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压药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降血压药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降血压药物

降血压药物范文1

关键词:门诊高血压;降压药物;依从性;药学服务

高血压以药物治疗为主,抗高血压药种类繁多,如何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高血压药进行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长期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问题[1],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正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药学工作中[2]。本文对出院后门诊高血压患者实施药学服务,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出院后门诊口服降压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90例,其中男43例,女47例,年龄42~87岁,平均年龄(60.78±13.15)岁,高血压病程3~31年,平均病程(12.08±6.34)年,应用降压药种类1~4种,平均种类(1.87±0.33)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年龄、性别、应用降压药种类、高血压病程等一般资料两组分别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出院时按常规模式进行用药交代,门诊药房窗口按处方调配药品,进行常规用法交代。观察组药师了解住院期间的用药情况和出院带药品种;定期电话随访,追踪药物使用结果,进行必要评价,实施下列药学服务。

1.2.1门诊高血压健康教育:通过定期举行讲座、口头宣教、派发高血压健康处方、组织座谈会、宣传栏的形式进行宣教;包括高血压发病原因、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强调降压药物按时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开展患者自我管理活动,调动患者自己的健康责任心,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同时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门诊高血压性质,共同督促患者不可随便自选药物,信任医师,坚持按医生的方案积极治疗[3]。

1.2.2加强降压药物应用指导:药师可根据患者的提问,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指导,从而使患者得到了在医生那里难以得到的药物知识与信息,普及药学知识,使患者掌握科学合理的服药方法,在药物使用的过程中要随时监测患者情况;注意剂量个体化,降血压药的药理作用个体差异很大,而且同一患者在不同病程阶段用药剂量也不相同,治疗别强调降压宜缓慢[4]。

1.2.3开展药物咨询活动:通过咨询窗口或咨询热线与患者进行交流,聆听患者倾诉,了解患者用药情况;解答疑难问题,鼓励患者遵医嘱进行治疗,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通过交流,与患者建立信任,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用药依从性。

1.2.4充分与临床医生沟通:药师能将最新药学情报及时提供给临床,进行药物信息交流,为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提供有力的保障药师,同时药师将在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及药物咨询活动过程中对患者的用药感受、效果、不良反应等反馈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形成药学专业意见,提供给临床医师,辅助医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相关的处理治疗[5]。

1.2.5心理指导:收集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背景等情况,对可能产生的心理压力进行科学的预测,加强与患者沟通,通过答疑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情绪,纠正对高血压错误认知和行为,倾听其内心感受,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面对治疗,组织病情恢复较好的患者与其他高血压患者进行交流[6],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压力加强患者服药的规范性,提高其用药的自觉性。

1.3观察指标

(1)高血压控制情况;(2)口服降压药物依从性[7]。依从性好:按医嘱要求正规治疗,定期复诊;依从性差:疗程不足自行停药、自行调整剂量、间断服药。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1.0软件行数据分析,两组高血压患者之间血压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口服降压药物依从性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门诊高血压患者出院时血压水平及口服降压药物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药学干预1~2年,平均干预(1.23±4.29)年;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病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人群已有高血压患者9500万多,心脑疾病死因在城乡均占首位,国内外经验表明,以高血压为重点的人群综合预防是解决我国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与死亡率高的主要途径,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期间有医务人员指导和监督,依从性好,血压控制良好,病情稳定后出院,传统意义上意味着与医院的治疗关系结束,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医护人员的嘱托将逐渐变淡[8],依从性下降,进而影响血压的控制,因此,应提高门诊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治疗依从性。随着药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健康质量要求的提高,药学服务发生巨大转变,从传统的药品供应逐渐转变为药学服务,从服务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包括药师应用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用药解释,提供科学指导,保证药物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深入临床治疗过程中对药品的使用加以监护,帮助临床医师科学用药。本文对照组出院时将药物发给患者,按常规的模式进行用药交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药学干预:进行健康教育不但可以强化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还可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病治疗的科学认识,从而加强患者的主动防治意识;加强降压药物应用指导,增强患者的药物知识,使其对药物知识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更好遵医嘱,配合治疗;药物咨询活动围绕患者的提问而展开,药师根据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针对性强,能为患者合理应用高血压药物提供帮助;高血压是慢性疾病且病程通常较长,使得患者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情况,严重的还有可能出现焦虑、恐惧,常常影响高血压的控制,实施心理指导有效缓解患者的压力,加强服药的规范性,与临床医生交流沟通可以协助医生遴选治疗药物、纠正不合理用药。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血压水平及口服降压药物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药学干预以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实行药学服务将药房传统的单一供应型逐渐向技术服务型转变,把药房工作从以提供药品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能够提高门诊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了血压水平,提高降压药物疗效。因此,药师要不断的提高业务和素质水平,找寻最好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药学服务,最终实现药学服务的真正价值,充分发挥药学服务的作用,更好地服务门诊高血压患者。

作者:顾骅劼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人民医院药剂科

参考文献:

[1]孙治国.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J〕.药学研究,2013,32(6):363-364.

[2]许卫华,王奇,梁伟雄.问卷或量表在患者依从性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4):403-405.

[3]蒋斌,王玳珠,秦媛媛.药师与用药依从性的关系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2167-2168.

[4]江晓君.医院-社区综合管理高血压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462.

[5]郭绥峰.临床药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压达标率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15):2211-2212.

[6]郑迪.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及药师干预对策〔J〕.中国药业,2012,21(16):61-62.

降血压药物范文2

高血压是医学上比较常见的病症之一,高血压的出现会导致患者身体的各项机能出现危机,严重者会发生功能衰竭进而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出现,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通过实验以及研究发现,降压药物的联合使用效果要高于单一用药的效果。在实验和研究过程中,对我院2016 年2 月到2017 年2 月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十分明显的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法

选择我院2016 年2 月-2017 年2 月前来治疗的100 例高血压患者,年龄在50-80岁之间,病程在6 到15 年间,其中男性患者56 例,女性患者44 例。根据不同的血压情况以及个人存在的差异性,将100 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三组,1 组28 人,2 组33 人,3 组39 人。并选择同一时期前来接受治疗的30 位高血压患者组成对比组,和使用联合降压药物的1.2.3 组进行对比。四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 05)。

1.2 方法

2 组在实验过程中使两种联合药物的用药方案,主要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利尿剂(Diuretics)、ACEI+ 钙通道阻滞剂、ARB+ 钙通道阻滞剂的联合运用。3 组在实验过程中运用三种联合药物的用药方案,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利尿剂+ 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ARB + 钙通道阻滞剂的联合用药方案。4 组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四种联合药物的用药方案,其中包括利尿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钙通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α 受体阻滞剂的联合用药方案。1 组为对比组,在用药过程中采取ACEI,ARB,CCB, β 受体阻滞剂,α 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进行实验。每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为56 天。

1.3 指标观察

观察记录四组患者在用药期间的不同治疗效果,包括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以及是否存在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比组1 组和2,3,4 组分别用X2 和t 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p>0.05,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具有对比价值。

2 结果分析

2.1 采用传统降压药物和联合用药治疗过程中效果比对

在比对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2,3,4 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1 组的治疗效果。并且2,3,4 组和1 组的比对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4 组之间的比对结果差异不是十分明显,但其中4 组的用药效果最为显著。详见表1。

2.2 联合用药组和传统用药组血压值情况

四组在用药之后血压值均有所下降,与用药之前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2,3,4 组在用药之后效果高于1组,其中4 组优于3 组,3 组优于2 组,详见表2。

降血压药物范文3

【关键词】高血压 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76-02

降压药物是一类能控制血压、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常用降压药有:交感神经抑制药如哌唑嗪、普萘洛尔等;主要影响血容量的降压药如氢氯噻嗪;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如缬沙坦和厄贝沙坦;钙拮抗药如硝苯地平和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药物如肼屈嗪等[1]。本研究对9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7月-2011年9月我院门诊治疗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900例。其中男性460例(51.1%),女性440例(48.9%);病程在2O年以上的有336例(37.3%)。平均年龄71.7±7.5(61~90)岁。

1.2 方法 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血压、身高、体重、降压药物使用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全部资料汇总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结果均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降压药物使用情况

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依次是:硝苯地平缓释片35.2%(316/900)、缬沙坦21.4%(192/900)、卡托普利23.1%(208/900)、贝那普利10.2%(92/900)。其次是倍他乐克8.5%(76/900)、吲达帕胺5.2%(46/900)、硝苯地平片4.9 %(44/900)、速尿1.2%(10/900)。另外,同时服用2-3种其它药物的占46.5%(418/900)。

2.2 治疗效果

51%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理想(

2.3 不良反应 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头痛头晕发生情况

P1:与硝苯地平组相比较;P2:与缬沙坦组相比较:P3: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相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属于慢性病,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有效控制血压到目标水平,不仅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如防止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及进展,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死亡风险[2]。近40年来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新的降压药不断问世。目前在我国常用的一线降压药主要有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钙拮抗剂等五大类[3]。

高血压不严重时,可以用一种药物小剂量开始治疗,不仅可以了解患者对某种药物的疗效和耐受性的反应,又可以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如小剂量疗效不佳,则可加大剂量或换药,如果血压还是无法控制,就要考虑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了。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上述的单一药物治疗依旧无法控制血压,而药物剂量增加常伴随不良反应加重,患者往往难以忍受,这时依据不同类别降压药的降压机制上的协同作用,可以使得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或较小增加不良反应,我们一般选择小剂量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以使得血压达标。目前联合用药是控制血压的主流观念和方法。但是联合用药而不是同一种类的降压药重复用药,因为一来疗效不佳,二来不良反应风险增加[4]。

参考文献

[1]吴锡桂.我国高血压冠心病的流行现况与展望[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6(2):52.

[2]陈晓明。吴可贵,谢良地,等.门诊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与血压控制研究[J].高血压杂志,2010,9(4):342.

[3]郭冀珍,陆德澄,赵福全,等.静脉注射依那普利拉治疗重症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27(2):31.

降血压药物范文4

降压药(antihypertensive drugs)又称抗高血压药。是一类能控制血压,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降压药主要通过影响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内皮素系统等对血压的生理调节起重要作用的系统而发挥降压效应。近年来,高血压病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严重威胁国民的身体健康。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9kPa(140mmHg)或舒张压≥12kPa(90mmHg),符合其中一项者可确诊为高血压[1]。随着高血压患者的增多,降压药物种类也随之增多,这样降压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及相应的禁忌,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2] 。

1 降压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1.1 根据病情的单一用药

根据患者高血压的原因进行单一合理用药,如可乐定为中枢性降压药,主要是激动脑干红核区(I1)受体,抑制NE释放而产生降压作用,此外可乐定也可降低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起到降压作用。可乐定静脉注射时可产生短时间的升压,随后是长时间的降压,2~4h作用达高峰,可维持6~8h。降压时伴有心率减慢,停药时应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另外还可根据病情的发展情况,按照剂量由小到大使用降压药,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同时找到患者对此类药物治疗的最佳剂量,如β-受体阻断剂的用量就是从小剂量开始使用的[3]。

1.2 根据疗效的联合用药

根据各个单一降压药物的疗效,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进行合理配伍。从而小剂量降压药物联合应用,中和不同药物之间引起的不良反应,防止单药治疗时血压降低触发的代偿反应,提高降压疗效,增加患者的耐受性。经临床总结出以下合理配伍降压药物的方案:

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合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噻米、螺内酯、氨苯蝶啶等),可以降低血管阻力,其可能的机制是持续地降低细胞内Na+及降低细胞外液容量,平滑肌细胞内Na+浓度降低可能导致细胞内Ca2+ 浓度降低,从而使血管平滑肌对收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减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等)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对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及一些伴发疾病亦具有良好影响,是作为伴有糖尿病、左心室肥大、左心功能障碍及急性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二者联合应用,既可以减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血管神经性水肿,同时增强了对心脏功能不全患者的降压作用。

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合用:β-受体阻滞剂中具内在拟交感活性β-阻滞剂可增加血浆三酰甘油浓度,降低HDL一胆固醇,可以减低利尿剂对高脂血症患者的副作用。

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的合用:钙拮抗剂CCB(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卡地平等)通过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含量而松弛血管平滑肌,进而降低血压。钙拮抗剂品种繁杂,结构各异。从化学结构上可将其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前者对血管平滑肌具有选择性,较少影响心脏。后者对心脏和血管均有作用。临床上可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尤其在老年高血压或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时,二者合用时,钙拮抗剂CCB的交感激活反应可被β-受体阻滞剂抵消,同时β-受体阻滞剂的收缩周围血管作用也可被钙拮抗剂CCB抵消,从而达到减低副作用,增强降压的疗效。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钙拮抗剂CCB合用:虽然两类药的作用机制不同,但均能降低细胞内Ca2+浓度,有协同降压作用及靶器官保护作用。而且ACEI还能抵消CCB的心悸、面红、失眠以及下肢水肿的副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吲达帕胺:由于两药合用使剂量均减少,吲达帕胺的低血钾、升高尿酸及ACEI常见的咳嗽等不良反应均明显减少,而且两药对血糖血脂无不良作用,故适用胰岛素抵抗病人,两药合用使再次脑卒中的发生率下降达43%,因此对中风后病人可更好地防止复发。

β-受体阻滞剂和α1-阻滞剂(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的合用:α1-阻滞剂可降低动脉血管阻力,增加静脉容量,增加血浆肾素活性,不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加。α1-阻滞剂最大的优点是对代谢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并对血脂代谢有良好作用,可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治疗,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可增强其降压作用。

2 讨论

降压药物虽不能解决高血压病的病因治疗问题,但及时恰当地进行降压能减轻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昏、心悸、失眠等症状,并可减少由于持续性的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脑、肾等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因此,掌握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与禁忌对有效控制血压能明显减少心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峰.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17)1805~1806.

降血压药物范文5

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特点

舒张压(SBP)升高为主,脉压差增大;易发生性低血压;血压波动大,昼夜节律异常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3大特点。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为年龄≥60岁,SBP≥140mmHg和(或)SBP≥90mmHg。

SBP升高为主,脉压差增大 老年人主动脉及其主要的分支血管存在明显硬化,在舒张期其血管弹性回缩力减退,使其SBP升高明显,DBP则无明显变化,导致脉压差增大。目前将SBP≥140mmHg而DBP

易发生性低血压 在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中,由于其动脉硬化程度重,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压力感受器对张力和压力变动的调节能力减弱,造成其容易发生性低血压,有研究显示,性低血压在老年降压治疗中发生率可达30%。故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中,监测坐位或卧位血压的同时应注意监测直立位血压,并在治疗中向患者宣教变换时动作宜缓慢,避免因性低血压造成意外,同时在老年患者中应用静脉扩张剂或利尿剂时应注意安全。

血压波动大,昼夜节律异常 老年患者由于其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血压调节功能障碍,致使其血压受、季节及进食等因素影响较一般高血压患者明显。出现夏季血压低,冬季血压明显升高;餐后低血压更常见且程度重;清晨血压急剧升高等情况。动态血压监测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常消失,其非杓型血压的发生率可>60%。老年糖尿病患者上述表现尤为突出。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患者的总体降压水平,使血压控制效果不佳。因此,对老年患者开展动态血压监测,了解其血压波动情况,以便调整降压药物用药时间尤为必要。

降压目标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危险分层中属于高危人群。在平稳而有效的降糖基础上,其降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防止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针对糖尿病患者的降压目标值,2007年ESC/ESH欧洲高血压指南和美国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IC7)一致地界定为

降压原则

老年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应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缓慢降低血压,以避免低血压、脑及组织灌注不足。

应用新药或增加剂量前后,均应测量坐位和立位血压,以警惕性低血压发生。

提倡联合用药,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

降低总的外周阻力,增加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流量,预防或逆转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等靶器官的重构,尽量选用对电解质及其他危险因素无不良影响的药物。

个体化原则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老年人个体差异很大,临床合并症种类及程度、体力和健康状况大不相同,用药时应针对个人病情,做到用药个体化。

建议应用长效降压药,每日服药1次,使24小时血压均获控制,提高降压效果和患者依从性。

降压药物的选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ACEI扩张血管、降低周围阻力、改善动脉顺应性和心室舒张功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被抑制后,可以抑制心脏和血管的重构,可能为ACEI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事件的主要机制。ACEI可延缓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病情进展,对伴发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ACEI能有效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心肌梗死的发生。因此,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ACEI应作为降压药物的首选。

AngⅡ受体拮抗剂(ARB)其降压及保护器官作用与ACEI类似,但不影响缓激肽的降解,较少出现咳嗽等不良反应。有关ARB在老年ISH患者中的应用,最近的大规模试验证实,坎地沙坦与氯沙坦可以较其他降压药(阿替洛尔等)进一步降低这部分患者脑卒中和心脏事件的发生。而高血压患者终点事件研究(LFE)和VALUE试验证实,ARB类药物较β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CCB)能更有效地缓解利尿剂所引起的糖代谢异常。老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肾小球动脉硬化,应用ARB或ACEI类药物容易发生一过性的肾小球囊内压力下降过度,使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而致肌酐及血钾水平上升。所以,对这部分患者应在用药前严格评价肾功能,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肾功能及血钾变化情况,防止肾功能严重恶化及高钾血症的出现。

CCB 该药可减少周围血管阻力,改善动脉顺应性,不影响电解质代谢、血糖及血脂代谢,尤其适用于老年ISH。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欧洲临床试验以尼群地平作为一线药物,在取得良好的降压效果的同时发现,合并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总死亡率下降55%,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63%,急性心血管事件死亡率下降76%,脑血管事件下降73%。对于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CCB不会增加新发的糖尿病。因此,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中CCB是安全有效的。

利尿剂 老年人常常伴有血容量增多,利尿剂应用早期可有血容量减少和心排出量降低,但2周后即可恢复正常,这时总外周阻力开始下降。新型的利尿剂还具有减少容量以外的降压效应。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研究证明,利尿剂可降低伴有糖尿病的老年ISH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危险。且小剂量利尿剂的应用极少影响糖代谢,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是安全的。

降压和调脂治疗预防心脏事件研究证实,噻嗪类利尿剂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有优势,而且花费少,应当优先作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尤适用于ISH和合并心力衰竭者。新一类利尿剂吲哒帕胺通过类似于噻嗪类的排钠作用和调节钙离子内流及前列腺素E2(PGE2)、前列环素I2(PGI2)的合成等作用降低血压,对代谢影响相对较小,特别是缓释片不良反应更小。

β受体阻滞剂 此类药物能对抗儿茶酚胺类物质,降低心率,减少心搏量,降低血压,可与利尿剂合用以加强疗效。对于运动后血压升高、心率偏快的高血压患者效果更佳。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负性变时变力作用,延长心脏传导,加重房室传导阻滞,大剂量可影响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代谢和糖耐量异常,故对老年ISH或糖尿病患者,不是首选的药物。但对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仍推荐首选使用。

专家点评

降血压药物范文6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降压药物治疗

        最近几年,高血压在社会群体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老年人群中最多见的心血管病。目前的治疗多数以控制血压为主,但如果控制效果不佳则会引发多种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卒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对于患者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医生结合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60例,均为2009年12月至2010年7月我院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男95例,女65例,年龄均60~86岁,平均72.93±5.8岁。病程2~36年,平均14.5±2.5年,其中有41例血压高而无症状,在体检中发现。高血压分级情况:l级26例,2级89例,3级45例;低危0例,中危23例,高危89例,极高危48例,以2、3级,高危及极高危比例高。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史、诊断结果、并发症及药物治疗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按JNC-7标准诊断及判断目标血压[1]。

        2结果

        2.1 降压药物使用情况   常用的主要有利尿剂、钙拮抗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α1受体阻滞剂6类药物。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种类1~5种;服药次数1~4次/d。同时因为其他疾病长期服药治疗134例。

        2.2治疗效果

本组患者平均收缩压(135.9士12.5)mmHg,舒张压为(79.9±9.5)mmHg。平时大部分时间血压控制水平理想者,即收缩压< 140mmHg的患者有88例(55.0%),140~160mmHg者56例,160~180mmHg者14例,> 180mmHg者2例;收缩压控制理想<140mmHg的患者收缩压平均为(124.9±6.5)mmHg,明显低于控制不良组(155.9±9.6)mmHg,差异非常显著(P<0.01)。舒张压< 90mmHg的患者有109例(68.12%),90~100mmHg者25例,101~l10mmHg者19例,> l10mmHg者7例。提示舒张压控制理想者多于收缩压控制理想者,收缩压控制理想者约占患者总数的一半。舒张压控制理想(<90mmHg)的患者平均为(75.9±5.8)mmHg,明显低于控制不良组(95.9±9.7)mmHg,差异非常显著(P<0.01)。

        2.3并发症情况   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等,160例患者中存在上述并发症143例(89.38%)。

        2.4服药依从性

采用Moriskylhq卷评价高血压患者,160例高血压患者依从性佳35例(21.88%)。