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晏子春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晏子春秋范文1
关键词:读书杂志 晏子春秋 训诂方法
《晏子春秋》一书广传有二十四个版本,前后为其笺校者也有四十来人。王念孙先生在孙星衍先生的《晏子春秋音译》和卢文先生的《晏子春秋拾补》的研究的基础上,以札记的形式对《晏子春秋》进行了考校。后人学者唐德正以银雀山出土的16章节选本《晏子春秋》得证王念孙先生考正中8处同于书中原文。
一.以形索义
王宁先生提出以形索义的方法,是运用表意汉字的字形与它所记录的词汇相互适应的关系来推求本义的方法。并强由于汉字造出到运用到现在所经历的时间较长,在运用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时,应该注意到只有本义才直接与字形切合,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同时需要主要到”笔意“与“笔势”、“造意”与“实义”的区别。
《晏子春秋》中《内篇・谏下二十》晏子与景公的问对中提到:“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砀瘢右手捆心。”其中的“格”字孙星衍先生、卢文先生都以字形对这个字进行讨论。孙先生提到《说文》中“格,木长p”,“y”同“”,《说文》“v束也。”而在《尔雅》中记“阈摹保“心”盖木名,所以孙先生认为“格”是“骼”的假音,“心”指的就是人心。在卢先生看来:“‘格,p也’。‘y’,当为‘捆’,叩、烈病!蓖跄钏锵壬否定了这两种观点,他在《读书杂志》中写道:“予谓‘格’即‘`’字,谓柩车辕上横木所以属引者也。士丧礼下篇‘宾奉币当前辂’(《释文》‘辂’音‘路’)郑注曰:‘辂,辕缚所以属引。’《疏》曰:‘谓以木缚于柩车辕上以属引于上而n之。”此外,王念孙先生在考证一个字词时,通常不拘泥与一种方法与一个例证,时时以多种实例进行多种方法的证明来得出结论,这一条的例证随后他又提到《晏子春秋》同一著作的后面篇章来进行说明,《外上篇》:“盆成适请合葬其母曰‘若此而不得,则臣请n尸车而寄之于国门外宇溜之下,身不敢饮食,碓执辂,木乾聊,袒肉暴骸,以望君愍之。’”王念孙先生说正因为“辂”为辕缚所以才说“碓执辂”,原句中的“格”是借字于“辂”,所以应该是“辂”的意思。
王念孙先生在字形的考释上溯源以观,在《杂上・第二十》:“溺者不问坠”句。王念孙云:“案‘坠’本作‘队’,‘队’与‘隧’同,《广雅》曰:‘队,道也。’《大雅・桑柔》传曰:‘隧,道也。’‘溺者不问队’,谓不问涉水之路,故溺也。‘不问队’,‘不问路’其义一而已矣。 《荀子・大略》篇‘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杨曰:‘遂,谓径隧,水中可涉之径也。’是其证。后人误以‘队’为‘颠坠’之‘坠’,故妄加‘土’耳。”原句“溺者不问坠”义不可通,使人不知所云,王念孙引用《广雅》中“队”为道路之义,才让整句意义通。
二.因声求义
因声求义是利用语音线索来对字词进行考辨、的假借、同源的训诂方法。王宁先生同时也提出,由于语音变化的复杂、音韵研究的未尽完善和语音判断的主观因素在因声求义的训诂判断中容易流于主观臆测。王念孙先生在《晏子春秋》的考证中对于因声求义训诂方法的运用,通常引用多方证明,来规避失误,增加其可信度与精确性。《内篇・谏上第一》中一节,虽然没有注义,但也足见王念孙先生对于音训一些观点:“昔夏之衰也,有推移大戏,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足走千里,收裂兕虎,任之以力,凌]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王念孙先生云:“案‘戏’字古韵在歌部,‘来’字在之部,‘里’、‘理’在止部,‘力’在职部,‘罪’在旨部,‘灭’在月部,‘衰’在脂部,此十三句,唯‘虎’、‘下’为韵,‘理’字或可为合韵,其余皆非韵也。”并举孙星衍先生的考证结果“于古韵未能洞彻,但知古人之合而不知古人之分,故往往以非韵者为韵。”而后又提及“又见高注《吕览淮南》有急气、缓气、闭口、笼口诸法,遂依放而为之,不自知其似之而非也。故音义中凡言‘某某为韵’、‘某某声相近’及‘急读缓读’者,大半皆谬,于古音若一一辩正,徒费笔墨。但凡于此,以例其余,明于三代两汉之音者,自能辨之也。 ”
三.比较互证
因为比较互证就是用既有的音或义的相关来证明类似的音或义也相关,比起因声求义,则必须要相当的实例来加以证明为增加其信服度。
王念孙先生以孙星衍先生的本子为底本,在《内篇问上・第七》“荆楚赣恰本渲芯鸵愿哂账注《吕氏春秋》提出了不同于孙星衍先生的解读。孙星衍先生认为:“‘浮《说文》‘不也’。”但是,王念孙认为:“案‘浮者,‘闷’之借字也《吕氏春秋・本生篇》‘下为匹夫而不浮,高注曰:‘福读忧闷之闷。’故‘荆楚赣恰。孙引说文‘福不也’,亦非。”后有于省吾、吴则虞对这一条也有不同的解说,本文不作讨论。
《内篇谏下・第十八》“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王念孙先生提出,这里的“谓”是“调”的字形之误。他举出韵书中《集韵》引《广雅》“识,调也”,今本“调”作“谓”。调是合的意思,言不为奢侈以劳民,故节于身而和于民也。随后先生又举出《盐铁论・遵道篇》为例证:“法令调于民而器械便于用”认为此处的用意与《晏子春秋》中的“故解于身,谓于民”的用法是相似的。且举出在同文中《内篇・问上》中的:“举事调乎天,藉敛和乎民。”也和这里的“调”的用法、意思是相同的所以推出这里应该是表示“和”的意思的“调”字而不是行相似的“谓”字。晚于王念孙先生成书后出土的银雀山汉简作“节于身而调于民,不以为奢侈”证实了王念孙先生这一推断是正确的。
四.据文索义
据文索义不在王宁先生所列的训诂考证方法之中,但是由于王念孙先生在《读书杂志・晏子春秋杂志》中的札记以校勘、辩误为主,以原有的连贯文意篇章为底,所以在考证中多有结合文意来判断,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字词定义。据文索义的方法在《晏子春秋杂志》中运用颇多,也即是有学者所提到的“据文脉”的方法。
在《晏子春秋第一・内篇谏上》(此段以繁体更能说明问题,所以引文作繁体字样)有:“霖雨十有七日矣,怀宝乡有数十,|氓里有数家。”其中,怀宝二字此处未能合理解释,王念孙先生疏理前后文段后认为:“,言富家也。念孙案:自此句以下,皆言百姓|寒困苦之事,若云‘富家l有凳’,tc下文不矣。下文fc恤之事云:‘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谓以金散给之也(孙云:‘言富民出金也。’尤非)。若是富家,则无庸赈恤矣。予^‘’当为‘氖摇,‘氖摇与‘|氓’对文。下文云:‘室不能R者予之金。’是其证也。延淖窒嗨疲凰资字作宝,与室亦相似,故氖艺`,後人不_又改宝为耳。”先生以文中所述百姓贫苦、饥寒之事与“怀宝”二字不搭,又以字形相似之讹误、与后文的联系、同|氓一词的上下互文得解,怀宝二字应为坏室的错误抄写,此处应该解释为破败住所的解释才显得合乎情理。
此外,王念孙先生敏锐的在《内篇问上・第三》中联系古者祈祷用具的习惯指出的“璋”当作“圭壁”;在《内篇杂上・第十七》以《文选》和《太平御览》的惯语作“阴冰凝”指出现行本的“阴水厥”和卢文先生认为的“阴水厥阳”无一不体现出王念孙先生的渊博。王念孙先生也善于吸取前人的训诂观念,在银雀山汉简中对照出《读书杂志・晏子春秋杂志》的8个相符论点,其中一个就是充分吸纳王引之先生的观点得出的。
参考文献
[1]王念孙,《读书杂志・晏子春秋杂志》[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2]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M].中华书局,1982.
[3]王宁,《训诂学》.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4.
[4]程千帆,《校雠广义》[M].齐鲁书社,1998.
晏子春秋范文2
同学和老师们下了车,迎面而来的是充满历史风味,古朴典雅的淹城春秋园青铜艺术大门,两旁伫立着放大了许多倍的竹简,工作人员还放弃了龙型的风筝,高高飘扬着,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诸子百家园这里的一大特色。介绍了对中华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华四贤: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第一重要的则是孔子,一大片竹简装饰墙上,刻满了这位大家富有哲理的话语,唯一可惜的是我看不懂那么复杂的象形文字。打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小房间,里面是孔子讲学的模型,还能向我们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让我们领略到了他不愧为四贤之首。
走出孔家,我们又进入了孟子的孟家,华佗的医家,大家尽情的休闲观光,增长了对一代伟人的认识陶冶情操。
在这个多姿多彩的地方,古色古香的气味大么浓厚,也少不了各种大型游乐设施,不过名字也没有丝毫偏离主题:峡谷漂流,吴楚之战,九龙问鼎……内容也充满了现代化,居然还有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旋转木马。
晏子春秋范文3
原文:
1、齐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而望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也。
2、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一般指悬牛首卖马肉。挂牛头卖马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或者是那种表里不一的人。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一》。
(来源:文章屋网 )
晏子春秋范文4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6、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7、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9、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10、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1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4、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1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1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1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2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21、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2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4、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25、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2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27、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28、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3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33、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3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3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7、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3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3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4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4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4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4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4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4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46、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47、学无止境。——荀子
4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49、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5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5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5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5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5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55、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56、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5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59、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60、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6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6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6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64、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6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6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6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68、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6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70、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7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7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7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7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7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76、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77、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
78、《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7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8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8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8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83、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8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8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86、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8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88、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89、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9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9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92、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93、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94、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9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96、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97、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9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9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0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10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10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103、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104、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10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10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0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08、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10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110、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1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112、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113、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1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1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16、玩物丧志。——《书经》
11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1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119、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120、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1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2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京()
124、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12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2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27、吃一堑,长一智。
128、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12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130、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13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3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3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134、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13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3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137、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13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晏子春秋范文5
①牛首之鬼和蛇身之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亦喻指虚幻怪诞的作品。②比喻歪门邪道之流
牛黄狗宝:
牛黄,牛胆囊中的结石;狗宝,狗脏器中的凝结物。两者都是内脏病变的产物,因以喻坏透了的心肠
牛骥同皂:
亦作“牛骥同槽”。谓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
牛角书生:
喻勤读之士
牛角之歌:
春秋时,宁戚很穷,想见齐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机会,在车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闻而赞其为“非常人”,命后车载之,拜为上卿。见《吕氏春秋·举难》、《晏子春秋·问下二》。汉刘向《说苑·尊贤》亦载此事。后以“牛角之歌”、“牛下歌”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牛口之下: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后以“牛口之下”、“牛口”借指卑下的地位
牛郎织女:
①牵牛星(俗称牛郎星)和织女星。两星隔银河相对。神话传说:织女是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嫁河西牛郎后,就不再织。天帝责令两人分离,每年只准于七月七日在天河上相会一次。俗称“七夕”。相会时,喜鹊为他们搭桥,谓之鹊桥。古俗在这天晚上,妇女们要穿针乞巧。见《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说》、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岁华纪丽》卷三引汉应劭《风俗通》。②今常喻指分居两地的夫妻
牛刀割鸡:
亦作“牛刀割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刀小试:
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显一下身手
牛高马大:
晏子春秋范文6
对茶的最早的可靠记述,是最早的一部字书《尔雅》,称茶为和苦荼。《尔雅》成书于汉代,假周公之名,但许多成说取自前代,所以不少人据此论证周代已形成饮茶风尚。不过《周礼》所列六饮和四饮中并无茶水之类,或者至少是周王室还并不那么崇尚饮茶,茶还不是必备之物。
茶叶作为饮料之前,可能曾作过食料,就是作为饮料以后,也常作食料使用,直到今天仍是如此。《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说:“晏子相齐景公,食脱粟之食,炙三弋五卵苔菜耳矣。”其中提到的苔菜,陆羽《茶经》引作“茗菜”,并被作为春秋时代食茶的证据。今人有认为茗菜、苔菜所指皆为茶的,贵州有茶树即名“苔茶”。如此说可信,那么春秋时代可能有以茶作菜的事。茶在古时还能入粥,做成茶粥,如西晋傅咸的《司隶教》即提到蜀妪在南方“作茶粥卖”的事,作为市肆食品的茶粥,当时可能是一种受重视的小吃。
现代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还有一些以茶入馔的吃茶习惯,无疑是古代食茶的遗风。如竹筒茶拌上油盐,或与大蒜同炒,用作下饭的菜;腌茶可拌可炒,亦可佐饭。湖南洞庭湖区盛行姜盐茶、芝麻豆子茶,也是将茶叶当菜吃下去。岂止是少数民族以茶当菜,现在的高级筵宴上也有用茶叶或茶汁烹制的名菜,如茶汁虾仁、碧螺虾仁、龙井虾仁、碧螺鱼片、碧螺炒蛋、龙井鸡丝、龙井鲍鱼、樟茶鸭子、云雾石鸡、毛峰熏鲥鱼、五香茶叶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