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理高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理高考

物理高考范文1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提出在物理教学和高考复习中的一些做法.

第一,抓“纲”务“标”,明确物理高考的内容和要求,准确把握复习的方向.

1.对“知识内容表”及其要求掌握的程度进行透彻的研究,以防遗漏,帮助学生熟练、全面掌握高考物理的内容.

2.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进行认真研究,明确高考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安排组织好单元训练和适应性训练.

3.对考纲的变化部分要重点关注、分析,特别是新增内容.

第二,认真落实阶段复习目标,提高复习效率.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逐章过关,注重思想方法,建构学科知识体系.(1)知道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在应用层面上理解概念和规律;(2)能对物理概念、物理公式、物理规律、物理过程、物理模型进行辨析;(3)熟练掌握基本题型,通过对基本题型的分析与训练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如子弹钻木块模型、二体联动模型、弹簧模型、带电粒子在场中运动问题等.

第二阶段复习,查缺补漏,重组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培养学科综合能力.这一阶段复习是综合提高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巩固、提高的过程,是知识综合、系统、深化的过程.这一阶段要侧重解决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及个人学习上的难点问题,同时还须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

第三阶段复习,整合知识,模拟训练,加强规范训练,培养学生的应试技能. 这一阶段复习还要特别关注有关高考信息.密切关注高考命题改革的动态,对信息要预测,及时、准确运用.

第三,加强实验复习,培养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将实验过程总结为常规实验、变式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复习.实验复习宜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一是穿插在章节内容复习中,二是第一阶段复习结束后集中复习,三是在第二阶段复习中进行实验专题训练,四是在模拟训练中分散测试.

第四,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和近代物理知识的渗透,提高解答联系实际的物理问题的能力.

1.关注最新科技动态.例如,“神舟飞船”、“探月工程”、“地震监测”、“第10颗行星发现”、“高速列车”、“新能源汽车”等.

2.重视课本“素材”.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做一做”、 “说一说”、 “科学漫步”、课本中的批注等,学生都要认真地阅读思考.

第五,加强薄弱环节训练.

1.规范解题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字词准确,语言通畅,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2.培养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加强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独立推理判断能力.

5.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做好考前学生的心理辅导.

第六,第二轮复习时,专题的划分和专题的实施要有技巧,也要讲策略.

1.关于专题的划分.专题一,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强化训练.这个专题是选择和填空的形式,前半节课强化训练,后半节课及时评讲,其主要目的还是夯实基础,提高解题速度和掌握解题技巧.专题二,力和运动.这个专题中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作用下的静态平衡、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天体运动等,这个专题的重点是牛顿第二定律.高考的热点是圆周运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天体运动.专题三,能量.这个专题包括动量、能量、功和功率等概念.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等,这部分知识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专题四,力学综合.这个专题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且这个专题的解题思路与高考的另一个重点——电磁学紧密相连.专题五,带电体在场中的平衡和运动.这里面的场是指电场、磁场以及包括重力场在内的复合场,带电体可以是带电粒子、带电液滴,带电微粒、带电小球、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以及通电导体等,所涉及的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及一般运动等.专题六,电磁感应电路.这个专题中包括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电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等.专题七,电学综合.这个专题包括电场和电路两个部分.专题八,力学与电学综合.力学和电学综合是物理学科中最重要的综合问题.它将力、电两部分重点知识融为一体,通过对物理情景的设置,综合考查学生对物理模型的构建,分析推理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用图象法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是最能体现百分数的地方,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专题九,图象问题.主要是理解和运用v-t图象.s-t图象、F-t图象、I-t图象以及e-t图象等.关键在于使学生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怎样直接或间接从图象上得到有关信息,并知道用图象法去解决哪些不便于用公式解决的问题.专题十,实验.将考纲上的十几个实验及重要演示实验复习到位,同时注意对设计型实验的分析.专题十一,选考模块,这部分包括你所选的一个模块或几个模块的内容.专题十二,高考题型解法归类.这部分专题包括选择题的常用解法和计算题的分析方法.

物理高考范文2

关键词 扎实基础; 注重思想方法; 关注生活;培养审题能力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试题越来越体现了高考改革的精神,根据今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特点和考查内容,现对高三物理教学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愿与同仁探讨。

1 扎实基础,提高能力

高考物理命题一贯坚持全面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实验能力,近几年还针对以往教学的薄弱环节,提出获取知识的能力,另外将原来的实验能力改为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这五项能力的前三项是有着层次递进的关系,理解能力是基础、是关键,推理能力是在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分析综合能力是更高的要求。

高考试题并未脱离高中形式已有的单学科知识体系,而是以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载体和背景,要求在所提供的新情境条件下,分别用各学科基础知识来解决问题。如果离开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空谈提高素质、发展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考生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许多考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理解概念或规律的含义,不理解物理过程的实质,而导致了许多基本的错误。

2 渗透学科思想方法

高考命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的教学。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人们从生产生活现象或需要出发,通过抽象归纳形成理论知识,而后又依据理论知识指导、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和发现,可能都要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这其间包含了许多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和科学精神的体现,如物理中的理想化的方法、理想实验的方法、建立模型的思想等等。

物理思维策略方面,如隔离法、整体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逆向思维法等等。理综测试都加强了这些方面的考查。如2001年试卷中第24题考查了逆向思维法;第31题第(3)问,要解答此题必须知道能量辐射的球壳模型;2002年第20题(电路动态分析题)要用到等效法、极端思维法;第30题如先用整体法分析A、B球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则可直接得出OA段细线竖直的结论,问题的解决会变得更加快捷;2003年15题在由库仑定律得出了a、b对c的静电力谁大谁小后,就可用科学假设法假设若两力一样大,则代表他们的合力的对角线会沿与ab平行的方向,那么当a对c的静电力小于b对c的静电力时,对角线会与cb线的夹角小于60;22题要应用理想化模型法认为系统在衰变过程不受外力,则衰变前后动量守恒,进而才能求得带负电的π-介子和不带电π0介子的动量大小之比;23题要通过观察6个点的分布,先舍弃左起第2点,再作U-I直线,让其余5个点尽量靠近直线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进而求得电阻和电阻率等等。上述几种能力的考查,不仅对中学生,而且对中学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教和学都必须从思想观念上有所改变,因为这些能力是不可能通过题海战术获取的,而必须在教和学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养成。

3 关注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

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密不可分,学以致用是学习物理的基本原则,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的明显特点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增多,尤其是联系学生生活的试题增多了。如2002年第19题来源于生活中户门上的“猫眼”,第26题来源于运动员训练用的蹦床;2003年第25题是从前给自行车灯供电的小发电机,第34题是工厂车间里常见的传送带等等,尽管这些试题的背景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其中所应用的都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甚至是考生熟悉的问题,但考生的解答并不理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的关键还是基础知识是否牢固,因此在高三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知识前提下,让学生平时多渠道、多方面地去吸收和了解有关信息,关注社会与生存的环境,了解最新科技成就,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现代科技知识和近代物理知识的渗透,并结合一些生活、生产和科学事件中的有关问题,选编习题,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去解决,从而提高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

提高审题能力主要靠学生自己,一方面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在具体审题时特别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4.1 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那些给出具体数据的条件,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那些叙述性语言有些就是“关键词语”,能否准确地发现并理解关键词语是审题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

4.2 对隐含条件的挖掘:有很大一部分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或图、表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与对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的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被隐藏的条件可能是研究对象,也可能是变化方向、初始条件、变化过程中多种情况等等。要认真的审题,在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状态过程、选择使用规律等各个过程中,都要仔细思考除了明确给出的条件以外,是否还隐含着更多的条件,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题意。

物理高考范文3

关键词:高考物理;物理竞赛;关系

一、高考物理试题改革现状分析

高考是我国为了选拔人才而设立的一场全国性的考试,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连接点,为培养社会人才而储蓄人力。而我国物理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各种人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综合我国高考和物理教育的目标,我国在高考物理方面实行过多次试题改革。近年我国高考物理中不断涌现出的新题型主要可分为信息题、质疑题、评价题、情境创意题。分析新的题目类型可发现,近年高考物理试题有以下特点:①突出能力要求。高考始终将能力考核放在首位,高考物理主要考核的能力有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实验能力等。而这些改革题型都能较好地融入能力考核内容并有所侧重。②注重三维目标。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高考改革的试题可发现,几乎每一道题都是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而方法与过程这一目标则体现在综合分析题目的过程中。

二、物理竞赛对高考物理的影响

1.物理竞赛对高考物理的有益影响

物理竞赛发展到如今已不仅仅是一种业余教育,更是一种素质教育。物理竞赛学习与比赛过程能够有效地促进高考物理教学,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学生通过竞赛题中的物理情境,借助物理模型,构建物理过程,充分挖掘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竞赛题中往往通过增加或者改变若干条件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增强。另外,许多物理竞赛题凭高中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是无法直接推导出证明和解答的过程的,必须发挥构造性、创造性和突破性思维才能够得到结果。这些无形中都会促进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学生参加物理学习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发展具有极大作用。

2.物理竞赛对高考物理的不良影响

尽管物理竞赛对高考物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没有为参加物理竞赛的学生提供有效指导,也会对高考物理产生不良影响。现如今,物理竞赛的功利性思想日益严重,命题者在编写竞赛题的过程中对赛题的难度、导向和观点没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导致机制不完善,致使一些物理竞赛题远远超出了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掌握程度,与课堂教学完全脱节,这不仅会阻碍基础教育的正常进行,也会将学生引入歧途,产生“基础题不做,有难度的题目做不来”的不良现象。据了解,有部分地方的高中学校将初中物理竞赛的成绩当做录取学生的一个评判条件,无形中使初中物理竞赛成为这些地方学生的必修课,完全忽略了不同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别,使大部分学生感到物理学习困难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对学习物理失去兴趣和信心。物理竞赛的培养应该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辅导,要以学生的自愿为原则,才能培养出物理竞赛的种子,为高考物理获取好成绩做铺垫。

总之,教师在物理竞赛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物理尖子;反过来,如果教师强行将这些学生无法消化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不仅会拖累原来的物理尖子,更会使这些能力不足的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高考物理与物理竞赛的联系

高考物理与物理竞赛是相辅相成的,物理竞赛的赛题为教师编写高考物理试题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物理竞赛的思维更为高考物理的学习做了铺垫。反过来,随着高考物理试题改革的深入,主管部门要求学生除了学习书本中的物理知识,更要求学生多学习一些物理竞赛方面的知识,才能在高考中稳操胜券,二者相辅相成、割舍不开。

每年在高考物理中都会出现一些往年物理竞赛的影子,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各类物理竞赛越来越贴近高考,许多高考物理命题的专家同时也是物理竞赛的命题专家,那么题目的思维方式和命题热点也就自然一脉相承; 二是物理竞赛较为公平,竞赛的题型通过竞赛得到考验,显得较为可靠、成熟;三是物理竞赛切合热点,立意新颖,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新颖性和较强的选拔功能,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事实上,取物理竞赛中的一些特例,即可编制出较为有意义的、适合高考物理用的试题;适当地将物理竞赛题进行变形,如增加一些条件或隐藏一些条件,也可得到适合高考物理用的试题。另外,改变物理竞赛题的陈述方式,也能够得到适合高考物理用的试题。总之,在以后的高考物理中,会越来越多地在高考物理试题之中融入物理竞赛的方法和思想,这已经成为高考物理试题较为明显的特征。如第1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第四题估算太阳寿命的问题就出现于2001年全国试题第31题上;第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第七题中出现的“曲率半径”这一应用数学知识能力要求^高的考点内容,也被简化后出现在2011年安徽高考理综第17题上;第2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三题做了一些数据改变,就成了2004年江苏高考第17题,等等。

此种源于历届物理竞赛的试题,在高考中的不断变相出现和高考物理改革的深化是一致的。物理高考要求把考查的重点与难点放在应用型与能力型的试题上,适当减少考查的知识点数,降低计算量和计算难度,加深思考量和思维深度,降低解题速度要求,适当减少题量。竞赛试题普遍具有应用型和能力型相结合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思考量和一定的思维难度,因而将竞赛题改头换面后在高考卷中出现实属正常。

但是我们应该正确看待高考物理与物理竞赛之间的关系,应该将物理竞赛看作帮助学生应对高考的辅助条件,而不应该为了竞赛而竞赛。

众所周知,高考物理通常根据“有时考冷点知识,重点考主干内容,反复考热点知识,全面考基础知识”的命题原则,严格遵循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通性通法较为适合平常教师进行大面积的课堂授课,而高考物理的考查也较为注重解题的通性通法,而淡化解题中的特殊技巧。但是只要对近几年的高考物理题型进行认真分析就会发现,采用“通性通法”方法很难解答高考物理中的压轴题。所以,本人认为,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辅导,使其掌握物理竞赛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够做到有备无患。这也要求我们在高三的物理复习中,必须对历年国内外的典型竞赛试题要有所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复习,提高备考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考物理和物理竞赛之间确实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我们不能忽略学生的真实水平而只关注竞赛试题,我们应把握好高考物理和物理竞赛之间的辩证关系,让物理竞赛更好地服务于高考。

参考文献:

物理高考范文4

七个模块共98个知识点以及单位制和实验的要求。98个知识点中包含4个必考模考的56个知识点和3个选考模块的42个知识点。对知识点的要求分Ⅰ级基本要求和Ⅱ级较高要求,将全部28个Ⅱ级要求放在4个必考模块中,其中必修1有7个,必修2有9个,3-1有9个,3-2有3个。

二、2013年高考物理试卷中试题知识点分布情况

第1题考查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第2题考查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

第3题考查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电势差。

第4题考查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第5题考查动能、动能定理。

第6题考查静电场、电场线、电势能、电势、等势面。

第7题考查抛体运动。

第8题考查理想变压器。

第9题考查弹性势能。

第10题考查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探究)。

第11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第12A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分子热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温度和内能、气体实验规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12B题考查受迫振动和共振、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狭义相对论时空观与经典时空观的区别。

第12C题考查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普朗克能量子假说、黑体和黑体辐射。

第13题考查电流、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第14题考查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动摩擦因数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第15题考查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力加速度、带点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

三、2013年高考物理试卷试题特点

纵观今年的江苏物理试卷,稳中有变、感觉难度较往年稍有降低。在试题创新方面,今年试题中一部分从考生生活实际出发命题,一部分从考生熟知的甚至于反复训练过的问题中挖掘。在每部分试题中,总是首先确保考生的基本得分。而每部分题的压轴题,命题思路清晰,难度上,以保证试题的选拔功能。

1.稳中有变,部分题立意新颖

试卷结构稳定:整卷满分为120分,题量为15题,分为单项选择题5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多项选择题4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实验题两题,电学题8分,力学题10分,共占18分;选修题部分3个题,为3选2,占24分;计算题为3题,分值分别为15分、16分、16分,共计47分。这与近几年的高考几乎完全一样。

考查的内容也基本稳定:对必考部分:单项选择题3道力学题2道电学题、多项选择题2道力学题,2道电学题,实验题1道力学实验,1道电学实验,计算题1道力学题,2道电学题。力学与电学题量的分配,近几年一直相当稳定。

部分题考查手法比较智慧,立意新颖,让考生耳目一新,如第2题,以生活化的背景进行考查,“旋转秋千”可能就是学生玩过的游戏,第5题球碰撞,从图中测量,比较速度,命题思路独到,考查方向清晰。

2.覆盖面广,突出重点

试卷的考点分布面广:必修1中考查了牛顿运动定律、质点的运动、摩擦力、力与运动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等;必修二中考查了斜抛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行星运动三定律、动能、动能定理、圆周运动、能量转化与守恒等。选修3-1中考查了场强的叠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与传感器、动态电路的结合、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等概念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及伏安法测小灯泡的功率P和电压U等;选修3-2中考查了变压器原理、电容、动态电路的综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带点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选修3-3涉及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阿伏伽德罗常数等核心考点;选修3-4中涉及受迫振动;相对论初步、光的折射定律等;选修3-5中考查了德布罗意波长与动量、动能、质能方程、玻尔原子结构理论、动量守恒定律等考点。实验部分有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实验设计、误差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

3.注重能力,体现方法

在试题的分析中,考生如果用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会陷于泥潭而难以自拔,要想快速分析并解决问题,需要考生有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单选题的第2题:对于A、B做圆周运动半径大小的确定,如果用常规的画图并进行力的分析求半径的话,本题将是十分复杂的,若采用极限分析法,即当“旋转秋千”转动的角速度很大,A、B将被甩起,易知A的半径小于B的半径;选择题的第3题在处理时得将圆环上分布的电荷等效成一点电荷,有效考查了等效思想方法等。选择题第5题的闪光照片考查考生解决原始的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新颖的一种试题面目,可以从图中得到信息,可以测量小球碰前后的位移得到速度大小关系,也可以测得角度,用动量守恒定律得到速度关系。第9题借助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的思想。

四、对选择题第5题的分析

首先要根据照片的信息,知道两球速度大小近似相等。

(1) 由图可知,碰撞后白球速度大小约减小到原来的0.6倍,灰球速度大小约是白球碰撞前速度的0.6倍。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

据此可推断,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约占碰撞前动能的30%。

(2)设碰撞前白球的速度大小为2v,由图看出,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速度之间的夹角约为60°,设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大小为v′,根据动量守恒得:水平方向有:m・2v=2mv′cos30°,解得 ,则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即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约占碰撞前动能的■。

五、对今后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建议

2013年试卷对新课程的实施和对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学必将直到很好的引领作用,物理教学应从“题海”中跳出来,把时间多花在对物理知识的汲取和领悟上,熟读课本,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体验和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加强方法教学,变式,加强举一反三,这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教育的本源。为此,提以下建议:

1.紧扣课本,抓“过程与方法”,促进“知识与能力”的达成。

2.重视考查主干知识,计算题突出考查建构物理模型、分析物理过程。

3.研究试题特点,把握命题思路和试题难度,明确考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4.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实验器材的使用和选择、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试验评估。重做《高考说明》中的几个实验。

5.强化规范答题训练:

物理高考范文5

在高考备考复习过程中,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夯实基础,理清物理基础知识结构和基本概念、规律,理顺成纲,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训练,培养基本的解题能力。

1.夯实基础,关注主干。近几年高考真题,题目难度的分配越来越趋向于考查基础知识。复习的重点依然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干,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训练对物理情景在脑海中再现的能力。同时构建知识网络的体系并将知识细化。比如把贯穿高中物理的主干内容的知识结构、前后关联起来。

2.模块联系,专项突破。第一轮复习最好能把整个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知识点分模块总结,并建立自体系。高中物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力学:最难的还是力的分析,做题前先要切实明白单个力的特点。比如重力,何时需要考虑,何时必须考虑重力的分析,一定要多练习、多画图,从单个到多个一步步来。

功和能:动量联系是比较紧密的,高考一轮复习阶段,必须试着综合运用。在这部分重点领悟“守恒”的思想,从这个角度解答问题有时会使题目变得很容易。

电磁学:比较抽象的电场理解起来有点难度,而且高考中往往是跟磁场、力学结合考查,所以要多花时间重点学习。

物理实验:着重注意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其中,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是物理实验的重难点。

光学、热学:相对容易,也是因为简单,同学们常常会忽略这部分内容,一轮复习是唯一的一次详细系统的复习过程,一定要抓住机会复习这些小问题,避免高考失分。

在高考期间,稳定的心态、良好的态度也是非常必要及重要的。

平衡心态,在高考中,其集中表现在:

1.遇难题,心不慌。有点同学一遇到难题就心发慌,以为别的同学能做对,自己做不对(其实,后来才知道大多数同学也没做对)。由于情绪紧张,本应能得到的分,也没答上,因此平衡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2.心态不平衡还表现在对平时学的知识产生“怀疑”,如:有的同学刚开始考试时,心态是正确的,本来选择题做对了,但是后来因为心态波动,把做对的题又改错了。所以,许多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但大考紧张,难以正常发挥。

3.在考场上,要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心态,要从容、镇定,排除一切杂念。

4.考前要把“生物钟”调整到最佳状态,要有充足的睡眠。而且,在考前的几天,做些相对简单的题,不要在此期间大睡,避免在考试时正好想睡觉。

在高考答题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物理答题把握不是很准,那么在答题时应注意哪些细节呢?

1.合理分配时间。当题量多,题目很难时,解答时,可适当舍弃一部分难题、偏题、怪题。“宁可断一指,不可伤十指”,就是这个道理。要做到“动笔就有分”,有效答题。因此,合理分配时间,提高答题效率,是关系到考试成败的关键。

2.注重做题顺序。因为理综是统一学科内的综合,而三科的知识体系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答题的思路不尽相同,按科目答题,可以使思路有连续性,提高做题的准确性。在这三科中,你可以根据平时哪个科目学得更扎实一些、实力更强一些或试题中那个学科的题目更容易一些,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决定学科的答题顺序。先做自己的优势学科,再做弱势学科,同时,由于同学们情况各不相同,选择答题顺序因人而异,在平时训练中要固定使用一种方法。

3.Ⅰ卷作答时要稳定心态,速度不宜过快。客观选择题都是单选题(物理除外),难度不大分值又高,所以选择题如果能够得到较高分,即使答题有一些失误,成绩也不会太低,因此选择题答得好坏至关重要。对于没有把握的题随时标记,审题要细,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推理弄清试题的考查意图,对于选项的对错,要有根据,此类题目技巧性很强。如守恒法、关系法、作图法等。

物理高考范文6

关键词:基础;核心;薄弱;结合;培养;审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215-02

高中物理,学生经历了三年的学习,至高考前的三个月,可以说是物理的冲刺阶段,即物理总复习。物理总复习中,由于物理知识的深奥,加之是重新走一回走过的路,许多学生顿生厌倦或有疲倦感,要不是为了高考,可以说谁也不愿再走一趟回程路。这里,就有提高物理复习兴趣探讨的话题。提高学生物理复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复习的质量。

一、物理复习中重点抓基础复习

一份高考试题中、低档题(主要是考查基础知识部分)占80%,难题只占20%,如果把最后冲刺阶段的宝贵时间去解难题,这是舍本求末。通过前一阶段的模拟训练,大都会发现自己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认真查缺补漏,才会事半功倍,如对基本概念,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深刻。仅以“功”的概念为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各种形式的力做功,都对应着一定形式的能的转化。能否准确地认识这种关系,极大地制约着对某些物理状态、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高考试题往往通过特写的物理情境,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对一些物理定律、物理公式,往往有的同学只重视结论,而忽视该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这些都应在最后阶段,逐一解决。另外,还应注意总结重要的物理问题研究方法,如理想模型的方法、类比的方法、等效方法、逆向思维等。通过对以往练习中的经验教训,使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一个档次。

二、物理复习中要抓核心分析

核心就是对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一般应该注意两个线索:力和能。物体的运动由物体所受合外力决定。对物体受力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些力往往又对物体做功,导致物体的能量不断发生变化。能及能的相互转化为物理的研究提供了另一个重要线索。分别从力和能入手,对过程进行全面分析,久而久之,就可能化为“能力。”

三、物理复习中要注重薄弱环节的“补漏”

近几年高考试题加强了对论述能力的考查。目前主要体现为对推导论证的考查。如去年高考及今年北京地区春季高考都增加了推导证明题,但这几道题都源于课本。因此,复习中应注意课本中某些重要命题的论证过程。还应该加强对物理问题的表述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求解计算题,不仅仅能够计算出结果,还应能够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述。即不仅会说出是这样,还要会说明为什么会这样。

四、抓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高考试题的特点之一是大量的题目紧密联系实际,物理理论原本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际,但结果是有不少同学反倒对这类题感到生疏,这是很不正常的。在总复习阶段,应善于把物理基础理论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与物理有关的实际结合起来。可以说力、热、电、光各个分支,都有大量的事实能与高中物理结合,要学会用物理基础理论解释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提高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抓良好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求解物理问题时,应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在涉及势能计算时,应先确定零势能标准。在涉及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时,规定出正方向,以方便于用标量运算代替矢量运算化。在计算过程中,先统一单位,运算后认真对数字结果进行复核。

六、总复习中要加强审题能力培养,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应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考强调要增加应用性试题,这类联系实际的试题往往阅读量较大,对审题能力的要求较高。提高审题能力主要靠学生自己,一方面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在具体审题时特别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那些给出具体数据的条件,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那些叙述性语言有些就是“关键词语”,能否准确地发现并理解关键词语是审题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

2、对隐含条件的挖掘:有很大一部分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或图、表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与对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的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被隐藏的条件可能是研究对象,也可能是变化方向、初始条件、变化过程中多种情况等等。要认真的审题,在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状态过程、选择使用规律等各个过程中,都要仔细思考除了明确给出的条件以外,是否还隐含着更多的条件,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题意。

3、干扰因素的排除: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往往并不都是解题所必须的,有些正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他们排除,题目就能迅速准确的得到解答。要准确地判断哪些条件与解题有关,哪些是干扰因素,需要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有较深的理解,因此设置干扰因素是考查理解能力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近年来经常被高考命题专家们采用,从而排除干扰因素的能力也就成为审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