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为习惯的养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为习惯的养成范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中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的条件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老传统在学生的心目中早已淡薄,相互攀比成了他们的时尚,如,比吃、比穿、比阔气等,一味地追求高消费、高享受成了他们主要议论的话题。
不少学生文明礼貌意识极差。如,在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起哄打闹,随地吐痰、随手乱丢果皮杂物,甚至随手将剩饭乱到。缺乏起码的卫生习惯,同学之间有时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甚至引发打架斗殴,更有甚者,以羞辱别人为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社会环境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不少学生的行为取向选择实惠
和以自我为中心,欠缺公共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因而,在学校的教室里,墙壁上留下了他们“试比高”的脚印;平时劳动、搞卫生,计较个人得失;面对坏人坏事,不闻不问,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见义勇为的勇气。
二、行为习惯的培养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重点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中职学生的道德行为有两种表现:一种道德行为是不稳定的,有条件的;另一种道德行为,或是良好的,或是不良的,但它是一种无条件的、自动的、带感彩的行为。前一种未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后一种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的境界;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会给改造不良品德的工作带来困难。教育者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不仅是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而且对他们一生的生活、工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中职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通过一系列的模仿、无数次
的重复、有意识的练习及与坏习惯作斗争等过程和教育过程形成
与培养起来的。只有熟练到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
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
1.诱发动机,激发兴趣
积极性是学习诸因素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能动因素。积极性的源泉是需要。当需要的强度达到某种水平,它就成为愿望。在一定的诱因条件下,即需要和适应的客体出现时,愿望变成了动机,在提出和行动相适应的目标的情况下,动机才唤起人们的行动。一般说来,有了明确的动机,行为就有了动力和方向,就能自觉、主动地去做。
兴趣是行为自觉性的起点,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实践证明,兴趣是行为自觉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兴趣来辅助和支撑。
2.培养意志,自我教育
习惯是一种随意动作,即人们在实践中学会的、有一定目的的动作。而意志行动正是由一系列随意动作构成的。意志调节人们的行为。人的意志可以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强化对意志的培养和锻炼。
(1)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对学生有必要通过规章制度、批评教
育、组织舆论等方法进行硬性要求,常抓不懈,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经常督促检查
认真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经常督促检查,进行科学的评估,该表扬的要表扬,该批评的要批评,及时适度,兑现奖惩。
(3)开展学伟人活动
积极开展“学伟人,做健全的现代人”的活动。要求学生以伟人的事迹作借鉴,并以他们的箴言、格言作为座右铭来督促自己,养成习惯。
3.制度约束,强化训练
制度约束指通过执行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受到锻炼。依据学生活动的情况,可相应制订和执行学校规章制度、班集体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要切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要善于抓住某段时期学生行为存在的共同问题,提出相应的要求。
4.为人师表,榜样示范
行为习惯的养成范文2
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因素有很多,既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客观因素,也包括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主要也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以身作则,榜样激励,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老师作为学生学校生活接触的主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一直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学生会有意识地将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如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与学生一起劳动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去做,教师的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次,老师要大力表扬同学中的好人好事,树立尊重同学,遵守纪律,刻苦学习,努力锻炼等各方面的榜样。
家庭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当长,家长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学生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因此家长尤其要提高对自身要求,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渠道,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各方面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二、学校、家庭、学生相互配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个人的生活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小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仅凭个人之力终究有限,需调动同事、家长、学生多方合力,因此教师应当加强与同事、与学生、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首先,班主任要与任课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各科学习情况。其次,定期和学生沟通,了解班级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针对学生中的不良现象召开主题讨论会,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防微杜渐,把坏思想,坏习惯扼杀在萌芽状态。再次,积极和家长沟通。家长会是一种方式,除了开家长会,还可以到学生家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平时可利用便捷的通讯如校讯通等和家长深入交流,并提出学校的建议与要求取得家长的配合。
三、创新班级管理形式和培养方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教师要给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创设一种情境,拉近彼此的距离。通过组织一些具有竞争性、新颖性、促进性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创建班刊,开通班级博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身心的参与其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根据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容易重复犯错误,或者是说完就忘的特点,可以尝试把一些规则规范编成歌谣,让学生每天在边唱边记,时刻把好习惯要求铭记在心。如:少先队员要做到,讲文明,讲礼貌。唱着童谣去学校,遇到老师先问好。同学相见说声早,礼仪常规最重要。进校要走人行道,不穿操场和跑道。上下楼梯不乱跑,遵守规则向右靠……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养成好习惯。
四、注重训练,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养成一个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由于小学生学生自制能力较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师生须密切配合,老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的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培养的,坏习惯也不是不能改变的。教师要不断地引导、监督。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分析他们的错误并引导他们养成好习惯。实验证明,一项行为习惯至少要经过21天不间断的训练才能形成。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平时要注重训练,不能轻易松懈。无论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要准备好为养成一个好习惯打一场持久战。
五、建立评估机制,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行为习惯的养成范文3
一、当好榜样,率先垂范
小孩子非常善于模仿,模仿是他们的天性,更喜欢模仿自己心目中崇拜的人,所以我就抓住了这一心理,努力让他们在榜样的感召鼓舞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以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的事迹为榜样教育他们。比如引用列宁小时候的故事,引导他们养成不说谎话诚实待人的行为习惯。其次,是利用孩子们中的小榜样教育学生。比如,在班级中多表扬一些上课爱发言、卫生习惯好的、喜爱劳动的学生,并且经常开展少先队之星(如劳动之星、学习之星等)评比表彰活动。也许是因为这些小榜样是在孩子们之中产生的,所以特具有影响力,而且作为孩子们的老师我平时也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行为习惯,目的是给孩子们当好榜样和排头兵。因为学生往往把教师看成是完美无缺的人,老师的话他们深信无疑,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觉得是对的。所以说老师的示范作用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他人无法取代的。
二、加强常规教育,反复加强训练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的是一个反反复复地让他们变成自觉行为的一个艰巨的工程。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们,要改正他们的缺点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了。所以平日里训练我强调的是“反复”“严格”四个字,不能怕麻烦。如在训练学生正确的坐姿、写字姿势以及读书姿势和站排是应该做到的“快、静、齐”,我就采取了在班上找出几个做得好的小榜样来,激发大家像他们一样也成为小榜样的信心和决心,开展“我也能成小榜样”的经常性的评比活动,这样大家就都有机会成为集体中的小榜样,所以他们兴趣盎然,理所当然地主动去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了。而且我坚持经常地夸孩子们,我想一个老师如果能做到坚持经常地发现孩子们的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予以肯定这无疑是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鼓励和认可。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果总是单纯机械地训练他们去做动作,他们会厌倦的,而在这样有趣还有竞争和鼓励的活动中让他们自觉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使得他们非常容易接受并且会受益终生的。
三、坚持做好督促检查
低年级学生的持久力差,容易出现过了今天明天也许就坚持不住了的现象,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必须要坚持的长期性工作。经常坚持检查是做好这件事情的最好的办法,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应该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抽查。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设计的内容特别多,有学习方面的、劳动方面的、纪律和卫生等等,单靠老师自己也是忙不过来的,所以我就采取了培养和训练出一批小干部来让他们大胆地承担起这项工作,并且分工明确,每个人检查一个项目,而且在他们之间也有个评比竞争和表扬的机制,并且在班级及时公布和宣传,这样不仅帮助老师分担了过重的负担而且也培养着孩子们的组织和自我教育管理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良性竞争意识。
四、与家长密切合作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因为每天他们有一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所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长不配合、总是与学校背道而驰的话,那是难以取得好的成效的。反之如果家长密切配合你,那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何乐而不为呢?这就要求我们要与家长经常取得联系,及时地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汇报给家长,特别是存在的问题、需要家长督促改正的,要求家长一定要留心观察小孩子的表现,及时提醒他们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杜绝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联系的方式是分多种多样的,网络、电话等等都可以作为媒介,只要你肯用心于此。学校也可以通过家长座谈会等形式把家长请到班级中来,大家坐在一起就孩子成长的很多话题进行探讨,我们可以请退休的老教师,社会上的一些成功人士进入课堂给孩子们和家长传授一些好的经验等等,指导家长朋友更好地和学校、教师配合进而实现共同的目的:把孩子们教育培养成为新世纪合格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
行为习惯的养成范文4
【关键词】学生管理 行为习惯 养成
职业技术教育是向社会和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最重要的因素,它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反映了人才培养的一种理念,体现了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
晋煤技校是向晋煤集团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技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用性直接影响着企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才能使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手机、网络等各种通讯娱乐方式极大地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一些新鲜的词汇常常传进我们的耳朵,其中让大家耳熟能详的莫过于80 后、90 后这些定义当今年轻人的字眼了。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更有价值地度过他们技校学习与生活并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要,已成为我们每位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新课题。
管理是一个有目标的活动,是一个过程,是实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学生管理工作应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工作理念,因此学生的管理工作不仅是管理学生的上课、迟到、早退、旷课、请假的考核员;鸡毛蒜皮化解矛盾的协调员;上传下达信息的情报员;更应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思想教育、行为习惯、人生规划做好一名导航员。
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管理办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则通、通则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同样的管理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个学生,需要我们因地制宜进行管理,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通过科学的分析,采用灵活多变的管理方法,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时刻把握学生的脉搏,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关注点及相关心态,形成点、线、面的综合管理模式。不管是从事学生管理的班主任,还是学管干事对学生管理这项工作在当好“三员”的基础上,更应该深化此项工作的真正含义。
在对学生的管理中,警察式的管理方式是最易被学生采纳的,所以很多老师就成了“警察式的老师”。所谓“警察式的老师”就是学生看见老师就害怕,“问题”学生在老师高压之下往往不说实话,学生的错误老师看不到,自己又不改,犯了错误又不敢让老师发现,所以这类学生就会处于“潜伏”状态,这些“问题”学生的错误和谎话就会越来越多。我们在管理和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道之以心的教育比简单粗暴的训斥、打骂、体罚更有效。让学生把老师当成自己最值得信赖的、最可靠的、最贴心的朋友。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曾有一位美国医学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他站在领奖台上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记得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我的老师就教育我们清洁卫生,对人要友善,不说谎话。”按理说这些与他的医学研究没有任何关系,但就是这些看似细小的习惯,成就了他一辈子的德行,为他的医学成功奠定了真正的基础。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的能力和素质的生长点,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支撑性平台。简单地说,习惯是人们在较长时间里养成的共同的生活方式。复杂地说,(1)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反应倾向或活动模式或行为方式;(2)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3)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4)习惯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当前学生存在以下主要不良习惯:(1)没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喜欢依赖别人;(2)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3)责任心不强,没有团队精神,不能勇于承担责任;(4)学习懒惰,没有上进心,不爱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现状反应)学生与老师角色的转化,学生不会急得老师转,老师追着学生学,学生躲着老师玩,老师发愁怎样教学生才能学会,学生想我就是不学看你怎么办。
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我们主要抓住人性的三大弱点:
(1)人性最深层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2)人类所有的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被人重视;(3)对学生而言,他渴望得到父母的重视,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同、欣赏和表扬。根据学生最深层的心理需求我们要学会表扬,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建立积极地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制不良习惯的发展。
善于积极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寻找优点,转变“后进生”。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或优点。关键是,做教师的能否发现、挖掘乃至用放大镜去看待,即便是微不足道的长处或优点,只要能被发现,并给予表扬和赏识,就能唤醒“后进生”的自信和尊严。
用多种表扬方式,增强学生的进取心。表扬是一种积极的评价形式。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鼓励。有人说,赞扬就像照在人们心灵上的阳光,就像是点燃憧憬和希望的火种,就像是给人温暖和感激的春风。在现实中,赞扬和鼓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给人以勇气,给人以信心,能使浪子回头,催人奋进。采用不同形式的表扬,来增强学生的进取心:(1)以“口”为主的表扬——口头表扬个人或集体;(2)以“笔”为主的表扬——利用“作业本”、“板报”表扬;(3)以“笑”为主的表扬——用微笑、目光、动作等体态语表扬;(4)以“评”为主的表扬——评选先进集体或个人,授予荣誉称号;(5)以“展”为主的表扬——多种形式展览进步学生的作业;(6)以“奖”为主的表扬——发奖品或给予丰富多彩的精神奖励;(7)以“生”为主的表扬——让学生自我表扬与相互表扬;(8)以“家’为主的表扬——请家长表扬。
我们总会在升完国旗后对获得处分的学生进行通报,如果我们在国旗下对学生不仅仅是通报处分,而是表扬,那会不会改变学生的心态?
积极评价学生的举措。如果学生的优点、进步能够得到及时的赞赏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学生就会充满信心,就会产生前进的动力。
(1)准确评价学生行为。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望得到肯定和赞许。责问、批评、处罚等消极评价的后果,会造成更多的“问题”学生,肯定、赞扬、鼓励等积极评价,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
(2)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问题”学生也有闪光点。在教师心中每一位学生都应有闪光的地方,教师应宽容地对待有缺点的学生,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消除他们因怕挨批评、训斥而形成的心理压力,还学生一个自由、宽松、愉悦、安全的心理环境。
(3)运用积极评价的多样性,多元评价学生。针对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学校在管理学生时,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把“尺子”不仅仅是长短的变化,而且应该是评价的方式和方法的变化。应该使教师的积极评价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动力,创造出学生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实现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积极评价学生是管理学生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建议教师多赏识、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以促进更多学生健康发展。
萨克雷说: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告诉我们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
增强技校学生的自信,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从心理上提倡人人都说《我能行》。
我能行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
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
行为习惯的养成范文5
关键词 行为习惯 智障生 语言 养成 策略
在智障儿童的教育中,由于这些儿童智商低,性格怪异,意志薄弱,情感缺乏。家长和教师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学生能够学到点什么,能够获得什么技能,以减轻家长、社会的负担,而很少关注智障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智障儿童的教育中,教师要十分重视这些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得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1智障学生行为特点
智障儿童由于大脑受到损伤,认识水平低,高级心理的调节功能薄弱,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差,他们对是与非、美与丑、好与坏等认识不清,对道德概念的理解比较困难,极易接受别人的挑唆,加上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考虑行为后果,也不加以分析。所以,往往会出现一些自觉或不自觉的错误行为或活动,严重的甚至会违法犯罪。
2巧用童谣促智障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研究结果表明,弱智儿童记忆过程缓慢,他们记忆的容量小,不能同时记住比较多的材料,而且对所识记的材料保持不牢固,再有弱智儿童言语发展水平也很低,其发展速度相当缓慢,许多年龄较大的孩子还保持着情境性语言,他们的词汇贫乏,对词义掌握不好,他们的句式也很简单,极少使用复杂的句子。针对以上弱智孩子的认知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实践体会,笔者发现利用童谣,培养弱智学生良好习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些孩子的行为都有了明显的转变。
2.1学童谣,建立良好行为
童谣是指传唱在儿童之间的没有乐谱的歌谣,语言精炼、句子短小,韵律和谐,听起来抑扬顿挫,有一定的音乐性,易于诵读、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它是流传于儿童之间的一种口耳相传的艺术形式。童谣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特点正好能激发弱智儿童对童谣的喜爱。童谣把正确的行为规范作为内容,让儿童在朗读的同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礼貌行为作风,接受正确行为养成教育。
比如:我们班以前没有良好的上课习惯,有的学生上课不知道进教室,班上有一两个学生特别调皮,上课不听讲,或趴在桌子上或不停的晃桌子,捣乱、还欺负其他同学,随意说话的现象比较严重。于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选择或编写了一些内容浅显易懂,语言形象生动,贴近学生生活,又有教育意义的童谣教给学生,学生刚一接触就爱不释手。如儿歌《上课》: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不说也不闹,安静把课上。这首童谣教育学生要养成上课按时进教室的良好习惯。《课间到》课间到,真热闹。拍皮球,跳皮筋,不追跑,不打闹。勤锻炼,身体好。这首童谣教育学生课间要做有意义的活动。在上课伊始的几分钟和临下课的几分钟教给学生们,在示范诵读童谣时,要特别注意音准和诵读的技巧,以抑扬顿挫、变化生动、声情并茂的诵读,增添童谣的美感,有效地感染弱智儿童,使他们也情不自禁地模仿起来。
在学童谣的过程中,边教边给学生讲解童谣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对童谣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然后结合童谣内容给学生作示范。指导孩子们一边说童谣一边分解练习每一步的做法。
2.2记童谣,巩固良好行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良好行为,教师首先让学生背童谣,让童谣内容在孩子们头脑中不断强化、扎根。并对学生进行奖励,这更激发了学生对背诵童谣的积极参与。因此在背完《升国旗》升国旗,应敬礼,高唱国歌要肃立。说一说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讲礼貌》小学生,起得早,天上学不迟到。看见老师问声好,老师夸我有礼貌。让学生说一说童谣中老师为什么夸我有礼貌?一开始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或说不全面,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就会有所提高。天长日久,学生就能更深入地理解童谣的主要内容,同时巩固了学生的了良好行为。
在背童谣时如果只是机械记忆,太枯燥无味,时间长了,学生也会不感兴趣。于是让学生在背的过程中加上表演,运用多重感官巩固童谣内容,为进一步巩固良好行为打下基础。
(1)形象化动作表演。根据学生爱动的特点,让学生加上肢体动作,有助于学生对童谣内容的理解,更有助于记忆的牢固。例如《洗手》:教师教学生一边背“小香皂,圆溜溜,我们用它来洗手” 一边说一边用双手表示出香皂的形状。再背“手心手背抹一抹”,分别在手心、手背做出抹香皂的动作。“左手右手搓一搓”。做出双手搓的动作。“我们的小手真干净”同时把两只手伸在胸前。由于加上动作表演,学生表演兴趣可浓了。
(2)打节拍表演。有的学生在背童谣的时候节奏感不强,还有的唱读,而且声音也不好听。要求学生在背童谣的时候自己拍手打节奏,例如,《吃饭不掉菜》》小胸脯/贴桌边。小嘴巴/靠碗边。不掉饭/不掉菜。干干/净净/人人/爱。几个字一拍手,开始有的学生跟不上节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合上拍节了。
2.3用童谣,内化良好行为
行为习惯的养成范文6
[关键词] 习惯培养;方法;合作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4~6岁幼儿习得的行为开始向结构化方向发展,有的行为开始初步定式化、模式化、逐步自动化,也就是逐步形成行为习惯。这个时期,幼儿的行为方式与幼儿的强化和巩固有可能直接影响幼儿的个性培养,因此要加强养成教育,这个时期尤为重要。
一、充分了解幼儿在家在园的行为习惯
在小班幼儿入园之初,学校向100位小班家长发放了调查表,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并对幼儿在园情况进行了观察,记录、统计概率,调查表如下: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大都优越,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等长辈带大,导致孩子不够独立,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在行为习惯方面,由于在家受宠,多以自我为中心,比较霸道,与同伴在一起很容易发生摩擦,有的表现为性格孤僻,不愿意与同伴交流。但调查也反映出幼儿大都很有礼貌,比较聪明。
通过上表能够看出幼儿园在园的表现都比在家要好,因为没有了大人的包办代替,幼儿有了更多自己动手的机会。所以,孩子是可以做到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但自理能力还需要锻炼和加强,这就必须要有家庭的配合,要做到家园一致,才能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
二、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一)训练强化法
我们在实验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幼儿在家由家长包办的事情较多。因此,养成了幼儿生活行为习惯不自觉,自立能力差,在家养尊处优,没有公共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缺点。因此,在不同的阶段开展有目标的训练,能强化幼儿的行为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并要求幼儿在家里要和幼儿园保持一致,对幼儿要有同样的要求,并请家长记录,在班级设立了红花记录,把幼儿园的表现和在家庭的表现同时展现在红花记录表上,使幼儿做到家园表现一致,有利于克服幼儿在家、在园行为不一表现的双重性,强化了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鼓励激励法
“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幼儿对正面的教育更易于接受,孩子都喜欢被表扬,鼓励的话能肯定孩子,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赞扬和激励的方法是最有效的。
学校可在每个班都设立鼓励孩子成长的各种专栏,如“看谁做得好”“看谁的楼房最高”“我的朋友有多少”等栏目,开展“做个懂礼貌的小宝贝”“我是能干的小主人”等活动,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强项,让幼儿在比、学、做中体验快乐,有了成功感和成就感,才能使幼儿的行为习惯和品质不断提高。
(三)游戏教育法
培养幼儿良好的养成教育,还可通过一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懂得道理,在情景交融的过程中,使孩子们能够做并愿意主动去做。笔者在教育中,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孩子们知道也可做到家庭成员间要和睦相处,礼貌待人,对人和事要有责任感。如,在“麦当劳”的游戏中,笔者的学生不仅大胆主动地与人交往,而且还对顾客诚恳有礼貌,做好卫生和服务工作。在“银行”游戏中,知道等待和排队,要遵守规则。这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逐渐培养幼儿养成好习惯。
(四)环境渗透法
幼儿的思维特点有具体形象性。直观环境能帮助幼儿对形象的记忆,刺激幼儿的行为习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可充分地利用环境,把养成教育内容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围绕目标,从班级走廊、外墙到各班教室主题墙面再到各区域的操作材料都融入了养成教育的内容。幼儿通过图文并茂的内容,可以学习到要讲卫生、有礼貌、守秩序、懂规则、献爱心,通过这些无处不在的环境熏陶,自然、广泛地影响着幼儿的意识,引导着幼儿的行为,使幼儿学会了自理,懂得了规则,把幼儿养成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
三、家园合作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幼儿教育是集幼儿园、社会和家庭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教育。幼儿园生活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仅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特别是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必须家园合一、目标一致才能使幼儿言行一致,习惯成自然。
(一)家园互动模式
可利用家长会促进家园互动。家长会是连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是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的一座金色桥梁,能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次有效的家长会能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完美结合,促进教育的深化与完善。为了达成家、园一致,笔者园内十分重视每一次的家长会,召开前教师积极准备,安排好各项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家长可通过互相沟通了解班级幼儿的情况,明确家长会开展的目的、意义,知道家长会开展中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在家应该如何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若明确了幼儿园的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在家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发挥家长学校作用,提升认识。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建立健全家长学校规章制度,组织一支家长学校教师队伍。每学期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课题研究的目标制定讲座内容,邀请教育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讲座。如:小班幼儿“如何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讲座,从心理、习惯、教育方式等方面帮助小班家长在孩子哭闹不上幼儿园时,如何正确引导幼儿,采取正确的方法,让幼儿尽快适应环境。如,针对大班家长的“幼儿入小学前的准备”的讲座,邀请知名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亲自为家长做讲座,介绍幼儿入小学的要求,在孩子入小学前家长应做哪些准备工作,帮助家长克服了幼儿上学前的不知所措,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赞同。
开展家长开放日,展示成果。每学期定时设定“家长开放日”,充分展示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展示幼儿在养成教育方面的成果,使家长在看、听、参与中,感受幼儿园的生活,体会教师的辛苦,发现孩子的特点,从而增进了家、园的相互理解。
(二)家家互动模式
由于幼儿年龄相仿,家长之间会遇到相同的问题或困惑,彼此之间在教育上各有心得、各有办法。为了家长之间能够相互交流经验,幼儿园可搭建家长互动平台,开展家教专栏,张贴家长的家教经验文章;举办家长沙龙,提供场地、时间,让家长之间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相互倾诉;还可创立班级QQ群,利用现代化手段,便捷的方式,使家长之间有交流讨论的平台,展示了家长不同的教育观与教育方式,为家长相互沟通学习提供了平台,对家长的教育起了积极的借鉴和帮助作用。
(三)班班互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