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西部支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西部支教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152-02
牧区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基础薄弱、教育资源短缺、普及教育的社会成本高、教育观念滞后、尊师重教与尊重人才之民风尚待树立的难以攻坚的最后一个教育“堡垒”。之所以喻为教育的“堡垒”就是因为这里的城镇化、社会集约化程度低,普及教育的社会成本远远高于内陆省份。这里地广人稀而民族学生家庭居住分散,农牧区实施寄宿制便利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同时忽视了家庭教育,最根本的还是农牧区“小型化社会”带给民族学生的局限性与困惑。纵观牧区教育的社会、家庭及学校各个层面,不难预期,教育扶贫是欠发达地区注重自我造血功能并且“授人以渔”的千秋伟业。随着国家及社会对西部教育的关注,顶岗支教中的一批批有志青年源源不断地奋战在牧区教育第一线,举步维艰中的牧区教育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1 顶岗支教面临的现实困境
西部边远地区多年的顶岗支教工作成效显著,呈现“双基”达标率稳步上升,师范生教育职业技能与素养双丰收的大好局面。我们从多年的支教实践探索中总结出支教的一些特点和经验,也遇到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1.1 管理困境
尽管各个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支教师生有合约关系在先,但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因此,支教管理有权限不明、权责不分、后方监管缺位等管理先前性不足问题。驻县带队教师委托行使支教管理的权利。顶岗支教不同于一般性的教育实习,一般实习周期长,支教点分散,涉及面广等,需要支教生所属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支教实习点学校三方面的相互协调。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用于保障和指导师范生的支教工作。凡此种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支教点学校与驻县带队的支教管理之间存在合作困境。需要亟待加以研究解决现实管理问题。
1.2 支教师范生的素质困境
(1)心理素质问题
分配到各个州县的支教生情况略有差异。这次分到我们点上的支教生人数为83名,其中藏族52名,约占总人数的62%,汉族22名,约占总人数的27%,其他少数民族9名,约占总人数的11%。从占大多数的民族支教生与汉族支教生之间的差异看,最大的差异就是民族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异明显。由于民族学生从小的成长在地广人稀的“小型化”社会环境,这种先前的社会环境因素导致民族学生的上述差异。反映在支教工作中民族生存在登上讲台的怯场心里比较普遍。克服群体面前的怯场心理是民族支教学生首先要过战胜自我的难关。这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克服过程,更要有敢于面对现实与解剖自己的勇气。要珍惜与注重平时生活和学习中大胆交流与自我克服训练的机会。
(2)师范生技能欠缺
顶岗支教实习作为教育实习一种独特形式,支教学生履行其支教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这对初上讲台的教学新手们是个巨大的挑战和人生严峻的考验。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师范生在顶岗支教中主要存在如下的教学困境。
首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欠缺。表现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不能完全驾驭课堂,不能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有效的教学课堂情境中。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其次,教材内容不熟悉且处理能力不足。不少师范生缺乏基本的教学技能,不能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对于所讲的内容只浮于表面,无法变成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等。另外,教学基本功欠缺,主要指教学语言的运用、板书的设计、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有待提高。特别是对新课程改革与标准要求的理解与民族学生的心理状态拿捏不准。对现实问题特别是对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等准备不足,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不能灵活应对。支教学生对班级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3)责任缺失
少数支教生缺乏责任,对支教工作及教师职业的重要与神圣认识不足,反映在工作中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吃苦与奉献精神普遍欠缺,个别支教生对支教现实中的困难从思想与心理上准备不足,对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差。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预示着顶岗支教实习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亟待加强。对大学培养未来具有一定社会责任能力的合格公民目标的实现深表忧虑。
1.3 对支教生具体指导的困境
支教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服务与支援当地的教育达到提高师范生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但支教实习生毕竟是新手上路。支教生与当地的老教师比较,在教学、管理经验与能力上没有可比性,但也有许多优势,初上讲台对他们是个全新的人生体验与换位思考的机会。他们对教师职业、学生及教学充满新奇心理和期待外。更多的恐怕是对教师职业艰辛的感同身受了。大学生年轻而富有朝气、精力充沛,经过多年的学习,知识更新快,知识储备的信息量大,与学生交流方面年轻人有更多的优势。支教工作中除了扬长避短、发挥我们的优势外,最主要的目的便是让他们在支教实践中经受各种锻炼,通过有效的指导加快职业成长过程。支教生的指导缺位只能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相应的岗位适应期漫长,支教实习的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如何在顶岗支教过程中加强对师范生及时有效的指导成为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安全管理博弈策略――零和博弈
支教实习的最大隐患来自学生自身的防范意识薄弱问题。支教学生远离的不仅是学校,同时远离的是学校纪律的约束及学业的压力等。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支教没有抱很高的心理预期。尽管支教前各个所属院校做了充分的准备。由于支教师生及学校之间的要求差异等因素的存在。尤其是学生个人因素导致的种种非理与学校对安全的零容忍等底线要求之间存在博弈。为了恢复对学生约束力的弹性,我们完全利用信息化管理的平台,以信息优势克服地缘管理劣势,针对支教实习生爱面子、怕受纪律惩罚的心理等。支教驻县带队以简报等形式在第一时间将每个支教学校支教生的情况及时反映在遥远的母校支教网络平台。这种借助信息平台阳光透明化的管理模式的运作,克服了支教管理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种种不便。充分利用后方管理群体智慧与优势,让后方学校对各县支教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与管控。从而在学校的层面上以学校利益的最大化目标转化为支教生在不确定环境下自觉维护自身生命利益最大化的理的安全零和博弈。事实证明,这种模式的推广在西部实施的顶岗支教管理中产生了预期的管理效果。本人因此在2013年获得省级“优秀支教带队教师”的殊荣。
3 组织活动与评优博弈策略
无论是责任心还是其它方面考量,对支教工作不能预期尽善尽美的一种境界。而当地支教点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师生对省城来的年轻学子们抱有很高的期待。怎样使支教生不更多付出及表现的自私与惰性心理与对方抱有很高的期待心理的落差博弈困境中摆脱出来。首先,我们想到最能表现年轻人工作激情与青春活力的是活动。活动目标的确立与评比形式的引入,给年轻学子们注入了兴奋剂一样。使一批批富有时代气息和影响力的活动脱颖而出。例如组织开展符合素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的校园文明与文化建设的活动,特别是创新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当地反响强烈。最主要的是通过活动的牵引,我们勇敢地在高海拔缺氧的艰苦环境中从人性的懒惰自私与勇敢坚毅的博弈中绽放人生炫丽精彩的一面。支教后最大的感触为“活动是支教工作的生命”。
4 地方协调博弈策略
支教前我们分析了支教工作与管理中的先前诸多不足后认为,理顺与疏通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是搞好这次支教的首要任务。远离学校、远离省城来到草原深处的那天直觉告诉我,我们这次85位组建的支教团队,就像当年远嫁西域的文成公主那样,唯有将藏家当娘家,做到心底无私,藏族人民世世代代将她供奉为菩萨来敬仰与感恩,成为藏汉友谊的佳话。因此,首先用心发现身边感动的人或事。然后以随笔或诗词的方式发表在的报刊上来鼓励他们。同时,作为带队教师以自己的行动和方式去支教。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的一个个行动中,我们彼此感动着。用心支教,用行动来支教。“感恩于心,知恩于行”成为我们这次支教的座右铭。在真心的付出中得到了支教工作利益的最大化结局。
5 指导博弈策略
支教指导是支教工作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如何加强支教的指导工作,进一步成为加快师范生职业成长进程的抓手显得至关重要。但从支教生的心理状态与支教指导的目标有博弈困境。他们对支教指导有一种恐惧甚至排斥心理。为了实现加快职业成长目标,首先鼓励支教生从自我封闭的思想中解脱出来。加大现有指导力度。更多地借助外部力量的指导。例如,省城辖属县中学高级职称支教老教师的到来是个支教以老带新的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我们依此为契机,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取经活动,如讲说课比赛、听课观摩、教学视频评课及联谊等活动。在这种氛围中支教生成长与进步明显。
6 结语
一期期顶岗支教的接力赛中,牧区教育的观念在变,教师的教学理论与专业知识水平在顶岗轮换培训中得到补充与更新,用反思与批判的态度审视支教过程,为明天即将走出校门的园丁们铺出新路。
参考文献
西部支教范文2
一、我国西部职业教育的现状
1.职业教育这些年有了较大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三个档次的格局。县级职业中学承担初级职业教育任务,中等职业学校(中专、技校)承担中级职业教育的任务,高职院则承担高级职业教育任务。职业学校承担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任务,其使命任务光荣而艰巨,但社会对职业教育始终认识不到位,具体表现在认为职业教育是低于普通教育的一个层次,是高考或中考落榜生接受的一类教育。许多学生家长期望子女能考进培养学术型人才而不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学校。
2.从整体上看,西部技能型人才匮乏,一方面,西部大开发急需各类应用人才,出现人才匮乏,但西部相当一部分企事业单位却在用人方面提高标准,一些用人单位轻视职业教育,对应聘者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从而把相当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排斥在外。学历至上的观念在现实的就业和择业中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由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受到冷落,因此,许多职业学校在生源上受到很大的影响。
3.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比重大,故专业课教师要求具有“双师型”素质。西部地区大多省区是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编制,致使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不能正常调入职业院校任教,同时西部职业院校中有不少“双师型”素质的教师由于其待遇相对较低,出现职业学校留不住人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西部职业教育的对策
1.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在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教育发展和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首选战略。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于落实“科教兴国”和“科技强国”战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政府要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让社会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使命。加入WTO后,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但是我国在技术、管理、服务上,特别是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据统计,我国目前城镇企业1.4亿名职工中,高级技工仅为3.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40%,包括电力、建筑、煤炭、机械和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在内的许多行业都严重缺乏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工程技术类人才匮乏,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技师青黄不接,已经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研究资料表明,一个好的技术工人,要比一个一般的技术工人多产出20%到30%的产品。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德国、日本、韩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就是与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分不开。
2.多渠道引资,加大对西部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
西部职业教育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加之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办学成本较高,这使得有限的教育经费更是捉襟见肘。由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西部地区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教学基本建设薄弱的问题,师资、实训设备设施、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的办学条件远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制约了西部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实际上办职业教育比办普通教育更花钱,办好职业教育就要舍得花钱。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制定的职业教育投入政策,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逐步增加,并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府的职教经费支持。特别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投资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实行谁投资谁受益,多渠道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要建立贫困学生助学制度,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使贫困学生在初中毕业以后能够继续接受教育。
3.加强对西部职业教育的重点扶持。
建议国家和西部各省市区政府采取特殊措施,加强对西部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在政策和经费上的重点扶持,加强对西部“国重”中等职业学校的重点扶持。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经过教育部评审遴选出来的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近些年来,中职招生滑坡,许多重点中职学校也处于举步艰辛的境地。这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是不相吻合的。因此,必须从政策、经费、外部环境等方面对重点中职学校给予特别的扶持,努力扩大重点中职学校的办学规模,提高效益,为西部大开发培养大批劳动素质好、职业道德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强的技能应用性人才。
加大对西部职业教育教改试点专业、实验实习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扶持。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较之东部落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拳头专业少、实训条件差。因此,建议扩大西部职业教育的国家级、省部级教改试点专业和实验实习室、实训基地建设,以此带动西部职业教育增强实践性和应用性,向较高的水平发展。
4.加快西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师资培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低于全国水平,更低于东部地区水平,尽快建设西部地区国家级和省部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行资源共享,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增加西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提高西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制定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向职业学校合理流动的鼓励政策,注重“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以最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推进职业学校的资源整合、重组,支持现有职业院校做强做大,形成教、学、研、产一体化的高水平、高效益的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并建设一批省级、市级重点职业学校,实行统一规划、重点扶持、校企联办等办法,在中高等职业学校中建设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并以示范专业为纽带,组建若干个行业、企业、学校紧密结合的职教联合体或集团;通过培养、引进等办法,培养各类专业的学术、学科带头人,构建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职业教师队伍。
西部支教范文3
关键词新升本科院校;不同学制;价值观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不少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如何尽快从专科教育转变为本科教育是新升本科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关于新升本科院校的研究往往从学校定位、师资、教研、交流、管理等方面作为突破口,而较少将研究视角聚焦于学生。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从青少年到成人前期是价值观趋于稳定、价值体系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1]大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需求,关注学制转换带来的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特别是学习价值观的变化,有助于新升本科院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探索和把握本科建设规律,为顺利实现学校转型打下良好基础。
一、新升本科院校不同学制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比较
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作用的认识,是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驱力。为了解新升本科院校不同学制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情况,我们针对2010年以来河南3所新升本科院校三年制及四年制在校大学生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2700份,其中本科生1122份,专科生1578份,共收回2650份,回收率为98%,经过对问卷的严格筛选,有效问卷2511份,有效率达95%。调查内容涉及不同学制大学生学习目的、专业兴趣、阅读书目、图书馆利用、活动参与等方面。调查结果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本文提到的不同学制主要指大学三年制专科和四年制本科。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新升本科院校不同学制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既具有共同性又存在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对学习目的、专业认知、学习影响因素、学习时间、阅读内容等方面。
(一)对学习目的的认识
三年制和四年制大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的回答,多数学生以就业和创业作为学习的目的。调研发现,三年制和四年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为了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占比分别达到57.83%和59.45%。三年制学生“为了顺利获得文凭”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均为17.9%,而四年制学生则有22.35%选择“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有16.8%选择“为了顺利获得文凭”。总体而言,四年制学生相比三年制学生更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在对专业学习是否感兴趣问题的回答上,三年制和四年制多数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专业感兴趣或较感兴趣。三年制和四年制学生选择“感兴趣”及“比较感兴趣”的比例达到62.13%,选择不感兴趣、无所谓的占37.87%。三年制和四年制学生专业兴趣点峰值的出现呈现差异。三年制学生选择“感兴趣”“比较感兴趣”的比例按年级呈递减趋势,四年制学生按年级,从大一到大二对专业的兴趣占比增加了10个百分点,到大三、大四,其专业兴趣又不断递减。
(三)对参与学术讲座的态度
在新升本科院校,三年制和四年制学生对学术讲座多数处于留意状态,参与度普遍不高。在“你对学校的学术讲座关注并参与吗”的回答中,三年制和四年制均有70%左右的学生选择“很少关注和参与”,更有16%左右的学生选择“没关注、不参与”。就参与度而言,四年制比三年制学生参与度高出近3个百分点。若排除被动参与的假设,本科生较专科生对学术讲座更为关心。
(四)对图书馆的利用情况
对图书馆的利用情况可从大学生去图书馆的频率和阅读书目上得到反映。在阅读书目方面,三年制和四年制学生均把小说类作为自己阅读内容的首选,超过了30%,其次是文艺类和励志类。在去图书馆的频率方面,四年制学生比三年制学生高2个百分点;在关于“你去图书馆的频率”的回答中,三年制学生有36%选择平均每周都去,而四年制学生则达到38%。
(五)对课堂纪律的态度
对课堂纪律的遵守情况可以从“逃课率”反映出来。调查显示,三年制和四年制学生普遍存在逃课现象,且都有超过40%的学生选择“一个学期一两次”。值得注意的是,三年制学生选择逃课“一星期一次或更长”的比例和“从来都没有”的比例均高于四年制学生。相对于四年制学生,有更多的三年制学生选择逃课。
二、新升本科院校不同学制大学生学习价值观存在异同的原因
(一)存在相同点的原因
新升本科院校不同学制大学生学习价值观相同点主要体现在:多数学生都把就业和创业作为学习的目的,对专业学习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对学术讲座参与度不高,课外阅读以小说类为主,存在程度不同的逃课现象,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都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当前,无论本专科生都承受着较大就业压力。由于新升本科院校一般属于地方建设院校,面临就业的竞争更为激烈,这种压力很自然会感染在校生,使其形成强烈的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学习压力和动力。因而,多数学生把就业、创业作为学习目的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二是共处于相同的校园文化环境。长期以来专科院校存在校园学习氛围不浓,纪律松弛,管理粗放,学术讲座层次不高,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力不足,图书馆藏严重短缺且老化严重,师资水平不高等问题。升入本科以后,校园软硬件设施的改善需要一个过程,新招本科生很难不受长期校园文化积淀的影响,因而在学习价值观上与同处一校园的专科生存在较多相似之处。三是接受几乎相同的师资教育。升入本科后,多数院系教学管理队伍仍为原班人马,其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固化。新形势又对原有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原有教学管理模式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2]另外,扩招后由于学生数量激增,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加上新进教师多数刚出大学校门,缺乏必要的教学工作经验,短期内还难以胜任本科教学,这就使本专科生师资配置没有明显区别,不少教师同时承担有本专科教学任务。[3]由于本专科生处于几乎相同的管理模式下,接受几乎同样的师资教育,其日常学习行为表现难免出现相同之处。
(二)存在差异性的原因
从总体上看,本科生相较专科生更注重自身素质提升,对学术讲座参与度更高一些,逃课率也低一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培养目标不同。由于高等教育培养计划不同,本科生在校期间要比专科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其渴望从学术讲座中拓展知识的需求大于专科生;由于高考的选拔机制,本科生在学习能力、自律素质等方面要优于专科生,其参与学术讲座的几率也高于专科生;由于培养目标不同,本科生更倾向于理论知识的积淀,而专科生更倾向于实用技能的培养。相对而言,学术讲座对本科生更有吸引力。二是学年设置不同。由于不同的学年设置,本专科生在不同年级表现出的特征因学年设置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总体上讲,本专科生对专业学习兴趣因年级递增而呈现下降趋势,但因本专科学年设置不同而呈现出一些差异性。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对学习目的的认识上。三是学生素质不同。由于本科录取批次高于专科,因而本科生在学习能力、学习自控力、学习自觉性和学习适应性等方面高于专科生,在对新的学习环境的适应度以及学习状态和效果,去图书馆学习的频率、比赛参与度等方面,本科生均高于或好于专科生。
三、总结和建议
新升本科院校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本科合格评估的要求开展建设,顺利度过转型期。在此期间,本专科生学习价值观的异同是必须关注的问题。只有很好地满足本专科生各方面的需要特别是学习需要,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一)营造优良学习制度环境
优良学风的形成需要健全而行之有效的学校规章制度作保障。一是规范学籍管理。在平时,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上课考勤、活动考核、品德评价以及转学、退学、毕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学生在激励与约束中自觉围绕学习这一中心任务做出正确的选择。二是严格考试纪律。制定便于操作的考试规章制度,严格照章办事,对考试违规学生坚决处理,决不纵容。三是制定完善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工作者的工作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内在学习动力。四是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对任课教师加强教学督导,持续开展教学常规检查,通过建立教学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不断完善课堂,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增进课堂效果。
(二)尽快完成规章制度转换任务
新升本科院校建设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专科层次到本科层次的过渡,而制度的转换是实现顺利过渡的基础。当然这里的制度转换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对原有好的制度进行凝练,体现出办学特色。同时借鉴一些拥有成熟办学经验的本科院校的好的管理制度,将其与本校实际相结合,进行本土化改造,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本科办学管理制度。在推进制度转换中应避免出现新问题找老规章或新规章不能很好与校情相结合,变成“本本”或“教条”。
(三)提升学术讲座品质及吸引力
学术讲座作为高校学术活动的有效载体,是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当前本专科学生对学术讲座普遍关注但参与度不高的现实,新升本科院校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适当调整讲座内容,将讲座内容与大学生自身专业、兴趣爱好及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调研发现,凡是与大学生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讲座,都拥有较高的支持率。二是进一步丰富讲座形式。一般而言,多数讲座采用讲授式。这种形式往往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而多样化的讲座形式除增强吸引力外,还可淡化学生对听讲座的厌烦情绪。
(四)加大图书馆建设力度
随着本科专业和本科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新升本科院校馆藏图书应进行结构调整和更新。图书采编人员要广泛征求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意见,让任课教师和学生参与图书采编工作,确保所购图书资料能紧密结合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满足教学科研的迫切需要。图书馆除了要不断增加电子资源储备量,还要通过馆际互借等方式充实文献资源,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针对一年级大学生主要阅读小说、文艺类图书的情况,图书馆可积极向他们推荐相关精品图书,并通过开展读书交流、读书竞赛等方式来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阅读观。针对高年级学生,可引导他们阅读相关专业书籍,以进一步提升其专业学习水平。[4]
(五)推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
完善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对在校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减少迷茫和彷徨,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学校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改革:一是开展多层次师资培训,努力提升任课教师专业素质。由于当前任课教师多数为非专业出身,他们虽然有一定的学生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但专业素质亟待提升。二是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开发和搭建多渠道社会实习实践教学平台,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规划。三是将群体指导与个性化辅导有机结合。因每个个体的情况和条件不尽相同,在做好群体教学的基础上,应区别不同类别,突出个性化咨询辅导,着重解决个体的实际问题。
(六)进一步增强课堂吸引力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多种,从学生的角度看,主要是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程度影响课堂效果。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程度除了受教师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内容的影响,还受学生自身学业水平、学习态度等的影响。因此,要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传授学生有实际价值的知识,尽可能选择紧密联系实际且内容新颖的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实用知识的需要。在教学主体处理上,教师尽可能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激发他们主动交流的欲望,满足作为学习主体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尽可能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声光电的辅助作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差异化教学上,教师要关注本专科生的差异性,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安排上,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在处理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形成和谐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多数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渴望教师能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在发言、讨论等互动环节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5]当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受到教师公平地对待,良好师生关系也就容易建立起来,从而有助于课堂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446.
[2]杨涛,王兴林,童文胜.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之路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60-65.
[3]王玉丰.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困境与出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1(1):53-60.
[4]吴浪.大学生利用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调查分析[J].图书馆学刊,2008(6):88-91.
西部支教范文4
即使你不是一位真正的音乐爱好者,你也同样会被不同组合的人们在舞台上的演奏所吸引。跟随着他们的音乐,你会被一点点带入其中,进入一种情绪或者气氛。丰富的音响,纯粹的音乐,不像交响乐那样复杂,也没有独奏乐器的单调,这正是室内乐真正的魅力所在。
精彩,不仅仅是舞台上独奏者的光环,在室内乐演奏者身上同样熠熠发光。
室内乐目前的发展情形
在西方音乐史上,室内乐被看作是古典音乐中比较专业的纯音乐形式,是具有一定音乐修养和素质的人演奏和欣赏的。在现今的西方音乐会中,室内乐的上座率是远远超出独奏音乐会的,它比独奏更有可听性和观赏性。
不过在国内,要让人们喜爱室内乐,并执着于此则要另下一番功夫了。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原来的教学大纲对于室内乐的教学不够充分,使得很多学生在出国留学后首先必须适应西方人早就习以为常的室内乐训练,为此他们都要比其他同学下更多的功夫去补上这一课。海外学子回国后,纷纷强调室内乐训练的重要性,尤其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音乐高校中,室内乐教学已经写入教学大纲。如今,室内乐比赛已经在我国高规格比赛中被设置为比赛项目,原来我们的选手不敢触碰国际顶级的室内乐比赛,现在也在积极地争取,这些都是这几年业界人士不断努力的结果。
2012年12月6日至12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生活格外精彩。为期7天的“第二届室内乐比赛”涵盖了比赛、大师课和音乐会三大块内容。此次室内乐比赛设置有弦乐四重奏,钢琴二、三、四重奏,木管五重奏等多种形式的比赛初赛和复赛,共有70多组学生直接参与,最终有24组学生进入比赛环节。除比赛之外,在活动期间还有7场不同形式和侧重方向的室内乐演出,演出嘉宾均是室内乐领域里面的代表人物和室内乐教学领域的带头人。本次比赛评委阵容强大,有来自加拿大、美国、比利时、波兰等地区的评委和专家20余位。此外,比赛还为附中学生举办了4场不同专业的大师课。总而言之,活动充分调动了艺术节中所有的资源。无论是谁走在附中的校园里,都会感到这里弥漫着室内乐带来的浓浓的激情和生气。
涵盖广泛 形式丰富
追求校园比赛的纯净
与去年的第一届室内乐比赛相比,第二届比赛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由一个单项的弦乐四重奏比赛直接衍生成涵盖了木管、铜管以及键盘等其他乐器的综合性室内乐比赛,这种提升不是一小步,而是大踏步的跨越。本次比赛的发起人王绍武老师向记者介绍说:“这次比赛原来没有想到要搞成这样的规格,后来在策划过程中其他专业的老师也想加入其中,结果弄来弄去就成了现在的含量,说实在的我自己都觉得控制起来很有难度。但是最后在多方的努力和学校的支持下,最终比赛还是如期举办了。”
本次比赛的组织、安排和细节中也都体现出了主办者的心思。首先,学校从上至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求出席相关活动和音乐会,最大化地让老师和学生增进校园间的交流。在比赛中,附中的相关老师或是旁听,或是担任评委工作,附中校长娜木拉老师有一场比赛,结束评委工作后她又赶去开会,可见这次比赛校方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与第一届比赛相比,本次比赛参赛选手范围更大,评委阵容也更加强大。他们分别是加拿大皇家山小提琴教授Bill van der sloot 、波兰波兹南音乐学院室内乐助理教授Marcin sikorski、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学中提琴助理教授金钰、比利时那慕尔高等音乐学院教授龚汉祥,以及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娜木拉、王绍武、俞明青、于兵、杨戈芳、朱牧、严涛、陈允、范磊、金京春、祝盾、赵瑞林、童卫东等老师。因此,组织工作也比第一届更趋于完善。
值得一提的评分法
采访中,王绍武老师对比赛的定位是这样解释的:“在学校举办比赛跟社会上举办比赛不是一个概念,我们举办比赛更要突出一个学术性。所以这次我们的评分制度是采用了周海宏副院长提出的一种评分制度。我们不让评委们直接打分,而是就选手们几个方面的表现划分出几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中有高中低的分类。评委不直接评分,只是在他认为合适的水平上划勾。最后把成绩单统一收齐,由工作人员根据评委们的评判折合成最终的分数,这样评委在打分的时候就不需要绞尽脑汁地想怎么打分,也就没有过多的压力,不会纠结于分数上有小数点的后几位,这样的评分更加直观和客观。”
外籍大师上课忙
为期一周的室内乐比赛,吸引了很多外籍教授,他们来到学校自然就会给学生们上课。对于附中的学生来说,能接受到不同教授面授技艺,这种机会是很难得的。活动过程中,几乎弦乐、键盘以及木管、铜管等专业都有外籍教授在同时授课,这种密集度很高的授课是相当难得的,附中的校园也因此增添了一份浓浓的学术气息。
学音乐先从听音乐会开始
采访中王绍武老师对学生们的表现感到很满意。他对记者说:“我想说说这次活动期间的音乐会。我认为从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一个很好的现象,我们的学生在音乐会上表现得很好。这虽然只是个细节,但作为一个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首先要学会听音乐会,懂得音乐会礼仪,遵守音乐会上的规矩。原来的音乐会总会时不时地冒出电话声音,孩子的哭闹以及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时还有人随意走动,这些都是对演出的不尊重。这几天的每场音乐会几乎都没有再发生这样的情况,会场纪律很好,学生们的表现令我很满意。”
大师惊喜 学生受益
一场比赛的意义有多深远
在活动中,记者从外籍教授的口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对此次活动的极大肯定。他们都惊喜于一所学校能有如此之多的室内乐组合,数量如此之多是以往难以想象的。本比赛涵盖的弦乐、钢琴、木管、铜管等诸多专业,邀请的都是室内乐教学的专家和演奏家,对学生们的室内乐演奏有很大的帮助,意义深远。
经常拖堂的龚汉祥教授
在邀请的教授中,龚汉祥教授是学生们最熟悉的一位。第一次与龚教授见面是在第一届室内乐比赛中。今年再次相见,龚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2001年,龚教授受王院长之邀,回到母校正式建立了室内乐教研室,并作为学院的客席教授每年定期在国内进行室内乐教学,从大学到附中都有龚老师教学的身影。
在为期7天的比赛中,龚教授不是担任评委就是在教室给学生们上重奏课。笔者看到了龚教授的日程安排,本来很多空白的时间龚教授都用铅笔写满了日程,内容都是上课。这些课都是免费的,而且每次都会比预定下课时间晚很多。此时,龚教授正在给一组来自大学的钢琴、弦乐三重奏组合上课。这三位学生是戴祺运、夏佳佳、汤舒凯。龚老师向记者介绍说,这三位同学原先不是一个室内乐组合的,因为共同热爱室内乐三个人走到一起,而且坚持了很久,对于他们的举动,龚教授很感动。这次回国前,他们之间就定下了上课的时间。这个组合马上要在学校开音乐会,希望他们的音乐会成功。
记者问龚教授这样是否觉得累,回国总该抽时间跟朋友见见吧?龚教授说朋友们都很理解他,他每次回来时间都不够用,给学生们上课他很开心。看着学生们对室内乐学习的积极性、看着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神他就放不下。记者听了龚教授的几堂课,他为人很平和,经常在课堂上蹲下来跟学生交流,他经常说:“我们是同事,在音乐上共同合作。”他也经常用商量的语气跟学生交流,时不时地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记者记得最清楚的是,学生们在演奏拉威尔的《弦乐四重奏》时,有个乐章有大提琴拨弦,龚教授告诉学生在走台的时候,大提琴的拨弦声音大小要根据音乐厅的环境来确定,这点是十分重要的,并列举了一些他和其他著名室内乐组合演奏的经验。记者虽然不是室内乐专业,但是这些经验听起来也非常宝贵。
弦乐四重奏中最讲究的是各个声部的合作,在排练中注重声部的平衡和音乐的交代是需要细致聆听的。龚教授告诉学生们一句重要的标准,他说:“弓法和句法不是一回事,不能因为弓法而影响了句法,破坏乐句打破音乐。”
像龚教授这样的很多经验记者没有完全记下来,但相信上过他的课的学生不仅能学到音乐技艺,也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
学生们总给我很多惊喜
来自比利时的小号演奏家安东尼·阿奎斯托是这次室内乐节中邀请的一位外籍专家。虽然这次没有设立铜管室内乐比赛,但是阿奎斯托教授的教学和演奏格外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尤其是阿奎斯托教授与中央音乐附中及大学的朱光、温泉、张瑶等年轻教师和各铜管专业学生的合作演出,更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演出作品形式新颖丰富,作品包含了巴洛克、古典、现代等风格,有与钢琴的三重奏,还有铜管五重奏。在大师课后,阿奎斯托教授很愉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阿奎斯托教授告诉记者说,他是第一次来中国参加这样的活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每位学生的表现都很好,尤其在技术方面很出色。对于中国学生的进步,阿奎斯托教授用简单的例子表述。他说:“从前参加国际知名的小号比赛时,中国参赛者很快就被淘汰出局。这几年中国选手的表现越来越好,而且还能获得这些顶级比赛的奖项。今天在我的大师课上担任翻译的一位附中学生郭翔,就在今年的芬兰国际大赛中获得第三名,他的专业导师——朱老师也是位很好的老师。”
“中国选手在独奏方面的进步,也直接影响着他们在室内乐方面的进步。重奏是一项高难度的器乐形式,几个人共同完成一个作品,难点在于掌握平衡点。”
学生们很幸福
本次比赛的木管组重奏比赛评委范磊教授对比赛的感受是要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他对记者说:“我经常在海外讲学,像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举办的如此大规模的室内乐比赛的确少有。附中能够从这些十几岁的学生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室内乐演奏能力,这里就像是摇篮。”作为大学部的第一届室内乐比赛的发起人,范教授对现在不断加强的室内乐教学有着很强的信心。他说:“在我们现有的教学中,是以独奏作为主要教学方式的,但随着现在社会对音乐人才需求的发展,只有独奏家的教学是越走越窄,会走进‘死胡同’。现在的大环境就是让学生们在学习阶段就能够跟随音乐发展的潮流。由于教学上附中和大学是一体化,在大学的教学中已经把室内乐视为重点,所以附中开展室内乐比赛让学生也有了能跟大学衔接得很好的准备。”
想不到的第一名
在“第二届室内乐比赛”中,备受关注的弦乐四重奏组别的冠军争夺显得很激烈,最终名为“New age”的组合摘得金牌。记者在比赛后采访到了这个年轻的组合,说“年轻”不仅仅是这个组合的选手年龄都在18岁以下,而且他们组合起来也不过短短数月。另外,第一届室内乐比赛的弦乐四重奏第一名“弦之风云”组合在参加比赛前已经参加过其他比赛,并且已经有了很多演出经验,与之相比“New age”就显得年轻很多了。
在开幕式上,第一届弦乐四重奏冠军“弦之风云”的演出博得了全场的喝彩,比赛结束后“弦之风云”还是一如既往地在一起排练,这个组合不断地接到各种演出的邀约,慢慢地他们已经在圈内小有名气。
作为新人的“New age ”组合,是由一群来自高三毕业班的学生组合而成的。要特别说明的是小提琴声部王温迪、蒋熠颖这两位选手是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少年组金、银奖获得者。全国青少年比赛11月份刚刚结束,这两位学生就投入到此次室内乐比赛中,距离比赛也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是拉威尔这首《弦乐四重奏》作品的难度之大是不容掉以轻心的。于是二人在比赛后,马上转入备赛阶段,也就在这个时候“New age”才开始正式排练。据组合的排练负责人郑展博同学说,全校同学为了室内乐比赛的排练,每天预定琴房成了最为重要和辛苦的工作。那时候他几乎每天在早晨7点多就要来学校排队等琴房,“琴房难求”成了那时候同学们面临的最大难题。总之,他们能够获得这次比赛的冠军,无疑是对这段时间辛苦最大的回报。然而更令其他同学羡慕的是,他们的奖金也会随之而来,记者问他们如何使用这笔奖金,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要将其作为乐队的活动基金。
拉威尔的《弦乐四重奏》是弦乐四重奏中难度很大的作品。印象派的风格加之复杂的节奏和各种技法的演奏,对于年龄只有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也是因为这次比赛才能接触拉威尔的四重奏作品,并且学习到了独奏演奏所不能接触到的知识。比如演奏印象派的作品时,有的时候声部的层次要求演奏时有些模模糊糊的感觉,不能演奏得太过清晰,这在独奏中是几乎很少见的。这四位同学能组合到一起,首先因为他们都是高三年级的,平时关系很好,这就具备了组成组合的基本条件。另外在学校学好室内乐,也会为将来的道路打下更多的基础。毕竟作为独奏演员的机会是有限的,如果可以通过室内乐或者乐团等方式成为不错的演奏员,更符合现在社会的人才需求。
高超的技术水平,良好的音乐素养是这个室内乐团获奖的原因。他们的演奏相对来说更加完整,更贴近拉威尔的印象派风格。在准备的这段时间内,他们从视奏到背谱只用了两三次排练的时间,指导老师王绍武和严涛老师对他们表现也是赞赏有加。
西部支教范文5
【关键词】 电算化 会计信息系统 内部控制
在教育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电算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普及,对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财务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网络的介入,使得信息化技术控制成为教育系统内部会计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扩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提高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系统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应用的目的
教育系统中严格、规范的会计控制制度能在很大程度上监督和约束会计行为,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教育系统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它是及时发现和制止教育系统经济犯罪和腐败的有力管理工具。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学校资产安全和完整
任何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资产,如果没有一定的措施加以保护,则会由于浪费、贪污盗窃等行为,而使资产蒙受损失。建立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就是要防止企业资产流失。
2、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可靠
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进而提高管理决策的正确性。
3、保证学校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任何一个学校的财务活动都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学校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减少或杜绝学校内部各种违法违规操作。
二、教育系统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教育系统已经具备或初步具备并使用会计核算系统、会计管理控制系统,在财务部门内部建立了电算化系统或局域网系统,使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及时性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基本能满足财务内部管理的需要。但是,随着教育系统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时常出现财务工作无法及时满足管理需求的情况
这导致教育系统内部各部门不能及时地获取有关信息,不能做出及时、正确的决策,这种状况已远远滞后于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当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财务业务一体化自然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是历史前进的迫切需求。
2、通用会计软件安全控制功能不完善
会计软件的质量是电算化会计工作的基础,决定着电算化工作的质量。目前使用的通用会计软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3、电算化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不完善
财政部要求采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需要具有完善的电算化管理制度,但单位在实现电算化后没有按要求制定包括严格的上机操作管理制度、硬件、软件管理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内容的明确的、成文的内部管理制度。对电算化的内部管理仍是按照手工记账的管理办法使用原来手工系统下的财务制度,从而使基础管理工作滞后。
4、电算化会计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内部审计人员应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管理及控制制度进行研究和评价,指出其薄弱环节,提出改善意见,促使被审单位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但是,单位对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不熟悉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不了解电算化会计系统应有的内部控制,更不熟悉如何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审计,从而导致电算化会计系统未能得到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
三、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新构建
会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严格的内部控制下,才能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也只有在严格的内部控制下,才能预防和减少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安全风险。网络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建立和运行的过程来看,可分为系统研发控制、组织管理控制、日常操作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几方面。
1、系统研发控制
网络会计软件的研发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如《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按标准和规范开发的运行可靠性才有保障。网络会计软件的研发不仅仅只是手工会计的功能模拟,还要在软件开发中强化内部控制手段,严格规范会计软件在数据输入、处理、传输和安全保护的控制功能。
2、组织管理控制
组织管理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责任划分、上机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等。教育系统应按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将其划分为数据收集组、数据处理组和信息分析组等部门,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教育系统的实际规模、符合教育系统总体经营目标。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职务分离主要包括: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相分离;对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的上机管理措施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等。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教育系统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要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及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定期对所有档案进行备份,并保管好这些备份。对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各种硬件设备,应当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设备完好及能够正常运行。
3、日常操作控制
日常操作控制包括经济业务发生控制、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输入控制和数据存储控制等。教育系统应建立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手段,设定电算化软件相应的控制程序,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并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为了确保计算机会计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存储安全,便于调用、更新和检索,教育系统对于输出的磁介质的会计资料应及时贴上外部标签,在外部标签上写明文件名称、输出时间。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过程都应做好登记。同时,应设置资料分发与保管的登记簿,详细记录输出资料的名称、编号,打印份数、送达时间等,并需经手人签字,以防丢失、错发、漏发。
4、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审计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规定;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是否一致;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非法修改数据;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系统漏洞;定期检查、测试电算化内控制度,找出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四、教育系统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完善措施
1、提高信息控制意识,完善会计控制系统
信息化技术控制日益成为内部会计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教育系统也必须借此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作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加强对财务信息化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字存储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1)岗位设置
防范和杜绝经过电算化会计软件舞弊方式的最佳方法就是设计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根据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业务要求,电算化后的会计岗位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电算化主管、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系统维护员、审核员、档案管理员等。在实施电算化会计过程中,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参照对电算化会计岗位的描述设立必要的工作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会计岗位,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交叉设置,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2)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包括权限分配和用户名/密码管理两个方面,前者决定相应用户对会计数据具有哪些操作权,而后者则保证了用户和权限的对应关系。在分工时,应做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违法行为,从而防止出现舞弊和欺诈。
2、学习网络信息管理理论,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作为资源,除了一般的可利用、有价值等特征外,还具备共享性、历史积累性、时效性和多次再生性的特性。而信息管理系统则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独立成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要系统地利用信息这个资源,教育系统建立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学习网络信息时代管理信息化理论,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相融合,建立网络环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信息化。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行网上财务建设
网络财务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实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各项功能,并能够进行实时反馈和远程监控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它以实现资金流、信息流高度一致为目标,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使财务管理从桌面财务走向网络财务。网络财务软件从管理方式上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等管理模式;从工作方式上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从软件功能上,提供远程报表、远程查帐、网上支付、网上财务信息查询等功能,支持网上报价、网上采购、网上服务、网上银行等。实现远距离的财务服务,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公开性、透明性,并使财务办理更加便捷、安全。
【参考文献】
[1] 冯蓉蓉: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J].现代会计,2005(2).
[2] 树友林: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11).
[3] 陆宇海:电算化会计数据的安全防护[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8).
[4] 薛兆军:试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J].机械管理开发,2002(2).
[5] 叶芸芸: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0(1).
西部支教范文6
关键词:西部 农村家庭 高等教育 支出能力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而高等教育则在新世纪担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纵观历史发展,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为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走向新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一直相对落后的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也有了新的突破,不论从规模数量还是从效益与质量上看,都稳步上升。但是,中国西部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水平不断提升其支出也引起了增加的变动。因此,一些高校收取的学杂费标准与农村家庭学费的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西部农村家庭高等教育能力支出的现状
就西部农村家庭对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实际投入状况以及教育费用支出情况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教育支付意愿状况。
在调查中,对500个家庭用发放问卷以及面谈的方式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1)根据您的实际情况您期望子女的最高学历( )
A、专科 B、本科
表2-1西部农村家庭期望子女的最高学历
结论:由表2-1可知,在对500个家庭的抽样调查中,选择 “ 专科”的有4人,选择 “ 本科及以上”的有496人,
(2)如果经济有困难,但您孩子考上了大学,你会怎么办?()
A、让其中一个孩子辍学 B、让女孩子辍学 C、全部都辍学 D、想办法让他们都上学
表2-2西部农村家庭孩子上大学选择
结论:由表2-2可知,希望子女接受大学教育的家庭占99%,有 95.9%的家庭选择 “ 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继续上学” 。 对于有两个及以上大学生的困难家庭,选择 “ 让其中一个孩子辍学”的有24人,占4.9%,选择 “ 让女孩子辍学”的仅有4人,占0.9%,选择 “ 全部都辍学” 的只有3人,占0.6%,而选择 “ 想办法让他们都能上大学”的有468人,占到93.6%。
以上数据表明,大多数农村家庭对子女高等教育支付愿望很强烈,即便家庭经济困难也努力不让其子女辍学。
2、教育费用实际投入情况。
家庭对子女接受大学教育的实际投入,是指在现实的教育收费标准条件下,家庭在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方面投入的具体费用。本课题关于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全部费用由学费、住宿费和日常学习生活费三个最基本的部分构成。以下是西部农村家庭平均每年的对普通高等教育的投入情况。
3、教育费用支出结构。
您的家庭教育支出很大,主要包括哪些支出( )
基本生活开支 B、教育 C、生产成本费用 D、医疗保健 E、赡养老人 F、保险 G、其它
表3-3农村大学生家庭支出构成
由表3-3可以看出,样本农村大学生家庭在基本生活等方面的开支普遍较低 ,其中基本生活开支仅占家庭年支出的18.5%,而供养一名大学生的开支就达51.65%,占到其家庭总支出的一半以上。 这表明,在家庭支出中,为了供养一名大学生,在医疗保健、保险、赡养老人以及生产等方面的支出都明显受到影响和制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
4、教育费用支付压力状况。
(1)您能否支付当年孩子上大学的费用( )
A、能 B、否
(2)您认为孩子上大学后,家里的经济情况变得怎样?( )
A、变困难了 B、没有变困难
(3)您缴费有压力吗?( )
A、压力很大 B、压力一般 C、没有压力
本次家庭问卷调查显示,在问及 “ 能否支付当年孩子上大学的费用”问题时,仅有11.2%的家长回答有能力支付,而87.4%的家长回答无能力支付;在 “ 你认为你家孩子上大学后你家的经济情况变得怎样”的调查中,有90%以上的家长回答家庭经济变困难了;在大学生个人问卷中问及 “ 你交学费有压力吗”时,有78.9%的学生认为压力很大,20.4%的学生认为压力一般,仅有1.6%的学生认为没有压力。
以上数据说明,无论是对于大学生家庭还是其个人,高额大学费用给其家庭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负担。(见表4-4)
表4-4农村家庭支付学生压力情况表
二、西部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支出能力弱的原因
1、西部地方财政对农村家庭的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西部高等教育经费面临不足的状况,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尽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1)建立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扶持经济落后的高等教育院校,来解决地方高等院校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2)不断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使收费政策更加合理化。(3)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为改善办学条件提供财源。(4)设立西部高等教育专项支持计划,加大对西部高水平大学投入。
2、西部地方政府对高等院校的投入不够
由于我国西部经济落后,导致教育投入不足,投入高校的经费有限,除去教师工资以后,教学费用所剩无几。大部分省区没有必要的配套经费和专项经费,甚至有的省区还因经济困难,计划、财政部门欠教育行政部门的钱,教育行政部门欠高校的钱,年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