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调研报告

财务调研报告范文1

一、社区财务管理基本情况

在街道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社区财务管理得到不断提高,主要表现为社区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比较重视,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设立了会计与出纳,建立了财务管理帐。在资金使用上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一般由社区主任或社区书记审批,报销单据做到有经办人、证明人、审批人及事由。资金使用在1000元内的由由社区党总支研究决定,超过1000元的报街道办事处财务领导小组研究决定,2000元以上报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会议研究决定。社区财务管理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与不断发展的形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及社区群众的期望相比,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和差距,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提高。

二、社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社区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社区领导忙于其他事务工作,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放松财务管理,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一是部分领导不懂或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无法有效管理财务,出现财务管理不规范和不严密问题。二是个别领导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使得不断发生财务管理不规范和不严密问题。三是一些领导对对财务工作缺少检查和监督,以致存在系列财务管理问题。

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一是社区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财务管理存在不规范和不完善的情况。二是经费开支审批手续简单,没有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实行经费开支审批。三是报账单据不规范,存在白条支出现象,支出单据手续不全,支出单据无明细附单。四是该建的帐没有建立,会计科目使用不够规范,不按月结账,有的一季度结账,有的半年结账,给财务管理带来极大不便。

3、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够高。社区财务人员即会计出纳存在年龄老化、学历偏低、没有会计职称、缺乏工作经验等的情况,以致业务素质不够高,造成执行财务制度不够严格,核算不够规范,凭证账簿无摘要,账簿记录发生错误,影响了财务工作质量。

4、财务公开工作做得不够。社区没有及时公开财务收支情况,即使有时公开了,但公开内容特别是三公支出情况不够具体详细,以致社区群众对社区财务管理存在较大意见,时有发生上访现象,影响社区的和谐稳定。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社区领导要重视和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社区领导要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提高自己的财务管理水平,在自己带头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的同时,督促和检查财务人员认真做好财务工作,使财务工作规范化,符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的要求,避免出现系列财务管理不规范、不严密问题。

2、大力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使财务人员充分认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掌握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全面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二是要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使社区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切实做到以制度管理财务,促进财务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保证账账相符、账款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账证相符,防范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发生。三是营造崇尚诚实守信、规范会计核算、强化内部管理的会计文化,按照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使记账、算账、报账等基础工作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范报账单据,严禁白条入帐,做到按月结账,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大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社区领导要鼓励财务人员认真自学,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认真学习《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认真学习会计实务知识,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会计业务技能,具备从事财务工作的岗位能力和技能,能够独立、全面完成财务工作任务,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社区领导要创造条件,让财务人员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学习培训,参观先进社区的财务工作管理经验,有效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能够规范财务工作秩序,促进财务工作质量的提高。

财务调研报告范文2

一、全县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我县企业发展迅速,经济总量迅速扩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已形成了化工、食品加工、特种玻璃及电光源、机械设备制造、纺织、林纸及林板、冶金建材、电力等优势产业。据统计,2005年底全县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149.5亿元,营业收入超千万元的中小企业达431家,超亿元的企业达51家。截至今年6月底,中小企业总数已达8922家,完成增加值68.8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34.4%,吸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2万人,成为安置下岗职工的主渠道。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河南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和深入企业现场调查两种方式,共调查企业3358家,占全县企业总数的37.6%。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中小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因其生产规模小、资金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⒈融资困难,周转资金严重不足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但融资难、担保难仍是制约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县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资金缺口高达4.6亿元,多数企业反映资金严重短缺,而融资又异常困难。究其原因,中小企业自身存在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其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从银行角度来说,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信贷终身负责制”,使银行信贷人员在投放贷款时十分谨慎。基层金融机构授权、授信制度不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逐渐萎缩。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小额放贷成本高,难以对银行形成吸引力,银行的大部分贷款青睐大客户,导致中小企业资金周转非常困难。此外,国家的优惠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少,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⒉财务控制薄弱,缺乏科学性

当前,我县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控制薄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导致资金闲置或不足。调查发现,能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的企业只有1276家,仅占被调查企业的38%。不少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大量现金未参加生产周转,造成现金闲置浪费。还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乏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使财务陷入困境;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制度,缺乏对客户进行有效的资信调查和信用评价,更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大量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流动资金紧张,生产举步维艰;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缺乏深入的县场调查,盲目生产,生产出的产品没县场,存货积压,占用大量资金,轻者影响资金运营能力,重者完全中断资金链,形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直至停产;四是缺乏对收入、成本、利润的分析,平时只关注现金流,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无法挽救。

⒊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表现出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现场调查发现,多数管理者思想落后,管理能力差,仅凭经验和感觉管理,缺乏对财务管理理论方法的认识和研究,更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经常出现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互相占用的情况,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到位,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⒋财务人员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我县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总体偏低,本次共调查会计人员1707人,近三年接受2次以上培训的仅占32.6%,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36.4%,持证(会计证、会计电算化证)上岗会计人员仅占被调查人数的37.8%,专职会计只有60.2%。由于财务人员长期不接受培训,文化层次普遍偏低,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

此外,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还表现在有些企业财务档案管理水平低。在所调查的企业中,财务档案立卷归档管理较好的790家,仅占23.5%,多数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不达标,有的小企业的财务档案像堆废纸一样存放,财务资料极容易丢失,进而影响相关经济活动的继续开展和经济纠纷的顺利解决。

三、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县场经济的完善,县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将显得更加突出,财务管理的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⒈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提高认识,要真正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把强化财务管理尤其是资金管理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的各环节、各个职能部门。二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充分预测到资金回收和支付的时间,实现资金运用和来源的有效结合、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合理分配,使资金的使用达到最佳效果。三是积极融通资金,要树立现代融资意识,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

⒉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管理素质

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要求,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要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认真履行好会计监督制度的职责。同时注重财会人员知识的更新,要根据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不断更新的实际,自觉把各种自动化程序引入到企业会计管理中。

⒊科学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自有资金不足加之筹资困难,决定了中小企业在投资时必须慎之又慎,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中小企业投资要以对内投资为主,重点应投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新产品试制投资,不断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上县,使企业在县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投资,使企业的设备始终处于一种具有竞争力的状态,永葆前进的动力;三是对人力资源尤其是在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投资,一方面可以采用招聘的方式引进人才,一方面通过对内部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技能和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新技术,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县场竞争的需要。

⒋关注政策环境变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要密切关注政策环境的变化,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在新的县场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随时了解县场变化,密切关注县场上的现有产品和消费动向,以中小企业良好的服务、灵活的机制、快捷的应变能力,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生产方向,实施技术创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巩固和稳定扩张县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四、建议

⒈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2003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无疑改善了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配套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一些如利率管制等对中小企业贷款不利的政策仍在实行,应尽快完善有关融资的优惠政策。

⒉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步伐。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已全面启动,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需加快步伐,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注意信用担保和建立其它社会化服务体系结合起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

⒊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经营者、会计人员、管理人员的短期培训,帮助其提高政策、业务、理论水平。

财务调研报告范文3

关键词:太原市;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一、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背景与目的

在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我市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突出。本次调研首先根据本地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问卷,以发现其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并对其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国内主流的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为改善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扫除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实现我市经济的长期增长。

2.调查范围介绍

此次调查针对太原市中小企业的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共调查企业20家,范围涉及太原市行业代表性较明显的零售业、餐饮业、建材业、批发业等。

3.调查问卷设计与分析

此次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分别针对企业的管理环境、财务人员和财务管理制度,共20题。发放问卷210份,调查结束后收回有效问卷170份。与此同时,访问企业财务人员50人。本次调查时间是在春节,收集的收据具有一定可信度。

4.被调查企业基本情况

在二十家民营中小企业中:设立独立的财务机构的10家,占调查户数的50%;会计、出纳岗位分设的5家,占调查用户的25%;财务会计人员中本科以上的不到50%,取得中级会计职称的财务人员占全部财务人员的5%,取得高级会计职称的只有1%,35周岁以下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财务人员只有5%;资金需求量的预测方法均采用定性预测法;收账政策均采用积极催收;有明确内部控制制度的有1家;账物分管,有明确分管制度的1家,占调查用户的5%;进行财务预算的1家,占调查用户的5%;运用会计信息软件的有4家,占调查用户的20%;进行纳税筹划的1家,占调查用户的5%。

二、太原市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太原市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状况不容乐观。由于企业财务主管对财务管理内容的模糊理解和界定,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不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营运资金管理问题

①存货管理问题。对于批发类、零售类、建材类等有存货的企业,对存货的控制和管理不是很理想,没有充分调动存货在资金运营过程中应有的作用,有些企业对买卖存货没有计划,以至于不能确保生产经营过程的持续性。

②企业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调查的大部分企业使用粗放的资金管理制度,不能全面的统筹和管理资金的来源和使用。企业在增加库存的同时,不能兼顾资金占用,并且在对外投资建设时,不考虑资金成本,缺乏资金运营的基本策略。

(2)筹融资能力不强

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是主要通过银行进行融资,而取得银行借款是很困难的。因为其自身局限,即资产实力不强,可作为担保物的资产不能完全满足银行条件,银行不愿意大额贷款给他们,对于迫切需要资金以求发展的他们造成了一大难题。

2.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

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国内外经济形势,通货膨胀、技术革新、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比如政府支持方面的原因,政府政策的倾向性给民营中小企业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会影响一些地方性的融资,使其难以涉及民营中小企业;二是国家出台的许多金融政策也都是严重倾向于国有大型企业,具体到融资领域,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金融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都有融资服务的各项限制,从而降低了融资额度,限制了其融资范围,使企业在融资方面更加艰难。

(2)内部原因

①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

很多民营中小企业管理者就是其自身经营者,并且这些企业一般缺乏管理专业人员,财务管理观念淡薄,不重视财务管理,管理手段落后,没有在企业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最重要的是没有科学管理理念的指导,会因为利润最大化的短期目光,缩减经营成本,造成企业管理方式老旧而懒于创新体制发展生产,一旦市场经济出现动荡,或是企业自身发生紧急危机,不规范的财务管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一击。

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在调查的20家企业中财务人员的素质高低不一,但大多都在本科以下,从而业务水平受到一定制约。即使有本科以上的人员,但是由于部分人员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短期内不能符合目前企业的实际需要。要让他们担任财务管理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培训。即便具有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能够驾轻就熟的梳理具体性财务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现代化财务管理理念,科学而系统的财务管理思路与模式不能形成。

③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于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其典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内无法实现有效的约束机制,管理人员无法意识到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尽管有财务制度,也不能有效执行。另外,大多民营中小企业忽视了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的现象不在少数,而最严重的是资金运营过程中财务控制薄弱财务内部控制差,主要表现在对现金管理不严、应收账款周转缓慢、存货控制薄弱、重钱不重物等方面。

三、提高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若干对策

1.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民营中小企业管理者在聘用人员时要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学会适当放权,采用待遇留人,给予高端财务管理人员充分信任与职权;针对普通水平的财务人员,除了从外部引进之外还要注意内部培养,还可以聘请财务管理专家来企业实地讲学,针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发生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此过程中得到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企业可进行财务业务培训与考核,定期召开一次财务专题的例会。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民营中小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更新经营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弥补企业管理不足,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民营中小企业要建立和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基础的工作体制,包括原始记录管理、计量验收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和清查盘点制度、价格管理制度、财务预算制度和分析制度;建立和改善企业所需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如资金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财务预算制度等,对于资金管理体系,不仅要有合格的机构还需要明确划分职能,合理控制、计划和监督资金,将资金管理职责明确到个人。

3.改善民营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鉴于民营中小企业投融资难的困境,要从银行融资,必须加强信用制度建设。首先要加强信用意识,营造信用第一的管理理念。建立诚信教育制度,注重创新机制和人才培养,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的监督约束机制。决策机制以及绩效考核机制。其次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而人才建设是其比不可少的因素,高素质的信用人才队伍建设是信用评价体系中的关键;政府要激励企业建设信用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4.要多角度考虑投融资方式

除了向银行进行融资,增强自身资信程度外,民营中小企业还可采取融资租赁方式、民间金融、应收账款抵押、内源性融资和政策性融资方式。融资租赁不需要进行相关的担保和抵押,因此会更加适合民营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抵押可以向银行借款,还可以向企业和个人借款,较为灵活;内源性融资可以依靠企业内部留存收益与计提折旧形成现金来源,以降低分红为手段没有减少企业的现金流也没有增加任何成本费用,提高了民营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优惠的政策性融资可降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发展带来持续资金支持。

四、调研体会

财务管理问题是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分别从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人员及其制度入手展开调查,并具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以备民营中小企业采纳从而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鉴于本人理论功底不够深,所以本次调研有不足之处不能更深层次挖掘私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因,有待于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完善。

参考文献:

[1]邱敏.私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2]刘蕊.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2014.

[3]李婧垠.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2014.

[4]刘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9.

财务调研报告范文4

一、问题的提出

物资采购内控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目标的实现。就拿我们企业来说,物资采购内控制度的设置有着特殊的意义。我厂为大型出口船舶建造厂,造船所需外购的材料与设备占据了整个产品总价的60%左右,全年产值三十多亿元,每年外购资金总量达到了20余亿元。物资采购内控制度是否有效,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三年前,我们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出现漏洞。个别物资采购的关联人员经不起供应商的“糖衣炮弹”,受贿入狱。采购成本偏离目标成本,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二、对物资采购内控部分失效的反思

评审我厂的物资采购内控系统,表面看来,内控制度还比较完善:能依据设计公司的产品目录进行采购;根据生产计划进行市场调研,大型设备的采购实行招标;采购、过磅、验收入库、质检、记录等岗位分开且相互牵制。所有文件较齐全:有关物资采购的管理制度无遗漏;采购业务操作流程采购员人手一份;采购合同专人保管等等。内部控制总体还是有效的,但为什么还会出现问题?深入下去,我们便发现是部分物资采购控制点出了问题。

1、采购清单不清,对超量采购无法及时控制。2004年之前,比较典型的是阀门采购,个别采购员一味迎合厂家或商家的销售人员,以增补件为名,大量购进阀门,造成阀门长期积压2800余只,长期占用了我厂资金。经济案件之后,三分之一阀门被代用,三分之二阀门由于时间过长,标准改型,不能代用,结果被铸模锻车间当废铁下炉处理,造成很大浪费。

2、制约失衡,难刹回扣之风。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缺少有效凭证,有些货物的市场调研以前由物资处一家的某一个人进行,没有经过价格人员的审核,无外部市场调研或多家比价的证据证明,价格缺乏其公证性。个别采购员为了私利,选择有回扣的供应商。

3、物资采购缺乏科学性。有时生产车间打个电话就可采购,采购制度不严谨不规范。

4、合同的履行缺乏跟踪和检查,对采购员的考核缺少具体的量化指标。

三、针对物资采购内控制度方面出现的问题,我厂做了以下几个大动作:

1、机构重组,有关职能重新划分。

在厂内成立独立的集配中心,收回了原物资处仓库的保管职能,材料的进出均由新的集配中心控制。形成物资采购和仓库验收相互制约机制,以此保证船用材料的收发与生产部门的施工相吻合。

2、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制约和牵制。

单船的材料清单与成本预算分析分别由厂经营计划处、财务处和物资处三家进行市场调研,制作明细表。对三家报出的价格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采购清单。从而杜绝材料采购的盲目性,确保采购成本预算的科学性。

3、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优选“战略合作伙伴”。

在保留物资采购的一般控制点外,我们新增加了招投标这一控制点。

首先在厂内成立了由船、机、电等各方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400多家主要材料及设备供应商从信用、规模、质量、价格等方面逐一进行对比评审,为这些商家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合作诚信等级、资质及行业地位、质量指标、折扣和付款条件、以及采购的数量和价格等。好中选优,订出百家合作伙伴,再对筛选出的规模大、质量好、价格合理的供应商进行考察,确定为“战略合作伙伴”,对其进行招标。

经过这样一道道筛选,较大限度地降低材料、设备的采购成本,避免采购中的不正之风。

4、增加合同的检查频率,避免未授权人员办理采购事项。签订采购合同的程序及按金额大小区别的授权制度明确具体,关键是检查落实和惩罚兑现,合同的检查由每年一次增加到每季度一次。

5、增设物价审核员,加强合同价格审核。厂部《物资采购价格监督条例》,作为物价审核员跟踪考核采购员的依据,条例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6、建立和不断完善物资价格信息库。按单船建立物资价格档案,充分利用物资管理软件,按材料型号、规格、数量、价格等建立物资价格库,为下期的单船材料采购成本的预算提供依据。

7、将廉政措施贯穿整个物资采购过程。凡与设备厂家或商签订正式合同,必须同时签订一份廉政协议。采购方由两人签字,一人是根据不同授权的采购项目主管;另一人是分管领导。让供货方了解物资采购的控制内容,使双方都能严格按制度办理物资采购业务,如有违反,当即中断合同和业务往来。这样就使内控制度有效地发挥作用。

四、几点体会

1、认清物资采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控制环节。

根据各个企业不同的特点,注意修订和调整控制点。我厂历来对采购物资的质量和付款依据控制较严,物资进厂后若无质检报告,仓储部门不能收货入库,财务也不会开票付款。对我厂而言,采购清单的编制、供应商的选择、采购价格的确定、谈判和合同的签订,这几个控制环节的解决,弥补了物资采购内控系统的缺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加强物资采购成本分析和测算,对降低成本非常有效。

腐败的根源来自于内控制度不健全,有空可钻。作为物资采购部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控制住采购成本对防止腐败至关重要,近年来,物资处领导严把采购成本关,要求业务员、价格监督员加强对市场价格的调研和分析,在开标前对采购设备、材料价格进行测算,通过测算,将供应厂家或供应商家的利润率控制在5%-10%合理范围内,既可杜绝厂家商家的暴利行为,又可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行为的发生,这就叫扬汤止沸、釜底抽薪,想你腐败也腐败不起来。

3、重新设计物资采购内控系统的过程,也是企业管理的一次深化和变革。

这次重新设计物资采购内控系统单靠几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它涉及到全厂组织、人事、生产、经营、财务等管理职能的多个部门,含盖全厂大部分领域,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财务调研报告范文5

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传递者,是社会安定有序的重要维护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传播者,是体现党和政府关怀、温暖的重要使者。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体制转轨、社会转型需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切入点;是转变政府职能、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效能的重要措施;是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服务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关系重大,影响深远。民政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民政领域和民政范围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摆在各级民政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州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州民政局组织对我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培养开发对策进行了研究。

一、**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分布广泛。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一部分,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是指职业从事社会工作的所有人员,而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中那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技能,创造性地进行社会服务与管理的社会工作人员。我州社会工作人才主要分布在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口、教育、卫生、公安、司法、、工、青、妇、残联等部门和团体,担负着大量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就民政系统调研显示,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社会福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减灾救灾、流浪乞讨人员、流浪儿童、服刑人员子女临时性社会救助、艾滋孤儿救助、优抚安置、儿童收养、婚姻家庭服务、殡葬服务、残障康复、城乡社区建设、精神病患者康复、慈善事业等多个领域。目前,我州现有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17个、社会救助类事业单位117个、收养服务类事业单位15个、优抚安置类事业单位14个、慈善事业(包括慈善类事业单位、民间组织)27个、减灾救灾类事业单位5个、家庭生活服务类事()业单位(包括婚姻登记、婚介服务、家庭教育、婚育服务等)59个、殡葬服务类14个,城乡社区单位2609个,共2877个单位。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2152人。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2092人,36—50岁的8785人,51岁以上的1275人;从学历结构看,初中以下的2457人,中专(高中)的8015人,大专的1481人,大学及以上的199人;从专业结构看,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极少,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毕业的也很少。

(二)社会事业逐步发展。“十五”以来,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不断加强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视,社会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州基本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农村救灾救济和五保供养为主体,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政策优惠为辅助、临时救济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城市社区建设新格局,兴办了一批社区便民服务站点、建成了一批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事业,全州城市社会福利院改扩建后,床位达到1500多张,每个乡镇都建设了中心福利院,共收养近万名院民,全州福利救助类机构达到134个,设置床位15000多张,还有服务类事业单效发挥而不愿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工作;另一方面是人员编制受到限制。以州、县民政部门城乡低保工作机构为例,工作人员只有19人,而面对的是全州25万多名的城乡低保对象,以及其它70余万名困难对象;州老龄办长期只有1人,而全州老年人服务对象(60岁以上)却有45万多名,编制、人员、经费多年来都没有等到较好解决,制约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开发的对策措施

(一)明确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培养专业化人才和集聚社会化人才并重原则,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社会工作先进经验,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建立法律规范、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工作体制,建立和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评价使用体系、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保障制度,全面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素质,着力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水平。

(二)积极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1、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研究

建立统

一、规范的社会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法规体系,切实解决有关党政部门各自为政、政出多门问题,为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2、优化舆论环境。充分发挥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注重发现、培养和宣传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奋发成才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促进社会工作发展、适应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的良

好社会氛围,激励、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社会工作。

3、优化工作生活环境。统筹协调现有政府信息网络资源,建设社会工作信息服务平台,及时相关社会工作和具体岗位需求信息,吸引和鼓励社会和个人兴办社区社会服务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区服务。各类组织和个人到社区兴办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的,可免费使用城镇社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要重视解决社会工作人才的户籍迁移、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

(三)努力健全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

1、制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规划。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抓紧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进一步增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整体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改革现有人才统计制度,切实掌握社会工作人才状况,为制定人才发展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2、加强社会工作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整合教学资源,鼓励高水平教师和专家担任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任务。加强高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到社会服务机构实习和见习。高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情况纳入年度教学工作考核内容。

3、开展社会工作人员岗位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个人自学、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现有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力争在2年内将所有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基本实现所有社会工作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素质要求()。鼓励和支持城乡社区、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参加进修、见习、短训、函授等素质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化社会服务能力。

(四)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使用体系

1、完善职业资格制度。所有社会工作人员均应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具有其他专业技术职称的社会工作人员,可按国家有关规定转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晋升上一级职业资格时,其转评前和转评后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逐步推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注册登记制度。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医师、护师、心理咨询师、律师等其他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人员,应进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注册登记,力争在5年内全面实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注册制度。

2、完善岗位设置制度。调整优化布局结构,科学设置政府社会服务机构,研究建立州、县、乡政府社会服务事业机构定编标准。明确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岗位设置和结构比例,原则上社会工作岗位不低于岗位总数的90%。研究探索城乡社区、村(居)委会岗位设置办法,在法定岗位之外增设2—4个社会工作专职岗位。鼓励和支持村(居)委会、社区企业和个人创办民间社会服务组织,因地制宜开发和设置社会工作岗位。

3、完善人才使用制度。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鼓励社会服务机构采取不迁户口、不转关系、聘用兼职、聘请顾问和短期服务等方式引进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州、县市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晋升职称前,必须到基层社会服务机构服务一年;择优选派基层社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到州、县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挂职进修。以品德诚信、工作绩效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标准,加强岗位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奖惩或续聘、解聘和调整岗位的依据。

(五)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

1、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按照公共财政“以钱养事”的改革要求,研究制定政府财政按社会工作项目任务和社会服务人数核拨财政经费的具体办法,加大财政资金向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运作模式,完善政府按服务项目、服务人群购买社会服务的具体办法,鼓励民间社会服务组织提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服务。

2、健全民间资金投入机制。研究制定工商、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举办民间社会服务机构。研究制定《**州公益事业捐赠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款资助社会工作。研究制定国内外慈善组织来我州举办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吸引和鼓励州外资金投入和资助社会工作。

3、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制定社会工作人才薪酬指导政策和奖励政策。政府社会服务机构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人员,应聘到管理岗位工作的,可选择按所聘管理岗位或本人具备的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享受工资福利等待遇。进一步落实财政专项补助,切实解决社区居委会成员、福利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及其聘用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问题,并使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适当增长。

4、建立优先晋升(录用)制度。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从事社会工作。凡到城乡社区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社会工作人员,可提前1年参加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参评高级社会工作师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业资格;参加全州各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报考州、县市机关公务员的,笔试成绩可适当加分;报考乡镇办机关公务员的,优先予以录用。工作满1年,且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在报考本省高校研究生时,考试总分可加10分。

财务调研报告范文6

一、车改将成为倡廉保洁重要举措

在*市直部门调研中有人将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概括为“五个特性”,即形式上的公有性、使用上的无偿性、购置上的计划性、管理上的多样性、攀比上的扩张性。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发展,要求政府运作透明规范,对政府的管理水平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新要求。如何依法、理性管理和使用公车,是政府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对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要求。实行公务用车改革有助于节约行政资源,规范职务消费行为,促进运转高效、行为规范、保障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形成。譬如,车改后干部员工们如进行一些与职务无关的活动,就得自掏腰包。这在客观上促使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直奔主题,争取用最有效的方式和最少的成本完成工作任务,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时下社会上有种说法,叫做“车轮腐败”,说的就是某些机关干部在公车使用上,损公肥私。车辆每年的相当一部分费用用在办私事上,并在车辆维修方面漏洞很多,是一种不廉洁行为的体现,对此群众意见很大。

众所周知,由于体制和主客观原因,造成公务用车上存在的超编、超标购车、公车私用等一些不规范现象比较普遍,也成为群众关注的一个热点。实行公务用车改革,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阳光操作,既是解决现行机关用车制度弊端的有效办法,也是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表现,对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树立机关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二、车改中的几个问题

公务用车改革最终要实现三个“减少”,即减少财政支出、减少改革成本、减少社会动荡。要实现三个“减少”,必须面对三个问题,一是对现有公车处置的评估,缺乏公信度;二是交通补贴发放标准难以确定;三是公务人员的行车安全难以保障。这就要求地方政府结合各地情况创新改革思路,优化改革路径。以下四种方案代表了今后改革的方向。

第一,取消公务用车,发放交通费用补贴。补贴发放可供选择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确定科学的标准,交通补贴须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充分体现法律的约束力。以现金形式发给公务人员,自行支配,超支不补,节余归己;二是费用由单位集中管理,个人在限额内凭票报销费用,超支不补,节余转入下年度使用或按一定比例奖励个人;三是由单位集中调剂使用。即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按市场运营的交通工具正常耗费,实行乘车补贴政策,核定补贴标准,建立乘车补贴费用账户,按职级和工作需要每月或每年核拨一定数量的乘车补贴费用,乘车使用IC卡刷卡消费。个人帐户的费用,专款专用,不得支取现金和挪作它用,超支不补,节余累加连续使用。

第二,取消各部门公务用车,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由政府组建公车出租公司,或者政府公务用车交由社会上的出租汽车公司来保障,走“公司化管理”的路径。统一按企业模式运营管理,

向公务人员按职务、级别和工作需要发放公车使用券,超额自负。

第三,保留各单位现有公车,车辆报废后不再换购新车,逐步取消公务用车。由政府引导,由各单位成立专门的出租汽车公司,保障政府部门的公务用车需要。除了部队和、破案等重要特殊部门和高级领导干部外,多余公车可以进行拍卖,进入市场或“整建制”转为经营实体(即出租汽车公司),供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偿使用。

第四,以个人贷款购车为主,政府补助为辅。此方案是政府为个人贷款购车提供担保,并按职务级别、执行公务量等情况提供一定的车补和油补,超额部分自己负担。该方案相当于将公务车和私车合为一体,即“公私两用车”。此方案在银行等国有大型企业已经逐渐普及,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也在尝试。

公车消费,只是职务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车改呼唤职务消费系统改革。尽管各地公车改革越来越热,仍然存在不同见解。职务消费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职务消费的各个要素的改革要同步进行,不能把公车改革单独拿出来。职务消费还包括公款接待、会议开销及医疗保险等等。各种改革需要同步、配套,否则就很难有效果。其次,改革必须争取在全国范围和整个行业内同时整体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同时去开会,一些单位是豪华公车,一些单位与会者坐出租车这样的反差很大的局面。第三,改革必须从上级开始。职务消费是一种社会特权的表现,在改革过程中,上级机关必须给下级机关做出表率。如果只是让下级改,而上级不改,改革很难向前推进。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这标志着我国职务消费制度的改革正在逐步深化,以往不为纳税人能够直接监督的公务消费活动,正逐渐走到阳光下。实践证明,任何改革都不能单刀独进,否则就难以兴利除弊。公务用车沉疴的治理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改革方案,以防止在革除旧弊端的同时引发新的问题。

四、公车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教育和引导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堵塞漏洞,把过高的公车运行成本降下来,从严掌握配备公务用车标准。

二是调整公务用车配置编制。由市公务用车定编领导小组根据全市机构改革后各单位工作职能、领导干部职数及工作人员编制数等情况,按照一定比例拟定各单位公务用车编制数,报市政府审定。

三是严格购置公务用车审批程序。全市党政机关购置公务用车,由市公务用车定编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编制,市财政部门审核资金,市公务用车领导小组初审,市政府审批,市政府采购中心组织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