“什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知之甚少,却能准确的说出西方“圣诞节”的时间。可以说这些现象的背后,显示出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漠视。因此,我们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将古诗词的学习与传统节日融合起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学习蕴涵着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同时大力借助古诗的学习,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民俗文化与民族精神。

传统节日前后,笔者注意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古诗词,并带领学生用各种方式来吟诵,让学生深刻领略民族文化的内涵。比如,元宵节前后,吟诵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 元夕》,让学生感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美好景象;于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中,感受“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热闹场面;清明节前后,带领学生吟诵《清明》,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了解古人扫墓的习俗;七夕节,学生在“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中了解七夕的传说;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给我们展示了古人在重阳节登高和佩带茱萸的习俗;中秋节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张九龄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欢度节日之际,我们亦可以开展丰富的节日主题活动。如端午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等,并重点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重现屈原的故事: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同学们在故事中了解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于屈原诗词中体味他那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在这样入情入境的传统节日主题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否别有一番风味呢?

(三)春夏秋冬赏诗境

每一个季节都有许多著名诗人留下的经典之作,每一个节气都有每一个节气典型的物候,我们跟着经典诗词的韵律,带领学生开启了穿越四季之旅。

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我们聆听、诵读着诗词给我们带来的一个个春天的故事: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中欣赏柳树婀娜的身姿;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聆听春天的歌声;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里,感受在田野上奔跑的快乐。

在热情奔放的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孩子们一睹西湖盛夏的风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让孩子们领略了夏雨的滂沱。

在高远辽阔的秋天,学生读杜牧的《山行》,品王维的《山居秋暝》,诵刘禹锡的《秋词》,吟李清照的《一剪梅》。学生陶醉在秋天的意境中,陶醉在动人的诗篇中。

在大雪纷飞的冬天,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或者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无需老师再做过多讲解。

二、多种方式促积累

(一)日常活动作保障

1.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古诗词的积累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推行每周两诗,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我们的具体方法是:将教室黑板一角辟为诗词园地,每周一抄上两首新的诗词,让学生读、悟、吟、诵。

2.开展“课前一诵”活动。每节课上课前学生诵读古诗词一首(两遍),课任老师负责。

3.放学路队诵诗词。每天上午、下午放学时,各班学生在教学楼前排好队,边诵读古诗词边走出校门。

(二)趣味实践展收获

中秋节课堂活动范文6

一、开始曲——利用课前5分钟做文章

一堂课的开头开好了,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每天我都是提前5分钟进教室,一般都安排这样的活动项目:

1.见闻交流

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积累素材的能力,采取的方式是抛砖引玉式和推选代表式。抛砖引玉式是老师或一名学生说出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大家一起发言。推选代表式是让小组讨论话题和选出代表向大家展示。通过这几分钟,学生不但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丰富了写作的素材。

2.媒体展示

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为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了方便,科学合理地使用课前5分钟,为学生展示国内外新闻大事、焦点访谈、名人轶事,或标题、或图片、或视频,学生们对此最感兴趣,不知不觉中,他们小小的年纪也学会了关心国家命运。孩子们作文里引述的内容如“虎妈”“狼爸”、黄岩岛事件、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等,几乎都是我在上课前向学生展示过的内容。

二、进行曲——行进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让学生45分钟始终都处在良好的、充满激情的心理状态下学习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老师审时度势,见缝插针,使得整个课堂高效率,有激情。

1.用插曲突破教学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讲到“侧面描写”时,学生对这一看似简单的概念及作用,不能充分了解,我就把一个小民间故事穿去,学生的理解一下子变得容易了许多,故事叫做《王三姐拾麦》,讲的是古代的一位贫寒的女子,生得异常美丽,究竟多么美,具体什么样,传说中没有细写,只是叙述了她一次农田里拾麦穗的情形。村子里的人听说王三姐来拾麦了,都争先恐后地走出家门,在大路上看王三姐,看客里有一人,一边吃着烙饼卷大葱,一边很投入地看着王三姐的一举一动,结果手指头被当做大葱吃掉一截,还全然不知。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却恰到好处的诠释了“侧面描写”的含义,教学难点随即被攻破。

2.用插曲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中,老师对教学重点把握得好,学生学习起来就感到很容易。突出教学重点的方法很多,利用小插曲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抓住教学重点,并化解重点。初一的学生对修辞的理解有困难,但这一知识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在学到比喻的形象生动性的作用时,我制造了一个小插曲,在屏幕上投影了《字母过中秋》的小幽默:

英语字母大家庭欢聚一堂过中秋节,主持人提议大家说说谁长得像月饼。

O:我长得最像月饼。

C:我也是月饼,只是被人咬了一口。

D:我也是月饼,只是被人切了一刀。

Q:我也是月饼,只是露了点儿馅。

3.用插曲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牛汉的《华南虎》是一首名诗,诗中的艺术刻画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但学生对本课主题的理解,因时代的远离,缺少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学中我插入了一段牛汉同志“”期间遭受迫害的情况,再用课文导读中的提示“诗人只是在写一只困于笼中的猛虎吗?”让学生明白作者在诗中除了正面描写虎的血泪、悲愤之外,还从观众与老虎的关系观察,用观众的胆怯、绝望、可怜、可笑来反衬老虎的安详、期待。华南虎是遭受迫害的英雄的象征,它一旦冲破牢笼,世界会为之改变。

这些似乎远离语文课堂的插曲,其实正是我们目前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堂所缺少的教学手段。将其把握好,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诞生了。

三、结束曲——回味无穷,余音袅袅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堂好课,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更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局。如何让“插曲”奏响最后的课堂凯歌呢?首先,悬念式插曲,再次掀起学习。其次,升华式插曲,使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如在学习《竹影》后,为加深理解中西方艺术的真谛,插播阿宝的英文歌曲《爱你在心口难开》,使本节课的内容达到一个艺术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