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例教学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例教学法范文1
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重要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该学科主要侧重于发病机制的研究,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往往难以提起学习兴趣,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内容[1]。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兴趣,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使用了病例分析法,弥补了学生临床与理论的脱节问题[2]。
1. 何谓病例分析教学法
病例分析法是运用实际典型的病例或经过加工的有代表性的个体病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可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病例及问题教学法,尝试以多种形式的病例分析贯穿整个病理生理学的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病例的采集与整理
我们在教学中所用的病例主要是来自于临床出院患者的病历、临床尸检病例以及相关的书籍网站等等,对所收集的病例进行筛选加工后,选择具有典型性、实用性、启发性的病例作为基本素材,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把整个病例以及相关的图片制作成教学课件以供课堂使用。
3.病例教学法的实施
3.1 病例直观展示法 把与病例相关的幻灯、图片甚至标本连同病例一起展示给学生的方法叫做病例直观展示法,这种方法直观形象,便于理解和记忆。例如:我在讲到低张性缺氧血液系统的代偿时,红细胞数量会增多,放了一张高原地区生活人们的图片,很多同学发出惊叹的声音,这就是高原红啊!对于还未去临床实习过的他们来说,这种意想不到的视觉刺激也许可以起到“百闻不如一见”的强化记忆的效果。
3.2 病例课前导入法 即在讲授新课之前,将教学内容通过病例以问题的方式提出来,利用问题导入新课,在授课中解决问题。例如比如在讲述心力衰竭时,我拿出这样一个病例进行导入:患者,男,65岁,既往原发性高血压十余年。三天前,患者因感冒后出现胸闷气短,近三日症状加重,神志清楚,胸闷气短,不得平卧,阵发性咳嗽,头晕,精神不振,纳差,胃脘部不舒,寐差,乏力,二便自调。引入病例后我提出问题:患者不能平卧、阵发性咳嗽是什么原因引起来的?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一种迫切进入新课的愿望,围绕这一病例我逐渐再导出心衰的分类、诱因、症状,让同学们知道心衰分为左心衰和右心衰,呼吸系统感染时心衰的重要诱因,左心衰的主要症状是肺淤血和体循环缺血。
3.3 病例课后讨论法 即在每节课的最后留少许时间,给出一简要病例,让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最后归纳总结,以达到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的目的。比如在讲述完发热时,我拿出这样一个病例给学生讨论:患者,男,65岁,既往体健,近两个月常有倦怠、食欲不佳、低热。体温多在下午和晚上升高,发热持续2~3小时,体温下降,症状缓解,间歇1~2小时再度发热,并随之出现上述症状,如此反复发作。患者近三个月持续喝羊奶。让学生们用刚才所学的知识来解释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本来沉寂的课堂一下活跃起来,不少同学积极发言,互相补充,最后我将他们所讲的要点归纳总结,学习效果非常好。
3.4 病例考核评价法 病例考核法是将病例以答题的形式来交给学生,以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此方法可全面衡量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比起一般的考试方法更为灵活有效[3]。
4. 病例分析教学法的优点
4.1 病例分析法能可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病例分析教学法比起常规的输灌式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针对特定的病例,学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己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4.2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 使理论和概念具体化,而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积。
4.3 病例分析法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病例分析教学法改变了输灌式教学法沉闷呆板的教学气氛,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使课堂变得活跃,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还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4.4 病例分析法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病例分析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还要熟悉与该病例有关的其他医学基础与临床方面的内容。在病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发言。因此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综合素质也能得到提高[4]。
综上所述,通过以病例分析为基础的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临床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但病案分析为基础的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理论讲授教学。教师应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仍需要进行系统讲授,给学生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在病例分析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讨论时学生各抒己见,因此往往时间不宜控制,教师应掌握好时间分配,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争论,应放置课后解决。怎样克服局限性,发挥该教学法更好的作用,还需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摸索。
参考文献:
[1] 金惠铭,王建枝. 病理生理学[M]. 7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 -3.
[2] 冀菁荃,卢彦珍,贾建桃,等. 病例分析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基础医学教育,2011,13( 8) : 705 -707.
病例教学法范文2
关键词 病理学 病例教学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Pathology Teaching
LIU Shuangping[1][2], LI Zhuhu[1], JIN Tiefeng[1], LIN Zhenhua[1][2]
([1]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School of Medicine,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133000;
[2]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Resources of Changbai
Mountain and Functional Molecules,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133000)
Abstract Pathology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athology teaching reform. Mainly through the selection of typical cases in pathology teaching practice, combined with the new teaching model conducted clinical pathology practice content. This way of teaching the teacher can give full play to both teaching and student learning initiative, to change the current status of a single teaching, students' imagination and logic ability to change the current mode of teaching, and provides kinds of new ideas on teaching reform of Pathology.
Key words pathology; case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reform
1 方法概述
病理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来学习病理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创立是在充分采纳学生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开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因此表现了生动、直观、易理解、便于记忆等优势。比如在学习动心肌梗塞时,首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精讲心肌梗塞的病理基本理论知识,再让学生对一个典型的心肌梗塞病例进行分析,并推断出该病例的病因、病变、诊断等,使学生通过实际的病例分析,对心肌梗塞的病理理论知识理解更为准确透彻,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2 病例选取要点
根据病理学教学特点,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的侧重点,选取病例时应当选择可以概括该章节主要知识点,并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推理性的案例。应注意避免少见病例或者诊断难度较大的病例。无论选择什么病例,都应当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临床表现、病理图片等几个部分真实而准确的描述。当教师在讨论课之前将材料发放给学生的时候,使每个学生在阅读病历时产生作为医生的责任感,对其作为医生的身份生出自豪感,可以投入地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诊断。例如,在呼吸系统疾病这一章节中,课题组选择的病例为62岁老年男性因糖尿病住院期间,出现咳嗽,咳脓性痰,发热等症状,X光片显示肺部有小片散在不规则阴影,同学们在课堂上经过讨论,诊断为小叶性肺炎。本病例的症状与体征与大叶性肺炎及病毒性肺炎等均有异同,却又在高发人群及X光片显示上具有自身特点,选择该病例,学生不但可以复习小叶性肺炎,还可以同时回顾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及病毒性肺炎等疾病的病征。同学们在课后纷纷表示,通过具体病例分析才真正了解医学生扎实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也为他们培养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思维方式。
3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病例教学
在病例选取后,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模式因无法形象描述病案 ,大大影响了病理学教学效果。因此,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综合图像、动画、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可将病案有逻辑性、条理性、形象生动地逐一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加深感知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结合多媒体技术,知识讲授中用病例导入教学内容,并以病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对病例有很好的感性认识。由于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在此基础上结合病例提出问题,易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加深对问题及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的学有些枯燥乏味,但在具体病例、及其引发的病理问题带动下,辅助以多媒体音像图片等的生动演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比如在讲“肝硬化”一章时可以利用动画列举肝硬化腹水的形成过程,以及许多临床上常见肝硬化引发的蜘蛛痣、肝掌等体征,并具体用图片表现临床谵妄等表现,让学生立体掌握病例的具体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根据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多媒体病例教学后,在今后的临床课程中再次遇到相同病例,(下转第160页)(上接第140页)可以充分回忆起病理变化过程、基本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收到教学生动、深入浅出等良好教学效果。
4 学生代表发表病理诊断并讨论
在病理课进行一半以后,学生基本接受并熟知病例教学法的进行方式。病理学各论讲解开始后,可以在病例教学时段开展分组讨论。基本方式为:提前提供详尽的病例资料,以小班为单位,由学生自荐或由本班学生推荐宣讲人,在课堂上以报告方式讲解分析病情并作出诊断。一般几个班组间的推理和诊断可能不尽相同,再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向宣讲人的论断提出质疑,说明理由并展开讨论。这一过程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习热情和动脑能力。在前期课堂中,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纷纷就病例资料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并利用互联网等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判断和佐证。在前期开展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临床病例讨论课时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争论激烈,有时甚至达到白热化程度,在最后教师做课堂总结并揭示最终诊断结果时,同学们的听课精力都非常集中,并对本次课程的相关知识点以及扩展知识掌握牢固,触类旁通。
5 根据讨论课内容布置技术思考路线类作业
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结束教学时,要求学生将本次课的内容从病史,体征,症状,到诊断过程的思考路线总结成线性图表,并根据课堂中各小组诊断的异同分析该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例如,在讲述结核病的病理过程时,同学们基本可以总结出从结核杆菌感染宿主肺部结核原发灶淋巴管炎淋巴结结核淋巴道/血道播散这一过程,可以强化教学效果,让同学们温习所学内容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在每学期教学结束时,学生都可以根据这些教师批改过的作业总结出重点难点内容,对病理学课程知识的掌握是一种有效总结和促进。此外,在常见病多发病的病例讨论后,还会布置学生进行临床病理联系及思考,例如目前发病率明显增高的甲状腺肿瘤,在病例讨论后,布置甲状腺肿瘤高发原因探讨的作业,很多学生利用分子生物信息学、网络连接等手段,可以从多个角度充分分析这一现象,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学生反映良好。
总之,通过课题组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开展新的教学方法-病例教学法过程中,不断根据教学反馈和学生调查来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研组具有尸体解剖实例和临床教学医院的具体案例优势,可以将典型病例从临床检验数据、病理取材信息、病理镜下标本、病理诊断到临床预后评估一系列连续的病例过程详尽讲解给学生,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临床医生具有良好的推进作用。
*通讯作者:林贞花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301065)及延边大学教研课题病理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研究(2012-28)
参考文献
[1] 黄宁波.病理教学中的病例教学法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8):957-958.
病例教学法范文3
关键词:典型病例教学法;循环系统疾病
中图分类号:G4
心血管系统作为内科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一门病种繁多,涉及内容复杂,而且难度大的一门学科,也是内科学中比较难以入门的临床课程。学生在学习时难以从书本获得全面的感受和体会,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和探索良好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现将我们以典型病例教学法在循环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校2010级的临床医学生12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均本科五年制临床医学生。观察组中男生29 例, 女生31例;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6±2.1)岁。对照组中男生26例,女生34例;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1.4±2.4)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均衡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完成循环系统疾病教学任务, 即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讲授为主的教学法。观察组采用典型病例教学法完成循环系统疾病教学任务,具体方式如下(1)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选取典型病例,(2)授课前典型病例悬疑导入:首先,向学生展示典型病例,然后由易到难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导入教学内容和目的,并提醒学生带着疑问听教师讲授;(3)教师讲授:教师就典型病例导入的内容根据教学目的进行讲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4)再次讨论分析:教师讲授后再次将前面的典型病例和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依据听课后掌握的知识补充回答相关问题,对仍有疑问的问题可继续讨论,(5)总结布置思考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或不同看法进行点评,给出正确的思路和答案;最后布置课后思考题和作业,包括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另一些与课堂导入的典型病例相似有不同的病例分析题,也可布置学生们课后查阅该疾病的诊治新进展,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进一步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下一课时或课外辅导时间进行点评,巩固教学效果。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多媒体、录像、图片、模型等多种手段, 使讲课内容更生动,将临床实际病例与纯理论内容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改进教学效果。
1.3 观察项目
观察记录两组学生诊断学症状学的期末考试分数,考试总分为100 分,同时采用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状况,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关于典型病例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可接受程度、总结及推理能力等方面,了解学生对典型病例教学模式的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期末考试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学生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 讨论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弊端,即教学与实践脱节,理论知识与临床疾病脱离,“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充斥课堂。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因此,进入临床的医学生缺乏自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当前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在临床医学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因此有必要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建立创新型的医学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医学教学质量。
在循环系统疾病讲授过程中引入典型病例教学法, 教师采集临床实践中的经典案例讲解知识,更具有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总结、归纳,使感性与理互作用、相互推动,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2];并且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进入临床能更好地处理实际问题[3]
心脏内科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运用典型病例教学模式可拉近内科学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各种心脏疾病临床诊治的距离,提高学生临床诊断能力。通过结合心脏各种疾病的临床病例开展的小组讨论, 学生不必再死记硬背,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成为教学的主体, 这样,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精神; 在病例的研究中, 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查阅和收集资料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得到提高; 有效地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使其能够很快地由医学生过渡到实习医生。
综合本研究结果及以上所述可见,典型病例教学法在循环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成绩,并且有效改善了学生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泽生,冼利青.麦克玛斯特大学“问题学习法”[J]. 复旦教育论坛,2005,1(5):85-88.
[2]William F. Crittenden.A social learning theoryof cross -functional
病例教学法范文4
关键词:病例导入式教学法 组织学教学 实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1
组织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形态学基础课,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它以解剖学为基础,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机体进行研究。只有深入了解机体的结构,才能透彻阐明其功能;也只有掌握机体正常的组织结构,才能观察到疾病状态中机体宏观与微观结构的变化,因此组织学与后续课程,如生理学、病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医科学生,掌握组织学的基本知识和观察标本的基本技能也是将来学好临床医学的前提。然而,师生普遍认为组织学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其原因主要在于其结构微细,摸不着,肉眼看不见,近似“虚无”;名词繁多、镜下图像局限、静态而平面。因此,教师如果不改进教学方法,授课又流于一般的平铺直叙,很难设想学生会对组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学好它。如何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是医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课题。
1 传统的组织学教学法及其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将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点经过提炼、加工后,系统地讲授给学生,其教学活动的重心在于教师的讲解。传统教学方法有其长期积累和经过实践检验的优势,它体现了医学科学的系统性、基础性、完整性、逻辑性、循序渐进性等,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正规的医学培训后,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能力。但是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很难对组织学课程的内容产生兴趣,使得教师的传授知识变成了“一厢情愿”,学生左耳听、右耳出。
例如组织学的传统教学常以下列方式描述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LM:大,多面体型,核大而圆,居中央,染色浅,有些有双核;胞质嗜酸性,含散在嗜碱性物质。EM:有各种细胞器(1)线粒体:供能(2)RER:合成、分泌多种血浆蛋白(白蛋白、凝血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补体蛋白、载体蛋白等)(3)SER:有多种酶系,进行合成、分解、结合、转化等反应。合成胆汁、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分解类固醇激素,对有害物质和药物起解毒作用。(4)高尔基复合体:加工蛋白质;参与胆汁排泌、质膜更新。(5)溶酶体:参与细胞代谢、细胞器更新;胆红素代谢、转运;铁贮存。(6)微体: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解毒。(7)内含物:糖原、脂滴、色素等。肝细胞有三种功能面:血窦面和胆小管面(微绒毛)、连接面(连接复合体)。传统教学以这种方式描述肝细胞后,虽然做到了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但学生往往没有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相反,会增加繁琐和枯燥的感觉,就更难以记忆清楚了。
2 传统的组织学教学法与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相结合及其教学效果
如果在讲授完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之后,立即引入1~2个临床病例,可能会收获不一样的效果。如:女,18岁,发热4 d后尿黄、皮肤巩膜黄染6 d。患者于4 d前受凉后发热,体温39 ℃左右,伴头痛、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曾诊断为“上感”及胃病,予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5 d后热退,精神食欲稍好转,但自觉尿黄,渐呈浓茶样,家人发现其眼黄。病后大便稀,近两日大便呈黄白色,有牙龈出血,无皮肤搔痒及咳嗽等。其母HBsAg(+),无长期服药史。体查:T 37 ℃,P70次/分,BP100/70 mmHg,发育营养可,皮肤、巩膜明显黄染,有散在出血点,无蜘蛛痣,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腹软,肝在肋下1.5 cm,质软,压痛,表面光滑,脾未及,胆囊区无压痛,肾区无叩痛。化验结果: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尿胆红素(+),尿胆原(-)。肝功能:TB84μmol/L,DB 60μmol/L,ALT>200u/L。初步诊断考虑:病毒性肝炎(乙型)。
针对案例给出的内容,请同学们采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1)初步诊断考虑:病毒性肝炎(乙型),诊断依据有哪些?(2)患者为什么会出现黄疸的表现?(3)为什么会有转氨酶增高表现?(4)为什么会有出血倾向?通过病例分析,找出疾病的主要矛盾,学生又可通过所学的组织学知识来解释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这样,不但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而且把所学的知识作为武器,用来检验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使认识和实践相符相成。并且,从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病例导入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思维的激活,实现了知识的有效转化。在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主动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同时,将组织学知识和临床知识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扎实、系统地掌握学科
知识。
3 结语
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很被动,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没有病例引入,组织学结构仅是呆板的文字和图片,无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靠,容易遗忘,以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倘若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运用典型病例进行教学,并围绕病例精心设计和安排问题,使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与相关问题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的组织学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将抽象的形态学知识和相关疾病相互联系。这样,既迎合了学生对疾病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组织学知识的记忆。由此可见,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组织学教学中发挥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深受学生的欢迎,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今后在教学中应用
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宁宁,邹丹.几种启发式教学法在组胚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8):236.
病例教学法范文5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268-01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由基础医学教育向临床教育阶段过渡的桥梁学科,也是医学生学习临床专业和今后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础及培养检验医师的关键环节,发挥承前启后,联系基础与临床的纽带作用,直接影响了医学教育的整体质量,因此在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实验诊断学模式遵循检验原理―操作步骤―临床参考值―临床意义的程序进行,面面俱到,化验项目繁多,枯燥难记,教学效果差。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以教材为依据,把病例应用于教学中,提高了教学质量,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1 应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临床病例讨论。病例模式大体为:临床资料介绍,初步化验结果,其他检查情况,所提的问题有:初步诊断?还需做哪些化验?鉴别诊断?为提高同学兴趣有些病例在讲课前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讲授相关的实验检查项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堂上进行病例分析,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接触临床以后,面对名目繁多的各种检验项目,能够得心应手。
2 病例倒入式教学法加强学生理论和临床实践联系的能力
通过病例的应用,学生不但印证了理论科所学到的知识,而且帮助学生把过去孤立的单科知识相互融合贯通,加强了理解和记忆,在病例讨论中,学生对临床和实验诊断学的了解和应用也利于学生重视把实验诊断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为以后学习临床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3 促进教师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病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由于经过充分准备,有时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使得教师必须广泛查阅资料,精心备课,这样才能主持较高水平的病例讨论,促进了教师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锻炼了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同时教师为保证所选病例的先进性,也提高了教师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教师外语,计算机水平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总之,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法,运用病例倒入式教学法使学生有意识地接触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单纯教师课堂讲授变为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教学方式形象化、多样化。一方面加强和巩固学生对基础课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病例倒入式教学法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记忆中解脱出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知识。病例倒入式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学教学应用中的研究,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病例教学法范文6
【关键词】以病例为引导的问题教学法 临床免疫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21-02
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包括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两大组成部分。临床免疫学是我校2013年开始设立的针对医学生的一门全新课程,是连接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系统紊乱相关疾病的桥梁课程。临床免疫学如果再继续沿用单纯的教师施教为中心,学生持续被动接受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则临床免疫学的教学就会成为一次基础免疫学知识的总复习。因此如何教授临床免疫学,如何在短短32个学时中将所学的枯燥的医学免疫学理论知识生动的贯穿到临床实践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临床免疫学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以病例为引导的问题教学法的概念和应用
以病例为引导的问题教学法,是将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case?鄄based study, CBS)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鄄based learning, PBL)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以临床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讨论式教学方法[1]。目前CBS和PBL教学模式在国内外被逐渐接受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尼春萍[2]等在2002年即报道在该校181名护理学专业的学生中94名学生实施CBS模式实施教学。87名以单纯操作为主的学徒式的临床教学模式为对照教学。统计结果显示:92.6%学生认为CBS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93%学生认为应用CBS能进一步促进书本理论在临床实习中的运用。之后CBS教学模式又在内科学、儿科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检验学等多门学科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4]。PBL自1969年被引入医学教育领域后,逐渐被全世界各医学院校广泛采用。因为PBL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适合医学各学科的教学工作。目前我国已有多所医学院校报道了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应用PBL教学所取得的良好效果[5-6]。
但目前将二者合二为一的以病例为引导的问题教学法在医学教育特别是在临床免疫学教学中还尝试甚少。
2.以病例为引导的问题教学法在我校临床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实施
2.1 精选的病例
以病例为引导的问题教学法给授课老师的备课提出了艰巨的挑战。例如免疫缺陷病章节,我校授课教师首先在课堂上把免疫缺陷病的定义、免疫缺陷病的种类、每一种免疫缺陷病的特点都做逐一描述,学生利用网络和书籍提前准备和分析病例在上课前一天,而教师要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在课堂中和学生一起讲解分析:该病例为什么归纳到免疫缺陷并的范畴、该病例属于免疫缺陷病的哪一种、该病的临床特征等。
2.2 精心设计的问题
教师还要根据该病例,考虑学生的知识面设置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问题如治疗措施等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当堂讲述制定的方案和原则。问题的准备和设计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需要有一定的难度,不能从课本上“照本宣科”解决问题;同时问题答案要有确切性、科学性。使大多数学生在讨论后能有一个明确的结论,答案不能模棱两可。另外随着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能力的提高,设计的问题可以从难到易, 最终达到使学生能深入理解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和治疗的目的。
2.3 完备的课后总结
中国有句古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课件授课教师的课后完备的总结至关重要,可使学生受益匪浅。学生虽然课前预习、病例查找、问题讨论和回答对该种疾病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对该种疾病的总体认识还有所欠缺,只会就事论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充分准备,加大备课量,做完备的课后总结。对该病例学生的回答,该病例涉及的其他问题,该病例涉及的免疫缺陷病的相关知识,免疫缺陷病的诊断、治疗总结等。使学生能够从“点”到“面”,对这一章内容作一个完整的掌握。
3.以病例为引导的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3.1 以病例为引导的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以病例为引导的问题教学法能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探索知识,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关键[7]。在搜集病例过程中,需要首先对该病例的主要特征、主要临床症状做详细了解,需要对发病的年龄,群体做一个综合的分析,在查阅过程中就运用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问题的提出又需要学生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点活学活用到具体事例当中。虽然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压力,但同时也增加了动力,促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该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增加了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的深入临床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2 培养了学生学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病例为引导的问题教学法首先要求学生按照要求挑选符合条件的病例在课堂讲解,这就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找合适的病例,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7]。在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病例,提出一些相关的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则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的学习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融会贯通,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养成。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弱点有针对性的讲解,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3.3 有助于提高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以病例为引导的问题教学法对授课教师来说也是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的很好的方法。每次学生搜集的病例授课教师都要事先分析、筛选,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作为课堂讲解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提出问题供学生解答,并总结学生解答该问题需要的相关理论知识,如此对提高授课老师的业务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4.以病例为引导的问题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以病例为引导的问题教学法虽然在教学过程、特别是医学桥梁课程的讲述过程中有很多优点,且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涨,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由于该方法在我国应用的时间较短,特别是讲二者结合的方法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所以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以病例为引导的问题教学法适合小班教学模式,并以小组为基础讨论,但在我校临床免疫学教学均采用大班模式,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每次只能采纳部分学生的病例,在讨论时时间也只允许部分学生发言,因此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部分学生的教学效果甚至劣于传统的教学效果。另外以病例为引导的问题教学法的大面积推广也存在师资严重不足、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及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等问题。
总而言之,以病例为引导的问题教学法是医学教育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可以极大的推进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实践的发展,为培养我国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焦瑞娟,李志红,张瑞英等.以病例为引导的问题教学法在临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07(36):122-123.
[2]尼春萍,刘冬焕,化前珍等.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现代护理,2002,8(10):786-787.
[3]焦艳丽.CBS 教学模式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3,(11):312-313.
[4]付显华,李春,张俊玲等.CBS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见习中的实践[J].中外医疗,2012,31(17):111.
[5]陆媛,于德华,张斌等.PBL教学模式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4,(16):1880-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