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年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书香年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书香年华范文1

青春,沉醉在极富浓厚的书香中。不知你是否有这种感觉:每当翻开史书,就像是在品尝一杯浓浓的咖啡。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引领你成长;一个个经典的历史故事让你深感古代中国的独特魅力;一个个智慧的古代哲学充实你的文学素养……史书的特有的气息散发出中国浓厚的民族文化。

青春,沉醉在极烈的书香中。阳光照在你青春的小路上,当你仰望天空,轻吟古诗词时,你会想到什么?或许你能想起杜甫“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苏轼“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的英雄气概;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声后名”的昂扬锐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漫步古诗词,不像是在品味一杯烈酒吗?

青春,沉醉在淡似水的书香中。阅读小说体味小说的精华。你会体味到保尔柯察金刚强的毅力;体味鲁滨孙顽强的生命力;体味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无私无畏;体味贝多芬改变命运的决心;体味高尔基追求光明的信心……小说平淡,但似水是人精神的源泉。

青春,沉醉在文雅的书香中。品读现代诗文,不禁被它的文雅所感动。冰心的《繁心春水》歌颂自然、赞美母爱、回味童真。不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艺术上,都诠释着“雅”的真谛;徐志摩的一首《再别康桥》再现了书的“雅”,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倒出了他真挚的情感;泰戈尔的著作《飞鸟集》透出世界的真善美充满了诗情画意重温书“雅”的气味……

书香年华范文2

关键词:环境;风景;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093-01

读书改变命运!成长不可无书!把学校办成学习的团体,创建学校学习型组织,办一所真正读书的学校,让每一位师生都做一个真正的“读者”,都成为志同道合的“书友”。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教育理想。在打造书香校园的路上,我们一路前进、一路收获。

一、全力营造“书香校园”的物理环境

(一)让校园处处充满书香。首先,让图书“充盈”校园。充实更新图书室图书,设置校园阅读提示牌等方式,创设具有书香气息的校园环境,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从小处着手,使学生能移步换景。让学生沉浸在书香氛围中。

再次,让班级“充满”书香。通过班级图书角、黑板报和教室布置等,营造班级书香氛围。

第三,精心构建多元化的读书网络。建立“个人书橱”、“班级读书角”、“学校图书室”。学生在家建个人小书柜,可以在家中与父母共赏,也可以与小伙伴共读,让好书真正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

(二)让网络打开师生眼界。充分发挥学校校园网站的优势,建立家校读书交流平台,为教师、学生、家长推荐好书,推荐最前沿教育教学信息、优秀案例。教师、学生、家长也可以利用网站发表自己读书感受、读书收获,交流读书过程中的困惑,真正做到“快乐共分享,问题同解决”。

二、立体构建“书香校园”的别样风景

(一)教师读书常规化。根据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教师中开展读书“1、2、3”活动。即:“1”是每年每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一本教育名著;“2”是每位教师要认真阅读学校推荐的必读书或杂志,写好教育随笔或教学论文,每月不少于2篇,上传学校网络;“3”是三种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1、每位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读书汇报活动,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丰富经验,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力;2、将11月的最后一周定为“校园(教师)书香周”,举办读书沙龙,组织教师交流读书体会,开展相关读书征文活动;3、建立“读书研究周报告制度”,和青年教师美文诵读鉴赏活动,十二月底将分年级组开展“美文诵读比赛”;全面提高教师的诵读能力。

同时,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创办《读书》内刊,发表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二)学生阅读多元化。一是在课程设置上,每周每班设置一节经典诵读课。学校指派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成为经典诵读专职老师,加强经典诵读课的创新研究。在学校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上,再次分年段确定诵读研读重点,极大的丰富了学生阅读量的积累。

二是在阅读习惯的养成上,树立阅读与积累的思想。开学初,学校开展“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每位同学为班级捐献1―2本图书,参与班级好书漂流,借此成立班级图书角,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各班的黑板上,开设“格言栏”、“成语苑”、“诗歌园”,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背诵名人名言,学习名人的读书方法,感受名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学生每天利用晨读、课间和集体放学等零碎时间背诵,化整为零,引领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良好习惯。

三是在学生阅读实践上,将指定书目阅读和学生自由阅读相结合,将读与写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低年级学生读感兴趣的儿童读物,说说自己喜欢的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说这些词可以用在什么方面。或写观察日记、想象日记等。中、高年级学生提倡读完后将自己喜欢的部分讲给大家听。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自己摘抄的精美词句,写―些读后感、或通过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也可以写数学日记。10月的最后一周定为“校园(学生)书香周”,举办读书沙龙,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开展相关读书征文活动。最重实现阅读“质”的飞跃,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四是在阅读评价的功能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校在全面考察学生六年阅读与积累的基础上,制定了《杨岔路小学经典诵读考级方案》,对学生的诵读“质”与“量”的评价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每学期根据考级情况,评选学校“阅读之星”。

(三)亲子阅读趣味化。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亲子读书”活动,通过“大手牵小手”(家长督促孩子)、“小手拉大手”(孩子督促家长)的形式,倡导家长、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发展,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行动中来。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家长,学校都会进行一次“家长学校”的培训,增强父母对亲子阅读的认识,加强亲子阅读方法指导,并且每班对亲子阅读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学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图文并茂,融写、画、评以一体的《亲子读书卡》,班主任指导填写。每年12月的最后一周举行亲子阅读交流活动,一、二年级还要举行一次亲子阅读卡的交流评比活动。

三、精心打造“书香校园”的德育文化

近年来,我校以“儒雅、阳光”为学校精神之代言,高扬“文化育人”的主旋律,大力打造“书香校园”,创建“书香文化德育”。

一是充分挖掘经典美文中的德育文化。学校开展了以“诵经典美文,做阳光少年”、“感悟经典,传承文化”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通过《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诵读,使学生在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的同时,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读经典的书,学古人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每位学生学做“君子”,“淑女”。

书香年华范文3

回归清华,归属清华

我们的谈话这样开始:“您是2001年来到清华经管学院的,大家很希望对您有更多的了解。”

王老师回答说:“我非常感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管理系的领导和同事在我55岁的时候接纳了我,让我融入了这个优秀的集体。我在这里很愉快。”

她接着微笑着说:“其实,清华对于我并不陌生。因为我出生在昆明西南联大,我的父亲王玖兴和母亲范祖珠分别曾是解放前清华哲学系和心理系的讲师,我的先生是清华的教授,儿子也是清华的学生。我一直对清华抱有深深的认同感和亲切的归属感。”

不过来到清华,王老师也经历了一个适应的过程。以往,无论国际国内,学生对她讲课的评价都很高,但是在清华第一次上课,一些MBA同学就表示了不满,这对她无疑是巨大的震动,也非常尴尬,不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后来,负责教学的院长和系主任亲自去听课,帮助分析原因,使她明确了问题所在。谈到2001年来清华任教后的变化,王老师说:“虽然我已经不像刚毕业的学生和年轻人一样有激情,但是我也希望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人长时间在一个环境里,容易产生惰性。况且,这次的调动是我学术生涯的最后机会了。”王老师铭记母校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老师们对自己的培养。她希望从清华大学严谨的理性思维和做事风格中获益,融会文科和理科的研究方法,使自己更完善。

多年学术积淀建新论

科研、教学和咨询是王以华老师事业的铁三角。

王以华老师非常关心我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她把管理咨询行业比做企业治病强身的医生,认为其对企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目前行业刚刚起步,行规还没有建立,她希望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方面做一些事情。

王以华老师有信心借助国际、国内管理咨询界的力量,建设好管理咨询课程。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她相信同学们和社会都需要这样的课程。“当前,学生之所以找工作困难,是因为社会感到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强。这是教育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如果教育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切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面对社会需要,体现他们个人的价值。管理咨询课程正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之后,把书本知识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她希望清华经管学院在全国的商学院中先行一步。

在战略管理领域,王以华老师集中精力推进了几项研究:其一是与法国HEC商学院合作,研究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组织条件与组织创新;其二是投入“中国式管理”的研究;第三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织免疫”。

后者的提出是王以华老师从重病的父亲那儿得到启发的。2003年,父亲患白血病不幸病逝,使她意识到免疫系统是何等重要。当人的免疫系统自身发生疾病时,对生命的威胁是无可估量的。这使她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企业是否也存在免疫系统?如果有,免疫系统失效的后果是什么?查阅国内外资料后,王以华老师发现国内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的李占祥教授。他在《矛盾管理学》一书中,曾用一页的篇幅专门谈到组织免疫力。但是还没有人对这个概念进行系统的阐述和科学的验证。王以华老师决心沿着这个方向继续研究下去。

课题组正借助哲学、医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等理论,建立组织免疫理论的假设框架。首先,以研究组织免疫的定义、功能、结构、运行机制为核心;同时,探索组织健康(免疫系统捍卫的客体)、组织异己(免疫系统抵御的客体)、组织疾病(异己侵扰的客体)等概念与组织免疫的关系;然后,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验证和完善所有的假设。

面对人生又一次挑战

王以华老师一生中得到了太多老师的恩典,因此渴望成为一位好老师。她希望像自己的导师李占祥教授一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调研条件和成长环境。但是,她总担心身体和思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跟不上年轻人进取的愿望。所以王老师总在提醒自己:“锻炼身体,调理健康,吐故纳新,超越自己,突破创新。”

王以华老师在谈话中,会用音量和笑声来表达当时的情绪。在她谈到海外的求学、生活经历时,声音放得很低,回忆到当时给予了她美好时光的故人,有时还会热泪盈眶;而在谈到国内的学习生活,即使是无奈放弃理想,工作得不到肯定,也是爽朗地笑着,我想,这缘于归属感带来的安定,也是对未来和自己的信心。

在采访结束时,王老师为我们描述了一次迎着夕阳飞行的场景:夕阳释放着灿烂的余辉,染出一片绚丽的霞光,把天地融为一体,然后渐渐离去,期待着第二天红日再次升起她顿然醒悟:年已60岁的这一代人,既经历了改革开放前30年,又经历了后30年,如果能融会两个时代的精华,奉献给未来的30年,生命怎么会没有价值?况且,自己每天都与“明天的太阳”在一起――“我不是很幸福吗?”

悼念王以华老师

6月3日清晨,我得知一个不幸的消息,清华大学的王以华老师于6月2日晚病逝。

王老师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是智囊传媒的管理专家,更是我的朋友、师长。她家住清华,凡共会我们必同行。有一次在送她接她的车里,王老师谈了很多她对企业组织的看法,她希望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对解决组识的僵化以及经典管理中受工业时代机械论的羁绊,力图构建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免疫系统”。

还记得王老师说她特别喜欢小S,说那个女孩儿有女人的帅气与调皮。她还劝我有机会静下心来多读书,如果愿意来清华,她愿意帮忙。我揣度,她曾想收了我这个管理界的“浪荡子”。

6月8日一早去清华送王以华老师。那天送行的人很多,有师生、有咨询界人士,大家来得都很早。在葬礼上,我代表智囊传媒为王老师敬送了挽联:温良恭俭,赢得桃李满天下;望闻问切,咨助基业永长青。

我希望,通过我们在管理服务道路上的不断努力,不负王以华老师的期望与谆谆教诲。

智囊传媒总裁 傅强

【 延伸阅读 】

王以华老师部分管理观点摘录

在此,我们特别摘编了《新智囊》上有关王老师的观点分享给

读者,来缅怀这位管理界的老前辈。

《探索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之路》摘自2006年7月刊

企业方面需要专业的人才,专业的人才不是一个非常封闭的人才,而是比较广泛,适应当前社会技术、环境变革发展变化的复合型知识人才;但是从大学教育方面来看,中国的教育机制相对落后,为什么要有这样复合的人才呢?未来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大学并不清楚。这样就造成了企业无可用之人以及大学无用论。

《咨询界眼中的中国企业》摘自2006年12月刊

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导致对管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最早为企业提供管理服务主要是停留在管理知识的普及上,但现在企业对咨询机构的信誉,咨询顾问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等都会有相应的要求,这也导致给行业机构和咨询顾问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行专业的考核,比如CMC(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的相关考核和认证等让企业能够体会一个咨询顾问在成长阶段对自己的反思和认识,管理服务机构和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也成为了向企业学习的过程。

《和谐企业从哪里来的?》摘自2007年3月刊

企业是资本驱动的,所以天生是追求利益的。在追求的过程当中,自然就会忽略自然和社会,如果自然和社会对他没有制约的话,这个企业没有道理要制约自己。去年,我们去台湾考察,看到台塑这个企业,这是一个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好、自然环保好的企业,追溯起来台塑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他们讲是因为有之前的教训,那是对环境破坏很严重,收到了上游资源的控制和周围环境的很大压力,基本没法往下发展了,后来有了一个翻身的机会才有了今天的台塑,所以也是背水一战,所以也就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功。

《电信行业遭遇品牌之痛》摘自2007年3月刊

如果把品牌放在营销范围里,就是一个上层建筑的问题。从营销角度怎么到关注客户体验,这是一个战略范畴,品牌全部价值应该是立在客户需求上的。大家都在这么说,其实多数企业并不怎么重视客户真正的需要。从目前很多广告来看就和企业以及产品的品牌有很大的错位。

关于品牌现在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就是企业和产品之间有差异化,还有一种就是尽可能使用母品牌,因为最大限度用母品牌应该是最省钱的,这叫协同效应。娃哈哈就做得挺成功,卖水也是娃哈哈,卖孩子的东西也是哈娃娃,但是风险也很大。让达能并购了,品牌就全没了。

《捕捉业已出现的未来》摘自2007年12月刊

“未来管理”的题目很大,“未来管理”的探讨和研究不是一个人,是需要一个团队来解决的问题。变数确实太多,中国太复杂。要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不管是通过网络也罢、社区也罢,我觉得确实是需要我们考虑的,这反映了我们中国民间的创造性和推动力。

我们要把中国的复杂性简单化,在未来的十年或者二十年,企业都会是多层次、多模式的复杂状态。讲到未来,我同意从大的思路来说是YOU,是社区性、互动性、个性的。但是中国14亿人口里面多数的企业将如何生存呢?是不是也进入我们的视野呢?我认为讨论“未来管理”关键是从什么地方切入可以真正帮助中国更多的企业成长,或许他们的成长才会带动整个社会健康的发展。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长效机制》摘自2008年7月刊

企业首先就是一个功利组织,功利组织首先要处理好自己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第一就是客户。像诺基亚这样的跨国公司,它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多少亿消费者,它能认真地思考如何降低辐射,如何减少包装?我觉得这是非常有责任的行为。

另外企业承担和自己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这是好的企业,但是企业的境界还要再高一些。把社会责任的承担当成一种精神本源在接受。有些美国企业在这个问题上反应比较迟缓。我觉得可能还是把眼光更多地放在利益相关者上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老百姓的价值认同这个层面理解还不够。

《战略管理30年的变迁》摘自2008年9-10月刊

从学科的角度来看,战略学最初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学术上战略学没地位,但所有成功的企业都实施了战略。战略理论的学术化、教育当中的普及化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但是企业实践中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一开始就有战略的,只不过没有这个提法而已。

书香年华范文4

    印象主义画家描绘的主要内容是巴黎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再把宗教或者政治内涵作为其创作的主题,却最大限度地突出和提高以往艺术中的辅助因素:色彩感,光线感,速度感甚至是单纯的情绪变化,这就使得他们的作品给人更轻松和真实的感受。印象派画家德加一生创作了大量以舞蹈演员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这些生活化的题材反映出印象派画家在创作理念上已经突破了当时欧洲最流行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艺术范式,在内容上摒弃了以英雄史诗,古典神话,宗教圣经为主的传统作画内容,开始转而到日常生活中寻求创作灵感。在《舞蹈课》中,画面中央是一位年迈的舞蹈教师手持拐杖,讲授舞蹈课的教学内容,近景上是两个背对观者的舞女,其中一位全神贯注的看着老师的指令,另一位舞女则坐在钢琴上闭目仰头,显现出训练后的疲态,这种全景式构图用生活化的表现手法反映出芭蕾舞演员辛苦的练功生活,给人真切和逼真的印象。德加曾对自己的作品这样的评论:“人们认为我是画舞女的画家,他们不知道,舞女对我来说只是再现真实生活和表现运动的媒介物罢了。”印象主义画派摒弃了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社会功能学”,将绘画从政治,宗教,文学的联系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以来,绘画必须符合正统的道德标准或表现某种政治议题的枷锁被打破了,人们开始用全新的非功利性价值标准来评判印象派绘画。

    印象派画家醉心于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尤其对自然中的光影和色彩变化深感兴趣。同时19世纪的光学发展为印象派画家的创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光学理论表明,物体的外在形色是由外来光和物体反射光共同决定的,这就决定了光色才是“视觉形象”的本质,“固有色”的概念是不科学的。新的光学理论极大的丰富了人们对物体外在形态的认识,将画家的关注重点转移到了对光线和色彩的研究上。印象派画家认为要客观真实地再现对象,就应该正确处理光线与色彩。他们喜欢研究和学习由于天气或者季节变化引起的光线和色彩的改变,为此甚至可以一天之内对同一对象画上十多次。他们的创作方式也与当时的主流画派不同,画风更加自由,同时随着新型颜料的问世,印象派画家在色彩使用上也更加大胆,使得他们的作品色彩明亮,鲜艳,充满光感。莫奈于1840年出生在巴黎,作为印象主义的典型代表,他对光色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物体形态的把握,在他的作品《日出印象》中,他用“大写意”的方式和概括性很强的笔触看似草率,实则极其精准的再现了清晨日出时海港的氛围。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给人一种光色交融的瞬间的美感。

    自文艺复兴以来,个人的自我意识逐渐成为西方越来越重要的思想趋向。个体独立的意识在近代得到很大发展,并成为近代美学的部分思想根基。印象派的美学原则强调忠于自己的主观感受,不再拘泥于传统理念要求再现真实的死板框架里,他们认为忠实的表现自己的主观情绪是创作的重要理念,这种主观式的理念为后来各种各样现代形式主义诸多流派的产生做了思想和艺术上的前期准备。梵高的艺术是心灵的表现,他认为“作画不是为了谋求准确,而是要更有力的表现我自己”,他不再关注物象的再现,而是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表现自己的主观情感之上。在作品《星空》中,画家不是靠直接观察对象来创作,而是带着强烈的个人主观感受来创造一种氛围,而这种氛围也不是写实的。为了充分表现主观情感,梵高探索出一种所谓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画面中两种不同的线条交互运用,呈现出一种令人炫目的奇幻景象。在色彩使用上,梵高认为颜色不是局部的真实,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激情,全画色调成深蓝色,浓烈艳丽的色彩对比达到极致,营造出一种压抑深沉的氛围。构图上,躁动的天空跟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天空中的云朵和星空下的树木房屋被表现成螺旋状,给人高速运动的视觉感受,充满动感的笔触表现了扭曲变形的星空和树木,给观者造成一种压抑和狂躁的心理感触。而这种心理感触正是画家本身想表达和传递的主观情绪。(本文作者:陈以欣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书香年华范文5

传说中的黎佳佳是个美女,而且还是气质美女,写得一手好书法,会三种以上的乐器,成绩拔尖。

事实上,黎佳佳只会把弄着各种乐器摆造型,龙飞凤舞的书法也就局限在那个名字,穿拖鞋蓬着头发的样子和街边杂货店的老板娘没什么两样。

而第一眼见到她的时候,我并未了解这些。那一天黎佳佳穿洁白的针织衫,拖着巨大的行李箱站在楼道口,看着咚咚下楼的我如同见了救星般绽放笑颜。

她冲我晃晃手机:“你就是李舒洋吧!叫你下来帮我提行李,可真不好意思啊,太重了。”她说着踢了踢行李箱。

本来以为只是搭个手的,没想到她竟然让我一个人拖着那箱子上楼,自己跟在后面像个外国友人一样大呼小叫:“噢卖糕的!这房子真不错!What’s this?阳台吗?这么大!”

她一路感叹,我费力地拖着箱子爬上七楼,心里开始埋怨,房东明明说和我同住的是个特别娴静的姑娘,可此刻,我非常想转身像拍苍蝇一样打住她的大呼小叫。

和黎佳佳一起的日子比一个人更加寒冷

和黎佳佳居住的第一天早上我破天荒地在九点前醒来。煮了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边看报纸边吃得吱吱作响,正在阳台上朗读鸟语的黎佳佳突然跑进来,她说:“我看你课表今天早上有课呀。”我满嘴面条含糊不清地说:“都九点了,还去上啥课?”说完很大声响地喝起面汤。

擦完嘴抬眼一看,黎佳佳愣愣地站在餐桌前,我永远记得她当时的目光,充满了嫌弃。就是这个嫌弃的目光刺痛了我幼小的自尊心,我发誓要改头换面不能让人看扁了。尤其是在听说了黎佳佳的那些传闻后,这个决心更是坚定。

我开始在6点起床,捧着词汇书佯装很专注的样子,吃饭的时候明明饿得要死却还要细嚼慢咽,即使晚上在自己房间玩电脑玩兴奋了也只能憋着笑拼命捶桌子以表达内心的喜悦,平日里一举一动更是优雅至极。

一个星期下来我目光涣散,浑身无力,并且顶着两个黑眼圈,走路都用飘的,可我骑虎难下,在这样一个传闻中的气质美女面前我怎么可以丢脸?

我和黎佳佳交谈甚少,通常我上课的时候她在上课,我下课的时候她还在自习。我们都是外语系的学生,不过她学德语,我学法语,我想这就叫做没有共同语言吧。

我并不是要找一个人来分担房费,只是想找个人和我分担寂寞,可看着黎佳佳美得不食人间烟火的脸庞我觉得比一个人的时候更加寒冷。我忽然怀念起第一次见面时那个聒噪得像麻雀一样的黎佳佳。

凉飕飕的夜风中,我心生温暖

这样陌生的相处让彼此觉得奇怪,于是周末的时候我们象征性地去聚餐。 那么一点菜,即使我状态不好的时候也能一个人吃光,可和黎佳佳两个人竟然还剩了一大半,我看着吃了几口便放下筷子的黎佳佳,不得不也停了下来,笑眯眯地感叹:“哎呀,好饱噢!”说完这句话我的肚子便响了起来。

半夜实在饿得不行,偷偷摸摸去厨房煮东西,竟然看见同样潜伏在厨房的黎佳佳,她左手一袋泡面,右手一根火腿肠,见我进来了,连忙把东西往冰箱里塞:“我在看东西够不够,明天好去超市买。”

我也慌忙把手里的鸡蛋装进睡裤口袋:“我看到这里灯亮着进来看看。”说完在心底暗暗赞叹自己多么的随机应变。一转身,睡裤兜凸起的鸡蛋便撞上了厨房的门,我感到一阵粘糊糊冰凉凉的感觉在左腿蔓延而下。

这样隐蔽的内部活动竟然也让黎佳佳看出来了,她忽然恢复了第一天的分贝大笑起来,却未察觉自己身后的一个黑色的垃圾袋裂开了,滚出几个臭熏熏的方便面盒子。

一看便知道是没来得及毁尸灭迹的罪证,我也不顾一个月来精心塑造的淑女形象,比她笑得还大声。肆无忌惮相互嘲笑把一个月来的沉闷一扫而光。

于是那个满天繁星的夜晚,我和黎佳佳一人端着一碗泡面在阳台上狼吞虎咽,我目瞪口呆地看着黎佳佳的吃相,原本想丢个嫌弃的眼光过去的,却突然笑了。夜风凉飕飕地吹过来,我的心却暖了起来。

和黎佳佳的每场战争我都惨败

我和黎佳佳的房间门不再终日紧闭,于是我看到了她惨不忍睹的一面。

她常常窝在鸡窝一般的卧室里上网,穿着睡裙极不雅观地把一条腿蜷在椅子上,左手拿薯片,右手用一指禅功在键盘上敲得噼里啪啦,大笑的时候,薯片沫便喷了一屏幕。

我开始怀疑那些传闻是否是黎佳佳自己捏造然后传播出去的。甚至和她一起的时候我自信膨胀,觉得自己还更有气质一些。

当我把这个想法表达出来的时候,黎佳佳嘴里的薯片沫喷得更厉害,我不失时机地把水递过去。我巴不得她多喝些水,因为我们在客厅的小黑板上详细记录了彼此上厕所的次数,次数多的就负责打扫。

好几次偷偷上厕所都被黎佳佳抓住,然后跑到黑板面前去划“正”字。于是我就憋着半夜去,为了不弄出声响我特地脱了鞋在脚上套了口袋走路,我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我名字下面又多了一笔,黎佳佳拿着粉笔得意得看着我笑。

我还偷偷摸摸地趁黎佳佳不在,给她添上过几笔,没有用的,她精得很,会连本带利地给我的黑板写满“正”字。

那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便不见天日地洗了半天厕所。洗着洗着我便心生歹念,想在黎佳佳的水里放泻药。

原来黎佳佳与传闻中一般耀眼

追黎佳佳的人很多,楼下喊她名字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黎佳佳从来不理会,塞着耳机读她的鸟语。

有段时间有个男的声音跟杀猪一样,每天都来楼下喊一个小时。我实在扛不住了,准备冲到阳台破口大骂,黎佳佳却拉住了我,她对着阳台下那个酷似杀猪的男生说:“好,我答应你。”

我一激动手里的杯子摔在地上摔碎了,刚想拖她进来,听见楼下杀猪杀得更欢了:“真的吗?太好了,只要你参加艺术节我们系肯定拿奖。”

白摔了我一个杯子呀!

艺术节前几天我急坏了,我说要不你假拉,摆个造型,我在后台给你放曲子,黎佳佳倒是不急,懒洋洋地把电视频道换来换去:“管它的,到时候再说吧。”

轮到黎佳佳上场的时候我紧闭双眼紧捂耳朵,不忍看黎佳佳的窘样。可出乎意料的,没有骚动也没有人砸鸡蛋,他们表情陶醉,有几个男生的哈喇子还滴了在了我头上。

美妙的旋律从指缝入侵轻轻敲击我的耳膜,我缓缓放开手,睁开双眼,传说中的气质美女便真的出现在眼前,她穿紫色的风衣,微卷的长发,抱着提琴眼光专注。

我远远看着这一切,心情突然变得复杂,这样耀眼的黎佳佳让我既欢喜又陌生。

邋遢的黎佳佳只属于我一个人

晚会结束后黎佳佳便被一群人拉去庆功,我默默地退到角落,把准备给黎佳佳打气的蛋糕藏到身后。

我不知道黎佳佳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料想累了一天的她应该睡到日上三竿吧,没想到当我睡眼惺忪地去厨房拿牛奶的时候她依然雷打不动地在阳台上读德语。

她裹着外套塞着耳机在阳台上蹦蹦跳跳地妄图升温,怕吵醒我还把阳台门关得严严实实。

其实,在黎佳佳众多传闻中,还有一个是关于那个为了逃避爱情去德国的男人,他们的师生恋曾闹得沸沸扬扬,可看着她读着德语满眼跳跃的光芒时,我便可以轻易否定掉所有流言。

这是我第一次清晨路过阳台时驻足,我多么粗心,竟从未察觉她冻得通红的鼻头。

一脚踹开阳台门,我把黎佳佳拉进客厅:“你有毛病呀!阳台上多冷。”

“你才有毛病!昨晚那么早就睡了,害我一个人把买回来的宵夜都吃了,现在肚子还不舒服捏!”她说着夸张地揉着肚子,还没等我辩解,她又继续向我开炮:“还有啊,你凭什么私自把买给我的蛋糕吃得乱七八糟!”

黎佳佳明明满眼掩不住的笑意,却摆出一副咬牙切齿的表情,我看着她滑稽的样子突然想起了第一次见面时她晃着手机冲我喊:“你就是李舒洋吧!”

当时的她站在离我三米远的地方,可她灿烂的笑却点燃了深秋里灰扑扑的天空。

原来,只有当黎佳佳离我遥远时,我才看得到她的耀眼,当她在我面前如此随意的时候,我们已经亲密无间。

书香年华范文6

关键词:和谐;机关文化;理念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109-01

和谐机关文化是把全体员工的力量统一于履行机关职能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是一个机关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机关每个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制度规范的总和。由此说来只有积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构建和谐机关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才能培育健康向上的机关和谐文化。对此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 让企业奖励机制成为文化建设的动力

(1)开展教育激励,树立主人翁意识。职工思想素质好,道德水准高,对自己所在企业具有主人翁精神,就能以事业为重,顾大局,讲贡献,企业也就有希望。因此,要按照“五个好”的要求采取各种宣传教育形式,订好学习计划,抓好学习制度落实,办好集中培训,搞好讲课辅导,用好网络载体,搭建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学习平台,建立完善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才能切实保证学习时间、内容、人员和效果,才能真正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激发全体职工向着共同的整体目标奋进。

(2)强化组织激励,提高民主管理水平。组织激励是指运用组织责任和权利对员工进行激励。通过调查显示,大多数人都愿意承担责任,并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创造条件加强民主管理,并通过召开定期职代会、举办职工论坛等形式,推行厂务公开、政务公开以及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决策,才能给广大员工提供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舞台,才能确保了职工主人翁地位和合法权益。同时,这也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添加了“剂”。

(3)完善物质激励,激发职工创新热情。在当前物质文化生活还不够丰厚的情况下,员工对涉及工资、奖励等分配方面的切身利益,最为敏感,反响强烈,特别是容易引起行业、个人的情绪波动。因此,物质利益是最基本的激励,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分配工资、物质奖励也就成为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着力建立和完善好工资、奖金分配制度,解决好平均主义和“大锅饭”问题,废除不合理的分配现象,实行以岗定薪,考核发放制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能力大小一个样的现象发生,真正起到促进生产力的作用。

(4)适时开展竞赛激励,提升职工技术水平。劳动竞赛不仅能够调动干部职工的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主人翁精神,还能激发职工中蕴藏的潜在能量和大家的群体进取心和荣誉感,从而吸引干部职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因此,只有通过劳动竞赛、技能竞赛等系列活动的开展,才能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服务意识、节约意识,才能不断涌现出更多的技术能手。

(5)树立榜样激励,鼓励职工比学赶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一面旗帜,最能引起员工们感情的共鸣。对此,机关单位要通过开展道德标兵、服务标兵评选、劳动竞赛和党员攻坚克难责任岗等活动,大力营造氛围,树立典型,宣扬他们的先进事迹,给予他们精神与物质的奖励,使广大员工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激发出更多的学习、工作热情。

2 营造员工和管理环境的和谐途径

2.1 管理环境要适应员工发展的要求

管理环境人们也可以解释成管理氛围,具体来说就是由企业提供的各种条件,如工作环境条件,及所倡导的企业理念,以及企业制定执行的各种规章制度等。事实上就企业而言,作为员工就要牺牲自身在的一些个性,因此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就是要把握好不能一味地强调经营管理条件而忽略了自身员工的工作及生活条件。要让管理氛围更加适合员工的发展,就要在生活及工作上更加照顾好自己的员工,唯有把自己的员工照顾好了,才能服务好对象。

2.2 妥善处理与管理环境不和谐的员工

一些对于跟管理环境不和谐的员工一般最常见的或是思想观念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或是专业技能跟不上管理发展,一般外在的表现形式即在行为方式上表现的比较突出。

我们说和谐并不是一团和气,也不可能是“和稀泥”,对于与管理环境不和谐的员工一定要妥善处理,在处理方式上,一是要调整一些政策对于不适合员工发展的,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理念确实跟企业核心管理理念心态不一致的员工,需要按照公司相关规则处理。

团队合作同样是企业提高办事效率的一种非常可行的方法,团队活动能为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加强协作提供绝好的机会。对于那种需要各种各样的技巧和经验的工作,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做的效果通常比单独作业要好很多。因此要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让所有员工积极相应参加,这样就可以建设一个团结、合作、融洽、和谐的企业氛围,使员工在团队中更有利于发挥其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