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试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试题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试题范文1

【摘要】 针对近年来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实际状况,探讨了概率论数理统计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医学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分层教学模式,总结了在概率与统计教学改革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 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分层次教学

早在2500年以前,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把教育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其中以德行为根本。而德育方法由不同层次的方法构成的,特别是方法论层次上的德育方法,如因材施教法。既然不同的学生自身的特点不同,那么在教学中就应采用不同的教育,我们所提出的分层次教学思想,就源于孔子的因材施教。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本科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进行转变,高等院校招生规模大幅度地增加,医科院校入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而大学生由于其专业对概率与数理统计知识的要求不同,其学习目标和态度不尽相同,这就使得大学生对该课 程的需求有了进一步的分化;同时由于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对数学的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对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有很大差别。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地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满足各专业后续课程学习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推行分层次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1,2]。

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层次教学研究的背景

自1995年国家教委立项研究“面向21世纪非数学类专业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以来,对于数学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国内数学教育界逐渐认识到,我国高等院校的规模水平、专业设置、地区差异、师资力量、生源优劣都相去甚远。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步伐加快,这些差距到21世纪更加凸显,分层次教学法的提出必然是大学数学教学的规律。这也是我们在进行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研究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我校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实践中提出分层次教学,是在原有的师资力量和学生水平的条件下,通过分层次教学,充分满足各专业各水平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素质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发挥其优势,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所需的概率统计知识,同时能够充分实现学校的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达到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3]。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层次教学中考虑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医学院校,早期的概率统计教学常常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方法,学大纲、教学实施计划、教学方法、考核要求,并未针对数学基础的不同采取不同方法,这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够,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课程结束后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有别于其他学科,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参与和学生的自主学习都必不可少。因此,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组织、引导学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高等教育具有大众化、多样化,本质上讲应该是个性化的。而素质教育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和能力[4]。但是由于扩招,新生素质呈下降趋势,即使在我校,在校学生由于受遗传、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水平差异、层次差异也很明显,即具有层次性。而分层次教学则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以及不同专业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进行合理地学习,在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先后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5]。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施

3.1 层次划分

3.1.1 按专业不同进行划分 根据各专业对概率统计知识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大纲,确定不同类别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目前我们面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采用同济大学主编的《概率统计简明教程》,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强化理论,增加实例,适当应用"的教学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随机思维能力和提高统计素养,为今后解决一些涉及概率知识的医学工程随机模型打好基础;面向药学与生物技术专业开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采用第二军医大学主编的《医药数理统计方法》,教学中提出“淡化理论,增加实例,强调应用”的教学指导思想,在该专业的教学中加强了统计知识的学习,重在统计方法的讲解上,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随机数据分析和应用统计软件的能力;面对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高原医学、核医学等专业我们开设《军事医学统计学》,教材由我校统计学教研室主编,教学过程中强调统计的“适用性”,重在要求学生军队卫生统计学的相关内容,理解医学统计学中的重要名词概念,能正确区分资料类型;而面对其余专业开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趣味概率论》选修课,旨在让更多的医学生了解概率论基础知识以及统计方法,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3.1.2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进行划分 由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学习与高等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显著关系,因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高等数学的成绩,按程度将同一专业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但由于目前受同一专业的课程安排情况、教室数量以及教师人数等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能要求教师在同一班次教学中采取相应的各种措施,在授课内容的重新组织和授课方式上多下功夫。

A层次:此类学生学习勤奋,喜欢数学,数学基础扎实,智商和情商均很高,爱动脑、勤动手,自学能力强,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看成一门“我要学”的课程,自我约束能力强,成绩优秀。

B层次:此类学生智商较高,对数学无所谓喜欢或不喜欢,将其看成一门“要我学”,只是需要被考核的课程来看,主动学习能力不够,数学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成绩中等。

C层次:此类学生通常表现不喜欢数学,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的自信心不足,数学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无自觉性,学习成绩差。

3.2 分层次教学

3.2.1 教学过程 根据各教学层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实施分层次考核,根据分层次教学大纲,不断扩充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概率统计课程尽量被安排在相同的时间上课,这使得任课教师能够在课后及时交流进度、切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形成良好的风气和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上要求直观、生动,尽量多的介绍概念的实际背景和方法的实际应用。

A层次:约占总人数的15%,根据本层次学生的特点,在完成本科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某些数学内容,使学生能更深入地掌握概率与统计理论知识,培养数理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并根据不同知识点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达到知识应用的拓展。

B层次:约占总人数的75%,针对该类学生,教师重点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牢固掌握课程标准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识。

C层次:约占总人数的10%,对此类经常无法跟上教学任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和批改作业后,我们安排辅导教师统一进行习题讲评,采取课后答疑、网上答疑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每次课后均有作业让学生完成,以达到巩固和提高。作业分三个内容:一是基础类(C层次),主要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方法的运用;二是综合类(B层次),含基础类和综合性作业;三是提高类(A层次),主要为综合性练习和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

3.2.2 考核形式 由于学生分为3个不同层次,为达到更大程度挖掘优生潜力,激励中等生,鼓励差生,我们对该课程的成绩构成进行改革,其中卷面成绩占70%,30%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由教师控制,根据作业完成、课堂回答问题等情况打分。

3.3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由于授课时数有限,很多学生不满足于课堂上与教师的面对面交流,而希望课后能与教师做更多的互动,以得到学习上的帮助。为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分层次教学进行辅助:

3.3.1 开设专业学科网站 为搭建起教与学双方的桥梁,更好地让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我们于2002年在校园局域网开设了数学教学网站,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文字、图片、声音及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建模提供平台,运行良好。所有的课程均上传于FTP以及本网站的教学专区,方便学生查阅、学习,并建有留言交流,帮助学生学习的反馈和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含专业软件,如Matlab7.0、Matlab2007、Lingo8.0、Lindo6.0和SPSS13.0, 完全满足教学需要,效果显著。学生可以通过网站了解该门课程的相关情况,包括:授课教师基本情况、课程标准、教学实施计划等。同时增加有关概率统计应用方面的网页链接,为学生深入学习该门课程搭建桥梁。

3.3.2 建立试题库 为考察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对概念的理解、方法的应用程度,达到最终掌握概率与统计相关知识的目的,我们建立了质量较高的试题库。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调整,已经能够基本满足教考分离的考试模式。试题库中的试题数量大(授课学时50学时,试题库含1500道题),题型多样(含单选、多选、填空、判断、分析等题型),试题紧密围绕知识点展开,按难度系数从0.1到0.9划分为9个等级,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进行考试命题。题库由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试题库的设置保证考卷能客观、全面地考察学员的学习效果。对每次考试试卷均进行难度、可信度等分析。通过对多班次考试成绩分析,结果表明本课程考试的效果好,可信度较高。

3.3.3 建设网络课程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我们于2008年建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网络课程。主要包含两大板块:课程配置和教学组织。课程配置中包含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网络教材、视频;教学组织中包含网上作业、教师解答、学生通过自行组卷、老师批改等进行自主练习。通过网络课程可以让A类学生学得更深、更精,B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扎实,而对于在课堂上不能及时掌握知识的C类学生可以再次学习,更好掌握基本内容、基本方法。

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层次教学的自我评价

通过5年来的教学实践,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知识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我校在本科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施行分层次教学法已经初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在分层次教学中,作为主导者,教师本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同一个教学班次分3个层次,不同层次学生水平差异较大,这对教师的讲授能力提出挑战,需要针对本班次各层次制定教课的内容,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其次,通过分层次教学,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与督促下,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开发,不同层次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数理思维能力和逻辑推导能力得到发展。近3年来我校共组织113队(本科生337人)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3项,二等奖12项;重庆市一等奖47项,二等奖16项的优异成绩,位居重庆市高校前列,得到全国组委会、重庆市教委、重庆市赛区和学校领导的高度肯定。

我们认为通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分层次教学的进行,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适应社会改革与进步的举措,我们对加强大学数学课群的整体建设、规范化管理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为今后全面提高概率统计,以及大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工科数学课程指导委员会(本科组).关于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数学与教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刘黎,等.分层次培养:理念与实践.辽宁教育研究,2004,5:48~50.

3 郭斯,罗海鸥.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分层推进模式的思考与实践.高校探索,2004,3:78~8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试题范文2

所以为了达到最大的性价比,明智的考生理应最先保证拿到这门最简单科目的最多得分。事实上概率在实际中的应用更广泛一些,所以学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无论在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中,还是工作以后都有较多的用武之地。现在我们来说一下如何能顺利通过考研中概率部分的题目并取得高分的一些细节,这是目前考研的同学们的重要任务。

一、钻研透彻一本考研数学辅导书胜于你多看三本同类的书、不要盲目地做题

考研数学中,相比于高等数学丰富多变的题型与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学科考查的题型固定、单一,解题技巧较少。因此:

一不要同时看太多本的辅导书。因为每本辅导书里概率的体系和解题方法、技巧都是差不多的,假如你的手上一共有两本辅导书,那么就深入钻研这两本,掌握“三基”,掌握题型,做完每一道练习题。

二不要搞题海战术。例如,同学们在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时候不要一头扎入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中不可自拔。概率论的第一部分就是关于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计算问题,有很多问题是很复杂的,一旦陷入这一类问题的题海中,要么你的脑瓜会越来越聪明,要么打击你的信心,对概率论失去兴趣。一般同学都会处于后一种状态。我们应该挑准一本练习册,多做几遍上面的题目,每做一遍,都回头总结一下,此题的考点是什么,应用了哪些基本方法,把题目做精做透。

二、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考点整体把握

考研中,概率论的重点考查对象在于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和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所以对于第一条中所讲的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这部分,只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概率计算就可,把大量精力放在随机变量的分布上,尤其是第四章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是重中之重。数理统计的考点在于一是与抽样分布相关的统计量的分布及其数字特征,二是参数估计的两种方法。这就是对一门课程整体把握的优势。

三、重视“三基”,重视基本功的熟练度

想要数学高分,就是要对常规题型有无可争议的熟练度。近年来考研数学的一大特点就是计算量逐年加大、答题时间紧。如果只是满足于会做,是远远不够的,要达到不但会做,而且最短时间内正确的做出来的层次,这才叫做基本功。

四、复习的中后期,在有一定基本功的情况下,应重视真题,多做真题

有一些考生并不相信真题的宝贵性,但是又不敢不做真题,只想应付了事。对照近5年的数学真题,你会发现近5年的题目有70%以上可以在以往的试卷里找得到相似的题型甚至是原题的“影子”。考研真题中有大量的常考题型,其难度和综合程度都是其他题目无法比拟的,其他的训练题目由于其目的是为了强化训练某个知识点,故难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或超纲,或综合性不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试题范文3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建设;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5-161-03

教学质量要靠具体课程来完成,因而具体课程的建设就成为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和保证,这也是国家教育“质量工程”之所以重视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几年来,由笔者主持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建设项目小组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研究和探索,收获了许多成果。

一、重新确立了课程建设目标

原来的《教学大纲》规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课程目标就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这一表述看上去貌似全面、平正,但恰恰是淡化了本课程的独特性,使之成为一门普通的基础课程。针对这一状况,我们作出了积极的调整,重新确立了课程目标,那就是将该课程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一门课程,在课程内容上以实用性、实践性、针对性为特色,在教学方法上以灵活性为特色,在教学手段上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为特色,在教学评价上以强调过程和效果为特色,笔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打造成一门具有活泼现代气息的、实用的、独具特色的课程,才能建成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课程,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课程目标由传统向现代性的真正转换。

二、建设具有特色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是本课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在内的其他建设都以此为核心。在课程内容建设中,我们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从课程内容本身出发,二是从教学目的和教学实际出发,逐渐摸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

1.突出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实践性及实用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及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它的理论和方法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以及工农业生产、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另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基础学科,是考研必考科目,也是建模竞赛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也是该课程应用性、实用性的一个突出体现。本课程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以此为依据,首先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应用性、实践性特色突出出来,无论是在教材编写,还是在制定教学大纲,抑或是讲授过程中,都将应用性、实践性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在具体讲授时明确要求要理清、讲透每章每节内容中与应用、实践相关的内容,认真设计案例,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和应用,使该课程不再是一门纯粹的理论课,而更是一门应用课、实践课。

2.突出课程内容中的“随机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的一门数学学科,是近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有特色的一个数学分支。它与微积分等这些描述确定性事件的数学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随机数学比描述确定性事件的数学用途更加广泛,更为实用,也更有价值,因为客观世界的随机事件比确定性事件多得多。在此思路的指导下,我们在课程内容建设上突出了对随机性独特语言的精确描述,注意到了随机思维方式和确定性思维方式的差异,使学生深刻理解随机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思想方法,初步形成用随机现象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3.强化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相融性

沈阳师范大学的物理、环境科学、软件、国际金融等十二个专业都开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和各专业的关系并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对这些专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针对不同专业来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建设立体化资源体系,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以这样一种理念和方式,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融合运用于不同专业学习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改革教学模式

为了突出课程内容建设的特色,在教学模式上,我们努力改变“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并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1.采用分层分级教学模式

所谓“分层分级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按不同程度、不同爱好来进行分层分级的教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研究则是分层分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最后根据。分层分级教学模式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规划、学习兴趣,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基础。以此为原则和基础,我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做了精心设计,将教学内容分为两个模块,即基础知识模块和扩展提高模块。与此相应的是将课堂45分钟也分割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约为25分钟,以基础知识传授为主;第二板块约为20分钟,以扩展提高、培养能力为目的。彼此兼顾,两不相失(两个板块的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和调整)。

2.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应试教学模式的质疑,探究式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因为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说,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它无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在我们看来,如何进行具体的探究式教学、能否与所讲授的课程浑融无间以及如何掌控具体的过程这一连串的疑问却并非每一个人心里都清楚。我们的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思路和方法是:一是努力发掘教材本身所包蕴或隐含的探究素质,将其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二是创设课程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积极投入探索之中;三是采用自我设计、分组讨论、质疑表达等多种多样的灵活方式,给每一个学生充分自由的机会,引领学生进入探索的领域,对于所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给予无条件的鼓励和表扬,以此来推动和激励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3.开展实验课堂

如前所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教和学都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境地。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拿出一定的课时,安排实验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某些理论产生的过程,并具体操作某些理论的应用和实践。如在讲授概率定义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下蒲丰实验;在讲正态分布时,让学生统计某门课程考试成绩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让学生利用sAs软件计算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事件的概率、绘制分布图,用Excel解决统计问题等等,通过实验课的开设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习效果。

四、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效果。我们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做了很多创新性的尝试。

1.构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建立了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将丰富的

趣味随机问题、概率故事、应用案例、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习题答案等都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上,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同时,结合专业学习的需求,有选择地融人数学实验,另外,我们还建立了“网上答疑”平台,布置一些灵活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本课程所学的数理统计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小问题,如:设计一种彩票的玩法;统计某门课程期末成绩的分布,评价此次考试的合理性;调查同学的身高、体重的分布情况;调查身边同学每月伙食费用的分布情况等等。把答案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教师给出评价,增强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2.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公认的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一门课程,很不容易理解和接受。为此,我们除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外,还灵活、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如利用电子课件、电视录像、开展实验课堂等,还组织开展大学生数学竞赛及建模竞赛活动,召开学生座谈会,这样大大地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五、建立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

开展以“平时成绩(过程评价)+期中考试(应用演练)+期末考试(题库系统)”的考核模式。该模式强调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改变了过去一卷定终身的评价方法。比较重要的改革有:一是将课堂活动参与度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纳入期末总成绩,所占比例不得少于10%。所谓“活动参与度”,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度,是以讨论发言、回答问题和互动探究等具体活动方式体现出来。二是每个学期要有一定的平时作业量,将其平均成绩也纳入期末考核中,所占比例不得少于期末总成绩的10%。三是建立了期中考试系统。实行了期中无纸化考试,实现了学生考试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该项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10%。四是期末考试实行考、教分离,依据教学大纲建立了数学考试题库,自动组题和抽题,最后形成考试试题,进一步完善了考试系统。以上这一系列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不仅改变了“一纸定乾坤”的考评方式,克服了以出席率为主要指标的被动评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升了教学效果,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六、注重教学科研相结合

我们的教学团队始终坚守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宗旨,在学术交流、科研与教改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重视学术交流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一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二是请国内一些知名学者为教师讲学、指导,作专题报告;三是组织召开数学教育研讨会,探索教学中的新课题;四是采取集体备课、相互听课或开展观摩课等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重视本学科的理论与教学研究

我们的教学团队在积极进行教学和研讨实践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及时地对进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中的经验进行学术总结,然后再反过来去指导教学实践。在这种理念下,近几年来我们新出版了《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线性代数》4部教材,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4篇,A、B类7篇;普通核心期刊3篇,主持省级课题6项,参与国家、省、校级教科及教改立项20余项。这些学术成果来源于实践,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同行的好评,也得到了省及学校各级部门的肯定,在近几年里屡获殊荣:获教育厅颁发的“辽宁省‘十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沈阳师范大学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1项;“高等数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被评为学校A类重点课程等。

参考文献:

[1]Bruce Joyce,Marsha Weil,Emily Calhoum.教学模武[M].荆建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曲中宪,武文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29(3):44-46.

[3]黄小颖,阿力玛斯.教育学和心理学对分层教学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11):77-78.

[4]周明星,张柏清.创新教育模式全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

[5]陈文英.论高等数学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J].高等理科教育,2009,(4):43.

[6]童新元.关于SAS软件中的精确概率[J].中国卫生统计,1998,15(1):12-1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试题范文4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评价教学质量和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和尺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现今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式”培养过渡到“大众化”培养,这一指导思想的变化使得高等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但是事实上,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考核方法还是与“精英式”培养背景下的考核方法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必然会与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不相适应。

然而,对于近几年成立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由于其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其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是否具有较好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培养这样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从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改革开始,引导人才的培养向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方向发展。因此,只有不断创新考核手段和考核方法,真正使考核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成为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有力激励手段。

2.现有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分析

2.1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核内容

由于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许多专业来说,由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目前大学课程的考核内容大多数根据考试大纲,局限于上课教材范围的基本知识和结题能力,是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的考查,按照各章节的知识点分别布题,客观性试题比例大,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特别是结合实际的分析论述题少,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个人特长及创新能力的考察,引导学生死读教材,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有限的课本知识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造成了学生阅读范围、知识覆盖面狭窄。

2.2重笔试轻实践性考查

目前许多考核方式都是基于课本知识为核心的闭卷或开卷的笔试考试,形式单一,较死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2.3考核效果难以客观体现教学水平与学生素质能力

由于目前的考试多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以笔试的内容进行测试。然而不同的教师出的试卷的试题的难易程度、考核的知识点等不同。另一方面,在批改试卷时,不同的教师的给分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这样就造成仅从试卷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是不科学的。也就造成了单一的课程考试的弊端。

3.我校部分数学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福建工程学院是一所新建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我校数理系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学校鼓励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精神指导下,大力推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分别在全校性数学类公共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证券投资学》等课程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

3.1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原则

3.1.1主体性原则

教师的考核方式的改革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考核的各个环节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和积极性。弱化授课教师的主观性。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学生创造思考、实践的平台,引导学生积极第参与课程的全面性、外延性与扩张性和主动性地学习。

3.1.2过程性原则

要将原有课程考核单一、片面地以笔试为标准的唯一的评价体系,将课程的考核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在平时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也要通过课程小论文等形式与考核结果挂钩。建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强化、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将考核作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一个手段。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和职业意识。使考核不仅是体现成绩的手段,更是探求和掌握知识技能的途径与方法。

另外,在考核方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具有连续性和可操作性,要能稳步提高学生的成绩。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应该具有可推广性,适用于其他数学类公共基础课的考核方式改革。

总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尝试性的一项工作,是本课程建设中的一项创新,要本着先试先行、边试边改、循序渐进、持续改善的原则。

3.2《证券投资学》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

3.2.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证券投资学》的考核方式改革

《证券投资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金融信息分析方向的一门重要的方向专业课,同时又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尤为重要,对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拓宽知识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这门课程的改革从课堂教学开始,在上课伊始,便布置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在模拟炒股网站开通模拟炒股账号,一人一账号,设置同样的投资本金。开始为期一个学期的炒股投资。然后到期末对每个同学的炒股业绩进行排序评价,给出一个实践成绩。这个实践成绩占期末综合成绩的20%。平时课堂表现及学习态度等占期末综合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60%。这种改革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卷面考试的方式,以模拟炒股为平台,让学生达到现学现用、活学活用的效果,及时消化课堂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有改变了以笔试成绩定高低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新的考核方式经过几个学期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试验,该考核模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同。

3.2.2我校数学类全校性公共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我们认识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公共数学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动手能力。在经过充分地研讨和论证后,也开展了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具体的改革方案如下:

(1)考核总成绩包括三部分:期末考试占60%、课程学结或者小论文占20%、平时成绩(作业及出勤情况)占20%。

(2)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创新性,课程学结或者小论文原则上不指定题目,由学生自选题目(与课程相关)。

(3)课程学结或者小论文采用本课程统一的评分标准给分,尽量减少不同的教师给出成绩的差异。

(4)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扩大课程知识面,课程学结在学期初就由任课教师布置给学生,希望结合专业与本课程的联系,或者结合课程的某个知识点的应用性撰写课程学结或者学习报告。

3.3改革成效分析

3.3.1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程及格率

在充分的调研和研讨后,我们认为课程考核改革要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又能稳步地提高及格率。因此,我校两门课程的考核改革内容主要体现在考核成绩的构成以及试卷内容的改革上,其中考核总成绩包括三部分:期末考试占60%、课程学结或者小论文占或者模拟炒股20%、平时成绩(作业及出勤情况)占20%。

在撰写课程总结(报告)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一定量的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这些学习和研究一方面是课堂教学的有意补充和课堂知识的扩充,另一方面又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

比如对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来说,某次本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4.72,与往年相比更加接近期望值,总体来说,学生成绩也较理想,70分到89分占总数的47.4%较去年有所提高,分数的整体分布更趋合理,有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形态,各个题的区分度也有所提高。综合评定及格率达到93.9%,比去年提高3.5个百分点。

3.3.2促进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改革

在前文的论述中谈到,课程考核改革的原则是注重过程性,就是将考核贯穿于课堂教学李,要求认可教师要花精力备新课,要及时总结每节课的效果,改善下一节课的课堂内容。

课程考核改革力求将学生对于期末考试的压力转化为平时课堂学习的主管能动力。比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试题是结合本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考核方式改革的首次命题,命题方式在原来传统的命题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主要体现在该试卷除了标准题、计算题和证明题三大类之外,还增加了开放性的主观论述题,但分值不大,只有5分,体现循序渐进的改革指导思想,试题不仅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而且各考点兼顾大部分学生的具体情况,切入点容易,突出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没有怪题和难度大的题,计算量较少,题量适中,其中的论述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整体认知程度,而且由于答题的内容的开放度和自由度较大,能更好地从学生的答题中反馈出更多的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的信息,以用于促进进一步的课堂等教学改革。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试题范文5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一、二十一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生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同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学时左右),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了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导、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的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2)课件图片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生命科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原理讲得太多,一是学时不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讲解,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会误入乱套公式的歧途。经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防止各类方法的误用,淡化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学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将一些次要的统计方法去掉,也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讲授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统计假设测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中所蕴含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精髓,从而避免学生乱套统计公式。

(四)密切跟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探索生物统计学解决前沿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计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验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业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上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学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此外,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采用恰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试题范文6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只有定性的结论已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实现生物科学结论定量化是人们长期追求探索的目标;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定量化的重要分析理论与方法,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各种现象中普遍存在着随机现象,大到森林陆地生态系统,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随机现象,而生物统计学正是从数量方面揭示大量随机现象中存在的必然规律的学科。因此,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工具学科,它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生命科学课程学习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同时,生物统计作为数理统计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因此,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和大胆探索。

二、二十一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生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同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 - 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学时左右) ,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了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导、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的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 (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 (2)课件图片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 (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 ,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Www.]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生命科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原理讲得太多,一是学时不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讲解,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会误入乱套公式的歧途。经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防止各类方法的误用,淡化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学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将一些次要的统计方法去掉,也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讲授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统计假设测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中所蕴含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精髓,从而避免学生乱套统计公式。

(四)密切跟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探索生物统计学解决前沿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计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验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业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上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学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此外,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采用恰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训练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生物统计学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学生学好用好这门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学生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挖掘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能力。

精品课程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作为精品课程的载体,应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与之相比,我们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上,才刚刚起步,今后还要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将生物统计学建设成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 1 ]  何风华,李明辉。 生物统计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J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 , 2004, 25 (6) : 25~27

[ 2 ]  洪伟,吴承祯,陈辉,等。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学科、队伍建设与科学研究[ J ]. 高等农业教育, 2004, 6: 50~51.

[ 3 ]  崔相学。 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素质的实践与探讨[ J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4, 6 ( 2) : 67~68.

[ 4 ]  邓华玲,傅丽芳, 孟军,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J ]. 大学数学, 2004, 20 ( 1) : 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