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母小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继母小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继母小说

继母小说范文1

书中的第一代是瓦尔特·莫莱尔和葛楚德夫妇。瓦尔特原本充满了活力,乐观、讨人喜欢;但是后来却脾气变坏,酗酒打人,成为行尸走肉。妻子葛楚德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她在资产阶级的教育下希望丈夫成为一位有教养的人;但实际情况是“有三个月她完全快活满意,有六个月她很幸福”,然而这幸福感逐渐消失。

对丈夫的失望使葛楚德在精神上受到压抑,她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起初她钟爱威廉,不幸威廉早夭,于是她对保罗产生了强烈的感情。保罗则在幼年时崇拜母亲,长大后,他的恋爱生活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

保罗的女朋友米丽安崇拜精神生活,对反感,即便是她决定与保罗成为情侣的时候,她也是向上帝祈祷:“让我光荣地爱他吧,因为他也是你的儿子。”

(来源:文章屋网 )

继母小说范文2

2、《盗墓笔记》

3、《天眼 》

4、《活祭 》

5、《星际盗墓 》

6、《摸金令 》

7、《青囊尸衣 》

8、《我在新郑当守墓人》

9、《盗墓之王》

10、《茅山后裔》

11、《天葬》也非常不错,不过一直没有在网上找到完结版的,可以买书看。

12、《迷航昆仑墟》天下霸唱的书,值得一看。

13、《诅咒:魂断楼兰》蔡俊的书,蔡俊写的一些书都很不错比如下面几个。

14、《天机·第四季:末日审判》

15、《天机·第三季:大空城之夜》

继母小说范文3

1 可编程控制项目教程课程定位

1.1 课程性质 机电一体化专业立足江阴、面向长三角,为机械制造行业及相关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良好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适应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操作与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具有较强职业岗位能力,能够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现代班组长”以上潜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1.2 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主要的职业方向课程,前导课程为《电机与机床电气控制》等,后续课程为《电工中级技能实训》等。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编程方法,具备一定的PLC程序设计和PLC应用能力,能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正确选用PLC和编制用户程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要求把所学理论知识充分并扎实地和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1.3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和开发技能。具体可以分解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指让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编程方法,能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正确选用PLC和编制用户程序,具备PLC程序设计能力,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结合。能力目标指设计梯形图程序能力,仿真调试控制程序能力,PLC应用能力。素质目标指良好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精神、自我学习能力。

2 可编程控制项目教程课程内容

2.1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课程理念:校企合作开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通过教师到企业社会实践,贴近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掌握企业员工对职业知识的需求,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课程,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课程主题来设计学习情景,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确定教学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综合职业能力。职业岗位设置分别为普通员工班组长主管负责车间主任。职业资格标准为初级工中级工标准高级工标准技师标准及以上。

2.2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本项目教程共有13个项目26个工作任务组成,每个项目包括任务描述与分析、相关知识与技能、任务实施与拓展、实训操作、项目考核五个部分。通过26个任务,将知识点与技能点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职业情境中“学中做、做中学”。

任务链是根据项目化教材中几个项目教学内容而统筹考虑并设计的一组任务,其特征是:任务之间有循序渐进的梯度,一环扣一环;任务链中的任务一般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体系和内容上的联系;任务链中的任务,具有顺序性和部分内容上一定的重复性。

具体项目有可编程控制器硬件与认知、电动伸缩门自动开关、磨床电动机运行控制、顺序相连的传送带控制、轧钢机的控制、皮带运输机控制、单轨悬挂自行小车输送线、组合机床液压动力滑台、锅炉的鼓风机和引风机控制、液体混合装置控制设计、专用钻床自动加工圆盘状零件、剪板机控制设计、硫化机控制设计。课程共80学时,在学生入学后第三学期开设,采用自编项目化教材。

3 可编程控制项目教程教学特色

3.1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年轻,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但是也有其不足之处,就是学生普遍知识基础薄弱,自制能力稍差。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让学生在做中培养兴趣爱好,以及对课程的感知能力。同时结合模拟示教等教学方法和仿真调试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领悟式和点拨式指导。

3.2 可编程控制项目教程课程教学特色

结合行业、企业新的岗位技能要求,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展开知识体系,力求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掌握技能。选取遵循生产实践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经过归纳、整理,转化为学习领域的项目任务。基于工作过程,采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学、做”的有机融合,突出动手能力和岗位能力,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4 课程教学条件与资源

4.1 教学团队和教学设施

教学队伍结构合理:本课程共有教师7名,其中专任教师5名,企业兼职教师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资格的占100%。专任教师中,20年以上教龄1人,工作10年以上3人,均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与应用;2名企业兼职教师从事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机电一体化应用平均工作10年以上。职称结构:副教授3人,讲师2人,分别占40%、60%。年龄结构:40-50岁3人,30-40岁2人,分别占20%,80%。学历结构(不含兼职教师):5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5人。

校内实训条件齐全,学校配有完备的PLC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训环境丰富,建立了江阴新基电子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实习基地,实现了校内外实训条件的有效对接。

4.2 网络教学资源

主持建立《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精品课程网站,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制作电子课件、教案、试题库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课堂信息量。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与电机、电气控制技术相关的产品网站和技术论坛,学生可以寻找与本课程相关的最新技术产品及技术动态。

5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以第06项目皮带运输机控制,任务以多级传送带运行控制为例,先是任务描述与分析,然后介绍相关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后,再开始任务实施与拓展,让学生充分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和开拓创新能力,紧接着通过项目实训与操作实现对课程内容的验证和巩固,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对项目考核与评价。建立了理论、技能训练相互融合渗透的课程体系,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增强了学生的项目意识,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6 课程特色

6.1 课程内容“项目化”

按照根据江阴职业学院提出的“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思想原则,采用项目制组织教学。结合行业、企业新的岗位技能要求,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展开知识体系,力求达到通过完成任务掌握技能的学习目的。

教材中引入的项目应该是实际工程项目,同时项目的工作任务体系设计应能覆盖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6.2 理实教学“一体化”

即“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建立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将课程的教、学、动手、实践循环交叉进行,通过实物模拟和现场教学,教师学生讲练结合,反馈和实践循环。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完成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

继母小说范文4

    关键词:乔伊斯 尤利西斯 意识流 大师 心理时间

    詹姆斯·乔伊斯是一位着名的英国现代“意识流”小说大师。他于1882年2月2日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市郊区的一个中级资产阶级家庭。父亲约翰·乔伊斯是个税务员,平时爱好杯中之物,且喜欢夸夸其谈,在政治上具有明显的民族主义倾向,母亲玛丽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詹姆斯·乔伊斯从小在耶稣教会学校受天主教教育,准备当神父。中学毕业前,开始同宗教信仰以及都柏林庸俗无聊的社会生活决裂,决心献身于文学。1898年乔伊斯进入都柏林大学专攻现代语言,1902年毕业后赴巴黎学医。1903年,由于母亲病危暂时回乡,他开始写短篇小说。1904年乔伊斯结婚后到意大利和瑞士旅行,并宣布“自愿流亡”,与天主教会统治的爱尔兰彻底决裂。詹姆斯·乔伊斯先后在罗马、的里雅斯特、苏黎世等地以教授语言和为报纸撰稿为生。他的晚年苦于眼病,又为女儿的精神失常所困扰。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沦陷后,乔伊斯迁居苏黎世,终因忧惧频袭,心力交瘁,于1941年1月去世。

    1.意识流与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的概念是由着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最早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和“意识流”的方式进行的。他还认为:人们过去的意识会不断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后来,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发展了詹姆斯所提出的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展了詹姆斯关于非理性、无意识的观点,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他们的学说都极大地促进了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在意识流小说创作中,作者不是按照传统小说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进行创作,而是按照人的意识活动和自由联想来描述故事。意识流创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常常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交叉或重叠,其表现形式往往变幻无穷、循环往复。它打破了从理性和逻辑推理解释世界和人的传统观点,以一种恰当的文学形式展现了当代世界和现代人的复杂景象。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文坛中,意识流小说创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涌现出了一批举世公认的意识流小说大师和着名的意识流作品,例如: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及其代表作品《追忆逝水年华》,英国女小说家伍尔夫及其代表作品《达罗威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与《海浪》(1931),美国小说家福克纳及其代表作品《喧哗与骚动》(1929)与《当我弥留之际》(1930),爱尔兰小说家乔伊斯及其代表作品《尤利西斯》(1922)和《芬内根们的苏醒》(1939)。这些意识流小说的大师摈弃以往传统的小说结构形式,将飘忽不定和流动不已的意识流作为小说故事描写的主流,在广大读者面前展现出了一幅幅西方社会中人们纷乱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意识活动的画面。

    1922年,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正式出版,它既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意识流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该书的问世轰动了整个西方文坛,获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

    2.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

    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的题目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小说取名《尤利西斯》,表明该书和《奥德赛》一样,同是一部史诗,一部记载现代人探索人生和命运的史诗。《尤利西斯》向广大读者展示了西方现代意识,反映了整整一代人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三位普通的都柏林人在1904年6月16日从早上8点到晚上2点钟一天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经历。故事由居住在都柏林市郊一座古塔里三个主人公展开,一个名叫斯蒂芬·德迪勒斯,他刚刚从巴黎一所院校毕业,是位年轻的历史教师和诗人,他母亲临终时请他跪下祈祷,出于对宗教的反感,他没有听从母亲的要求,母亲死后,他为此事悔恨终身,始终沉浸在懊丧之中。后来,因家道中落,他几乎与领着妹妹们艰难度日的父亲断绝了关系,他离家出走,以教书为生。第二位名叫利厄波尔·布卢姆,他是一位广告推销员,匈牙利犹太人。他常常串街走巷,终日奔忙,却总是劳而无获。他幼子的夭折使他在精神上受到无法弥补的创伤。而他的妻子对他不忠使他羞愧难当。第三个就是布卢姆的妻子莫莉,她是位典型的主义代表,由于布卢姆性功能衰退,她不甘寂寞,常常招蜂引蝶,这一切均使布卢姆蒙受着难言的羞辱和精神折磨。

    1904年6月16日清晨,斯蒂芬·德迪勒斯上完了一节历史课后,从校长那儿得到了三英镑二先令的报酬,来到海边漫步,面对翻滚的海浪,他思绪万千,人世的沧桑、大自然的奥妙、时空的永恒、艺术的魅力在他的意识中开始了漫无边际的涌动。他觉对母亲有过的爱恋,觉得对不起父亲。他抱着负罪的感觉渴望在精神上重新得到一位父亲。

    同一日的早上八点钟,在埃克尔德街某所房子里,广告推销员利厄波尔·布卢姆正在为自己和妻子莫莉准备早餐。这时,送信人给莫莉送来一封信,内容大致是一名叫波伊兰的青年约定午后四点来看她。布卢姆怀着黯然的心情借故走出了家门。他到邮局取了一封写给他的情书,在一个僻静的地方读了它。而后,他参加了友人的葬礼,在他去墓地途中,他看到了妻子的情夫波伊兰正在向他家的方向走去,于是他脑海里闪现了一系列念头:死亡、埋葬、以尸体为食物的墓地老鼠……一系列荒诞的想象在他心灵深处流淌。

    随后,他到《弗里曼日报》社去送交了一个广告图案设计,又去了一趟医院探望因难产而住院的一位夫人。在这里他遇见了斯蒂芬·德迪勒斯,二人一见如故,斯蒂芬说要用自己新领到的工资请客,他们还去了妓院。在那里斯蒂芬酩酊大醉,布卢姆精心照料他。他们终于在彼此身上找到自己精神上最重要的东西。布卢姆找到了失去的儿子,斯蒂芬找到了精神上的父亲。布卢姆回家后告诉妻子斯蒂芬以后要加入他们的生活。这位背叛丈夫的放人刚刚告别了一个情人,“从斯蒂芬的到来朦胧地得到一种母性的满足,又混合着对一个青年男子的冲动。她在快要睡着的瞬间又回忆起她和布卢姆相互热恋的时光。他们的生活似乎会出现好的转机。”整部小说以斯蒂芬零乱无序、恍惚迷离的意识流开始, 又以莫莉长达40多页的滔滔不绝的意识流结束。

    3.乔伊斯《尤利西斯》的创作艺术

    《尤利西斯》代表了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无论从形式或内容上都与传统小说背道而驰,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技巧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与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笔下的人物形象都有其生活原型。利厄波尔·布卢姆是奥德修斯现代的反英雄的翻版,他妻子莫莉对应奥德修斯的妻子帕涅罗佩,青年学生斯蒂芬·德迪勒斯(以乔伊斯本人为原型)对应奥德修斯的儿子忒勒玛科斯。在小说中,乔伊斯将布卢姆在都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通过对布卢姆等三人在都柏林街头的一天生活的描述,淋漓尽致地展现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乔伊斯通过简单的情节描述表现出了最丰富的意识流内涵,其内容触及到了都柏林的政治、历史、哲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

    在《尤利西斯》的创作过程中,乔伊斯突破传统小说的时空界限,摆脱传统小说中作者的描写或转叙,借鉴了艺术领域中各种生动的表现手法,巧妙地运用了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和时空跳跃等精彩纷呈的意识流手法来描述人物的精神生活和内心活动。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采用的艺术手段可谓别出心裁,但他使用最多的是内心独白。“《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所涉及内容包罗万象:各种离奇复杂的情感、想象、欲望、猜测、推理、回忆、印象和幻觉互相混杂,形成一条来无影、去无踪、恍惚迷离、稍纵即逝的主观之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乔伊斯的内心独白技巧在布卢姆的妻子莫莉身上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为了真实地描述了莫莉的内心世界,表现莫莉凌晨两点三刻的心理活动,乔伊斯用了长达40多页的篇幅来记载她在似醒非醒、似睡非睡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不分段落,没有任何标点符号,如实地记述了她那犹如江水般的滔滔不绝的意识流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时空不间断的流动穿梭。这段意识流的文字被人们称为意识流作品中最精彩的典范。

    在小说中,乔伊斯的自由联想技巧在布卢姆身上运用得极为成功。“作为一个犹太人,他时刻具有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和异化感。与爱尔兰白领中产阶级为伍使他自惭形秽;想到妻子莫莉水性杨花,与多人勾搭成奸使他觉得无地自容。父亲的自杀,儿子幼年早夭,这都使他感到愁闷与悲哀。他那极其敏感、郁郁寡欢而又胆小怕事的性格以及内心深处严重的失落感,不仅笼罩着他的整个意识领域,而且也随时支配着他的自由联想。”(李维屏:《英美意识流小说》)儿子的夭折、父亲的自杀和妻子的不忠时刻笼罩着他的精神世界,并不时侵袭他的意识,这些因素成了他头脑中的核心意识,他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随时都会引发他对这些事情的联想。

    意识流活动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 一种是时间蒙太奇,主体在空间上保持不动, 而人物意识却在时间上移动;另一种是空间蒙太奇,时间保持不动而让空间因素发生变化。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成功地将时间蒙太奇和空间蒙太奇两种蒙太奇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其共同成为渲染小说主题,生动地塑造了主人公的形象。

继母小说范文5

《雷峰塔》是张爱玲的自传体英文小说,加上《易经》和《小团圆》,号称自传小说三部曲。《易经》写的是她的青年时期,在港大求学到二战中香港失守,返回上海期间的故事,《小团圆》写回上海后一直到在美国的日子,而《雷峰塔》则写了她的少年时期,从住在父亲家里一直写到逃离那里,投奔母亲,可以说是她完整的人生轨迹。对于如我一样疯狂地喜欢张爱玲作品的读者来说,很是难得。

在《雷峰塔》里,张爱玲以女童沈琵琶的眼光,去看她的家庭,打点行李、出国旅行的母亲和姑姑,抽大烟、和厮混、家道中落却维持贵族生活的父亲,外表和蔼、内心狡诈、为钱斤斤算计的继母,懦弱胆小却私下里打着小算盘的弟弟。花匠男工们赌钱打牌,婢女老妈子做藤萝花饼吃,老婆子们解开裹脚布洗小脚,说着雷峰塔下的故事,确实有些《红楼梦》的味道。

在弥漫着鸦片烟香甜气味的空气中,沈琵琶(张爱玲)开始了自己的童年故事。这个没落的家,虽然养育了她,但是让她觉得压抑,令她喘不过气来。倒是母亲和姑姑的公寓,西式装饰,一切很清新,让她感觉到温暖舒适。但是,终究她和弟弟还只能住在父亲的家里,因为“你父亲能付得起生活费,我什么钱也没有”。最终,她和母亲相见,还在母亲处过夜,遭到继母荣珠的不快和反感。她找了借口打骂琵琶,却引起了琵琶的反抗。荣珠就更加叫嚷起来,她父亲沈榆溪大怒,“他噼啪两下给了她两个耳刮子,她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跌在地上”,父亲“胳膊连着拳头,铁条一般追打着她”。之后,便把她“囚禁”在楼上,冷落了她,对她不管不问。平时很疼她的老妈子何干也有责怪她的意思,连不喜欢说话的弟弟也给亲戚们写信,说“家门不幸,家姐玷污门风,遗羞双亲”。令她感觉到绝望与受辱,但也更加坚定了要逃离这个家的信心。

家,就是张爱玲的“雷峰塔”,压得她不能动弹,无法呼吸。对于她的父亲,她是从来没有爱过的,因为从小时候,就没有从他身上得到任何温暖,有的只是惧怕,厌恶。一起长大的弟弟呢,有疼爱他的理由,但是这种理由却被他的所作所为一点点消磨掉。一生中,她最爱的就是她母亲,可是新潮时尚的母亲只顾自己出国留洋,享乐于自己的生活,从来就没有爱过她。还是在过马路的时候,母亲仅有的一次牵过她的手,也令她感觉到“忐忑与欢喜”。父亲守旧,母亲摩登,但是他们身上的共同点就是都很自私,一个只顾抽着鸦片烟,对她无牵无挂;一个只顾辗转于上海和国外,对她很少想念。所以,张爱玲说“父亲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为人(《造人》)”。正因为如此,才让张爱玲在沉湎往事的时候,更加痛彻心扉。

“雷峰塔不是倒了吗?”“难怪世界都变了。”婢女葵花和老妈子何干的闲谈中,岁月悠悠。毕竟,沈琵琶(张爱玲)逃了出来,开始了自己的另一种苦难却传奇的人生。正因为生活的苦难,在才女张爱玲的笔下,《怨女》、《倾城之恋》、《半生缘》等经典作品才更动人,更深刻,才把爱情和婚姻刻画得更入木三分,那里面,又何尝没有遗老父亲、新潮母亲,还有刻薄继母的影子呢?

继母小说范文6

几乎所有人都从电影《卡萨布兰卡》里看到了爱情和背叛,勇敢与牺牲,不过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其中的经济学原理。

其实这部经典的黑白片,在开头的几分钟就描述出了市场的诸多要素。产品市场发生在一个人走向吧台付钱点一杯饮料的时候。要素市场的交易也在进行着:钢琴演奏者、侍者和厨师等被雇来完成餐厅的各种工作,老板里克(企业家)用场地经营这家餐厅,购买了咖啡、椅子等“资本”,满足城市居民的各种需求。此外这家咖啡厅还是信息市场。在包间和方桌之间,从纳粹控制的欧洲逃出来的难民打听离开卡萨布兰卡前往美国的消息,间谍们打探镇上德国人的消息,而形单影只的男人和女人获得谁还是单身的消息。

很多人都觉得经济学枯燥乏味,普通人都对经济学教科书敬而远之。即使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也难以融会贯通,做到学以致用。事实上经济学无处不在,人们在看电影,读小说的时候也已经在接触经济学的诸多原理了。但是大多数人在阅读《伊利亚特》的时候很少会想探究特洛伊木马的生产成本,观看《时尚女魔头》的时候也不会注意到女主角鞋子的价格。而《看电影读小说,你就能懂经济学》一书正是通过电影情节和小说片段来帮助人们了解经济学原理,可以说本书提供了一个理解经济学原理的崭新视角,同时在理论经济学和电影、文学之间搭建起了桥梁。

这本书的作者是母女两人,母亲是美国圣约瑟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米丽卡·布克曼,女儿亚利桑德拉还是个学生,在纽约大学学习历史和电影制作。本书由32个独立的章节组成,每一个章节对应一个经济学主题,开篇会提出关键概念,然后引出相应的电影场景和小说,进行进一步的阐释。

比如,第五章的主题是专业化,在专业概念解释中,作者提出现代社会不能自给自足,所以出现了专业化,建立起了劳动分工。人们又是如何进行专业化生产的呢?根据的是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看到这么抽象的概念估计很多读者都开始皱眉头了。不过随后作者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个故事解释了这些概念。

白雪公主要想留在小矮人的家里躲避继母的魔爪,就要答应一个条件,那就是做好家务活,她要为小矮人们煮饭、铺床、洗衣服和保持屋内的整洁。白雪公主善于做家务,她一直为继母做这些事。小矮人们则只会采矿,对家务不在行。也就是说白雪公主在料理家务上具有相对优势,小矮人在采矿上具有相对优势。还有另外的可能,小矮人们更年长,更强壮,也更有经验,或许无论是在采矿还是在料理家务上都比白雪公主强,也就是说他们具有绝对优势。但是交易还是达成了,白雪公主料理家务,小矮人则专门采矿,于是各司其职,形成了专业化分工。这样一解释,读者对开头提出的经济学概念就有了形象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