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综合久久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姐妹综合久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姐妹综合久久

姐妹综合久久范文1

因此,寻求一种更合理、更优化、弹性强、稳定性和扩展性好的布线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它不但能够满足现在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迎接未来对配线系统的挑战。

基本情况分析

该酒店是北京市北部配套功能最全、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综合性高级涉外酒店,可为中外宾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酒店将以“宾客至上、信誉第一、服务周到、顾客满意”为经营宗旨,以“安全、周到、方便、快捷、温馨”为服务标准,以“微笑服务、敬语服务、亲情化服务、超值服务”为特色。不断提高酒店知名度,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实现酒店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创一流的经营管理目标。

设计概述

根据酒店实际情况建议各楼信息点配置如下:

酒店分为地下4层,地上34层,总共38个层次。

酒店为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星级酒店,为了适应高速的数据传输功能,整个系统采用了六类系统,垂直干线系统采用万兆多模光纤。

为了使语音与数据能相互兼容,语音部份与数据部份全为六类布线,工作区模块面板也采用六类模块。

因酒店的建筑面积较大,所以酒店分为两个弱电井,弱电井1集中95%的布线,弱电井5%楼层的布线。

酒店中心机房设在地下B1F层。

通过以上布线,可保证各个房间的语音可通局内电话与电信市话;网络可接入LAN实现办公自动化,若有必要还可接入综合网连至INTERNET或改为语音点用。

布线方案说明

整个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构成。

以下按各个子系统分别进行说明,在本方案中充分考虑了布线系统的高度可靠性、高速率传输特性及可扩充性和安全性。

1.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指从由水平系统而来的用户信息插座延伸至数据终端设备的连接线缆和适配器组成。工作区的UTP/FTP跳线为软线材料,即双绞线的芯线为多股细铜丝,最大长度不能超过5M。为满足客户的需要,实际高带宽的传输,数据、影像的高传输,数据点、语音点分别采用语音模块和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KJ-11-6,使用国标单双口防尘墙上型插座面板FP-11-1(2),无线AP点不使用面板与模块,可以直接连接到无线接收(发射)器的端口。

2.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指从楼层配线间至工作区用户信息插座,由用户信息插座、水平电缆、配线设备等组成。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每个信息点均需连接到管理子系统,由UTP线缆构成。

最大水平距离:90m(295ft),指从管理间子系统的配线架的JACK端口至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的电缆长度。工作区的patch cord、连接设备的patch cord、cross-connection线的总长度不能超过10M。水平布线系统施工是综合布线中最大量的工作,在建筑物土建装饰工程施工完成后,不易变更。

为了满足高速率数据传输及以后的各数据、语音信息点交互使用的方便考虑,数据、语音传输选用六类非屏蔽四对双绞线UTP-11-6-4P。

3.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楼层配线房间、是水平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也是主干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由大楼主配线架、楼层分配线架、跳线、转换插座等组成。用户可以在管理子系统中更改、增加、交接、扩展线缆。

管理子系统提供了与其他子系统连接的手段,使整个布线系统与其连接的设备和器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调整管理子系统的交接则可安排或重新安排线路路由、因而传输线路能够延伸到建筑物内部各个工作区,是综合布线系统灵活性的集中体现。

管理子系统连接水平电缆和垂直干线,常用设备包括24口配线架PP-11-6-24、110配线架110P-3、1U理线架CM-12-1U、RJ45跳线PC-11-6和必要的网络设备如机柜(AB-11-66-42),由于主干光缆采用的是万兆多模光缆(50/125),所以光纤跳线与尾纤同时采用50/125万兆多模光缆,常用产品包括:ST多模熔接尾纤(FF-ST-A1a-1m),2米ST多模光纤跳线(FJ-ST-ST-A1a-2m),光纤配线架(FB-11-24)等一系列产品。

4.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由连接设备间与各层管理间的干线构成。其任务是将各楼层管理间的信息,传递到设备间并送至最终接口。垂直干线的设计必须满足用户当前的需求,同时又能适合用户今后的要求。为达此目的,我们采用8芯万兆多模室内光缆(GJFJV -8A1a)支持数据信息的传输,由电信传输进入地下一层中心机房,由垂直干线连接到各弱电井,语音部分使用5类50对大对数(UPT-11-5-50P)。

5.中心机房子系统

中心机房子系统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中心单元,实现每层楼汇接来的电缆的最终管理。常用设备包括24口配线架PP-11-6-24、1U理线架CM-11-1U、RJ45跳线PC-11-6,光纤配线架FB-11-24,ST多模熔接尾纤(FF-ST-A1a-1m),2米ST多模光纤跳线(FJ-ST-ST-A1a-2m)和必要的网络设备如机柜(AB-11-66-42)。

姐妹综合久久范文2

关键词 童真之眼 童年 温情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在我们乡下,有一种神奇的小精灵,他们就像我们的邻居一样,在我们的身边嬉戏,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们的,据说只有小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可以捕捉他们的形迹。如果静下心采倾听,风声里可以隐约听到他们奔跑的声音。”

这是宫崎骏孩童时代在家乡听到的传说,那时候的他也曾经认真地在乡间安静的小路上耐心等待,在草丛间认真的寻找,长大后,他制作了许多动画片,成为能创造心中世界的动画动演。在宫崎骏的心里一直惦念着乡下渡过的那段美好的时光,这个关于乡下神秘小精灵的故事他始终没有:忘记,在这种情绪的感召下《てずりのトトロ》一《我的邻居多多洛》(常被翻译为《龙猫》)问世了,

这部在一九八八年出品的动画电影,获得了第43届每日映画会演日本映画大赏、大藤信郎赏,第12届山路文子映厕赏,第13届报知映画赏导演奖。在影片中宫崎骏带我们重温了童年的幻想之梦,用孩子们幼稚纯洁的眼睛替我们看到了曾经在心里的小小幸福。全片给观众的感觉都像是呼吸着乡间清新的空气,在田野和树林中跟随森林精灵龙猫多多洛一起作一次神秘又神奇的旅行。这样的感官体验来自导演和协作者对本片的美术,人物,故事情节,等方面综合的艺术表现。

一、美术。影片中乡间田同的自然风光从一开始就吸引着观众的眼球,绘制精美的背景和处处洋溢生活气息的场景道具都能让观众平和自然的进入到宫崎骏创造的这个魔幻现实主义的世界中,而并不觉得陌生突兀。宫崎骏将时间设定在五十年代,那时候电视还不普及,在片中主人公居住的乡下,甚至连电话都只有少数人家才有。在人们身边的不是川流不息的车辆,林立的高楼,忙忙碌碌为生存和生活奔波面无表情的人,而是潺潺溪流,阳光下林荫斑驳的小路,成片的水稻用问劳作的淳朴善良的村民……影片展开的这幅画卷在八十年代的当时看来是那样的亲切熟悉,带给那一代人对于天真童年的无尽回味。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到现在再来观看《我的邻居多多洛》,仍然能带给观众的同样的感受,甚至对于童年的那份质朴和纯真更加有感触,更加的怀念。《我的邻居多多洛》片中传达出对美好童年的赞美,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是宫崎骏影片中的主旨,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心灵渴求。

二、人物。在影片一开始就出现了主人公一家搬家到乡下的一幕,宫崎骏在这一幕通过语肓、动作使观众很快了解了大量的讯息:两个小姐妹小月和小米的性格,爸爸和小姐妹之前融洽的关系,和睦的邻里关系等等。从新家楼上掉落下来的亮晶晶的橡树种子,让两个小姐妹感到兴奋,像是拣到了珍宝一样。我们看到这里不禁会想起曾经珍藏在秘密盒子或者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的那些形状奇特的小石头,干枯后美丽的树叶,彩色的玻璃弹珠……这些东西对于小时候的我们是那样的充满好奇,也倍觉珍惜。宫崎骏巧妙的安排了橡树种子的出现,因为这饱满可爱的小小树种,在院子里玩耍的小米才找到了住在森林里的多多洛。宫崎骏把这个神奇的生物介绍给观众时,先让最小的那只白色多多洛被小米发现。这只身体胖呼呼,耳朵尖尖的小生物自以为别人看不见它,所以自信满满,大摇大摆的从小米跟前走过。被小米跟踪以后逃到中等多多洛身边,然后这两只小家伙一前一后向灌木深处的秘密小路尽头跑去。中等多多洛背着装满橡树种子的口袋,种子从口袋的破洞掉下,一路带着小米找到了本片的重量级人物――大多多洛。至此多多洛正式登场了,神秘之旅就此展开。小米无意中找到多多洛的过程正像宫崎骏为本片写的歌词那样:“在森林里,住在隔壁的多多洛,只有在小孩的面前它才会出现……”

在《我的邻居多多洛》里还出现了一种有意思的生物,它就是多多洛的交通工具――龙猫巴士。在日本的传说里,猫是一种有神秘力量的动物,继《我的邻居多多洛》之后的作品《魔女宅急便》里宫崎骏也用到了拥有魔法的猫的角色。而在《我的邻居多多洛》里出现的这只龙猫巴士却不同于他之后的任何一部作品里的猫。它炯炯的目光就是巴士的灯光,它能奔跑在田野、树梢、灌木丛,甚至是高压电线上,它能轻盈的从田间劳作的人们身边飞驰而过,人们就感觉像是一阵凉爽的强风刚吹过。就连电影大师黑泽明看到电影中的这只龙猫巴士的时候也为宫崎骏非凡的创造力所感叹:“为什么我在电影界所希望出现的人出现在了动画界了。”除了龙猫巴士,宫崎骏还创造出了可爱的灰尘小精灵形象。小姐妹在刚搬到新家之初,打开封闭已久的后门,在阳光照进来的一瞬间,屋子里有一大群黑乎乎的小东西迅速地藏进了墙壁的缝隙里、黑暗的天花板里。这些“黑小鬼”居住在没有人的空屋里,一旦有人搬进来。它们就会躲在天花板里悄悄的开会商量要搬去哪里,到夜幕降临时这些圆圆的长着大眼睛的黑色小精灵便会随着风飘去它们的新家。不仅观众喜欢这个“黑小鬼”的形象,宫崎骏自己也很喜欢,所以我们在2002年的《千与千寻的神隐》里再次看到了它。

在策划时,宫崎骏最初设定发现多多洛的是一个六岁左右的小女孩,后来他决定将小女孩设定为一大一小两姐妹,姐姐小月坚强懂事,能照顾天真顽皮的妹妹小米。这样的一对小姐妹在宫崎骏的刻画下显得是那样的与观众亲近,她们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姐妹,想起了隔壁家的姐妹,儿时的小伙伴。在童年生活中的那些经历又从脑海深处被找到。“动画之父”科尔说过:“做动画是像上帝一样在创造世界。”《我的邻居多多洛》里的这些人物是宫崎骏在现实世界里找到的原形,只是他拥有孩子一样好奇的眼睛,敏感细腻的心而创造出了多多洛神奇世界里的一群让我们觉得熟悉亲切的公民。在看了《我的邻居多多洛》以后,很多小孩子和童心未泯的大人们都相信多多洛一定存在。这种天马行空的事情在小孩子看来是合情合理的,在成年人看来却觉得荒谬。如果我们把多多洛,看作是我们内心曾经存在的一颗想象和创造种子,在孩童时代它发芽成长,枝繁叶茂。却在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渐渐枯萎。宫崎骏将他童年心中的多多洛世界保存完好的呈现给我们的时候,也正是他想将我们每个人心里留存的美好记忆唤起的时候。

三、故事情节。宫崎骏在向我们呈现多多洛的世界的时候,通过几个重要的故事段落和丰富的细节,衔接流畅的将这个温情的故事娓娓道来。

第一个重要的情节是小米找到多多洛的过程。懂事的姐姐小月在上学前为爸爸和妹妹准备了中午的便当,小米也学着姐姐的样子把便当背在小挎包里自己在院子里面玩耍。在这段情节当中宫崎骏完全展现了小米这个年纪的小孩的特点:学姐姐的样子,抓小蝌蚪,摘花……和所有的小孩一样,永远的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在楼梯下的洞口蹲守小多多洛出现时却全神赏注,连小蝴蝶在她面前停下也没有注意到。在这一故事情节中小米的神态和动作设计都十分到位。有了这些小细节在故事里面,使观众觉得整个过程轻松有趣,像是在看着在那个年纪时的自己,体会这些小细节

的时候都会会心一笑。同时也喜欢上了小米这个调皮又爱冒险的小孩。

第二个重要的故事情节是小米到学校找姐姐。虽然这个段落和后面的在公车站偶遇多多洛是紧紧衔接起来的。甚至有人更关心遇到多多洛的段落,可是宫崎骏为什么不直接安排下雨天两姐妹去车站接爸爸于是遇到多多洛,而是要在这之前让小米硬拉着照看她的邻居婆婆到学校找姐姐?这正是宫崎骏对于情感和生活细节的细心体会。对于有兄弟姐妹的人来说,每个人大概都经历过和小米一样的心情,哥哥姐姐上学去的时候总想和他们一起:大孩子们参加学校的活动的时候,没有上学的自己也总想跟着去,不愿意一个人被寄放在邻居家。宫崎骏在这里把我们的情感和生活细腻的描述出来,使人信服,同时产生强烈的共鸣。这对于不属于实拍的动画电影来说尤为重要。

第三个重要的故事情节是小姐妹雨天偶遇多多洛的段落。期待某天也能见到多多洛的小月终于实现了愿望。这一段落的细节也十分精彩。雨天幽暗灯光的公车站牌下,背着小米的小月,第一次打伞的多多洛,静静的,只听见滴滴答答的雨声。树梢滴下的雨滴落在伞上的声音多多洛是第一次听见,刚开始它有点被吓到,可是仔细聆听之后它喜欢上了这个声音,像个顽皮孩子一样跳起,把挂在树枝上的雨水全震动下来打在伞上。宫崎骏通过这样的细节让我们觉得雨天是那样的有趣,也只有森林的主人多多洛才会这样爱自然中的一切,即使是有点恼人的雨天,它也很享受大自然的这份给予。紧接着龙猫巴士出现要接走多多洛,临走前它送给小姐妹用树叶和自己的胡须包起来的神秘礼物――饱满的树种。多多洛和小姐妹的友谊更进一步了。在多多洛的世界里,看似平凡的树种是它用来答谢别人的珍贵礼物,毫不起眼的小雨滴是它悦耳动听的音乐。多多洛对于周遭事物的这份敏感细腻的喜爱之情。好奇之心像刚接触世界的孩子一样。宫崎骏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情,用孩子的眼睛观察世界,才走进了天真无邪的小孩才能进到的多多洛的世界。

第四个重要的故事情节是多多洛让树成长的特别仪式。月光下多多洛带着小姐妹和两只小多多洛在种下树种的地方做一个让树种发芽的神圣仪式。在“风之甬道”的背景音乐中小树种冲出地面向上生长,枝繁叶茂,最后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小姐妹跟随多多洛御风而行,飞过夜晚的稻田、树林。在月光照耀下的树冠顶端吹奏风笛。第二天小姐妹醒来时,没有看到院子里的参天大树。这时候观众心里会感到一点点失落,好象昨晚的神奇旅行只是一场梦。当小姐妹跑到跟前看到了久久不发芽的树种都发出了嫩绿的小芽而欢呼雀跃的时候,观众们不禁也为之兴奋,并且在心里立刻肯定和多多洛的旅行是真的。宫崎骏让观众们跟着多多洛经历了一次大自然的神奇之旅,我们会自然并完全的相信多多洛能让树木一夜之前枝繁叶茂。可是为什么又在早晨醒来的时候看到的只是小小的树芽呢?也许是因为森林的主人多多洛也遵从大自然的规律,即使有神奇的力量也要尊重自然。宫崎骏让我们在现实与魔幻,在梦里梦外有点怀疑却又更愿意相信多多洛确实出现过。这样的感觉不正是官崎骏年少时在田间树丛寻找多多洛的心情吗?

第五个重要的故事情节是小月寻求多多洛的帮助,这也是本片的部分。《我的邻居多多洛》的整个故事都比较平和,让人感到流畅舒缓,只在这部分稍稍有些起伏。一封医院的电报让小姐妹十分担心妈妈的病情。倔强的小米带着她摘的玉米独自上路去医院看望妈妈而迷路了。小月和邻里焦急的四处寻找。在这个事件里我们看到了小月的坚强懂事还有对妹妹的爱,看到了亲人间的爱,邻里间的爱。都是纯朴和温情的,让人感到心中有股亲情在流动,十分温暖。小月寻找多多洛帮助的路上,平常隐蔽起来的神秘的通道为她打开,多多洛为她唤来龙猫巴士帮助她找寻小米。

姐妹综合久久范文3

当过年像过平常日子一样波澜不惊,当金钱和地位像好朋友一样如约而至,当你眼睛直勾勾地望天说啥想不出生日礼物想要什么,你还知道什么是幸福吗?当然喽,无论世界怎样变化,我们对幸福的向往绝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随着时代不断进化的衡量标准噢!

爸妈:

住在楼上楼下

这个前提当然是房要有,车也要有喽!要想结婚,没房不行。要想要娃,没车哪成。

小娆是被幸运女神青睐的女人,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聪明可人,工作很好,薪水很高,在女人堆里算得上出类拔萃。更令人羡慕的是,她还嫁了个出类拔萃的凤凰男,丈夫学的法律,善于为人处事,毕业不到十年就有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

两人刚结婚的时候,无依无靠,也过了几年紧日子,然后买了个小二居,乐的什么似的,兴高采烈地要了娃,是个又胖又漂亮的女孩。有了孩子,自然需要照料,所以乡下婆婆来了,婆媳二人处的很融洽,但日子久了,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方便,像是卫生问题、饮食问题、早睡晚起的问题,而且把公公丢在乡下一整年,婆婆也很惦记,怕吃冷饭、睡凉炕,本来就有胃病和关节炎。可是女儿只有一岁,离不开人,请人看又不放心。于是两口子一咬牙贷款买了个小三居,有卫生间的一个套间给公婆住,一个儿童房,还有一间两口子住。

公公来了以后,最让人头疼的事发生了,因为小两口都是凤凰男凤凰女,而今又混得不错有了那么大的房,双方亲友于是不断登门造访,上学的、看病的、结婚旅游买东西的、专门来走亲戚的……应接不暇,单个小青年还好说,住客厅就行了,若是长辈,怎么好意思,只能睡他们的卧房,他们睡客厅。如果来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三个五个,就更麻烦了,女儿和爷爷奶奶挤一个床,女客和小娆睡儿童房,小床上挤俩,男客和丈夫睡他们的卧室,横着摆仨,沙发上还要有一位打着呼噜。小娆有个毛病,如果身边睡的不是丈夫或女儿,一晚上都睡不着,太遭罪了!

这样忍了两年,夫妻俩都受不了了,恰好这时,他们的事业都很有起色,收入成倍增长,于是买个复式的计划一拍即合,甭管来多少人,楼下三间客房都够住,一家五口只管住在楼上,总算有点私人空间。可是当他们真的住进豪华复式楼,小娆发现她的麻烦更大了!

首先,以前的三居有婆婆帮忙,小娆还可以打扫过来,现在这个光使用面积就二百多,马马虎虎擦一遍地板就得三个小时!小娆于是请钟点工上门,可婆婆这个一辈子都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农家老太太受不了了,老太太平时对地板干不干净并不太在意,她觉得比起乡下水泥地已经很干净了,可是现在儿媳妇却花钱请人擦地板,还不如我自己擦!于是把孙女送到幼儿园以后,老太太自己趴在地上擦起来,整整花了四个小时!晚上小娆回来的时候,发现老爷子在楼下花园领着孙女等她,说奶奶病了,回家一看,老太太正躺在床上哼哼,高血压老风湿一起爆发,足足在医院躺了一星期!

其次,因为住进豪宅,小娆家更是车水马龙仿若高级大车店,有出差的同学住几天,有来看病的,一住半个月,有来找工作的一住小半年,而不管来干什么的,来了总要带人家逛一逛,有一年小娆的丈夫在两个月里顶着北风冒着酷寒披星戴月看了八次冰灯!这么一大家人,小娆要上班,婆婆要带孙子,公公什么也不会,小娆不仅要请钟点工打扫房间,还要请厨子做饭,一笔大开支不说,家里整天闹哄哄的,很难有清闲的时候,两口子犯愁,啥时候是个头儿啊!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小娆夫妻坐在被窝里合计了三个晚上,终于想出一条妙计,激动得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接下来俩人只花半个月就完成了买三处新房和卖掉复式豪宅的重任。一处三居给一家三口,一处二居给公婆,还有一处二居给小娆的父母,老两口不太想来,因为农村的传统靠女儿养不太体面,小娆夫妇一通劝,说什么儿子女儿,还不一样,而且城里多好啊,不用烧包米杆就有暖屋子住就能吃上饭,老两口经不住忽悠,手拉手进城了。

从此以后,凡小娆老家来人,都住小娆父母家。凡夫家来人,都住公婆家。只有偶尔的同学造访,才由小娆接待。最有巧思的是,这三处房子都在一个单元,公婆家住对门,爸妈家在楼下,既方便他们照顾老人、老人照顾孩子,又方便两口子忙乱的时候去蹭饭,而四个老人白天闲暇时还能凑上一桌麻将,小娆一家从此彻底过上幸福生活。

孩子:

但求省心懂事

有一个聪明的孩子自然省不少心,而彬彬有礼的孩子更能让父母心情舒畅。

有一天下班,因为刚下了雪,出租车很难打,终于上了一辆车,没走多远,有一对儿母女招手,司机问我的意见,我想能行方便就行方便,司机可以多赚点,那母女俩也不用再挨冻,就点点头。

那妈非常健谈,一上车就谈起来,说补习老师太不像话,有事也不提前说一声,害她们大冷天白跑一趟。我随口问一句补什么,她就滔滔不绝起来。原来坐在她身边那个沉默不言的小姑娘读初三,夏天就要读初四,然后考高中,可是成绩却不太好,所以她带女儿出来补数学,是一对一的,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每节课两小时,300元。我很惊讶,太贵了!妈妈一摇头,不贵,如果是高二补一对一,每节课要600元!看到我眼睛瞪得像包子,她仿佛终于找到倾谈对象,毫无保留地讲起她失败的家庭教育。

她和丈夫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后来她经了商,丈夫在某大企业做高层,毫无疑问,俩人都很忙,就把孩子交给爷爷教育,爷爷可不是普通人,某名牌大学教授,教育个小孩子还不是小菜一碟!另外,夫妇二人也对自己的成功模式很自信,当年俩人都是小县城走出来的,从来没补过课,不是照样上名牌大学?所以当别的孩子走路还不稳就去学这学那补这补那的时候,她女儿一直和爷爷奶奶待在家里。小学的时候,也没看出什么不对,上了初中就不行了,别的孩子英语都学了六七年,女儿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拿什么和人家拼?于是孩子感觉很自卑,对学习也丧失了兴趣。父母看到这种情况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两人一商量,当妈的决定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专职陪女儿读书。这位妈妈感慨地说,女儿同桌的妈妈一直不上班,专职照顾儿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结果儿子回回考年级第一。以前觉得自己这样的妈妈才是成功,现在发现,人家妈妈才是真成功,孩子学习好就是在省钱,现在省了补课费,将来花三表一半学费就能读一表大学,找工作也容易,赚的还多,这里外里省多少钱啊!更重要的是省心,这可是钱买不来的!

这一大堆的话,我使劲眨着眼睛判断对错,那边一直沉默不语的女儿突然说一句话,我甚至记不得那句话是什么,只记得语气之恶劣令人后背发冷,那是怀着不满、轻视、厌恶甚至仇恨的语气!女孩的年龄显然正值青春期,逆反情有可原,可仇视就令人恐怖了,如果青春期的女孩这样对待母亲是理所当然,我们又为什么如此辛苦地养育她们?我们小时候,是绝不敢和父母这样说话的,不为什么,就为他们是父母。

做母亲的受了指责,显然很尴尬,但也没说什么,讪讪地把话题叉开。现在的孩子,得到了太多理解、太多爱,反而丧失了理解和爱的能力。就此问题,我特意问过很多父母,也观察过很多父母,他们最大的希望,不是孩子成绩多优秀,越来越多的父母能够接受孩子不是出类拔萃,只要拥有生存的能力,只要快乐并感到幸福。他们最大的希望,是拥有一个有礼貌有教养有一颗宽容之心的孩子,这本身就是一种生存能力。

不求未来他们多少回报,只要对爸妈以礼、以情相待,懂事省心就好。

同事:

来往而不过密

融洽的同事关系建立在亲密有间的基础之上,现在,就连刚毕业的大学生都知道不能和同事住一起噢!

刚刚出了大学校门上班的时候,总有点惶惶的,特别怕孤单,于是三个一起进公司的小姐妹相处得比亲姐妹还亲,就商量一起租房住,房子是干净小巧的两居室,开始计划得很好,你做饭她洗碗她擦地板,又公平又省钱,要知道天天在外面吃又贵又没营养,几个人一合伙,小日子就美多了!

可是有一天,地板妹因为帮部门经理的忙,回来晚了没擦地板,吃完饭心安理得睡了,做饭姐、洗碗妹的心里就有点点不舒服,我做了饭,她洗了碗,凭什么你的地板就不擦?就凭经理让你帮忙?切!

又有一天,做饭姐病了,怎么能让一个病人做饭呢,于是两个人去外面吃,还帮做饭姐带回一份,做饭姐大概觉得这么好的姐妹一碗粥一点小菜不算什么,就没付钱,其他两个也没说什么,可心里都有点那个。第二天,大家都说有事,没在一起吃饭,做饭姐的饭自然也就没人带,病床上的做饭姐很伤心。于是,大家不再在一起吃饭,自然也不用洗碗,地板妹工作也自动省略。

再后,漂亮的洗碗妹恋爱了,男友是博士,英俊又有风度,可做饭姐和地板妹看到他的时候,态度总是淡淡的,因为他来的太频了,让她们觉得自己的空间受到侵犯,再也不能穿着随随便便就去卫生间和厨房了,再也不能想开什么玩笑就开什么玩笑了。这还不算什么,到后来,独处一室的洗碗妹甚至开始留男友过夜,这让其他俩姐妹非常气愤,这算什么!于是她们找洗碗妹谈,洗碗妹说她不想留他,他一定要留,她没办法,因为她爱他。最后洗碗妹说,我愿意每月多付100元房租,两姐妹就勉强答应了。可是从此以后,三姐妹无论在公司还是在家里,见面的表情都是怪怪的,彼此话很少。做饭姐和地板妹终于受不了,决定一起搬走。洗碗妹听了很生气,已经多付房租了,还不行吗?留下我一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哪住得起!你们不用搬,我搬!于是洗碗妹先搬走了,从此也不再和其他两人说一句话。

洗碗妹刚搬走的时候,做饭姐和地板妹着实高兴了两天,两人一人一间房,虽然多摊了房租,可咱心情舒畅!可是好景不长,她们有时候因公司的事在家里吵,有时候因家里的事在公司冷漠以对,不到两个月,两人就退房,分别出去和以前的同学或朋友住。

三个好朋友就因为上班下班都在一起,反而成了冤家。而当她们分开住以后,慢慢的竟又在公司里成为知己和朋友!

夫妻:

刻意彼此照耀

无论多么贫穷困顿,只要互相知疼知热,丈夫懂得关爱呵护妻子,就是无数女人心目关于幸福婚姻的模式了。

别看阳阳是搞美术的,穿得很“赞”,个性十足,但骨子里婚姻观还是很传统,她在文化馆工作,因为在大伙面前揶揄馆长,被馆长“淡化”,失意后的阳阳心情低落,烦躁易怒,在厅里综合处给局长“拿大材料”的老公大冰处处陪着小心,让着阳阳。让阳阳度过了那段难挨的岁月。

事后阳阳感到自己有福,觉得嫁大冰这辈子很值,阳阳妈对这老实女婿也很赞不绝口,人家大冰在局里风头正健,一点不嫌弃自己这个使小性儿的“作”丫头。觉得不管遇到多大波折,宝贝女儿这辈子都保险了。女人,差点钱不打紧,最要紧的是丈夫能对自己好,而这个好大多体现在生活的关爱上,因为那是最直接能感受到的。但是令阳阳和大冰都没想到这种传统的幸福模式不知怎么就不那么幸福了。

阳阳被“淡化”,心情平复后,迷恋上了欧洲古典家具,学油画的她闲来无事勾了些古典家具的草图,被一位上门来求大冰办事的出口家具商看到,打样后,竟然在广交会签了订单,随后阳阳作为人才被高薪挖到了这家公司去做设计,不久,阳阳恃才傲物的毛病又犯了,认为老板不如她懂行,原本有求大冰,现在又有求自己,便拿老板“不当回事”,设计上有分歧就直接PK,言词失当,不料遭到曾在他家点头哈腰的老板的抢白。阳阳觉得压抑不服,就愤而辞工,而那些欧洲客户却直接找到阳阳。大冰和丈母娘一核计,认为阳阳这种不服天朝管的主儿只能自己当老板,不能在别人手底下,于是大冰和老丈母娘合资给阳阳在伊春兑了一个小家具厂。

这一步棋走对了,阳阳从此一路干得风生水起,又当老板又当设计,阳阳的设计才华自不必说,加上伊春的柞木在欧洲被称为小橡木,以材质好著称,订单也就源源不断。“作”丫头几年的光景就成了大老板。可大有大的难处,问题紧跟着就来了。

阳阳忙得脚打后脑勺,孩子的一应事全交了大冰打理,每天接送、看病、托人办理转重点校,最要命的是女儿秉承了她妈的脾气,经常与同学老师冲突,大冰便不断被老师传唤训话求校长调班。加上她们夫妻俩都是外县来的,亲戚来办事购物看病的特别多,迎来送往订票宴请的事也都由大冰承包。可这大多都得占工作时间。两口子一盘算,反正大冰经常在家给领导写材料,白天办私事,晚上熬个夜就有了,大冰脑袋瓜儿好使,领导也不知道,赶写并不误事儿。

纸里包不住火,久了,大冰白天办私事好几次被局里同事看到,他这么个红人又容易被人盯,不知怎么就反映到处里局里。

事也凑巧,一次,大冰趁写材料中午宴请阳阳娘家来的表兄,那表兄不小心喝大了,下午4点还不撤退,恰巧主管局长公务宴请一位国外客人也到这家饭店吃钣,跟都喝大了的“表兄”及大冰撞个照面,大冰吓得顿时脸都歪了。

大冰从此就不那么被信任被看好,加上竞争激烈有人“拱”,提副处时,大冰本是公认的人选“煮熟的鸭子”愣是飞了。大冰事业上低迷,阳阳的生意越做越大越不着家,这让大冰的情绪迅速恶化,那些家务事该做还做,可常常跟阳阳吵架,一言不和便恶言相向,蔫巴萝卜辣死个人。阳阳想不通,家里穷时,自己啥也不是时,老公好好的,现在啥都上去了,老公反到“作”上了,先前的幸福感荡然无存。难道女比男强婚姻真要翻船?阳阳脾气虽坏和大冰感情却很深,没办法,只好求助于高中同学,经常在电视上当嘉宾点评婚姻情感的同学小雨,在这之前,阳阳老是笑小雨尽在电视上瞎掰。小雨给阳阳夫妻开了一个药方:

21世纪,婚姻只有彼此照耀才会找到幸福,仅仅局限于生活上的关爱呵护已经远远不够了。而阳阳大冰的毛病就出在两个事业型人,却没有在事业上相互照耀,而是沿用老一套,舍一保一,让大冰当了人梯。

姐妹综合久久范文4

作品将“留言”推向了极限。因为那“留言”极其糟糕,功败垂成,使作品中的“我”所付出的努力,特别是那些努力做得是那么出色,那么有水平,皆失之交臂而付诸东流。闪光点就在于她没有撕掉那页“留言”,表现出一种高尚的敢于直面现实的诚实品格。所谓故事写足,就足在这儿。

一个好的题材,好的立意,往往来自一个好故事。一个好故事有如掘井,浅尝辄止,往往难得甘泉。《第九次微笑》的结果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也就有了不是一般的平庸之作所能达到的艺术效果。

第九次微笑

扈振昌

大学毕业的那年。我应聘到广州一家很有名气的四星级涉外酒店餐饮部当服务员。试用期的基本工资为1500元,因此我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一直表现得很出色。

谁知,就在我结束试用期的前两天晚上,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有个港商模样的人单独要了一间房,拒绝了其他服务生,指名道姓地要我去为他调送一杯咖啡。当时,我正为其他几位客人服务,忙得脱不开身,等轮到去他那里时,按他约定的时间已经迟到20多分钟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咖啡给他送去,面带微笑地说:“先生,首先感谢您对我的欣赏和信任。但由于暂时没能抽出身来,耽误了您的时间。我感到非常抱歉!”这位港商却不领情,把左手一扬,正好碰到我双手捧着的咖啡杯,杯里的咖啡溅了我一身。但他依然视而不见。指了指手表说:“多长时间了?哼!像你这样服务,还像个四星级酒店吗?”

我知道今天遇上了找茬儿的主。接下来,我就更加小翼翼地为他服务。动作十分麻利,语气也特别温柔。他说英语,我就用英语配合;他说粤语,我就用粤语交谈;他说普通话,我就用普通话与他沟通。有时候他的发音不准,产生了歧义,我都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但他一点也不合作,仍旧是一副怒气冲天的样子。我毫不介意,脸上始终挂着甜美的微笑。

他的态度冷漠而傲慢,临走的时候还问:“有意见薄吗?”我心里一沉,知道他还是要投诉我。如果遭到他的投诉,我这3个月来的努力全都白费了!尽管心里十分委屈,我仍然面带微笑地双手呈上意见薄向他真诚地说:“我再次为您莅临我们的酒店表示感谢,更为我今晚的服务不佳表示深深的歉意。您有什么意见和看法尽管写上去,我会欣然接受您的批评。如果您还能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能给您更完美的服务!”那位客人听了我的话,久久不语,但他最终还是提起笔写下了他的意见,而且措辞十分严厉,责怪我笨,素质低,不称职。

我欲哭无泪。下班后,我把这一晚的遭遇向我的小姐妹们讲了,她们都为我感到愤愤不平,要我把那意见簿撕掉,不然肯定会被辞退的。我反复地思考了一个晚上,觉得撕掉顾客的留言是一种欺骗行为,我不能这样做。于是,第二天晚上,我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第三天早会,我一直忐忑不安。餐饮部经理宣布录用员工的名单中果然没有我的名字!几十道目光齐刷刷地投到我的脸上,我满脸通红,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

在大家都把注意力投向我的时候,经理又宣读了一份任命书。说是根据酒店总经理的特别提议,任命我为餐饮部的领班!我一下蒙了!只听到掌声如潮水般响起。

会后,餐饮经理带我去见了酒店老总。没想到,他就是那晚为难我的港商。他听到我在酒店里3个月不到就好评如潮,便专门来试探和考验我。他说:“虽然你的综合素质表现得很不错,但真正能打动我的,还是你的微笑。特别是你的第九次微笑,简直可以击退我最后一道冷漠的防线!在意见簿上写上意见是最后的考试,结果,你又得了满分,印证了你的微笑是多么真实!”

我在这个领班的位置上锻炼了两个月,餐饮部经理调出,我就接替了他的位置。五个月从服务小姐到经理竟是那九次微笑改写了我的人生!其实,只要每个人都能奉献出自己善良而真诚的微笑,这个世界也将变得温暖如春!

深入生活

姐妹综合久久范文5

1980年,我如愿分配到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有一天,我拎着两壶开水路过剧团资料室,第一次听到严凤英先生唱《牛郎织女》,她的声音震撼了我,像一个挥之不去的影子深深地镶嵌在我的脑海里。从那时起,我决定开始学习“严”派,那年我十八岁,正值豆蔻年华,定下这一目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到处寻找严凤英老师的资料,可找到了录音资料又没有录音机,只有到处蹭着听,只要听到哪儿放严凤英的录音或者是电影,都要跑去。后来,我省吃俭用攒了点儿钱,终于抱了一台大开盘放音机回来,那个美啊!没有一天不听不练的,说“着了迷”是轻的,简直就是“着了魔”。由于我的自身嗓音条件与严派有着较大的差别,严派嗓音属于中、低音非常出色,而我却是高音部分比较好,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度就很大。好在周围的老同志见我这么痴迷于严派,都主动地指导我,渐渐地我掌握了严派的特点。

1981年,我在合肥著名的江淮大戏院演出严凤英的代表作《女驸马》,这是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第一次赴香港前的练习。当我演出结束后,观众席一片寂静,我想,一定是演砸了!许久,观众席才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议论纷纷。当时,我什么也听不见,我看见剧院的一些老同志,当年和严凤英老师共事的老演员,默默地不言不语。我心里特别纳闷、不解,后来他们告诉我说,这么多年,他们是第一次看到真正的严派味道,听到严派的声音。他们没有来祝贺你,是因为一些老同志都悄悄地哭了,他们在想念严凤英。从此“小严凤英”之称也就自然而然地叫开了。那一年我二十岁。

有一次到江苏演出,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剧团特地让我加演,还给我配备了排骨炖藕的加餐,心里美滋滋的,甚至有了虚荣。自从江苏省巡回演出,我开始明白什么叫“人气”。人气热了,自信心也强很多,学生气逐渐减少,演唱慢慢走向成熟。那时,每天可以主演《女驸马》还有《五女拜寿》,甚至一天演出三场,内心是满足的。

内心躁动引发的变动

一个演员,从龙套晋升为台柱,需要凭实力说话。做一个优秀的演员,乃至荣升为“角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由此,我想,虽然我在舞台上有一些成绩,也受到全国一些观众的青睐,但我始终认为,距离一个“角”的风范,还是需要更加努力。

每到夜晚,看着自己的双脚在舞台上跑得像煤矿工人一样从袜子黑到脚丫,也从未想到“累”这个字,还是十分的乐意打着背包,提着暖壶水桶脸盆什么的快活的从一个县城转到另一个县城。剧团以演出为生存,八十年代剧团的演出真叫一个频繁,我们像赶着大篷车到处游荡的吉普塞人,好像总也没有个头。由于演出劳务费的提高,大家的激情也随之高涨。第一次巡回演出回来,竟然发现自己成了有钱人,钱夹里有五百元,这数字太惊人了。清楚的记得这五百元分别寄给了我妈和初恋男友的母亲,并特别在汇款单上注明是请她们买洗衣机。

随着演出越来越多,内心逐渐躁动不安。我由刚开始的兴奋、满足慢慢觉得平淡无趣,不断的重复,使我感到有些许疲倦。那时候,好像没有你想演或不想演这一说,只有让你演和不让你演的限制。我想歇歇,没有借口,更没有理由,内心随着演出的疲倦逐渐转为厌倦,一心想离开演出团体。

最终,我离开了安徽。

离开安徽,正像《春香传》里“别歌”唱的那样:一声别字怎开口。见过我的人,熟悉我的人,见面也总会问:离开黄梅戏是否后悔?我想这个问题恐怕不是在初次见面或是寒暄几句以后,能够说明白的,所以,通常一笑算是回答。

从来没有正经说过离开黄梅戏剧院的真实原因,因为牵涉到很多人和很多事,总觉得不谈为好,还因为事隔年头太久,如今也不会再有人关心这些老掉牙的事了。只是尽管如此,在我的内心深处,对这些曾经经历过的,甚至是感觉到疼痛的日子,还是久久无法忘怀的。

“一山容不得二虎”——很多人这样对我提示,我倔强地说“不”。在当时,害怕人们说“同行是冤家”。其实,这是事实之一,而且是主要事实。黄梅戏剧院在充分启用年轻人的时候,把我们同时分配到剧院的五个女同学作为重点推向了社会。五个同学拼到了最后,剩下马兰、吴亚玲和我,亚玲当时因为生小孩耽搁了一些时间。实际上,这“二虎”就是马兰和我了,我俩也确实都是属虎的,五朵金花里只有我和马兰属虎,论日竟是同一天,月份整相差一个月。这个巧合便印证了大部分人的猜测。

当时是“宝塔式”结构培养人才,牺牲了一批有潜质的演员。强调重点确保“塔尖”。其结果,无疑伤害并耽误了一批好苗子。当然,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也能够平静的对待,这与八十年代初安徽省经济状况有关,是安徽经济大环境的缺陷,没有条件为培养更多的演员付出财力和人力,有限的资金大都给了这个“尖”,而这个“尖”也确实没有辜负领导的苦心,成为新一代黄梅戏代表人物。很显然,这个“尖”就是马兰。

品尝自找的五味

不想屈服,也不想做什么塔身或是铺垫。没有新剧目让我演,我就开始录制黄梅戏磁带,我唱的黄梅戏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当时,大家都说我是团里最有钱的人,你到底有多少钱别人肯定不知道,但我肯定,我是率先在黄梅戏大院里面成为万元户的,这也是一种安慰吧?

碰到最让我不知所措的事情,是关于版权问题。法院一纸传票来了,是黄梅戏界很有影响的几位老师联名写的,说我侵犯了作者的版权。冷静下来后,我认认真真地写了一封道歉信,向被侵权的老师道歉,前辈面对我诚恳的改过,没有将这桩官司继续,这让我十分的感动和惭愧,也深深体会到前辈老师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关爱和希望。

改革的春风刚刚吹起,耐不住寂寞的我又想干点什么新鲜的了,剧团没有资金让我们排新戏,不断重复老剧目已经令我们疲惫。“扬子电器——吴琼艺术团”就是这个时候应运而生的。我找了一些在剧院能歌善舞,吹拉弹唱都棒的人才,组织了一台像模像样的黄梅戏歌舞晚会。团里设备不支持,我就出去找。当时的扬子电器刚成立了一个小歌舞团,设备齐全优良,我便和他们谈,两家联合起来,名字就叫“扬子电器——吴琼艺术团”。我们一拍即合,随后排出了一台集黄梅戏、歌舞为一体的综合节目,“扬子电器——吴琼艺术团”满怀激情,充满希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火一样的热情,被一盆冰水浇灭。第一站,我们就碰了一个大大的钉子。河北、天津,多么难演的地方啊!我愣是在什么也搞不清楚的情况下就去了,好险哪,差一点就全军覆没了。我们决定尽快撤离天津河北,回黄梅戏大本营——安徽。

回到安徽的“吴琼艺术团”,又活了起来,我们仔细地分析了市场,做了周密的营销工作,演出一路顺利,场场爆满,看到每一个剧场都挤满了观众,站的,坐的,甚至蹲着的,水泄不通,心里真爽。演出没有人看,起急,有人看,也不舒坦。因为场次多了,演出火了,同患难不能共享福是我们的通病,有的人眼睛红了,有的人觉得不平衡了,问题还是多多……

1992年,我正式的离开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调进中国广播艺术团。这里面曲曲折折一时难以言表。北京很大,人所皆知,特别是对于我从相对集中也相对落后的城市来的人,“适应”这个词,恐怕是需要一辈子来“适应”的。过去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练功排练,下楼就是,吃饭睡觉,上楼解决,一切简单。进入中国广播艺术团,才发现没有什么排练,也不用无事坐班,这里给予每一个演员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一切需要自己努力,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节目整合的非常好,一到演出,呈现给观众的就是最棒的。这些,我都需要慢慢“适应”。

艺术团在南礼士路附近给我安排了一个住处,那是一个锅炉房,下面轰隆隆烧锅炉,上面有一间8平米左右的房子,我就住在这里。简陋的住处却发现还有自来水和卫生间,这让我意外也很高兴。别看这小锅炉房,我爸我妈还有我妹都在这里住过,我们还一起在这里过了一个春节。所以,快乐和温暖的亲情并不在乎房子的大小,我感谢爸妈和妹妹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欣然接受这样的落差。

开始学着调整自己的状况,在金铁林老师的帮助下,我走进中国音乐学院,师从金铁林老师学习民族声乐。中国音乐学院的生活很短暂,但是重返学校,对我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在学校期间,金老师和爱人马老师对我非常关爱,看见我在学校晃悠,就喊我到家里坐坐,有好吃的也总想着我,我明白他们是怕我孤独,怕我受不了和原来比如此大的落差。一个大雪的下午,我独自走进学院的琴房,把门反锁了,这是学院不允许的,但我必须这样做,因为我想哭。我发现,当一个人哭的自由都没有了,确实可怜。

不管它是否合适,是否适应,我都要努力,这是我唯一的选择,我也只能这么选择。

阻力是显而易见的,也很难更改。在分析了各种利弊以后,我开始正式转向流行音乐。对于我的转变,金铁林老师很不满意,只要看见我,总会说我不该转向流行歌。事隔十年,我参加2003年“金号奖”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比赛,尽管那次我没有获得第一名,但是观众强烈的反映以及同行由衷的赞扬,我看到自己的实力。在现场我遇见金铁林老师,他对我说,吴琼,你不该这么下去,我一直觉得你在民歌方面是有天赋的。唱流行歌有多少人?你能比的了他们,这不是你的优势。金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让我很愧疚。

1994年初,我的第一个流行音乐专集和大家见面了。就是这张“吴琼无尽……”的照片和专辑成为中国艺人形象首次在公共场所出现的一个热点,也是后来被广泛报道并让北京老百姓接纳我的开始。我感谢所有帮助我实现这一计划的朋友。地铁广告成为我走近北京的一个契机,也让我慢慢对这座城市有所亲近。

通过实践,我开始逐步调整演出曲目,由八十年代后期整合的戏曲联唱,将黄梅戏、京剧、越剧、豫剧、评剧结合在一起,唱出不同的风格和味道。到九十年代初慢慢过度为戏与歌的嫁接,在中国广播艺术团四十年团庆的时候,我将黄梅戏“女驸马”、当时很红的流行歌“潇洒走一回”和经典民歌“我的祖国”串烧一起,竟也得到了令人意外的效果。

尽管,我认真的对待每一场演出,珍惜每一次与观众的交流,但是,我还是发现自己很难容入北京音乐圈的主流阵地,总是徘徊在它的边缘,这很令我苦恼。并开始考虑另辟奇径。1995年我和妹妹吴静着手筹备电视剧《君子好逑》的制作。这是一个聚集大量黄梅戏小调的电视剧,特殊的黄梅调和黄梅音乐让这部戏有了一点与众不同的效果。但是,由于我们对拍摄电视剧知识的缺乏,对运作规则的陌生,对市场盲目的自信,对剧本的仓促上马等等,这一切都给《君子好逑》打了大大的折扣。从1995年到1998年,这期间我一直都不敢碰电视这跟神经。1999年,我在母亲的激励也可以说激将下,开始了历时四年的黄梅戏优秀舞台电视艺术片《戏缘》的运作、筹备和拍摄工作。应该说,这一次的作品是上乘的,各方面的技术和表现都很到位。近五十部黄梅戏优秀舞台作品、百集系列电视艺术片《戏缘》,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工程,它汇集了黄梅戏舞台上多年来的优秀经典剧目,云集了当代黄梅戏获奖艺术家及优秀演员,充分运用电视镜头语言,尽情地展现戏剧舞台的魅力。

但无奈和无助好像总是和我如影随行,《戏缘》面临的困难似乎更大。我的这一次运作又失败了,几乎让我赔了个底掉儿。尽管如此,我还是为自己对心爱的黄梅戏做了这么一件大事情,觉得很了不起!有人担心,我唱歌会对唱黄梅戏的原味有影响。我不这么认为,相反,由于唱歌,我对黄梅戏有了更深的思索和探究,对我唱黄梅戏更有帮助。现在,我演唱的黄梅戏就与以往有所不同,可以听出很多唱歌的处理方法,但并不影响黄梅戏本身的韵味,反而增添了一些现代感,这有什么不好呢?

说来说去,总还是离不开黄梅戏,中国的优秀戏曲有无数,惟黄梅戏令人情有独钟,它是安徽的戏,中国的戏,也是世界的戏。

五朵花里的马兰

尽管我生来是不太喜欢花的,这让很多朋友认为我没有情调,也不像一个女孩。我对花的态度总是不冷不热,或许是心存嫉妒吧。八十年代初,我和“花”沾了点边。当年,我们同班毕业分配到黄梅戏剧院的五个女孩子,被人们统称“五朵金花”。

那时,戏剧界率先推出新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在全国乃至东南亚很火了一阵。我们五个女孩就是在那个时候被称作“金花”而在全国闻名的。五朵金花都是出色的女孩,若是放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不知道会让多少人倾倒呢?就是当时,我们五个同学一起上街,那回头率也绝对是高。记得我们刚刚毕业的时候,上街常常会遇到小青年的追随,那个年代他们被统称为“小流氓”。为了甩掉他们,我们费尽心机,后来,和我们一起分配到黄梅戏剧院的五个男同学,被领导指派保护我们。

五朵金花排名第一的,理所当然是马兰,第一确定了,其他也就无所谓前后了,我认为,其他几朵花分别是杨俊、吴亚玲、袁玫和我。

马兰长得很大气。我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如果仅仅用漂亮或是好看来形容她是不足以说明马兰的特点的。马兰那种特有的大气与高贵是其他人不具备的,这也就是她能够成为我们中间的花骨朵儿所具有的天性之一,别人无法取代,我更是永远也无法赶上,这是遗传的力量。马兰让人更加惊叹的是,她上妆之后的魅力,她站在聚光灯下的震慑力,是无数演员可望而不可及的,如果说马兰在台下有八分,而上台是十二分的话,那我正好与她相反,这也正是我的悲哀所在,不过,庆幸的是我明白这一点。

和马兰同学五年,已经记不清少年时代的点点滴滴了,模糊的印象是马兰比较随性,与世无争,成绩一般,学业平平。因为平时看不见她有多努力,所以谁也没有把她当做竞争对手,和睦相处,是这五年里给我的印象。直到面临毕业分配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学生分配工作的好坏,成绩并不是唯一标准。也就是从毕业那一刻开始,我们拉开了较量的序幕,并将这种竞争持续了好多年,甚至到今天。

当年黄梅戏剧院要去香港演出,这是一件大事情,是黄梅戏历史上第一次去香港演出,省里领导,里里外外都无比重视。我和马兰都排《女驸马》,谁演A角,谁是B角?一直都是大家猜测的焦点。在安徽六安集训地,我们进行了最后的较量,结果,我输了。其实这并非是我们两个女孩子之间的较量,而是别人对我们的选择——多少年之后我才认识到这一点。但是,这A、B角的安排,从此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因为香港演出的成功,我们开始引起广大观众和媒体的重视,也就是这个时期,我们被称为“五朵金花”在全国各大媒体亮相,当然,首当其冲的还是马兰。

1982年我们从香港演出回来后,没有多久,中央电视台筹备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向全国的剧团找演员,领导磕蹦都不打,一致推荐了马兰。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马兰也不负众望,表现出色,她靓丽大气的甜美形象,加上黄梅戏委婉柔美的唱腔,可以用现在的话说,是迅速蹿红,一炮打响。马兰因此也成了黄梅戏新时期的代言人,她和我们几个姐妹的距离就此拉开了。

马兰在第一,自有她高我一筹的地方,而我在第二,也自有我不如她之处,这是我现在的真实想法。

我和马兰一起合作的戏并不多。突出的合作是排演黄梅戏莎士比亚改编剧目《无事生非》,我们演姐妹俩,正像我前面所说的,马兰在排练场总是感觉戏不是那么很到位,可是,当她一站在舞台上,站在绚烂的灯光前,她就是一个出色的演员。这个戏让马兰获得“梅花奖”。我虽一无所获,但还是很高兴。因为,从这个时刻起,我越发意识到自己“影子”的地位,应该果断地为自己寻找另外一块新天地了。让我始料不及的是,从预想到实现,竟然周折了八年的时光,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有一次,合肥市电视台请我们五姐妹一起参加春节晚会,这是“五朵金花”难得集中一次出现在媒体上。尽管后来有很多媒体提过类似的想法,但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我想这种种原因中,最关键的原因还是马兰。有一回,她就明确地说,以后不要再提什么“五朵金花”了,我们也不再是什么花了,这种提法没有意思。既然她率先离开了这个“组织”,那么这个“组织”自然就溃不成军了。

姐妹综合久久范文6

6年后,他重拾生活信念,被评为监狱的改造积极分子。高墙内,夜已深,他还在灯下忙碌着。他要亲手缝制一对靠枕,并在上面锈上“好人一生平安”,送给他最想感谢的人――陈雪兰,是她用母亲一样的关怀温暖了一个孤儿冰冷的心。

孤苦无依,

唯一爱人竟被“干爹”糟蹋

常常李昆会问自己,我的身世为何就这么凄惨,难道这就是命?

李昆从小失去了父母,跟拾破烂的爷爷相依为命。然而就在他读小学二年级时,爷爷也撒手而去,李昆彻底成了孤儿。没有一个亲戚愿意收留李昆,他失学了,开始走南闯北的流浪生活。

16岁那年,李昆的生活终于有了一丝转机。他在浙江一个城市认识了“陈老大”,”陈老大“得知李昆的身世后,唏嘘了一番,然后拍拍李昆的肩膀:“小子啊,以后就不要到处晃了,这里是我的地盘,我认你做干儿子!”陈老大帮李昆借了一间房,他终于有了安身之处。

李昆在附近工厂找到一份临时工作,日子一步步走上正轨,他变胖了,个子也长高了不少。就在他19岁生日这天,同厂一个叫晓红的四川女孩大胆地告诉他,她喜欢他。李昆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这样孤苦的人也有人喜欢?他下意识地要拒绝这份爱:“晓红,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能给你。”但晓红用自己甜甜的微笑给了李昆答案。

晓红泼辣直率,爱上一个人就死心塌地,李昆彻底被她折服了。每逢两个人都休息的日子,李昆总是骑着自行车去接晓红回自己的小屋,然后忙活着煮她喜欢的饭菜。晓红呆在他身边给他做帮手,和他聊这聊那。每次,摆放好碗筷,端上做好的菜,然后和晓红面对面地坐着,分喝一瓶啤酒,看着晓红白皙的脸上渐渐浮起酡红,李昆心中所有的阴霾全部扫空了,他甚至觉得,有晓红这样的女孩爱自己,之前他受过的苦都是值得的。

两个同在异乡的年轻人开始有模有样地计划起未来:先打工几年挣些钱,然后回到晓红的家乡盖间房,生两个健健康康的孩子……这样的梦,甜甜美美。

然而,命运再次同李昆开了一个大玩笑。一个晚上,晓红在李昆的住处等他上夜班回家。结果,干爹“陈老大”来了,看到晓红,他竟然起歹心了她。

性情刚烈的晓红不堪受辱,一气之下上吊自尽。李昆的世界轰然倒塌,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发出阵阵干嚎,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找“陈老大”拼命去。“陈老大”不慌不忙,他傲慢地看了李昆一样:“她自己寻死,能怪我啊?你小子不要忘了,你有今天到底是谁给的?”李昆握紧拳头冲上前去,却被“陈老大”的两个帮手架住。给他一顿痛打之后,他们像摔包袱一样将他掷出门外。

报复社会,

他将邪恶之手伸向无辜女子

李昆跌跌撞撞地爬起来,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的家,他在床上昏睡了几天几夜。醒来后,李昆把屋子里所有的东西砸得稀烂,头也不回地走了。这时他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规规矩矩做人被人欺,还不如做一个被人憎被人怕的恶人。他先去了杭州,随后来到上海,成天不务正业,偷、骗、抢劫,干尽了坏事。

199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李昆带着两个同伙准备晚上再“干一票”。他们潜伏在上海市闵行区一条偏僻的道路上。昏黄的路灯下,一个30岁左右的女子越走越近。李昆抽出刀子,猛地从角落里冲出来,从后面抱住该女子:“把包交出来!”感觉到抵住自己脖子的尖刀,女子颤抖了。两个同伙围上来,挤眉弄眼地对李昆说:“大哥,还不错!”然后拿着包走开了。李昆自然明白“兄弟”的意思,他强行抱住那女子……

女人拼命地反抗,但是哪里能抵得过身强力壮的李昆。她只能苦苦哀求:“小兄弟,你饶了我吧,难道你就没有姐妹恋人吗?”一时间,李昆愣住了,他想起了死去的女友晓红,晓红当初大概也这样苦苦哀求过吧……但他眼中的痛惜稍瞬即逝。两年来的经历已经将他的心磨砺得很硬,反正已经是坏人了,坏人还要什么道德底线!他的眼中射出恶狠狠的凶光,罪恶的手伸向无辜的她。

就在这时,警鸣声响起,一群警察将李昆及其同伙团团围住。李昆落网了,随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关进上海市青浦监狱。

狱警吴以炳队长很快就发现了李昆的异常:谁也不搭理,数天过去了,他没有往外寄发一封信,也没有一个亲人来探望他。吴队长问他:“你是李昆吗?”对方点点头。“你老家还有什么人吗?”他的眉毛抖动了两下,无语。任凭吴队长说干了嗓子,李昆就是一言不发。此后,吴队长多次找他谈心,想帮他解开心中的疙瘩,李昆要么不说话,要么就答非所问。

其实,这个时候,李昆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犯法了,甘愿受到法律的惩罚,但对他而言,生也好、死也好,监狱也好、狱外也好,又有什么差别呢?他想到了死。

他开始在打扫厕所的时候偷偷收集洁厕剂,某个早晨趁警官不备,喝下了半杯子的洁厕剂。值勤警官冲上前来,赶紧将他送进监狱医院。经过洗胃处理,他被抢救回来。队长苦口婆心,连连找李昆谈心;然而,没过多久,他又一次服毒,再次被送进医院。

对于这样一个危险而又顽固的犯人,狱方也很犯愁,怎么才能走进李昆封闭的世界里呢,怎样才能让他重新燃起生的欲望,好好改造呢?监狱综合办的领导想起了一个人――陈雪兰。对,就让她试试!

残疾妈妈,

苦难经历感化冰冷的心

当李昆听说将会有老师对他实施帮教时,他的表情依然冷漠。帮教,大概也就是走走过场罢了,无非是要他好好改造,将来重新做人。这样的话他不想听,也不需要听。

然而,当帮教老师陈雪兰第一次出现在他面前时,李昆呆了:眼前竟是一个坐在轮椅上老人,她白发苍苍,半坐半躺着,正吃力地探起身子,朝他招手:“来,坐到这里来。”他犹豫着,不由自主地走向前去。

陈雪兰亲热地拍拍李昆的头,然后拉起他的手。“你看你,年轻、健康,多好啊!”李昆不自在了,他想偷偷把手缩回去,却没有能挣脱。对方那双温暖的手向他传递着安宁、祥和,让他焦躁不安的心一下子静了许多。陈雪兰没有任何说教,而是对李昆诉说了自己的种种经历。

陈雪兰24岁那年,红斑狼疮悄悄潜入她的身体,临近大学毕业时,医生说她至多还能活3年,但她不信命,3年过去了,她还活着,而且一直到现在。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她整整22年没有工作,后来终于当上了中学教师,她恨不得把一天当作两天来用,疾病却进一步侵蚀着她的身体:髋关节脱位让她几年来不得不忍痛爬行度日,内脏一个接一个地坏了……最后她自嘲地说:“就拿我这心脏来说吧,如果不是因为装了起博器,早就停止跳动了。”

李昆没有说话,他静静地听着,又不敢置信地看着陈雪兰,他几乎能够想象,眼前这个慈祥的老人是如何一次次遭受疾病的折磨,但一次次她又坚强地活了下来。

没过多久,李昆收到了他入狱以来第一封信。信是陈雪兰写来的:“孩子,有什么能比生命更宝贵呢,只有活着才有希望……”捧着这封信,李昆心里萌发出丝丝感动。她知道他只读过小学二年级,信中全是简单的句子,有的字还注上了拼音,以便他都能读懂。

此后,每个月李昆都会收到陈雪兰的一封来信,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不是在敷衍他。她给他讲故事,告诉他要珍惜生命,还在信中问他,为什么不回信?于是李昆买了信纸和信封,尝试着回信,不会写的字就空着,然后问住在同一个监舍的服刑人员。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和别人交流。他不再消极厌世了,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在关心他。

陈雪兰再来到监狱时,李昆主动握住陈老师的手,再也不愿意松开。“李昆,这次你看起来精神多了嘛。”陈雪兰赞许地说。一听这话,李昆不好意思地笑笑,然后眼睛慢慢就红了,“陈老师,我一个亲人都没有了。”在陈雪兰面前,李昆眼泪大滴大滴地往下掉……

突然,李昆的目光被那双搁在轮椅踏板上的鞋子“胶”住了。这是一双怎样的凉鞋啊,已经看不出原来是什么颜色,后跟的鞋带断了,两根橡皮筋一前一后绑着,将鞋子套在浮肿的脚上。陈雪兰发现李昆盯着她鞋子看,不以为然地笑笑:“哦,这是我妹妹的鞋。我今天一出来就是大半天,脚肯定要浮肿,自己的鞋子没办法穿,就穿她的了,反正她正准备扔掉。”

李昆的眼圈再次红了,不是为自己,而是被陈雪兰感动。她每次来看望他,给他买一大堆吃的、用的,还硬塞给他零用钱。未曾想,她自己的生活竟是如此节俭。晚上,李昆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他的脑海中总是不断闪现陈雪兰那双破旧的凉鞋。在陈妈妈面前,自己实在太渺小,自己以往的报复心理又是何等不堪啊。

陈雪兰的身体越来越差了,但她每隔一个月总要给李昆写信,每年到监狱来看李昆两次,寒冬酷暑,只要她还能动,就从未停止。李昆渴望学习文化知识,小学、初中、高中所需的教材,每一门陈雪兰都一本本买来寄给他;他想学英语,她就手抄了一份英语音标,让他先学会怎么发音,每次来监狱再带他读一读。李昆真的变了,他在自己的日记里写到:母爱,对我来说是一个多么遥远而陌生的东西,如今我却真切地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