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阿狸语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阿狸语录范文1
阿里体育“跑”起来了。
这个“跑”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奔跑,而是如今异常火爆的路跑领域。近日,阿里体育联合众多市场主流的路跑App,发起成立了国际网络路跑联盟WORA,该联盟将包括路跑APP、协会、赛事、赞助商和执行方五大板块。
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下,路跑已成为最受中国公众欢迎的健身项目,这其中,马拉松作为最常见的路跑赛事,更是吸引了大量路跑爱好者的目光。
与跑步爱好者不同,真正令阿里等巨头们眼红的,则是路跑产业背后蕴藏的巨大金矿。天猫、淘宝等网购平台的消费数据显示,2015年路跑类消费总额达218亿元,消费人群达到7300万。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跑步大军。
只不过,在阿里体育之前,万达体育、乐视体育以及智美体育等先行者,已将路跑经济玩得风生水起,这场关于路跑生意的大戏早已进入,此时起跑的阿里体育,还跟得上吗?
路跑火爆
在中国,阿里体育看上的路跑领域到底有多火?从中国路跑爱好者对马拉松的狂热可见一斑。
2010年,北京马拉松的报名经过5个月才报满,而在2014年,3万个名额仅用1天就被全部抢光。到了2015年,北马报名更加火爆,报名人数达到参赛限制人数的2倍,最后选手只能通过抽签方式来决定去留。
马拉松在中国的火爆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唤醒了中国人沉睡的运动细胞。只不过在3年后,马拉松在中国才正式迈过那道坎。
在全世界范围内,路跑运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就是大众跑步运动快速发展的起点。北美跑步运动兴起,恰好1970年美国人均GDP为5063美元。而中国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大关,是2011年。
5000这个数字则意味着,更多中国人有能力将目光投向生存之外的东西,比如通过跑步来保持健康。而率先引领这股风潮的,是各行业的精英人群。
万科集团总经理郁亮就是出了名的跑步人,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据称他一口气跑完5公里只要20分钟。与郁亮一样,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也是资深跑步爱好者,更有甚者,如万科前副总裁毛大庆,通过跑步治好了抑郁症。
随之而来的是更多普通人的加入。得益于中产阶级的收入增长和国内消费升级,长期受美式生活方式影响的白领开始奋起直追,试图通过跑步等运动健身项目来自我标榜。
几乎在同一时期,国内监管部门的政策也开始向体育赛事敞开怀抱,最典型的便是马拉松比赛。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件,明确规定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2015年1月,中国田径协会又宣布取消了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给路跑行业来了个“大松绑”。
多重背景影响下,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的井喷在意料之中。中国田径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5年,全国注册马拉松赛事数量分别为:13场、22场、33场、44场、51场、134场,5年间增长了近10倍。
资源分配者
不过令阿里体育感到忧心的是,路跑行业早已涌入了大量竞争者。
2015年8月,万达集团以6.5亿美元并购了世界铁人公司,后者是世界最著名铁人三项赛事品牌的拥有者,长跑正是该类赛事中的重要一项。同年9月-11月,乐视体育也推出了自主IP赛事――Shake Run音摇跑,比赛主打5公里路跑+2小时摇滚派对,赛事覆盖全国9座城市。
面对竞争者筑起的坚固堡垒,此时成立尚不足一年的阿里体育,若选择从正面突破显然并不明智,于是它试图从企业的传统基因中寻找优势。
阿里体育的最大优势,无疑是背靠大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坐拥阿里系的大数据、用户、资本以及生态链资源,这是其他巨头无法比拟的。
至于如何将这些资源盘活利用,阿里体育副总裁魏全民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联盟中包含5大板块。以路跑APP为例,若将阿里系产品和APP对接,就能打通彼此之间的会员。”一方面,阿里系可以通过联盟来导流APP中的跑者。另一方面,路跑APP通过和阿里体育共同承办线下赛事,也能够进一步激活平台内的跑者。
与阿里系资源对接后,“阿里体育就能通过WORA联盟搭建一个全新的平台,”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陈科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然后将路跑APP、赛事、协会、执行方、赞助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产业生态”。
平台的优势恰好在于,它是所有资源的入口。“WORA联盟如果要承办赛事,赞助商一定是看中了这个平台和生态系统,而非该系统中某一个环节,”陈科说,“阿里体育正是联盟中的资源分配者。”
掘金之路
不过要将资源换成真金白银,并非易事,一个前提是需要主办方打造的赛事具有较高品牌认可度。
最典型的例子是智美赛事――智美体育旗下的赛事运营公司。在继2012年一举进入广州马拉松之后,智美集团与国内知名马拉松赛事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国内最大的赛事运营商之一。仅在2015年,该集团就拿下了国内五大马拉松赛事的独家运营权。而其取胜的关键,就在于打造核心赛事品牌。
以智美运营的杭州马拉松为例。杭马创建于1986年,比北京马拉松成立仅晚了5年,但在此前知名度一直不高。
2013年智美接手杭马,以杭州美食美景、杭马赛道等设计了16个话题进行传播,此外还安排了杭马直播和媒体报道。次年,杭马的品牌效应开始发挥作用。
2014年,杭马参赛人数3万名,报名收入约200万元。在商业赞助上,不仅拉到1000万元的总冠名资金,加上赞助商,赞助费用达到1850万元。
赛事的成功运营也反映在智美的账目上。数据显示,2014年智美集团的赛事运营收入约2.5亿元,暴增148.7%;赛事运营毛利润达1.5亿元人民币,大增117.3%。
有成功先例,阿里体育也同样不忘打造自主品牌赛事。WORA联盟成立后,就会发起第一个赛事――WO.RUN(我跑)。作为阿里体育的自主IP赛事,WO.RUN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参与方式,其中线下赛事将在本月从上海首发,今年一共包括不同主题的30站。
阿狸语录范文2
【关键词】同相并联放大器;EEG高通滤波器;EEG四阶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EEG50HZ工频滤波器
1.前言
脑电信号是反映大脑神经活动的生物电信号,对脑电信号进行检测可用于神经诊断和认知生理心理学研究,以及康复领域。现已明确,在头皮上引导的脑电波振幅,在正常情况下,峰峰值范围为5~200?V,频率范围为0.5~100Hz,波形因脑部位置不同而不同,且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脑电信号放大和采集仍比较困难。而脑电信号放大实现的主要困难是不能在高增益放大的同时去除各种干扰。
2.电路结构设计
信号放大和处理电路结构图如图1所示。脑电放大是设计的重点环节,脑电信号属于低频的微弱信号,在进行处理前,必须把脑电信号放大到系统要求的大小。为了消除极化电压产生的干扰,设计了高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为0.5HZ。由于脑电信号频率的范围基本上都在40HZ以内,所以设计了低通滤波器。为了消除脑电信号以外的高频噪声,设计了50HZ工频滤波器。
图1 信号放大与处理电路结构图
3.放大电路设计
3.1 前置放大器的设计
脑电信号具有不稳定性、非线性和随机性的特征,属于微弱生物电信号,具有强干扰的背景,输入信噪比可达1:105。因此,只有抑制噪声,才能检测到脑电信号。由于脑电信号太微弱,幅值范围为10uV到100uV,共模干扰会对脑电信号的检测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要求脑电放大电路具有较高的共模抑制比,一般应在120dB以上。其次,脑电电极比心电电极小得多,所以它具有较强的信号源阻抗,要求其具有更高的输入阻抗,其值应大于10MQ。前置放大电路常采用差动电路的结构,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输入阻抗及共模抑制比,目前生物电放大器前置级电路普遍采用的是同相并联结构的前置级放大电路。这种结构的电路由3个基本运算放大器构成,其中2个组成同相并联输入第一级放大,以提高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另一个为差动放大,作为放大器的第二级,其共模抑制比取决于第一级放大电路中2个运放共模抑制比的对称程度、差动放大器的闭环增益以及电阻的匹配精度等。
图2 前置放大电
图3 二级放大电路
图4 三级放大电路
3.2 第二级放大器的设计
为了获得与输入脑电信号相同极性的输出,满足高输入阻抗的要求,使用同相输入放大器作为第二级放大器。根据公式Avf=1+Rf/R1,取Rl=1KΩ,R=51KΩ,R=3.5MΩ,电路原理如图3所示。
3.3 第三级放大器的设计
在第三级放大电路中,通过变阻器调节增益,放大器芯片使用AD620。
4.滤波电路设计
4.1 EEG高通滤波器
将无源RC高通滤波作为EEG高通滤波器,放在前置放大器与第二级放大器之间,用于隔离来自电极的极化电压,消除其干扰,截止频率为0.5HZ。
4.2 EEG低通滤波器
将EEG低通滤波器放在第二级放大电路之后,消除高频噪声。将巴特沃斯滤波器作为EEG低通滤波器。根据设计的需要,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40Hz左右,在160Hz频率处的放大系数小于等于148dB,根据滤波阶数公式得出n=4,需要两阶滤波器级联来生成转移函数。
图5 低通滤波器
图6 EEG工频滤波器
4.3 EEG 50HZ工频滤波器
在脑电信号的提取过程中,脑电信号微弱,而人体的工频干扰比脑电信号要强,因此工频干扰淹没了脑电信号。为了有效地提取脑电信号,将50Hz工频滤波器放在低频滤波器和第三级放大之间,以去除脑电信号中混杂的工频。采用50Hz工频滤波器,对脑电信号的频率影响不大,但要求工频滤波器有较高的品质因素。
5.结论
本电路应用于脑电信号检测时,能够满足测量要求。实测指标:增益5100,CMRR>120dB,通带0.5Hz-40Hz,输入阻抗1OOMΩ,系统噪声O.1uV。由于待测信号微弱,测量中除低频干扰外,还有高频干扰,因此在屏蔽室中进行测量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郭瑶.脑电信号放大与预处理器电路设计[J].设计与研究,2006(12):50-51.
阿狸语录范文3
关键词 95型磨煤机;出力异常;煤层厚度;变加载曲线定值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9-0055-02
0 引言
北京京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4×220MW)机组,每台锅炉配备了5台北京电力设备总厂生产的ZGM95型中速磨煤机,其中2号炉5台磨及1、3、4号炉的1号磨为变加载加压系统,其余为定加载加压系统工作方式,本文讨论的是4号炉A制粉系统的变加载加压工作方式。磨煤机的工作部分是由传动盘和三只磨辊组成。加载系统由高压油泵站、加载油缸、液动换向阀、蓄能器、油管路等部件组成,系统通过拉杆将碾磨力均匀作用在三个磨辊上。其变加载力是通过对应给煤量的4mA~20mA电流信号,通过控制比例溢流阀的开度大小,改变更蓄能器和油缸的压力,从而实现磨棍加载力的变化。
1 故障情况
2011年3月11日 16:33~17:02,4号炉A磨运行过程中,磨电流发生缓慢上升3分钟后,快速上升再突降10A两次。17:02~17:55 A磨运行过程中,电流发生缓慢上升3分钟后,快速上升再突降10A三次。
检修人员到达现场就地打开排渣室内已满渣,共排渣5车,很明显满煤现象。,磨内原煤多,碾磨部件未见异常,磨内未发现异物。
2 可能造成制粉系统出力低的原因分析
2.1磨内通风量对磨煤机出力影响
在动静环和旋风分离器不变的条件下,固定数值的磨内通风量可保证必要的动静环风速和煤粉细度,在额定负荷下磨煤机的通风量是个定值。正常情况下通风量越大磨煤机的出力越大,但是输粉管和磨煤机内部元件磨损会加剧,反之通风量减小磨煤机的出力降低,所以在实际燃烧调整当中要保证一个合理的风煤配比,以保证磨煤机的出力。煤的可磨性指数对磨煤机出力的影响 ,通过检查故障前与故障后4A磨的通风量曲线没有变化,各运行值所加的偏制也在可控范围,热工的风量仪表也都重新校对,所以基本排除了通风量对出力的影响。
2.2磨煤机的出口风温对磨煤机出力影响
理论上磨煤机出口风温越高,会有利于水分从煤粉中溢出,会越有利于煤粉的燃烧,但温度值若超过安全限度,会引起磨煤机内部煤粉自燃或爆炸;磨煤机风粉混合物出口温度低于设计值,会因为煤粉得不到充分的干燥,使得煤粉含水量增高不利于燃烧,并且容易板结吸附在磨煤机内部和输粉管中,导致磨煤机输粉管堵塞。经过查阅故障前的出口风温记录,在75℃~90℃之间,校对了出口温度表也没有发现问题,所以也基本排除了因为出口风温过低造成出力受阻。
2.3原煤煤粉细度对磨煤机出力的影响
理论上折向门的开度越小原煤煤粉细度越细,但是相应的通风量就越小,磨煤机的出力就越小,当磨煤机出力降低时,由于其一次风量与出力呈线性关系,磨煤机内部动静环处及旋风分离器空间混合带粉气流流速下降,一次风带粉能力变差,从而进一步影响磨煤机的出力。4A磨煤机大修刚完工1个月,折向门挡板是在热力试验组的试验条件下定的开度,当时试验时和故障时的煤粉细度在23~27之间,属于正常范围,也不会影响到出力。
2.4磨煤机运行中的磨辊的碾磨压力对煤粉细度也有影响
当磨煤机出力不变时,提高磨辊加载压力,煤粉变细;当磨辊碾磨压力不变时,随着给煤量的增加,煤粉细度会变粗,磨煤机出力会变低。磨辊碾磨压力变化对煤粉细度的影响随磨煤机出力的加大而愈加显著。因此,要编制好磨煤机的实际运行压力曲线,既要保证高负荷时大的磨辊碾磨压力,又要保证在低负荷区域时不引起磨煤机的磨损与振动。延长磨辊及磨煤机内部其它研磨件的使用寿命。查阅了4A磨煤机的变加载公式,0MA~20MA对应的是4MPa~11.5MPa,偏置为+1,与2号炉的公式比偏小,在此作调整上限定为12.5MPa。
2.5煤的可磨性指数对MPS中速磨的影响较大
根据国外资料显示,燃烧煤种可磨性指数越低,磨煤机出力变化的幅度就越大,磨煤机的运行越不好控制,尤其是当原煤中的灰分超过20%时,由于MPS磨煤机内循环量的增加导致磨煤机出力下降,中速磨煤机的可磨性指数每变化1,磨煤机的碾磨出力变化2.4%~2.6%。我厂进的煤种大部分来自于山西内蒙各矿,煤种复杂,灰分大,但是这几年一直在配烧这样的煤,只有4A磨出现了这种故障,所以可以排除因为煤种变换而导致磨煤机出现故障。
3处理情况
1)试验一:实验电磁阀动作正确性
定加载油压设定10MPa,就地表显示:9.5MPa~10.5MPa之间,电磁阀维持加载油压力10MPa±0.5MPa,电磁阀补油、泄油动作正确。
2)试验二:电磁阀补油、泄油动作能否维保持加载油压
定加载设定6Mpa,电磁阀维持加载油压力6Mpa±0.5M以内,电磁阀补油、泄油动作正确,能保持加载油压。
4.1 试运验证1
第一次试运磨试运行过程中,电流发生缓慢上升3分钟后,快速上升再突降10A三次。班组人员开人孔进行检查。磨内部件未见异常,未发现异物。
4.2 试运验证2
第二次试运:磨电流缓慢上升3分钟后,快速上升再突降10A一次。给煤量35t/h以下时,A磨电流快速上升再突降前,煤层厚度是上涨趋势,到70mm以上时,磨电流发生快速上升后突降13A现象,电流先涨至54A,后直线下降至41A,随后磨差压呈上涨趋势,磨内部件未发现异常,升起三个磨辊进行磨辊盘动,其中2号磨辊盘动时阻力较大较沉,检查磨辊亏油,加油至430mm。降磨辊进行磨盘传动,1、2、3号磨辊转动均正常。
4.3结合头两次的结果采取如下措施:
1)提高加载力。再加大碾磨出力,采取提高加载力偏置,最高+1.7MPa;2)控制煤层厚度55mm以内;3)重新标定磨入口一次风量。与其他磨煤机给煤量、热风门开度及风量等综合判断比较,A磨一次风量显示的不准确,调整热风挡板比定值多开10%;4)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70℃以上,提高磨煤机的干燥出力;5)对2号磨辊进行了补油
第三次试运:启动A磨煤机,电流缓慢上升并且快速上升再突降10A的现象未再次发生。通过对磨煤机运行参数及方式的调整,电流、差压等相关参数,很明显已经恢复到前些较早A磨煤机的运行状态参数。
5 结论
1)京能现阶段燃用的煤种与原设计煤种有很大的区别,原4A磨煤机加载油压力定值曲线设置偏低,通过参考2号炉的加载油压力曲线,在3月16日的试运中已解决出力异常的现象;
2)4A磨累计运行7000小时以下,以现有的加载力设定曲线,能满足磨煤机出力的需要;可因为A磨累计运行7 300小时以上,A磨磨棍磨损量已经达到50mm~55mm,会影响磨煤机碾磨出力,以现有的磨煤机加载力设定曲线,不能满足磨煤机碾磨出力的需要;
3)需重新标定A磨入口一次风量。与其他磨煤机给煤量、热风门开度及风量等参数综合判断比较,A磨一次风量显示不准确偏高;
4)A磨煤机大修后出力小, 运行反映磨煤机出力30t/h以上参数发生异常,最大出力30t/h左右。4月8日制粉专业及发电部专业指导运行提高加载力偏置1MPa以上,就地控制煤层厚度30mm~50mm之间,磨煤机出力及各参数均正常。30t/h以上变加载压力定值偏低,需修改变加载油压定值曲线;
5)2号磨辊缺油也是造成此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贾鸿祥.制粉系统设计与运行.水利电力出版社.
阿狸语录范文4
关键词:数据处理 数据库建设 ArcGIS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1-0209-02
城市基础测绘数据是建设“数字城市”所需的基础性、关键性战略资源。近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同时,社会对空间信息的采集、动态更新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方面。本文根据连云港市东海县土壤资源数据,详细探讨了建库流程及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建库流程
本文以建立连云港市东海县土壤资源数据库系统为实验内容。现有数据为连云港市土壤类型及养分分布图和该县的土壤志(包含有不同类型土壤的属性信息)。
在建库过程中,首先,利用扫描仪对土壤类型图进行扫描获得栅格图像;然后,通过读图获得经纬度坐标作为控制点,在Excel中制成表格进行配准;接着,对配准后的图幅进行矢量化,需要先在ArcCatalog中建立数据集;接下来,对数字化结果进行拓扑错误检查、修改及编辑处理、属性录入、土壤类型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关联等工作;最后,利用ArcSDE实现空间数据的入库。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2、数据准备及建库
2.1 空间图形数据准备
2.1.1 地图配准
在采集矢量数据之前要先对地图进行配准,配准工作主要是为了校正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图幅偏差问题及投影变换。投影变换是将一种投影的几何数据转换成所需投影的几何数据[2]。打开ArcMap,加载原图“东海县土壤图”,根据地图上的经纬网获得配准控制点的经纬度坐标;定义其坐标和投影系统:“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UTM”>“WGS 1984 Zone 50N”;依次输入获得的经纬度坐标值。找到地图中的1号点,用放大;点击工具菜单中的按钮,鼠标指针变为十字丝状置于1号点中央单击,然后右键出现选择输入方式(选择按经纬度方式输入坐标值,输入自定义的1号点的坐标值)。然后依次导入其余13个点的坐标值。最后单击工具栏(View Link Table)按钮,选择Transformation下的各个选项使得Total RMS Error的值最小。(图1)
2.1.2 地图矢量化
首先,打开ArcCatalog,在适当的文件夹上右键选择新建一个个人数据库Personal Geodatabase,然后在个人数据库下建立一个数据集Feature Class,在其下新建点、线、面文件。在新建数据集时要选择与图匹配的投影类型;点、线、面类型需设置为对应类型。
然后,利用“二值化”方法对各类要素进行矢量化。其中,面的矢量化,可以先绘制线然后转换成面,也可以直接利用拓扑关系绘制面。
2.2 属性数据准备
根据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土壤普查办公室编写的《东海县土壤志》,按照各种土壤成分汇制成EXCEL表格,命名为“东海县土壤志”。
3、数据处理
3.1 面拓扑错误检查及改正
本文采用的拓扑错误检查方法是在ArcCatalog中对面建立拓扑关系。建立拓扑关系后,打开ArcMap,加载拓扑要素和底图;若出现拓扑错误的地方会高亮显示,如图2视图中的红色区域。
将土壤类型图层设置为编辑状态,加载Topology工具条,在topology下拉框选择要编辑的拓扑图层。单击Topology工具栏中的检测拓扑错误按钮,打开Error inspector对话框,单击Search Now按钮检查出拓扑错误。
对空隙错误的修改方法有多种,本文采取通过拖拽形成重叠部分,再使用Clip命令裁剪;对重叠错误的修改可直接将重叠部分Clip切除即可。
如果在对河流矢量化时没有进行分段处理,河流的属性数据录入之前就需要对其矢量数据进行打断,以便下面将不同河流分类编码。选中要打断的线要素,选择Editor下的Split Tool,然后选择要打断的位置即可。
3.3 属性数据录入
3.3.1 分类编码
分类编码主要是对各层要素再分类,然后编辑属性表的Class字段,对其进行编码,用以识别各类不同的地物。例如,面状要素中河流、水库分别用1、0表示,土壤类型用图上相应代码表示;对交通线的分类编码,公路设置为1,铁路为2;点要素的编辑主要是划分不同地名的等级,设置为四个等级:县、乡、村、其他,添加class字段,分别用1、2、3、0表示。
3.3.2 代码录入
代码录入主要是针对面图层中的土壤类型。要使空间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相联系,就需要将土壤类型属性表中的图上代号依次输入对应的Class字段中。点击Editor下的Start Editing,选择一个土壤面状要素,打开其属性表,输入其对应的代码,并依次对其他土壤要素输入代码。
3.4 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
右键单击土壤类型图层,选择Join,依据两者的相同字段(这里选CLASS字段),将属性数据连接到属性表。这样仅实现了属性表与外部数据的链接,并没有真正地将其存放在属性表中。因此,还要在属性表中建立与Excel中相同的Field,并对属性表中的各字段进行计算,将表外属性数据通过计算的方式添加到新建立的字段中,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连接。
4、数据入库
数据入库是通过ArcSDE将ArcCatalog与SQL Server连接,在ArcCatalog中选择导入空间数据来实现。将空间数据导入数据库后,在SQL Server中可以通过查询、添加、删除等操作对数据进行编辑处理。
5、问题与措施
5.1 地图配准问题
地图配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逐点输入法,另一种是批量导入法。按后者进行配准时,会出现坐标单位无法自动进行转换。经过使用不同版本的ArcGIS发现,ArcGIS 9.2及ArcGIS 9.3不能实现自动转换,而ArcGIS 10.0可以实现。因此,本实验采取了前一种方法,可以既方便又准确地对地图进行配准。
5.2 矢量化工作量大
点、线的矢量化比较简单,点的矢量化可直接进行,线的矢量化采用“二值化”方法交互式矢量化即可。而面的矢量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拓扑成面,另一种是先矢量化成线然后再转为面。在刚开始矢量化时,由于采用了前一种方法,导致矢量化工作繁重,且影响了之后的编辑处理工作。由面的矢量化两种方法比较可知:线转面的方法比较简单,耗时短,且在过程中不需要考虑拓扑关系问题,在日后的面域矢量化工作中可以采用线转面的方法。
5.3 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问题
在起初进行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时,直接采用了Join方法。这样操作之后只是实现了表面的连接,而未能使其真正地添加到属性表中。要在属性表中建立与Excel中相同的Field,并对属性表中的各字段进行计算,将表外属性数据通过计算的方式添加到新建立的字段,以实现真正的联接。
6、结语
随着人类土地利用方式的不断变更和利用节奏的加快,如何快速、准确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已成为目前土地调查部门面临的关键问题。地理数据库的建立将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方案。本文以连云港市东海县为研究区域,将东海县土壤资源数据作为数据源,分析了建立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流程及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以便为解决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问题提供相关参考。
参考文献
阿狸语录范文5
关键词:BRA改性沥青;路面;配合比;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6-0097-02
印度尼西亚布敦岩沥青(BRA)以其优良的路用性能及简便的施工工艺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我国现行路面规范中缺少相关的应用技术规定,从而在―定程度上制约了BRA的推广应用。为此,本文依托湖南省凤大高速公路BRA改性沥青路面试验段工程,开展BRA改性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的研究。
1 BRA改性沥青研究内容
1.1 BRA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根据依托工程采用的中、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及其原材料类型,通过室内试验,检验BRA、基质沥青、集料和矿粉等原材料的性能指标;根据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确定中面层BAC-20C和上面层BAC-13C两种BR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合理矿料级配;选取3-5种BRA掺量,通过室内马歇尔试验进行两种BRA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确定合理的最佳油石比,从而提出BR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性能技术指标。
1.2 BRA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通过室内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在最佳油石比下,对3-5种不同BRA掺量下的中、上面层两种BRA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抗水损、抗滑、抗渗等路用性能进行检验,从而提出BR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技术指标。
1.3 BR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关键技术
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及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编制BR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提出|量检验评定标准。同时,根据依托工程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案,提出试验路BRA改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案;铺筑BRA改性沥青路面试验路,提供现场施工技术指导,进行施工过程质量监控,提出BR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关键技术。
2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1 试验路段
试验路段选定在-K0+016.5~K0+700段左幅,全长716.5m,BRA掺量采用3%和4%两种方案,具体分段方案如表1所示。
2.2 生产配合比
根据室内生产配合比设计试验,确定中面层BAC-20C和上面层BAC-13C的生产配合比分别如表2和表3所示。其中,当沥青拌和楼热料仓配合比可控制一位小数时,取各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第一行数据;当沥青拌和楼热料仓配合比控制只能取整数时,取各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第二行数据。
2.3 拌和
BRA改性混合料生产采用“干法”工艺,此法操作性强(混合料质量控制简单易行)、工艺简单(与普通沥青混合料拌和工艺基本相同,仅增加了一道投入BRA改性剂的工序),无需增加复杂专用设备,可有效降低生产和管理维护的费用,生产成本优势明显。
当沥青拌和楼存在两个矿粉仓时,可将符合质量标准的BRA提升到其中一个独立的矿粉仓中。当沥青拌和楼无两个矿粉仓时,也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将提前计量好的BRA直接投入拌和锅中,但必须保证投放时机,在喷入基质沥青前通过高温矿料的剪切作用将BRA熔融分散。各种材料的用量参数按照生产配合比进行确定,并且输入控制拌和楼的计算机,对时间和温度工艺参数进行设置。
根据下面的程序拌和生产BRA改性沥青混合料:计量好的集料先进入拌和锅,然后按掺量加入BRA改性剂,干拌时间比通常情况延长3~5s,以保证矿料与BRA颗粒均匀混合。干拌结束后,将基质沥青喷入进行“湿拌”,湿拌时间保持不变,以均匀裹覆为准。
拌和后的混合料应均匀地裹覆沥青,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集料分离现象,根据现场拌和效果对初定的干拌和湿拌时间进行检查和调整。
2.4 运输
采用篷布将运料车覆盖,做到防雨、保温、防污染,运料车到达现场后等前车混合料摊铺完后才可揭开保温篷布。混合料在到达现场时温度要保持在160℃以上。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车厢侧板和底板涂一层隔离剂(如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不得有余液聚在车厢底部,自卸汽车运输能力比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有所富余,使用15t以上自卸汽车运输。开始摊铺时排在施工现场等候卸料的运料车不少于5辆。
2.5 摊铺
采用两台摊铺机成梯队作业进行全幅摊铺,两台摊铺机相隔间距5~10m,且前后两台摊铺机最好为同一型号。根据拌和机拌和能力、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层厚度、宽度,经计算确定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0~4.0m/min,保证摊铺机缓慢、均匀、连续不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能有停机待料或者随意更换摊铺速度的现象出现。摊铺机应对沥青混合料进行较好地初步振实。摊铺温度与松铺厚度紧跟摊铺机测量,并予以记录,控制摊铺后沥青混合料温度宜在155℃以上,经试铺确定松铺系数。如果损坏了粘层,必须使用人工在损坏部位进行补洒后才能施工。
2.6 碾压
BR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粘附性较好,使用轮胎式压路机易出现粘轮问题,因此应先用钢轮压路机碾压,并紧凑安排压实。压路机紧跟摊铺设备碾压,初始碾压温度要大于150℃,然后进行复压、终压,碾压要消除表面轮迹。压实工艺组合与遍数应在试验段试铺时使用无核密度仪或核子密度仪确定,碾压时,应做到“高频、低幅、紧跟、慢压”。碾压完毕后封闭交通,待路面温度在50℃以下时可以通车。接缝处理等未明确说明的其他环节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执行。
3 结语
BRA改性沥青混合料使用RA岩沥青,降低了原材料中矿粉、重交沥青的用量,节约了资源和成本,BRA改性沥青混凝土及其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新材料、新工艺在高温多雨的南方地区首次使用,解决了节能、节材的技术难题。通过在高温多雨的湖南省凤大高速公路建设工程BRA改性沥青路面的修筑,推广应用BRA改性沥青新材料、新技术,积累了工程经验,为提高沥青路面质量和降低造价提供了技术储备,开展本项目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阿狸语录范文6
[关键词]“一带一路”;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032
1前言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各区域的发展带来了福音,京津冀一带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刚好顺应了“一带一路”的号召。两岸四地如果以恰当的方式做好区域间的协同创新发展,将有力地促进“一带一路”的发展。“协同创新澳门论坛”的召开对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香港在金融服务和贸易服务业领域独领,台湾在现代农业、电子等领域以及成果转化能力方面闻名遐迩。大陆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形成了众多产业链,具有广阔的腹地和市场。但对比国外仍存在创新力不足的问题。面对“一带一路”的历史性机遇,为实现两岸四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两岸四地可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行协同创新(叶伟巍,2015;任荣伟,2015)。
本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通过集结两岸四地优质生产要素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本,嵌入两岸四地智力元素的企业之间的协同,可以通过协同创新拥有更加充盈丰富的智力资本,进一步地提升这些区域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绩效。而现实指导意义在于本文运用创新领域协同解决企业智力资本管理问题,让协同创新走在创新管理理论的前沿且与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紧密相关,探索两岸四地协同创新可以赋予学术理论更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实践价值。
同时,国内学者对两岸四地的协同创新以及智力资本的汇聚的研究起步较晚,本项研究的成果期望能够为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做出必要的补充,使智力资本这一关键的要素资源能够在两岸四地经济发展中得到强化和重视。
基于国际产业的趋势,本研究认为“两岸四地可以架构MIA产业,即生物医药产业(M)、移动互联网产业(I)、通用制造产业(A),超前挖掘这一巨大的蓝海市场需求,建议构建新型MIA产业集群带,嵌入两岸四地优质协同要素,打造出完整的MIA产业链”。基于这一新型产业的前景,我们有必要围绕这一产业对智力资本如何协同进行深入研究。
2文献综述
21MIA 产业的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两岸四地MIA产业组合研究还有待发展。大多数是对生物制药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通用制造产业的单一研究。在生物制药产业,大部分现有的文献是对本行业的智力资本与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霍茵(2012)通过对我国生物制药公司进行实证研究,指出生物制药企业的智力资本中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的财务业绩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黄馨莹(2014)以国内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的样本,并为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出建设性建议。[1]在通用制造业的研究中,当前大部分的研究是对通用制造产业集群化的形成和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刘博(2011)通过对国际航空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航空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可以带动该产业的发展。[2]李艳玲(2015)结合“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以郑州航空港区建设问题展开探讨,提出人力资本的加大投入是解决现存问题重要途径之一。[3]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当前大部分文献重点研究了移动互联网市场的产业链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组合研究,而国内对于移动互联网新兴市场的产业链发展的研究相对较空白。燕春兰(2011)结合移动互联网这一市场的特点,提出了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的层次模型,并运用这一模型对移动互联网市场进行了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4]许泽聘(2011)指出移动互联网市场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指出从多元化战略转向产业链的形成和上下游扩张战略可以促使产业链形成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局面。[5]
本研究将对MIA产业的发展进行一个组合研究,探讨在“一带一路”视野下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在这一蓝海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
22智力资本的文献综述
“智力资本”一词最早是产生于国外,从“无形资产”这个概念开始的。对于智力资本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在基于各自的学科背景对智力资本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其中会计学流派主要强调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产;知识管理派从知识的转化和积累这个角度谈智力资本的形成;战略管理派基于企业资源这个大角度来解释智力资本的三维度构成;价值链流派主要从价值与资源创造的关系来对智力资本进行定义以及展开研究。同时也存在不少学者是基于资源基础观、生产要素、知识基础观三大视角来定义智力资本。在分析与总结国内外各流派对于智力资本的定义过程中,我发现,智力资本这个概念的由来都和“知识”“资源”“价值”“价值创造”这些词语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本研究是从智力资本的三个维度出发,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中人力资本、关系资本、研发资本三大投资过程形成的员工的知识和能力、企业产品服务知识、关系网络中获取的知识的组合体。也从现实背景分析智力资本作为一种知识组合体,认为知识作为一种无形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6]同时也从理论背景分析,认为智力资本有效地解释了企业价值差异的存在。
23协同创新理论的文献综述
“协同创新”是由“协同”“创新”两个概念组合而成的。“协同”一词最早是由Ansoff(1965)在研究企业多元化问题时被提出的,主要是指组织各事业部间的协同。“创新理论”一词由经济学家熊彼特首先提出,将创新定义为组合生产要素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开拓新市场,并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而最早对协同创新概念进行定义的是美国研究员Peter Gloor,将其定义为“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7]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提出后,创新主体也从国家这个层面开始细分化。陈劲和杨银娟(2012)指出,协同创新是指企业、知识生产机构、政府等一些机构为了实现科技创新这个大目标而进行的跨区域、跨领域的互动与整合的一种创新模式。[8]经过综合分析,本研究根据协同创新的所具备开放性、整体性、动态性这三大基本特征,将协同创新定义为相关组织或行业间以知识增值为核心,经过有效的整合与互动,共同为实现自身创新发展大概念而形成的一种内外部知识资源分享机制。
3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创新构成要素分析
31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创新构成要素的提出
智力资本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集合体,不同学者根据企业在市场上竞争能力的组成进行不同的划分。在全球化时代,智力资本从基本的组成分析发展到了理论模型的构建。斯堪的亚智力资本模型从商业管理的实践角度出发,认为智力资本的模型可采用加法原理,即“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客户资本”。
通过对现有研究智力资本模型的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本研究决定以斯堪的亚智力模型作为研究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创新的起点,并结合斯堪的亚智力资本模型中提出的应用步骤提出适合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创新的新模型。
32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创新构成要素的分析
斯堪的亚智力资本模型从智力资本的三维构成出发,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客户资本。人力资本从人力资本的投入、员工学历层次、员工自身效率和满意度来具体体现,从对现有文献关于人力资本的定义分析,可以看出人力资本是来源于人自身能力与知识的体现,也是企业对人力资本投资重视得以形成的一种企业竞争力。结构资本从公司管理结构、人均资产和管理费用增长率等方面可以得到较好的体现。如果说人力资本是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入而形成并随员工的知识和能力而发生改变,那么结构资本是员工身上的缄默知识在企业组织力量的催化下螺旋产生为企业的显性知识。客户资本被不少学者也定义为关系资本,从市场占有率、客户关系的投入率、供应商的采购比例和客户销售比例中可以较好地体现一个企业对客户资本的投入力度和产生的效果。客户资本是由企业对于外界顾客的投入而转化过来,即由企业处理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投入而形成的资本。
33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创新模型的构建
本研究认为智力资本的协同创新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定位类型进行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客户资本的机制创建。本文结合两岸四地存在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认为两岸四地的智力资本协同创新要在亚智力模型的应用步骤中启动三协同机制,即区域间、企业间、企业内部同步进行区域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客户资本的协同创新发展,具体机制构建如下图所示。
4两岸四地智力资本协同创新模型分析――以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本文案例选择的来源是在Wind数据库导出所有在A股上市的企业,手工筛选出外资持股超过25%的企业,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Y经营企业法》中提到,在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资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不低于25%的属于外资企业。然后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搜索企业名称,将系统中“类型”一栏有“港/澳/台”字眼的企业筛选出来作为研究样本,同时观测Wind数据库“大股东前10名名称”和“股东持股比例”作为筛选样本的二次验证。然后再筛选出符合条件且具有代表性的MIA产业,最终本文选取通用制造业的代表性外资企业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样本研究。
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蓝思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投资的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显示屏功能玻璃面板于一体的合资企业,2006年12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606亿元,工厂主要分布在香港、大陆内地。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为基础,坚持走外向型和技术先进型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在全球高端电子消费产品主机配套零部件制造领域,依靠特有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国际化经营的管理模式创新,凭借持续领先的研发投入,具备了从专用模具开发设计、专用生产设备研制开发、专用产品快速研发和规模生产的能力,工艺、技术、规模一直稳居国际领先地位。
企业智力资本模型是企业智力资本研究的基础,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企业的智力资本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根据亚智力模型,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客户资本这三个维度设计出蓝思科技创新资本的衡量指标如下:人力资本包括高等学历员工比例、研发人员比例、企业高管领导力、员工流动率、人力资本投入率;结构资本包括管理架构、企业文化、人均利润增长率、管理费用利用率、申请专利通过数量;客户资本包括产品市场占有量、主要供应商采购比例、客户满意度、主要客户销售比例、大学、科研机构的关系。
本文从蓝思科技官网、年度报表以及上市公告书等途径选取数据,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三个方面以及细分的指标去进行相关的分析,论证各要素在企业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为进一步探索两岸四地MIA产业智力资本协同创新的路径提供依据。
41人力资本分析
截至2016年9月30日,蓝思科技的在职员工共65587人,其中企业没有离退休的职工。以下是蓝思科技的在职员工的人员构成情况:由普通工人、研发人员、销售人员、行政及财务人员四个群体构成,2011―2015年的数据变化如下,2011年分别是42286人、1607人、347人、684人,每年以上数据构成是逐年上升,至2015年分别是63008人、1874人、742人、963人。
从对蓝思科技在职员工构成情况的分析得出,蓝思科技企业员工人数从2011年至2015年,总数是呈递增趋势,说明最近五年企业运作良好,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5年,蓝思科技人员总人数共66587人,其中普通工人占比946%,行政及财务人员占比14%,销售人员占比11%,研发人员占比28%。蓝思科技属于通用制造业,应以普通工人和研发人员为核心,也可看出,蓝思科技企业人员的内部分布是协调的。
本研究也对蓝思科技在2011―2015年的人员学历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专科以下43948人、专科680人、本科及以上296人,五年期间,每年数据呈一定比例上升,到2015年以上三项数据分别是65361人、801人、425人。由调查数据可知,蓝思科技专科以及专科以上学历的员工都是在逐年增加,截至2015年年底,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共占184%,相比以往,企业员工学历、素质总体上都在不断提高。这说明企业一直很重视优秀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引进,这为企业人力资本整体实力的提升、智力资本的协同创造了条件。
除此之外,蓝思科技的人力资本具有几个优点,它的高管团队一直都是维持着稳定的态势,这有利于培养企业管理团队对企业的忠诚度、归属感,从而更容易激发团队积极进取。同时高管团队中有不同地域人员的存在,包括香港、澳门等地的公民,文化互补,这对企业决策、发展战略等的制定走向更科学化都有促进作用。
42结构资本分析
公司内部设置有董事长、总经理、独立董事、证监会主席、监事、董事会秘书等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运行,各司其职。蓝思科技还建立比较完善的组织架构,拥有从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以及售后等一系列的配套职能部门,各部门都能相互合作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公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股东大会会议议事章程》《内部审计制度》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流程。企业内部形成了“以人为本,诚信务实,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企业理念。企业实行“1+3+8”的住房奖励政策,吸引并稳定了一大批中高端技术、管理人才,不断引领企业向前发展。蓝思科技实行“人格魅力管理――制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数字化管理”创新管理思路,灵活务实、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水平,蓝思特困救助基金、商业保险、绩效考核等多种形式的福利保障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结构资本基础。蓝思科技充分利用企业所在高科技产业园区的资源: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介服务机构等,与园区其他的企业进行合作创新,优势互补,节省了企业成本,这对提升企业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43客户资本分析
客户资本主要分析的是企业与供货商、顾客等的外部关系。本研究对蓝思科技2011―2015年主要采购供货商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前五名供货商采购金额占企业年度采购额的比例在这五年内分别是8558%、8874%、8236%、8433%、8547%;前五名供货商预付款余额总量数据分别是642亿元、1431亿元、2780亿元、2652亿元、3328亿元;前五名供货商预付款余额占企业预付款的比重分别是5021%、6788%、3369%、4323%、4635%。从数据可知,蓝思科技前五名的供货商总量占年度总采购金额的比例波动幅度不大,都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由此可见,蓝思科技对主要供货商的依赖性是比较高的。
本研究也针对蓝思科技2011―2015年主要客户进行了调查,其中前五名客户销量总额占全年销售金额的比例分别是9536%、9697%、9569%、8973%、9347%;前五名客户应收账款金额总数分别是5750亿元、10861亿元、12822亿元、13011亿元、16077亿元;前五名客户应收账款金额占企业全年应收账款比重分别是9033%、9317%、9122%、9013%、916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除了2015年,蓝思科技前五名的客户销售总额占全年销售总额的比例都是呈现递增趋势并变化稳定,主要客户销售总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较大。这说明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及满意度是比较高的,但也从侧面看出,蓝思科技对主要客户的依赖性也比较强。
44小结
从收集到数据来分析蓝思科技的智力资本构成: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得出蓝思科技的智力资本一直在增长,企业的发展态势也呈上升趋势,是国内通用制造产业的领军企业,并在2015年成为全球企业2000强。从以上的分析可知,蓝思科技作为合资的外资企业,它的快速发展、市场占有率等不断提高离不开两地企业管理层共同的杰出管理和睿智眼光,更x不开企业在科研协同创新方面的巨大努力。数据显示蓝思科技37亿元的研发经费一直是创业板制造业公司之最。
同时,蓝思科技背靠大陆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依托香港的国际市场,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两地的优势互补对企业的智力资本协同创新发展也功不可没。
5两岸四地MIA产业智力资本协同创新机制建立的对策协同创新具有一定开放复杂系统性,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作为协同创新的主体在纵向协同模式下,由于创新主体的性质相同,可以采取标准化的分配机制,但在横向协同模式下,创新主体存在一定差异性,那么在分配机制的选择下必须充分考虑创新主体的独特性质,以达到相对公平的状态。政府作为“一只有形的手”,也需要对协同创新这一新的创新组织模式加以引导。因为相关政策的存在和区域文化的存在,只凭创新主体自身的力量很难推动协同创新的持续发展,因此两岸四地MIA产业的智力资本协同创新发展采用本研究提出的区域智力资本协同创新机制模型,即区域间、企业间、企业内部同步进行区域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客户资本的协同创新发展。以下是根据本研究上述的模型对两岸四地MIA产业智力资本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提出相关的对策。
51两岸四地区域间的智力资本协同
在区域智力资本协同创新上,大陆内地与港、澳、台要遵循协同的开放性原则,在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创新边界,有效地进行跨区域的智力资本的输入与输出,让创新资源得以自由的流动和扩散,并在协同机制下进行有序的交互与整合。因为人力资本的跨区域流动产生的智力溢出可以影响创新的产出。王鹏、赵捷(2014)在其实证研究中表明,区域间直接进行资本投入对区域的创新能力发展会产生轻微的负面影响,而粤、港两地的人才交流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正面作用。因此,在“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下建立一个基础设施一体化体系是区域政府间一个首要合作项目,政府要鼓励两岸四地人才的输入与输出,政府应加大两岸四地的智力资本投入,降低双方交往的阻碍程度,加强双方的通信和交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有利于两岸四地进行合作交流的空间,让隐性知识在加大区域间的经贸文化交流和人员的往来中溢出,进而互相吸取,将两岸四地存在的创新能力差距缩小。
52MIA企业之间的智力资本协同
首先,创建MIA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协同各创新主体,运用平台的优势促进各主体之间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技术研发、生产流程、企业研发等资源的联动协同,使各协同主体的资源和利益需求迅速匹配并得到快速有效的满足,降低企业创新的风险和成本。其次,各创新主体可建立自身的研发外包服务模式以获取新的技术,实现各主体的知识互补。大陆以及港、澳、台的企业各有各的政策、市场、资源等优势,可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对智力资本各要素进行配置优化和相互整合,实现企业的互利共赢。
53企业智力资本内部协同
企业内部的协同既要保证内部各要素相互协调,又要使各要素相互有机融合。在加强企业内部人才培训,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为员工制定有效的企业管理学习制度,确保企业内能形成有效畅通的知识和信息交流机制,从而促进企业内员工的自觉学习和交流学习,使得知识技能在企业内形成流动效应。同时,企业也可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客户等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实现客户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再逐步改善自身的结构资本,如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最后在良好的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协同中将智力资本转化为企业产品或服务输出,推向市场,再对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的反响进行剖析,将其信息反馈回智力资本当中,再对智力资本各要素之间进行相互协调和优化,从而实现企业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翠,黄馨莹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与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J].商业会计,2014(9)
[2]刘博航空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要素和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3]李艳玲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地方经济,2015(24)
[4]燕春兰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产业链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12)
[5]许泽聘移动互联网新战局:全产业链竞合[J].通信企业管理,2011(2)
[6]李冬伟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7]陈劲协同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8]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