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团委副书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团委副书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团委副书记

高校团委副书记范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我校人事制度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感谢给予我勇气和支持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我本着锻炼自己,为大家服务的宗旨参与竞聘,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认可。

我于1997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生物教育专业。同年,分配到鞍山卫生学校工作,至今已有九年时间。九年里,我先后担任多任班主任,并在教务科、学生科从事相关管理工作。

我竞聘的岗位是学生科副科长兼校团委书记。我之所以竞聘这一职位,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我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多年来的教师生涯,培养了我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在每个岗位上我都不讲条件,投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踏踏实实做好每样工作。相信这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二、我有较为扎实的业务知识。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勤钻研,善思考,多读书。通过不断的学习,使我的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开拓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从而为开创工作新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我处世严谨、办事稳妥。我始终坚持“以诚相待、与人为善”的宗旨,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尊敬领导,团结同志。懂得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相信这将有助于我更好地深入学生中间,听取学生呼声,表达学生愿望。

四、我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多年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养成了我遇事不含糊,办事不拖拉的工作习惯和不唯书、不唯上、只唯真、只唯实的工作态度。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判断分析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相信这是胜任工作的最本质条件。

综上所述,我认为自己具备了竞聘学生科副科长兼团委书记的基本条件。当然,相对于在座的各位领导、同事们,我没有什么可以炫耀和骄傲的资本。唯一可以向领导和同志们汇报的是,自参加工作以来,凭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忠诚,我在组织分配的每个岗位上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虽然繁忙、辛苦,但在工作中,我体会到了为人师者的崇高和神圣,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如有幸竞职成功,我将找准定位,迅速进入状态,积极配合校党委和学生科科长开展工作。

关于学生科工作,我的初步设想是,摆正位置,当好配角,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注重与领导、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动态,传达贯彻学校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强督办检查,确保学校政令畅通,确保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关于校团委工作,我的初步设想是,以“育人为中心,宣传为主线,活动为载体”,做好团员队伍建设。具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组建新闻宣传体系,依托我校先进的电教设备以及简报、宣传窗、校园学生广播站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组织活动。二是将“文艺汇演”、“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歌手大奖赛”、“知识竞赛”及 “各类球赛”作为我校团委组织的固定文体项目,以促进团员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三是设立师生信箱,听取各位老师以及学生对团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有所作为,有所改进,有所完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古人云:“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这次竞争上岗,无论成功与否,我都将以此话自勉。如果领导和同志们能给我这个机会,我将以百倍的勤奋和汗水,承担起繁重的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决不辜负组织和同志们的信任、支持,如果没有当选,我也将一如既往地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继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学校的发展进步做出自己应尽的一份贡献。

高校团委副书记范文2

一、自身注重、领导重视、准备充分

我自己对于这次暑期挂职锻炼我是十分看重的,从知道自己有资格参加今年的暑期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团委挂职面试起,我就开始从网上搜索相关的面试材料,做好充分的准备。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很幸运的在7月2日接到了团市委的录用通知,学校团委书记谢庆勇老师马上组织召开了关于本次挂职的小型启动仪式座谈会,学校党委副书记余党军老师也都出席了启动仪式座谈会,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亲切问候和嘱咐,使我们这批即将上任的挂职大学生深感责任之重。在座谈会上我的内心是十分兴奋的。我一直在问自己,此次最想学的是什么?经过一番仔细的考虑,我想,体验基层机关生活固然是一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使自己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扎实开展服务,切实在基层挂职服务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7月3日上午,**市高校优秀学生干部挂职任职仪式在**区团委办公室举行。团区委戴翀书记,团区委书记助理傅国栋老师出席了会议。戴书记给我们即将面临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的大致内容给出了详细的解说,并对我们的上任表示祝贺,戴书记在思想上给了我们很深刻的鼓舞,叮嘱我们要虚心向当地村官、干部、群众请教,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这进一步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使我们感受到上级组织对本次大学生暑期志愿服务的重视,会后傅国栋老师还给我们一一介绍了各自挂职的单位以及联系人,给我们做了全面的安排。

我们也都希望通过这次挂职活动能将大家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创业就业能力,同时我们也希望能给挂职单位带去新的血液,新的力量。我被安排在**区**镇车客村,担任村团支部副书记职务(车客中心社区助理员)。

二、扎实工作、提升能力、服务基层

在挂职锻炼期间,我认真贯彻团市委、市学联的指示以及校团委的指导,以共青团**区委员会的指导思想为依据,以服务单位、锻炼自己为出发点,以单位满意,学以致用为目标的,开展一了系列的工作。项将具体工作内容按周罗列如下:

挂职第一周(7月6日—7月12日):

1.社区助理员工作培训。了解掌握车客中心社区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熟悉社区的构架以及服务中心功能。

2.完成第二届全国劳动模范车客村选举工作

3.打印白溪村生态村申报资料

4.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管理

5.社区电子阅览室和图书室常规管理

6.起草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来车客村义务家电维修活动方案

7.周末回校协助学工办老师整理毕业生档案

挂职第二周(7月13日—7月19日):

1.社区电子阅览室和图书室常规管理

2.完善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信息公告)

3.视频会议室(多功能厅)管理

4.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管理

5.接待和风书社来社区多功能厅演出,管理现场仪器设备

6.完成扬大龙村计生协会工作手册的抄写

7.打印社区食堂场地租用与工作人员聘用合同

8.以志愿者身份参加由童氏制衣有限公司发起的为外来务工高玉发夫妇募捐文艺演出活动

9.以志愿者身份参加“赢在职场—2009’**青年就业挑战赛启动仪式暨首场现场招聘会

挂职第三周(7月20日—7月26日)

1.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管理

高校团委副书记范文3

大学是青年云集、精英荟萃的育人单位,青年是一所大学的主体,学校的科学发展不可忽视青年及青年工作。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如何更广泛地凝聚、团结、引领好来自全校管理、后勤、教学等岗位及附属单位、校友会、学生中的各族各界各类青年,最大限度地调动青年的积极因素,激发青年投身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热情和活力,积极站在改革进步的前列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不断迈向深入,必须成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行动目标。

创新提升发展

大理学院党政一贯重视和支持共青团工作,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好,具备了在此基础上拓展工作平台、延伸工作手臂的条件。大理学院共青团围绕育人目标、党政中心和青年需求,抓好抓实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和成才服务,在创新组织方式、动员方式上做文章,在全省高校率先成立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初步形成了以共青团为政治核心,青联组织和学联组织为工作支撑的青年工作体系,为构建崭新的高校青年工作格局奠定了工作基础。

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学生组织的发展也很快,很多校级组织应运而生,但存在缺乏统筹、效率低下、资源不集中等问题。2009年12月,经学校党委同意并报备省学联,大理学院校团委整合全校学生组织,在原校学生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学生联合会,将研究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三自”委员会及16个校属学院学生会纳为其团体会员。为规范校学联组织运行,由原校学生会主席改任校学联主席并兼任校团委副书记,研究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三自”委员会主席兼任校学联副主席。同时,积极开展建设学习型组织推广活动,将原校学生会各部整合升格为中心,实行总监负责制。校学联共建立了秘书处、行政财务中心、人力资源中心、公关媒体中心、审计监察中心、发展战略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7个部门,并全部与校团委工作部门合署办公,优化了团学组织结构,节约了团学工作资源,提升了团学组织的运行效率和团学干部的培养效率。

近年来,大理学院及其附属单位的青年教职医护员工队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青年教职医护员工数量逐年扩大,聚集了大批优秀的青年人才。截至2011年底,学校在编职工及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在岗职工中,35岁以下职工占全体职工的比率为45.9%,40岁以下职工占全体职工的比率为63.2%。现实情况表明,为了适应多方面、多层次青年成长和发展的需求,在青年工作体系上需要有一个青年统一战线组织作为共青团的补充和支撑。为更好的发挥好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经报请学校党委和省青联同意,于2011年12月成立了青年联合会,省青联陆平主席和学校杨荣新校长亲自为校青联揭牌。校青联的成立,改变了过去高校共青团单方面以联系大学生为主的格局,逐步使校青联成为联系引导青年群体、整合青年工作资源的重要平台。成立后的校青联是校党委领导下的重要群众团体之一,接受省青联和校团委指导,是以校团委为政治核心的全校各青年团体的联合组织,是全校各族各界青年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校青联以“融入中心、凝聚青年”为工作宗旨,以“凝聚、联络、服务、发展”为工作理念,以“联情谊、联智慧、联资源,谋共识、谋服务、谋长远,促成长、促发展、促品牌”为工作目标,努力实现把全校青年及关心大理学院的各界优秀青年凝聚起来,在共同为大理学院的建设发展做贡献之中实现自我成长成才。校青联设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医学卫生、行政后勤、大学生五个组别,委员数定为100人左右(约占现有40岁以下青年职工总数的5%),特邀委员不编人组别。

拓宽工作渠道,丰富青年生活

服务凝聚力量。服务青年,是做好党的青年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共青团凝聚力的根本途径。大理学院共青团立足团的工作实际,不断丰富服务青年的手段,通过有效服务凝聚更广泛的青年群体。长期以来,通过不断夯实“校园文化、学术科技、社会实践、学生社团、就业创业”等育人平台,全面服务青年学生健康发展。从2012年起,又推出“大理学院青年发展计划”,积极探索服务青年的新载体、新途径和新方法,为构建崭新的高校青年工作格局提供了有效支撑。

在推进育人平台建设方面,一是校园文化特色鲜明,充分挖掘大理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因子连续举办6届校园文化节,构建了以校园文化节为龙头的学生活动教育体系,建成了两校区学生活动中心,筹划成立集合新媒体在内的“大理学院青年传媒”;二是社会实践体系健全,形成了南“认知国情·青春报国”社会调研活动、“拓展素质·青春”实践见习活动和“服务社会·青春建功”志愿服务活动构成的特色活动体系;2011年暑期,大理学院组织了42支服务团队奔赴全省各地开展开展了红色之旅、志愿服务、社会调研、就业创业、医疗服务、教育下乡、禁毒宣传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三是科技活动氛围渐浓,举办了5届挑战杯“一杯两赛”,每年均设立青年工作研究基金项目,推动青年工作研究;四是学生社团健康发展,举办了8届学生社团博览会,在册学生社团80家,获评“全国百强学生社团”、“云南省十佳学生社团”各1个;五是积极服务创业就业,从2009年6月联合大理州、市团委创新性举办大理州首场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岗位招聘会起,积极推动“青年创业就业行动”,组建“大学生创业就业导师团”,建立60多个校外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完善团省委“青帆夜校”大理教学点建设,推动KAB创业教育项目,邀请团省委、省青联到校举办云南“青年成长导师团”高校行——创业英雄论坛。此外,校团委还获评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2011年8月5日,团省委饶南湖书记、校党委戴志明书记来到位于学校“大学生创业园区”、占地300平方米、先后投资80多万元建设的“动感地带-MM''’创业就业基地,亲自为该基地揭牌,标志着又一个崭新的服务就业创业领域的开辟,也使共青团工作更加深入青年、走进青年。

高校团委副书记范文4

孙冰心系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2013年9月-2014年9月挂职于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先后任学校部部长助理,副部长,兼任全国高校赴新疆挂职团干部工作队队长。这篇回忆挂职岁月的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新疆对我的意义,或许可以用“返程”和“启程”来总结。

“返程”,是心灵的回归,新疆教会我淡然的坚强,勇敢的热情,新疆团干部让我知道什么是责任和担当,客观和包容。

“启程”是人生的前进,未来的日子里,新疆仍然会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让我带着新疆人民的情意一路前行。

为什么而去?

作为内地来的40名挂职干部里为数不多的5位女同志之一,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我常被问起:为什么要来挂职?

2013年8月,第一次踏上阿克苏的土地,站在克拉尔气田的中心,我发现自己是那么渺小;在黄沙漫天的乡村道路上,一位皮肤黝黑,身着迷彩服的基层干部蹲在路边,告诉我,他已经三个月没有回家,而家中幼子刚出生两个月在新疆工作的日子,我无法忘记广阔土地带来的震撼,无法忘记那位乡镇干部坚守岗位带给我的感动。

我希望看看真实的中国,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希望有一段自我完善的旅程。

一年的工作顺利完成后,我常常自问,是否圆满了初衷?

做了什么?

2013-2014年是新疆事件频发的一年,也是团干部力量奇缺的一年。许多挂职干部在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00万字的文稿、3000多场的活动,20个创新的品牌,近1110万元的经费引进,40个校地长期合作项目,都是点滴积累起来的。

一年里,我主要负责学校战线大型活动组织、挂职干部管理、团干部培训、学校工作的考核指导,以及学生动态调研、部门的文稿起草工作。我曾先后组织实施自治区大中专学生纪念“12・9”运动诗词诵读大赛、“共同的校园、多彩的舞台”自治区大中专学生文化艺术节、自治区高校戏剧展演、“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新疆赛区比赛、“挑战杯-彩虹人生”中职高职创新创优创效比赛、“新疆学子百村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覆盖师生近万人次;在上海团市委和母校的帮助下,先后策划组织全区高校团委书记、青年教师赴上海、武汉参加团务知识、创新创业培训共40余人次;在自治区团委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建立新疆高校学生动态调研员队伍,在“5・22”事件后进行了广泛调研,报告获得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批示;2014年4月起筹划组织复旦大学社会实践“新疆专项”,积极促成复旦和新疆的高校、地州、厅局合作,围绕公共卫生、基础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内高班学生成长路径等5个方面组建了由专业老师带队的5个项目团队分赴新疆各地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调研。

回想那一年的工作,孤身在外,困难是有的,但来自各级团组织和母校的帮助,来自挂职单位领导的指点一直支持着我。工作中,我总是谨记自己身上共青团干部的烙印,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勇担工作重任。曾经3个星期内连续通宵五六个晚上,就为了一个其他人都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19个学校参与,1000多名学生的活动,连续三场大型展演,两个工作人员。我不愿意放弃,因为我不想辱没了母校的期望和团干部的使命。

得到什么?

新疆一年的工作中,我的工作对象由高校学生变为背景各不相同的青少年,工作内容由引导学生就业指导变为围绕民族团结开展的各类工作,视野进一步扩展,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最珍贵的,是我感受到了一段关系,一种使命。

一段关系,是在新疆感受到的个人和祖国的依存关系,和各民族同胞休戚与共的血肉关系,和这篇土地的人民的共情关系。我曾经用四个词概括这片土地和人民:孤独而热情、抗争并舞蹈――个体的新疆人豪爽淳朴,而作为整体的新疆人却偏向孤独;他们生活在颇为严峻的形势下,但依旧坚强乐观,伴乐起舞。

“5・22”之后的维稳誓师大会上,满载着武警官兵的车辆在面前开过,“维护法律尊严,保护人民安全”的口号在耳边响起,人群里处处都是响亮的掌声,偶尔伴随着沉默的哭泣。

一位老妈妈把手举过头顶,持续不断为战士们鼓掌。我和一个维吾尔族阿姨并肩站着,一起鼓掌,一起流泪。泪水和掌声让我知道,和平对于新疆人民而言,是内心最深沉的渴望,这种渴望不分地域、年龄、民族的任何界限;暴力恐怖事件,是新疆人民最刻骨的苦痛,尤其对于维吾尔族而言,更加深重;祖国是各民族同胞最有力的依靠,而这个依靠决不可缺位。后来,我和挂友一同撰写联名信《我们和新疆在一起》时,这样写道:“我们要向全国各地各民族兄弟姐妹发出呼吁,请大家关心新疆,理解新疆,帮助新疆!新疆的安定与和谐,关乎你我!新疆的发展和未来,有我有你!”

在这里工作,内心的使命感更甚。从新疆干部们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对共青团事业的坚定,对于新疆长治久安的责任感。因为这样的使命感,新疆的干部对思想引领工作义不容辞,为求当地稳定,不计得失地默默奉献。因为这样的使命感,他们才能成就两种能力――在冲突中寻求共识的能力,在偏见里保持客观的能力。新疆的特殊情况,决定了干成一件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冲突、偏见和阻力是不可回避的,但是他们用担当、智慧和胸怀去化解。他们成为我人生的导师,成就了我所期待的自我完善。

这段关系和这种使命会融入我的血肉里,变成精神的力量,让生命丰满,让心力强大。

留下什么?

2014年10月上海挂职干部的出征仪式上,领导对大家嘱托,要留下当地群众满意的实绩,留下深情厚谊,也要留下自己终身难忘的青春印记。我反观一年的工作,问我自己怎么样才算是实绩?我有三点总结,挂一漏万,仅供参考。

在工作完成面上覆盖时,注意点的突破。这主要在服务团员青年和团干部培训方面,服务团员青年是面,团干部培训是点。找准了点,找对了方法,就能辐射更大的面。我在组建高校学生调研队伍时,通过规范调研流程、强化实操训练,手把手培训调研员,经过两个月,团队中就出现了能独当一面的调研小组负责人。

注重让新疆干部走出去,同时也重视内地青年引进来。我做过两期新疆高校团委书记和老师的业务培训,分别赴北京、上海和武汉。后来在领导的提点下,我明白如果内地就读的新疆学子能学成归乡建设家乡,如果内地人更加了解新疆并以实力支持,那么新疆的发展会更快更好。复旦大学去年派遣了由专业老师带队的社会实践队伍等实习项目,共计80人,尤其注重项目中年轻辅导员和在内地就读的新疆学生的参与。

做好阶段性工作的时候,要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这个感悟缘起于一件小事。前一阵子,前新疆同事问我某项工作的细节问题,我想不起来。我让她翻阅我留下的工作任务分工和文件,问题就解决了。制度设立,流程规范,为团干部讲授团课。这些工作业绩不显性,但是许多挂职干部都在坚持做着。所以我想,我们不是来这里放烟花的,看的时候挺高兴,然后呢,观众们还得清理一地烟花屑。我们要留点盆栽,不能雪中送炭至少也锦上添花,如果力所能及,再建设一下苗圃,播下点种子。

高校团委副书记范文5

关键词: 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 开设内容 管理运行方式 实践效果

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是指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高校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部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复合型人才和实现科教兴国的必由之路。自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后,素质教育正式上升为政府行为,各高校为响应号召开展了大量的素质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并未形成一个普适性的有效方法模式。2003年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提出在全国部分高校试点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1],要求高校充分挖掘“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积极探索出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系统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模式,实现素质教育方法的革新和突破。本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并在西安某高校中进行了长达5年多持续的探索与实践,总结构建出了一种系统性的素质教育新模式。

1.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的内容框架

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是以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系统分析和预测学生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能力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统筹规划和科学安排“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内容,并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和质量控制体系,以促使大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的教育新模式。其基本内容可归纳为搞好“职业生涯规划”、开设“素质拓展课目”和建立“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库”三部分,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内容框架示意图

1.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品性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它能够使大学生对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了然于心,在大学期间合理选择和安排自己的素质拓展需求,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同时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发挥内在激励作用[2]。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在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内,在有关教师的专业指导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基本具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它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的基础。

1.2开设素质拓展科目

素质拓展科目的开设实际是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初步构想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中普遍存在的多而散、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规划和管理、规范性不足、综合潜力挖掘不够等诸多问题,将大学“第二课堂”活动概括为“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和“技能培训及其他”等六个方面[3],相应开设的六个课程科目。并针对这六个课程科目的性质、训练作用、训练途径和时间安排等制订规范、详细的教学大纲,以便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的统筹安排。

1.3建立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库

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库的建立是以六个课程科目及其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参照经济和建设领域中项目管理模式的基本程序[4],通过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申报、项目审定、项目修正等环节,最终形成开放性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参与的六类活动项目总汇。(1)项目申报。学期初学校素质拓展中心将素质拓展学期计划的重点通知分院素质拓展部,分院素质拓展部结合本单位工作重点和专业培养需要,按照课程科目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调研论证,提出本单位素质拓展课程6个科目的学期活动项目规划,并上报学校素质拓展中心;(2)项目审定。学校素质拓展中心对各分院申报的项目规划进行审核汇总,制定出全校素质拓展活动学期项目库;(3)项目公布。全校素质拓展活动学期项目库报经学校素质拓展工作指导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向全校学生公布,学生可根据自身素质拓展的实际需要选择参加;(4)项目修正。已列入学期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库的项目,由于主客观原因发生变更时,须及时上报学校素质拓展中心,并经学校素质拓展工作指导委员会审查后,予以更改或取消。各环节的操作关系(如图2所示)为:

图2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库形成示意图

2.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的管理运行

2.1建立“四级”机构

开设素质拓展课程需要组建学校素质拓展工作指导委员会、学校素质拓展中心、分院素质拓展部、班级素质拓展小组“四级”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并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工作职责,以保证对课程实施全过程的有效操控,具体组织机构如图3所示。

图3“四级”组织机构图

学校素质拓展课程工作指导委员会应由主管校长任组长,由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处、学生处、基础部、就业指导中心、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分院系负责人组成[5],负责研究学校素质拓展课程的指导方针,并适时提出指导意见;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由校团委书记任主任,成员由团委老师、校学生会主席、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长、分院素质拓展部部长组成,负责全校素质拓展课程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分院大学生素质拓展部部长由分院团委书记担任,成员由分院团委副书记、年级组长、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学生社团负责人、班级学生代表等组成,负责本单位素质拓展课程项目的具体组织与实施;班级素质拓展小组组长由辅导员担任,成员由团支书、班长及其他团学干部和学生代表组成,具体负责组织本班级学生积极参加素质拓展活动项目。

2.2实行学分管理

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实行学分管理[6],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两个科目分别获得2个以上学分,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他”等4个科目分别获得1个以上学分,总共8个以上学分。各课程科目的学分获得按照学生参与该科目各项活动的累计时间计算,每累计10小时可获得一个学分,对各项活动中的获奖者可根据获奖等次额外附加该科目0.2―0.6个学分,原则上各科目的学分不允许进行相互兑换。

2.3颁发素质拓展合格证书

学生按照规定加素质拓展课程6各科目的活动,毕业前分别累计达到规定的学分要求后,可经个人申请、班级素质拓展小组审核、分院大学生素质拓展部认证、学院素质拓展中心审批并颁发素质拓展合格证书。素质拓展合格证书分学期记载了该学生大学期间参加该课程6个科目的各项训练活动及取得的成绩,可为用人单位录用优秀人才提供素质选择的现实考察依据。

2.4实行网络化管理

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的组织实施可依托校园网络,建设“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网络管理系统”,制定严格的全程操作工作流程,通过学生自行登录系统填报素质拓展项目,班级素质拓展小组、分院(系)素质拓展部、学院素质拓展中心依次网上管理和认证,毕业前学院素质拓展中心集中为学生打印、颁发素质拓展合格证书的方式,形成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客观透明、科学严谨的网络化管理流程。

3.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的实践效果

经过几年来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的持续探索与实践,目前取得的成效和成果十分显著。具体体现为:(1)学生思想修养逐步提升,遵纪守法自觉性明显提高,奉献爱心、互帮互助、志愿服务等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受表彰人数逐年增多;(2)校园第二课堂文化活动活跃有序,各类学生社团迅速发展,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持续高涨,参加市级以上各类比赛活动获奖率大幅提高;(3)学生就业率及用人单位满意率持续居高,文明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进一步形成。

总之,“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项目体系”是高校在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门关于加强素质教育要求的背景下,根据高校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较为科学、系统的学生素质教育运作体系。该课程体系适应于所有高等院校,特别是对人才培养定位是以应用型或技能型为目标的高校更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2002:3-25.

[2]张军.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力提升[J].现代企业教育,2011,(3):185-186.

[3]罗亚.素质拓展活动中项目管理的运用实践.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教育教究),2006,(3):72-73.

[4]贾梅.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几点思考.河南农业(教育版),2008,(6):42-44.

[5]李唯.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几点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9):91-92.

高校团委副书记范文6

丰富内容、拓展方式,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双赢

经过数年的实践探索,商丘师范学院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方式,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使实践活动为“三农”服务,致力于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在今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商丘师范学院再次实现了实践活动的创新,在精神文明共建单位――商丘市梁园区解放新村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开展了法律宣传、医疗服务、家电维修、文艺演出等丰富的活动。同时,作为长期的精神文明共建单位,商丘师范学院将在科技、文化等方面对解放新村进行长期帮扶。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在精神文明方面农村依然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和重要内容。所以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商丘师范学院把致力于新农村建设中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实践活动的重点。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商丘师范学院还积极组织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奔赴乡镇农村,深入田间地头,送科技、送文化、送医疗、送艺术下乡,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切实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近一个月的活动中,6支校级服务团举行文艺晚会汇演20余场,维修旧家电近千台,制作宣传展板100余幅,开展农业信息科技、农村发展、生态环境、法律宣传等宣传及知识讲座10余场,赠送实用科普图书数百册。与此同时,各院系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环境与规划系、历史学与社会学系等18个院系的社会实践队员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开展以“阳光体育”“高雅艺术”“低碳环保”“汉梁文化”“关爱留守儿童”等为主题的活动。“世博青年周”期间,大学生志愿者们还自发购买世博会纪念品、宣传海报在商丘市爱德孤儿院、蒯庄小学等地开展世博宣传活动,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更具有时代意义。学校团委还积极按照共青团省委的要求,组织学生骨干深入城乡各中学开展中学基层团建调查活动,以促进和加强基层团建工作的开展。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学校、教师、学生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发展服务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深入基层,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为建设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不会真正了解农村的现状,也不会这么强烈地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对农村的重要意义。这里真的很需要我们。”参加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蒋桢告诉记者。

高校与企业“联姻”,实践与就业“结亲”

“看到母校和公司建立了联谊,真的特别高兴。真心希望学弟学妹们在这里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相信在皇沟酒业集团他们会有一个良好的施展才华的平台。”2008年毕业于商丘师范学院的李清龙,现在已是皇沟酒业集团的绩效考核主管,他对校企合作的前景非常乐观,并希望这条路能越走越宽。据了解,商丘师范学院在皇沟酒业集团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之后,该校经常组织青年博士为皇沟酒业集团的员工开设专题知识讲座,组织经济管理学系与生命科学系等数百名师生前来开展交流活动,为学生实践和就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在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时,促进学生就业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千方百计促进学生就业就成为高校一项长期性、迫切性的工作。商丘师范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践提升能力、能力促进就业”为实践方针,在企业和地方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为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实习机会,为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提供了锻炼平台。在今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商丘师范学院相继组织近百名学生骨干到企业、社区、农村进行实践锻炼,并在中国电信商丘分公司等6家企业成功建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组织了大量学生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活动,把课堂设在社会最前沿,多方位开展实践教学。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充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在基层开展社会实践,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基层实现就业创业。外语学院学生李娜在实践日记中这样写道:“通过下乡支教活动,我改变了就业观念,以前总以为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实现梦想。在了解农村中小学教育后,我觉得这里更需要我,也更适合我。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日益重视,我在这里可以看到光明的未来。”持久努力,终尝硕果,很多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和经验,而且认识到了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了解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一些社会实践优秀者更是得到了企业和地方单位的认可,这为他们的就业铺就了一条“星光大道”。高校与地方、企业“联姻”,实践与就业“结亲”,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正成为商丘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道风景线,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的就业创业不断拓宽道路。

“学校搭台,学生唱戏”

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是商丘师范学院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最终目标。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是商丘师院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多年来,学校始终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工作作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领导亲自主持相关工作,在商丘市周边各县区十余个村镇建立了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今年暑期,学校党委书记赵豫林等领导亲自带队相继在梁园区解放新村、虞城县蒯庄村等地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基地建立后,学校非常注意巩固基地建设,并以基地为平台,积极发展与地方的关系。自2006年在中华楼小学建立实践基地后,商丘师范学院连续5年组织师生在该小学开展网络、英语、音乐、美术和中小学课程改革等相关培训,充分发挥了实践基地的作用。今年7月下旬,商丘市部分县区遭受暴风雨和洪涝灾害,商丘师范学院在第一时间派医疗服务队赶赴虞城县稍岗乡等多个社会实践基地开展预防流行性疾病服务,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关注社会实践基地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在今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历史学与社会学系和化学系深入梁园区王楼乡农村调查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和留守儿童的现状,教育系组织师生在绿苑社区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些地方都是商丘师范学院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学校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学校在虞城县蒯庄村刚建立起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就把该村定为学校“扶弱培强”工程的定点帮扶村。自基地建立以来,商丘师范学院先后在该村中小学中开展了夏令营活动和学习培训活动,对学生及部分中学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服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无论是对学校、学生还是对地方,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不仅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还要让它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把它打造成一个服务地方、锻炼学生、提升学校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学校团委副书记沈振华说。

上一篇广场

下一篇执业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